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1
一路向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有到了河西走廊,到了丝绸之路,我才对这样的民歌有了感性的认识,包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那样一种诗意,也会油然而生。
我22岁去北京时还得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北京直奔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当然长城是必去的。那时我已经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当时我就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说北京的学生真幸福啊,课本当中讲的那些东西,诸如司母戊鼎等,它就静静地立在博物馆里,在此之前我作为学生和老师,也只是在纸上认识这只鼎,这样的认识是有限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写诗,而且千方百计想写致大海的诗。于是我也跑到海边,但我却感到强烈的失望,这个海远不是我们诗歌当中和电影当中看到的海,所以那时我没有写出一句有关海的诗句来,包括一直到现在,每次去海边都要下海去泡一泡游一游,但我还是写不好一首关于海的诗。
行万里路不仅给你丰富真切的体验,而且还打破你固有的思维。登泰山看日出,那是一种上升的生命的力量,是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场。可能也会有朋友说,他们也看过各种各样的日出,好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体会,包括也举头望明月了,但并没有低头思故乡啊,我说是的是的,这里面不排除有的人多愁善感一些,有的人则是倒头就睡的。但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在泰山脚下买包子吃,一看那包子的外貌,我就说给我两个吧,店主说那不卖的,他说他们都是论斤卖的……哇噻,一下子明白了不少事情,包括中国古典小说中鲁智深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那种气势,所以那里大概不太有小馄饨猫耳朵这种食物的吧。
吃肉谁都喜欢,南方以吃猪肉为主,北方以吃牛羊肉为主。那么我等南方人一去了诸如青藏高原和内蒙等地,也以为颇得了些豪气,大声叫喊要吃手抓肉,但当像脸盆似的手抓肉上来时,人就傻眼了,抓来一块吃下,就开始要站起来伸脖子了,吃下两块恨不得去跑步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便多了些理解。
包括一些地理上的知识,比如我们从小学起就知道中国是西高东低,我们是生活在东海边上,然后越是往西,海拔也越来越高,然后你观察那些河流的走向,大势都是从西向东,于是明白了电视剧《水浒》中所唱的“大河向东流”,因为它不可能向西流,虽然也有所谓的倒淌河,但那只是个别。
前两年走新藏公路,在那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会突然看到一股股的沙,被风卷着吹到了天空上,但吹得不高,有时又有好几股,它们还在玩相互追逐的游戏,于是我才明白了古诗中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至少我找到了一种理解的途径。以前以为唐诗中的那种妙句和意境,都是诗人虚构创造出来的,而当有机会行万里路之后,特别是去边疆地区多了之后,我对唐诗中的边塞诗也多了一些理解,心中似乎也多了些豪气,正如北方的朋友也会喜欢我们小桥流水的那种江南景致。
尤其是在沙漠中的体验,虽然仅仅是体验,不是真正的生活,但还是觉得很恐怖的,总感觉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几乎是很绝望的,但仍有世世代代的人在那里繁衍生息,跟自然抗争。有时半天一天的坐车行进在那样的地方,突然看到了一棵树,然后是一片绿色,那我就明白了,一个村庄到了,是到了一个有人烟的地方,因为有了树和水井,就必有人类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以前看西部片好像还不太能理解,老人喜欢蹲在地上,半晌也不说一句话,可现在当我拿个相机,我都不敢走近他们去拍摄,我可以说是用镜头在抚摸这块土地,但是我仍然没办法找到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还有在西北的好多地方,地里干活的全是扎着头巾的妇女,而集市上卖羊赶车的全是大老爷们,这让我觉得中国的妇女实在是伟大的,而男人,我就不愿意用伟大去形容他们了。正如北方的白杨树,它们只能生活在北方的道路两旁,却又是那么笔直地向天空伸展,它还不是东北的白桦树,那是极有诗意的,但相对比较少见。
也可能有同学会问,一个人是不是该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呢,我觉得从广义上说好像没有这个先后顺序,而于我来说,特别是年过三十之后,好像因为要行万里路,却倒逼我要去读万卷书。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要行走南疆,那我就会去找相关的书来看,至少在纸上我要先行走一遍,然后真去了那里,看到一个建筑一棵树,虽然是初次相见,却像是一次朋友式的相遇,这样就会让自己丰富起来,从见闻到学识,它们两者的相加,就叫见识。比如这一次在甘肃武威,我就看到了历史课本中讲过的铜奔马,现在则叫马踏飞燕,我去看了它的出土之地,了解相关的常识。有时在各地的博物馆,也会买几本讲当地风土人情的书,因为阅读和行走,到一定的时候都得讲一个缘字,这个缘就是源,你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这都是有机缘巧合的。
行万里路当然也是个统称,现在常被称作为旅游或行走,借助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飞机、火车和汽车,但我以为关键时候还得用脚行走。比如我常听到一种观点,觉得现在的旅游景区商业气氛实在太浓,门票高得吓人,斩客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走来走去总觉得还是家乡好。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以为还是没有走那个关键的几步。我们说家乡好,不仅仅因为这里有父母亲人,是你生长的地方,更主要的是,你还知道哪个转弯角的油条最好吃,哪个小店的烧饼最正宗。可是在你行万里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你已经在网上做了不少功课,但毕竟还属于隔靴搔痒,这个时候我的经验是深入进去,至少要到当地人的菜场去走一趟,景区里二十块钱一碗的面,可能菜场里只要两元钱就够了,这不是为省钱的问题,这是了解当地人真实生活的一种途径。
在云南丽江,我就是这样在景区里多走了十来分钟,走进了一个菜市场,然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在我眼前展开了――各种各样卖手工农具的摊铺,还有当地人卖的烟草,包括只在电影上见过的长水烟筒,也还真有老人在吸那个烟筒,至于农副产品摊铺面前,你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然后问问这叫什么那是什么,我以为这就是在接地气,这就是世俗生活就是滚滚红尘。更有意思的就是那里的小吃摊,吃面条的吃米线的,关键是吃的那些人拖家带口的,不女怀里一个孩子,背上还有一个孩子。因为是中饭时间,我也就忍不住在一个小凳子上坐了下来,大概是花了两元钱吧,一饭一菜一汤,这饭菜汤都是大碗装的,而且饭吃了不够可以再去加,至于菜那就是萝卜白菜和辣椒之类,但于我来说,这真是一顿无比幸福的中餐,因为坐在我周围的都是干体力活的,饭铺的上面是一块塑料布,坐着的是小板凳,我还跟开这铺子的夫妻聊了一会,了解他们家里的生活状况,包括了解他们的收入,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就不愿意再来干这样的活……
而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体验,是旅游攻略当中没有的,也可能是多数人所不屑或忽视的,也是被万卷书忽视的。我的意思是,行万里路一是要有目标和想法,二是要坚持走到民间去,走到世俗生活中去,不要只盯着光鲜的东西,而是要去看一些蒙灰的事情及生活状况。如此的行走或者说叫走读吧,你会发现你见到的东西和书上所写的不一样,这个时候你也就有了一种书写的欲望,至少把自己看到的也写下来吧,于是就有了日记或者叫行记。我是特别喜欢看行记的,尤其是那种流水账式的行记,因为它没有刻意要去突出什么重点,也不会刻意回避什么。
最后一点我想说明的是,万里路和万卷书没有谁主谁副的问题。我们在书上所见的,往往是过去式的呈现,而我到了现场,则是当下的存在,虽然这种当下就是无数个过去的叠加,比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只要是江河湖泊,除非是极端的暴雨讯期,我见到的大江大河和小溪小滩,这个水无不都是浅浅的,或者说跟以往比是浅浅的。当地人都说以前这个水有多满多大,这可见中国的水问题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所以但凡我们去看什么瀑布什么奇观,最后往往会失望的,有人说这还不如我们小区喷水池里的那点水呢,但是请注意,小区喷水池也终有一天会喷不出水来的,所以要是李白活在当下,他可能不去写瀑布这一类的诗篇,而直接去玩网游穿越了,因为这跟他的诗意还有点相像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2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3
时光匆匆流逝,伸手触摸却防空在空中静静地望着夜空出神,夜里出奇的静,烦躁的我听到了心里的声音。
忘了吗?当初你给未来的自己写了一封信。信里写着你要成为你个优秀的中学生,信里写着你要好好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信里写着你要好好孝顺父母,信里写着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信里写着你的梦想,你的承诺,你的计划,你的要求,这些你都忘了吗?那好,现在让我来提醒你: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做好了吗?你说作业等一下会做,扫地等一下会扫,画画等一下会画,书等一下会看,碗等一下会洗,电脑很快就不玩了,电视很快就不看了。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好了。这些你说的都按时做好了吗?等一下要多久?很快又是多久?时间不等人,请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等到明天,永远不会有明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会有多少事要做请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
人生当中有太多太多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也不必多说,请听听自己的声音,去做该做的事情。
初一:黄家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4
1.坚持早睡早起。每晚******分准时熄灯上床,早上******前起床、叠被、洗漱,并且力争全部耗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决不因为回到家里而改变在学校长期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
2.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家里,多陪爸爸看体育比赛******,多陪妈妈买菜逛街看电视剧。对待长辈要保持谦虚尊敬的态度,对待小朋友要让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过年的时候主动给长辈们打电话或登门拜年。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保持卧室、书房、客厅的清洁卫生,饭后主动洗碗刷筷,保证油垢餐具不过夜。自己的衣物自己洗,且本着节约电能资源及洗衣粉等物资的原则尽量手洗拧干。
4.崇尚科学,坚持每天补充知识养料。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左右,假期初制定好学习计划,保证学习的科学性、效率性。力争利用这个假期学会一到两门小技能(例如网页制作等),以备将来工作之需。有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年轻的时候,趁学习能力强,就更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为将来实现人生的厚积薄发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5
我坚信没有旅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就是为了给自己人生的道路增添筹码,不至于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惶惶然沉入海底。我敢于走进这大千世界,我敢挑战那所谓的世俗红尘,我想看看,一路的旅行究竟能不能把我揉捏成这世界想要的世俗样子。
我去过见证历史的古城西安,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数个王朝的浮浮沉沉在这里一夕展开,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都在这里留下过名字,以一己之力翻掌为云覆手为雨,生杀大权一朝在握。可无论他们曾经有多么辉煌,无论他们曾经建立起了怎样一个传奇的王朝,最终他们仍旧只化为了一杯黄土,是否埋葬在了这他们一手建立起的王朝之下都未尝可知。他们的生命有如烟火,壮丽璀璨却只是一夕之辉,唯一令得他们骄傲的,便是在这万年青史中,在这时间的洪流里,留下了他们依稀的踪迹。
我不爱西安,它太厚重,似乎只是在这方古城中熟睡,都能在梦里见到那些天子执掌朱印,眉头紧锁的模样。
我去过温婉婉转的浙江乌镇,它一如我印象中的容颜,明媚的流水,冗长的风雨长廊,干净的青石路,一如庵前虔诚的青石,散发着儒雅温润气息的民居,曲肠百折的幽深小径,激起一池涟漪的摇船,不知千百年来这摇船惊醒了多少湖中生灵的美梦,怕是都幽怨不已了罢。还有那些面积不大却精致异常的小店,不知又羁绊住了多少旅客的笑魇。转眼华灯初上,拱桥下清澈的水与安和桥下的一般无二,原本宛如一位临溪垂发、温婉如玉的恬淡女子的乌镇在华灯的映照下晃身变成了一位绝代娇娆,嘴角邪情的妖媚女子,竟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是爱乌镇的,爱那里“当年”那家小店。
我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很多地方,但有两个地方是我一直想去却还未能去的,一个是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一个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天空之镜,这个乌尤尼小镇旁的世界最大的,面积达10582平方公里的大盐沼,永远是一副圣洁的模样,倒映着天与地,在冬季走在上面便是上天的宠儿。
埃菲尔铁塔,坐落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是我最爱的建筑,我发过誓,一定会站在上面,俯瞰眼前的法国。
我自信我的心可以走得很远,所以我确信我的人生不会是平淡无奇的小溪,而是波澜壮阔的大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范文6
品读书本,能够修身养性。
“读书足以怡情”,喜爱读书的人即使独处幽居也不失生活的情趣:一本书,一盏台灯,在这里,我们可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悠然自得;可以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飘逸洒脱;抑或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温婉简约。
古人谓竹兰梅菊为四君子。微黄的宣纸上散发淡淡墨香,竹兰梅菊,跃然纸上。而今对“四君子”重新定义:有潇洒自如,如兰草气质的范曾;有如老梅般愈纠结愈绽放的贾平凹;有如菊般愈到天寒木凋之时,开得愈欢的王蒙;还有如淡竹高洁的冯骥才。这不能不说是对读书人的肯定!对知识的肯定!
品读书本,开启心智之窗。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点一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使他们明白:书是甜的。历史上犹太人虽不断遭到迫害,但正是因为他们爱读书,拥有智慧,才将沙漠变成绿洲,顽强地生存下来。
品读书本,体验墨香醉,书香浓。
墨香醉,书香浓。应用心品味书本,如宝石矿床上的苦工,把矿渣滤去,只留下纯净的宝石。
古人能有头悬梁锥刺骨的毅力;有映月读书、囊萤映雪的恒心……然而,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邮件成了交往的工具,互联网也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青少年开始追求“轻阅读”,追求阅读的轻松化,甚至于抛经弃典,追求时尚。但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轻阅读”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对人的心灵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若少了经典,就缺乏一种厚重,莫让阅读成为飞跃的瞬间,莫让经典成为记忆,要品读书本,体验墨香醉,书香浓;享受读书,品味书里书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