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与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与健康范文1
梅华丽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使人健康长寿,否则,就会影响或有损健康,甚至会导致寿命缩短。这是近年来日本等国家的学者研究的结果。
据报道,有人对美国波士顿市附近一个城镇的居民,进行了20年以上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关系的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身体锻炼与循环系统疾病有关的一些现象。
例如,以睡眠状态下1小时消耗的能量为身体活动指数1,发现身体活动指数在27以下的不爱活动的人,无论在哪一年都比指数是36以上的经常运动的人患病率高。而且从猝死、心绞痛、脑血栓的患病率来看,也是不经常活动的人高。
在对健康超“副作用”的生活习惯中,吸烟是十分严重的一项。
学者们对纽约市加入健康保险的约11万人,进行有无吸烟习惯、运动的程度与心肌梗塞患病率之间关系的调查,发现吸烟而又几乎不进行锻炼身体的人,每1000人中有10,89人患心肌梗塞,并且其中的半数在发病48小时内死亡。与此相反,在没有吸烟习惯,并且平时经常运动的人中,只有3,03人患心肌梗塞,死亡率也很低。可见,经常运动确实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使人体健寿增;吸烟却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近年来,不少人为了戒烟,却养成了嗜糖的习惯,以吃糖代替抽烟,这样好像变害为益了,然而食糖量多,也对健康不利。据专家们发现,,日常食糖过多,就易患引起冠心病的动脉血管硬化、肥胖病和糖尿病。另外,食糖量多会增加牙科疾患。专家们指出,糖对人类的侵害是很难直接感觉到的,它的危害是逐渐形成的。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宣传“戒烟”的同时,正在流行的“戒糖”口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此外,日本学者根据以1064004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的有关生活习惯和疾病关系的调查报告发现,与进行运动使死亡率显著降低的同时,睡眠时间以每天7小时为界值,7小时者死亡率最低,增加或减少都会使死亡率逐渐提高。
当然,合理的睡眠时间,不应机械地规定,要因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习惯以及季节变化和体力消耗等具体隋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要保持睡眠的经常连贯性,即每晚都要睡足7小时。
至于饮食习惯,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显然更大。例如,德国男子的生活习惯中吃的脂肪、糖、肉类太多,经常饮酒,加之抽烟厉害,缺少活动和工作劳累等,结果导致健康欠佳,寿命缩短,现在的平均期望寿命只有69岁,比20年前缩短了3岁。然而,在美国人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后,大大减少了脂肪、盐和糖的摄人量,人们由喝烈性酒改喝葡萄酒,保健食品销售额逐年增大,特别是有一亿多人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水平。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日本人的寿命在延长。男人的寿命居世界首位,1982年平均寿命已达74,22岁,比1981年延长了0,43岁。女人的平均寿命79,66岁,比1981年延长0,53岁。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利用业余时间打球类(网球、高尔夫球和棒垒球等)、游泳、跑步、做智力游戏、跳舞,到国外去游览,追求提高生活乐趣,从而解除疲劳,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老年人要想预防成人病,达到健康长寿,应该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坚持运动,不吸烟,少饮酒,食糖适量,饮食清淡而丰富、定时定量,睡眠规律,起居有常,以及爱好和兴趣广泛等等。
防癌食品的选择
赵 芳
由于癌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人们对防癌食品的选择更加重视,下列几类食品可供大家选用。
一、蔬菜类
萝卜、豆芽、豌豆、莴苣、大白菜、南瓜、冬瓜等可抵消饮食中亚硝胺的致癌性,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有利于胃肠的蠕动;扁豆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刀豆和大蒜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绿豆、海带、芋艿、慈菇、荸荠等可清热化痰,消肿散结,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癌作用。此外,薏米仁、百合、菱角、无花果等均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二、菌类
香蕈、猴头菇、花菇、平菇、冬菇、蘑菇、银耳、黑木耳等,含多糖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三、动物类
乌龟、甲鱼、鹅血、蜂乳等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海蜇可清热化痰,消肿散结,亦具有抗癌效果。
生活与健康范文2
关键词:健康 生活方式 体育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成,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使生活方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健康问题。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着多种健康隐患:环境污染、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生活危险等,造成的人体结构与机能退化和亚健康状态,不利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1]。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竟有60%是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疾病,迫切需要通过重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决。在国内,有一些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多年的实践向世人证实了:生活方式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得到有效康复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都是那么方便和省力,以致于生活又给人们带来了过度刺激,不停顿的“感觉轰炸”(阿尔温•托夫勒语)、信息负荷过重、不断面临新的抉择等等,使人压力重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困扰,就会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病患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据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调查发现: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给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症候尽管千差万别,但概括而言,称之为“现代文明病”。如:过多的选择使人感到紧张和疲劳;生活变化速率过快使人感到焦虑不安;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过紧使人无暇顾及身体锻炼,造成运动不足等等,使人的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病变。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总结压力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后果是:生理方面――肾损坏、糖尿病、低血糖、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心理方面――专心和注意力范围缩小、记忆力减退、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能力下降等。日本出现的“过劳死”现象,无疑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太紧,娱乐休闲、身体锻炼太少综合产生的猝死。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近视、肥胖、精神障碍等,在现代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些疾病的病因大多与学习压力大、缺乏身体运动以及营养过剩等有关。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比率为20.23%。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调查告称:上海有75万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其中大多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长年超负荷运转的青年人,大学生发病率高达25%,故专家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应该说,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4]。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象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掌握这把剑的人是怎样去运用它。“文明病”的产生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不如说是人们错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果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机制导致的不良后果。很显然,要消除“文明病”对人类的伤害,必须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审势,深刻认识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情感方面的缺陷,修正不适宜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在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它本身的特点和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以及它对个体自身改造的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据研究发现,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去参加各种休闲活动的动机不外有如下几种:以某种活动来缓解压力和宣泄不满情绪,以使心境恢复平静;通过某种余暇活动来体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得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通过参与某些余暇活动达到与他人交往、提高自身某些素质、发展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目的。当然,有的人参与余暇活动可能纯粹是为了获得某种感官刺激或逃避某种社会、家庭责任,但就多数人而言,他们参加各种余暇活动大都与上述几种主要动机有关。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体力上的疲劳得以恢复的方式可采取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其中,积极的方式是借助于轻松的身体运动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达到机能恢复的目的,其恢复速度较消极方式更快且更有效。
体育运动是贯穿整个生活方式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成分,它调节并改善着人们由于饮食、营养、体重、作息等方面长期不合理的积习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应。
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项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的伟大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全民健身计划》到2000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日趋提高,健康问题亦将成为我国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人们从事体育运动已不再有阶段性,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思想观念将由于《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深入发展而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也是世界性健身潮流中掀起的一个巨浪,在这个巨浪的推动下,世界健身潮流将会更加有力地冲击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体育运动亦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一生都要从事的活动之一。
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家庭的和睦幸福、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请大家一起来“一二一”。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蔡玉玲.生活方式与健康[M].湖南省:教育出版社.
生活与健康范文3
健康管理就是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通过作乳腺康体操、坚持患肢功能锻炼、佩戴义乳、心理护理干预等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健康档案建立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体征、主要症状、家族史、过敏史、手术史以及遗传史,为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跟踪至终生。
1.2健康教育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如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掌握乳腺康体操的基本动作、坚持患肢功能锻炼、佩戴义乳等。术后的1~3d为卧床期,以指关节、掌关节的活动为主,4~5次/d,10min/次,术后7d内患者禁止肩关节外展活动,避免过度牵拉伤口,以免造成皮下积液。然后进行腕关节运动,由患侧向着健侧牵引,下床期则主要为肩关节锻炼,如患者斜方肌、三角肌等,出院后则例行上肢旋转运动和上肢后伸运动,从而增强患肢力量,但是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每天练习2次乳腺康体操,坚持2年左右。术后近期避免用患肢搬动重物,逐渐活动术侧肢体;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及时就诊;不穿过紧的衣服;术后病人每月自查1次患侧,健侧每年X摄片检查1次,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征象;有家族史病人的姐妹和女儿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自发育后每月自查1次,并定期到医院体检。
1.3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表现为对自己形体的担心,为此,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措施及方法,帮助病人选择佩戴义乳,注重病人隐私,在护理等操作时避免过度暴露手术部位,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4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注意健侧的检查,定期体检,指导患者进行自检,伤口痊愈后可每天用温水洗伤口处皮肤,做到因人而异,灵活指导。
1.5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效果分析观察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7.5%(39例),不满意为2.5%(1例);对照组的满意度65.0%(26例),不满意为35.0%(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本国全身恶性肿瘤的7%~1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给予治疗,也是当前最为有效和最为主要的一种方法,且通过术后通过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健康管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因此,要重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病情,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生活与健康范文4
关键词:幼儿;环境;成长
人要在环境中生活,同样,环境也离不开人的创造。人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幼儿来说,环境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要通过对环境的创造与利用来发展幼儿,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与生活场地,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这就意味着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是有重要影响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让幼儿从小就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的良好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注重为幼儿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健康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的心理环境愉快、自由,幼儿便可在其中自由发展,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我们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1.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应是亲切、平等、和谐的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要保持一颗爱人之心。因为教师绝大部分时间是和幼儿在一起度过的,如果教师不抱有一颗爱心,那么工作是做不好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体现关爱之情,看到幼儿有困难时要帮忙解决,主动伸出援手。在教学与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默默听课的“木头人”,教师要明白,幼儿才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与幼儿开展互动,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所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与关爱,这样,幼儿才能感到在园的时间是轻松、愉快的,从而建立起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寻找解决的办法,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
2.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人太多的呵护与关爱,久而久之,会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人格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注重培养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品质,建立起互助、有爱的伙伴关系。
比如,我们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开展了分组画画的活动,把幼儿分成几个绘画小组,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每个组的组员共同画出一幅画,幼儿的兴趣非常高,画画时分工合作,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懂得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幼儿建立起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3.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为幼儿树立真诚相待、友好合作的形象
幼儿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不自觉地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方面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关心、团结合作,处处为幼儿做出表率,时间长了,幼儿也会受到影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对什么事情都满怀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事物,所以,一定要为幼儿创造新奇、生动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在为幼儿创造环境时要注意,不要过分的奢华,要注意这个度,因为过于奢华的环境不利于幼儿保持健康朴素的心态,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责任不断地开拓创新,去探索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发展,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平等的环境中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郭瑞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2).
[2]宋涟娉.浅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0).
[3]陈萍.浅谈幼儿智慧力的培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
[4]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5]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余珍有.教师的交际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7]任智茹.被忽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生活与健康范文5
摘 要 目前,高校教师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潜在心理疾病问题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这种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基本最容易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具有独特“校园”特征的高校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男女教师之间有何差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运动经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和补充健康教育内容,优化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关联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三所普通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20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二)研究方法
1.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确定。结合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独特“校园”特征,参照国内学者苗大培对体育生活方式概念及范畴结构的描述[1],拟出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主要特征:(1)体育活动有明确目的;(2)选择确定的体育项目;(3)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30min以上,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4)对活动评价良好。具备以上4个特征的教师则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针对本研究的问卷内容及设计方案以及用4个主要特征来确定教师具备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大多数专家表示肯定,认为是合理的、可行的。
2.测量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评定“最近一个星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90个条目,按症状的程度分为0-4分的五级评分。按因子分≥2分(即中等严重度)判定存在心理问题。(2)自编量表。根据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特征自制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在辅导员的协助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在统一指导语下集体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
4.统计分析。将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依据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行为模型[3],分阶段对高校教师体育行为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全方位的。相比较而言,男教师更看中增进健康、交结朋友、解闷消遣、提高技能,女教师则较注重增进健康、健美身体、交结朋友、提高技能等,反映出高校教师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趋于成熟。男女教师在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男教师喜欢对抗性和竞争激烈性强的项目,女教师则偏爱对抗性和活动强度较小的项目,这符合男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特点。在体育活动的实施阶段,男女在每周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和每次活动强度上差异比较明显。由此提示:解决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二)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各评价指标比较结果
按照拟出的对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主要特征,对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有无固定项目和自我评价2项指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三)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高校教师的性别差异
依据体育生活方式4个主要特征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结果进行重新编码(Recode),并建立新变量(Compute Variable),即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分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和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两组。结果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200人(男158人,女42人),男女差异明显(X2=51.776,P
三、建议
(一)加强体育对高校教师个人生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鼓励更多的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培养教师体育意识,促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建立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二)把高校教师对体育的需求,特别是个体需求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之中,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加以体现,使更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本研究由于抽样还欠广泛,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有限,同时,对与体育生活方式有关的体育消费、体育活动空间、体育信息摄取、组织程度等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尚未涉及,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6-8.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1-35.
生活与健康范文6
【关键词】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健康;女工;横断面调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4.013
中图分类号:B8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4-0286-05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妇女就业人数已达到3.37亿,女性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5%以上[1]。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经济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处在新经济时代的职业妇女担负了贤妻良母和社会职业劳动者的双重任务。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对职业女性的要求迅速提高,工作单位要求她们具有开拓、敬业、进取精神。而社会对贤妻良母的期待,同时要求女性在家庭里面是温柔、贤惠,更好地履行相夫教子的职责。社会成就需求和家庭责任需求同时强化,使职业女性同时陷入职业和家庭双重角色、双重冲突中,对她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2]。国外对压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近20余年来才有了明显进展,进行了众多的生活性、职业性生理和心理压力的研究。现今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但从工作压力的测量工具来看,目前使用的紧张测试工具有人-环境适应模式(People-Environment Fit Model, P-E)、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dex, OSI)、工作要求-自主模式量表(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等 [4]。从健康效应来看,国内大多数的健康效应关注的是心血管疾病,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主要应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国内对女性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的报道不多,为探讨双重压力下女性职工心理的变化,本文用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家庭压力量表,且两个量表联合使用[5]来评价不同来源压力的相互作用;用条目较少,应答简便的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测量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压力与女性心理健康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铁路局中年龄小于55岁的全体女职工(共2152人)为对象, 1965人愿意并参加了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79份。年龄20~55岁,平均(36±8)岁;工种:列车组577人,车站组511人,其他组591人(包括行政人员、卫生人员和后勤人员)。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报式填写问卷。
1.2 工具
1.2.1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量表(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中文版[6]
用该量表评价铁路女职工的工作压力状况。量表共23个条目,内容包括外在付出(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回报(工资、尊重、职业保障以及晋升)和内在投入(为实现标所做的内在驱动)。当付出过高而回报过低时,个体被认为处于高工作压力状态;反之低付出高回报状态则认为处于低工作压力状态;对付出与回报的过分投入都将加剧工作压力的程度。每个条目有四个选项,记为1分、2分、3分、4分,用付出的得分/回报的得分来判断工作压力的程度。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量表在中国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均能对健康结局做出较好的预测和评判[3,6]。
1.2.2 家庭压力量表(Family Stress Scale Questionnaire,FSS)[5]
用该量表评价铁路女职工的生活压力状况。共5个条目,主要内容涉及家庭成员关系、家务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责任等方面。每个条目有四个选项,记为1分、2分、3分、4分,将每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可。家庭压力量表在中国职业女性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
1.2.3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7]
该量表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有四个选项,四个选项从前往后依次记为0分、0分、1分、1分,将12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可,以得分的3/4为分割点来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健康[7]。一般健康量表在中国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精神流行病学调查和识别心心理障碍的工具[8]
1.3 统计方法
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核对录入,用SPSS11.5(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2结果
2.1 两组女工的一般情况比较
用一般健康量表评价1679名铁路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得分的3/4为分割点分为心理健康组和不良心理健康组。两组女工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表1显示心理健康组平均年龄比不良组大2岁;不良心理健康组有人工流产史的比例43%,略高于健康组(37%,P
2.2 两组女工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量表与家庭压力量表评分比较
不良心理健康组外在付出、内在投入得分高于正常组,获得的回报得分低于正常组;不良心理健康组工作压力得分高于正常组(工作压力=付出得分和所获得回报得分的比值);不良心理健康组生活压力得分高于正常组(见表2)。
2.3 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工作压力模块按四分位数将生活压力划分为最低、较低、较高和最高四个层次,以最低的工作压力作为对照,较高和最高工作压力都与不良心理健康有明显相关(OR=2.03,95%CI :1.47~2.80;OR =3.04,95%CI :2.17~4.28);生活压力模块按四分位数将生活压力划分为最低、较低、较高和最高四个层次,以最低生活压力作为对照,较高和最高生活压力与不良心理健康均有明显相关(OR =1.64,95%CI :1.21~2.23;OR =2.48,95%CI :1.47~4.49,);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交互作用时与低职业紧张-低生活压力为对照,高工作压力-低生活压力,低工作压力-高生活压力,高工作压力-高生活压力与不良心理健康有明显相关(OR =1.90,95%CI :1.32~2.74;OR =1.79,95%CI :1.21~2.67;OR =3.54,95%CI :2.21~5.01)(见表3)。
3讨论
铁路女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生物节律不稳定(昼夜节律紊乱、饮食不规律)、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噪声、气压不稳定等),需接待各种各样的旅客,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家中,还要照顾子女和老人。因此承担着较重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心理压力较大。本研究显示:职业紧张和生活压力都可能是铁路女工不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但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似乎更明显。将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分开,按四分位数将两者都划分为最低、较低、较高和最高四个层次,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较高和最高组与不良心理健康发生有关,但工作压力的优势比较高。两者联合作用时高工作压力-低职业紧张的优势比也较低职业紧张-高生活压力高。随着社会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工作行列中,她们需要同时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工作对女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联合作用时,对不良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单独作用时表现了更强的相关性。Marmot等认人为“付出-回报失衡”用于与人群打交道的服务行业有较好的效果[9-10]。而且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目前主要应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条目繁多,应答时间长[11]。本研究使用的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条目较少,应答简便,十分适合流行病学调查。职业女性在生活与工作中发生了相互干扰,出现角色冲突,加剧了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12]。国内在对护士、教师、警察、铁路调度员的研究中都发现工作压力是不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3-15]。日本一项对精密仪器生产工人两年的队列研究发现自觉有工作压力的工人心理疾病高于自觉没有工作压力的工人,并且女性若与上级关系不好则会影响到心理健康[16]。荷兰一项对疲劳和心理疾患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生活压力可能是疲劳和心理疾患的危险因素[17]。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本吻合,工作和生活压力共同影响女性职工的心理健康,导致不良心理健康的发生。
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女性在社会中的多种角色使女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女性与压力问题的关注迅速提高。尤其是职业女性负担着家庭和事业双重任务,经常工作家庭“两班倒”,任务重、压力大,易产生心理紧张[18]。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女性异常心理发生率高于男性。而在女性人群中,职业女性比非职业女性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19]。中国员工的工作需求远大于世界很多国家,每周实际工作时间相当长,中国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状况不容乐观[20]。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护女性职工的心理健康。减少或避免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产生,从而减少不良心理健康的发生。培养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及家庭环境)应是今后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支持性的社会环境能提高女性的被认同感,取得家人支持能使职业女性拥有一个轻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于缓解女性的工作-家庭压力冲突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21]。
本研究样本量较大,对于铁路女工这个职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问卷是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时可能会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产生偏倚,前人的研究提示受教育程度对职业紧张和健康的影响,本研究由于没有询问教育程度这个指标,虽然我们用职业分类来对社会经济地位这个因素进行了控制,但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另外本研究是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结果不能进行因果推断,有待前瞻性追踪研究的确证,而且影响女性心里健康的因素非常多,本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压力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玉芝. 职业女性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0(3):282-284.
[2]杨蕴.浅谈职业女性心理压力与调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3(8):22-23.
[3]杨文杰, 李健. 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4,22(6):422-426.
[4]Li J, Liu P. Measurement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workplace[C]. The 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Kunming, China. October 16-19, 2006.
[5]Xu LY, Siegrist J, Cao WH. Validation for ERI and a FSS in Chinese women. Measuring Job Stress and Family Stress in Chinese Working Women: a validation study focus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J]. Women Health, 2004, 39 (2): 31-46.
[6]Li J, Yang WJ, Cheng YW.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in Chinese healthcare worker: a validation study[J]. Int Arch Occup Envior Health, 2005,78:198-204.
[7]Yajima Y, Tsutsui T, Nakajima K. The effects of Caregiving Resources on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over One year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Disabled Elderly[J]. Acta Med, 2007,61 (2):71-80.
[8]杨延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9):769-773.
[9]Marmot M, Siegrist J, Theorell T,et al. Health and the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 at work[M]∥ Marmot M,Wilkinson RG.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05-131.
[10]Calnan M, Wainwright D, Almond S. Job Strain ,Effort-Reward Imblance and Mental Distress:a study of occupations in general medical practice[J].Work Stress,2000,14(4):297-311.
[11]钱令嘉. 加强我国职业应激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1-2.
[12]吴谅谅, 冯颖, 范巍. 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源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3, 9 (1): 43-46.
[13]牛晓丽,胡继宏,宋辉银. 银川中学教师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定[J].中国学校卫生,2005,11(26): 954-955.
[14]曹煜红,任领华. 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6, 33(6)309-313.
[15]徐维钰,周姝,毛雅芬.工作压力对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 12(25): 2367-2369.
[16]Mino Y, Shigemi J, Tsuda T, et al. Perceived job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in precision machine workers of Japan: a 2 year cohort study[J]. Occup Environ Med, 1999,56:41-45.
[17]Bultmann U,Kant I,Stanislav V,et al. Lifestyle Factor as Risk Factors for Fatigu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the Working Population: Prospective Results From the Maastricht Cohort Study[J]. JOEM, 2002, 44(2): 116-124.
[18]杨延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9-773.
[19]梁成洪.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探略[J].广西社会科学, 2005.12:183-185.
[20]张雯, Duxbury L,李立. 中国员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06, 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