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考察报告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1

应荷兰农业部(农业、自然管理与海业部)农业经济研究所、荷兰恩埃斯集团(N&SGROUP)的邀请,以中国农业信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农业厅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刘凤海同志任团长的中国农业信息考察团一行5人,与10月25日至11月7日,对荷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活动。在荷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荷兰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技术研究所、畜牧革新与实践培训中心、阿斯梅尔(Arlsmeer)鲜花拍卖市场,麦哥奥(Magual)花卉公司、瓦哥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荷兰国际农业交流培训中心(IAC)、植物检疫局。考察团先后就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农业信息体系、网络建设,信息加工、传递手段,信息的开发利用等专题,与荷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洽谈。考察时间虽短,但整个考察活动紧张而有序,所到之处,受到了荷方的友好接待,全团上下,团结协作,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考察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一、荷兰农业基本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863平方公里,为西欧一个小国,比丹麦略小,但大于比利时。现有人口1,55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和乌特勒支市及其卫星城镇和市郊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荷兰虽小,但从经济角度看,荷兰确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可以概括为“小中见大,小中见强,小中见特”。荷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38亿荷盾,在西方发达国家列第八位,荷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荷盾。荷兰是欧共体6个创始国之一,目前,欧共体已发展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荷兰还是国际经合组织(OFCD)、北约(NA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近几年,荷兰经济年增长率为2.5%,高于欧盟成员国的年均增长率。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可谓“小中见大”。荷兰国土虽少,但海外投资总额逾1600亿荷盾,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居世界第四位。境外投资涉及房地产、金融、石油化工、水利、交通、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种领域,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足见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水平,可谓“小中见强”。荷兰农用土地只有249万公顷,且多数低于海平面,但就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荷兰农业却成为在世界上领先的产业,尤其在花卉、畜牧、蔬菜生产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荷兰农业经济具有强烈的外向型特点,1995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67.4亿荷盾,仅次于美国和法国,雄居世界第三位。荷兰是当之无愧的花卉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和消费国,世界花卉贸易市场上有三分之二的鲜花由荷兰提供,其国内人均年消费鲜花亦超过50美元。我们参观的阿斯梅尔鲜花拍卖市场,占地80万平方米,拍卖花卉品种近2000种,年交易量达250亿支(盆),年交易额达100亿荷盾,仅这一个拍卖市场,其贸易额即占全世界花卉贸易总

额的50%,可谓,“小中见特”。目前荷兰农业已经超越了自然农业的阶段,并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设施水平先进,可以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荷兰农业不仅包括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园艺和林业,而且还包括农业生产工业、贸易和辅助工业,如提供种子、无机化肥、动物饲料、技术设备、房屋和玻璃温室建设等。荷兰的主要农产品基本是小麦、马铃薯、甜菜、蔬菜、花卉、牛奶及肉蛋类。全国牧场面积133万公顷,耕地102万公顷,园艺用地仅15万公顷。1996年粮食产量158万吨,商品马铃薯481.1万吨,甜菜644.9万吨,饲料玉米252.7万吨,由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粮食消费水平的降低(由30年前的37%降至18%),导致了谷物生产大量过剩,奶制品也不例外。荷兰虽拥有百万公顷的优良牧场,并通过实行机械化、推广科学繁育技术和采用高效饲料定量配给法,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的产奶水平,但同时也导致了欧共体国家内部牛奶过剩。此外,蔬菜生产和水果生产也不容乐观。由于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量过大,近年已出现了价格持续下跌的现象,引起了这一生产领域内的恐慌。为了帮助大田农场主和奶农摆脱效益下降,寻找新的出路,近年来,荷兰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和激励政策,比如政府补贴发展新兴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生产项目;采取超额征税的办法,控制牛奶的总体生产水平;为花卉生产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等等。

荷兰农业的突出特点,一是注重提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同时采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并在同行之间认真组织协调,以使自己的产品不仅畅销欧共体各国,而且在潜在的外国市场上逐渐被接受。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信息咨询服务及推广机构,为农民和市场园林工人取得最佳成果提供所需的几乎一切专业知识和技术信息。二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到95年,整个农业从业人员为55万人,只占总人口的30%,主要是机械化使得这一产业的劳动密度降低。这一趋势还会因进一步引进新技术而继续下去。三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益。荷兰有6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食品加工,实现增值,1994年,荷兰农产品加工,其附加值达到178亿荷盾,净附加值达到131亿荷盾。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二、荷兰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状况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运作方式,是由该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市场条件以及农民的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决定。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是由包括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农民组织等诸多子系统组成。在荷兰,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适用性研究,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荷兰的农业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由Wageningen农业大学承担。在荷兰农业部领导下,有25个农业研究院,主要从事各学科的应用研究,同时也从事某些必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另外,还有11个专业研究站从事其它不同方面的适用性研究。各种农民协会在这些研究站中都有代表,他们可以对科研方向及项目的制定产生影响,政府部门在其中主要起协调作用。大多数适用性研究是在53个地区实验场所进行。农业研究院及研究站的研究成

果将在这些地区实验场进行试验,以便适合各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推广组织在国家和地区两极研究机构都有专家常驻,以促进、协调研究院(所)、实验农场以及推广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提供信息。

荷兰的推广组织虽然是在农业部领导下,但具有独立的地位。推广组织主要是服务于农民。推广虽是一种专业工作,但推广的作用并不限于推广技术。推广员主要是向农民宣传,解释政府的政策,但不是强迫农民服从于政策。教育农民,使农民提高自身决策能力。荷兰农民80%以上毕业于农业中专,基层推广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农业学院,与农民很接近,乐于为农民服务。推广人员、科研人员、农民及政府间没有大的社会距离,易于交流。

荷兰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有效的农民组织。荷兰农民本身就是重要的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农民学习俱乐部是高度发展和完善的农民组织。这类组织是农民自己创办、自己管理的,可以帮助农民相互学习,同时也易于和有能力与科研、推广人员打交道,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组织不仅对科研、推广组织有影响,同时对政府也具有很大影响力。政府制订一项新的农业政策,都会征求农民组织的意见,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大多在制订政策过程中得到解决,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因此,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程度的用户控制,荷兰农民在整个农业知识信息系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荷兰农业信息知识系统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信息投入多元化。在荷兰农业部,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农民经营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同时收取信息服务费用。在整个投入比例中,最初政府负担50%,另外50%由受益的农场或农民组织负担。目前,政府投资达到70%的比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视与支持。由于有了这种支持,政府可以随时从1500个信息点上,获取代表9万个农场的各方面信息。

二是信息研究市场化。荷兰的信息研究部门,致力于同国际市场接轨,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侧重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即75%以上的信息采集来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

三是信息管理规范化。荷兰的农业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反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自上而下,信息收集项目、类别、数据准确程度以及信息传输,都有明确要求,指标体系设定科学合理,不同的信息采集渠道职责明确。

四是信息服务社会化。荷兰的农业信息不仅服务于国内,而且面向整个欧盟国家以至于全世界,是个开放的系统。在阿斯梅尔花卉拍卖市场,可以随时浏览世界各地花卉市场行情。真正体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成果共享。

五是信息网络现代化。荷兰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并且全部加入国际互联网。信息收集迅速,信息传递快捷,信息反馈及时。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在沟通了用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三、对加强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业信息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学习借鉴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工作,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信息工作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农业信息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1、信息工作方式要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工作,不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有本质的区别。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信息需求,要求从事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那种催收催种,上传下达,封闭僵化的工作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农业信息要围绕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咨询引导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指导思想,才能为农业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信息服务质量要提高。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是一项艰苦而扎实的工作。必须突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拓宽信息的收集范围。由过去单一的收集生产信息,转变为多层次、全方位收集信息,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农业信息工作要与产业接轨,尤其在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市场引导,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上发挥作用;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在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技术环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质量;三是要提高信息工作队伍素质,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理论建设,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以此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要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建设省级电子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硬件配置及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提高工作的运行质量。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2

一、五县市发展“三农”主要做法

在考察团参观期间所到之处皆感受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巨大变化这些地区依靠龙头、市场和科技带动加速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把世界上最先进种植理念、一流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了农业生产方式大变革

(一)龙头拉动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拥有中国蔬菜之都美誉寿光市依靠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龙头拉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80万亩粮菜比例达到了1:2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集约化种植稻田镇温室大棚几乎全部种植了新品种西红柿该镇崔东村总户数不足200户种植了470个大棚户均近2个半大棚集中连片一年两茬棚均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田马镇温室大棚全部洋香瓜该镇南韩村500多个大棚都实行了一年三茬种植模式即两茬甜瓜一茬菜棚均效益达到4万元以上规模化、区域化种植形成了庞大龙头市场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膨胀实现了产供销良性互动莱阳市紧紧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加工原料安丘市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膨胀全市发展起了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等36个万亩方和10万亩设施农业仅该市全国最大白芬子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就带动发展大姜基地20万亩实现了农民、基地与龙头企业双赢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针对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更复杂、更严格实际寿光、安丘、莱阳三市抢先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根本出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入口同时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力度今年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与科技”为题充分展示了以无公害蔬菜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了蔬菜产业发展大趋势较往年新增加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和蔬菜深加工产品等内容展示了植物“克隆”、生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世界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前沿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寿光蔬菜博览会已搭建起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平台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引领者引领中国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三)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培强做大畜牧业潍坊市临朐县山多、滩多、林多草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资源条件以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为契入点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加强畜牧生产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60%占农民现金收入52.5%以上该县按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片集中、高效饲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畜牧小区达到1.89万亩已建成8个畜牧专业乡镇240个专业村2万个专业户一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了以县畜牧局为主体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辅助以村级畜牧兽医员为补充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配齐配全了150人畜牧执法队伍实行计划、强制免疫相结合加强了畜牧信息、科技、示范三大服务建立了畜产品检测中心及时做好动物疫病、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控制畜禽疫病发生二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规模膨胀该县围绕维维乳业集团临朐分公司建设大力实施了奶牛“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奶牛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饲养场现在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2.6万头围绕六和集团临朐饲料厂建设和肉鸭加工企业多优势计划建成存栏150头、年出栏400头以上标准化生猪饲养场100个建成全进全出型、一次出栏万只以上标准化肉鸭饲养场100个实现肉鸭、生猪标准化生产新突破三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对畜牧工作领导该县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生产意见》对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优先解决镇村统一解决畜牧小区水、电、路、讯、排污“五通”和所用基建工日农行和农联社加大对畜牧生产资金扶持每购买一头奶牛给予5000元贷款从而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积极性同时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百分制考核半年和年终两次检查验收各乡镇都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纳入乡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使该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基本形成了生猪、蛋鸡、奶畜三大主导产业郎德鹅、巢蜜、肉羊、肉兔四大地方名牌成为全国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奶牛生产大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莱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措施来抓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规模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现在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转移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构筑网络落实责任按照“实用、实际、实效”原则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组建了劳动就业、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和职工教育4个培训集团设立了18个培训中心、60个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服务广大劳动者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训集团、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之间层层落实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一点部门自筹一点培训基地收一点”办法落实了培训经费确保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二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该市紧紧依托4大培训集团开展了多种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各类实习示范场56个1710名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其中职工教育培训集团组织企业职工有放矢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使3.2万名职工得到了相关培训同时为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下该市坚持对初次转移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后再培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择业领域和工资待遇都有了较大改善三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取消农民工就业限制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区别建立统一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限制建立公平竞争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团一行对胶东五县市立足国际大市场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经验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中国农业发展主攻方向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做好“三农”工作关键认识行动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快慢胶东五县市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积极跑部进省抢信息要项目争资金借外力促内力占先机勇做“领头羊”莱阳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目标不断加快跑部进省步伐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资金、信息资源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从而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出口绿色通道莱州市解放思想打破地域资源桎梏延伸信息触角、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先人一步争取到了“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借助国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寿光市在做大做强蔬菜这一支柱产业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在建成了“买全国、卖全国”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基础上又创办了寿光蔬菜博览会而且由全省走到全国由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引领者成为世界蔬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争夺中国市场“桥头堡”

(二)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水平强力支撑潍坊和烟台两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组织)+农户”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丘、莱阳两市农业龙头企业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不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主动组织引导农民从土壤改良、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每个生产环节到产后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从而加快了农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安丘蔬菜被称为日本、韩国“菜篮子”莱阳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也已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日本和欧美超级市场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拉动产业化经营重要途径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起一个主导产业安丘、莱阳、寿光、临朐四市地发展基本上都通过依托优势产业建龙头又以龙头企业建设带动起相关产业发展安丘市仅一个姜蒜专业批发大市场就带动发展起了20万亩大姜我县通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也极大地带动起了生猪和奶业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要条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民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架起了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桥梁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买难、卖难和技术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产业化各环节之间联系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莱阳市有60%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中来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产销协议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企业按协议购进通过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纽带将农户、基地与企业、市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实现了“双赢”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重要措施党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高低又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快慢莱州市正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大培训、大开发、大转移”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使其逐渐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既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又减少了“农民”加快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速了农民增收步伐

三、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胶东五县市经验最重要做好与临邑实际相结合文章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思想认识实现大飞跃在蔬菜、畜牧、标准化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咬定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胶东五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践证明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户适合本地实际主导产业对已选准主导产业要制定好切实可行实施方案以咬定发展不放松精神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借助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有利时机积极跑部进省争取国力一刻也不放松地把主导产业做大培强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全国有位次大产业安丘市既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也没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该市立足实际把培植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关键措施来抓建管并举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选准了大姜、大蒜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出口这一主导产业全市上下齐动员形成了发展合力数年如一日发展不放松围绕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白芬子姜蒜批发大市场围绕市场又建成了多家姜、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发展又辐射带动了种植基地快速膨胀从而形成了产业化经营良性互动使这一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培强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就我县目前而言对已确定蔬菜和畜牧这两大主导产业要从现在起坚持做到加快发展、做大培强不放松紧握接力棒下大气力抓好规模膨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一鼓作气培植出在全省、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大市场、大企业、大集团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人加快发展围绕壮大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奶牛和生猪养殖基地规模围绕临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5个蔬菜市场建设加快蔬菜基地规模膨胀真正把两大主导产业在最短时间内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器”

(二)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快蔬菜业规模膨胀寿光蔬菜生产历程充分显示出规模膨胀带来可观效益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培植壮大龙头市场龙头市场拉动蔬菜基地进一步膨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县政府尽早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意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形成“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种植模式培植壮大临南等4个蔬菜批发市场拉动全县蔬菜更快更好发展同时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搞好示范带动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定鼓励蔬菜发展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力促全县蔬菜业健康快速发展早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主导产业之一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3

一、*年至20*年农民收入情况表:年度农民人均收入总额(元)种植业收入(元)养殖业收入(元)务工收入(元)其它收入(元)*

二、近三年市镇两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情况:

1、荒滩地整改投入120万元。

2、农灌机沉井投入4万元(其中机井30眼,每眼补助600元,计1.8万元;沉井11口,每口2000元,计2.2万元)。

3、农村机耕道投入40万元(*村1.5公里,*村0.8公里,向阳村0.4公里,清河村0.8公里)。

4、河堤修复投入30万元。以上四项合计194万元。

三、我镇20*年专业大户、专业协会发展情况:20*年,我镇有专业大户20户(其中种植业7户,养殖业9户,加工业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左右,利润150万元左右。有两个协会:

1、鸭业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56户,年销售额达335万元,利润48万元,会员直接增收35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0元。

2、薯类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05户,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利润60万元,会员增收4000元,带动农户增收502元。

四、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1、人均耕地少,劳动力过剩。

2、农业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农灌抽水费用大。

3、大多数农户还处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本地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大户太少。

五、市、镇两级政府对农民的增收的规划和将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1、要根据*镇农业现状,配合**改造,对上柳梢(9.7公里),下柳梢(12公里)整个渠系工程进行改造,实现自流灌溉达70%以上,减轻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种、养、加”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政府制定了对“种、养、加”大户扶持的优惠政策)。

3、加大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六、今年农民增收的预测:

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

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

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

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

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

②、禽兔较20*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

③、水产较20*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

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

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

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其中商饮业将比去年增加40万元,服务业将比去年增加20万元,交通运输业将比去年增加30万元,其它业将比去年增加10万元,预计今年劳务输出增加150人(去年1363人),预计增加收入60万元。以上四项共计增加801.13万元,按上年农业人口26008人计算,人均增收308元。

七、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及意见:

1、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长期坚持。

2、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农灌用水问题的解决,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镇为了配合*的改造工程,对上上柳梢、下柳梢实行整个渠系的整改,预计需要资金400万元,政府的思路是:农民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上级再支持一部分。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已经筹措了一部分,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4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氛围。浙江省是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地,2003年,该省最早被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浙江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608家,注册资金已近5亿元,固定资产达37亿元,平均每年新增1000多家,入社社员33.6万人,带动农户245万户,产业门类涉及了各大主导产业,经营领域涵盖了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各个环节。

(二)政策扶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引导,加强配套政策扶持且措施到位、落实有力,那么该地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层次就高、内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2004年11月率先出台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随后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若干意见》明确经工商登记的性质为“合作社”,把合作社从企业法人中单独列出。与此同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系列规范化制度纷纷落地,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7年该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千社五化”建设列为农业工作十件实事之一,不少合作社都实现了“五有”运作。

(三)规范运作,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浙江省温岭市是全国大棚西瓜之乡,该市狠抓西瓜这个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扶持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指导该合作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行业管理功能,帮助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生产的西瓜优质率达到95%以上,并直接带动该市东南沿海8万亩西瓜产业带的形成。其“玉麟”牌西瓜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其西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开展贷款授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方面,浙江省有两种模式:一是温州模式,即对合作社授信。2006年12月,浙江省首批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订协议,共获得贷款授信2304万元。二是温岭模式,即对合作社法人和社员同时授信。2006年12月,温岭农村合作银行与该市44家合作社签订贷款授信协议,合作社法人代表和1380户社员分别获得贷款授信2068万元、3769万元。

二、主要特点

特点之一:认识高。由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农民看到了发展合作社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够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其桥梁与纽带作用逐渐为农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因此在这些地方的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之高。

特点之二:合力推进。在这些地方,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方位开展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机制;涉农部门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金融部门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多种形式的贷款和融资,积极扶持合作社的发展;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成功的合作社典型,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特点之三:扶持力度大。2007年7月,绍兴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基层农技部门、农村能人、科技干部等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注册成立的合作社,每家补贴5000元;对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10万元;对被评为省级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市、县示范的合作社,每家奖励1万元。2007年,温州市政府也拿出1600万元项目资金,对达到“五化”标准的合作社,每社给予2万元的奖励。

特点之四:规模经营。绍兴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56家,超千万元33家;台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40家。如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是集西瓜生产、服务、营销为一体的互经济组织,跨国跨地区建立西瓜生产基地19个,面积总计达2万多亩,常年可供“玉麟”牌西瓜8万吨,并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50多个,年经营收入2.2亿元,向社员返还盈余4251万元。

特点之五: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据考察了解,浙江省绝大多数合作社都已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1300多家合作社的产品通过省或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9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一大批产品进入了国内超市和国际市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绍兴市79%的合作社建立了产品进出台账制度,76%的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记录,51%的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其中38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称号。

特点之六:成效显著。这些地方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经济作用,把发展合作社同深化完善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同时,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与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据了解2006年,浙江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销售农产品总额达248亿元,实现盈余12亿元,社员通过返利获得的收入户均达2463元,浙江因此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社员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重要形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把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发展作为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指导,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建议尽快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主导产业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文件和考核办法,并对通过考核的合作社给予奖励。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5

据中澳两国农业部的技术交流合作协议,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旱作节水及保护性耕作农业专题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农林渔业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可持续农业灌溉研究院、农业大学、农机生产企业、农场等部门参观访问,与有关管理、科研人员和农场主、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使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考察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澳大利亚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为旱作农业区。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利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探索出了农机固定道作业、免耕等技术体系。

(一)旱地农业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Controlled Traffic)

在澳大利亚由于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了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各农场普遍采用动力在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业机械。同时,由于大型机械反复在耕地上作业,损失了部分机械动力,会造成土壤压实、不利于降水入渗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多年研究,昆士兰大学总结了一套固定道机械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农田中根据机械作业幅宽,所种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宽度的机组作业固定道,每次在田间作业的机组动力驱动轮和机具承载轮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该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拖拉机作业模式,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的时候,首先会造成作功能量损失(Energy Effects),表现在:一是由于拖拉机在疏松的土壤上作业,机车及作业机具的轮胎会压实耕地面积20%,这样使机车的牵引作功(Tractive Efficiency)损失15%~20%。二是由于轮胎对土壤的压实影响,导致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必须对这部分被压实的土壤进行再疏松,这就会造成25%~40%的耕作作功(Traffic Efficiency)损失,这两项合计会造成拖拉机在完成所需作业的同时,必须额外付出40%~60%的功率消耗。就是说,拖拉机的全部动力能量只有一半左右是生产所需的有用功。第二方面是影响土壤团粒结构(Aggregete Site):由于土壤被机械反复碾压,土壤的团粒结构会增大。据该机构研究,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固定道以外的土壤水份在15%~35%时,小于12mm的团粒结构数量均大于45%,非常适宜做种床。而采用传统作业模式的土壤,团粒结构小于12mm的明显减少,只有土壤水份在20%~25%以上时才适宜播种。第三方面是影响降水入渗(Infiltration Effects):采用固定道作业由于减少了大面积对土壤的碾压,因此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一般压实土壤的地表径流是未压实土壤径流的3倍以上。第四方面是对产量的影响(Crop Yield)。综合以上因素,采用固定道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0%~20%。

固定道自从1992年开始研究以来,到目前在澳大利亚推广应用的种植面积大约有50万公顷,固定道宽度普遍为3m。实践证明,采用固定道作业可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大型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功率损失(相当于减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昆士兰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寿阳县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合作,并在山西省寿阳县建立了示范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土壤盐碱化的治理与水资源管理

总体上说,澳大利亚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业区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由于在重点农业种植区,采用各种灌溉措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尽合理,导致在一些灌溉农业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严重盐碱化的趋势。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盐碱化对种植区生产的影响,目前在这些重点农业区采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与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严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亚东南部水资源的管理采取了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我们访问了其中维多利亚州的GOULBURN---MURRAY WATER机构。该机构围绕政府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当地主要用水大户农场主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监督下,通过向管辖区内的用户(主要是农场主)收取一定费用来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该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在灌溉区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输水和蓄水系统,实现水的统一调配供应和管理。每年该机构根据水资源总量为各用户测算一个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为每一个用户(农场)设立一个用水计量仪,限量供水。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灌溉农场打井取水也受到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初审并进行钻探和样品检验之后,方可决定能否打井取水,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开采。该机构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不同水用户之间相互转让用水额度,根据各自的生产需求调剂用水余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术发展。在澳大利亚部分实行漫灌方式的农场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个蓄水坑,让灌溉水自然渗排,这样既减少了灌溉水的下渗量,又可以将灌溉渗排的水集中起来重复利用;在部分有条件的农场,大量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作业,主要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械,作业效率高、效果好,也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种灌溉方式是将灌溉水和地下盐碱水适度混合灌溉,即节约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过抽出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种灌溉方式是将城市污水经过部分专用耕地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用于大田农业灌溉,该项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天津市武清县进行合作试验。

3.激光平地,节约灌溉用水。采用漫灌方式时,如果土地平整度不够,灌溉水流动不畅,水会大量渗漏到地下,也影响灌溉效果。在澳大利亚农场,大量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这种平整田块中一般的漫灌作业,就可以使作物出苗长势整齐一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农场看到有10多公顷到20多公顷没有任何田埂的水稻田块,单位面积产量比没有经过激光平整的小田块高出5%左右。我们感到澳大利亚农场的农业生产已经从激光平整土地技术的应用中间接地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从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来说,这种经过激光技术平整过的土地,既利于自流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显着地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农作物收种作业的成本投入。

(三) 免耕、少耕及保护性作业的研究及应用

为了减少对耕地表土层的反复碾压而带来的物理性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墒,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倒茬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澳大利亚大部分旱作农业区的田间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铲取代了铧式犁,进行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播种时同步进行施肥作业),这样既能切断上茬作物和杂草的根系消灭杂草,又疏松了土壤,利于下茬作物根系的发育,另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秸杆还田覆盖的作用,已经受到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者的广泛重视。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主要是利于促进土壤含水能力的提高,尽量吸纳降水,防止径流和蒸发损失,从而使有限的天然降水能够用于作物生长。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业一般在5~10年后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秸秆还田覆盖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实现免、少耕技术有效应用的辅措施。澳大利亚许多农场通过在牧草、水稻或小麦、三叶草等作物之间进行倒茬轮作,既实现耕地养分的供求平衡,又可减少同种作物连作而带来病虫大量繁殖的机会。在经过3~5年时间的连年免、少耕轮作后,进行一次耕翻作业,可进一步降低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二、 收获及体会

澳大利亚是一个国土资源丰富,有其独特地理环境条件的国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缺乏淡水资源,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全国具备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余全部为旱作农业区,灌溉农业区也面临和存在着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通过考察粗略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农牧产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以为主要基于几方面原因:

(一) 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注重适用性

澳大利亚农业科研、管理等部门都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做到了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澳大利亚的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本国农牧业环境条件,针对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开发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适用技术,包括基础理论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建立可持续灌溉农业。由于澳大利亚水资源的缺乏,加之历史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总结出了引流灌溉与排水结合、灌溉水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使用效率,控制和减少土壤盐碱化,同时总结了水资源在不同农作物之间生产效率的差别。其中每千吨水在园艺场的产出值为500~2000澳元;在奶牛场的产出值是200~300澳元;在农作物种植上的产出值是50~100澳元;在牧草种植上的产出值是20~40澳元。因此在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农场之间可以相互转卖用水定额,尽可能促进水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澳大利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水文数据设计计算机模型,用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土地盐碱化的监测等。

2.研究开发适应干旱条件的农业生产技术。澳大利亚旱作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采用免、少耕作业、秸秆还田覆盖、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耕种制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又能保持和改善旱作耕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近几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旱作农业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降低了能耗,减少径流,培肥了地力,也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

3.精密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目前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条件,新南维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DPI)运用摄像系统、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了用于精密农业生产的无人操作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现主要用于拖拉机田间喷洒农药的植保作业、开沟作业以及棉花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计算机控制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为大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正积极开展GP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实验研究。

(二) 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在澳大利亚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更注重在保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如在固定道作业模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试验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保持原有单产水平前提下,减少传统机械化作业中的动力能耗,避免耕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破坏,保持土壤的蓄水纳墒能力。总体看,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就免、少耕和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专家认为,该项技术不会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对土壤生态的保护则是直接的目的。因此,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生产过程中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新南维尔士州,当地的初级产品研究中心(DPI)与农场合作,围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年度的降水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协助农场确定该年度的种植品种及数量,以求实现在雨水较好的年份农业产出量大,在较旱的年份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其目的也是为了生产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 政府对农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扶持

澳大利亚是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十分重视。其国家农渔林业部(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Forestry---Austrilia)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定农业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近几年,为了鼓励人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资源,政府制定了自然资源继承信托项目,这是一个贷款项目,总金额15亿澳元(相当于人民币75亿元),执行期为6年。用于信贷的子项目包括,蔬菜、园艺、土壤改良、灌溉等方面。考察团走访的维多利亚州可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州初级工业产品研究中心,根据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所需经费和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为了推广新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除科研机构外,每个州还有大量的技术推广人员,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现有技术推广人员300余名,推广所需费用和人员开支也全部由政府资助。

在农用柴油方面,澳大利亚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对农用柴油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据了解,农场主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政府给予每升补贴0.32澳元,约占市场价格的30%,这种扶持农业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

(四) 完善的机械化是保持农场稳定生产经营的主要手段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积均有几百公顷。考察团接触到的有从事奶牛养殖、畜产品采集加工、马铃薯、柑橘、葡萄、粮食及蔬菜等作物种植的生产农场。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农场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完善。

---一个拥有250公顷草场、300头奶牛的奶牛场,工作人员仅3人。奶牛场配置有一次能同时容纳60头奶牛的环形脉冲管道挤奶设施,在挤奶的同时喂给奶牛精饲料。每头奶牛腿部都置有电子识别号牌,当每一头奶牛进入挤奶设施后即被电子识别系统记录下产奶量,计算机根据产奶量指令送料装置供给相应的含有不同营养成份的精饲料添加,以补充奶牛的营养所需。这样300多头奶牛的挤奶和精饲料补充饲喂一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牛奶全部密闭罐装储存,快捷卫生。

---一个生产马铃薯的农场种植规模800公顷,一年种两茬,生育期100天,每公顷产量75至90吨。马铃薯从播种到收获,以及清洗、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加工处理,为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据农场主介绍,整个农场日常生产作业只有5个人,只在收获季节的20天左右才临时雇用10个临时工进行产后的加工处理作业。整个农场的大型拖拉机、喷灌机、薯种处理机、移栽机、薯类挖掘机、清洗分级包装机等设备共20多台套,投资约22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100万元)。全农场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完全机械化作业,生产手段先进,生产效率高。

---在耕地面积667公顷具有灌溉条件的农场中,三年种植粮食作物,三年种草放牧,农牧轮作。农场的耕地全部经过激光平地机整修,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籽和水稻。该农场的机械设备投资不大,仅有幅宽8米的条播机1台,190马力拖拉机2台,农用运输车2辆,10吨浸种(稻种催芽)罐2台。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主要靠农机服务公司提供作业服务。如种植水稻,由农用飞机公司提供稻种飞播作业服务,农机公司提供水稻收获作业服务,并由专门的谷物烘干服务公司进行稻谷的烘干和贮存,直至稻谷上市被收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农场主提供了技术支持,减轻了生产压力和管理的负担。

澳大利亚的农场能够得到稳定发展,与拥有的大型机械化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分不开的。

三、 建议

(一)我国在旱作农业区应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免少耕及秸秆还田覆盖耕作技术,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积极采用固定道作业方法

目前,我国旱作农业区基本上沿袭铧式犁翻耕土壤的耕种方式。铧式犁翻耕土壤后需要耙地,才能达到播种作业要求。虽翻耙整地效果好并利于消灭病虫草害,但这种耕种方式使土壤失墒严重,并易产生径流导致养分损失。结合我国以小型农机具作业为主的特点,大部分旱作农业区应采用翼形铲不翻动土壤的浅松作业,疏松地表层10~15cm的土壤,同步进行播种和施肥。免少耕、秸秆覆盖等生产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旱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旱作农业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实行固定道作业,降低能耗,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径流,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澳大利亚研究,农业机械动力一般在50~70马力比较适宜,在我国可以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推广应用幅宽在2m左右的固定道作业方法,适当增加大型农机具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逐步探索精准农业技术的生产应用

近年来,以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DDS(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稳步发展。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农业研究机构已在部分地区试验开发为田间作业机组配套的水肥施用动态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在田间水肥施用、果实采摘收获等作业时,可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及产量等状况,为进一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发展精准农业的首要目标。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应积极开展田间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的试验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应借鉴目前澳大利亚的做法,积极进行精准农业的技术基础准备,针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营农场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搞好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控制执行技术的试验开发工作,以追踪国际精准农业的技术发展,多方位地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三)灌溉技术的研究,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治理

合理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据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州初级产品研究中心测定,如果灌溉水在田间地表流动不畅不仅渗漏损失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而且也使田间部分低洼耕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碱化。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田灌溉仍将以漫灌为主,由于土地平整度不够,地表水流不畅导致灌溉不匀和积水渗漏,影响灌溉效果并使产量不稳。土地平整度不够是漫灌水利用率低、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考察澳大利亚的农田灌溉(漫灌),有四点可供我们借鉴。一是运用激光平地技术平整土地,使地表在灌溉时不积水;二是及时灌溉,掌握好灌溉的用水量;三是灌溉水的回收再利用;四是灌溉输水系统防渗和减少输水距离等。

(四)巩固和发展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澳大利亚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依赖服务组织提供生产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式,在我们目前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农业是社会化的生产,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只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在宏观上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需求显得日益突出。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倾斜政策,结合运营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服务经营机制和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季节性生产问题。

(五)对农用柴油进行价格补贴

在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中,对农用柴油实行约30%的价格补贴。目前我国农用柴油也多次涨价,给农民增加了很大负担。在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用柴油实行补贴,既符合世贸规则,又可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对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的应用。

(六)有待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1、澳大利亚牛奶的高蛋白含量的基因工程技术。澳大利亚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本国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而我国牛奶蛋白含量平均为4%,达到5%即为高蛋白牛奶,因此该方面的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2澳大利亚在果树栽培中采用了一种V形树冠种植、实行灌溉部分根系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果树产出量。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果园生产机械技术和机具。在澳大利亚柑橘的葡萄种植园,已经实现了果实收获的机械化,效率很高,该项技术可以逐步在我国的大面积果树和葡萄种植园区进行试点试验。

4、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澳大利亚从牧草种植、收获到畜产品采集(牛奶、羊毛)等环节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应借鉴澳大利亚的草原、草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牧草生产、草原和改良机械化技术和机具,在我国重点牧区进行引进试验。

赴澳大利亚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考察团

农业考察报告范文6

一、自查指标及加分得分情况(105.4分)

(一)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值为10分。超任务54%,自查得分为15.4分。

2014年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年初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通过镇农业统计工作人员的精心工作,比对调查户,今年我镇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12244元,与任务增长13%相比超54%,即得分为15.4分。

(二)农业投入,分值为10分。自查得分为10分。

1.支农投入计划增长15%,实际完成17.42%,超任务完成,得分为2分。

2.农业担保增长全面完成,得分为2分。

3.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增长10%,其实际完成16%,超任务完成,得分为2分。

4.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任务,得分为2分。

5.整合农口项目资金不低于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得分为2分。

(三)农业重点项目考核得分为16分。

(四)新农村建设考核得分为16分。

(五)特色产业发展,分值为6分,自查得分为6分。

1.生猪出栏任务为3.88万头,已完成任务,得为1分。

2.优质稻应完成15486亩,已完成任务的100%,即得分为1分。

3.正季高粱种植14850亩,分值为1分,得分为1分。

4.蓄留高粱全面完成,得分为1分。

5.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片已完成,得分为1分。

6.新增规模养殖场已完成,得分为1分。

(六)基础设施,分值为12分。自查得分为12分。

1.新增和恢复灌面0.15万亩,实际完成0.18万亩,超任务2%,其得分为2分。

2.新建通乡公路全面完成,得分为1分。

3.新建通村公路全面完成,得分为1分。

4.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得分为2分。

5.新增耕地全面完成,得分为2分。

6.森林覆盖率应增加0.05%,实际增长0.08%,得分为2分。

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0%,实际达到44%,超任务0.1%,得分为2分。

(七)产业化经营分值为6分,自查得分为6分。

1.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无任务,得分为2分。

2.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专合组织1个,完成100%,得分为2分。

3.引进社会资金1000万元以上涉农项目无任务,得分为1分。

4.建立示范家庭农场任务为1个,实际为2个,超任务1个,得分为1分。

(八)扶贫解困分值为4分,其实际完成100%,自查得分为4分。

(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分值为7分。自查得分为7分。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95%,得分为2分。

2.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工作计划的90%以上,得分为2分。

3.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达100%,得分为2分。

4.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得分为1分。

(十)农村社会救助及农村社区建设,自查得分为2分。

1.农村低保累计月均补助100元,得分为1分。

2.建设农村社区无任务得分为1分。

(十一)气象防灾减灾达98%,得分为1分。

(十二)“三农”日常工作分值为10分,自查得分为分10分。

1.每月报送工作信息不少于1条,全面完成,得分2分。

2.全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刊发文章不少于1条,已完成,得分为2分。

3.全年在《日报》等市级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发表正面报道不少于2条,全面完成,得分为2分。

4.按时完成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事项,得分为4分。

二、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农村经济工作顺利推进。

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以及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镇采取了四项有力措施。一是成立了农业经济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农林站、水务站、畜防站、社会事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领导组统一部署,确定分管农业的镇领导全面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抽调领导组各成员部门精干工作人员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三是纳入目标考核。年初制定的农村工作考核办法中,将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列为重要考核内容,明确奖惩。四是建立农村经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领导小组定期对农村经济工作中所涉及的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查。领导组副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成员部门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主导产业规模发展

我镇示范片围绕高粱主导产业发展蔬菜、油菜,建立以“公司+专合社+生产小组+农户”的生产管理体系,采取广泛宣传动员、实施订单种植、扎实开展技术培训、集中育苗、地膜覆盖栽培、粮经间作、统一管理等措施,全镇发展高粱种植14850亩,其中核心区3500余亩、打造龙眼标准化示范基地5000亩、打造蔬菜基地5000亩、种植油菜4000余亩,其中连片种植1000余亩、蔬菜轮作3000余亩。主导产业核心区高粱实现总产约1200余吨,产值1800余万元,主导产业核心区人均纯收入增收600元。据测产,核心区开展“常规高粱地膜覆盖栽培”生产技术亩产达250公斤/亩、亩平均增产15%。各种综合措施主抓农业产业发展,凸显核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三)抓实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

在示范片,以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整合为切入点,合力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区级部门、镇与农民共同打造,实施农综项目13250亩、新建改建公路36公里、新建恢复提灌站1座、新建整治渠道22.5公里、新建蓄水池14口、新建排灌渠4.2公里、推广新增农机具237台,新建沼气池7口。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各类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实现稳中有升。

(四)积极探索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镇示范片主导产业以高粱种植为主,高粱收割后轮作蔬菜和油菜,以实施多种生产经营提升土地效益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是以订单农业保底价收购的方式降低农民种植风险;二是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红高粱公司,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成为产业工人获取工资等方式,保障农民利益;三是扶持专合社,在种植、管理、营销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推动作用。

(五)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得前提下,积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公开,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依托设施农业,挖掘农耕文化,按照农庄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休闲体验为主的农庄3个,聚乐园专合社获市级专合社称号。依托农头企业酒业园区的红高粱公司和专合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014年已订单高粱种植面积3500亩,向红高粱公司交受红粮800余吨。给红高粱公司形成了稳定的产供销关系,提高农民收入。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2014年即将过去,我们清醒的看到,我镇在2014年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变化很大、广大群众受益很多。特别是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快,是因为实施了几个农业项目。这一年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是密不可分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当前农村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全镇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幅度不大,生活整体水平还不高。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场镇发展滞后,远远不能适应酒业园区的高速发展。三是社会管理水平还需大幅提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镇作为“名酒名园名区”的核心所在地。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会议事制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依托25公里沿江路两旁,开发农业特色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优势产业,争创有机高粱品牌,推进绿色农业、观光旅游业发展,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势发展。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高粱产业为龙头,桂圆、蔬菜为重点,深化“公司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沿江农业特色产业。建立有机红粮综合基地,以永兴村为核心,辐射全镇红粮种植面积达到14000亩。建立蔬菜展示基地,以永兴村3500亩基地为核心,积极探索绿色蔬菜基地、大地蔬菜基地模式,辐射到罗湾、马道子界牌等村,规模化种植河滩蔬菜2000多亩。建立特色桂圆产业,奠定晚熟桂圆基地、标准化桂圆基地建设的基础。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镇范围内整治病险山坪塘21口,使病险三坪塘整治达到95%,整治维修建筑岩水库和牛角山水库,新建渠道19公里,新建乡村公路6公里,建机耕便民道24公里,建生产便道2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8公里,形成全镇村村通社社通的路网体系。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村建设步伐。明年内增建4个农民新村聚居点建设,高标准建设新农村农房188户,使全镇农户风貌塑造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