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1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日本通过,而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机制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发展中国家可以用手中的减排量来换取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设备上亲的支持,鼓励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减排。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通过从发展中国家换来的减排量来进行过度,尽快达到温室减排的目标。建立清洁发展机制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加强风险评估。实施CDM,需要大量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完备的技术来去支撑,并且CDM项目的审评不仅困难,还需要一定的审评成本,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造成很大损失。比如项目审评不成功,浪费前提的准备工作所花费人力、财力成本;技术不达标,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设备的功能;资金不足,设备的就不会长久运行;排放权交易市场不稳定,排放权价格波动较大。也就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效果,对企业造成更大成本压力。因此,企业要全面客观地评估审批风险、运行风险、融资风险、排放权交易风险、技术风险,然后结合具体的成本效益制定实施CDM方案和策略。
二,积极参与排放权交易,节约减排成本。在CDM项目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减排能力和排放权供需状况来调整排放权的购入与出售,减轻企业的减排压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企业资金充裕的时候自然会提高自身减排量,收购大量的排放权,实现技能减排的目的的同时,还促进了排放权交易的发生。企业可以根据单位减排成本和排放权交易价格来调整企业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权的持有量。比如,当排放权交易价格较高,企业可以出售手中持有甚至原有排放权来套现,在抵消企业减排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成本后,还能有节余,实现盈利。当排放权交易价格较低,企业可以收购大量排放权,放缓减排设备的运行,减少设备运行增加的成本压力。也就说,在确保减排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对排放权进行买卖,促进排放权交易的同时,还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环境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多边共赢。
三,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产品等环节中,应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材料,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避免在上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缓解对人造成危害。除了注重废弃物的再回收利用外,还应尽量降低废弃物在排放之前的数量和毒性,甚至零排放、无毒排放。
二、开展环境成本的战略管理
构建绩效管理系统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撑,所以企业必然会控制和降低环境成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也只有保证经营目的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支持工业园区企业环境的绩效管理系统构建。所以说,实施环境成本的战略管理对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意义重大,关系到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实施环境成本的战略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减排需要购进相适宜减排设备,过多,则过多的成本支出不符合环境成本的战略管理的精神;过少无法实现减排需要,限制企业减排能力的提升,不利于长效减排机制的建立。此外,应将包括环境恢复成本在内的各项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中,结合超成本效益理论,运用内含报酬率法、会计报酬率法、接受补偿法、净现值法、支付意愿法、回收期法对项目进行论证和决策。
二,用于企业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运输、营销、回收等行为都会对环境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企业应严格控制自身的经营行为,全方位提供环境收益。比如,设计开发时注重科学技术投入;采购时,选择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和原材料,尽量无毒、易降解;生产时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三,建立环境成本的预算体系和责任控制体系,对环境成本进行细化分解,根据企业的各组成单位(部门、车间、组)负责的具体工作分配相适应的环境目标成本,并建立完备的环境成本的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各个单位的执行力度,根据实际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提高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环境成本纳入生产经营预算中,从生产经营的高度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定期对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四,由企业的重要领导牵头成立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控制中心,对从产品的设计到回收的各个环节进行环境成本控制,驱使各组成单元为实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标而奋斗,
三、结束语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2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目前,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很多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岗位人才。但是另一个方面,学生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如何能够让毕业生能够充分得到就业机会,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市场的就业情况,找到合适自己岗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技工院校开始普及互联网知识,我们可以借助于学校中信息管理平台,对就业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解决目前制造业飞速发展而人才难以供应的局面。如果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核心的问题。学生管理系统的出现,是对就业管理的一个突破。它不仅实现了企业招聘信息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互通,还规范了就业流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相关的就业知识,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满足毕业生和企业的需求。
1 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符合学校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校网络运用情况和教育部门的无纸化办公的情况来看,系统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毕业生信息的查询和就业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管理,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对用户进行删除操作,普通用户没有权利删除的信息。用户注册系统之后,可以使用咨询功能,将看法和咨询的问题填写在系统当中,能够得到系统管理员的有效回复。只有登录以后才能对咨询问题和信息,学生的信息可以被招聘单位看到,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所有的信息必须要经过管理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将就业信息显示到系统当中。管理员对学生的日常信息进行审核和管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该系统根据权限进行划分,主要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班主任、招聘单位和学生。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系统管理员拥有最大的权限,主要操作管理系统的后台。在系统后台可以看到所有角色录入的信息,审核信息和管理信息。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管理,校对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对学生就业情况的查询和管理。招聘单位的主要功能是招聘信息和检索学生信息,可以在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是平台的最大受益者,通过平台可以将自己的信息给招聘单位,同招聘单位在线咨询。
2 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系统的设计需求以院校的就业信息管理流程为基础,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以毕业生的就业为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毕业生信息的全面考察,让企业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才为其所用,也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中心直接通过系统,检索毕业生的信息,实现了毕业生数据信息的公开化,让系统成为了毕业生信息共享和展示的渠道。但是信息管理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逐步的完善和解决。对毕业生就业管理上,由于院校对系统的管理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毕业生的信息资料不全,准确性不够,这样企业不能够检索到学生的正确信息,毕业生的信息情况也得不到合理的分析。所以,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院校对系统管理进行高度的重视,保障学生信息的真实性。
3 数据库的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对于任何一个系统都十分的重要,学生管理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数据库的搭建。数据库存放大量的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数据之间的关联和数据的提取都需要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在数据库的设计上,系统选择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 R2 作为后台数据库工具,其比Access的功能强大很多,并且这个版本的数据库比较稳定,适合于各种硬件平台。
4 后台管理功能
后台信息管理是对整个系统功能的操作,包括企业招聘,毕业生信息,在线咨询等功能。后台管理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和班主任进行操作,程序的设计也是根据其相应的功能所设计的。根据不同的权限管理相应的项目内容。后台信息管理的功能主要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来完成的,系统管理可以设置多个管理员和班主任来共同处理日常事务,通过管理员的操作可以保障信息的稳定。
结论
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技工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和就业情况的管理和分析,是对学生情况的重要了解,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的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技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让技工院校对就业信息的管理更加流程化,让毕业生的信息展示更加清晰。方便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最终实现数据的公开化。同时,学生管理系统促进了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实现和发展,随着技工人才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技工院校的教育和发展解决检索信息难,管理信息混乱等问题。为技工院校实现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结构化的数据管理作出贡献。信息的高效共享、和管理让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通信变得方便,让信息的共享更加的快捷。随着对系统的不断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指导技工教育的方向,了解企业需求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管理系统的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迪.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5):22-24
[2] 蹇红梅. 基于B/S体系结构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内江科技. 2012(07):149+130
[3] 于小然. 基于.NET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6):233+235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3
1 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组成与运行原理
在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管理系统主要有5 个部分,分别是现场监控单元、校园有线局域网、ZigBee 校区传输网、数据仓库和监控平台。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管理系统主要是将无线网络和有线局域网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完成数据传输,从而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构建的经济成本,同时也能提高组网的灵活性。而在这一系统中,现场监控单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自行车存取这一方面进行管理,在具备这一单元后,一旦用户成功借出或归还自行车,其中所存在的微控制器就会将用户编码、车辆编码、存车点编码、借还状况等信息都一起发送到终端,管理人员最终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这些数据。在实现过程中,现场监控平台的核心控制器主要使用了性能较高的STM32 微控制器。这与传统的ZigBee网络有着较大的差异。使用这一控制器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终端传输节点的工作负担,让其能够有效地进行网络信息传输。
2 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在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硬件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①ZigBee 传输模块的设计。在对自行车ZigBee 传输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ZigBee 网络的稳定性,在对这一模块各个节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Chipcon 公司所生产的CC2430F64 芯片。这样就能真正实现嵌入式ZigBee 应用的片上系统,并且在应用这一芯片之后,只需要较少的外围器件就能有效地满足组网的需求,而且其还具有较多的工作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系统对功耗这方面的需求。②监控单元的设计。在对现场监控单元硬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存车点都存在相应的监控单元,并且每个监控单元都能对一辆自行车的存取工作进行控制,同时将串口与终端传输节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形成相应的多机通信网络。③微控制器模块设计。在对微控制器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T 公司所生产的控制器STM32F205ZCT6。这一控制器有着较为良好的性能,工作频率较高,并且通信接口也较多。④读卡器设计。在对读卡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NFC 通信芯片具体使用PN532 这一具备较高集成化的非接触式通信收发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工作频率能够达到13.56 MHz,并且有6 种不同的运行模式。⑤LCD 显示模块设计。在对LCD显示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显示控制器主要选用芯片ILI9320,然后将其与微控制器的FSMC 接口连接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地显示相应的操作信息。⑥电磁锁及其电源模块设计。在对电磁锁及其电源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两者都可以使用威宜斯公司所生产的产品。
3 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在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软件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①现场监控单元。在对这一单元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等待+中断,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移植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内存消耗问题。应用这一软件设计方式,现场监控单元主程序在完成硬件初始化操作之后,就会及时进入到低功耗这一模式当中,最终等待中断子程序这一现象的发生。②ZigBee协议栈的移植。在对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立ZigBee 这一网络的难度,在对其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每个节点上都移植了基于ZigBee2006 标准的协议栈Z-Stack。在使用这一协议的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调用,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确保整个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③LwIP 网络协议的移植。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虽然STM32F207VCT6 内部已经集成了相应的以太网控制器,但是其所实现的功能仅仅是MAC 层的功能,所以,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和接入互联网设备通信,还需要移植相应的TCP/IP 协议栈,而其中较为适合的就属LwIP 网络协议。因为该协议本身就属于一种轻量级的协议栈,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少量的内存,所以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十分适合。④数据仓库的设计。在对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数据仓库这一部分属于较为关键的部分,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整个系统会使用到的数据。这一部分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对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系统业务数据和地图数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4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语文学习 人文素养 人际沟通能力
作为技工院校的语文老师,我们难免会面临学生语文成绩总体偏低的尴尬,很多人认为既然升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有缺失,就不妨舍弃这些缺失,让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一点,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是非此即彼、舍此就彼的二选一的简单关系,技能是立岗的前提,素养是立身的根本,技能是刚性的需要,素养则是柔性的滋养,此间关系众多,对于毕业后从事最基层工作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沟通能力最为关键和重要,因此本文试从语文学习和沟通能力培养的关系角度探讨一二。
一、技校语文学习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语文是一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因此,要想更好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把握,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更容易把握好课文的脉络与主题思想。同时,有了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独自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口头交际互为有效保证。
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听与说是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领悟与理解对语言进行积累。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听与说的能力,而且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会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薄弱,就会影响到学生书面语言的质量。
(三)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学生语脉清晰、用语严谨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效率,通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现状
从目前来看,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偏弱。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不强,对人际事物的洞察、分析和预见能力不够,特别是在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并进行分析处理时敏锐地捕捉人际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欠缺,并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方面不甚理想,其在交往意愿、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上严重不足。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语文学习基础、素养薄弱,语文学习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如果进一步调查他们的日常阅读习惯,就会发现,每天都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19%,即使是这些“喜欢”阅读的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多为科幻、卡通小说和网络武侠、言情小说,似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
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很多(比如来自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等),只论述与语文相关的几条。
(一)人文素养环境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农村贫困家庭和来城市打工的低收入家庭。他们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人文素养环境方面相对于来自农村中高收入家庭或城市家庭的孩子比较欠缺。
(二)人文素养较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进了技工院校后,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这就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表达与应对能力。本身的人文知识匮乏,加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造成学生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沟通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三)自卑心理。
自身人文素养欠缺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考入重高、普高的同学,再加上技校学生良莠不齐,有些同学偏激的价值观,更引起心理严重失衡,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与亲戚朋友倾诉,而喜欢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其结果使技工院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低下。
四、在语文教学领域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搭建多元知识结构。
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而事实上,技校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在课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且有个体差异,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获益匪浅,乐在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社会认知及沟通能力成正比。沟通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它至少包含知识、技巧和动机三个要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专博结合,具有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增强了综合理解力,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站在较高的层面,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二)营造以生为本的沟通环境,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特长,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课堂教学以沟通形式存在。虽然主要由教师落实教学计划、主导课堂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受制于教师的课堂安排,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与学生平等的心理定位,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言、交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得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也就是说,沟通能力,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真诚、坦率、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因语言不通①形成沟通障碍,也有因为教师与学生感情上对立以致难以上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因教师原因产生的沟通不畅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化解沟通障碍,学会理解、欣赏学生,改变传统的敏于行讷于言的②看人观念,特别关注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校课堂可以考虑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加上开放的讨论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抛弃一切顾虑,敢于充分陈述个人思想,大胆用批判的观点争辩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在认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表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
(三)培养语文课堂沟通意愿,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积极的沟通意愿是沟通的动力,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首要条件。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意义,对人生的影响,激发他们内在的沟通欲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羞于在公开场合发言,不善于与人交流,不是由于沟通技巧或外界条件,而是出于自身心理障碍。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理解,增强学生自信,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怕讲错话,不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主动跨出沟通的第一步。应该说,语文教学为训练学生的沟通技能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使学生可以得到长期和反复的训练,是解决学生沟通问题的理想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提出沟通要求,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往往需要点名,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反复的练习,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由表达不清楚到谈论流利,乃至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加上课堂讨论,对于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交际情境。
我们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口语交际的实质,突出“情境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定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以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灵动的现场感,充满情感的渲染,足以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②。这就以现场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际提供了可能。没有交际现场自然也不必要发生交际,通过创设情境,就好像把生活中的一个交际现场搬到了课堂中一般,学生就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的作用说到底就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服务,通过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场面,口语交际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它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而学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际的重要性,强化了交际的欲望,增强了“交际角色”的意识,促进了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交际双方都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说”与“听”相互依存,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五)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③。我们可以组织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欲望,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家长、老师一起参与。比如诗文诵读大赛、社会调查、语文基本功大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搭建多种展示舞台,把培育技校生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这一切要求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不断研究语文课堂、不断发现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开发人文教学资源,把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把学生精神成长的要素融入人文主题活动中。
五、结语
沟通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就如美国沟通学家罗纳德所说:“提高沟通能力就像从事乐器演奏和运动训练,没有捷径可寻。”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特质,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注释:
①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②曹卫星.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③李慕玲.佛山市南海区普通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何有缘,李晓红.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凡禹.沟通技能的训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5
关键词:焊接专业 数字化管理 系统开发
焊接作为材料加工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制造领域中,而数字化是装备制造产业信息化、柔性化的基础环节。将制造技术与网络技术、先进传感技术等相结合,建立包含焊接试验、焊接工艺制定、焊接教学管理、焊接质量监测、焊接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的数据库平台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焊接专业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提升乃至与智能制造接轨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也为技工院校培养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焊接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
纵观技工院校焊接专业发展的历程,结合人社部对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产教一体”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能实现学校工厂合一、教师师傅合一、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品产品合一的教学模式。但学校要将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质量要求、效益效率综合为教学内容,并让学员理解和实践尚存诸多困难和不足。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就成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和必然途径。
笔者归纳职业院校所用的类似焊接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焊机联网版、焊机联网+工位监控版、数字化工位等版本,可以看出该系统的实用性、使用范围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也反映出与企业实际脱节、教学应用少、过程控制欠缺等问题,这也促使我们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应用于实践。
二、焊接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概述
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材料管理、教学管理的平台,是数字化焊接设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结合,使操作者(学习者)、管理者(教师)、生产任务(学习任务)、生产过程(学习过程)和设备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焊接单元,而是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多者的结合,实现了对焊接品质、效率、成本和教学质量的透明化和量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在于对焊接生产特点的充分了解,是焊接生产过程有用信息的可靠采集、分析、应用、归档、存储、反馈等的综合体现。
三、焊接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结构
1.基础结构
一是软件结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的软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二是联网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无线、U盘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实现手机、电脑、平板等硬件端和微信、网页等软件端的实时管理和查询。
2.系统模块和框架
在焊接系统日益完善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市场了解、企业调研、专家访问、开发研讨和思路创新,在焊接管理系统1.0上主要体现系统管理、工艺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控制、教学管理和人员管理等七大模块(图2),并在系统的延续性和扩展性上持续更新,使之同样能在企业车间运行,并一定程度上超前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
四、焊接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针对不同的模块覆盖不同的功能,且模块间信息相互交叉读取和协助,实现多功能、多任务和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1.管理系统涵盖的基本功能
系统应该满足的基本功能包括不同操作人员的管理和授权、焊前预加工及工艺管理、焊接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焊后检测、焊接数据归档及信息追溯、焊接教学和成绩管理和设备管理等热荨
2.具体功能介绍
首先是操作者的管理与授权。系统为相关的操作人员发放各自唯一的、功能相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按照工作内容给予使用权限,自动记录使用情况和教学情况,并跟踪其工作轨迹,在非安全或跨区域进行提示。
其次是焊前预加工及工艺管理。系统可以管理产品或作品的相关信息,辅以专家工艺系统,可以按规范格式生成工艺报告和按需分配任务,参数提前进入规定设备并提示,实现企业生产规范自动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再次是焊接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系统对不同材料建立信息库,分配唯一的材料编码,辅以扫描设备,实现材料的精准管理和提示,并生成材料使用报告,减少浪费和损坏,提高操纵者的效益意识。
还有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追溯。包括:系统中的设备借助传感技术,在焊接过程中自动地做出一些避免缺陷、提高效率的响应;系统发现焊接参数、设备运行状况等超出允许范围,自动报警或停机,并将报警信息反馈给系统;按照需求增加实时跟踪、热成像等功能,实现操作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化跟踪并提示;对焊接全过程的工艺参数、宏观微观视频、周围环境条件进行记录并存储,保证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能够实现全生产过程追溯,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后续质量改善提供保证。
之后是焊后检测管理。系统借助传感技术对焊接完成的焊缝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外观成形快速检测,对进行X光、超声波探伤等检测记录结果进行自动分析。
还有就是焊接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任一学员都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不同学员训练的进度和成绩单独存储;在实习过程中,针对不同课题、不同进度进行语音讲解和操作提示;按照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考核,并生成学习报告和成绩单,且教学进度和成绩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进行查询。
最后是设备管理。记录每台设备的编号、安装位置、安全区域、责任人、采购时间、累计操作时间、使用率、实施保养提示等信息,并形成设备工作报告。
五、小结
时下,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过程控制等技术手段的更新、推广、应用逐步加快,企业现代化生产要求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必将进入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发展轨道,笔者希望拙文能对技工院校焊接专业的同仁们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上提供思路和参考,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蔡东红,王旭光,杨旭东等.数字化焊接车间的技术基础与结构[J].电焊机,2012(42).
[2] 刘金龙,李江,李海泉等.基于焊接制造协同管理的信息化平台[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6(16).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范文6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内涵及体系
绩效指的是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的含义是:“绩”是指业绩,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效”是指效率和效益,包括完成工作时间、完成的有效性、完成工作的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工作的社会价值。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国十大行业策划专家张满志先生是这样定义的:企业绩效管理是对企业整理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进行系统考核、评估、诊断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它的最终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员工的资源,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改进,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通过绩效评估、绩效诊断、找出影响绩效的根本性问题,形成绩效改进措施,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系统执行能,而不仅仅是员工工作主动性和执行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整理绩效的迅速提高。
绩效激励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是组织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通常将绩效管理视为一个循环系统。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期:
第一个环节:结合组织战略。制定绩效计划,在双方认可的基础上,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的投入和参与,员工对自己工作目的做出承诺。
第二个环节:绩效辅导和实验。持续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通过绩效沟通,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潜在障碍和问题,帮助员工完成绩效指标,为其提供资源和支持,清除障碍,并且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措施。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与反馈。系统化的操作方式是,“考核+反馈”,管理者在给员工打完分之后,应与员工进行高效的绩效面谈。针对员工上一绩效周期内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绩效。
第四个环节:绩效诊断与提高。改善绩效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要做两个诊断工作,一个是针对员工绩效的诊断,一个是针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诊断,发现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另外,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不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因此,在每年年底,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对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从绩效指标、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绩效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的兑现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找出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毋庸置疑,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一个完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帮助组织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并实施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双赢。绩效管理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激励功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对他们进行辅导教练等这些更趋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对组织的满意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2)沟通功能。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行计划中的绩效反馈和知道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都需要员工的参与,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沟通。“参与式”管理不仅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平台和途径,而且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满足了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组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3)支持功能。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通过它把人力资源的其余各项功能整合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为员工的薪酬制定、培训、晋升、职业发展提供依据,为人员招聘和选拔提供参考。
(4)价值功能。通过绩效管理能提高员工绩效,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双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组织通过培训、指导、绩效反馈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达到绩效标准。
总之,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人甚至社会的最大效益。
二、现代绩效管理系统的突出优势
绩效管理是不同于绩效考核的现代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与单纯的绩效考核相比,现代绩效管理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目的从单一向多元发展。传统的绩效考核是单纯为考核而考核,将考核仅仅看作是对员工一年来绩效的一个评价,或者不被人们重视、流于形式,或者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情绪。而现代绩效管理的目的已经有传统的行政目的(作为薪酬、晋升的依据)向绩效提升、能力开发的目的转换。
(2)考核过程从单项考核向双向沟通发展。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它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沟通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通过沟通使员工明析考核标准,准确掌握自己的绩效状况,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从而避免因认知上的差异带来的冲突。现代绩效管理重点是通过持续的沟通对员工工作过程和行为进行管理。
(3)管理者角色从裁判员向辅导员的转变。员工绩效的提高实际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管理者要扮演好辅导员的角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辅导员工做好绩效目标;其次,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与员工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业绩的提升;第三,记录有关员工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的文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确保考核公平公正;第四,做好绩效反馈,引导员工成长。
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实质上是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强调员工参与、强调员工发展为目的、管理者角色的转变,这些都是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绩效管理,不仅注重考核,评价其结果,更强调绩效管理的过程,渗透了过程管理的理念。绩效考核中,沟通渗透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凸显了沟通激励的功能。
绩效管理最终是一种思想,是持续改善绩效的思想,为使这种思想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工作中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帮助员工改善绩效为出发点,积极转变观念,演好角色,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高效管理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参考文献:
[1]朱红,浅谈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2010(3);
[2]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