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关键词:游戏化学习;体验学习;网络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6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颖(1989-),女,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渴求与日俱增,网络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网络课程也渐渐地成为数字化学习者重要的学习形式。纵观网络课程发展现状,网络课程普遍是以文本加视频的形式呈现,重教学内容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等。许多研究者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课程设计[12]。如何设计促进学习者参与和自主知识建构的网络课程是研究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数字化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有关游戏与教育的融合机制受到许多高校和研究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各种研究项目,游戏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得到了证实并颇有成效[35]。但将游戏化学习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仍然遇到很多困难,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笔者试图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动机和持续参与的学习情境,在情感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1 游戏化学习、体验学习和体验式网络课程
当前的大型网络游戏,即是在一个虚拟仿真情境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渐进性地完成总的任务目标,在及时反馈和奖励机制的激励下,进行持续性的沉浸性任务活动,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游戏具有高度的竞技性、仿真性和互动性。王大平指出,所谓游戏化学习,即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就学习者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6]。游戏化学习就是借助游戏的特性,利用游戏化的学习手段进行学习,在游戏化的学习情境中传递学习知识,学习者在人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愉悦。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参与,在基于“直接经验+情意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的反复循环,在特定的情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强调了经验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体验式学习等同于个性化的转变和成长, 其优势在于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愿望[7]。相关研究[8]表明,体验学习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积极影响。劳拉·乔普林(Laura Joplin)[9]认为,学习即体验,强调学习环境设计对于促进体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体验学习理论对在线学习课程设计的启示是课程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技术支持下创设有助于学习者参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进入真实的情境,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通过对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简介,可发现两者均强调学习者的高度参与和动机的激发,区别在于游戏化学习为学习者创设高度参与的情境,而体验学习需要创设促进体验学习的学习情境。游戏化学习情境设计恰好满足体验学习对学习情境的要求。两者结合应用于网络课程设计中,以期两者相辅相成,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 体验式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加课程的组合,也不是将游戏应用到课程中解决某个知识点或者作为练习的手段,而是将游戏的思维和游戏的机制运用到网络课程整体设计中,通过任务、奖励、挑战、竞争、好奇等手段来激励学习者,引导学习者互动和学习[10]。
(1)目标导向过程体验 。
游戏化学习明确的可量化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游戏化学习中目标制订策略和网络大学生追求学习效率的特点,设计明确、片段化和螺旋上升式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导向。在学习过程中,使每位学生都有具体的、可衡量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就是学生进行短期和长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以像玩通关游戏一样,进入下一个目标的深化学习中,自定步调进行学习;对于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在选择合适层次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拟真任务情境化设计 。
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在一定情境下的行动中,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将在人和情境的交互中将发挥作用,更有利于知识的构建。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学习都强调情境的创设,在游戏化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游戏化学习一般都将学习内容与一定的仿真学习场景相联系,在仿真的虚拟场景中解决问题,完成阶段性任务,在完成操作性任务过程中,进入强制化学习状态,在体验式课程设计中,可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不同水平的学习任务,创设仿真学习情境。
(3)动机激发和奖励策略 。
游戏化本身具有兴趣性,并存在着内在奖励与及激励机制,来吸引学习者沉浸于参与的学习行为当中,游戏化学习使学习者更主动地接受学习。学生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会在操作对象和变量上变得积极,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控制权,并致力于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有研究表明,利用游戏给学生创造“流体验”学习更容易沉浸,从而达到深层参与的效果[13]。大多数游戏里面都会设置一个积分榜,以此来显示不同玩家的效率等级和成就。同样,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可以获得相应代表等级的徽章,例如学徒工徽章、熟练工徽章等。当这些里程碑式的任务完成时,学习者在获得类似徽章的这种奖励过程中成就感油然而生,并继续投入到下一个任务的学习过程中。
(4)及时反馈策略。
游戏化学习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及时反馈。当学习者在完成测验时,系统会对其做出相应的反馈,如给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提供相应的思路或者线索,激发学习者继续尝试的热情。在反馈机制的激励下,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如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进入自我调节的学习状态中。教师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显得无足轻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自己所选择的课程时,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学习速度、处理困难、核对答案、获得反馈信息,必要时还可以观看指导视频,最终获得积分并提高等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顾问或是教练,只有当学生在某个特殊领域遇到困难并提出请求帮助的时,教师才会出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5)反思和评价策略 。
在游戏化学习过程中,系统会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如做练习的时间、学习视频的时间、获得的徽章数量以及成就等级。通过这些数据能反映出学生在哪方面是熟练的,以及在哪方面遇到了困难。教师会在幕后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做出相应评价。在游戏化学习中,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网络教育中重视结果性评价的方式。
3 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体验式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3.1 课程设计框架
本课程是按照游戏化学习的设计结构来进行设计的。学习者进入学习课程界面之后,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操作方法、定量式的评价方式介绍。课程主要分为五大模块,按照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安排知识点衔接。五大模块均采用相同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包括微视频知识点导入、学习任务及反思评价。课程仅要求学习者学习前三大模块,后三大模块为选学内容。
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是以丰富的作业为学习载体。根据游戏的设计特点,每一个模块主题都根据知识点的内部结构和逻辑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的进阶方式将知识点以操作式的任务进行学习。此作业是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分解案例情境中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设计成作业的形式,学生在人机操作过程中完成知识点内化。系统会根据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反馈,并将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不符合要求的作业,系统会自动打回重做,并做出惩罚,如扣除相应的积分。
关于学习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定量式的评价方式,区别于网络课程注重定性评价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会记录整个过程,将各项指标参数作为打分的依据。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会以学习积分的形式呈现,并让学生在学习竞争中获得学习动力。学习积分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学生在班级学习活动投入的总体情况,积分的多少与学习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与活动量相关。根据积分数量,系统会根据学生积分和本班最高分的差率自动划分为5个等级。学习者通过查看积分了解其它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在相互竞争中促进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
3.2 体验式网络课程学习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平台上的统计数据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感受来分析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成效。共有291个本科生选修了本门课程,其中有198人完成了本门课程,有23人超额完成了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可简单发现,本门课程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语
新媒体联盟(NMC)及Educause学习计划的最新NMCHorizon报告称,对未来5年高等教育战略技术规划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有6个,其中3个就是便携式小工具、游戏化以及学习分析。该报告指出未来2~3年内的趋势是游戏以及游戏化。游戏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程中,游戏化将利用游戏自身的机制和文化来塑造课程本身,创新课程设计模式[14]。游戏化学习与高校网络课程相结合,也必将给高等教学带来巨大的革新。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
[2] 伍顺比,江 玲.网络课程设计缺失和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
[3] QUIRE,K D.Replaying history:Learning world history throughplaying civilization III[D].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2004.
[4] 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5] 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等.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08(6).
[6] 王大平.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5.
[7] KOLB D A.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4173.
[8] LINDA A MOONEY,BOB EDWARDS.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socialogy: service learning and other community based learning initiatives[J].Teaching Sociology, 29(2):181194.
[9] LAURA JOPLIN.On defin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2004(1):1720.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2
一、传统型语言学习系统存在的问题
语言学习系统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已在全世界得到普遍使用。语言学习系统发展迄今为止,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简单对讲型——由放大器、开关、话筒和耳机组成的简单通话会话设施。第二阶段为单片机控制型——引入逻辑电路,控制台由原始开关换成逻辑按键。第三阶段为电脑控制型——控制台实现了人机对话、按键操作由光笔所代替。该三阶段的产品其音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均为模拟信号,实为模拟电路系统。第四阶段为多媒体电脑控制的数字型,其信号传递方式为数字信号。但其功能设计仍是基于模拟电路的特点,其教材格式、接口定义都无标准,由厂商自行定义(所有教材信息源要由厂商处理后方能使用),交互性差、功能单一,缺陷仍不少。前三个阶段上的语言学习系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只是教学上的辅助设备,它们都属传统型的语言学习系统。
传统型的语言学习系统多为模拟电路产品,模拟电路虽然技术成熟,但其技术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功能设计上:传统型的语言实验室功能主要包括广播教学、对讲、监听示范、有限空间内分组讨论,师生互问互答等,故在系统的设计上都集中在音频广播、对讲通话、学生单元功能操作等问题上,基本上是根据录音机的功能而设计,其电路为模拟电路,由此而决定了该类型的语言实验室功能简单、用途单一、几乎不存在交互性、自主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只是学习语言的教学辅助设备。
在系统结构上:传统型语言学习系统的主要设备是由录音机机芯和控制按键构成。由产品的功能、主要设备,在结构设计上自然就体现了以录音机机芯和控制按键为主体,然后通过各厂家自行定义的电缆、接口,将所有学生录音机与教师主录音机相连,再将音源设备CD、VCD、录像机的音源信息接入,构成整个系统。由系统的组成结构可知,机械部分占了结构中的绝大部分比例。由于录音机机芯的机械振动,长期转动造成的磨损,所造成的卡带、绞带故障经常发生。此外磁头需经常清洗,费时费力,再加上该类型的产品连线错综复杂,长期埋于地下,故障率亦高,用户一般无法进行维护和维修;虽然此类型的产品中也有走带的慢放功能,但一变速即变调(即是电控机芯也有此缺陷),变速变调几乎成了这类型产品的通病。这对初学者、听力反应迟钝者是极为不利的。
在使用效果上:由于传统型语言学习系统信号的传输方式为模拟信号,故其抗干扰能力、音质、音色上都很差;功能的简单、单一决定了实验室使用率不高;系统的结构是以机械结构为主,故障率高就一方面造成设备性能不稳定,另一方面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费财又费力。若买的不是本地产品,维修的不方便,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模拟产品的功能和自身存在的众多缺陷,已决定了不能再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
前已述及,第四阶段的语言学习系统为多媒体电脑控制的数字型产品,如广州的兰鸽、长海数码、台湾的灯塔等,其信号传递方式为数字信号,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音质、音色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实现了变速不变调、模拟考试、自由测试等功能。但其功能设计仍是基于模拟电路的特点,功能也简单。使用范围单一,交互性、自主性都很差,因而也存在不少缺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缺点是命令格式为串行通讯,传输方式为串口,故一个学生终端发生故障,就殃及一片。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产品应运而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的自由环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维度,使现有的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满足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需求。
1、硬件系统
多媒体电脑控制的数字型语言实验室的硬件通常由一台高档计算机和控制器以及几十台终端彩色显示器组成。如长海数码、浙江先锋等。
而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的硬件都是基于完全符合网络ICP/IP协议的数字化产品,这里硬件主要由交换机、主控机、网络服务器、音视频切换器、教学终端构成(国内类似的语音室产品硬件构成上也有不用交换机,而用高档计算机)。
资源服务器:P4/256M/60G/100M网卡
主控机:P4/256M/60G/声卡4个接口(linein/out,MIC/SPK)
主控机和资源服务器可合用一台计算机。
交换机:基于语言学习系统需求的网络带宽相对较小,只需分配到桌面100M即可。笔者在此建议用三个24换机,不用36口或32换机,其理由为:(1)3个交换机分别以100M上连校园网主交换机上。网络流量分散。(2)不用1000M连接,可节省造价。(3)用24换机与100M上连,每20个节点共享主交换机的一个100M端口,每个信息点可获取至少5M的独立带宽。(4)5M的独立带宽,足以点播2路VCD节目,或者1路DVD高品质的视频节目。
教学终端:建议用赛扬700型计算机,该类型产品读VCD效果好。
2、软件系统
多媒体数字型语音室的软件系统有很多,其中有些软件功能很强,有的软件还能将影片中原人物的对话切除,由学生进入原角色对白。故此处采用的软件系统并非唯一的。
主控机操作系统:建议用Windows2000,稳定性好。
服务器端软件:ServerV4.26
教学管理软件:DvServerV4.26
节目管理软件:programV1.0
三、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的特点
由系统结构框图可知,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数据交换的基础上,与校园网实现无缝连接,将经过A/D转换后的语音数据或音频的数据文件,通过标准的国际网络协议,传给教学终端,网络和终端之间的数字信号传递,它是嵌入式处理技术及DSP技术的典型应用,其核心技术是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交换的IT技术。因此,该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语言实验学习系统(耳机除外,目前尚无数字耳机或数字扬声器)。
在功能上,全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网络最大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利用率高,信息传递准确,拓宽了教学的空间。因此,该系统不仅包含了传统型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又扩展了几十种使用功能,如数字化复读、电子阅览、自由点播、模拟测试、仿真电话会话、听力/口语复读对比,原声和口语声音波形比较,视频显示等等。这些新功能的增加不仅使语言教学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而且也改变了语言实验室功能的单一性:即既可作语言室,又可作电子阅览室、模拟考室、电子视听室等,真正体现一室多用。甚至学生在课后坐在寝室中,也可通过计算机自主调用该系统的语言资料或课件进行外语学习,或与语言室的同学相互学习、讨论,由此可见该系统真正体现了网络技术的优势:高效、准确、资源丰富、自主性、交互性强等,从而也改变了语言实验室的应用模式。
在结构上,由于该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网络IT技术之上,故整个系统几乎没有机械部件,也就不存在卡带、绞带等机械故障。由于其连接协议,电气标准,数据传输协议,都遵循标准网络协议、国际网络标准,课件、VCD片均通用,不存在本校制作的课件或购的VCD需经生产厂家重新定义传输格式后方能使用的现象。基于通讯方式为网络通讯,非串行通讯,故不会产生一些数字语音产品出现的一座终端机发生故障,就殃及一片的现象。基于本系统采用了嵌入式技术、DSP等尖端技术,故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远远高于传统的语言学习系统。
在使用效果上:该系统采用的是全数字电路,在使用效果上与传统型相比发生了质的明显飞跃,不仅仅消除了失真、噪声干扰,实现了变速不变调,而且音质达到了专业CD立体声音质,网络化的应用又增加了几十种新功能,拓宽了教师、学生的使用范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声音、图像的同时刺激,使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更易发挥学习外语的效果。在高速、大容量、多用户、多资源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提高外语学习质量是显而易见的。
在软件设计上由于侧重于人性化,充分考虑了使用老师的要求和习惯,可把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动作转变为一个简单的按键功能操作,实现了产品的人性化。同时,还可以实现运程监控和委托管理。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3
论文摘要: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基于internet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调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并采用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使得项目开发过程简捷、结构清晰,并且系统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系统项目的可重用性。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但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上,同时系统开发一般采用web技术,不能适应网络发展与内容更新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采用assh框架技术研究并设计扩展性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我设计学习进度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二、系统框架技术
在程序开发时,我们选择已有的优秀架构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时,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j2ee web 应用框架。它整合了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4四个架构(简称assh 框架)。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在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ajax 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1]
struts中模型是一个action类,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视图是由与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构成,利用它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控制器actionservlet是模型与视图的联系纽带。[2]
spring提供了轻量级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在运行期间为组件配置所需要的资源,而无需在编写组件代码时指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3]
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hibernate不仅能够管理javabean(或者称之为pojo)到rdbms 表的映射,还能够供应用查询和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hibernate事实上是标准的o/r 映射技术。[4]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基本形式为一个交互式动态网站。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访问系统,并且不同身份登录后,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身份有:教师、管理员和已注册过的学生等。每个身份可以注册多个用户,用户可以操作自己权限内的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络教学模块、智能推荐模块、网上交流模块、答疑模块、网络测评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
1.网络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有“课程选择”、“课件阅览”、“视频点播”等部分, 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 如html 网页、ppt电子教案、doc 教学文档、rm、asf教学录像等,这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2.智能推荐模块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3.网上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发言权,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探讨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等。对疑难问题将设立专门的网页,分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理性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该模块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
4.答疑模块
该模块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方式。系统自动答疑是指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问题库和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中,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通过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之后,系统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归纳到领域知识库中,以便其他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给予自动应答。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针对某个老师发送,老师一旦上线给出解答后即反馈给学生。
5.网络测评模块
该模块支持网上自测和正式考试两种类型。学生可以登录后进行网络自测,选择课程及内容进行测试, 可以自己设定章节、题型和难度系数等因素, 然后由系统随机生成测验卷, 自测完成后, 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以合法身份登录后可以对试题库中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同时通过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并考试试卷, 并且能够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
6.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试题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页面设计
主要采用jsp和部分servlet定制的标签来表现。为了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能力,在网页设计大量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如自动完成、在线提示等功能。
2.课程信息录入流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assh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下面以课程信息录入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在响应新增课程数据页面请求时,通过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配置文件struts-course-config.xml来完成业务流程的部署。当点击course_add.jsp上的保存按钮时,将输入数据用set方法存入到courseform中,然后根据struts-course-config.xml调用coursesave.do进行业务处理。在coursesave.do 中页面数据将从courseform中读取。coursesave.do执行成功后将显示页面(course_save_success.jsp)。coursesave.do对应的coursesaveaction在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spring配置文件中指定,也要定义名字为”/coursesave”的受管bean。同时,coursesaveaction 使用到courseservice。要使用courseservice,需要在coursesaveaction 中生成csservice 的get、set方法,并且coursecontext.xml中对“/coursesave”进行courseservice 的依赖注入。
spring和hibernate 从dbcontext.xml 中读取和数据库有关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结构相对应的映射文件,把它封装在datasource中。然后将datasource注入到sessionfactory中,sessionfactory同时还对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所对应的映射文件courseinfo.hbm.xml以及hibernate相关操作然后将sessionfactory注入到数据访问类courseinfodao中。courseinfodao中是对courseinfo 表进行保存\查询\删除等基本数据操作,在coursecontext.xml中需要courseservice进行courseinfodao及其的依赖注入。这样做,使得当courseinfodao变化时,只需修改coursecontext.xml 给courseservice 实现新的注入就可以了,由此解除了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的紧密耦合。
3.事务控制
为了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采用了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机制。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等价的基于标注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因为事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切逻辑,这正是 aop 的用武之地。
五、结束语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 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学习环境。本文采用框架技术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641.htm.[eb/ol].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 的javaweb 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83-403.
[3]罗时飞.精通spr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9-48,191-224,303-309.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4
1.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分析。
传统的中级会计学教学模式是统一安排、集中授课,追求整体进度,依照中间水平进行课程的规划安排,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不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掌握程度不高,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愈来愈吃力,不利于学生发展。
2.学生学习能力缺失。
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接受、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运用,传统中级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偏重教师的讲述与重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精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融会贯通,对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理解,独立学习能力较差。
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中级会计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需要结合实践检验来丰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又不重视“因材施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较低。
4.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上的提问,这对于中级会计学教学来说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效果也不能及时得到传达,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了“授业”的角色,并未实现“解惑”的作用。
二、中级会计学网络教学特点
网络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中级会计学教学注入了新动力,结合其自身特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方式现代化。
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全面主导地位的方式,网络教学提出一种双向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构建创造性学习空间,允许学生自由探索,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实现教与学互动的和谐场景。
2.教学手段信息化。
计算机软件、网络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黑板、粉笔、作业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更为丰富的实例,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资源,诸如企业凭证、账簿等数据,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实际探究,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区别于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方式更为多样,通过凭证的撰写、账簿的核算及会计软件的模拟操作测评,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策划。
三、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可采取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
网络环境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课程设置时,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与评价及时做出调整,为每一名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
2.综合教学内容。
中级会计学既是一门会计学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分布,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训练。
3.改善教学方法。
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除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外,对会计核算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依据学生兴趣点,选用包括案例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
4.改变考核体系。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平台;功能系统;结构模式;网络负载;数据传输
1 引言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学校纷纷建起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溶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借助网络教学,通过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但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而且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学材料的展示变得灵活、形象与生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支持、跟踪与管理,是支持新型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但是,要使一个网络教学平台真正地发挥它的教学辅助作用,在设计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2 功能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教学管理系统:主要为网上教学管理维护提供支持。它应包括:(1)课程管理:提供课程介绍;(2)教师管理:提供教师介绍;(3)考试管理:具有审核入考资格,提供电子注册功能:提供分级测试标准,授权题库系统随机生成试卷;为学生网上答题、“提交”答卷提供便捷界面,并具有将成绩自动登入成绩档案库等功能:(4)信息:提供类似BBS讨论区、E-mail自动回复等功能。
网上授课系统:主要为教师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它应包括:(1)课件教学:为教师提供一个利用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功能;(2)作业处理:提供网上教师布置及批改作业,学生获取并提交作业功能;(3)辅导答疑:通过电子白板,学生可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定期在网页上公布典型解答,使传统意义上的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网上讨论:通过电子邮件、公告牌等,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多向异步在线交流。给学生充分自和发言权;(5)教师工作室:主要为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提供不间断的技术支持。
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网上多媒体自主学习的环境。它应包括:(1)注册登录;(2)自主学习;(3)咨询交流等功能。
3 网络系统结构模式选择
目前在网络上采用的系统结构模式主要有客户/月&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型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型两种模式。
B/S模式是一种基于Web的协同计算,是一种三层架构的瘦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第一层为客户端表示层,客户层只保留一个Web浏览器,不存放任何应用程序,其运行代码可以从位于第二层的Web服务器下载到本地的浏览器中执行,几乎不需要任何管理工作。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层,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组成。处理应用中的所有业务逻辑,对数据库的访问等工作,该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以随着应用的需要任意增加服务器的数目,由于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服务器进行。相对于c/S而言,无论是工作的复杂性还是工作量都大大降低。第三层是数据中心层,主要由数据库系统组成。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可随用户需求增加新的功能,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系统的结构模式上应该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
4 网络负载均衡的处理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面向大规模用户群体。对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要求高,且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应用特点。因此,要规避网络瓶颈、网络拥塞甚至应用服务崩溃的风险,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根据对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特点和服务类型的分析,可以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即在系统硬件架构上选择服务器群集技术,如前端包含多个Web服务器。后端服务器集群由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语音服务器和数据备份服务器等组成。这样能够根据用户请求服务的种类将数据量分担到相应的专职服务器上,避免大量数据拥塞一台或几台功能相近、服务一致的服务器所导致的网络数据流量瓶颈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同时采取软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软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是指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一个或多个附加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使用软件机制来分担服务器的压力。
5 视频数据传输的实现
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还应该实现视频服务功能,而视频数据的传输就成了影响此功能的一个关键问题。
真正的视频服务要求通过服务器把视频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目前,有两个通用的传输方案可供使用――“下载”和“流”。“下载”机制能够较好地满足一些低质量和时间短的视频片段点播应用,但对于要求播放启动延时短和视频质量高的应用,“下载”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系统采用“流式”技术后,一旦用户端可利用的数据量足够大,就自动播放所选择的节目。播放延时通常在几秒到20秒之间,通过释放已经播放的数据,数据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缓存空间,因而解决了“下载”机制带来的问题。现有的多种视频传输系统。如Windows Media、QuickTime、Real Player都使用“流式”的技术。
网络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PLC;WINCC;变频器;触摸屏
1 引言
网络化变频调速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400PLC和S7-200PLC,实现工业以太网(ETHERNET)和现场总线(PROFIBUS)两种网络并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形成通讯网络拓扑结构和模块化互连系统,将变频频率调节时所需的模拟量信号实时读取,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无缝联接。通过HMI对变频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WinCC将不同的控制命令信号通过现场总线(PROFIBUS)网络的数据传输实现了数据的动态管理。不仅满足自动化的教学与培训课题的要求,而且为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一流技术创造条件。
2 调速指标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工艺
在A段区域要求:变频器正、反向启动待机时间为10s。步‘1’的频率调节时间为80s,起始频率1.15~1.45 Hz用于电机建立磁通时间,电机低速运行至起始频率段;
磁通建立后,变频进行低频段调速过程,经过低频段频率调节,频率上升至16.83 Hz,
电机加速运行至低频段。随后,变频进行中频段频率调节,频率上升26.63 Hz,电机加速运行至中频段。在A段区域变频频率调节过程结束。在B段区域要求:步‘1’与步‘2’的平滑衔接频率为26.63Hz。运行第80s时,变频进入步‘2’的频率调节时段,时间为80s,变频进入全中频段调节过程。初调阶段频率为28.56 Hz,快调阶段频率上升至32.50 Hz,电机加速运行至中频段并保持。在B段区域变频频率调节过程结束。在c段区域要求:步‘2’与步‘3’的平滑衔接频率为32.50 Hz。运行第160s时,变频进入步‘3’的频率调节时段,时间为140s,变频进入中、高频段调节过程。变频首次缓调频率为32.53 Hz,二次缓调频率为32.60 Hz,三次缓调频率为32.86 Hz。经过三次缓调,频率由32.50 Hz调节至32.86 Hz,缓调结束后,电机以50 Hz全速并保持。在C段区域变频频率调节过程结束。在D段区域要求:步‘3’与步‘4’的平滑衔接频率为50 Hz。运行第300s时,变频进入步‘4’的频率调节时段,时间为43s,变频进入高、中、低频段调节过程。首次频率垂直减速为18.80 Hz,随后二次频率垂直减速为7.05 Hz,三次频率垂直减速为O Hz,经过三次垂直快调,频率由50 Hz调节至0Hz,电机进入减速停车状态并保持。在343s后,程序自动启动下一轮的正/反启动调速过程。调速的H/S曲线如图1所示:
3 调速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调速系统主要有S7-400PLC和S7-200PLC的通信模板组成的PROFIBUS和ETHERNET网络系统、HMI和WINCC、以及FRENIC5000611S/P11S系列变频器和电动机等组成。系统正常工作时,变频器频率调节时所需的电流信号,由S7-200PLC系统的EM235模块将CPU内存地址AQWO中的数字量数值转换成4~20mh的电流信号。AQWO中的不同的数字量数值是由S7-200PLC程序控制的,运算的数据由PROFIBUS和ETHERNET网络分别完成不同的数据传输。变频器根据电流信号的不同大小,进行实时地进行不同频率段的调节,电机的速度随之发生不同变化,从而达到速度调节的目的。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4 网络站号的分配
Profibus-DP通讯网络的网络站地址设定:S7-400PLC:2;S7-200 PLC(1):3;S7-200 PLC(2):4;Ethernet通讯网络CP443-1的IP地址设定:192.168.147.1;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地址:0.0.0.0;Ethernet通讯网络CP243-1(1)的IP地址设定:192.168.147.5:Ethernet通讯网络CP243 1(2)的IP地址设定:192.168.147.6;CP243 1(1)及CP243 1(2)的子网掩码和网关地址如CP443-1。NETPRO网络组态如图3所示。
5 程序流程图
5.1 S7-400PLC程序流程图
(1)首先通过STEP 7 V5.4编程软件进行主站的硬件配置及网络组态。(2)对于现场总线(PROFIBUS DP)网络通信,主站站号需对CP443 5模块网络组态时设置;对于从站站号,需对EM277模块硬件进行设置后,在网络组态时先导入GSD文件,再组态其站号。本系统的主站站号设置为2#站,从站站号分别设置为3#站和4#站。(3)对于工业以太网(ETHERNET)网络通信,主站站号的IP地址,需对CP443 1模块网络组态时设置;对于从站站号,无需硬件配置,但在STEP 7 Micro/WIN 4.O编程软件的ETHERNET网络组态时组态其从站站号的IP地址。本系统的主站站号设置为l#站,从站站号分别设置为5#站和6#站。(4)OBl主程序通过调用功能FCl实现WINCC对3#站程序指令执行过程的监控;通过调用功能FC2实现3#站步序时序所需的数据;通过调用功能FC3实现3#站时序比较给定值所需的数据:通过调用功能FC4实现5#站频率调节给定值所需的数据;通过调用功能FC5实现WINCC对4#站程序指令执行过程的监控;通过调用功能FC6实现4#站步序时序所需的数据;通过调用功能FC7实现4#站时序比较给定值所需的数据;通过调用功能FC8实现6#站频率调节给定值所需的数据。
5.2 s7 200PLC程序流程图
(1)OBl主程序通过调用子程序SBR0对程序进行初始化,通过调用子程序SBRl和SBR2完成5#站及6#站的ETHERNET网络组态参数。(2)程序执行过程中,若有复位信号,则对程序所用的定时器/计数器、频率初始值进行复位或置零:若无复位信号,则程序顺序执行,进行风机和变频输出启动。(3)当变频器运行指令给定后,程序的执行进入步1~步4的周期循环,变频器开始做低频段、中频段及高频段的频率调节,直到有停车信号为止。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