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网络论文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应用;网络成瘾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互联网的星空下容易迷失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和使用网络而导致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损害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人数急剧攀升。美国心理学者Kimbly,S,Young将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对州某医药学院的3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学院2个校区5个年级的3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个年级抽取不同院系的2个班级。

1.2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随机抽取两个院系,然后每个院系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1个班,共抽取8个班级作为整体调查对象。1.2.2调查方法统一培训调查员,在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对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学生自愿填写,匿名、独立答题,答题完毕当场回收有效问卷。

1.3研究内容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②上网的基本情况,包括网龄、平均每周上网频率、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上网内容、上网费用、是否有经常通宵上网等;③对上网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觉得网络信息很重要、是否因上网而影响成绩、对上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态度、网络成瘾情况等;④社会支持情况,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得到支持和安慰的来源、参加活动情况等。

1.4测量工具

1.4.1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Young博士编制,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赌博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而成。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①想不上网但无法控制自己;②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③期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④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⑤上网的花费不断增加;⑥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h;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教师及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⑩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量表采用“是否”评分制(0=否,1=是)。计算总分,最后得分在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分数越高,说明成瘾程度越严重。林绚晖等在应用此量表时分析了其信度(系数为0.736),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1.4.2测谎量表测谎量表又称L量表。该量表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一部分,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夫妇共同编制,由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修订而成。L量表是用于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和自身隐蔽情况,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目前,此量表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是否评分制,得分如高于18分,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能失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L量表≥18分者2名,表明此次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l1.5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分析矿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变量赋值见表1。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75%。上网者387名,占100%,其中,男168名,占43.41%,女219名,占56.58%。上网者的平均网龄为1年以内38名,占9.8%,1—3年110名,占28.4%,3—5年119名,占31.0%,5年以上119名,占30.7%。平均每次上网时间(3.0212.195)h,每次上网最长达24h。平均每周上网频率:每天都上网191名,占49.4%,每周4—6次78名,占20.2%,每周1—3次82名,占21.2%,几乎不上网36名,占9.3%。

2.2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387名上网者中网络成瘾者32名,占8.27%,其中,男生15名,占46.87%,女生17名,占53.1%,男、女生网络成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680)。

成瘾者中大一学生2名,占6.3%,大二学生9名,占28.1%,大三学生14名,占43.8%,大四学生3名,占9.4%,大五学生4名,占12.5%,大三年级网络成瘾率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年级网络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P=0.005)。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4.5914.209)h,最长者达24h,非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为(2.88士1.856)h,成瘾组高于非成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29)。

2.3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2.3.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比较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在专业、生源地、性格、是否拥有电脑、每周上网频率、每月上网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级、学习成绩、上网地点、每次上网期间中途是否休息、有否通宵上网和父母亲对子女上网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上网目的、上网内容比较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络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75%,非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44.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上网内容方面,成瘾组中有28:13%浏览,非成瘾组中只有6.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4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上网的相关因素比较以网络成瘾情况(0=未成瘾,1=成瘾)为应变量,以学习成绩、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无聊、上、关系密切的朋友个数、近一年来与谁同住、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朋友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其他人提供的安慰和关心等为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大学生上网情况国外的研究通常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参加间卷调查的大多是自认为有成瘾倾向的自愿者,故成瘾率较高。为减少偏倚,本次研究和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一样呻〕,采用非在线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网络使用者比例为100%,网络成瘾者32名,占总上网人数的8.27%,其中女17名,男15名,成瘾无性别差异,提示网络使用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网络成瘾人群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这与国内的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选取的是广东省高校的学生,他们普遍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附近,生活水平不算太低,加上学校的数字教育,使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上网频率高,时间长,且一次上网期间中途不休息,也不分昼夜,虽然目前尚无法辩清“上网时间长”与“网络成瘾”谁因谁果,但上网时间延长已成为判断成瘾与否的标准之一。因上网而出现逃课或上课打磕睡的现象较明显,原因为长时间上网后的兴奋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学生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最后影响学习成绩。陈新等在对某医科类大学调查后发现,网络成瘾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的学生,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3.2大学生网络成瘾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成瘾者上网的目的更多是因为无聊和觉得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由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批评或带来什么惩罚,网上交友减少了陌生和焦虑,亦无须直接面对他人,可以逃避身体外观、肢体语言、声音等实体条件,这使得他们更热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在对待自己花费于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表现出更多的懊悔,但却还沉溺于其中,由此表明了网络成瘾者较之非成瘾者自制力较欠缺,这正是成瘾的典型表现。成瘾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浏览上,而Young的研究发现,成瘾者最常用的网络服务是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可能是由于各国之间在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上的差异,美国人在“性”方面一直较开放,对“性”的好奇程度不如中国人强烈,提示在研究网络成瘾问题时可能存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网络影响的多因素研究表明,在亲密朋友个数多寡方面,上网者的成瘾机会随着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个数的增多而下降,表明网络在这一方面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的空缺,上网者可以在网上自由交友,倾诉自如。

3.3采取积极措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是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大学生特有的学习机制使他们脱离了中学时的那种严格的管教环境,进人一个相对自主的广阔空间,由于受师长导向较少,加之课堂学习时间的减少,使得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为他们上网提供了自主的机会和时间上的便利。大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由于分不清网络世界的好坏而极易沉酒于这一虚幻现实中。因此,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提高辨别能力。另外,学校亦应该多开展学术活动和更多课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2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己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理想作为一种信念,能够支撑人为了这一信念而奋斗,如果每天都为此反省一下,即时地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至于迷失自我。理想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没有明确的理想,学生们就会缺少学习、生活的动力。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远大理想的支持,人整日都显得昏昏沉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兴趣,最后只能够寄“心”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

学生自己性格因素的影响。网络只是网络成瘾的外部刺激因素。那些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孤僻、敏感、自卑的学生更容易上网成瘾。同时那些自我意识太强、理想不切实际或着缺乏很强的意志力,缺少自我约束能力等的学生,也容易在网络空间寻找寄托,上网成瘾。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考上大学后就可以尽情地玩”的错误思想。正是因为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得他们容易在高考过后就过于放松,产生松懈心理,从而特别容易沉迷于网络。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学习上或者是感情上受到打击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态。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很难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又觉得时间不够,压力太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后只能够是到网上逃避现实,以获取成就感。

(二)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很强的“魔力”。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可以不分国界、性别,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交谈。在网上进行交流时会使得上网者对所交谈的对方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引导着上网者很想了解对方,特别是对那些想象力过于丰富的学生,更是难以摆脱这种诱惑。同时,网络上的信心十分的丰富,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最后难以自制以至于成瘾。

来自群体的影响。良好的群体气氛可以对个体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亦然。过度使用网络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往往呈现出“小群体”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们有群体归属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这种“从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个体的判断能力以及他们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来自家庭的影响。有很多时候家庭因素也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关系紧张、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家长过于溺爱等都有可能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说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大学生必须要在平时多多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文时通过看课外书、听音乐、参加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业余生活,积极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冲淡来自于网络的诱惑。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热爱并努力学习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的兴趣与态度。还应该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睦相处,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自己必须要明确为何要上网?在上网时,必须要做好合理的计划,管好自己的上网时间,要学会对那些会让自己分心事物说“不”,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自己要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如果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咨询,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取正确的应对方案。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各种网络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念,认清网络的本质,提高他们对网络资源选择力和鉴别力。让他们明白不应该将网络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是消极情绪的消遣工具。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心理服务中心,加强对那些已经有瘾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开通“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咨询热线。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业余爱好,防止上网成瘾。

(三)家庭方面

学生的家庭成员要积极的与学校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还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让学生从心理面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环境,要主动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再通过平时细微的关心一点点感化学生。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3

关键词:网络伦理;大学生;伦理教育

当今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达到5.38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22.6%,大约1.22亿,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网络与网络伦理

本文中的网络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国家、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为人们的行为、思想观念注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内容和形式,在促进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纯技术空间,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冲击并随之产生了诸多道德问题。网络犯罪、网络沉溺、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在道德价值观念层面研究网络现象、网络行为,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以减少和预防各种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网络伦理。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播内容的泛滥。网络容易使大学生迷失真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丰富的有效电子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信息生产、传播的过多过快,生产、传播价值取向的复杂性以及网络信息把关者的相对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不真实。

2、个人隐私的泄露。在信息社会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所想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我们还可以对许多数据资料进行新的研究与加工。所有网的子网可以在彼此免费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信息,所有子网和计算机也要无偿地为网络提供资源。这样,个体的隐私就难免会受到威胁。此外,电子通信方式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们很容易在通讯的过程当中,遭到栏截和干扰。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网络自身的性质。网络具有虚拟性,人和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所以人与人很难取得相互的信任,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网络伦理问题。网络具有隐蔽性,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很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导致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具有娱乐性,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经常在网上聊天、网上游戏、听音乐、看网上节目等,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

2、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加之部分学生缺乏抵制低俗内容的自制能力,致使其附庸低俗文化和低级趣味,从而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上发生偏离,引起一定程度的伦理危机。另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弱,评价标准尚不成熟,他们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在他们的观念中,虚拟的网络犯罪不是犯罪,而是一种检验自己智力水平的游戏或者是对技术的挑战。

3、高校的管理不到位。现实中,由于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其网络的可为与不可为了解甚少。一方面学校从宏观上沿袭了传统德育教育基本模式,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网络行为的新情况。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网络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层面的培养。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伦理教育与法制观念教育之时,没有将道德与法律有效的结合而形成合力,致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模糊、法制观念淡薄。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应该培养慎独精神。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网络监管有限,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相当少,可以为所欲为地做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培养“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内心,变被动的服从为主动的律己,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但是大学生人们应该认清网络的利与弊,对自己应该严格要求,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自觉抵制网上不道德行为,维护和谐网络环境。

2、高校要完善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制度。高校要制定大学生的网络准则,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同时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3、加强网络立法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逐步完善我国刑法、民法、经济法以及行政法规中处罚网络犯罪的相关条款;确保各种法律制度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 the human progress produced positive stimulative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evitably produce a negative effect. Network influence on University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ur education should be with the method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means chang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

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 大学生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 network ethics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王凌(1985--),女(汉),江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其积极意义上作为大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平台的同时,也如一把双刃剑,日益暴露出他们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凸显出的大学生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覆盖范围广、内容生动直观、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崭新的空间,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以及“他人在场”的缺失性,使得大学生伦理道德责任感弱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中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干扰。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思想道德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确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下面笔者就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浅显的概括。

第一, 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容易让人迷失真我

网络以虚拟实在和虚拟空间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人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隐匿和篡改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处境来掩饰自己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比尔盖茨曾在《未来之路》中引用了一副有意思的漫画:一只正在操作网络的狗对另外一只狗说:“在Internet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形象地表现了网络的虚拟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因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让自己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被一些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些与自己身份不合的举动。“追星族”在大学生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群体,很多大学生甚至放弃学业去碰自己的“偶像”。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在网络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真的自我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网络娱乐性的特点使人沉迷其中,扭曲了人性的正常发展

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不断发展的网络游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华美绝伦的近于现实的网络游戏画面中。在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很多大学生因其心智还不成熟而导致迷失自己,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引发青少年犯罪。

第三,网络的隐蔽性造成网络信息的虚假难辨,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导致种种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个别同学甚至萌生了某种不良的念头,觉得“作假可以获得成功,老实只会导致失败”。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大学生不讲诚信的现象在大学里随处可见,作弊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奖学金或是评优在考试过后找老师要求加分等等。这些不诚信的举动随着互联网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普遍,这告诉人们这种失衡现象应该尽快加以控制,否则将会对大学生伦理道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净化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用生动快捷的方式把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播出去,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方法正确,开展教育才会有成果,大学生才会接受,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造社会,从而展现自己新一代的精神风貌。

第一,高校要大学生的网络准则,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必须在现实中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他们心里要明白,让他们懂得自律,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学校应当多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德育教育活动,减少学生上网时间。同时,加强道德纪律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避免伦理道德失范,以防受到伤害,同时要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并不是真正虚拟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同样要受到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制约。

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网络的普及和推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崭新的工作阵地。我们要大力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网络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有利途径,使整个网络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构建完美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5

1.选择职业目标时提供建议和参考。通常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会存在诸多困惑,而这些问题也大多是“以讹传讹”的“谣言”,并非是某些职场人士的亲历经验,但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不好区别真伪,从而凭空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因此,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最真实、权威的建议和参考意见,让自己的求职、就业更加有的放矢。

2.提供深入了解目标职业的生涯人物访谈对象。对于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来说,求职前一定有自己较为清晰的目标职业,但此时也仅仅是理想中的职业,面对诸如对职业知识、技能、任务、机器、工具和设备等职业的具体要求等问题时还没有清晰的答案。通过面对面地与自己有着相近经历、学历背景等相似性较高的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取相关职业的横向信息,避免了准备的盲目性及对目标职业的刻板印象。

3.提供目标职业的相关信息。目标行业的核心因素如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必备的能力结构、职业发展途径等,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即通过行业、职业、岗位,业内领导、员工等多种途径获取的多种信息,分析综合后可以更充分地了解目标职业的全面信息,以便于大学生提前确立工作目标,更好地做好入职后的生涯规划。

4.提供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既传播了先进文化,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既服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服务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习与实习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历练机会,帮他们获得最真实的工作经验和职业体验。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可有效避免一般单位因多种原因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对口见习与实习机会的尴尬,为大学生职前锻炼提供充分的见习和实习机会,让他们更有机会了解自我、给自身合理定位,进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入职后更能发挥出优势。

5.提供单位招聘的信息。一般来说,单位公开的招聘信息尽人皆知,这些工作职位面向众多求职者,因此投递简历、面试、接受背景调查、实习、转岗等系列过程是每个最终获取相应职位的求职者必走的程序,其间所花费的时间、承担的风险自不必说,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大学生善于利用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则有更多接受单位隐性职位应聘的机会。

6.提供重点向单位推荐的机会。大学生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可以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就业信息环境,同时他们在圈内掌握的信息也一定是行业内最前沿、最精准的,加之业内人士推荐的员工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若大学生能很好地利用就业社会网络资源推荐的求职信息,积极主动地表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则可更为快捷地获得更优的工作机会。

7.提供就业岗位。大学生如果能从新生入校起就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定期沟通,有规划、有目的地参与资源内单位见习、实习,就会获得他们对自身进行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定位有效引导,更会较早完成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因认同企业价值观而与企业发展同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一来,在大学生进行正式求职时,已和社会网络资源内的用人单位“熟悉”了,双方自然会省去招聘、应聘、面试、笔试等诸多海选程序,而直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总之,如果大学生从新生入学时就有步骤地开发自己的就业社会网络资源,那么在大学期间及毕业以后,就会有更多的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和组织的社会关系资源共同构筑成大学生就业社会人脉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职业发展支持。这对大学生职业目标的建立、职业准备必备清单的获得,见习、实习机会的取得,以及岗位推荐和顺利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就业社会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Kristen.W.Gustafson在《Graduate!》一书中谈论找工作的途径时说:“你从来不知道飞机上坐在你身边的人或者你叔叔的一位朋友可能知道你梦寐以求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个职位,要集众人智慧。”[3]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更好地提升求职成功率及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稳定性,充分实施“就业自救”。

1.内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要为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在学校的帮助与引导下尽快熟悉校园及所在城市的各种资源,核心专业课程及其链接的职业等内容,经常与自己的父母及大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沟通交流,让父母及更多的“内部资源”了解自己在学什么,将来可以干什么。同时让他们多帮自己留意自己配偶及身边可靠社会关系资源的从业行业背景等信息,找机会及时帮助自己传播学习信息与内容,多了解对于职场人士最通用的技能及素质都有些什么要求,以得到他们最直接有效地帮助,见习、实习及求职前,及时告知他们自己要干什么,并真诚地期望得到他们何种帮助等。

大学生网络论文范文6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自主学习是新时期就业指导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新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主要是通过构建专业化的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就业知识与技能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引领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实践,进而充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与能力。它打破了传统就业指导体系僵化、教条的教学思维,更加轻松与容易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指导知识,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内在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来安排什么时候学习知识,什么时候消化吸收知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与传统的教师授课为核心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时长度、课程目标都以学生为中心。第二,运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和学习风格,每个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通过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运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内容多源自教师的课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网络教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名牌大学的精品课件是可以共享,使得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样也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网络化的就业指导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弥补传统就业指导形式的不足,进而为就业指导课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与路径。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与教学指导平台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已经一去不返。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之下,网络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性、开放性、时效性的传播特点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导入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案例、就业讲座、求职案例和交流与互动。

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一)因地制宜、自主设计符合学生自身教学特点的学习资源平台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中,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习、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将平时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放置于这个平台上,诸如常用的就业指导教学课件、经典就业案例、就业指导视频、专业人员的就业规划以及其他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资源等等,最为重要是这一平台可以融会多种格式的资源类型,视频、音频、纸质文件、电子教科书等等均可涵盖。在完成了相关基础性资源的建构之后,设计者还可以依托这个基本学习资源架构及时掌握毕业生档案、毕业招聘、毕业信息与就业工作动态,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自学资源系统。当然,在这种平台的建设实践中,整体的架构要立足于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契合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性、实践性、效能性、与互动性的基本发展特点,进而引领学生进行新就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充实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合作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自主学习实践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实践过程中,设计者与就业指导专业人员应当注重与立足于自主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方面,在教学资源相关模块的建设上为这一目标实现设置专业化的指导课程,诸如:“就业指导专区”、“就业论坛与讲坛”、“网上就业课堂”、“就业疑难解答”等等。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资源的时候,可以充分依托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自主合作与探究,较大程度地拉近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当然,在网络化就业自主学习实践中,学生不仅是这一个平台的使用者,更要成为信息的发送者、维护者,只有这样方能将其内在的就业指导理念充分表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在这一资源平台上设置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就业经典案例和就业规划素材,引领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知识、完成就业情感体验过程,进而积极地学习和掌握自身需要的就业知识。

(三)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网络测评设计

自主学习是一项完备的教学流程,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去搜寻和学习教学资源,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工具反馈与评价自身学习状况。为了提升大学生借助网络工具自学的学习效能,需要在大学生就业自学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设置科学的网络测评工作模块。为全面了解与掌握大学生就业素质与能力,这一网络评价体系应涵盖:就业综合素质测评、就业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就业能力发展测试以及就业知识测评等主要部分。此外,在大学生网络就业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内容的设置要充分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交互性、立体性的就业指导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立足于学生主体角色与自主学习发挥、发展的客观环境,利用网络化的教学优势设定富有主题色彩的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自主学习实践策略

(一)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态度,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被动学习与知识接受都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依赖性,并且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发性上存在较多的不足。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就业指导自学模式之中,学生由后台推到了前台、由教学从属转化为教学主体,这就需要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将原有的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传输自主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其深入理解和领悟学习之中的乐趣与快乐,逐步担负起自主学习的重要任务。

(二)发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强有力支持

提倡网络自主学习,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并不代表着教师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相反,在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参与进来,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转化。在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是监控者,他要监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定。当然,教师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网络学习课件的制定,网络学习环境和活动的设计等。因为只有好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教学课件才会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网络的兴趣,都需要考试进行很好的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进行监督评定,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馈。由此可见,在网络自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与坚实保障。

(三)自主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教学潜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