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规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规划书范文1

我们的设想是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加强对外合作开发,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走一条以现代化、高起点的服务手段创造社会效益,主副并举,多种形式创造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以下是我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初步规划。

一、大楼布局

一层设前后停车场(闲暇时可作休闲文化广场),原停车场开发对外合作项目如合作办学等。

二层设检索大厅(安放16台计算机提供读者目录检索);读者服务部(提供统一办证、打字复印等服务);少儿借阅部;电子阅览室、中心机房;基本书库;多功能报告厅。

三层设期刊部借阅部;中文图书借阅部;多媒体视听中心;基本书库。

四层为参考咨询部;采编部和基本书库。

二、自动化监控系统

作为一个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没有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防盗设施是不可想象的,必须结合馆内综合布线系统,形成楼宇和藏书安全控制自动化。整栋大楼配备门禁、监控系统,建立监控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业务部门配备图书防盗设备以及安检门和读卡器。

三、计算机网络建设

1.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化的升级换代。

目前我馆采用的图书馆专业软件ILAS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下的,维护和操作均不方便,而且只有采访和编目两个子系统,应升级至先进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图形界面的新软件,并增加流通和连续出版物两个子系统,可方便实行计算机管理(录入、借阅)和计算机检索。

所需计算机:采编6台,部门管理10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2台),读者检索16台,均为品牌工作站。

2.实现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结合本馆实际,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3.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

在目前办公自动化网络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延伸到业务部门,并可实现即时上网查询有关信息资料。因目前计算机可继续使用,只需增加业务部门5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1台)。

4.建立多媒体视听中心。采用磁盘阵列或光盘塔的形式,结合VCD、DVD,提供多媒体视听服务。需多媒体计算机5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5.建立计算机培训中心。需计算机6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6.建立本馆自己的网站,信息,提供读者访问、浏览。

7.初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扩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如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资料、加工整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网上借阅等各种服务。在上述基础上,以本馆为中心,建立XX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建、共享。

8.以已有的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利用本地区、本馆的特色资源,溶入全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大环境中,既能通过本馆网络平台分享数字化图书馆的成果,又能实现自主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

四、图书馆专用设备

我馆建于XXXX年,已有XX余年历史,现有图书设备绝大多数为木制,经过几次搬迁整理,已经残破损坏,既不符合消防要求又与现代化新馆不相衬,而且数量远远达不到藏书150万册的设计要求,甚至还满足不了已有藏书75万册所需。

(一)我们打算把现有馆内藏书按部门全部分类上架,购买专用图书设备:

1.双面双柱书架(按每个放书1000册,)750只;

2.目录柜(按75万册书共159万张卡片,每柜放5万张卡片,)30只,

3.阅览桌(2M×1M,每张坐6人,)120张,

4.座椅720把,

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

6.报纸架60个,

7.拖车、书车8辆,

(二)按XX市文化局《XX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的要求,逐步达到150万册藏书量和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图书外借200万册次以及实现电脑借书卡替代传统借书证,还需增加部分图书设备:

1.双面双柱书架700,

2.目录柜30只,

3.阅览桌120张,

4.座椅720把,

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

6.报纸架60个,

7.拖车、书车8辆,

发展规划书范文2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美国近20年来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并已被年青人广为接受的理念。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青年馆员(本文界定为工作10年左右的馆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意识比较强,期望自己有较成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不是像老一辈馆员那样按部就班。

1 图书馆青年馆员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career planning)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1],简单地说就是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的过程。

1.1 青年馆员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各高校大多实行岗位聘任制,图书馆也列入岗位聘任制之列,人才流动频繁,铁饭碗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人事聘任制所产生的竞争激励和优胜劣汰机制,促使青年馆员为适应工作环境而必须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即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 发掘自我,促进自我价值实现

一项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使一个人能够认清内外环境并对自己准确定位,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2 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展的过程

青年馆员是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体,从唯物辩证法来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只有青年馆员本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清楚自己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才可能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2.1 分析环境,认识自己

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要从性格、兴趣、知识、技能以及专业背景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在既定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下给自己一个定位。同时,还要将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结合,从别人的立场、角度来衡量自己。只有深入观察图书馆环境的发展变化才有可能在职业规划设计中趋利避害,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诊断,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设计者。

2.2 确定目标,制订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青年馆员通过对自己正确、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策略,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中短期阶段性目标,制定的目标必须要具有挑战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青年馆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要与现有的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也由传统的技术系列和管理系列二维模式变成了三维主模式(如图1[2]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式图

图书馆尤其要重视青年馆员对新职业通道的挖掘,如厦门大学图书馆针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若干个项目组和发展委员会:厦门大学图书馆“厦大文库”工作组、对外合作工作组、泛技术工作组、宣传企划工作组、学生工作管理组及读者工作发展委员会等,这些项目组和委员会均为跨部门的工作组织,青年馆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一个或多个项目组中,发挥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项目组的成立与有效运转,极大地调动了该馆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3 采取行动,落实目标

一旦制订职业规划,就应该循序渐进地采取行动并具体落实: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弹性。如果没采取实际的行动,再好的规划也没有意义。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于规划做得多而付之行动的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规划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2.4 及时调整,适时评估

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根据客观环境、个人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调整和修正规划并且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总结,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要求。

3 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具体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分为5个阶段,即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3]。对青年馆员来说,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这两个阶段已经完成,对于后3个阶段,本如下细分。

3.1 工作2年

这是青年馆员与图书馆相互了解的时期。图书馆一般都根据新进馆的年青馆员的学历、学科背景、应聘时了解到的个人兴趣、专长分配至某个具体工作岗位或进行为期半年的轮岗再行分配具体岗位。这一时期,青年馆员要快速掌握所在岗位的各项技能要求,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同时,了解所在部门及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并逐步融入图书馆这个大集体中,寻求发展。

3.2 工作3~5年

在入馆后工作2年的基础上,青年馆员对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是否将长期从事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明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青年馆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适当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需要加强哪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并要踏踏实实地规划、执行;如果想去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积极地与图书馆领导沟通。与此同时,青年馆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确立目标,积极加入一个或多个跨部门工作小组,发展横向工作关系并注重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3 工作6~10年

这一时期青年馆员在职称上普遍已晋升至中级职称,有的已晋升至副高职称,在业务能力上已能独当一面,在性格上也趋于成熟稳重。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年馆员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职务晋升上,积极竞聘部门主任或担任工作组组长。[JP2]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现有的中高层领导干部(1个副馆长、6个部主任、1个副主任)就是在这期间竞聘的,占图书馆中高层职务的44%。当然,职务的晋升这种机会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青年馆员应该把重心放在本岗位的业务上,成为该业务岗位的资深馆员(即成为一个或跨部门工作组的组长或核心成员),或在此期限间为晋升高级职称做必要的准备,如撰写论文、提高英语水平等。[JP]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细分,可让职业发展目标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4 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宏观指导

青年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宏观指导,既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来满足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成就感,实现个人目标,增强对图书馆这个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又可以了解青年馆员的具体情况,发现具有潜质的馆员,以便更好地制订管理计划,优化图书馆人员队伍,为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4.1 对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如图书馆发展现状、前景目标、人事聘任、内部文化等),使其了解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人才需求,以实现青年馆员与图书馆发展“双赢”的局面。

4.2 建立良好的培训、进修机制,提倡终身学习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有赖于图书馆根据青年馆员各自的情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所提供相应的各项培训和进修。如针对系统学习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并有志于在学科参考服务领域发展的青年馆员,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参加在职学习(如在职研究生班、课程班等);对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但未系统接受过图书情报知识训练的青年馆员,要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图情知识培训班。图书馆要在全馆内大力倡导终身学习,提高青年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4.3 及时提供发展途径与机会

只有图书馆提供充分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机会,才能保障青年馆员职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完成。在青年馆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敢于为青年馆员创造机会,向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4.4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JP2]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工作氛围,培养青年馆员的自我提升意识,能有效地推进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开展与实施。激励措施除了物质奖励、精神表彰外,更应在进修、深造、培训、外出交流等方面给予青年馆员更多的机会。

5 结 语

对青年馆员来说,在安定的工作中未雨绸缪,在危机面前寻求突破,对图书馆事业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的规划,才能持续地成功发展。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时,才会怀揣愿望,充满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7.

发展规划书范文3

【摘 要】2011年芬兰政府批准实施的《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是芬兰实施新一轮学校和教育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从《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入手,指出它是对芬兰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等理念的体现,分析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指出它在教育政策上的特点及改革和发展的侧重点,试图对我国的教育规划和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内容;特点;述评【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72-04

2011年12月15日, 芬兰政府批准了《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五年发展计划(2011-2016)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为了完成芬兰政府制定的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十年目标(2011-2020),即芬兰政府期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本国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成就在OECD(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保持领先地位等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范围,从2011年末开始实施,并将在2016年评估其实施效果。

《发展规划》背景与理念

1.《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

在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份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仅次于瑞士、新加坡,位列第三。芬兰经济的崛起令世人震惊,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地下资源并不发达的北欧小国在短短一个世纪里迅速崛起呢?芬兰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芬兰的教育投入占 GDP的比重都在 6% 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带来了芬兰教育的高品质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准。以OECD 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 )测试为例,芬兰在OECD 成员国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有三次名列榜首。

过去十几年来,芬兰因其在PISA中的抢眼表现而被世界各国奉为教育的典范。然而在2012年12月3日的PISA2012结果却让芬兰教育“跌下神坛”,芬兰从榜首跌到了十名以外。芬兰教育一直是国人的骄傲,PISA测试全球第一的光环效应,让世界各国竞相研究芬兰的教育政策、教育体系和教育运作机制。这次芬兰的失利让芬兰人开始反思本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尤其是反思2004年的新课程改革(2004年芬兰正式颁布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for Basic Education2004》)给芬兰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2.《发展规划》对芬兰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全纳教育;提高所有水平的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均等;支持终身学习。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性。 “兼顾公平、追求卓越”一直是芬兰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让每个人都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始终是芬兰教育努力的方向。教育公平和质量两者兼顾的原则体现了芬兰教育政策在追求公平和卓越上两者达到了辩证统一。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体现了芬兰教育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更表现出芬兰对学生在PISA 中表现欠佳的担忧,对近年来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重视。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最早是针对特殊教育提出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纳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它不再仅仅针对残障儿童,而把目光投向了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等方面,全纳教育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所有人都有在一起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注重合作,反对竞争。在《发展规划》中,把“移民参与到教育与培训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论述,指出由于移民的语言能力与本地人存在差异,因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培训成就,政府要通过一些措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接受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或培训做好准备;在早期儿童教育部分,政府提出了“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思想,虽然已经有98%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但是政府更要关注居住在人烟稀少地区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少数民族人群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具有移民背景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芬兰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芬兰义务教育法》 第628 条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保证整个国家教育上的足够公平。“芬兰政府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其居住地就近入学,不择校制给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均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发展规划》的第一部分明确提出了政府要实施“教育机会均等行动计划”,这个均等的概念不仅指每个适龄儿童在童年早期和基础教育阶段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及处于危机边缘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学习支持。这个计划更考虑到学生既定的不可改变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即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起点就是不同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体遗传差异、性别等,而这些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即便是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也是一样的。

终身学习:芬兰1999年修订的《宪法》第16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法律上确立了其地位。《发展规划》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社会状况,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学习并不中止于年轻人获得证书或学位, 而是意味着成年人一生中都在持续学习,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理念意味着知识和竞争力变得可见,教育政策必须保证知识和技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被学习者获得。《发展规划》为终身学习提供政策保证,这种政策要让学习者实现从一种教育水平到另一种教育水平的转换,实现从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转换,且个体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发展规划》总共分为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水平和能力”,相当于全规划的总纲;第二至第八部分将教育按照时间分成了早期儿童教育(第二部分)、基础教育(第三部分)、中等教育和培训(第四部分)、中等学校(第五部分)、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第七部分)和成人教育和培训(第八部分)分别加以论述;第九部分论述了教育评估和对未来的预测;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财政资助相关问题的论述;第十一部分为附录,揭示了2009-2016年的教育财政支出以及2009-2016年的瑞典语言教育的财政支出。

在总纲部分,政府把整个国家教育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作为《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理念更新,把教育机会均等推向实践层面,建立全民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公民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使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加强教育和生活、工作的联系,实施国家语言教育战略,重视对移民的教育与培训,这些要点突出了芬兰近年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分阶段论述各类教育时,《发展规划》对每个阶段的论述均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延续了芬兰一贯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体现出芬兰应对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具体改革措施,体现出政府期望通过教育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方式。例如,在早期儿童教育阶段,提出要转变早期儿童教育的政府机构管理职能,通过立法把早期儿童教育和日常看护的服务从社会事务和健康管理部门转到教育和文化部门,这无疑发展了早期儿童教育的内涵,使其从单纯的日常护理拓展为照顾、喂养和教育均包含在内的奠基性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政策制定者们意识到虽然芬兰在PISA测试中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上都表现出色,而且芬兰在学校之间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业成绩差异很小,但是PISA还是暗示了学校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且有些差异有增长的趋势,比如男女生在不同科目的表现不同。为缩小这些差异,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社会技能培养都成为可行的途径或方式,均纳入《发展规划》制定措施的考虑范围。在芬兰,中等教育包括综合中等教育和职业中等教育两类,相对应这两类教育,《发展规划》将论述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政府的财政支持、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职业国际化等方面。在对高等教育的论述部分,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缩短教育时间,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作为政策重点;同时不忘关注劳动力的质量问题,建立评价人才质量的体系和进行教育改革是应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冲击的良策。第八部分——“成人教育和培训”提出将加大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估系统建设,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为国家提供更加现代化、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作为目标。

芬兰的教育评估一直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指自治市和学校的自我评估,外部评估主要由教育评估委员会完成;同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介入到教育评估中。《发展规划》的第九部分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评价中心的打算,这个中心在2014年初开始运作,由教育评价委员会的相关操作部门、高等教育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三个部分组成,合并的组织将包含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的所有明确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评估和改革的明确性。重点关注新中心独立的管理职能和运作职能,它的运作将与教育部门的股东保持紧密的联系。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资助的行动纲领,主要集中在资助对象的描述上,资助的对象中将更加关注那些已经组建家庭或孕育了孩子的学生,因为这两者都意味着一个额外的财务负担,这个负担并不包含在学生财政资助中。例如,住房贷款,政府增加已经有孩子的学生的学习资助,住房补贴,最大限度地给予学习贷款的担保,这些都将保证这些特殊的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

《发展规划》对2011-2016年的教育目标、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非常清晰明确。每个阶段的教育均与芬兰目前的国家状况和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休戚相关,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教育改革方案。全民崇尚教育的基本共识让教育改革在芬兰不是突变式的激进革命,而是渗透在一个又一个5年计划中的渐进式的变革。

《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1. 通过立法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早期教育系统要向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发展规划》认为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应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是连接日常看护到基础教育的重要的中间环节,芬兰通过立法保证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早期教育的质量观念应该基于对儿童成长发展和学习的整体观念,主要为儿童未来的广阔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的个性,以及技能、能力和价值观平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要促进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儿童未来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规范的评价体系也成为首要和必备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立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地区差异和质量差异。如果能通过立法确保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早期教育,并保证不同地区的早期教育的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一步。

2. 基础教育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学生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发展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政府将制定不同科目教学的国家标准,教育改革将加强技能培养和艺术科目、自然教育、公民和价值教育,教育环境标准等科目间的整合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语言课程。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或娱乐俱乐部,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低龄的儿童都能获得想要的活动,加强家校合作,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发展特殊能力。这样的教育让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学校的角色定位是为了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社会包容性和交际能力等。

这些理念和政策值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借鉴和参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学科教学保持同等的地位;基础教育弱化知识的考核,强调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都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考虑的问题。

3. 中等教育和培训建立灵活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1994 年课程改革以后,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由过去固定的 3 年制改为具有弹性的 2~4 年制,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式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其继续深造、工作、生活、 发展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形成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在有生之年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芬兰学生16 岁之前在综合学校中学习,到毕业时再确定是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宽松的学习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实现跨专业学习和为了证书参与培训的模块,在中等学校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职业教育的证书。

我们可以参考芬兰的经验,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灵活的学习途径和发展通道,设计出多样性综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中等教育的重点之一。

4. 高等教育建立“发展学习中心”,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

芬兰重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面对当前芬兰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政府试图找到工业生产和福利社会的平衡点,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把手工业和设计等与芬兰的主干产业密切联系的技能渗透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每所大学都设有职业发展课程和其他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统称为“发展学习中心课程”,这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习者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因此高校与企业和雇主的合作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培训能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因此芬兰采纳最具操作性的最有效的定义,诸如“工作中心”“需求驱动”和“应对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相对应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图像和雇佣前景变得更加重要。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的修订中,加强对工作中的规则、社会影响力这些知识的评价,提供职业竞争力的评估,也将成为联系教育和未来职业生涯和未来更好生活的方式。这些经验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5. 通过评估与改革相结合的方法,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质量

在《发展规划》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教育改革的问题。芬兰的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注重政策的连续性,这种持续性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着眼于长期战略目标和原则,高质量、有效、平等和国际化一直是芬兰教育政策制定的

关键词 。同时,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又建立在对已有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育评估为导向。芬兰法律规定,所有的大学和技术学院都有责任与义务评估其教育和研究状况,而且所有评估结果都要公开。芬兰非常重视这些评估的结果,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以评估的结果为起点,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教育改革。芬兰的教育评估呈现多层次、专业化和多样化等特点,其评估层次可分为国家、区域、地方和其他评估等。评估团队是由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估系统,评估的内容并不局限在考试测评这种单一形式,包含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习效果评估、状况和系统评估、主题型评估以及国际合作评估等多种形式。芬兰的评估体系建设始终遵循着两大原则:(1)评估是为促进教育发展服务,而非管理控制的工具;(2)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是为行政机构和学校服务,而不是为了公众或家庭。基于此,在实践中芬兰不仅重视本国评估经验的总结,通过自身评估实践不断改进评价系统, 而且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评估经验,通过欧盟加强与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合作的项目。例如,OECD的PISA测试成绩对芬兰人反思其教育现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成立的芬兰国家教育评价中心将把2012-2015年度的评价侧重点放在教育平等是否实现、教育生产力和教育成本投入的有效性方面和教育对社会福利、就业和竞争力的影响方面。由此可见,这些评估和质量体系的价值取向都是将教育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点考量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指向实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

参考文献

池蕾.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5).

邵志豪、袁孝亭、董妹娜.教育中的平等与质量[J].教育探索,2012(10).

尤哈?萨沃莱宁、阿里?霍韦恩.芬兰教育奇迹的崛起与幻灭?[J].上海教育,2013(12).

王悦芳.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与理念[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6).

吴 甜.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朱恬恬. 芬兰基础教育评估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11).

吴甜.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田腾飞. 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汪霞. 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J].学科科学,2003(7).

李俐.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启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

崔瑞锋, 张俊珍. 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Julkaisut/2012/liitteet/okm03.pdf.2014h t t p : / / w w w . f i n l e x . f i / e n / l a k i /kaannokset/1999/en19990731.pdf.2014.

发展规划书范文4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长的重要食品。发展蔬菜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以及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为了加快发展步伐,促进我县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更新优良品种、强化科技服务、发展订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蔬菜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蔬菜面积2.51万亩,其中精细菜1000亩、菜用型洋芋0.86万亩、萝卜白菜等大路菜1.66万亩,年产鲜菜9700吨,产值425万元。

设施蔬菜以城郊为主,建设日光温室33座,年搭建中小拱棚300多个,设施面积约240亩。种植品种涉及12类40多个。年产精细菜约3000吨,占市场销售量的37.5%,比2000年上升22.5个百分点。设施蔬菜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经营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蔬菜生产大户,年收入超万元的有20多户。

客观评价,蔬菜生产有发展,但仍处于松散式、低水平的绶慢发展。其生产能力与城乡蔬菜消费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极不适应、与适宜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吻合、与全省全市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日益拉大。突出存在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淡旺季明显,结构性、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差,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的发展步伐。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区位、土地条件及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适应多种蔬菜的生长发育要求;二是境内少有工业,无污染源,生态环境适宜无公害蔬菜生产;三是科技服务水平较高,发展蔬菜产业的技术支撑条件有保证。

2、制约因素:除了农业劳动力不足、农田水利及农电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外,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不足,墨守种粮把稳老观念,思想保守,只图省事简单,吃苦创业精神差;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不强,怕担风险,不求进取;缺少过硬的组织、协调等行政手段,资金扶持乏力,行政推动力度不够。

(二)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国内外大市场蔬菜消费发生重大转折。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大宗菜转向多样化和特需化,消费由大众化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质量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无害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放手发展蔬菜生产面临新机遇。

第二,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投入产出比是种植最高的作物之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省内外不少地区把蔬菜生产当作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借鉴。

发展规划书范文5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现状 机遇 规划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数字图书馆开始进入建设初期,在网络平台构建、核心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服务体系构建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日的渐完善,虚拟专用网络体系的形成,硬件系统的安全可靠,信息存储能力的全面提升,软件系统的升级换代;数字资源建设效果显著,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健全,核心技术和能力全面提升,独具特色并成规模的数字资源库提供有效服务,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构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服务渠道的不断丰富,已经实现了三网覆盖,广泛涉及了各种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面向各种类型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国家级数字图书馆的带领下,覆盖全国范围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日渐成型,并不断完善和成熟。

2 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新机遇

信息环境变革。信息环境的瞬息万变,对数字图书馆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数字图书馆必须加强技术、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建设与开发,要在最短时间内面对突变的信息环境作出有效响应,并及时调整发展规划,实现平衡、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得到了空前重视,数字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实现新型文化业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潮流下,数字图书馆将全面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理念,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社会需求支撑。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和人群日益广泛,手机进一步拓展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这无疑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

3 科学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包含了三个核心因素,即技术、资源和服务,本质上来讲,三者分别代表支撑、基础和目的。在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时,首先考虑最终方案能否构建起能够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体系;其次考虑方案落实过程中的资源保障能力;再次要考虑方案的技术支撑条件,就是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能否有效应用于数字化建设;最后,要实现技术、资源和服务三方面的平衡发展。

如图1所示,如果给三个核心要素各画一个圈,如图1所示,重叠区1属于优先建设部分,并且建设成本最低;重叠区2是无需建设的部分,毫无实际价值和意义;重叠区3和重叠区4可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存在一定的建设风险和成本投入。技术圈、资源圈和服务圈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重叠区1的不断扩展,推动三者向重合方向良性发展。

第一,要加大专有技术的研发,全面升级技术圈。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需要技术的有力支撑。首先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建设图书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依赖的技术;其次是专业技术的支撑,即贯穿数字资源发展始终的核心技术;最后在实现前两大目标基础上,根据受众实际需求,研发专有技术,为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提供高效的服务。

第二,分层规划,合理调整资源圈。根据上述的技术圈、资源圈和服务圈的结构图,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发展规划完全可以实现分层规划,就是要根据“基础”、“核心”、“投入”三个层次加以落实。基础层的资源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确保资源圈、技术圈和服务圈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核心层的资源是需要想办法解决获取渠道的资源,是丰富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渠道的有效手段,要想实现技术成熟,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并加大发展力度;投入层的资源是为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资源,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三,以受众为本,积极拓宽服务圈。受众信息需求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根本依据,受众信息需求分析是实现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加强服务模式革新的重要数据参考和核心研究问题。数字图书馆的成功建设和发展不仅要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而且要进行深度业务开发,为受众提供高效便捷、个性专业和精品优质的信息服务。深入挖掘受众需求和积极引导受众需求是有效拓展服务圈的手段和途径。

4 结语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实现技术平台的全面升级,实现数字资源结构的完善,实现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平衡、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是能否顺利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慧芳.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1(04).

[2]王喜平.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郭晨.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

发展规划书范文6

没有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如同无头苍蝇似的到处碰壁。很多人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发展很快,很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佛家有云:“缘自性空”、“空无自性”。的确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更新换展非常快。如果如我们柔弱的个体,不加紧自己的脚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将很难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而有一份长期稳定的规划是有必要的。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柔弱个体对抗变幻莫测的世界的一种不变的工具。中国人讲究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就需要有一份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其次,稳定性的追求是符合人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应该是没有宗教的。但现代社会宗教的不断发展,信众的不断增加导致了马克思思想的直接破产。为什么在科学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还是有如此之多的人信仰宗教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宗教提供了人一个稳定性的追求和信仰……

那么对于在校大学生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众所周知,职业生涯包括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对于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晓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另外在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完备的认识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目标的明确要找准自己日后的社会地位定位,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并对当代社会对自己的职业的要求和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针对我个人而言,在人际关系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xx有一著名的“话语权力”理论,提出的就是一个话语平台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必须懂得找准自己的角色。通过独善其身来达到一个更高的话语平台。

个人基本情况:酷爱思考,以“我思故我在”为意识自己存在的信条。注重厚积薄发,对一切我所不了解的事情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适合于一份研究的工作。但本人实践能力也不错,曾在大一和几个朋友一直努力创建一个协会。由于协会所处理事务范围太大,涉及大学生素质这一大的方面,在团委那未活得批准。

协会前期开展了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联系商家,组织会员进行社会活动等等,活得了一些成功。同时从读书到大一担任着班委或者其他学生自治组织等社会活动。于高中获得过演讲比赛二等奖,优秀播音员等荣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能是由于自己生活在农村有很大的关系),曾和老爸一块去东部发达省份打过工,对农民工的社会状况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

职业兴趣:通过从接近20年来的生活体验来看,我的主要兴趣还是集中在思考这一方面。具有着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我的职业兴趣是一个研究性的学者,如果要有一个职业定位的话,我希望是大学教授。另外一方面,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未来的生活经历的变化,有预备不同的职业定向。

职业能力及其适应性:我具有很强的学术思辨能力,从来不迷从于权威。已经阅览过哲学原著或者其他相关著作80部左右,从高中开始正式接触哲学。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并善于发现问题。有一著名的学者说过“真正的能力不在解决收集整理]问题而在发现问题”。对于在岗位上的人际关系和升迁等问题,已经变的不重要了。我是一个真诚的人,我想以真诚待人必将活得别人同等的真诚。我并不看重别人的回赠够不够多,只在乎我帮助别人的够不够多。“注重回报的帮助从一开始就不是帮助”。另外,我的价值取向是“知乐行善”,因此也就不会存在多少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如果人际关系上有困惑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我从小就没有在人际关系上有过多的纠缠。

职业价值观:正如我前面所说,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我的职业价值也会偏向救济社会这边。以我的笔触去影响别人的灵魂,如果能够影响世人的灵魂,如果苦行僧可以作为一种职业的话,我很乐意去做一个苦行僧。学过哲学的人到最后都不会过多的去在乎自己的价值实现了没有,因为哲学的最高境界已经把价值这一概念从哲学家的头脑中给划走了。如果非要给一个价值的话,那就是我的思考有新的发现,如果能影响所在领域的进程,或者给人类的发展产生影响那就是我的价值。多少人穷其一生也只有微弱的发现,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

胜任能力:这里就不在做过多的分析了。社会上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给世人宣扬了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谎言,这会导致很多如我一样之凡夫俗子一个做梦的机会,但最终的结果是社会充斥着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的,但却始终执着自己一个不能胜任的职业上。自我分析小结:

哲学最大的悲哀是创设了“自我”,而人类最大的悲哀是强化了“自我”。

“生有涯,而学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个在海滩上拾石子的人,偶尔拾到了一两块石头,但真理的海洋尚未被我们发现。”

我要加强不断学习,而另外一个主要限制点就是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我身体很弱,从小就体弱多病。于大一还上了在成都住了一个多月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有必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营养。

家庭条件分析:我生活在国家级贫困县,而我们那村落处在高山上,虽然这座上就是著名的大别山。当地人生活水平很低,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很喜欢买书,可是总是得想着家里的经历条件,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一个要支付庞大的大学学费的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在是没有更多的经历去供养这个孩子其他的素质方面的培养了。由于我们家只有我还能称上是高级知识分子,同时父母对孩子的痛爱,父母总是砸锅卖铁为孩子的梦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哪怕是只剩下最后的力气——多么感人的父爱母爱啊——向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