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工作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疫工作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疫工作要点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1

一、掌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时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敏感水平和关注水平越来越高,客观上对防洪减灾保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防汛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媒体关心的热点,如果我任何一次重大水旱灾害面前应对失误,势必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富的巨大损失,影响改革发展进程,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主要表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正呈现出异常趋势,今年的防汛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05年正面袭击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6年登陆我国的50年来最强台风桑美、2007年3月上旬我省遭受的56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以及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9省区发生的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等等都表明,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突发性强,应对更加困难。二是据省、市气象和水文部门分析,预计今年夏季平均降水量总体上虽然较常年略少,但汛期全省水旱灾害可能交替发生,甚至同时发生,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不可忽视中小河道发生超标准洪涝灾害的可能。尽管预测今年我省的水势较常年稍少,为一般性洪水,但是气候变化的异常多变,加大了预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省10年一周期的洪水规律已被打破。特别是县位于辽河下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游局部洪涝也会给我县造成较大压力。三是从我县水利基础设施、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以及防汛工作准备情况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河道险工与堤防砂堤较多;第二,机电排灌站设施老化失修,全县81座排灌站大部分存在严重的平安隐患;第三,城区排涝规范偏低、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规范低,年久失修,梗阻较多,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第四,防汛物资贮藏数量缺乏、品种单一;第五,防汛技术手段与装备不够完善;第六,局部干部群众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特别是去年县镇两级政府换届后,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对防汛工作不十分熟悉,缺乏经验。

要对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坚持高度警惕,因此。以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工作态度,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战大灾,切实增强做好防汛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自觉做到思想上早准备,工作上早部署,措施上早制定,责任上早落实,切实改进工作中的单薄环节,周密准备各项应对措施,为打赢今年防汛战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二、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

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二是确保在设计规范内辽、浑、绕3条大河,今年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主动防御、科学指挥、信息疏通。小柳河等11条中小河流不决堤;三是确保城乡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不中断。做到规范内洪水县城不受淹,交通不受阻,农田不内涝,企业不停产,学校不停课,人员不伤亡。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

必需统筹兼顾,针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导致的强降雨过程。抓住重点,科学防范,具体要做到五个到位”

抓紧建立健全各类防汛组织,1人员组织到位。依照“群众队伍与专业队伍相结合”原则。重点落实抢险组织和抢险队伍,组织好巡查队、抢险队、预备队。有防汛任务的镇场区要聘请有防汛经验的老专家、老领导担任外地的防汛顾问,坚持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军民联防的原则,组织好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抢险队伍,并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防汛抢险队伍应急能力和应战能力,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胜。

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培训等多种方式,2宣传教育到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重点面向学校、暴雨中心区、人口密集区,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展防汛宣传,使群众掌握逃险和自救方法,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维护能力,形成全民防灾的氛围。

各镇场区要对防汛物资的增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要认真清查现有库存物资,3物资储藏到位。防汛物资储藏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资保证。抓紧更新逾越贮藏年限的物资;要结合外地区实际情况,依照满足防御大洪水的要求,补充防汛物资,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根据防汛单薄环节的分布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调运方案;要依照专群结合的原则,认真调查和掌握社会物资贮藏资源,做好随征随用的准备。防汛物资贮藏要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调运方便。特别是对重点险工险段,要就近储备,统一使用,确保一旦出现汛情,物资能够立即调出。

按期完成各项度汛工程建设任务,4措施落实到位。要确定目标。保证汛前受益。对已竣工的辽河、浑河兑岸险工整治工程,水利部门及相关镇场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对境内的3条大河和11条中小河流的单薄堤段,沿河镇场区要制定方案,备好抢险物资,要落实巡堤查险责任制,加强巡险查险,做好排灌站的检修和水工隐患处置,一时解决不了要有紧急度汛措施。加大站前干沟和四级沟道清淤力度,保证农田排水通畅。各镇场区和民政等部门要对农村危房、险房进行调查摸底,找出隐患点,逐户造册登记。加强城区防洪排涝工作,一旦汛期排水受阻,城区防汛指挥部要立即组织抢排,最短的时间内把水排出去。要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原则,抓住主汛前的这一段黄金时间,抢修一批应急工程,把问题解决在汛期到来之前。

重点围绕“防、抢、撤、救”四个方面,5预案布置到位。各镇场区、各部门要结合防汛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形成覆盖外地区、本行业的防汛预案体系,要坚持统一指挥、部门协作、警民联防、社会参与的原则,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伐一致的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措施有效。要重视预案的动态管理,实践中检验预案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建立动态的预案修订机制。对重点险工险段、病险涵闸以及砂基砂堤段等,要切实落实抢险和度汛措施,落实保堤抢险和受威胁人群转移预案,落实防御责任人、报警人员和党员干部负责联系制度。

三、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推动防汛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量大,防汛工作涉及面广。稍有疏忽,极有可能酿成大患。各镇场区、各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为平安度汛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2

一)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建设

1确保已经设置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不撤销、不合并、不改变中医医院性质。

2.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组织实施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一期和二期工程县中医医院建设。未纳入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2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重点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临床科室基础条件建设。环境形象和内部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争取中央财政对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

3.贯彻实施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确保将中医科的设置及业务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中予以考评。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力争到年底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按照《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科室应集中设置。

4.实施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纳入统一规划。按照标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协调卫生厅局规划部门。开展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至少包括: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等。

三)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建设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开展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建设:5.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各级财政支持。

1配置好村卫生室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包括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

2配置中药柜。有条件的村卫生室中药饮片柜(药斗)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设置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倡导村卫生室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

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6.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把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纳入到整个农村中医药工作中。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

8.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中医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

9.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二、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六)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10.开展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等建设。

1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等项目建设。中央财政将继续组织安排中西部地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以及急诊急救等项目建设。

2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再选择1-2个中医专科开展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在开展国家级项目的同时。力争省级财政补助经费额度达到每个县级中医医院50万元以上。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开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定《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对县级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提出具体要求。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特别注重加强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按照《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为县级中医医院配置必要的诊疗设备。

七)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

12.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督促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业务指导。1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通过医院评审等工作。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

2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县乡中医药业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3对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对下派到乡镇卫生院的医师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上予以倾斜。县级中医医院可以通过轮流下派等方式予以援建。

13.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成药应用水平。

14.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项目等方式。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突出中医药特色。建成一批以中医药服务为特点的乡镇卫生院。并逐步形成专科(专病)优势。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八)多途径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1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农村中医药人才岗位需求。协调教育等部门实施定单定岗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16.实施农村在职、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实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项目。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低学历的中医药人员。并将继续争取教育部支持。

17.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大实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52号)力度。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通过师带徒的方式。

18.探索开展农村中药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九)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

1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每县至少5名。提高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强化中医理论培训和临床各科培训。

十)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配备和水平提高

20.实施国家和地方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计划中。

21.与卫生部联合开展临床和中医类别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

22.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继续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每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均有1名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力争到年底。

23.大力推广从民营医疗机构中招聘中医药人员、西医学习中医、带编定向培养中医人员、对口支援等经验。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印发《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方案》通过考核和农民评议等程序将一技之长中医民族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

25.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纳入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和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按照《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要求。

十二)建设一批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2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建设相应的省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利用当地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基地条件建设。

四、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十三)进一步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1针对西医人员。重点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力争做到每个适用对象人手一册。推广临床广泛应用的简易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2针对中医人员。重点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包括毫针刺法、艾灸疗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针等,推广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力争做到每个适用对象人手一册。

28.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地市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年和年安排项目的县(市、区)考核工作于年7月底前完成。

五、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

十四)研究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服务具体的补偿比例

29.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局年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提出的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和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

1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补偿比例。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和年以督导检查等方式。推动所有的参合县落实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积极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政策。

十五)继续研究制定降低中医医院和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起付线等其他补偿政策

30.大力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给予财政补贴或提高补偿比例;县级中医医院享受与乡镇卫生院相同补偿政策等。如对中医医院降低起付线或对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降低起付线;对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门诊费用可享受住院补偿比例;对中医服务项目特别是中医药适宜技术。

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选择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各级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确定适合的补偿政策。特别是中医药在费用和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六、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十六)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关系

31.建立三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关系。

1城市三级中医医院主要与县级中医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2对口支援工作中。将农村中医药人员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技术推广班,通过组派城市中医医师到农村基层临床带教。安排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及人员结对、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2.开展省际对口支援工作。东部地区的三级中医医院在完成本省(市)范围内对口支援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支援西部地区县级中医医院的任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十七)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

33.研究制定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评价。年底力争80%县达标。将县级中医医院设置、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提供以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列为关键指标予以评价。

34.将农村中医药工作纳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将农村中医药工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提供纳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予以考核。

3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医院评价标准》重点考核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年完成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考核评价工作。逐步建立鼓励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评价制度。

十八)组织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3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开展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3

【关键词】验收;预案;演练;火灾扑救;意义

近年来,在各类消防部队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执勤中队要参与当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验收工作,并在验收完毕10日内,根据验收情况及时制定重点单位灭火预案,组织实地灭火演练。由此引起了笔者对“防”、“消”在部队内部有机结合问题的思考。

“防消结合”作为消防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对于做好全社会的消防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消防部队内部,防火和灭火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或者说两大块分工领域,各有自己工作的侧重点,相互间没有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搞防火的对于灭火工作了解不多;作为灭火主要力量的消防中队更是无暇去关心防火的那一摊事情,每次火灾扑救完成后,就轮到防火部门处理善后工作。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可取,其实,“防”和“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着丰富的内涵。“防消结合”不仅仅是说消防部队既要抓防火工作,又要重视灭火工作,而是说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其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好消防工作。对于消防中队实施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灭火救援工作而言,与防火部门工作有机结合,实行信息的共同收集和共享,就能够精确把握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情况,并按中队灭火救援实际指导其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通道等,这对于灭火预案的制定,灭火演练的实施,火灾的高效扑救等三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队参与防火部门有关工作,有利于高效地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灭火救援预案

目前,消防重点单位灭火预案一般都由处在灭火一线的消防中队制定,然后上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便予以执行。这无可厚非,因为灭火是中队的主要任务,而防火部门没有这方面的职责和所需力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中队所能了解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往往还没有防火部门的详细和准确,在收集数据的时候,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具此而制定出来的预案,不仅与实际的切合不是很好,制定效率也很低。中队参与防火部门的有关工作,主要是验收工作,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可以精确合理定位预案假设着火点。参与验收时,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建(构)筑物各部分的构造和用途,进一步明确所存放的设备和物资性质,以及在这一部分将进行的工艺流程。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按易着火程度和危害程度对各部分进行火险排序,从而准确得出灭火预案应设定的着火点,甚至还能依照火险排序合理布置兵力。

(二)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可以明晰预案中应采取的技战术。着火点选取恰当后,基本上就可以明确燃烧的物质及性质,以及人员被困的大致情况,即能得到着火区域的信息;同时,由于中队参与验收,能够全面了解重点单位的建(构)筑物的材质和结构状况,主要包括所用材料的性质,标准抗烧时间,是否符合建筑物防火要求;建(构)筑物的受力情况,如发生火灾,易倒塌部位或者易引起其他部位发生倒塌的部位等。还有,对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情况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主要是水源、器材和通道的了解,这就可以确定着火区域外部的信息。以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得出整个灭火救援圈内的信息,具此便可以确定预案中应采取的技战术。

(三)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可以显著提高预案的制定效率。根据笔者在中队的经历,中队在执行灭火救援预案时,往往效率其低,主要原因是数据的收集工作进展缓慢,着火点的设定和战技术的确定比较困难。通过上面的阐述,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地收集相关数据,设定着火点,确定技战术。而且,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后。必将进一步密切中队与重点单位的关系,在预案制定过程中,若需要单位的一些支持,他们会很配合。有了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高效地制定灭火救援预案。

二、中队参与防火部门有关工作,有利于实施高质量的实地灭火演练

实地灭火演练作为消防中队执勤岗位练兵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练兵计划都有明确要求,一般不低于训练时间的50%。但是根据笔者在中队的实际经历来看,这一计划基本没有得到完全执行。主要表现在训练时间没有得到保证,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中队不花大量时间搞实地灭火演练呢?其原因在于预案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演练时单位的配合不力,从而导致演练质量不高,达不到上级领导的预期目标。中队参与防火部门的有关工作,主要是验收工作,就能够提高实地灭火演练的质量,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就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灭火救援预案,解决了预案与实际情况出入太大的问题。这就会使中队官兵产生演练有用的感觉,达到了“练为战”的目的,从而使官兵在愿意投入到演练工作中去,并充分利用演练机会(毕竟不是每个中队,都能遭遇到预案中制定的所有火灾类型的实战)提高技战术的运用水平。

(二)中队参与验收工作,能够密切中队与重点单位的关系,解决了演练单位的配合不力问题。中队参与验收工作,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法权,但是由于验收是与防火部门共同出现的,至少拥有建议权。对执勤中队的看法必将有所改观,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密切,中队的威望也必定会提高。这样,在实施实地灭火演练的时候,重点单位配合的力度也会随之加大,也能提高重点单位对于开展实地灭火演练对其自身非常有益的认识。

三、中队参与防火部门有关工作,有利于组织实施高效的火灾扑救

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组织实施高质量的火灾扑救。中队参与防火部门的相关工作,主要是验收工作,解决了灭火预案制定的切实性和实地演练的实效性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按照预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指挥部成立前的初期指挥和兵力投放及部署的问题,甚至在指挥部成立后,仍能为指挥者提供积极有效的辅助决策,这也是强调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的本质原因,对于火灾的高效扑救尤为重要;还有一点就是,中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其参与验收工作时,必定会对重点单位一些不符合实战,甚至阻碍实战的消防设施,提出符合实战的合理建议,提请防火部门进行强制改置或清除,这也能为火灾的高效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在消防部队内部实行“防消结合”,让消防中队参与防火部门有关工作,主要是验收工作,与防火部门密切配合,以获取重点单位详细信息,对于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灭火预案的制定、实地灭火演练以及火灾的高效扑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积极稳妥的推行这一政策,并将对新形势下的火灾扑救,尤其是重点保卫单位的灭火救援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1]康青春.灭火救援指挥[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06.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4

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宜宾市翠屏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巩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生产安全;强化畜产品安全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产业建设。

1 翠屏区畜牧业概况

翠屏区幅员面积1 123km2,系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开展各种养殖项目的优越条件。从改革开放到“十一五”期末,翠屏区以发展生猪养殖为主,奶牛、家禽、肉兔等特色养殖为辅,成为宜宾市畜牧业养殖大县。“十一五”期末,翠屏区出栏生猪71.38万头,出栏牛0.79万头,出栏羊6.09万只,出栏肉兔59.65万只,出栏禽559.27万羽,禽蛋产量6 468t;奶产量

5 332t;肉类总产量6.43万t。

2 翠屏区畜牧业发展措施

2.1 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十一五”期间,翠屏区传统的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由过去以农户传统分散式养殖,逐渐向现在以企业化工厂养殖和以业主养殖、连村连片的生态小区养殖的模式发展。以“公司(协会、专合组织)+基地+养殖户(场)”的方式,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逐步构建圈舍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产品安全化的健康养殖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截止“十一五”期末,全区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共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场309个,牛规模场58个,羊规模场23个,禽、兔规模场85个。

在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深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构建畜禽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80%以上,牛、羊、禽、兔良种面达90%以上。加快推进“以草换肉奶”、“林下养鸡”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小型家畜禽,提高非猪产业比重,提高养殖效益。

2.2 推进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发展进程。生猪生产是翠屏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助农增收和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自2007年起,翠屏区通过努力争取中央、省、市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和现代畜牧业建设等项目,认真开展打造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以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引导农户选择适合自身的养殖规模和建设标准,设计图纸统一建设,采用集中联建或分户建设(改造)标准化圈舍的方式,做到圈舍及配套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在对规模场(小区)管理中,建立了规模养殖场受控管理制度、驻场兽医制度、畜牧生产资料投入品监控管理制度、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畜禽健康养殖档案,使全区畜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随着翠屏区现代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小区)愈来愈多,生猪标准化养殖保证了全区生猪品质和生产能力,为全区生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奶牛、肉兔、小家禽等特色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现代畜牧新技术,提高农户的饲养技术水平。

及时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2007年和2008年翠屏区认真开展了对全区能繁母猪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标准(2007年补贴50元/头;2008年补贴100元/头)实施补贴兑现工作。2007年,全区补贴兑现能繁母猪30 449头;2008年,全区补贴兑现能繁母猪

41 020头,补贴率和到位率都分别达到100%。同时开展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和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农户自愿参与,全区能繁母猪参保率达90%以上。

2.3 建立疫病防控保障机制

(1)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基础防疫工作。防疫工作坚持以仔猪骟割为主,结合春、秋两季防疫对所有动物进行集中全面免疫,对强制免疫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免疫密度达100%,近几年来每年免疫动物数均达1 000多万头(羽)次。强化规模场(养殖小区)的监管,从区到乡落实了防疫责任制和片区负责制,出台了《翠屏区规模场(养殖小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规模场(养殖小区)管理制度和生产档案。为切实掌握全区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及时了解全区主要动物疫病免疫状况,确保免疫质量,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翠屏区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和村级疫情观察员的作用,始终抓牢疫情监测环节,并运用监测结果,指导全区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每年按省、市要求认真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十余种动物疫病的监测,每年监测样品数均在4 000~5 000头份。切实开展奶牛“两病”普查,按照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关于家畜布病、结核病及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每年4~6月对奶牛饲养场、专业户进行“两病”监测,普查实行一牛一档的制度,建立奶牛健康档案,确保全区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严格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置,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2)不断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2001年通过项目建设投资50万元建立了动物疫情测报站,属国家300个测报网点之一;2004年通过项目建设,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并对动物疫情测报站建设进行了完善,建立了县级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实验室;2005年通过动物免疫标识的实施,初步建立了疫病可追溯体系;2008年通过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对原有20个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革,新成立了城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人员全部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9人;2010年通过县级兽医体制改革,对原翠屏区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革,成立了翠屏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翠屏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2人。县级和基层兽医体制改革后理顺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使职能更加全面,职责更加明确,对全区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了村级防疫队伍,并开展了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登记人员和执业兽医业务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现有村级防疫员270人。2007~2010年,翠屏区通过争取国家动防体系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298万元,对全区21个基层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造,改变了过去兽医站破旧的面貌,提升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社会形象,增强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投入资金44万元对翠屏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办公条件,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拓展了业务范围,提升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一系列努力,建立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畜牧兽医队伍,较好地推动了翠屏区畜牧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5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及各乡镇、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勤政务实,认真执法,搞好服务,使我市的养殖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牧水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生猪出栏25.86万头,存栏30.9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10.2%和1.6%;2、商品肉牛出栏1.4万头,比去年增长16.6%;3、家禽出笼476.2万羽,存笼656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3%和0.5%;4、禽蛋产量5258吨,比去年增长5.2%;5、肉类总产30250吨,比去年增长8.5%;6、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种水产品产量71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6.6%和16%。(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1、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5%,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3、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4、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樟树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1、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

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2、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特别是4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樟树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樟树银鲫)养殖水面达7000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鮰、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二、下步工作要点

(一)抓疫病防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严防W病、Q病发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动物疑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断准确率,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交易。

(二)抓市场整顿,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认真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假冒兽药及其它破坏养殖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养殖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本系统工作人员严格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乡服务,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防疫工作要点范文6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县畜牧兽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牧工作会议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市局有关要求和安排,周密谋划、精心部署、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定期督查、严格考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

突出畜牧结构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夯基础、调结构、育龙头、强科技、攻难关、促增收、奔小康”三农”工作思路。坚持“林缘牛羊,前塬鸡兔,全县养猪”产业格局,着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努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持续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肉牛饲养量万头,至年底。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的%奶牛饲养量头,占计划的%肉绒羊饲养量3.44万只、出栏万只,分别占计划的%和114%猪饲养量7.23万头,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万头的%鸡饲养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出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肉类总产量吨,占计划的%鲜蛋产量吨,占计划的%鲜奶产量吨,占计划的%。

全力提升产业规模今年我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一、抓龙头带小区。加快推进舍饲圈养、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继续完善甘肃永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和佑苏兴民养殖基地建设,改(扩)建永正良种猪场、石湾子嘉宾牛场等标准化养殖小区西坡石湾子村支部书记任家斌牵头按照“圈舍简易、品种优良、科学饲养、紧跟市场、突出效益”原则,筹资70万元对本村原宏源种业公司制种中心的房舍进行改造,建成了西坡石湾子标准化养牛场,该场占地10亩,现已建成标准化牛舍26间、520o配套建成兽医室、消毒室、饲料库、业务办公室,建50m3沼气池1个,100m3污水化粪池1个;配套建设草棚4间、平方米,建设260立方米青贮窖2个,运动场平方米;购大型铡草机2台,打捆机、包膜机一套,农用车1辆,全年青贮玉米秸秆吨现存栏早胜、秦川基础母牛80头并辐射带动周围户群众发展标准化养牛基地永正乡友好养猪场建成标准化猪舍4栋,现存栏良种猪头,至目前已出栏肥育猪头,创产值万元,创利润万元;五顷原乡龙咀子村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个,共建标准化暖棚牛舍54间,入住养牛户18户;周家乡下冯村冯云建成养羊小区1个,建暖棚羊舍4o一次性调购波尔山羊只。

新增规模养殖户户,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场)6个。占任务户的%规模户累计达到户。

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了加快草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二、抓饲草基地建设。筹措资金10万元,从宁夏固原调购优质紫花苜蓿种子4000公斤,投放到西坡、五顷原等种草示范点上,并派出技术人员蹲点,现场指导种植,共建千亩草带2个,五顷原龙咀子种草点抓住春季降雨的有利时机,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平整土地,一次性完成连片种植紫花苜蓿1048亩西坡石湾子租地种植紫花苜蓿1026亩。

根据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同时。大力开展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建成五顷原龙咀子、西渠、南邑,西坡乡石湾子、高渠、南桥,三嘉乡关川、松树坪、刘川,湫头乡西沟等个青贮示范点全县青贮玉米秸秆万吨,占任务的%。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真落实“预防为主,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防控结合,综合防治”方针,切实落实“两强一打”防控措施,全年共用口蹄疫苗注射牛万头(次)免疫密度%注射羊万只(次)免疫密度%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高致病性猪蓝耳苗免疫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猪瘟苗免疫注射猪9万头(次,免疫密度99.1%用高致病性禽流感苗免疫注射鸡.万只(次)免疫密度%公路沿线、城镇周围、养殖密集区及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建立建全了疫情测报网络加强了兽药饲料经营及养殖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所有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四次拉网式检查,查缴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兽药18件,全部进行了销毁;取缔无证经营户3户,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户,使全县兽药饲料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养殖环境进一步优化。

努力提高新技术普及应用率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在榆林子、永正、山河、西坡等乡镇建成标准化养猪场10个,四、抓畜牧科技推广。饲养肉猪3240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抓了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山河镇佑苏兴民养猪场、永正种猪场各建成发酵床猪舍一幢,500o三是抓了冻配点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肉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县实施的良好机遇,新建山河冻配点(处)进一步规范了原建3个冻配点的运行机制,调购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等良种肉牛细管冻精7000支,冻配母牛6400头四是抓了暖棚养畜技术推广改圈3570间,扣棚5.26万m2扣棚养畜10.33万羊单位;五是抓了饲养方式转变变散养为圈(笼)养,变自由放牧为设施养殖,变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变粗放经营为科学管理,通过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年内共争取到项目投资61.35万元,五、抓项目工作。其中:①《国家良种肉牛补贴项目》冻精补贴5万元;②《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重点建设项目》11.25万元;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9.5万元;④《兴民养猪场建设项目》35.6万元;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县10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项目和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市上已经初验,等待省上验收。

畜牧科技普及率大大提高一是组织了全县畜牧兽医系统3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二是组织了26名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学习培训考试;三是对全县94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四是聘请大北农集团专家举办了1期微生态健康养猪技术和防疫知识培训,六、抓科普宣传和培训。培训养殖技术骨干120人;五是派员参加北京及省、市业务培训12人(次)印发养殖知识、防疫知识宣传页6000份;六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专业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举办各类培训班,全年共举办饲草种植、加工及调制、暖棚养畜、程序化免疫、设施养殖、快速育肥、冻配改良等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骨干4219人(次)。

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全县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始以后,七、抓科学发展观学习。单位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了专职业务人员,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配发了学习笔记,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编发简报26期,职工人均撰写心得体会及调研材料3篇以上,人均记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工作作风得到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我不懈努力,总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林缘和前塬养畜进展不平衡;二是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三是缺乏大项目的带动,发展资金相对匮乏。

三、年工作要点

以肉牛羊规模养殖为重点,年全县畜牧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及省、市、县产业开发导向。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着力组建养殖公司、养殖协会,走前塬猪鸡,林缘牛羊的发展模式,扶持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采取国家项目扶持,1积极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等办法,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年内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规模养殖场,重点抓好佑苏兴民养殖基地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石湾子良种肉牛繁育场的改扩建,永正种猪场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以林缘乡镇为基地,以牛羊设施化养殖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500亩草带3个,2抓好草产业开发全县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万亩以上建成千亩草带3个。其中林缘西坡、五顷塬、三嘉三乡镇,每乡各建1个千亩草带,山河、湫头、西坡三乡镇各建1个500亩草带林缘养牛规模村全部推行玉米秸杆青贮技术、舍饲圈养和良种冻配技术,重点扶持石湾子、西渠、龙咀子、关川、西沟、等5个千头肉牛养殖规模村,使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和项目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