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育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1

(一)教师管理限制过多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各个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都极为重视,但在教师管理上仍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生态化管理造成很大障碍。其一,考勤制度忽视了人本性。为了对教师进行约束和管理,无论是否必要,一些高职院校往往会将教师束缚在办公室,还要采用签到的方法,甚至采用指纹签到监督的方法来考察教师是否每天按时到校,忽视了制度的人本性。这样,教师一窝蜂地拥挤在办公室里,人多自然就难以安静,使得教师很难在办公室里正常备课,教师的时间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其二,惩罚机制及其手段不当。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使教师就范于学校的制度之下,往往会对违反学校制度的行为进行过重的处罚,并大多以罚款的方式呈现,给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管理成效。

(二)财务管理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方式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的预算、规划,完善资金链条,保证资金的使用、回笼等,其本身是为了保证高校的稳定运转,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却对财务管理不很重视。由于生源数量、财政拨款、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其财务运转不是非常完善,特别是在教师的绩效工资、福利、补贴等相关收入的管理上,不能按实际的收入和绩效进行发放,有些学校甚至还想方设法地进行削减,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行政权力过分蔓延

高校本来是以知识为主导,培养人才、进行科研的地方,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行政权力过分扩大、蔓延,超过了其应有的边界,这样就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如在学术领域、科研资金、专项经费、职务晋升等方面,一些领导往往会以行政权力加以干预。这种管理上的不公平,使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管理运行僵化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在管理上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求安”的心理,不愿意去探索、去创新。按理来说,求安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常情的“求安”指的是和谐的环境,而并非顽固不化、僵硬的管理方式,如在社会大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的领导还是在管理上“求安”不变,这种管理方式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一,缺乏活力。管理本身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优化成本结构等,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并不是为了提高效益、提升品质,而是为了少惹麻烦、别出乱子。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领导层难以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消极的处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创新,这样,不但难以提高管理效率,还使得高校的成本支出大大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其二,缺乏竞争。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中,体现的是消极的管理方式,无论是人员的流动,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由于缺乏竞争,使得高职院校人浮于事,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其三,缺乏决策效率,优柔寡断。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面对机遇,往往难以进行决断,从而错失良机。另外,组织机构也过于繁杂,使得消息沟通不畅,大大影响了决策的效率。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改革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人本观念得到普遍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生态环境。在组织管理的时候,将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崇尚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只有尊重人性,才能更好地得到被管理对象的响应,建立一个生态互动体系。为了实现这种管理,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其一,进行魅力型管理。以往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多为权威性的管理模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这难以适应被管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为此,就应该采取魅力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抵制、反对俯视,而主张用柔性的方式以及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被管理者,以此来获得对方的认同,并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行事。其二,掌握管理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魅力型管理,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善于对别人进行说服。管理者要和被管理者进行平等的交流,使相互之间的心灵能得到充分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其进行引导。其次,要用真情实感。权威主义的管理方式往往以居高临下、刻板的方式来对被管理者进行教育、命令,其中往往缺乏真情实感,难以给予被管理者以必要的触动,这样就难以打开被管理者的心扉,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其三,要善于说理。在了解了被管理者的实际状况之后,还需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只有闪光的智慧,才能给予被教育者以启迪,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的节奏非常快,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市场的特征就是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应该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工作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竞争性生态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能使每一位参与竞争的主体产生压力,强化动力,激发潜力,形成活力。它能带给人一种惶悚、警醒的内在压力,使人破除惰性积习,改变疲沓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竞争能强化动力,优胜劣汰的现实、不进则退的法则逼迫你不敢懈怠,始终处于“充电”状态,如拧紧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地奔赴新的征程。竞争能激发潜力,竞争是能力的PK,智慧的较量,有时非常激烈,甚至残酷,非倾尽心智、激活潜能不能制胜。竞争能形成活力,压力的逼迫、动力的驱使、潜力的释放,使得竞争往往成为活力的源泉,它能点燃人的工作激情,振奋人的精神风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使工作始终在快节奏中高效运转。[4]

(三)加强职权平衡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中,行政权力的过分蔓延,对高校其他事项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要加强职责、职能与职权之间的平衡,只有建立这种对称性的生态环境,使职能得到细化,每个人各司其职,按职授权,才能更好地控制行政权力的“失控”。为了更好地对行政权力越位的现象进行治理,管理者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战略思考规划能力。只有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平衡。其二,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高职院校的资源相对有限,为此,管理者要能够有所侧重,对资源加以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高职教育管理的生态服务能力。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治理行政权力越位的现象。

(四)完善激励措施

激励生态管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十分重要,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方式,另一种是精神激励方式。奖励是对教职工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来使其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完成一个正向的生态流转。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进行薪酬激励。物质激励的方式在高职院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薪酬,这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不但关系到其生活的质量,还关系到教职工的自我实现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在财政上存在着某些问题,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但是并不能以此来拉低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只有做好薪酬激励,才是对教职工进行最直接的激励。其二,进行精神激励。除了物质激励之外,精神激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精神激励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是评优争先、表扬肯定,也可以是理解尊重、关心爱护等,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实际上都有所差异,只有满足其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要和物质激励方式相呼应,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三、结语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2

高职主体教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主体教育的顺利进行,对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且师生参与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民主化发展的趋势。要让师生更多地参加关于高职教育的讨论,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参与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也开始慢慢体现出来。其次,是高职院校推行人本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教育的主置上,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以更好地推进教育管理。人本管理要充分强调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

二、高职教育中主体性原则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1.高职管理工作者角色和地位的缺失。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得到主体角色的认同,高职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高职管理者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但是,一些高职管理者还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缺少一定的奖励制度和竞争机制。二是管理人员误解了自己的任务,只把自己的任务定性为排排课表、抄抄成绩等。三是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四是教学管理工作不规范、不系统、不具体。如果一个高职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弄清自己的地位,必然会造成管理工作角色和地位的缺失。

2.高职教师对主体地位认识模糊。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不仅在实践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教师对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的认同,而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高职教学管理体制下,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被动的授课阶段,例如课时的分配、上下课的控制、上课时间的安排以及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对主体意识的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比较了解,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把握得也比较透彻。但是,由于主体认识模糊,对学生的一些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最后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负担。

3.学生的主体话语权受到冷落。学生作为实际的主体,在一定的场合下必须拥有相应的话语权,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学生成为被管理的对象,失去了一定的主体地位,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的话语权被冷落,使其处在一个没有自我的主体状态。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和知识结构缺乏弹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参差不齐,学生各自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学质量高低不等,但是还要在同样的管理体制下进行学习,更加冷落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高职院校主体教学的管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1.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的方面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当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要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教学经费的投入。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工作考核,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广泛听取多方面的建议,虚心听取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合理意见。

2.提高参与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改革,针对学校面临的实际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老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进行高职教育管理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尽最大可能利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提高参与管理的意识,坚持和完善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制度,努力使教学管理工作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明确职责与分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3.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在高职院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严重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也不会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观察、领悟、应用和选择,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的主体性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的创新,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学。

4.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在内心当中树立起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做出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活动课程内容,还是教育的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去感受主体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5.树立人本管理思想,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树立教学管理者的新形象。其次,要明确教学管理者的职能,坚持责任、权利和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培养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意识和主体性意识。最后,要不断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界定管理者的工作方向和性质,逐渐拓宽学生和教师参与管理的机会和空间。

6.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活化课堂内外的教学能量。现在的高职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学习的范围也在扩大化,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对其做出相应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寻找课堂教学的激活点,更好地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并进行相关的教学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更好地激发学生活动的兴奋点,引导学生求知的价值取向,从而有效地达到课堂内外的统一。

7.增加学生的话语权,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行为的培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学生分类管理体系,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二是准确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掌握学生的需求层次,正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差别,不断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三是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一个信息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更好地把握学生的价值取向。

8.加强教学管理软环境建设。教学管理中的软环境不仅是教学管理新形象、教学管理主张和理念的载体,也是教学管理赖以体现的物质保证。因此,加强教育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高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提高管理队伍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树立教学管理的新形象。二是不断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文化层次,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三是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实施鼓励的软件制约方式,避免管理者之间发生冲突。

四、结语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3

关键词:管理体制;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宏观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两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管理体制称之为“宏观管理体质”。自建国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质虽然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其发展和进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建设,这种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也中遇到各种问题,产生更多的不足,难以跟进社会的发展[1]。因此,为了确保宏观管理体质的有效实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做出相关的努力,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方向,同时需要扩大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管理权,将升级作为主要改革方向,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应该适当地下放权利给高校,促使高职专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招生,为宏观管理体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然而,高职教育在实施改革宏观管理体质的过程中力度不足,无法直观地反应高职教育的现状。在办学主体方面,高职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级办学,以省为单位开展分级管理机制,相关政府在不违背国家规定的情况下,自主地规划高职教育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规定与制度。在投资体质方面,除了民办院校以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资,主办高职院校,并允许相关企业投资,合理实施专家管理体制,适应时代的创新与改革。促使高职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时展的变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2],避免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推进办学主体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提升高职管理体制的效率。

(二)微观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内部开展的管理称之为“微观管理体制”。相对其他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创新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为迅速。根据实际调查可知,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办学主体有较大的差异。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同,主要决定权在于校长以及领导层人员。学校在实际实施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建设规模较小,通常会开展两级管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高校得到社会的投资,并扩大校园的建设规模,进而适当地开展三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在机构设置的过程中一般会应用直线职能制,而且内部管理正在向目标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会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微观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时没有明确目标,一味地模仿其他院校,同时会有攀比的心理。由于自身起步较晚,相关资金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够充足,导致无法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与此同时,虽然部分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进行改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治管理、学术管理以及行政管理,但是这3种管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组织存在不协调的现象,限制微观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伴随高职院校迅速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出现相应的弊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滞后

据实际调查,我国高职教育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行政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虽然已经颁布相关的教育法规,明确了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同时也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3]。

(二)教学软件与硬件条件较差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属于民办院校,没有充足的资金,师资建设与软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在参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金原因,不能够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同时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4]。

(三)无法明确理论重要性与现实重要性

从理论上来讲,高职教育不仅会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教育部相关部门也认可了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给予相应的支持。然而,部分学生不愿意到高职院校上学,并一致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不足,影响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常常受到限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不足,而且待遇相对较低。

(四)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不当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部门监管,而中职教育则由职业教育部门监管,两个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实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没有商讨制定管理规划与开展相应的制度[5]。进而导致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学内容与规范出现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高职教育各部门之间不够协调

高职教育的管理部门通常由行政部门主管,而经费使用以及花销则由财政部门主管。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两者并没有协调发展,缺少相应的沟通。无论是在校内教育,还是校外融资上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因素,限制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已经下达相关的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规划,但是在研究解决高职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仍然缺乏一定的权威性,缺少相应的执行主体。伴随社会发展的进步,这种机制的弊端逐渐的显现,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六)社会参与度不高

高职教育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需要占据一定的位置,否则将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然而,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没有足够认识,同时没有参与其中,限制了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更加高效地实现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只有跟进时展的脚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

(二)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虽然高等教育能够培养众多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并不高,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存在质疑。首先,社会上大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较低,无论是技术还是素质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媲美,进而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重要性。其次,虽然相关教育部门重视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培养了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但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的现象。

(三)让教育与管理同时发挥作用

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教育与管理相区分,教师只需要做好相关的知识传授,而学生的管理工作基本上由一位或多位教师监管,出现严重的教育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此,只有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才能够将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6]。

四、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管理

(一)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想高效地完成创新与改革,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首先,需要正确教学理念与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提高校园的管理力度。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适当地将先进元素与理念融入进来,严禁一致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其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创新管理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创新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相关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全方面分析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教育的发展[7]。

(二)健全高职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系统

在传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等院校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并设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然而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宽松,主要原因就是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充足的认识。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理念,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力度。其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督导评估职能,根据高职院校实际的发展状况,定期对其开展监督工作,并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促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除此之外,应该保障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避免出现注重形式化的现象。

(三)借鉴他人的经验

我国高职教育在进行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借鉴其他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需要分析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确保学生除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外还应该取得相关职业证书,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改革招生制度

高职院校虽然教学条件没有本科院校好,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办学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招生标准,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主动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开展教学,尽可能调整办学的规模与方向。其中,需要合理规划的就是招生机制,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适当地调整招生制度,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单方面能力或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发挥高职教育创新管理体制的作用。

(五)教育模式的创新

由于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合理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的改进,首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量。与此同时,还应该适当改善教学设备以及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人才的方式。

五、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时应该合理地调动办学的积极性

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根据高职院校的规模建设就业部门、工业部门以及经济部门,使教育事业能够高效稳定地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的体制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办学的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社会各界进行相应的联系,进而展现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避免失去创新的意义。

(二)与地方企业协调互动

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开展校企合作,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介意企业的融入,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呈城镇化水平不高的态势,而且地区发展不够协调,要想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需要针对院校发展的现状,适应全新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对学生就业率的保障,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增强高职院校自身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说,高职院校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地方企业的沟通协作。

(三)重视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难题,其一是相关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能力与学历不符合管理的工作,甚至还会有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管理体制的稳定发展。其二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严重受管理水平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发展的现状,开展针对性策略,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结语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4

关键词:能力场;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因此,做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本文基于能力场的角度,对完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相关研究。

一、能力场的简要概述

在高职院校,由教师、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大学生等共同构成的教学情境,会在彼此的空间中产生数量众多、种类不同且只仅仅属于自己的场。通过有效控制,这些场能够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物质,最终形成以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的能力场。人与人之间,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用各自熟悉的已知方式,譬如说使用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交互作用,同时人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在各种各样的场中完成交互作用。场作为其中重要的媒介,能够将人的情感思维及意志品质等作用在其他环境之中,或是作用在他人身上。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有形的教学活动与无形的能力场相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原则,帮助高职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二、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运用

(1)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在教育观念方面强调现代化与个性化的职业教育观念,在办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高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依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喜好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将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作为根本的管理指导思想,同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经济水平等,通过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办学和管理经验,进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2)校本管理。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高职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坚持校本管理思想,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高效协同机制。要通过安排大学生亲身感受职业工种,了解岗位需求,体会职场生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而用人单位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最终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三方共赢的愿景。(3)人本管理。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尊重大学生,并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通过积极举办形式各样、种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专业知识比赛、职业技能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大学生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结交朋友,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4)课程管理。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课程管理占据核心地位,同时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也离不开课程管理,要通过课程这个重要媒介加强高职教育管理。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性以及教学目标,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喜好,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开设计算机、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另外,还需要开设专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应试能力的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融入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素养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特长,实现全面发展。(5)教师管理。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管理。首先,对现有高职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求高职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教学能力,能将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能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效地开展职业教育。其次,高校要从各行各业中甄选行业能手。邀请其作为客座教师对高职教师和大学生进行培训,将当前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及思想理念带给高职教师和高职大学生。这样,一方面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能力场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需要始终坚持校本与人本管理思想,对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进行资源整合及优化设计,为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23).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 模式 高职教育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使得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高职教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有利条件。高职教育工科类专业要向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趋势发展,因此探索工科类专业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计划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而独立设置的要求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等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相关课程相匹配。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坚持从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能模块,并将其融于有关理论之中,才能达到“成才”的培养目标。

1.明确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岗位技能证书的考核发证制度。

校内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合理资源配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建设设施完整、技术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依托本地区企业群体,建成一批适应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能够为专业建设提供教学咨询、实习指导和适当就业安排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想是:进一步加强与现有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产教合作关系;研究产教合作、校企合作有效方式,提出落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具体方案;建成若干比较完善的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扩大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实践教学基地。

2.以“大实践观”为指导思想,确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1确立新的“大实践观”

“大实践观”是对实践教学的宏观界定,拓宽了实践的范畴。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重心,切实提高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注重针对实践环境施教,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教学、案例教学、实务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实训、产品制作、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模块

(1)见习模块:根据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见习、专业考察等,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

(2)实验教学模块:整合课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形成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3)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社会实践模块:在理论教育中增加社会调查、社会体验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毕业实习模块:集中时间,通过专业实习,让学生在毕业前深入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制度要准确、合理、可行、方便。首先应明确和理顺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工程实践在各个环节和各阶段上的建设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网络技术为实验仪器的运行状况、材料管理与统计、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实现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应用网络技术对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服务水平,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档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评定、分析和决策。

4.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参加指导工程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创新训练的理论课教师要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出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编写优秀的实用的教学实践教材,解决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构思、设计、工艺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很不容易,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勇于奉献、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总之,在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有必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思考实践教学这一关键问题的内涵、外延,做到准确把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法,2002,10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6

一、在宏观上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以及发展形势

1.广义上宏观的管理体制制度

在宏观的基础上通常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但是我国教育基本是中央管理居多,地方没有什么主要权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也逐渐的打破了这种形式在这种管理下很难适应市场以及企业的要求,这就面临着教育改革的问题,教育界非常需要政府放宽教育上的管理权限,建立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确立了高职教育的审批,其权利有省级政府自行管理,虽然也是重大进步,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的整改力度还是不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现状。在整改基础上因该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发展,允许地方政府规划设计高校教学规模、专业等。

2.管理体制从微观上看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通常我们称之为微观管理,和一些高校比较高职学院的管理的改革相对毕较晚,发展相对来说迅速。高职院校的管理和高校的管理体制大不相同,从单方面的主体来说高职教育和高校教育的领导体制基本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高职学院的开设又是以专业性为主,提高创新管理的思想理念,所以高职教育在管理模式上更具有专业性,严格的考核标准,更适应企业的专业化的工作等等。

高职教育的发展迅速的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没有系统,一般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比较忙盲目的跟风随从,没有自己的目标,通常是跟着潮流没有自己的特色,也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高职教育基本确定了管理制度,可以正常的运转,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人才,但是再这样信息进步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较快,在高职院校管理只是初步的确立还存在不协调等问题,还需要去改进和完善。

二、当前的高职教育管理制度

1.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有法治的保障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带有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高职教育发展进步的血液,高职教育的主体有学校、企业市场、政府机关、和社会的大环境,在教育的体制當中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相互也无法去代替, 在高职教育中国家政府已经将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但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市场化很难适应去计划的调控,所以非常需要政府在行政管理到宏观的管理去转变,结合市场的变化去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路程,使得高职教育健康的发展。

2.注重高职教育的关系发展

在高职院校具备创新的思想,为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等一些基本的职能,高职院校的管理一切都是为这些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将高校的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合理的内部管理当中,应该引入正确的市场竞争性理念,让高职院校更合理的发展,同时注重稳定。在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多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引进并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建立科研基地和实训基地。注重创新追求高效益,是学校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三、高职教育的内部管理的具体实施

高职教育的管理要注重对内部教育的研究,增强研究能力,在世界各国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研究和专业性,并有效地结合实践,所以在我国也应该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应该增强开放程度,在现今国家通常打破了与市场的隔绝状态,实行多元化的开放,进行对社会和国际的多方向发挥发展。建立的专业技能标准,提高专业程度并向普遍性发展,设置专业的技术培训课程,制定奖励制度,实行证书性管理。时刻对市场进行调查,重视学习的教育的连贯性,当今社会是信息年代,终身教育的观念也被人理解,各个国家也将终身教育形成体系,实行教育前后的结合,使教育与工作完整的结合,使高职教育更系统更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