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办公室 “行为艺术”

十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高等教育工作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而高校办公室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服务师生和学校的行政管理中,为高等学校长效、稳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起到重要的辅助协调作用。高等学校办公室行政运转水平直接或间接会影响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的完成。因此,如何提高高等学校办公室的服务水平、工作质量,确保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完成,注重办公室“行为艺术”,是十分重要也是亟须不断研究、更新的课题。

一、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一——重视空白点,保证工作有序推进。

高等学校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单一性”明显。秘书间,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而办公室任务繁杂,突发性、综合型事务也时有发生,秘书职责范围内没有涉及、多科室间相互交叉部分的工作任务,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的空白点和处理事务过程中的死角,科室间的许多矛盾与困难就自然地存在于这些空白点和死角之中。这时,主动承担任务、解决问题、避免责任不明确所产生矛盾的职责义不容辞地落到办公室的肩上,需要办公室进行协调,主动承担任务,积极联系兄弟院系、学校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内部主动协调,相互配合,有序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按照领导要求,根据学校、学院的工作计划和要求进行督办落实,督促科室间有效配合,在满足时间节点要求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任务,使工作有序开展。

二、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二——收集信息,有效保障数据储备。

传统办公室在日常工作中勤于传达指令,事务性工作多,浮于表面,不重视结果反馈和经验总结,一事一结,再来再做,重复劳动,无用功消耗量大,一定程度地妨碍了机构的高效运转。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办公室工夫要下在平时,对于各科室产生的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数据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收集、汇总、备案,保证办公室所有资料、数据对内清晰明了,常存常新,对外口径一致,有据可查。有效规避一事多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提高办公信息、办公资料公信度,保证准确性。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积极主动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领导掌握全局、运筹帷幄提供信息保障。

三、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三——借鉴“历史”,进入角色。

办公室每个成员都迫切希望尽早达到领导要求,缩短适应期,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平时要多看多听多练,积极借鉴“历史”。多听:要多听领导、前辈、同事间的经验总结;多听专家的经验介绍,多听群众、师生的真正需求;多听上级部门,兄弟院系的信息反馈。要主动听、善于听,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多看:要多看已有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多看理论分析、语言表达、工作技巧,抓住实质;多看前辈、周围同事的成长过程;仔细观察成败得失的原因,勤于总结,对比改进,多方面下工夫。运用历史经验、前辈的智慧加速自身成长,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多练:要多进行自我训练,多练写作技巧,掌握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要多练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汇报精简、介绍清晰,布置准确,按文明礼仪的要求,规范接人待物行为,打造办公室新形象。

四、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四——转变观念、“反客为主”。

传统办公室习惯于“你问我答、不问不答”,“一交一办、不提不碰”的守株待兔形式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办公室的灵活性、高效率的要求。新时期办公室应该转变观念,采取“反客为主”的态度,勤于思考、精于业务、超前行动、主动服务。要练好内功,变“有一办一”的服务为“未雨绸缪”式的服务,做到领导欲谋我先思,师生未提我先想的“百宝箱式”服务,打造办公室新形象。简单实效才会赢,如果工作中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过于繁琐,又不注重总结、不注重思考,不注重创新,必然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像汉字输入法由全拼、智能ABC的实行到现在搜狗等智能输入法的流行就是经过无数的思考、总结、改进的成果。同样办公室工作的“灵活性”就要求办公室“反客为主”,未雨绸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五——木桶定律。

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组织要出成绩、有成就,都离不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努力。根据美国理学家彼得的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说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短板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当然,对于木桶定律,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顾想办法提高短板,很有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每个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掘每一个成员的自身优势,然后再弥补成员间的短板,使得短板不短,长板不缺。这就要求在办公室中,要学会互敬互爱,发现成员间的闪光点,相互激励,努力提高自身。在不使自己被动形成办公室中的短板的同时注重维护良好的“办公室文化”,对内相互帮助、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对外注重礼仪,不揭人短,相互捧场,形成凝聚力强、感召力大的窗口型和谐部门。

六、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六——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却起到关键的作用。二八定律所具有的实用性已经被确认,而且已经不断被证明。办公室工作包罗万象、头绪繁多,不能不经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要高效、准确的达到目标任务,办公室要会抓住主要问题、发现主要矛盾,应该将80%的精力放在占据比重为20%的首要问题、本质根源上,达到80%的成效继而带动完成剩下80%的事务性工作。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同样忙碌的人,因为对事情处理的顺序不同,所达到的成就也大不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区别,二八定律的写照。办公室应该按照二八定律的分配原则,将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禁止出现解决容易解决的事务,搁置难点、重点工作,磨洋工,忽略成效的现象。

七、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七——罗森塔尔效应。

没有人不希望得到赞美和激励,不管他是白领还是家庭主妇。罗森塔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实质上就是暗示力量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有人根据罗森塔效应做了一副对联,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扶)不行。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如果所期待的结果经过掂量后可能性较大,而这一结果又是有意义的,就能产生一种积极状态,罗森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大。这一效应是按照“憧憬——期待——行为——感应——接受——外化”的机制产生的。在高效完成办公室工作的同时又注重“办公室文化”的塑造,就需要学会应用罗森塔效应,成员间互相激励、相互尊重的同时,具有一定威望的期待者对被期待者的鼓励与赞美,使得办公室工作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开展。

八、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八——吸引力定律。

麦克莱兰说:“你所想到的,一定是你能够成为的,渴望会帮助你向前走,也会让你向后退,一无所得。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内心的欲望。”消极能量吸引消极能量,积极能量吸引积极能量。高等学校办公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与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营造。要求定位准确、明晰目标,热爱工作岗位。奇迹来源于热爱,热爱产生吸引。吸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当高等学校办公室成员热爱岗位,热爱工作,并付诸积极的行动时,积极的结果就会发生,正能量将会不停地传递,良好的工作氛围将会持续保持。以进取的精神、高效的工作效率,突破传统办公室工作中的局限性,展示高等学校办公室新形象。

总之,高等学校办公室是一个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综合部门。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起着收集、传递、归总、辅助、参与、督办、落实等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办公室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在遵照工作职责办事的同时,认清当前环境变化,注重办公室“行为艺术”,适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打造新窗口、塑造新形象,探索高等学校办公室运到新模式,提高高校办公室的办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施惠贤.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办公室的整体功能[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1)3:13-17.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司法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取证技术和鉴定手段,正是为了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力打击危害国家经济秩序、政府行政秩序的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应运而生并篷勃发展起来的。借助于现代会计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司法会计已成为司法鉴定技术领域内的一支生力军,其在司法机关诉讼中准确“认定事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证据”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司法会计的发展,远不如象法医技术、物证技术那样备受关注。探讨司法会计的“历史”与发展,解读制约司法会计发展的因素,以期让更多的司法界同仁们来了解它、关注它,是本文的主题。

 

一、司法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司法会计起步较晚。据现有资料记载,司法会计活动及司法会计学在我国出现还属当代的事情。80年代后期,一些法院在审理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时,开始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相关的司法会计活动。个别地方的法院还与银行、审计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开展司法会计业务的机构。到二十世纪末,一些地方的公安、法院等部门为了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需要,也开始酝酿建立司法会计专业技术门类,配备司法会计人员,开展司法会计工作。

 

司法会计是基于司法机关侦查、审理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已在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中发挥了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争鸣与勃兴

 

由于受司法会计实践的影响,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现有资料记载,在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人专门从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只有极少数的会计人员和高校的教学人员对司法会计实践和司法会计教学进行了一些经验总结。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司法会计理论研究才真正开始。

 

1985年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专业技术门类建立后,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工作者,结合司法会计实践开始了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并逐渐成为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力军。进入到21世纪,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在大连、南宁组织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和理论研讨会。这两次会议,不仅总结了检察机关自开展司法会计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果,交流了工作经验,对司法会计领域内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两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检察机关乃至全国的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三、目前我国司法会计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司法会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人才资源缺乏

 

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司法会计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

 

从司法实践的需要来看,目前我国公、检、法、司及其他部门至少需要一万名左右的司法会计人员,而现在检察机关内仅有2000余人,其他司法机关更是寥寥无几。

 

从科研和教学来讲,至二十世纪末,我国尚未建立起司法会计专业或司法会计方向的本科教育体系,仅培养出了极少量的司法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仅有个别高等院校着手司法会计方面的本科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不足百人)。

 

人才资源的缺乏,不仅制约了司法会计的发展,造成了理论研究、教学工作的被动,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在诉讼中证据收集活动也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更不要说为司法实践提供司法会计方面的科学证据了。

 

(二)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尚需提高

 

目前,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有司法机关的司法会计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一些大专院校的会计科研、教学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是从财经院校会计、审计及其他经济专业毕业的,许多人还缺乏开展司法会计工作所必需的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学和司法会计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社会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教学、科研人员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往往导致在司法会计实践中违法检案、技术性错检等一系列问题。

 

(三)司法会计专业技术的应用缺乏必要的环境和基础

 

由于大多数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律师缺乏对司法会计的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对需要进行司法会计鉴定的不送检,或提出不适当的鉴定要求,或不会收集检材至使鉴定无法进行等情形。因此,司法会计专业技术的应用还缺乏必要的环境和基础。

 

(四)司法会计工作缺乏统一和规范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对司法会计工作缺乏统一和规范,在司法会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如司法会计的用语混乱,大量引用证人证言作为结论的依据,应当验证的鉴定事项有重要疏漏,结论的论证不严谨,超范围解决法律定性的问题,司法会计鉴定文书五花八门等做法,这些说明由于缺乏统一和规范,使司法会计工作有明显的随意性,造成了一些混乱。

 

四、我国司法会计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诉讼科学化进程的加快,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客观上为司法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使司法会计在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和处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适应形势发展,大力加强司法会计理论研究

 

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和司法会计的现状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司法会计专业的发展已明显受到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因此,加强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

 

司法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要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解决目前还没有解决的一些司法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司法会计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司法会计实践。

 

(二)建立司法会计教育体系

 

根据司法实践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要求,在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建立起司法会计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司法会计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司法实践和司法会计学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有部分财经、政法院校开设了司法会计方向的本科教育,还有部分政法院校招收少量司法会计方向硕士研究生,这为培养高层次的司法会计人才开了个好头。

 

(三)标准化:司法会计的最终出路

 

在诉讼中,诉讼证明标准的提出和证据法的制定被逐渐提到立法日程上来,这对涉及技术性证据的司法鉴定技术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司法鉴定的标准化是司法鉴定工作的最终走向。司法会计也不例外。要解决目前司法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司法会计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这既是诉讼科学化的要求,也是司法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司法会计标准化研究与操作的需要,首先要尽快建立我国的司法会计标准化组织,这是进行标准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要组织人力、物力,借鉴会计、审计的现有成果,尽快编纂司法会计引用技术标准,以解实际工作之急。

 

(四)建立全国性司法会计学术组织

 

目前,我国的司法会计专业,无论是专业人员数量还是专业技术的应用都已初具规模。从加强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的角度看,应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司法会计学术组织。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管理层次也随之不断完善和提高,施工管理作为工程建设最直接的管理阶段,关系着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丰富和发展其管理内容及其涵义。

1建筑施工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要求复杂,施工环节众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旦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只有全社会都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并且真抓实干,我们才能把质量工作做好。”因此,我们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2企业质量安全文化建设

质量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对企业来说,它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质量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质量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质量安全考核机制、质量安全曝光机制等。

(2)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积极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3)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搞形势,不走过场,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3.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具体做法:①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②坚持1天1条,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③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④通过莺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3.2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3.3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①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处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4狠抓施工生产质量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具体要求:

(1)开展好事前班组安全教育,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检查,并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开展前,安全防护已完善”的思想。

(2)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3)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如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

3.5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①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3.6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3.7认真抓好质量控制工作

工作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工作质量的反映。要使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必须既要管工程质量,又要管工作质量,而且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

3.7.1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严格贯彻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或优良。

3.7.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

(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落实质量保证体系。

(4)严格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

(5)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3.7.3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1)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

(2)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

(3)应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试验手段,以验证施工质量。

4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后工作经验总结

要将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纳入系统行业化、法制化,方能使建筑企业全体人员,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总结档案,以便规范和指导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总结内容的警示及监督体制,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顺利开展。

(3)制定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总结标准化格式,并纳入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条件中去。

(4)实行旌工安全管理总结的宣讲及测评公示制度,促使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得到应用推广,并认真地吸取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进行成品保护,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聘任制;经验分析

美国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无论科研能力,还是教学水平,乃至人才培养成效均堪称世界一流水平。而在这些卓越成绩的背后,其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探索和完善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美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概况

美国高等教育采取分权制管理体制。美国多数大学在这种体制下呈现出办学自主、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特征。董事会、评议委员会、行政管理系统构成了大学的自身的管理体系。其中,董事会是权力核心,主要职责是确定校长人选和明确校长职责;评议委员会是学术主管机构,职能相当于国内的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行政管理系统由校、院、系三级管理机构组成,并采取校长、院长、系主任负责制。美国高校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均为独立法人,这在体制上为高校独立实施教师聘任制保留了较为充分的制度空间,国家及州政府对高校教师的选拔和聘任不予干涉。

美国大学教师设置三个层级,分别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各层级的聘任条件大概如下:

助理教授:获取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具有该领域2--3年的教学或科研经历;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其领域中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助理教授不采取终身聘用制,但其工作表现和学术成果是终身制聘用的重要考察依据,校评议委员会将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狂考虑是否将聘其为副教授,并授予终身职衔。

副教授:获取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具有该领域5年以上的教W科研工作经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在其所从事的学术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学术水平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在相应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价值。副教授一般采取终身制。

为了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美国大学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为教师,即使招聘也会从年限上论资排辈,压抑新教员的教学和科研,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偶有例外,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需要在这一规则下逐步积累和发展。

教授:获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该领域10年以上的教学科研经历;教学效果优良,科研成绩显著,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对相应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一般来讲,教授在美国大学中均为终身制。

二、美国大学聘任制的特点

选聘方式――社会招聘与校内晋升相结合。美国大学在选聘教师时采取社会招聘与内部晋升向结合的方式,并且以内部晋升为主要方式,通常只对初任或补缺的教师岗位才从社会招聘。聘任助理教授岗位后,一般会根据教学科研表现和成果沿着副教授、教授逐级晋升。由于美国大学教师岗位通常是“非升即走”,由此所形成的高级岗位空缺会采取社会招聘方式予以弥补。

需要新增助理教授或高级岗位出现空缺时,主要通过媒体公开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主要包括:招聘职位、专业、资历,工作要求、薪金标准,以及应聘程序等。应聘者须向校方提交个人简历及佐证材料并通过相应考核程序后,被推荐到学校懂事会,董事会最终决定是否签订聘约及试用期。

(一)试用制

美国大学对初次聘用教师采取试用制。在试用期,如果校方认为应聘者能够胜任其工作岗位,试用期满可转为正式教师;反之,则被辞退。通常,初次聘用的教师需要经历7年的试用期;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其试用期限是在7年的基础上减去已有的教学科研工作年限,但己经有工作年限的核算上限为3年,因此,美国大学聘用教师的试用期限一般为4-7年。

(二)合同制

美国大学教师实行“聘任制”,聘书由校长签发,并附有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和权利。各大学合同条款约定均较为具体,如讲师的聘用期限大多为一年;助理教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三年,聘期满,通过考核者可再签订下一周期聘用合同;教授自动享有终身聘用资格,何时终止聘用合同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双方的意见。对于上述各层级教师如校方欲解聘,应在聘期结束前3-12个月通知教师本人;如继续聘用,应在下一聘期开学前6个月发出续聘通知,并签订下一聘期合同。主动辞职者,应在接到续聘通知30天内提交辞职申请。

(三)教授终身制

通过试用期或聘任期教学科研服务各方面考核的助理教授可晋升为副教授,并可申请转为终身制教授,如获得终身雇佣学校则无权任意解雇该教师,因此,美国大学在签订终身制时是非常慎重的。终身制教授只有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方可解除:一是学校出现严重财政危机;二是教授个人出现违反聘用合同约定的行为或违法行为;三是极少数教授也会因自身或家庭原因自动离开学校,放弃已获得的终身制。

(四)教师兼职制度

美国大学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自20世纪70年代,大量兼职教师已成为美国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实践教学岗位和科研岗位。例如,美国乔治大学全校教师为1 200人,其中专职教师576人,624人为兼职教师;马里兰州立大学专职教师3 300人,其中兼职教师有700多人。可见,美国大学大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三、国外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经验总结

从美国的高校教师聘任制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知名大学之所以能成为高水平教学科研精英的汇聚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拥有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社会资源,为造就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于完善的教师聘用和分配制度,这对吸引优秀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可见,国外著名大学师资队伍管理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聘任制度。

(一)按照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置岗位

世界各国的高水平大学通常是学科领先、特色鲜明。因此,在岗位设置时通常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来为标准的学科群构架;按学科团队建设需要设置教师岗位,以此推动以梯队、实验室,以及研究室等为代表的教学科研体系基本组成单位的建设,为提升大学教学、科研水平奠定人力资源基础。这些基本单位则会在分工协作下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生长点,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这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按照工作岗位的职责聘任教师

工作岗位一经确定后,各岗位便有了明确的职责,根据职责可明确任职条件。学校根据具体职责和任职条件选聘教师便能做到有的放矢。在美国,通常具有博士学位才有应聘教授职位的资格,但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院校,也可能降至硕士学位。而德国,教师的任职条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任何大学均无权擅自修改,学校的招聘委员会只有权规定应聘者科研和教学经历,以及对具体专业范围做出具体规定。

(三)公开招聘制度

美国大学的人事管理部门通常根据学科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岗位的当前需求,在媒体上公开招聘公告,公布招聘岗位详情。应聘者须向学校提交应聘申请及相关佐证材料,包括学历证书、从业资格证、个人简历和体检报告等。通过材料审核的应聘者进入面试考核程序。面试着重测试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同时考核其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科技与学校发展所需要的知识面。应聘者须针对岗位和自身的成果做学术报告,并回答招聘委员会的提问。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和徇私现象,美国大学通常不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是国外著名大学聘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保障。

法国大学的教授招聘通常面向全世界公开进行。首先,由申请者根据招聘公告提交应聘资料,国家大学理事会审查做出明确书面意见,用人大学的专家委员会对应聘者的材料和条件进行审议,并拟定招聘人员候选人名单,最高可按招聘岗位数量的5倍拟定候选范围。随后,再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和试讲,专家委员会根据情况和表现进行筛选和录用。最后,由学校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向国民教育部部长推荐拟聘人选,经部长批准聘任后,由总统任命。符合应聘条件的副教授由学校按学科分类记性公开招聘考试考试,其招聘程序与教授的大致相同。

(四)聘任形式多样化

美国的大学教师分为终身和非终身两种聘任形式。终身聘任是连续或无限期的任用形式,但必须服从相关法律规定并满足相应的条件。非终身聘任包括实习教师和临时教师两种。实习教师可以服务期出色的表现来争取终身聘任;而临时教师无论其服务期限多长、表现多优秀也无法争取到终身聘任。

韩国的大学除教授实行终身制外,其他层级的教师均采取聘期制,副教授聘期一般为6-10年,助理教授的聘期一般为4年,讲师的聘期一般为2年。

法国大学的教师属于国家A级公务员,其中包括正式教师和非正式教师两种形式。正式教师主要包括教授和副教授,他们构成了法国大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如尼斯大学有教授277人,副教授430人,两者总和占全校教师的57%。

(五)聘任合同法制化和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大学,教师聘任合同可采取不通形式,但其管理则十分规范,合同的形成和签订法制化。大学与应聘人员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合同。美国大学的聘任合同一般采取三种形式:长期性合同、短期性合同和一年期合同。采用何种形式的聘任合同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合同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合同须明确聘任教师的职责、任教专业、工作量、薪金水平、聘期、其他相关法律责任,以及校董事会采用的规章和规定。

行政人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慢性病;社区管理;大肠癌筛查;效益评估

Abstract: Shanghai public health service - community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November 2012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free screening servi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gram wa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sease burde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Shanghai, with 3 years of pilot study in Qibao Community. In the 1st round of screening program, 1million people participated in the screening, 1960 colorectal cancer cases were diagnos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earlier stage cancer was 52.8%, which account for 4.36-fold compared with average level in Shanghai before screening. At the same time, 7911 cases of precancerous lesion were detected, the objective of program has been achieved, and got a lot of experi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disease screening program.

KEY WORD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management; community;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于2011年年底正式纳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一项目充分考虑上海市的大肠癌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资源状况,结合以往工作的基础,确定了项目的实施策略。将癌症筛查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上海在全国开了先例。

1背景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肿瘤监测数据显示,本市居民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最为明显,无论男性、女性都已经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发现时中晚期居多,全市的早期比例水平仅为11%,这个比例在美国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40%。

研究发现本市癌症上升主要是归因于人口的老龄化,而去除老龄化影响以后,仍呈现明显上升态势的癌种不多,而其中大肠癌最为突出。在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现在国际公认有3种癌症是可以通过筛查来降低死亡率,那就是大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大肠癌可以通过筛查提高疾病早期发现的比例,降低死亡率,同时通过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地开展肠镜检查,还可以发现癌前期病变,尽早地治疗,从而切实地降低远期发病率。证据显示,在癌前期病变得到尽早治疗的人群中,其今后的发病率要低于一般的人群。

2七宝社区试点的示范作用

本项目在立项前经过了充分的试点工作,尤其是在闵行区七宝社区成功完成了项目试点和前期探索工作。

七宝镇位于上海的西南部,闵行区的北部,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50个居委,户籍人口11万,常住人口28万,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镇,同时兼有城市和农村居民,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008年七宝镇的社区诊断报告指出: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该社区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在死因排位中,肿瘤占到第1位,循环系统疾病占到第2位,其中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而早发现率较低。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原市卫生局的批准,决定由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试点任务,并联合上海市肿瘤医院、闵行区卫生局、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闵行区中心医院、闵行区肿瘤医院等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与技术支持工作。自2008年至2011年,共筛查了2.78万人,初筛阳性率达到了13.7%,有3900多人参加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达到了50%以上,确诊了663例癌前期病变和75例肠癌,其中早期病例42例,早发现率(56%)提升显著。七宝的试点也推动了整个闵行区提前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建立了高危人群管理队列,定期实施随访及筛查,最终促成了该项目的全市性推广。

通过七宝社区的试点经验发现,有组织的筛查,提高居民的知晓度,提高居民健康筛查的依从性,可以切实提高疾病的早发现率。基于七宝获得的证据,也基于本市在其他社区开展的工作经验总结,经过反复的论证,认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是一个效果好、可操作性强、惠民利民的项目。本着基于本市“基于国家、高于国家”的原则,2011年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正式纳入了本市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是国内首次推行以社区为实施主体、以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全覆盖地提供癌症筛查服务。

3项目的目标与内容

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立项后,经过了一年的紧密筹备,2012年11月,原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了开展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的通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体的目标是:通过项目提高上海市居民大肠癌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大肠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早诊率和治疗率,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未来的发病率。整个方案的原则是“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为达到退休年龄段的、参加了本市各类医保的常住人口提供免费的筛查服务,包括危险度问卷评估以及2次粪便隐血检查。项目的宣传发动工作的目标是让居民全面、广泛地了解大肠癌的危害以及早期筛查的作用,居民也可以通过12320公共卫生热线进行咨询。

整个社区筛查的流程包括:发放知情同意书,对参与人群登记造册、危险度评估、粪便隐血试验检查,然后进行判读,并告知居民结果。通过完善的社区筛查和随访流程,鼓励和帮助筛查阳性和问卷判定阳性的居民,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肠镜检查。

4筛查项目进展

4.1初筛登记和完成情况

2013年项目实施期间,全市共有955,237人登记参加筛查项目,其中933,003名居民参加了由大便隐血试验和危险度评估组成的初筛检查,初筛完成比例为97.67%。完成初筛检查的对象中阳性对象211,366人,初筛阳性比例为22.65%。初筛阳性对象都被告知需要接受诊断性肠镜的进一步检查。

4.2大肠癌和癌前期病变检出情况

本项目中参加诊断性肠镜检查58,710人,肠镜检查比例为27.78%。初筛阳性对象肠镜检查出大肠癌病例1,960人,检出率为210.07/10万。另外初筛阳性对象还通过肠镜检查出癌前期病变7,911人,检出率为847.91/10万。

项目共收集到在有明确分期的大肠癌病例1,368例,这些病例的早期比例为52.8%。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显示,本市50岁以上人群大肠癌早期比例为12.13%,本轮检出的大肠癌病例的早期比例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4.36倍。

5项目成效和经验

5.1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机制建立,组织管理运行良好,为项目逐步转向经常性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2013年第一轮筛查项目的开展,市及各区县政府均将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纳入了地方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中,建立了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区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多部门合作优势明显,项目政策保障到位,各委办局联合发文对项目各方面职责予以明确,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人力、物力和经费得到有力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街道社区宣传发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提供初筛服务,到以定点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进行肠镜检查,各级疾控中心组织管理、收集评估数据信息,多个部门协同参与,逐步建立了协同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的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建立、维护和管理开发了大肠癌筛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了筛查数据的准确、快速、安全的上传、汇总和存储。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20协助做好项目宣传和咨询工作。

5.2项目工作执行顺利,工作量指标大多超额完成

符合项目的对象按照本市50岁以上年龄段符合条件400万人,登记率25%计算,计划初筛参与人数1,000,000人,实际参与初筛登记人数955,237人,登记完成率为95.52%;计划初筛完成800,000人,实际完成初筛933,003人,初筛完成率97.67%,达到计划的116.63%;计划肠镜检查人数为60,000人,实际肠镜检查58,710人,达到计划的97.85%。

5.3项目效果指标全部超过预期目标,公共卫生效益显著。

根据项目随访系统收集的信息显示,项目计划初筛阳性人数120,000人,初筛阳性比例为15%,实际初筛阳性人数为211,366人,初筛阳性比例为22.65%;计划检出大肠癌600例,实际检出1960例,按完成初筛人数计算检出率为210.07/10万。而全市50岁以上居民大肠癌发病率为109/10万,筛查项目的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监测报告发病率。

在有明确分期的1,368例大肠癌病例中早期(0-I期)比例为52.8%,而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市50岁以上人群大肠癌病例早期比例只有12.13%,本项目筛查出得大肠癌病例的的早期比例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4.36倍,为临床治疗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预计未来大肠癌死亡率可显著降低。

更大的公共卫生效益在于项目检出癌前期病变对象7,911人,人群检出率为847.91/10万。有报道显示大肠癌有70%由各种息肉,尤其是腺瘤样息肉和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各种不同的研究表明癌前期病变的5年恶变率高达42%至70%。 如果接受规范的随访和有效治疗,可以逆转大量大肠癌病例的发生。

5.4技术方案稳妥可行,技术示范效应明显

项目的初筛环节由危险度评估和大便隐血试验两个项目组成,两个初筛途径筛查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后期诊断性检查顺应性和最终疾病的检出结果。通过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发现初筛的两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几种不同的初筛阳性途径最终的大肠癌肠镜检出率差异显著,仅危险度评估阳性对象的大肠癌肠镜检出率最低,为1.08%,仅便隐血阳性对象的大肠癌肠镜检出率为3.91%,而两者皆阳性对象的大肠癌肠镜检出率更是达到了5.31%,癌前期病变的肠镜检出率也呈现出类似结果,说明初筛中联合检查的效果要好于单项检查,为初筛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5.5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居民对筛查服务满意度高

项目组对项目的目标人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项目实施以来的居民感受。共计调查6077人,其中4742人接到通知并参加了筛查,占受访者的78.03%。对比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发现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

5.5.1健康教育对人群防癌的KAP促进效果明显 与2010年相比较,被调查者对大肠癌早发现知识大便异常改变知晓率、肛肠指检知晓率、大便隐血知晓率、肠镜知晓率、每年主动一次肛指检查知晓率、每年主动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知晓率,以及50岁及以上每5年主动做一次肠镜检查知晓率均有所上升,表明项目的健康教育对广大居民对大肠癌的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5.5.2健康教育项目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水平 受访者中有2012人就本项目的相关事宜进行过咨询,占42.43%,其中79.87%进行了面对面咨询,80.86%的人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对咨询结果的满意度达到92.25%。受访者对大肠癌筛查总体满意度达到87.22%。健康教育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水平,对讲座内容“非常满意”,对于大肠癌防治的针对性较强,其中被调查者对于健康教育活动主讲人的满意度程度最高。

5.6筛查成本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