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设计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益低下,教学设计已成为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我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就有效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意思;(3)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1)表述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3)表述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

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不是课时目标。

2、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的研究

1、潜心会文(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现在,不少所谓的“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正是由于教师忽略了“钻研教材”,从而表现出种种弊端,教学无效、微效的现象严重。

那么,如何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解读应分三步。

第一步: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

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文独到的认识。

第二步: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教师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

第三步: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教材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野。

2、有效重构,选准教学内容

(1)中心突出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看哪些内容最能体现教学目标,就围绕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能中心突出。

(2)有针对性

针对重点设计目标自然能突出重点。

(3)以学生为主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处处围绕学生进行,通过点拨去启迪学生思维,去理解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三、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

1、整合策略

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搞教学,扎扎实实促发展”。

2、中心问题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中心问题应体现教学的任务性和挑战性。

3、优化教学结构的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迹应是始于目标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有机地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巧妙地串连融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滚动的轨迹就是课前预设时的理想教学主线。因此,优化的教学结构应做到清晰分明,这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2

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生活起点、知识起点和情感起点三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这三方面做足功夫,定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倍增。

一、捕捉“生活起点”,数学生活化引入新知

“生活起点”又称作现实生活经验。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而积累的自己已经懂得的东西。显然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起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现有的生活起点,才能从生活化的角度将新知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设计学案导入新课部分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穿衣和天气有联系、落叶和秋风有联系、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有联系,生活和学习中这些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我们叫作相关联的量。教师将抽象数学名词“相关联的量”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表达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体会相关联的量就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又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二、紧扣“知识起点”,新旧结合引入新知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威特罗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把握从学生知识起点出发,结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切入主题。

师:(出示阴影部分占二分之一的圆形)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六分之三等。

师:既然这些分数都表示同一个阴影部分,就表示什么?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表示相等,用等于号连接。

师:但是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还相等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中这种特殊现象。

在学习新知之前,给学生创设旧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利用他们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对新问题作出圆满解决,从而使学生处于认知失调状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联系“情感起点”,以境生情引入新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把握学生的“情感起点”,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率,能为课堂增添一道别样的色彩。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部分的。教师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风景,一边富有感情地描述:你们看,桂林的山水,简直就是大自然创作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生欣赏老师出示的几幅桂林山水的图片,被老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所吸引)

师:桂林的美景激起了老师的创作欲望,老师为大家带来三幅画,你们有什么评价呢?你们认为这三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呢?

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自豪感。以三幅画为道具,在这里起到了“情感穿针,承上启下”的作用。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3

一、开展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的课堂是以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投入地学习。

1.在游戏中体验语文

游戏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假想情境,教师要把生活、游戏、教学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演和小演员,自由结合把文中精彩的片段演一演,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演绎故事,并评选最佳演员来发掘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评“最佳小演员”和争当“创作家”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获得些许成就感,使得学生兴趣更浓,主体性体现更突出。

2.创意设计,在情境中想象生活

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中,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时,爱迪生“皱起了眉头”,教师及进抓住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理解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灯光、收集灯光的用意,让学生体验到爱迪生的聪明,这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二、走进真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语文教学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1.联系生活走进教材

我们的语文教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 人情意蕴 ,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使教材与学生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未曾游览过桂林山水,既要让学生学得新鲜有趣,兴致盎然。又要在课堂中很好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在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了用多媒体精心制作的一段有关桂林山水奇丽风光的画片,配上音乐,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教师接着说道:“同学们,桂林市旅游局需要一批宣传员对这迷人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你们如果想做小小宣传员的话,必须先要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教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角色转化成了景点宣传员,这就不露痕迹地逼使学生走进文本, 从而自觉、主动、投入地学习,这样由学习到应用、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教师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教师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教师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农村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三、体验真实生活,让教学渠道更宽敞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地区教研部门甚至硬性规定:一堂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其余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读自悟、沉静的小学语文课堂一下子变得开放了、热闹了。

但在由理念向实践推进的时候,我们却体味着不适甚至痛苦:在许多公开课、观摩课上,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当“讲”不敢“讲”,甚至连必要的引导也放弃了,唯恐别人说自己的课堂“不创新”“不自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时,常常感觉到因为“自主”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游行,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自主学习怎么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不作为”甚至“无法作为”成为当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现象”。怎么办?

透过自主学习的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实施中,或流于形式,或走极端,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甚至完全变味、走样的自主学习。

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标签式”的自主学习

如某教师执教的《放弃射门》导入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1: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3: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进步的地方。但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

2.“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学习

由于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理解肤浅,有的教师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相等同。于是,课堂上不再设置教学目标,不再围绕重点、难点,不再创设情境,也不再对学生的看法纠偏、提升与完善,美其名曰这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体验与发现。这样的课堂将教师淡化出场,不能及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在新课改中,教师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初步得以体现,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人声熙攘。但是,透过现象究其本质:这些喜人的自主学习景象后面却有一些隐性的东西在逐渐流失:(1)学习潜能的流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的深度不够,仅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日积月累,会流失学生的学习潜能。(2)教学时机的流失。教学设计更多地随即生成,关键的指导不能保证。(3)时间精力的流失。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自读自悟式的积累,在模模糊糊中摸索,从而造成了学生精力、时间上的流失。(4)教师主体的流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课堂由过去的由教师主宰变为由学生主宰。教师不敢多讲一句,生怕有牵着学生走、观念陈旧之嫌,此时此刻,教师的主体性开始流失。

实践的碰壁使我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现实价值是什么?自主学习即学生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

因此,笔者以为,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充分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活其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化其学习的自觉性与自立行为,“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让每位学生都自觉自愿学习,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 策略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他们才会想学、愿学、乐学。才会享受到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样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成田忌的三匹马和齐威王的三匹马,亲自演示比赛的经过。通过表演同学们很快地领会了转败为胜的道理。

2.加强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桂林山水有多美,而是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插图,从读中去体会,体会桂林山水那独特的美。同学们通过阅读知道了漓江的水具有静、清、绿的特点,通过阅读知道了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使人们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5

摘 要: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必然趋势,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启蒙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不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微课都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已经展开多方面的微课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微课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多样的问题,教师当前过分的依赖于微课,受教师的态度、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微课研究出现了忽视微课特点、忽视培养能力、忽视平台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语文能力;研究现状

一、引言

传统课堂中,要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提供必要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应运而生的“微课”精选学习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的特征符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微课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不可否认,教师的态度和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给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一些困难。教师主观上认可微课,却忽视微课的特点,把微课当作传授知识的工具;知识点散、杂的语文学科与微课融合的同时,又带来过度建设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资源的平台的支持。

二、小学语文微课研究现状

1.重视微课形式,忽视本质特征。微课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宠。当前,教师主要把微课当作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当教学的辅助手段,从微课的录制特点、展示方式等外在特征或短小精悍等形式特点来研究微课,并未深入分析微课的本质特征。因此,一些教师把电影片段、教学剪辑、讲座剪辑等视频资料一概纳入微课的范畴。这种微课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微”的要求时间短,却普遍忽视学习主体的存在,缺少思S互动;单节微课知识点多、散、杂。此类把传统课堂40分钟的内容浓缩、压缩到10分钟以内的“形式微课”,严重影响教师对微课的正确认知,影响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是新生事物,在运用过程中,要首先意识到它是“课”,其次才是“微”的特点,“微”的核心不在于时间短,而在于内容精。只有研究者充分认识了微课的本质特征,才能从正面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才能成就微课改变教育模式、革新教育观念的作用。

2.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语文知识点散、杂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微课的应用使得攻破这些困难有了抓手。因此,研究者普遍把研究重心放到杂,散的知识点上,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学习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学习实践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微课不应该仅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应该肩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责任。

3.重视微课数量,忽视平台建设。目前,各级各类微课比赛层出不穷,微课的数量节节攀高,这一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推进了微课的建设。但与“炙手可热”的微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鲜有人问津的平台建设。网络打开速度慢、服务滞后导致微课资源利用率低,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缺少了平台支持的微课能走多远?

三、应对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探究本质。面对微课这一新兴事物,研究者不仅要关注微课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的价值,更要多思考微课对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意义。研究过程中,要对微课的本质特点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要认识到,对微课的本质特点理解得越深刻,越有助于微课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微课是教师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开发的微型教学视频,既有“课”的特征,也有“微”的特点。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都要符合“课”的基本要求。微课的教学内容更集中、适用范围针对性更强、教学过程更紧凑,适合自主学习的需要。

微课应该是有独立教学设计的完整的课,不应是从一节完整的课中截取的片段。在成熟的微课视频技术的支持下,一线语文教师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桂林山水》,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制作微课视频供学生观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合适设置教学情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制作动画时,要考虑到语文学习内容,避免学生被动画过度吸引。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是深入探究微课本质的结果,也是设计、开发优秀微课的必经之路。

2.立足语文素养,培养能力。微课的设计和使用,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并具体而有效的提高构建语文素养的语文能力。研究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围绕能力点,细化承载能力的知识点,精选适合运用微课的知识点,最后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要提高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可以围绕学习重点“提升细节描写的能力”设计微课:细描环境、细描人物。

3.完善微课平台。网络时代的资源有内容丰富、开放共享、更新迅速等特点,而这一切,均基于交互性良好的平台的建设。完善的微课平台,首先能够为形成微课资源群奠定基础,从而发挥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完善的微课平台更有利于微视频、微练习、微点评等一体化微课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当前阶段,可以首先利用校内微课平台,整合教师手头资源,促进教师交流学习,之后加强校际间平台的建设,形成资源优势。

小学语文微课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助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微课研究需要一线教师的倾心投入,需要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深刻认识微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2]孙艳蕾.微课:微时代下的小课堂大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4).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6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受益不浅、持之以恒”等词。

 

2、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3、引导学生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围绕课题提问。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又最短,最广以最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它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3、引出课题

 

4、引导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围绕课题提问。

 

师归纳梳理重要问题:

 

1)、什么是和时间赛跑?

 

2)、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3)、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读通句子。

 

2、指导读难读的句子,强调多音字“涨”的读音,“赢”和“惯”的写法,以及“持之以恒”的理解。

 

3、同桌互读,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同桌互评。

 

4、学写生字

 

5、理清文章层次,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完善问题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们来回顾课前的疑问,你能将它加上人物,提得更加完善一些吗?

 

1、“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2、我怎样和时间赛跑?

 

3、什么是和时间赛跑?

 

四、完成摘录笔记

 

五、课后实践

 

1、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

 

2、查阅资料了解林清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通过文中具体事例的理解,明白时间可以节省的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事例写几句话,表达对时间的感受。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学习和时间赛跑。

 

2、通过文中具体事例的理解明白时间可以节省的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事例写几句话,表达对时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上节课我们提出来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我怎样和时间赛跑?什么是和时间赛跑?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这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的宝贵时间吧。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并在有体会的地方做简单批注。

 

二、品读课文,感悟时间宝贵,

 

(一)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1、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相信你也有了许多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成果吧。

 

读了课文1—2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呢?

 

2、为了让我早日走出这哀痛不已的日子,爸爸妈妈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爸爸的回答,用“——”勾画出最重要的一句话。

 

3、出示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4、爸爸为了让我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给我举了哪些例子?你能用序号标出吗?

 

指名回答(昨天、童年、生命)

 

5、昨天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的童年永远不会回来了,外祖母的生命也永远不会回来了,所有……生齐读

 

6、爸说的不仅是一番话,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请孩子们自由来读读吧!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你的昨天过去了,

 

它就永远变成昨天

 

你不能再回到昨天了。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

 

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有一天,

 

你会长大,

 

你会变得和外祖母一样老,

 

再想回到现在,

 

却永远不可能了。

 

7、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是呀,时间是多么匆匆呀,它带走了我的昨天,带走了我的童年,甚至会带走我还没有到来的青春和我终将结束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呀!

 

8、现在我们把爸爸话中的你改成我,再来读读,看看此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现场改诗)

 

10、指名抽读

 

11、我们一起来读读改后的诗,体会那种“说不出的滋味”。

 

12、爸爸的诗一般的语言就是在告诉我: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齐读)

 

(二)、感受怎样和时间赛跑,体会和时间赛跑的涵义

 

1、这说不出来的滋味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刻意地去留心生活中的时间。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5、6自然段,看看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还从哪些现象感受到了事物不能再回来了?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2、指名回答

 

3、除了看见太阳的东升西落,看见小鸟的南迁北徙,我会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还可以从哪些时间里的事物感觉到时间的飞快?

 

4、时间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溜走了,我的小心眼里变得——?

 

我着急什么?(快,一去不复返)

 

悲伤什么?(时间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

 

我着急、悲伤是因为: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5、时间是这样的无情,这样的残酷,时间真的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此时此刻我们再读爸爸的话。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6、因为着急,因为悲伤,因为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所以我要(指课题)——和时间赛跑。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作者是怎样第一次和时间赛跑的。默读8—10自然段,勾画出我和时间赛跑的句子,并把你的一些感悟写在句子下面。

 

1)、确定目标:和太阳赛跑

 

2)、怎么和太阳赛跑?

 

3)、结果。指导学生读好句子。“我跑赢太阳了!我跑赢太阳了!(应读出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是呀,当作者第一次和时间赛跑成功后,后来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从“游戏”一词你体会到什么?(师生合作读11自然段。)

 

4)、和太阳,西北风赛跑,提前做练习,这些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让作者赢得了————时间。

 

所以,这种和时间赛跑的实质是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做好每件事的时间,进而节约时间)

 

这也正是“和时间赛跑”的意义。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

 

5)、如果你跑赢了时间,你会用节省的时间做哪些你最想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赢得了(知识、健康、快乐、友谊、亲情……)

 

6)结合自身情况,想想我们要怎样和时间赛跑?

 

7)、童年的我养成了和时间赛跑的习惯,使作者的一生都收益匪浅。的确,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个人,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出示作者资料)

 

8)、作者持之以恒地和时间赛跑,他在30岁就取得了比同龄人多很多的成绩。

 

所以要长久的`坚持和时间赛跑,那样你就会节约很多很多的时间,同样的时间里,你就会比别人多做很多很多你喜欢的事情,取得更多更多的成绩,这就等于延长了?(生命)

 

板书:节省时间——延长生命

 

9)、时间一刻也不停歇地向前走去,我们无法挽留,无法阻止,我们只能(生读):“和时间赛跑”,并且要像林清玄一样,持之以恒地和时间赛跑,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我,要不断地和时间赛跑!不断穿过泥泞的田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三、读后感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时间一定有新的感悟,来,我们把它写下来。可以是你积累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

 

2、汇报赏析。

 

四、课外拓展

 

除了看见太阳的东升西落,看见小鸟的南迁北徙,我会感觉到时间的飞快,我还可以从哪些时间里的事物感觉到时间的飞快?请同学们仿照下列的句式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