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范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会管理 规范化 业务学习 过程控制

引言

财会部门应该以质量管理实施为契机,进行财会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的考核标准,以任务目标、责任目标、素质品德目标和学识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把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管理”有机结合,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面对新的形式需求,财会规范化需要进步高效管理。

1、当前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业务学习不深入,实际操作不认真。部分学习流于形式,有关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的问题仍然把握不准,以至在操作的时候造成差错。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达标创优标准低。有的行对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动力,不能按照“严、细、实”的要求操作业务,缺乏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3 有些人员在规章制度执行中不能一如既往、认真坚持,不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业务,存在事后补办的现象,存有检查前突击整改的情况,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改进和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2.1 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考核监督机制。合理分解目标,将任务量化并落实到人,使各尽其职,人尽其才;理顺工作关系,体现既分工又协作的工作程序和整体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落实质量考核责任制,树立正气,克服老好人的思想,建立包括出勤、学习、交接、工作质量和 服务态度在内的各项考核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把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每个人的工作效果统一起来 , 把贡献与报酬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与操作程序,以促进财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2.2 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职能,明确坐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权限,重点理清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抓好组织纪律,岗位练兵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好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做好业务协调和重要业务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把握好微机操作、进出人凭证、人员业务交接、出库人库等“四个关口”,认真填写日志。强化坐班主任事前、事中检查监督,按月(季)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上级联社定期不定期地对下级联社进行检查辅导,帮助排疑解难,促进不断整改。四是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对照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逐条自查的方法,找出不足,尽快纠正。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杜绝违规操作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3 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化标准。因此,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财会人员要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学习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弄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内在联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把学习规范化标准与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克服惰性和旧习,建立严格按标准、规范化运作的工作程序。

2.4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多内容的业务培训活动。要围绕着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大业务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全面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现有从事会计出纳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弄清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业务水平,然后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规划。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培训时间上应有所区别。培训工作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学以致用,立竿见影,以此尽快地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全面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互查观摩学习活动,及时交流总结经验。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召集基层负责人和会计出纳业务骨干,围绕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主体进行互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加强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工作难点、疑点,统一工作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目的。

2.5 组织考核评比。由上级抽调县联社的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考评验收工作并实行奖励与处罚,通过此项工作,既考评了被查单位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又培养壮大了考评队伍,使参加的人员进一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到理论上明白财会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与要求,为促进财会工作上台阶、上等级打下基础。

2.6 关心基层行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层信用社的会计出纳人员处在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繁忙,责任重大。因此,各级联社领导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作为基层行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单位领导要经常与财会人员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成长进步,解决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促进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质量管理深化财会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财会规范化管理水平

规范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期货 风险防御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724.5

文献标识码:A

一、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形势由坚挺逐渐转向动荡,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产品和组成要素之一的期货更加鲜活和亮丽,日益争宠成为投资者的选择。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体制的完善,浮动汇率制便开始取代固定的汇率制。此后,面对金融和石油危机的双重影响和夹击,西方各国的汇率和利率便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加剧,股票市场价格频频暴跌,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股市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油然而生。

股指期货交易在美国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竟相效仿,它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推出热潮,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加入。随着股指期货的不断推出,投资者由过去买入某个或某组股票等待价格上涨后再伺机抛出的单项投资方式,逐渐转向期、现两个市场的组合投资模式,如在买入现货的同时运用指数进行套利等。自此,投资者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并学习运用这一工具对冲风险和谋取价差。而当无风险套利因市场的成熟而变得机会极少时,股指期货又逐渐演变成实施动态交易策略的工具,它主要包括通过动态套期保值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以及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等等。

二、期货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一)交易所在规范化管理中的职能。

首先,期货交易所对会员的资格申请应进行严格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集中调查会员申请者的信用状况、财务责任范围、个性以及廉洁性等。由于交易所会员席位非常有限,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正式会员只有1402名, 它的会员席位价格高达100余万美元,因而只有财力雄厚者才能获得会员资格。这样高额的会员席位费就为管理会员提供财务保障,降低或防范交易风险。此外,应对会员申请者的历史进行调査,主要对其以往的交易不良纪录进行调查,追溯期以10年为宜。再则,对会员进行严格监督。主要是监督会员的财务状况,使之始终符合交易所的严格要求,杜绝恶性倒闭事件发生;同时,应有效监控会员的交易行为,防范和杜绝有关违法违规交易出现,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由于经纪人在金融市场的期货交易中举足轻重,因此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样必要和重要。

同样,由于交易所会员接收到的期货买卖指令都是由场内交易人所执行,因此对场内交易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也非常必要。这种监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质监管,即要求场内交易人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交易行为监督,即不允许场内交易人进行违规交易,如私下协定合约买卖;与其他场内交易人联合操纵市场价格;不顾客户指令要求先行交易自己的合约而延误客户指令执行等。上述行为如确已发生,监管方应根据规定责令场内交易人赔偿客户的损失;市场交易人若违法违规交易行为恶劣,最高可处罚金10万美元或判一年有期徒刑。三是期货价格涨跌监管。 为避免因价格涨跌过大而使市场波动失衡,进而保护期货交易人的利益,美国一些期货交易所对某些期货交易设有涨跌停板的限制。与此同时,美国的期货交易所为保证自已的监管职能顺利实施,他们通常设有三个委员会加以规范管理:一是场内监督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防止场内交易人的违规交易;二是仲裁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调解会员与会员、会员与非会员之间的纠纷;三是道德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调查与监管交易人等是否操纵市场。

(二)我国对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整顿。

鉴于我国的期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交易所数量过多过滥、交易品种重复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试图从两个角度着手对期货交易所进行整顿。

一是从严审定上市品种,限定交易范围。期货市场开办之初,我国的交易所可以自定上市品种。而成熟的期货市场,如一个期货品种上市则要经过一、两年的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而早些年在香港则更为严格,它要经过港督批准方可上市。因此,为规范期货交易上市 品种,我国于1994年4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发出52号文件,要求各交易所今后一律不得自行决定上市新的期货品种,新品种上市要经过充分的论证之后再报国家证监会审批。自此,我国的期货品种虽然增加速度减慢,但它们在市场中的表现令人惊喜,交易业绩坚挺。二是开始对 境外期货交易进行整顿。在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期货经纪公司中的80% 都从事境外期货交易,且主要进行投机交易。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以国内有限的外汇资金去参与境外期货市场的投机交易,不但自已难以成为赢家,而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无积极作用。所以,国务院办公厅明文规定国内期货经纪公司均不得从事境外期货业务。随着金融期货市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的增大,国家对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品种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和科学。

(二)期货协会在规范化管理中的职能。

规范化管理范文3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2011年贵州省农委对高毒农药的监管高度重视.对农药监管工作形成了三/卜机制:一是农委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等部门加强了沟通协调。不定期召开联席通报会,对发现销售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和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恶劣的经营单位(户),及时通报工商部门,由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其从业资格,同时进行立案查处,全部实行最高限额罚款处罚,必要情况下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二是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如果在市场监管中发现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销售.立即上报省农委.省农委将作为督办案件办理。三是为坚决杜绝高毒农药的销售、使用.对在生产中使用甲胺磷等禁用的高毒农药的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省农委将在今后的项目、资金支持方面采取“一票否决制度”这样通过多部门联合、多措施的多管齐下.为确保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抓住时期.强化宣传培训

2.1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通过联合有关企业和基层农药监督管理及技术推广部门的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一是要求对农药产品质量、标签进行抽检核对。二是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检查.重点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农药、禁用化学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给予处罚。各地农业局积极采取行动,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方案.有序地组织开展了禁用、限制使用农药集中整治行动。

2.2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

为提高科学用药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近3年组织形式多样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当地种粮大户、蔬菜、茶叶生产基地技术能手.保证了农药的安全使用。一是每年启动“贵州省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项目”.随后各地纷纷举办了相应培训。培训种植大户、协会负责人、机防队队长等能手。3年来共培训约1万人次,使安全用药技术深入人心.提高了安全用药技术普及率二是对农药经销单位(户)组织开展诚信守法经营培训。及时将有关知识、政策向经营人员进行宣传.要求加强学习.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做到守法、诚信经营。

2.3积极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近年,贵州每年都组织了诚信经营企业在边远村镇开展“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宣传贵州省目前禁限用农药名单、假劣农药识别与防范、农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农药的安全使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同时发放放心农药.免费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现场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现场解答病虫害防治疑问100起2011年对80名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农民进行了辣椒、茶叶病虫害识别,农药选择、合理配药、安全施药等植保新技术现场培训。现场解答农民提问20余人次.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据统计.3年来贵州省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共发放各种资料150万份,电视(报刊)宣传325期次,免费发放放心农药6.8t.半价销售农药5.2t。接受群众咨询1.957万人次。

3强化农药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贵州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高毒农药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等人民政府近几年相继了当地《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甲胺磷等进行了禁用.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切实将禁限用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禁限用政策的有效实施.目前市场上没有发现甲胺磷等违禁农药的销售。二是加大日常检查力度。每年均要组织开展3次以上的农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对高毒农药、鼠药的监管排查。2011年3月份开展了农药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7月份开展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专项整治行动.8月份组织开展了农药交叉执法检查活动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出动监督执法车辆1130车次,7725人次,开展农药市场监督检查3468场(次).检查经营单位18026个(次)。立案查处案件128起,查获、没收不合格产品24.84t,涉案金额49_32万元,其中查获甲胺磷、甲敌粉146.4kg,对其全部实行最高限额处罚,对农药经营者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三是严查在低毒农药品种中加入高毒农药的行为贵州省在抽样检测中增加了对隐形成分的检测内容.2011年的检测中没有发现此类现象出现四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将此案件作为省农委督办案件.由省执法总队亲自督办.进行了立案查处.要求全部实行最高限额罚款处罚。

4开展农药规范化监管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为进一步做好高毒农药监管工作.完善农药管理制度.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贵州省在2010年进行了试点探索。2011年在贵阳市、安顺市、凤冈县、平塘县、黔西县等推行农药规范化经营监管与高毒农药监管的试点工作,印发了《贵州省农药规范化经营实施方案》.并对示范点进行了培训。各市(州、地)选择1~2个县市开展农药规范化经营监管模式的探索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贵州省选择了平塘县、黔西县作为省级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专柜试点.凤冈县作为茶叶用药专柜试点.通过2011年的实施.贵州省共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点12个凤冈县为打造生态有机茶示范县.针对农药投入品.制定了高毒农药定点经销、持证上岗、守法保证、连锁加盟、执照管理、市场准人、购销台账、门店公示、分类经营、监督检查、质量抽检等l1项农药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三穗县、罗甸县将辖区内的经营单位及经营的农药品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开发了农资监管服务软件.实行了对高毒农药品种进行电子审核备案的电子台账.有效地遏制了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品种进入市场:贵阳市建立农药质量监督预警工作机制、有奖举报制度和农药备案登记制度.切实把好全省经销源头:黔南州在ll0个重点乡镇聘请义务打假信息员参与农药监管联动总之.贵州省通过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茶叶等特优农产品用药专柜经营等制度,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各地反映效果很好。

规范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院;药房;管理;规范化

前言

药品质量的优劣以及使用十分合理直接影响使用后的疗效。医院的药房是进行药品管理的主要场所,若管理不善,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则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为此,应将药房的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当中,按照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当前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医院在药房管理方面投入不足,并得不到足够重视。卫生部门以及药监部门多次下发药事管理管理规定,并制定了药房管理标准要求。但一些医院在药房管理方面意识仍不强,药房的软硬件投入滞后、药房的设施欠缺或质量较差等均是药房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表现。⑵缺乏标准化的记录。由于医院药品大部分从药品经营企业购进,所以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较少,购进记录也比较简单,对储存药品的养护记录也不能全面反映药品的质量,且一般没有退货药品记录。因此,要查某药品在医院的全部流向记录,存在一定困难 [1]。⑶信息管理技术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药房也引进了相应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药品的收费、库存、划价等均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一些医院依然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或即使引进了信息管理技术,但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十分有限。

2.医院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2.1健全药房的管理制度

药房内的药品种类纷繁复杂,名目众多,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但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前提。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药品管理机制,才能使药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进而实现规范化管理[2]。当前,需要完善的制度主要应集中在药品的采购、验收、养护、储存、出库复核等方面。并进一步完善贵重和特殊药品的管理制度、药品质量信息收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退货药品管理制度、药品记录制度、奖惩制度等。

2.2规范药品管理程序

药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关系到医院的声誉问题,因此,医院的药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要保证药品的质量,离不开规范的药品管理程序。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2.2.1做好药品入库前的验收工作

对于新采购的药品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包括药品的剂型、数量、生产批准文号、有效日期、注册商标、规格、说明书、外包装、合格证、标签、药品的色泽、性状等[3],均需要逐一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对于发票信息与药品不符、标志模糊、有破损、假药、过期药、变质药品等均拒绝入库,把好药品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2.2.2按规定要求进行药品分类管理

在药品入库前应先对药品的性质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性质的药物进行有差别的储存管理。为此,医院应加大药房的软硬件资金投入,为药品的储存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不同库房的温度。一般而言,阴凉库的温度要求不能高于20℃,冷库房的温度则应保持在2~10℃范围,而对于常温库则保持在0~30℃之间即可,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证在50%~70% 之间[4]。另外,保持通风、做好避光工作,排水设施安排到位等。对于一些使用材料作为药品底垫的药品,需要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受潮。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库区的照明设施,保证安全用电。同时,定期检查防虫和防鼠设施,对于特殊药品则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做好保管工作。

2.2.3做到帐物相符

做好药品的信息登记工作,定期进行药品盘点,保证药房中的药品信息对称,实现帐物相符。对于比较零散的药材的盘点工作也应做到细致、认真,保证称量准确,进而实现账务管理的准确性。

2.3注重提升药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房管理人员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提高药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应对其加强业务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包括药品的药理性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储存注意事项、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技术方法等。培训结束时,应进行考核,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提高药房的服务水平,应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意识。改变过去散漫的工作态度,提高服务意识。如主动告知患者药物的用量和用法,分放口服和非口服的药物,并提醒患者防止误服,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等。通过各环节的细节工作,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3.结语

虽然当前药房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药房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重视。通过健全药房的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管理程序、提升药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能有效提高药房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洁.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J].大家健康.2013,7(0 3):16-17.

[2]任秦珍.浅析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相关问题[J].甘肃医药.2011,30(0 3):171-173.

规范化管理范文5

1.1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血液为生命之源,临床釆血以及用血质量对患者生命健康可产生较大影响,相关部门应对采供血以及临床用血等工作做好规范化管理。输血科应将临床用血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正确管理卫生安全以及用血安全,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输血科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做到科学规范用血,坚决禁止不规范临床用血情况[3]。输血科可采取随机抽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工作中采供血情况进行监测,将整治工作与输血科日常规范化管理结合,不断改善采供血工作中所产生问题。与此同时,可建立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可对临床用血安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应正确发展无偿献血以及相关工作。做好釆供血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操作的环境应保持卫生清洁。相关部门应协调临床采供血基础工作,提升群众的卫生意识,使其不良采供血观念得到改变[4]。采供血时应严格根据规范化流程,确保采供血工作安全完成,与此同时,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2完善血站血液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相关血液管理规范的,釆供血机构已逐渐靠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标,从而保证采供血质量安全,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保障。输血科应完善对血液进行管理制度,依据情况对采供血点进行合理安排[5]。血站还可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流程指导,使输血科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输血科应定期对其血液、试剂以及温度等情况进行检查,保障所用血液质量安全,对采供血种类、时间以及数量等均做好规定,使工作轨道正确运转。血液质量可对受血者以及供血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输血科应保证采供血质量绝对过关[6]。针对此问题,输血科可组建管理小组,对血液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以及流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用血安全可受试剂质量问题影响,应将试剂放置于规定位置,对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进行严格把控,标本在运输以及存放的过程中均应维持无污染状态。对相关仪器定时进行维修、保养以及调试等工作,以保证其工作状态维持在良好水平上,从而维持诊断结果的稳定性,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1.3强化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

临床应合理安排血液的使用情况,避免发生血液被浪费状况。保护血液的关键点在于对血液用途进行合理分配,输血科应将临床采供血安全以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保证输血过程的规范化,确保用血质量的安全问题。对于输血者以及供血者进行采供血的过程应严格要求,坚决不允许输血机构发生自采血以及自供血的情况,禁止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进行变动。输血科应组建管理小组,定期对输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与督促,对于违反用血规范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理。开展关于用血安全的培训活动,鼓励医护人员多学习,提升工作技能,制定科学采供血计划[7]。将可输血液与不可输血液分开进行管理,输血过程中,应秉承禁止过量输血的原则,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以及禁止浪费血液的基本要求,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输血科还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对相关设施进行维修以及保养,确保硬件设施完好无损,可保障血液质量的安全。

2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2.1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

因输血所引发的疾病,其病因大多与患者所输血液中含有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有关,可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细菌感染可导致患者产生输血反应以及溶血反应等症状,临床上因输血而导致的疾病中,肝炎以及艾滋病较为严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确保血液安全与质量的关键点在于防止输血产生不良反应以及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临床输血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2.2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以及梅毒等疾病均通过血源进行传播,在釆血以及输血过程中,患者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病毒与HIV等疾病感染均有窗口期,若供血者于窗口期进行采供血工作,其血液虽为阴性,但输血后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2.3血液免疫学的因素

红细胞具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具有148种抗原,其成分中的每种抗原都可当作免疫原,可导致患者产生对应抗体,引发类型相同的免疫性输血反应。部分抗体浓度较低,不易被检测且进行交叉配血时不易凝聚,患者输血5~14d后,可产生延迟性溶血反应。2.4输血科工作质量问题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以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待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工作。在临床配合抢救或手术中需紧急用血的情况下,应正确规范完成相关工作,做到争分夺秒。必须依据规范化程序,工作中细微的错误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导致严重后果。

3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3.1严格把握血液制品交接手续

为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可靠,应严格把控血液制品出、入库关,各项交接手续应齐全。血液制品从中心血站取回后应认真核对并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是否有破损或漏袋,标签填写是否清楚等。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血液应严禁接收。

3.2输血科应能满足不同血液制品的储存要求

输血科进行储血的环境应达到相关卫生要求,储血设施应满足临床上各种类型不同血液制品的存放条件。工作人员依据血液制品的种类、存放条件以及有效期长短等区别,将其分别存放于合适的专用设施中,设施上应标有显著的血型标记,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对其造成破坏。2~6℃冰箱内可存放全血以及红细胞悬液,-20℃冰柜可存放血浆,-38℃冰柜可存放冷沉淀,应在冰箱内放置温度计,对冰箱内温度每日定时进行监测。随时对所存放血液制品进行监测,注意其是否产生脂血以及溶血,血浆颜色是否呈铁锈色,是否产生絮状物以及凝块等变化[8]。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尽早与中心血站进行联系,将不过关的血液制品以及过期的血液制品存放于单独专用冰箱,等待中心血站对其进行处理。

3.3防止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为避免因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血型鉴定。对曾有妊娠史、输血史以及近段时间内多次进行输血的患者,还应进行抗体筛查试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可受到冷凝集影响,因此,实验室温度应维持于20~24℃为最佳。凡血袋产生以下状况中的一点,严禁对其进行使用:血袋有漏血状况;标签字迹模糊;血液中产生凝块;血浆为乳糜状;血浆中产生较多气泡以及絮状物;红细胞与血浆层的分层界面模糊不清;过期等情况。临床上使用血液前,发血人员应与取血人员同时对血液进行核对。所核对血液应无溶血、无污染、无凝块以及无破损,且与受血者血液进行配血试验后无配血禁忌。发出血液应立即进行输注,严禁将所发放血液存放于临床,血液一经发出后一律不得返回。

4结语

输血疗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均需利用到血液。若临床对用血工作管理不规范或采供血某一环节发生错误,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临床提供质量安全、合格的血液以及相关血液制品,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为输血科主要工作。因此,为保障输血科所用血液质量安全,应加强临床对输血科工作相关管理,对输血科工作进行严格把控,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保障临床用血的规范与安全。

作者:宋惠英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输血管理科

参考文献:

[1]顾红.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8):1178-1180.

[2]李文静,蒋学兵,王燕菊,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5-2066,2068.

[3]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4-235.

[4]陈荣仓,陈筱华,林碧,等.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2):105-107.

[5]王志红.Rh血型c和E抗原配合在输血安全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31-233.

[6]吴海波,张亚文.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33-135.

规范化管理范文6

王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平时工作都很忙。因此,他们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校办午托班吃饭和午休。今年春季开学,夫妇俩仍然准备把孩子送进午托班。然而一开学,学校门口就贴出了《关于学校午托班停办的通知》。午托班停办了,中午休息时间有限,接送孩子和赶去上班顿时成了王女士家“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时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保姆,真不知道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午托班”是专门托管中午不能回家的学生的休息班。将孩子送到这里托管的大多是王女士夫妇这样的“双职工”,以及来这里工作的外地人或业务繁忙的生意人。

“午托班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采访中,家长们纷纷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他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趁现在还年轻,努力打拼,争取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年轻的家长们往往在照顾孩子和忙工作之间分身乏术,“午托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

目前,贵阳市的午托班有校办和私人开办两种,大多数家长都更偏爱前者,他们认为校办午托班可以让孩子“足不出校”就解决吃饭休息问题,不用担心交通安全问题,同时,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之处,把孩子放在学校更放心。

3月6日,南明区率先恢复了学校午托班。“由于学生家长们要求恢复午托班的呼声太大,”南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丁红说,“经请示上级教育部门我们决定恢复学校午托班。”随后,云岩区已具备卫生许可证的学校午托班也被允许于3月10日恢复。

促进午托班规范化

为什么要停办午托班?收费问题被认为是此次贵阳市叫停校办午托班的“导火索”。“教育局认为,我们学校食堂没有办理物价证,因此不得对学生营业。”贵阳实验小学总务处主任陈伟在谈到校办午托班被叫停的原因时说。

2008年春季开学后,贵阳市将学校不规范收费行为列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两城区政府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办午餐必然涉及到对学生收费,而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和义务教育法,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学生的午餐和午休问题,校办午餐的收费确实属于违规收费。

“而一些学校把校办午餐作为谋利手段,把学生的自愿行为,变成了学校的强制行为,引起了家长不满和投诉。”贵阳市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情况加大了贵阳市两城区叫停校办午托班的决心。

对此,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离家很近的一所小学就读,一直没有参加午托班。然而,自从孩子升入五年级,学校便要求学生尽可能参加学校开办的午休班,每月交170元伙食费。最初,陈女士考虑到家近,就没让孩子参加。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告诉她:午休时,老师会对作业和考试的难点进行讲解,他没有参加午托班,下午去上课,就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陈女士只好让孩子参加校办午托班,但她觉得孩子在学校不如在家休息得好:“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很累,眼睛近视度数也增加了。”

贵阳市监察局驻贵阳市教育局监察室主任郑雨晓告诉记者,贵阳市卫生、教育、工商等部门在2004年曾经出台过《关于加强学生午托机构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开办学生午托机构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相关职能部门对符合要求取得卫生许可证和工商执照的学生午托机构实行长效规范管理。在2005年,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对午托机构加强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规定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

“目前校办午托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将午托和午餐的费用分开收取,或是标准如何确定等。”郑主任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问题,今年3月起,贵阳市教育、监察、物价、财政、纠风等相关部门再次出台规定,加强对校办午托班收费等方面的管理。

上一篇中国的变化

下一篇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