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素养;教学策略;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86-01

文学是人类社会思想生活和感情发展历程的记录,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媒介载体,只有阅读欣赏一个国家的文学,才能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当下有的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对语言的深层结构尤其是语言背后的文学价值挖掘还不够,学生尽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言基本功,但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尚显不足。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历史知之甚少,在阅读中没有形成文体意识和文学素养。

一、渗透文学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文学素养是语言的核心素养。它是承载语言技能、知识、文化和历史的大百科全书,掌握了目标语的文学,也就附带学会了语音、词汇和语法。

(2)提升学生人文视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涉外交流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渗透文学素养是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必然之举。

(3)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文学和情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文学宗旨是传递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文学往往是语言的经典流传之作,具有感染性和正向性,渗透文学素养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心理特质,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心智健全、情智共生的和谐之人。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方略

(1)从教材解读中发掘文学价值。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编写的,教师要有解读、研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文学素材进行提炼,让文学素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8 Unit1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作品《远大前程》,此文以一个平民的笔触和视角,描述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体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摄取其中的文学营养。

(2)拓展文学资源育人价值。实现从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是英语改革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在介绍文本背景或导入文本时嵌入文学的材料和内涵,让学生带着情感、态度去欣赏文本,内化主旨,分享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6 Unit2 Reading 主标题为“寻找幸福”,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学生在课外认真品味此文学作品的意蕴,了解到一对年轻、贫穷但很恩爱的夫妇从泪水中依然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即便悲伤但充满了温暖,故事传递了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价值取向。然后,由此导入文章的主阅读部分,学生因情而读、因感而思,增强了学习效果,提升了语言能力,感悟了语言内在美。

(3)创设文学欣赏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是学会的,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文学更是如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就要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神游,于文学语言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中找到情感和人文的着力点。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目的语语言的表层结构深入过渡到深层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体悟语言的情,感悟语言的魂。常见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如编写故事,创造性地让学生复述故事,或对原故事进行改编,也可以另起炉灶,借力原故事的篇章结构等。其次,可以开展填词填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或难度较大的语言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第三,影视评价,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和学习观,不能视看影视剧或电视为浪费时间。优秀的英文电影既有良好的语言再现,也有很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在学生看完后针对影视开展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开展评判性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文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最大承载者,教师要以时代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带着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考量文学作品的前世今生,从而取其精华,提升自我鉴赏力和识别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8 Unit 1的主题是文学欣赏,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借用后殖民主义的语言和思维来分析评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不同人物形象。

三、结束语

借力高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与教材编写、教师水平、学情和评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学校在各个层面上共同推进。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最强动能。

参考文献:

[1]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2

一、高中阶段英美文学阅读现状分析

文学阅读对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要性不言自明。事实上,新课标在呼唤文学作品回归课堂,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具体到实践中,课程改革以来,真正把文学阅读引入高中课堂的学校仍然为数不多,实际效果也不明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美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1.教学功利主义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生理、安全列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最顶层内容。对照马斯洛五需求理论,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英语成绩就无法稳步提高,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提升等都将是空谈。因此,在高中英语课程中,语言知识得分点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教学设计都围绕得分点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普遍认为,文学阅读对英语水平的提升见效慢,对英语成绩的贡献少,与其把时间花在文学阅读上,不如用来辅导语言知识、语法难点,这便是英语教学功利主义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2.语言工具论的影响。学习英语一方面是它的工具性,即语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包括语言文化和文学修养。高中英语课程更侧重于语言的工具性,着重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局限于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点,并通过英语考试考查水平。相比之下,英美文学的语言更为丰富多样,具有陶冶性情、开阔眼界的作用,在培养修养、提升素质方面,效果提升远不如前者,因此,文学阅读往往被视为大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新课标对文学阅读的定位,强化了师生的这种看法,使英美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阅读资源匮乏的影响。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仍缺乏难度适当的优秀教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更加缺乏文学阅读的热情,一旦缺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阅读便无法完成。同时,教师的英美文学功底积累不足,对文学教学有畏惧心理,外籍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中外文学理解上的障碍,也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高中英美文学教学的价值定位

过高的目标定位及主观的认识误区,导致英美文学作品无法有效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文学作品的功能。对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文学阅读对高中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价值作用,不仅是提升人文修养和素质的金字塔顶端需求,也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基本课程要求。

1.教材资源价值。很多人质疑英美文学作品引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可行性,认为文学作品难度太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将无法完成阅读。这一观点看似合理,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文学作品并非中学生高不可攀的教材资源。纵观历史,英语界很多前辈的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肯定的答案。如,季羡林回忆说:“在中学时,英文列入正式课程。在两年半的初中阶段,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课本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氏乐府本事》。”王宗炎也曾说:“使我对英语发生兴趣的不是英国人,而是阿拉伯人――他们创造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对于一个14岁的青年,这本故事集太引人入胜了。在我们那个中学,《天方夜谭》是三年级唯一的教材。”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文学阅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选好教材,英美文学作品将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2.语言学习价值。目前,高中阶段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基本定位在“欣赏”的价值层面,并被教学功利主义者所抛弃。事实上,文学作品固然有其修养提升的金字塔顶层价值,但回归到高中教学当中,选适当的文学作品不仅值得欣赏,还具有语言学习的基本价值功能。季羡林等在中学阶段学习《天方夜谭》等文学作品,未必懂得欣赏文学的美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策略。结合当前的新课标改革,我们同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结合考试需要,学习语言知识点,培养阅读理解策略,提高英语作文水平等。

3.兴趣培养价值。中学生的特点在于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受目前的教学观影响,中学英语教材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短文和对话,很少涉及童话、戏剧、名著等中学生所喜爱的文学作品题材。在考试内容中,阅读理解文章更是难见文学作品的身影。缺乏感兴趣的题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受压抑。在此情况下,迎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一些语言优美、情节动人、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作为英语阅读学习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三、高中英美文学阅读的教学设计

英美文学进入中学英语课堂,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从价值定位来看,文学阅读应从理念、教材、阅读三方面着手实施。

1.理念方面,要突出英美文学的重要性。明确英美文学的价值之后,必须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决策者及参与者。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包括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英美文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其中,学校应当承担组织任务,组织教师成立专门的英美文学研究小组,制订健全有效的教学计划,将英美文学逐步引入教学课堂,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学阅读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英美文学对提高语言学习水平的重要性,通过戏剧表演、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2.教材方面,要确保文学作品的可读性。黑塞说过:“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需的阅读对象也不同,偏难的文学作品会造成阅读障碍,减退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易的作品又不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同时,英美文学纳入教学课堂,又必须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开展课堂学习。因此,英美文学的教材选择,必须着力于解决个性与普适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准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三个因素。一是课程的安排,教师要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又确保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二是难度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词汇和篇幅要求选文,词汇量应在3000左右,并控制超标词汇的数量,对超标词汇宜作注解,选读作品则可适当放宽。三是题材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在诸多文体中,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性强,有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掌握。其他中长篇题材,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电影《哈利・波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及文学名著改编本,经典作品的简写版等等,也可以节选学习。

3.学习方面,要整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首先,文学阅读要有效服务课堂教学,包括语法分析、词义语境猜测、文章结构分析等。比如,学生在语言学习课上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些策略可以在文学阅读课堂中使用,扫除文学作品阅读中遇到的文字障碍。其次,要开展文学作品的归纳分析。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学习过文学作品的归纳分析,具备挖掘作品主题和意义、分析小说要素结构的能力。在英美文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于中长篇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文章梗概和精选内容。结束阅读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复述、续写或评论作品,达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最后,要丰富文学作品的授课方式。许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用来阅读,还可以当成学生范听、范读的训练材料,一些剧本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表演。通过互动的文学作品学习,将使学生变得十分活跃,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理想途径。

总之,英美文学作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高中学生要通过文学阅读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勤于思考,假以时日,必将收获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梁亚平.高中英语新课标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4(6):49-51.

[2]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2-5.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3

一、研究设计

1.资料收集

通过调查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了解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理念、设计能力。设计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4模块,第2单元Working the land中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实验要求被试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1课时英语教学设计,内容围绕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根据被试者的设计结果,收集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结论。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什么语言;被试者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是否围绕三维目标;被试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是否围绕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被试者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否采用某种现成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是否有评价设计;以及被试者的教学设计存在的其他问题。

2.被试

研究选取福建省2011年暑期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60位学员作为被试者。这些学员来自8个地市,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教学设计60份,收回60份,得到58份有效教学设计。

二、结果与讨论

1.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分析

表1统计了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前三项内容设计时采用汉语表述。被试者在教学设计时采用的语言可以看出一种倾向:设计者的日常教学行为习惯,即教学过程用英语描述,而其他方面用汉语描述。其他方面用汉语描述有两种原因,一是认为用汉语描述能够使表述更清楚,二是用英语描述有困难,担心表述不地道,尤其是对专门术语的描述。例如,用英语描述的教学目标中,许多设计者把“情感目标”翻译成“Emotion(al)objectives”,而不知道使用“Affective”一词。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时,应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长期努力,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表述能力。

2.教学设计内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目标设计围绕三维目标的被试者达到70.69%,说明三分之二以上的老师都具备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有一定的敏锐性,在设计目标时能将新课程理念自然融入到设计中。但是到了教学过程设计时,却只有56.9%的被试者融入了三维目标的内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设计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会忽视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脱离了目标设计的初衷;二是由于本课的设计内容是关于语言点的学习,某些设计者觉得难以与三维目标联系起来。第三项内容是关于教学过程模式化设计问题。往往有许多教师会根据某些固定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设计变得千遍一律,例如,采用“PPP”模式或“五步教学法”等。但从被试者设计的结果看,只有6.9%的人套用模式,93.1%的被试者能够根据设计内容,灵活确定教学步骤,这是值得提倡的。最后一项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设计,遗憾的是,只有12.07%的被试者设计了评价内容或提到了评价内容,说明大部分设计者的评价意识还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有所忽视。

此外,教学设计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的分析模糊,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分析;有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缺乏生活化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过多依赖教材内容,缺乏个性和创新;设计内容偏少,语量不足,语境创设少,语用活动设计缺乏;描述性语言不够地道等。由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进行相关的一些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在围绕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时,比较成熟的设计者能够达到基本要求。例如,在进行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时,他们从学生的现有水平、认知能力、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他们从三维目标出发,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对象、单元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他们把词汇和语法项目在语境中的运用列为重难点,体现语言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他们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设计,做到内容环环相扣、衔接自然、逻辑性强。

三、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福建省8个地市58位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基本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他们能够对教材和教学对象做比较客观的分析,能围绕三维目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能把握课时的重难点,并能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还有三分之一的被试者设计能力较弱,无论从课程理念还是从语言能力和设计技巧方面来看,都比较欠缺。总体而言均有改善空间。因此,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开展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是有效抓手之一,建议在今后的英语教师培训中,加强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的训练,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被试人数较少,且参加的对象都是各地的骨干教师,不能代表一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其二是受到设计时间限制(1个小时),设计者没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缜密、细致的思考和构思,也影响了设计质量;第三,设计内容出于设计者的意料之外,因为平时的教学设计多半是阅读课、听说课或写作课,很少有进行语言点学习的课型设计实践,因此也影响设计效果。

本研究以课时教学设计为研究内容,试图了解福建省高中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课时教学设计属于英语微观设计[6],即制定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计划。课时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一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如,教师具备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知识;教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学习论的能力;教师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虹.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 王俊.从教科书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转型.教育科学研究,2010(6).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设计研究 创新教学 高中英语

对英语教学来说,可视化教学属于创新教学模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时候,有效设计以及应用这种新教学模式,可以把高中英语课本中非常枯燥乏味以及抽象的字母变成可见的以及非常形象的一种可视化形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感官,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发学习英语,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高中英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一、英语词汇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基础以及重点就是词汇教学,学生词汇具体掌握程度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中文拼音相同,英语词汇也有几个小单元,分别是前缀、后缀以及词根。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词汇教学模式,当碰到新词汇的时候,可以通过后缀、词根以及前缀和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汇意思。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实施可视化教学。

比如,单词fore 属于思维导图重要词汇之一,能够在该中心词后添加不同字母或者是词汇,构成新的单词,其中有foreman以及forehead和foresee 等,新构成的这些单词具体拼写方式十分相似,可以将其置于一个思维导图里面进行教学,这样对学生词汇记忆比较有利。此外,不同词汇的含义差别很大,想要让学生清楚辨析这几个词汇,就应该把其放在一句话里,比如,领班―foreman的前额―forehead比其他人高,这样就可以让词汇教学更加可视化以及生动化。

二、英语语法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语法教学,词汇和句子是通过语法连接起来的。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雌性、时态以及句型等属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教学模式,把英语基本句型展现出来。

比如,高中英语基本句型主要有主语加谓语、主语加谓语加宾语、主语加联系动词加表语、主语加谓语加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主语加谓语加宾语加宾语补足语,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将这几种基本句型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比较以及学习,从而提升英语语法实际教学效率。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视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字云图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之前,猜测以及预测阅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阅读准备活动,可以将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逻辑关系以及中心思想。阅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应该分享文章行文思路以及结构,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文字云图,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比如,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文章文字制作成一种文字云图,把乏味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可视化意向,将文章里面的关键线索词通过放大或者是标注颜色等方法,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阅读文字云图,通过标注重点线索词这种方式来猜测文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体或者是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和题目有关的别的英语词汇,并且查询这些线索词汇,详细了解其含义,利用讨论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既能够将学生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又可以增强其英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当处于正式英语阅读教学这一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把英语文字变成文字云图进行指导,有效找出文字云图里面的相关线索词,依据找出的线索词对每段英语文字主旨进行分析,同时,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和阅读文章相关的视频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直观的掌握文章内容,有效结合视频以及文字云图,使学生全面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

2.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属于综合体,其结合了英语单词以及语法等元素。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既要考虑有效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还应该利用英语阅读教学这种手段来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了解更多西方文化,将素质教育具体基本要求完全体现出来。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理解英语单词具体含义,语法详细运用规律,写作线索以及文章中心思想等。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从阅读文章里面吸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阅读水平。

比如,某英语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失踪事件。可以通过结构图方式,把该文章分成故事开端部分、过程部分以及结局部分,依据文章中故事的进展情况,把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清晰呈现于所有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从而全面掌握这篇文章的详细内容。

四、结束语

对高中教育来说,英语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英语也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课程。所以,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而可视化教学,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设计以及应用这种可视化教学方式,可以把具体教学内容清晰呈现于高中学生面前,通过这种可视化形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独创性;教学理念;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46-01

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教师把英语教学更多地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如何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具有独创性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就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英语教师通过言语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从而形成英语运用能力。能力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的生成必须通过主体内部的活动,对操作对象进行内化,从而在主体内部形成一种牢固的神经联系。

英语能力的这种内在性决定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换言之,学生主体观是能力目的论的必然推论,其内涵是,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

二、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

在英语课中,“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误区是把英语看作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一样是一门知识课。而事实上,学习英语是学习语言运用,即言语。也就是说,英语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弊病之一。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教语言而不是教言语,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三、确立“基于实践”的教学观

基于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课可被视为言语实践课。语言知识课中,学生获得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信息;言语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英语能力。尽管英语语言知识与言语实践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但不等于说,英语语言知识学好了,言语实践就自然进行了,英语能力就自然形成了。英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言语实践。

言语实践,是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事必躬亲”,教师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我国普遍存在脱离语言实践活动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致产生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教学效果,这早已从反面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言语能力是“习性”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习得”是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通过言语活动学习言语的过程。“习得”强调的是言语主体的“亲历性”,这种“亲历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英语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即通过丰富具体的语言感受和运用,才能最后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task-based)、语言的输入量(languagein-put)和真实语言(authentic language)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language settings),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target language)教学,用好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强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

四、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人文活动,如会话、采访、自我介绍、订计划等;解决问题,如描述工作程序、完成指定任务、根据图表进行讨论;游戏,如猜谜、竞赛;学科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新闻广播等等。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教学

一、 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动下,对基础教育高级阶段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高中课程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设计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比较偏重于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及机械式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升学习兴趣。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教与学之间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也难以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科目也在实现着变革,从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语言能力,新增听力考试,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教育部特别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使高中英语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二、 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1、新的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过去课堂教学重视语法、词汇知识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新课改后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加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2、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应有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新的词汇量要求。

新标准增加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词汇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学生要求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的掌握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增加词汇量要求并不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从近几年高考趋势看,掌握越多词汇量才足以应付高考。

4、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增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即相当于要求学生每天阅读5篇阅读文章。其次对阅读的质量标准也有所提高,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求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5、新的评价标准。

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6、新的课程任务。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时代的高中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高中毕业后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愿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收益,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共同发展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室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在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活动的参与。

1、 转变教师角色,转换教学设计理念。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关心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方法;注重的是教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过于强调认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控制课堂多,给学生实践和思维的空间少。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巨大转换,从单一的教授者变成多角色。

(1)由教授者转向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用英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由教授者转向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向学生讲解课文、解释词义、讲解语法和句型,更多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关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将会带动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将会更顺利的进行教学互动,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由教授者转变为开发者。传统教学过分拘泥于教科书,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密度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忽略了依赖课本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的局限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开发者,正是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自身学识、经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和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多样英语教学活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渠道,加强英语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4)由教授者转变为促进者。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时鞭策、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充当整个教学活动成果的检测者。

2、 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生活动的自觉动力。“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因此让学生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好奇心必然引发求知欲,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者相互促进。

因此,以贴近学生感受的话题入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首先,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形式,如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自荐导入等,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教学情景的展开做好铺垫。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如音乐或电影、游戏、角色扮演、日常交际、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既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更准确的提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状态,因此应将教学设计重点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上。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发展。把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学生的自我探索、研究、验证、总结,才能更好的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才能更为灵活的运用到实际。

4、快乐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式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应试,学习方法大多是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语言最基本的交流目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把快乐引进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精神、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5、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重要场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依托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各自优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恰当的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实践机会,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1日,;

[2] 刘鑫,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