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1

一、中专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材建设落后。

在我国,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更是一个新的学习专业。在中专电子商务教学中,一般由计算机应用专业、金融类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教师实施教学。虽然这些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程度阻碍了中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在实际与客户沟通交流和电子交易操作中,很多教师会因为专业化程度低而不能全面地讲解其中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和研究。还有就是因为电子商务是一门以网络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教材而手忙脚乱,讲课的内容是东拼西凑,加之自己本身不是专业教师,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更是无从下手。电子商务主要就是在网络上做生意,很多中专教师因为教材建设的落后而不懂得该如何向学生讲解在网络中如何把握客户的心理。所以,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落后。

电子商务发展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前进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传统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传统教学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电子商务是一门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很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必须依靠实践才能掌握,但是现在很多的中专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很多中专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如在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中的电子交易学习中,本来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配备学习工具的,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和学生一起操作和实践淘宝该如何做,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店铺设计好等。但是,中专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实践教学的落后,无法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完全独立地把自己所学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的能力。

二、解决中专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专业化程度,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低是教学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国家可以投放相对的资金对这批专业化教师进行进修和学习,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和内涵。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电子商务教师的管理和规范,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考核和培养,培养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电子商务教师队伍,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为中专学生解决一系列不懂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明确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新型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中专生在学习网络采购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教师在网络采购方面要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打造一批有目标有理想有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这些技术的运用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电子商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教师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时,应该加强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和相关的机构进行合作,或者是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平台让学生实践和创新。如中专电子商务教学中的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当今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是如何的,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他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最后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在有关机构和相关平台上进行实践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目前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疲软,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是招生难、就业更难[1]。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中等职业教育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症结”现状和发展态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预期把握[2,3]。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与“症结”

1. 办学机制不活,目标不明确

笔者走访了部分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发现相当部分职校的规模在缩小,学生数变少。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一统之下,走着“普高”的路子,照搬高校的“本本大纲”,学生由于文化底子薄,听不进,不愿学,三年文化课等于零,专业技术学的也仅仅是皮毛,因此学生毕业之后社会不欢迎,进了企业还是被扫地出门,职业教育步履艰难。

2. 专业设置不对路,很难适应市场

目前职校开设专业大多是管理类和金融类,然而市场对这些中等职业教育并不青睐,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由于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销对路,从而加重了就业的难度,因而绝大部分的初中毕业生选择的是上普通高中然后上大学,即使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宁可在社会上闲待,也不选择进职校,使得职校生源捉襟见肘,志愿报考者寥寥无几。

3. 管理粗放,办学风气受到影响

由于职校生源严重不足,招进进来的学生水准较低,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教师的管理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更谈不上管理的规范和精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数地方呈现放羊式管理,学风每况愈下。

4. 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一些地方的职教成了“疗养所”,老弱病的都照顾到职教(没有升学压力),造成职教教师战斗力不强,一些职校盲目追求高学历,引进接收的教师的学历是越来越高,水平却平平,中看不中用。

5. 宣传不到位,认识有待提高

历经数十年,发展的职业教育作用和意义已为人们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价值观的多元性,在人们的意识中职教地位仍有待提高。在职教的宣传上也存在一些弊端,在招生的过程中,普职的比例难以协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

1.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导,依法治教

近年来,各地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机制上给予了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撑,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但仍然需要保持和扩充。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关键。论文大全。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且更需要的是大量的懂技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在这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按照职教法的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倾斜,大力扶持职教发展,为职教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论文大全。

2.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面对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要克服“等靠要”的观念,要深化教育内部的改革,打破框框条条,建立适应市场的职教体制,走自我发展之路。改革课程体系,打破僵硬的办学模式,学制可长短结合,办学普职结合,以市场定位专业,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课程,以动手操作技能型为主题,以实用为上。要千方百计扩大职教生源,可以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办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老少边穷地区要生源,普职联合办学,普通高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到职教接受技能教育,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城镇三产服务业上作文章,办下岗职工农民工转型技能培训班,向整个社会求生源。要高度重视学生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让工厂农场饭店宾馆事业单位都称为职教学生学习成长的天地。要让职教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实践技能上,各职校都要尽可能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重视学生品性的塑造,这样职教事业才有出路。

3.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职教要发展,师资是保障。职业学校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做到贤者上、庸者让,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既看文凭更看水平,既重学历、更重能力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双师型上下功夫,要求相当部分的教师既要有学历文凭,也要有劳动部分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老师带着学生学,为学生做表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4. 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快就业,早就业创造条件

就业难直接导致招生难,职校只有解决好学生就业环节,才能克服招生困难。职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互通信息,及时向企事业单位推荐输送毕业生。利用互联网举办人才劳动力市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积极鼓励职教生自主创业,树立正确是就业观,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就业的金光大道。论文大全。

5. 重视宣传效应,树立职教良好的形象

要想清除世俗对职教的偏见,还需加大宣传的力度,选择优秀的典型,展示职教的丰硕成果,让社会了解职教,让世人高看职教生,让职校生有登台亮相的机会,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激发在校生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全社会都来颂扬职教事业,关注职教事业,使职教生源源远流长,使职教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民. 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究[J]. 职教新观察, 2008, 12.

[2] 陈燕. 浅析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科教文汇,2008,11.

[3] 张松斌. 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J]. 教育探索, 2008, 12.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3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要想提高国民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从教育入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很有必要。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已经具备信息化的意识,对于信息资源也在进行积极的储备。但是,对信息资源的创新利用、整合处理等还是有较多的不足的地方。教师普遍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的较少,不大懂得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中面临的最大的难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与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所提出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分析

(一)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目前,职业教师主要是毕业于一些普通的高校,没有受到过较为专业的培训,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也不足。如今的培训机构和对口单位都不大适合教师的培训,因此对于教师的自身培训比较缺乏。相关教师的入职考核,招聘单位也比较看重学业成绩,而不是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技能来判断。

(二)相关部门对职业教师的培训不到位

尽管现在一些相关部门针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而启动一些培训计划,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与职业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大相符,而且培训内容单一,很难让教师有一定的探究兴趣。2.培训过程中,教师本来就没有过多热情,在后续培训中,也没有强化培训。3.培训中缺乏好的方法,没有让教师很好的参与进来,应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操作、运用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信心不足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使很多教师信心不足。短期性无严格考核的培训让教师松散,没有过多激情。计算机的操作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不足,导致整体教师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合格的考核制度。在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和自信。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探究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主要以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对于教师的培养方面,要以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讲授合理的内容。以提高和创新为目的,力求将传统的培养方式改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实际问题。

(一)培训内容要改革,以全面实现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

针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高的培训,需要从教师的不足进行分析,再实行相关的强化培训。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出发,注重对相关操作技术的传授,教会教师学习动画、网页、软件的应用等。所讲授的技术必须要和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要注重培训的方法和形式,要重新对教学设计、信息整合等方面入手,从内容到形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对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来融入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创造出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信息应用。

接下来,笔者将以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为例进行具体论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难点学科。因此,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化能力对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要明白教学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其次,要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线观看英文视频、收听英文广播,TED视频、BBC、VOA都是十分珍贵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学。

(二)培训形式要改革,注重增强培训效果

好的培训形式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在形式改革中要多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摒弃传统的专家讲座被动接受培训的方式,要化被动为主动,确保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相信会使培训效果增强。如果采用一般的培训方法,在培训的过程中比较放松,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整个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培训前可让教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培训过后,也可布置一定的任务给教师,让教师将相关的思路和信息化能力相结合,自行回家后研究,让教师有更多的实践经历。

(三)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保证教师信息化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一直缺少一个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教师的能力要顺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要注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增强。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教师自主研究信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形式和内容还有待提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

注:本论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泰州市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12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浅析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1:107-110

[2]薛继成.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研究[J].科教导刊,2013,(31):83,85

[3]朱明苑.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探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4]张祺午,荣国丞.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6:74-77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旅游中等职业教育;饭店业适用人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饭店业面临着竞争加剧、人才缺乏的现状,目前的饭店业急需大量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技术性人才的旅游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全面分析饭店业发展趋势,了解饭店业人力资源需求现状,明确培养目标。

一、明确饭店业人才的特点

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饭店业提供人才、适才,首先要明确饭店的人才特点:

1.职业特点

饭店业的职业岗位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专业性的职业,又有半专业性的职业,还有非专业性的职业,如:厨师、调酒师、工程师、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等属于专业性职业;点菜员、楼层值班员、领班、主管等属于半专业性的职业;而房务员、传菜员、行李员、PA等则属于非专业性职业。对此有所明确,我们才能因需施教。

2.学历特点

饭店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人才构成是金字塔式的,以中等学历人才(中专、中职、高中)为基础,以高职学历人才为中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顶端(比例较小)。在饭店这种面对面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工作环境中,人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适用即可。

3.素质特点

饭店业人才素质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经验型、复合型,这些特点和其他行业不同,对于一般的岗位来说,动手强于动嘴,经验重于理论,技能优于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饭店人才的职业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饭店人才需求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学校与饭店业人才需求接轨

当前,对于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我们的旅游职业学校应该进行反思,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与行业的沟通,灵活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1.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旅游职业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硬”技能的培养,比如重视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外语和计算机运用等,但是比较缺乏对学生“软”能力的教育,如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职业道德与共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正是这些“软”能力,被饭店管理者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职业能力。一般工作技能和服务操作技能,作为一种基础技能,并非是饭店管理者任用人才的首选。

2.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有些旅游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而不当,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既有旅行社课程、饭店课程,还有其他相关旅游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旅游业的需求相去甚远,学生普遍反映:学得只是皮毛,专业学不到什么知识,即使是饭店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作大的调整,更要有突破性的改变。职业技术学校要培养的是技术性、操作性人才,那么在课程设计中就要加大操作的比重,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全国重点职校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学设备较完善――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茶艺室等,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从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排名保定市其他职校的前列。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校培养技术性饭店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严格而规范,因此职校应该选择一些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比如到北京、上海、广东的国内高星级酒店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论与实践地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从而能够迅速担当起旅游饭店所要赋予他们地重担。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沟通信息,了解饭店最新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也是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的重要一环。洛桑旅馆学校就规定,专业教师每三年内,必须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而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定期派旅游服务教师到酒店培训,深入基层学习。另外,旅游职业教育学校还应注重为饭店进行短期的职业岗位培训和相关的成人教育,提高饭店业现有人才素质,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兴碧.职业教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文江,王文君,梁玉社.面向21实际旅游管理人才地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

[3]沈忠红.旅游职业教育与饭店职业能力需求比较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河北省教育厅.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5]张利军.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经济”[J].文教资料,2006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术人才要求的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竞争也日趋激烈,切实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首先,超前的择业观念。根据我国“加强第一产,提高第二产,发展第三产”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为工农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但是,很多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差位,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选择学农科专业和工科专业,而纷纷拥向第三产业中的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超前的择业观念,使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急剧下滑、生源严重不足,学校面临着停办或转向的危机。

第二,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90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经济转轨能激活我国的经济。但是,经济转轨使企业释放出大量的多余劳动力,从而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以及学校今后的招生。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本想能借以谋得一份理想职业,但当这一目标难以如愿时,自然也就不再选择职教,因而导致近几年来职教缺乏吸引力。

第三,社会追求高学历。 由于我们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对教育结构的战略选择,只能是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但是,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已明显增强,因此,许多家长不希望也不需要孩子过早就业,只希望能多读一些书。而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使众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中,至使职业技术学校“门庭冷落”。

第四,一些理论、舆论负面影响。8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一直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理论界和舆论界始终对此存有不同观点。但是,如果对某些国外的理论不详加分析地引进来,这很可能构成对我国职教发展的负导向。

二、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

当我们用传统智力理论去观察中职的学生,就会感到其素质低下;去组织教学,就会感到成效不明显。虽然一直以来,我们也在呼唤:相信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在传统的智力理论下,一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智力理论(智商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进而使学校教育主要以测验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为本位的学习,忽视了其它智力的存在,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才能,因材施教也就无从谈起。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中职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的风格,只要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中职的学生会同样出色。

2、转变理念

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上一种行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的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部分人(语言、数理逻辑智力占优的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人被淘汰。而中职的学生大多是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的失败者或亚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此,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淘汰式教育向潜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转变。

3、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中职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方式上看,却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的不

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必须尽快由书本(教材)为中心,向以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为中心转变,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一些前提准备,应该精简和筛选,并且集中在一、二年级学习;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的操作和训练,有些原理性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补习”,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中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中,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4、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学生多起点、大跨度的现状,中职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弱项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功效。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

5、完善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等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需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行,教学质量不高,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应是未来需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6、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以传统智力理论为支撑,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的测定为主干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虽然简便、易行、好操作,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科学、客观、公正。而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处于劣势,是这一评价体系下的失败者,也可以说是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大受害者。为此,中职教育应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为主干,最大限度内给学生以肯定。

7、采用适用的考试形式

中职学校的课程考试不同于中考中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普高生的入学考试,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对于中职生的考核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教中[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田玉芳.加强学法指导提中学生自学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3]刘兰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03.(5)[4]祁柱晓.中职创新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5]珍妮特.沃斯 《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 98年版p364、p401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大量空缺,中职教育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学校所学知识不能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教材内容的强理论性、陈旧的教学思维定势与生源素质下滑之间的矛盾;这些弊端已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建和谐校园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那么,如何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树立正确学生观,实施成功教育

学生观是教师认识和评价自己所教学生的内在标准,人才观是对人才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曾几何时,中职学生被社会贴上了“差生”的标签。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80.7%的教师和52.8%的校长也认同“中职生是‘差生’”的观点,这着实让人感到不安。试想,当我们中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都戴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我们的职业教育能“阳光”得起来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逐步走向成功。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用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来正确认识中职生,尽量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将在许多人眼中是“差生”的中职生培养成才;此外,我们还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分“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我成功”三个阶段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二、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之所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教育基础上,办学方向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陈旧, 成为高等教育内容的“ 压缩品”, 教学模式缺乏职教特色,致使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总理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特别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这句话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指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职教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将企业或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能力等相应的标准引入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当中,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该教育课程体系中,要将学校教育变成一种社会生活,不追求“死的分数”,但重视“活的教育”;要将教学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融合;要走产学训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性和就业导向性的培养目标。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职教特色,使学生既能满足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也具备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改革

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就是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所以中职学校及老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同时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变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坚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面向全体,发展特长”的教育目标。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真搞好实践性教学活动。实践性教学活动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设施,培育固定的实习基地,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实习。

四、加强师资建设,推进教育改革

中职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中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针对中职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逐步增加“ 双师型” 教师的比例,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需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学科知识理论等学术素养;二是教育教学等专业能力素质;三是实践操作等工艺性或职业性素质。(2)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制定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定期将中青年教师派出培训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及教学改革最前沿的思想与方法。(3)加大聘请兼职教师力度,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聘请校外具有最新知识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专家、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将传统教学媒体变为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创造性、实用型人才;并制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使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职业技术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师俊强.多元智能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3):19-20.

[2] 陈宝魁.浅论中职学生的成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