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件范文1
一、课件制作中的几种现象
1.为了公开课而制作课件。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上公开课的需要。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一般都会很好看,而且赏心悦目,这种课件用在公开课上,得到的评语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课堂效果好,信息量大,学生接受效果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这样的评价是对的。但反过来一想,我们为了一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肯定好,但是否值得呢?
2.为了计算机而制作课件。在许多人眼里,计算机就是多媒体的代名词,多媒体课就成了独媒体课。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
3.为了课件而制作课件。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网络功能等。从目前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来看,大部分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把图片、视频、文本等内容转换计算机演示罢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课件。我们说一个课件就是一个完整的教案,就是完整的一节课,它能反映我们的教学基本功。而我们许多人制作课件,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比赛,为了职称等目的,根本不花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件事,或是花了少量的时间。
二、正确认识和使用课件
1.课件制作要经常化。课件不能只为某节内容,而要考虑到整个章节的教学安排,整个学科的教学安排。制作课件时就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毕竟是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展示,所以制作课件不要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要和学科结合,和学生结合,要保持课件制作的经常化,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利用别人的东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课件不等于计算机。我们制作课件的主要媒体是计算机,但课件不等于计算机。我认为课件的概念要扩大化、多样化。在使用课件时,可以考虑多种媒体的使用,以计算机为主,再加上辅助媒体,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使用,但不要追求形式,不要追求表面化的东西。
计算机课件范文2
关键词:慕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56-02
一、慕课的现状
在国外,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开放课堂,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学习者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大规模在线课程形成,出现了Coursera、edx及udacity等大规模平台[1]。
在国内,MOOC同样受到关注,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入在线教育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加入coursera,当前慕课在中国正快速发展[2]。
随着微课和慕课的广泛应用,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种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促进了课程改革。(2)随着慕课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变化是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将深刻影响未来的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众多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多少都要受慕课影响。(3)学习方式和授课形式的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
二、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使用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常用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慕课当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通过深入教学一线及教学实践,探索慕课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关联,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探讨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主要目的如下:(1)在高校课时量较满的情况下,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教学。(2)利用慕课,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的完善结合,有效提高授课质量。(3)数字化资源改变着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包括课内考评和课外评价。对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产生影响,尝试与现代化技术结合,以更有利的方式考评。
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本课题通过深入教学一线,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慕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慕课教学模式具有新颖和独特的特点,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大部分高校包括一本、二本和三本或高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各个高校课时不等,比如在我校学时数为32,在其他院校可能会是64课时、甚至96课时,实施扩展课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我们也在思索如何在减少课时的情况下,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好、学好。(2)在当前教学中,有效的使用现代化通信方式实施课外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在我校,当前计算机实验室发展规模比较迅速,在获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情况下,把当前的电子设备发挥重大的作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让使用者尽可能方便地使用已有资源,实现数字化资源的高效、重复利用。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慕课建设和使用。
我们建设慕课使用的平台是中国大学MOOC的爱课程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数万门课程在线开设,是使用范围比较大和平台稳定性^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身份不同,所拥有的操作权限也不同。学生在选择课程学习时,不但支持电脑网页观看和学习,还支持苹果公司的APP下载安装和Android系统安装。非常适应学习的多手段和多方式。爱课程平台的教师端可以实现公告、设定评分标准、添加课件、布置测验和作业、在线考试和线上讨论等多种功能。
涉及课程的内容都要由老师精心设计和规划,所讲授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为重要,这决定着这个知识点要如何分解,讲解,以视频、录屏还是课件等方式展示,这个知识点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测试、讨论或互评等方式评价。所以做慕课的第一步,是实现每个知识点的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动手操作能力的练习。所以在策划知识点分类时就分成了两大类,理论讲解类和实践操作类。理论部分考察主要以理论测试题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主要以结合校内考试系统,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目前,这门课程的慕课教学已经在部分班级的教学中应用,实践的效果有待验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是能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兴趣。
四、结束语
虽然慕课开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平台上,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精品课程还是成倍增加。如何向已经建设完善的课程学习,使得自己所建设的课程能够适应当前的技术和发展,能够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有所促进,还是要不断思考和不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宋文.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5,(5).
[2]蒋卓轩.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
[3]孙勤红.大学本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自学与必修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5,(10).
[4]董晶.慕n(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硕士研究生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5).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for Class Construction
SUN Qin-hong,LIU Fen-xi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2,China)
计算机课件范文3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
一、完善的实践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践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践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践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践都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格式为:1、实践题目;2、实践目的;3、实践要求;4、实践内容;5、实践步骤及注意事项;6、实践思考题。
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专业课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编制,在教学中按照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践课程,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践报告;教师也是按实践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践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硬件环境。实践室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践;学生所用的磁盘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无尘黑板等)都要能满足上机实践的要求。
2、软件环境。实践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践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账号,根据实践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3、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实践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实践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外来磁盘,预防计算机病毒带入实践室。
4、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践提纲作好实践课前的准备工作。
三、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践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践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实例制作的实践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该应用软件的一些功能,将一些制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动手进行实例制作。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例如《ae影视特效合成案例教程》课程的实践课,可选择相关课件,为学生理解该软件提供便利。
最后一点,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编程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四、实践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1、班级、学号、姓名、实践时间及课时数;2、实践题目;3、实践目的;4、实践要求;5、实践过程;6、实践总结。
计算机课件范文4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课程改革
现在中职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不少,但一步入社会很难胜任与之有关的工作,学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被当成简单的劳动力,少量学生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录入、文秘等工作。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他们目前的工作没有多大的用处,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学校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离,学生所学内容不专。针对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业情况看,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极不合理。在对计算机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做好全面调查,包括了解往届生就业、用人单位需求、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评价,总结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期望的人才差距在哪里,这样,灵活开设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例如:计算机硬件维护与销售方面的课,可减少课本过多的理论知识,直接把计算机硬件销售与维护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硬件知识、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测试的技能进行重点传授,并注重介绍当前各大厂商特点与硬件的发展趋势。又如,目前市场上缺大量的计算机速录人员。要求学生具备速录技巧和相关的知识,针对这些需求,可开设速录课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还有计算机动画设计和平面设计业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可我们只是把这两门课单独的来学习,而与之相关的美术基础、色彩知识、三大构成等没有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课程,这样他们只是会简单地应用这两个软件而不会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所学远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针对一些专业课程章节进行增删,同时调整部分课程章节的教学次序。比如“网页设计”课程中,为增加学生兴趣,避免大量程序编写给学生带来的畏难情绪而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应将部分设计到的脚本语言编程部分压缩,而增加网页美工及设计部分内容。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鱼目混珠,让人眼花瞭乱,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技术滞后,本校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其兴趣以及将来就业所需编写一些校本教材。还应把用人单位需求作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作为考核学生的一种机制,应多组织一些岗前培训与测试,内容要结合就业实际,贴近用人单位需求。另外,应结合学校情况,开展一些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动力和兴趣。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中职类学生在行为习惯、纪律、自我约束等方面差,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应穿插德育方面的教育,做人要比做学问重要,原先的“教书育人”,对中职类学生而言,应是“育人”比“教书”重要。这对他们将来步入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的学生,一学期下来,感觉什么也没有学,什么也学不会,过多的理论知识加上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能动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形式多样的课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不要单拘于黑板、教室,实用动手课都安排在机房。教师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软件使用技巧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通过让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年度工作计划”“会议备忘录”等,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制作“本班学生成绩表”“员工工资表”等,而利用photoshop为自己或家人的照片修饰、合成等。这种有任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能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本应是培养具备网络构建、布线、配置、维护等能力的技术人员,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网络课程,如: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多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要不就是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学生很难掌握课程内容精髓,毕业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找不到与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曾有一个毕业生,他的打字速度很快,办公软件使用的也很熟练,但在应聘一个单位打字员的时候却被刷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会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一些办公器件。我们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是如果硬件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动手学习机会,“技”从何而来?
第四,教师本身知识体系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是目前知识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一些计算机专业老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以及老师本身不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式发展,这无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又怎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跟着市场走。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适应市场的需求,紧跟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立于不被淘汰的位置。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件范文5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类别繁多,涉及面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全体学生的95%以上,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对这部分学生加强计算机教学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按照知识结构来构建大学的课程体系,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位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不同的专业需求不同,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不同专业与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应当深入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和特点,做到准确定位,有的放矢。既要看到其与计算机专业具有共性的一面,又要十分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课时不同,应用方向不同,因此,不应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区别对待,进行特色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要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必须树立以应用为目标的计算机教育的思想,要以应用为出发点、以应用为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2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分析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由于专业的不同,既有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有个性化的要求,其应用能力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层次的应用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操作使用技能、应用开发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根据专业的不同,其能力也会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算法实现的能力和数据归纳能力、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数据抽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他们应该多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应用课程、辅助设计类课程。部分工科学生,还需要具备硬件处理能力,需要学习硬件技术基础。
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软件的应用和维护能力,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具备设计专用软件(如财务管理类软件)、电子商务的能力,他们需要学习数据库知识,初步程序设计与开发知识。
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则更需要学习图形图像技术处理能力,应该学习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类课程。
对于文史哲专业的学生,在具备基本的技能之后,应具备数据库操作能力和数据库检索能力,需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
在执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案时,应该依据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三种能力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色,从这个高度规划课程体系,落实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
3课程教学方案制定原则及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省级精品课程,作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面向理、工、文、艺、管类的大学本科生开设。本课程采用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三个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总学时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开放实验教学8学时。
本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要衔接中学教育基础的参差不齐,又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所以如何选取教学内容是本方案的关键。我们制定方案将主要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教学内容在保证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反映最新计算机领域的成就,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创新意识。
(2)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3) 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切入点。不守“旧”,也不唯“新”,遵循“能力优先”原则,兼顾不同基础的教学对象和专业之间的差别,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 以案例教学为手段,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以适当的案例为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见表1):
4体现专业特色与创新,重视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
为了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应该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技术实施方案。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细化为A、B、C、D四类,教学大纲各不相同。
“计算机应用技能A”是面向全校理工类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能使用IE查找资料,利用FTP上传文件;能熟练使用OE收发邮件;能较熟练地运用Word 2003对文档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美化、输出;熟练掌握Excel 2003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 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一种网页制作的工具,能运用网络知识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计算机应用技能B”课程是面向全校经济管理类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能够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使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表达、交流和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力的信息技术保证。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算法,为理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具有较好地使用 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能使用IE查找资料,利用 FTP上传文件;能熟练使用OE收发邮件;能较熟练地运用Word对文档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美化、输出;熟练掌握Excel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一种网页制作的工具;熟练掌握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库应用程序方法,熟悉网络基本配置,了解程序设计算法。
“计算机应用技能C”课程是面向全校文史法哲类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和撰写报告等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对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03、中文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网页制作软件 FrontPage 2003、动态网页技术和Internet应用及数据库操作等内容。让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为学生后继课程“网络应用基础”的学习及参加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围绕熟悉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提高感性认识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通过本课程的系统训练,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入门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观察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通过对各部分实验的具体操作练习,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熟练地将办公集成软件和常用工具软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交流,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邮件,掌握一种网页制作的工具;熟练掌握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熟悉网络基本配置,了解动态网页设计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能D”面向对象是艺术类一年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能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能力。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能力;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基本知识,具有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能力;掌握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基本知识,具有对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能力;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包括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熟悉简单网站和网页的制作,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简单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计算机基础概论”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达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的对有关多媒体专业软件的学习,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5网络教学,教材及网站建设
重视并建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网站,提供网上实验、练习、考试与交作业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教学,教师把电子讲稿、布置的作业、习题及考试模拟题均放在网上。学生什么时候都可以浏览教学网站,教师也可以灵活地查看学生的作业,这样教与学互动,有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组织一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编写出版该课程的精品教材、制作相应的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制作计算机操作实时测评考核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一方面学生可检测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另一方面使得教学更加规范高效。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为: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教材电子化,课程辅导、实验、练习、考试与交作业网络化。已经上网的资源有: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版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考试(模拟)试题,大学计算机考试系统-1,大学计算机考试系统-2等。
教学网站见图1:
参考文献:
[1] 浩歌. 再谈改到深处是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09(05):1-3.
[2] 郝德永.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2):1-4.
[3] 谌新年,郭芳,段屹峰.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08):23-24.
[4] 奚春雁, 郭小明. 北京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7):1-3.
[5] 李先贤. 英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特点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7):45-48.
[6] 冯祥胜.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冯博琴.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詹国华.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修订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Excellent Courses’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Basic Computer Science for Non-computer Majors
ZHOU Qi-nian
(College of Informatics and Electronics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计算机课件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精品课;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1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自1985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课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课就被列为大连水产学院的重要基础课。十多年来,修读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学生由最初的8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的372人,发展到现在的30个本科专业1800多人。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不仅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前导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今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它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课,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起到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课程教学的着眼点转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上来,课程体系也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改为两门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的形式。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国家等级考试的变化、就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革,适应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基础教研室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动。自1985年开始组织规范的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一至二次。课程设置由原来的Basic语言、Fortrain语言发展到今天的C语言,由Foxpro发展到今天的Visual Foxpro。选修课程也由原来的一门单片机原理发展到今天的多门课程,如VC、VB、 Power Builder程序设计、Java、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课题,“水产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大连水产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研室现在正在进行水院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和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通过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不断改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适应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水平。
(3)师资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自98年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组新进教师6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2人。课程组8人中有2人在读博士、正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教师队伍年轻化,适合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的需要。课程组全体人员,既承担理论课教学,又承担实验课教学,人均年教学工作量300多学时。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超额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赞誉和好评。
(4)高度重视教材的使用与建设、保证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使用的是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材,符合国家教委的白皮书的要求,与国家等级考试紧密接轨。2002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材编写工作会议,进行了有关教材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2003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编写工作。2006年,我们作为副主编参与了十一五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的编写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材的内容老化逐年显现,尤其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方法不能得到足够的反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在多次讨论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自编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
2 多方位进行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重新审视水产院校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后续课打基础,而且更应该在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了全校师生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认识。
(2)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
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基础仅开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既对各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有利、又对学生毕业设计有利的一些选修课程,如C++、PB、JAVA等。我们已申报校教改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大范围的整改,这将对各院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已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以若干门2或2.5学分的选修课为辅,因材施教的新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确定了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必修课中讲哪些内容、选修课中讲哪些内容、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接口”如何设置。我们认真研究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结合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要求,配合教学计划及教学时数的调整,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及科学的组合,力求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同时,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及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选用了适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21世纪优秀教材,将讲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对等级考试和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有利的内容多讲、细讲,对教材后面的新增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为选修课设置了必要的“接口”。
(4)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基础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是适用的,所以领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中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些方法的学习就是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具体内容。为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彻底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什么”向“如何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运用发现法教学,使学生把自己作为一个发现者,探索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虑到土木、船舶、机械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科学计算,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方法与数值分析中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相应的计算工具;对于电子、通信、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在基本位运算、硬件地址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为学生在将来的电路系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海洋、环境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统计分析、方差回归等教学;外语系、经济管理学院侧重数据库理论、图形设计等教学。此外,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穿行了关于本课程的提高版本C++以及相关热点领域的介绍和讲解,深受学生的关注和好评。对于部分能力出众的学生采取单独指导,让他们借助参考资料学习更深一层的内容等。
针对目前课时紧张,教授内容较多的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准备好电子教案,选择恰当的例题、习题进行精讲;尽量多的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课件课件已放到校园网上,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向学生公布主讲教师邮箱,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即将开通BBS教师论坛供教师们讨论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整体水平。
(5)考试方法的研究
引进了考试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期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理论课,另一个是实验课。前者是考试课,后者是考察课。由于理论课讲授中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期末试卷测试中采用与二级等级考试相似的题型。成绩划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评分依据为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实验课考核分平时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均利用考试系统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作关于课程的综合设计的大作业,综合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
3 教学效果
近几年,由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研室老师严重短缺,每位老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工作。但是,由于教研室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降低教学效果,相反,我们的课程受到了校内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辽宁省非计算机专业二级等级考试水平考试中多次取得较好成绩,有些班级的通过率达100%。课程组全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时时渗透国考的题型,将讲课内容与国家教育部的白皮书及等级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2005年我校等级考点刚刚申请下来,但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我校学生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提高了17.44个百分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校督导组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近三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师的评价很好,主讲教师的学生打分的优秀率达100%。
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在如此缺少课时的情况下,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感到非常钦佩。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我们并没有骄傲与自满,感到自身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深知,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入门课程。所以我们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进取。在参加全国农林院校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学和教材研讨会上,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与会的全国其他院校同行的一致赞同。我们编写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已在全国多所农林院校使用。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