探索与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索与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索与创新

探索与创新范文1

对于”探索创新”,或许在之前我们还没有多少的”体验”,但自从接触到<电脑>这一课,我想我们对于这一新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探索,有很多人都觉得随便翻翻《十万个为什么》就好啦!可对于“创新”有谁能够更理解?试问:你会创新吗?很多朋友回问我:创新什么?对于像这样的回答,我便不再追问,不懂什么叫“创新”是什么的人,想必也不会“创新”再试问:你们喜欢听流行歌吗?。多数人回答:喜欢。问:写过吗?答:谁写过啊?!你写过?或者:写过,但是能出专辑吗?切!大多是想写,却又不敢写,或者没兴趣,反正,诸多原因,都是在为自己找台阶下。(我也不是在骂这些人,我只是在阐述自己的道理歌王又有意见的请留言)

诸位莫笑,看一看,这或许就是你们自己,到哪儿都高举“探索与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身上却做不到,都要求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十分放荡,这算什么。升学,看的是成绩,但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扼杀了许多天才。孩子进入到全封闭的学校里,一心一意为学习,也把自己在儿时的梦想、理想、誓言,统统抛到脑后,由“天真的孩子”走到了“书呆子”的行列里,却被老师连连夸奖,自己却十分的不舒服,不明白为什么,却已在被一种力量偷去了“天真”。其实,这就是在一边高举“探索与创新”,一边在扼杀孩子的创新、探索能力。

我母亲朋友的孩子与我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偷偷对我说,她很喜欢航模,但她妈却认为学生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不让她玩,有一次,她偷偷拿航模去比赛,拿了一等奖,她不敢说,那张奖状是货真价实的,我在“羡慕”的同时,想必,她也在羡慕我吧,羡慕我有自己掌握的爱好,羡慕我有一个开明的母亲,羡慕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怎么办呢?或许她母亲看见奖状后会理解吧,但,在压力下,她不敢去给她妈看,怎么办?请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吧!其实,有时候,在无形之间,我们已经伤到了别人,最简单的例子:金秋时节,开满了桂花,有时也许你只是想闻一闻,可你却不小心的碰下好多桂花,本来是无心的,甚至只想赞美一下桂花,可你伤了它。这创新了吗?似乎是没有吧。

或许只是想探索一下,但创新似乎在无形之中灰飞烟灭了。

探索与创新范文2

一、以“生命教育”和“ 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它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心存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有宽容与谦和,才会真正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关心、爱与被爱,爱心会促使他们奋发图强,会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德育应以“生命教育”和“ 感恩教育”为主线,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历程,开展各种具有启发意义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共同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班会通过启迪的故事、精美的图片、活泼的动画、感人的语句、典型的案例、精彩的表演、真情的互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捍卫生命、激发生命。运用关键期教育,如: “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号召学生学习感恩,用自己的行动回报 “施恩人”。如开展“为妈妈洗一次脚”、“为父母煮一餐饭”、“跟父母、长辈说些知心话”征文或生活实践活动,激感,使学生在亲身生活实践中学会感恩、关怀和爱护!提升德育的效果。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事实上,孩子身上很多的不良习惯都与父母的教育不无关系。许多家长要么忙于生意和工作,要么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管理方法不妥,或过于溺爱和处罚,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加之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还有些整天无所事事的社会小青年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总之,诸多的因素使孩子的身心健康遭到了创伤。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是工作重中之重。因此,要建立家长、教师共同培训机制,积极邀请教育管理专家进行理论与案例讲解分析,提高管理的理论支撑。建立家长、教师管理制度,要求老师与家庭中各个成员对孩子必须要求统一、口径一致、相互配合并成立家长、教师联系日记,记录双方的管理实情和好的建议,学生随身携带;教师、家长还可以在网上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这样,孩子钻不了空子,“无山可靠”,正确的教育就有了力量,对于他们不良习气的跟踪教育和管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提倡学生进行文明社会实践,由班级爱心社和特别行动小队负责具体操作。服务的范围由原来的社会为主拓展到家庭、班级、学校、社区和社会,这样就可以为每一个同学提供广阔的服务基地和弹性的服务时间,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得到更好地落实。我校对学生的服务活动实行记小时管理,实施“星级评定制度”,制定了星级评定的具体内容、标准、实施途径和管理措施,通过评选“家庭之星”、 “班级之星”、“学校之星”、“社区之星”、“社会之星”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劳动观点并将感恩教育和礼仪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区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教育和培养,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推动社区,影响社会,为今后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精心设计,构建潜移默化、环境育人模式

探索与创新范文3

角色游戏是解决3-6岁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矛盾最好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贫乏、经验有限,常出现游戏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环境脱节等现象,造成多数幼儿只流于游戏内容的表面,很难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教师往往习惯于以一定的模式导演游戏,如规定主题和指定角色,角色按固定的方式行动,情节依据一定的套路发展等等。由于教师未能准确观察把握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不能给予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随着爱家乡教育的不断深入,天津富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家乡的著名景观、风味小吃、特有的生活风貌比比皆是……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活教材开展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以解决游戏的两难问题?为此,我从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入手,把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饮食文化作为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相融合,试图总结出开展主题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探索有益的经验。为了提升角色游戏的开发与指导水平,我在参与角色游戏的研究中,大胆实践,不断反思,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能够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实践行为。

二、实践的理论依据

1.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实施》的:

第三条: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第六条: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第八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根据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理论提出:

①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②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③教学要游戏化。

三、研究方式

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将家乡特色整理成主题活动的内容。

(2)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请家长利用节假日有意识地带孩子走向社会观察、体验,为开展角色游戏作经验准备。

(3)师生共同搜集废旧物品,制作相关的游戏材料,为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物质准备。

(4)教师预设主题,组织幼儿谈话、讨论,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萌发幼儿“生成”各类主题游戏的愿望,组织幼儿全面开展游戏活动。

四、教师对游戏进程的指导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要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参与游戏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环节,引导其走向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游戏水平,达到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一)创设发展适宜性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源于幼儿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把握幼儿的需要,唤起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确立有价值的主题。在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园所周边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把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课堂,挖掘出认识“三绝之一”的“狗不理包子”和“辽宁路小吃街”的主题活动。活动前我发动家长收集资料,带领幼儿参观,了解历史,感受天津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幼儿被其中热闹的场面和精美的制作工艺所吸引,纷纷提出了游戏的需要,于是“狗不理餐厅”和“辽宁路小吃街”的角色游戏就应运而生了。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与材料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我把游戏环境的创设与主题墙饰相结合,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利用照片逐一展现主题深化的过程,也是游戏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开展生成主题的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要过分局限于老游戏的材料和玩法,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想方设法地增加材料,创造性地制作和扩展游戏材料,为了深入地开展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二)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一定之规,也无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不断调整变换与幼儿的关系,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同时要注重因人而异的指导。

五、在游戏过程中实现整合,体现游戏的教育性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用整合的思想来创设和安排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有差异的发展。由此,我在选择角色游戏内容时注重来源于幼儿生活,因为角色游戏为幼儿将生活情景的迁移和再现构筑了平台,让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为了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我主要从环境、教师两方面来整合,推动游戏的开展。

1、教育整合体现在过程中。面对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教师适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是否有价值,离不开教师精心准备。

探索与创新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平台 创业项目

[作者简介]戴涵莘(197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3SJDFDY084)和2011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域取向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1SZDQ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00-02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为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日益完善的创业环境、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不断降低的创业门槛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2013年3月,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提出了高校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政府要给学生创业提供适当宽松的准入条件和成长环境、金融界要切实关注和支持学生创业的具体设想。今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途径将是依托专业技术资源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直接针对创办企业开展实战型创业教育。

一、发展创业实践教育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创业教育崛起不争的客观现实。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而且在当今追求速度、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变“向他人要岗位”为“创造岗位或在岗位上创造性工作”,引导学生能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不但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而且需要系统的实践训练。高职的技能性、应用性特征,使高职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相应规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研究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构建具有相对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

二、创业实践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创业教育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创业实践教育的方式、手段单一且随机性较强,很多创业实践教育中各实施模块和流程之间的层次衔接关系不明确,学生在实践各能力点后仍无法将其融会贯通,面对现实问题依然会迷茫、无头绪。

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创业实践和专业教育形成了两条平行的教育实施路线,同时创业实践的开展也仅限于校园,忽视与社会大平台的衔接,创业项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得学生的创业实践的成果一出校门就被“扼杀”于经济社会的风浪,大学生新创企业存活率低。

3.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与企业合作交流不畅通。如何不断寻找技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当发现最初的盈利模式设想与市场难以对接时,如何迅速调整?面对这些在实践创业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会手足无措。一方面,由于缺乏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企业无法将“过来人”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大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因为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与现状,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存有不确定感,从而导致创业项目难以吸引企业的目光,很难获得企业在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撑。

4.缺乏创业资金和风险投资意识。浙江财经学院的一项创业调查显示,65.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近86%的学生想要寻找伙伴共同创业,而42.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创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创业实践教育既需要包括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宏观的创业环境支持和微观的配套支持。除了政策引导、学校支持,各学校所面临的更实质性的问题就是资金。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有创业热情,也不乏一些好的创业计划,但他们缺乏创业资金和风险投资意识,导致很多创业计划因遇到资金的困难而告终。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以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割裂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去解决,而是需要我们根据高职院校所处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地方政策、师资结构和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等综合因素,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

三、发展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关键

1.整体化。创业实践的实施必须有一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校园到社会的逐步衔接、过渡的过程。要从大学生创业实践全过程开发的视角,通过对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实践过程、资金来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社会性、技能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2.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对创业的认可与参与、创业实践建设过程中紧密校内职能部门的关联度、吸引企业实质性加入以及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撑,是创业实践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使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社会五个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从知晓到主动参与、从参与到深度融合,使创业实践融入各主体的学习、工作和发展中。

3.存活率。企业能走多远,如同孩童的蹒跚学步,不是创业大学生仅凭个人意志所能成功的,而是在创业项目形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企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下,一步步走向成功。企业的存活率是检验创业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构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1.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作为一个以培养人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复杂系统工程,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大学生是创业主体”的原则,通过学生在各平台的实际发展来适时引导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创建企业的实践过程,更是大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需的各种精神和技能的教育过程。

2.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平台建设。高职类院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构是以实践平台的建设为主体(见右图),以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为载体,以创业实践资金的开发为支撑的系统工程。通过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横向模块的搭建,将专业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转化为创业项目培养的“营养土”,使创业实践项目的发展过程既结合专业,赋予创业项目发展的竞争力,又能将高职教育的特性彰显,成为项目实践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平台的纵向推动功能,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开拓创业项目发展环境和空间,获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撑,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这一平台衔接了社会与学校的最后一公里。

3.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支撑要素建设。通过建立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多职能、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委员会,将创业实践项目采集、培育、嫁接到项目移植的整体过程,融通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开发、创业途径等实施过程中,解决专业教师参与度不高、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层次低浅、企业兴趣低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在不同平台获取有效的项目资金来源,解决创业项目的资金难题。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的项目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竞赛奖金、企业在校内设立的创业基金和学校设立以创业项目评优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契合企业微型需求为目标,吸引社会资金项目的设立,实现对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资金支撑。而创业成果转化平台的项目资金支撑主要来源于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租金补贴等各项政策扶持。社会化创业园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各大金融机构具有针对性的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

4.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作用。在院、系创业教育、专业技术创新和校企合作开展的活动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唤醒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的全真创业模拟环境下,学生形成挑战精神,具备把握创造机会的能力、学习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分析能力,获取创业的动力;在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上,学生有机会学习掌握分析国家政策导向,提升市场信息的能力、资金规划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获取所学技能深入创新的动力;在创业成果转化平台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季枫.试论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6).

探索与创新范文5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内容要求如下: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只解决了单体运动规律的问题,但是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会施力,不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无法解决实践中的许多问题。

[新课导入]

师: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许多人从小的梦想,老师这还真有一位能在水上飞的人,大家一起来看水上飞人的精彩表演。请看视频:

生:欣赏视频。

师:飞人靠什么力量飞起来的呢?你能对人作简单的受力分析吗?

生:重力、水柱喷出时向上的反冲力。

师:很好,水柱被喷出的同时对人产生了反冲力。

[新课教学]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大家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相互作用力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猜想

老师引导:要较为全面的认识某种力,它的三要素我们都要认识清楚,一对相互作用力之间大小和方向又有什么关系呢?用你桌上的橡皮筋感受一下并作出你的猜想。

学生代表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进一步引导:大家能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2.制定实验方案

老师提示:什么仪器可以直接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讨论、交流并制定实验方案:用两个弹簧秤互相拉。

老师:那你们组有几把弹簧秤呢?

生:一把。

师:那该怎么办呢?(眼睛扫视其它组的弹簧秤)

生:两组合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前要对弹簧秤调零,拉弹簧秤时要注意弹簧与钩子在一条直线上,注意不要超过弹性限度,读数之前先看量程。

3.实验验证(教师到各组指导实验)

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且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师:点评同学们实验设计。

4.分析与论证

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呢?若我改变作用力的方向那反作用力方向还会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老师介绍两小磁针验证力的方向。

老师:老师这有一套灵敏度和精确度都更高的力传感器,让一学生先尝试轻拉每个力传感器然后对拉,让学生分析现象。

老师启发:静态情况下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如果在运动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是这样的关系吗?

学生配合老师做轨道上两小车加速运动时观察两力传感器显示图象的变化。

老师总结:可见一对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老师补充:“总是”意味着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成立,与物体所处的的地理位置、运动状态等都无关;

6.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老师:牛顿第三定律不光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军事上、科技上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学生观赏视频。

7.拔河游戏

老师引导: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拔河比赛中,为什么总有一方输呢?拔河比赛,到底在比什么?

让学生先猜想。

老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来两场拔河比赛。

(1)甲、乙同时拉,甲胜。

(2)甲踩划板,甲、乙同时拉,乙胜。

老师引导:怎么力气大的甲同学踩上划板就会输了?拔河比赛到底比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二者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比的是地面给鞋的最大静摩擦力。(教师在黑板上作受力图)

老师启发:为了获胜,如何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呢?

学生:穿上钉鞋、挑体重的同学等等。

老师引导:刚才我们分析拔河比赛的过程中涉及到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它们极其相似,在具体的问题中怎样区分它们呢?我们以天花板下的电灯为例来分析。

三、请学生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之后我出示自己写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歌的内容

你大我也大,等值同变化;

你东我向西,共线不同体;

异体但同性,和谐共命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尊重、理解、善待别人的同时,也将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善待。共建和谐社会,我们一起努力!

教学体会

学生一起来看水上飞人的精彩视频表演,新课的引入便由此开始,可谓是开门见山。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通过演示和播放两段视频、以及学生的随堂分组小实验的探究到最后的应用DIS实验系统的演示,把本节课的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通过计算机显示的图像对比分明,使学生印象鲜明、深刻。问题解惑和思维碰撞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且过渡自然,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拔河游戏,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游戏,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针对拔河比赛是力气的较量的误解,通过表演给学生一个震撼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己寻找合理解释的理由。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拔河游戏的深入分析,势必涉及到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问题,正好为讲第三个主题进行铺垫,由此引入“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探索与创新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开展中职学生的创新教育尤其重要,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学校立足于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技能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形成学生以创新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学生在校期间要形成“四个会”:会为人、会做事、会求知、会创新,千方百计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为创新型现代人才,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催发创新“嫩芽”

“你‘创新’了吗?”每年十月,走进学校校园,听到的最多的问候是“老师好!”,最多的词是“创新”。在“做好人”广场南侧悄然冒出一排长长的摊位,摊位上的东西密密麻麻,师生们争相上前一探究竟。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校内“创新作品”展示,自动打捞垃圾船、浮筒式高效挖藕机、捕蟑螂瓶、有码衣架、交叉式量角器……35件项目的创新作品一字排开,琳琅满目,师生们大开眼界,纷纷感叹:原来,创新就在身边!前来参观、咨询的师生络绎不绝,有些师生还带着纸、笔认真记录,在校园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此浓郁的创新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的构建素质过程,其中,会为人是根本,会做事是前提,会求知是核心,会创新是关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或缺。一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校积极推动开展创新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沙龙;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记入成长记录册,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二是充分运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多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宣传,让学生在实践中促发展,在创新中求提高。三是明确目标、确保质量,对如何参加大赛、制作创新作品、申报作品及材料要求等作具体讲解,从现实实践、专业领域中发现课题、挖掘项目。

二、小处着手,在生活点滴中激发创新“火花”

创新往往是由意外而来,不少出于机遇、灵感。创新型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见微知著,能够发现普通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型教师既是一位善于发现、鉴别学生创造力的良师,也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益友。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中职学生存在很多奇思妙想,只是在不经意中把它轻易地扼杀掉了,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发明家与普通人差距就在一念之间。“学习能力是创新的源动力”,引导学生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别人先进的思想、理念、技术,领会其精髓,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再结合具体情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原来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改进,不断进取。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

三、厚积薄发,在实践历练中收获创新“果实”

所谓创新,“创”是行为、动作,“新”是目标、方向。在多次的省、市级比赛中,我校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其中周文涛同学便是代表之一。2013年第六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他的作品《可调式偏心套》获得张家港市唯一的一等奖。创造作品的艰辛自不必说,获奖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沾沾自喜,而是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先后获得2016年苏州市科技创新市长奖、2015年张家港市创新市长奖、苏州市技能竞赛三等奖、张家港市三好学生、张家港市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三等奖等成绩。现在的他已踏上工作岗位,受到单位领导一致好评。不断涌现的创新人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让学校的创新教育品牌一次次的再创佳绩,呈现出“滚雪球”一样的效应。2016年9月学校被评为苏州市科技创新市长摇篮奖,学校的创新教育成果被评为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硬件水平、生源质量、区域位置等都处于劣势的农村职校实属不易。创新大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刻苦钻研,放弃休息时间,不断的进行改进、试验,制定进度计划,每日进度跟踪,答辩学生从形象、神态、用语等全方位进行培训,完善每一个细节。师生们不懈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拥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四、学以致用,在现代企业中发挥创新“才能”

上一篇蜡烛读后感

下一篇幸福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