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高师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和进步,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然而民间音乐却在无形之中被忽略。现阶段,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减少关于民间音乐这部分,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因此,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要对民间音乐更加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本文分析了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问题。
一、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各个高校的民间音乐在整个音乐专业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观念方面、课程方面、教学教法方面、教材方面及师资力量方面,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往往漠视民间音乐,认为民间音乐古老、枯燥、不够流行,不符合当前的学生心理,因此在学习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没能形成正确观念,不懂得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肤浅性。
2.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民间音乐的课程设置时间较晚,建国后至今,以国家教育部名义正式下发的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只有两版,真正把民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而进行设置至今还不到20余年,还有很多高校没有正式设置民间音乐课程。其次,民间音乐的课时相对较少,目前就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所做的教学计划来看,民间音乐所占的课时要比其他专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还有很多学校将民间音乐作为辅助课程。
3.音乐教师的教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灌输法”。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将课时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但具体教授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理论讲解,有的不讲理论,只对学生进行民族乐器的教学,单纯地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或者简单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这就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全面。
4.当前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不统一。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尚不统一,很多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没有作为民间音乐高师专业材。在教师所选用的教材中,有的是选自他人的出版物,还有的教师用的是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上是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分支,而教师独立编写并能公开出版的教材明显不足。此外,教师们上课所使用的音响、音像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公开出版物,还有一部分是从他处转录的,教师亲自采风所得的资料很少。
二、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
1.重新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
首先,应该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念。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碰触,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认识,形成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念,重新建立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这既包括民族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意味着高师音乐教育不仅仅要融合大量的民间音乐,还要融合其他的国家的民间音乐,更好地汲取前人及当代一切有益于理解音乐文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力和符合民间音乐的有效教学方法。
其次,树立与高师音乐教育相适应的民族音乐人才教育观。
高师音乐教育关于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设定,应该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实际,各个高师院校所设的音乐教育机构,应当自觉地致力于建设当地音乐文化资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高师院校应该吸纳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充实其教育内容,担负起建设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职责,并且以这一机制为目标,设定高师院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规格,实现新型人才教育观。
2.确立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多渠道地引进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机构应该自觉地进行采访和收集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并且将其引进到高师音乐教育之内,或者建立相关专业,或者开设相关课程。此外,将老艺人或者民间音乐家等引进高师课堂进行授课,教授学生特色的民间音乐。
其次,编纂专门的民间音乐教材,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全国民族音乐学界和高师音乐 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民间音乐方面的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应立足于五大集成出版的既有成果,制定将其转化为高师民间音乐教材的规划。
最后,创建新型的民间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同时也受教学组织的影响。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师生及生生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富有创造性。
3.将民间音乐传承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民间音乐进行整合,作为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高师音乐教育,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联系社会文化部门和地方音乐文化社团的职能,使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重建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社会行为。
首先,应借助社会力量对高师院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在高师中传承民间音乐,师资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当前我国专业教授民间音乐的教师极度匮乏,因此应该借助社会上各种办学力量,采用举办短期高校民间音乐师资培训班,对高校的民间音乐教师进行深度而系统的专业培训。
其次,成立地方专门的音乐文化研究机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异常丰富,这就体现出地方的音乐研究机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各地区应成立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机构,以充实对本区民间音乐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力量。高师院校也应该创造条件,成立自己的民间音乐研究机构。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又能突出高师民间音乐的办学特色。
最后,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民间音乐传承。要想更好地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光靠高师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调动社会上一些积极力量,来共同营造一个传承音乐文化的良好环境,因此,应该呼吁社会各界都重视民间音乐的传承。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音乐文化,急需得到更好、更久远的传承和发展,而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则肩负着这一重要传承使命,希望各高师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前现状制定合理的民间音乐传承方法,合理选取民间音乐教材,适当增加民间音乐的教学课时,并增强民间音乐课程的师资力量,同时积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来引起全民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使民间音乐得到良好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恩利.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艺术教育,2011,1.
[2]梅本红.浅议高师音乐教学.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何茜.音乐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中国音乐教育,2006,7.
[4]黄耀文.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2008,3.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人文素质 音乐 教师 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62-02
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一个综合知识问答环节。看每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我们总会看到很多的歌手们面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那些基本知识,不知道怎样回答,抓耳挠腮、洋相百出。而回答出来的答案,更是让人不敢恭维。我们在欣赏歌手出色演唱的同时,却发现他们的人文素质过于低下,从事艺术专业的,大多认为只要歌唱的好,舞跳的好,就可以走遍天下。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的人,需要音乐专业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进行,同样重视。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从事音乐事业的工作者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当今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现状
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艺术特长生高考分数较低的缘故,有很多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才选择学音乐,认为学音乐不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也能上大学,这种思想造成整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都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传统的音乐等艺术,是作为专业来发展的,对文化的要求不那么高,所以,艺人们都专心于学习专业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学习提高。
二、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文化的进步,要求我们师范专业的学习不仅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的修养。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各门学科的细化,各门学科逐渐细分为系统较为完善的分支系统,比如把声乐分成民族、美声、美声又分为戏剧型、抒情型等等,音乐的教学从以前的唱歌课发展到现在组织完整的视唱、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逐渐的分化,这种分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及教学观念,把各门分支课程都学好都学精,成为我们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以为将来从事教育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在分化的同时,学科发展也在另一个系统与其他领域交流融合,形成交叉学科,又称综合学科,比如:音乐和教育相结合形成音乐教育学、音乐跟美学相结合形成音乐美学、音乐跟人类学相结合形成音乐人类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三、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多方面的能力,音乐教师也是一样的。以现代的发展理念来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就要培养学生们全面发展。一名教师除了掌握自己本专业和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会学生们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以音乐教学为例,我们除了教学生们学会怎样唱歌弹琴之外,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辨别音乐的优劣,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与方法;我们将来当教师时,还需要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而这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就需要教育学的知识来发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需要向学生们进行一些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做好这些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理论修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作为高等师范的学生,就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素质。
四、人文素养对艺术素养的发展作用
音乐学院开设了一些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希望提高大家的人文修养,同时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也是为了拓宽从业渠道。而学校里开设这些课之后,却很少有同学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传统的对音乐的认识论没有得到发展提高,认为这些学科没有用,不如学几首歌有用。这几门交叉学科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一次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讲座中,很多的同学提出了他们的疑惑:“为什们我们开了很多的诸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艺术概论……的课,开设这些可有什么作用”。在学生眼里,这些交叉学科与专业学科产生了矛盾冲突,他们不知道这些综合学科跟自己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综合学科。人文素养的学习对艺术修养的作用,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探讨好这个问题,也就能提高学生们的认识,完善学科的发展。
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学会一首曲子就能唱给别人听、参加比赛等,而学会一门交叉课程,却没有很强的实际作用,交叉学科的特点在于其对人的发展作用,他能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论、方法论,对今后的艺术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就是人文学科的一方面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艺人们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越是大师级的艺术家,越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他们博览群书,不拒小流,终成大海,认为只要是有精神价值的都是有必要学习的,而很多学习音乐专业的同学确认为只要学好艺术就行了,其他的人文修养没有必要去学习,他们只是在乎如何的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钢琴演奏水平,而在文化课学习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他们会去看音乐会,而很少有同学会去到图书馆看看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这就是认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做法。
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第一,提高人文素养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第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第三,人文素养的学习有助于艺术的创新,给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活力,音乐艺术借鉴人文知识的有益成分,进行创新。
五、提高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们的认识
①开展讨论辩论会,以明理。 ②观看青年歌手大奖赛,提高大家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认识。 ③ 与同学们学习一些大师或者同学们所崇拜的音乐家身上的人文修养,以激起同学们学习人文素质的兴趣。④分析课堂上所学的人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其对艺术提高的实际作用,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二)音乐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进行,并重发展
①音乐是一种文化体,而不仅仅只是指音响。在教音乐的时候,我们不能片面地教“音响”,而要在教音响的同时教学生们学会理解、分析、运用这“音响”背后的人文素养。②参考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模式在艺术专业比赛中,同时进行人文素养的考核,作为对参赛者的全面考察。
(三)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新
创新有三种模式:一种是自己在一片空白的领域里开创一片天地;第二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造,使各项功能更加的完善;第三种是把别的领域中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迁移,迁移到音乐艺术领域当中。音乐大师约翰.凯奇依据东方禅学的思想理论创作了4分33秒,开创了音乐新的时代新的理念,这是音乐艺术与禅学的结合。舞蹈飞天,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飞天,这就是舞蹈艺术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文学、艺术是相通的,相互的学习借鉴有助于创新,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需要大力的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3
>> 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论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与改进 将多元化流行音乐元素引入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课程的分析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 论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 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策略研究 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探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视唱训练 舞蹈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特殊性及应对策略 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材应用现状研究 也谈高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初探 论戏曲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浅析 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 与音乐专业考生谈视唱练耳的学习 浅谈音乐高考专业中视唱练耳的训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杨林.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硕士论文).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6-18.
[4]杨立梅.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基础.中国音乐教育,2002,2:37.
[5]赵楠.从流行音乐的角度谈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121.
[6]王欣昕.传统视唱练耳音程训练的流行变革.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4:106.
[7]杨林.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硕士论文).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9.
[8]王欣昕.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30.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基础音乐教育 问题 思考建议
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可见一斑,但就目前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看,问题还是有很多,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高考”杠杆直接定性为副科),其次表现在师资缺乏、素质缺乏,导致城乡、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一、观念错位,培养目标错位,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音乐课基本能正常开课,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被挤占为每周一节,到了初、高中阶段,很多学校将音乐课从课表上直接抹去。而大学阶段大学生尽管喜爱音乐,却普遍存在着知识贫乏、基本素养较差的现象。从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上讲,一方面认为在学校里只要上好语数外就行,至于音乐根本不用去理睬,因为这对于考大学没有帮助。另一方面,就是恨不得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为独奏家,两种极端,没有一种是理性的,在根本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考虑。除此外,学校音乐课不被重视,可上,可不上,学校里不需要专业音乐教师,即使有,课很轻易被主课强占,只能兼职做其他事情,其结果就是导致音乐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因为中小学不需要,所以,很多毕业生被迫转行,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普遍存在,更别提农村了,这就是观念上的错位,导致了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培养目标的错位,最后影响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二、地方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及学生的定位不准确
高师音乐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来实现教学目标。可是,目前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现状与设定的目标之间却存在着偏差。
(一) 教师定位不准确,对基础音乐教育深入调查与研究不够
作为音乐教师,对专业的不断追求没有错误,但不能忽视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因为高师教师比专业的音乐学院的教师还要多一个职责,那就是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的技能技巧,还要“蹲下来”与学生研究怎样把这些技能技法,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方式传授给刚入门的小孩子,让他们也成为音乐的兴趣爱好者。因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将来大多要面对的不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是懵懂的孩子。所以高师的教师要两手抓,两手都不能软。
(二)根据需要设置课程
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的是能在一线授课或排演一些节目的教师,所以,高师必须首先给所教的学生准确定位,不能还是老一套,而是在课程设置上把钢琴、声乐、舞蹈、视唱练耳等作为专业基础课,音乐教育心理学、教学法、教材分析、乐理和声等作为理论基础课,注重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和多元文化的学习。并且能熟悉、了解或参与排演一些小型的节目,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转变观念,从招生的源头抓起,为基础音乐教育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因而,师资队伍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哪抓,从源头抓,高师就是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所以这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责无旁贷地要负责起师资问题,不能忽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考核。因为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就存在着这些问题如:过于重视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现在的高校里,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理论课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学生重技能,轻理论,对音乐知识的认知缺乏广度和深度,更别提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了。可是现在中小学需要的是能站稳课堂,能上音乐课,能编排合唱、小型乐队、舞蹈等节目的一线教师,根本不需要歌唱家、演奏家,而站稳课堂更是需要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文化素养、组织能力和教师基本功了。所以转变观念,从源头抓起,未来的基础音乐教育就能有长足的进步。
四、加强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5
一双飞翔的翅膀托起一张印有“Pop Music”字样的圆形光碟,这就是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logo。11月8日至11日,这个logo闪耀在四川音乐学院校园。该院和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川音通俗音乐学院和橙天歌歌数码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在规模、规格上创国内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之最。11日晚,“学院杯”决赛暨论文颁奖晚会在成都金沙国际剧场举行,四川省音协主席、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付林、副主席陈小奇等上台颁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教师余政仪、施涛合作的《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歌手杨添茸,分别获得论文和“学院杯”一等奖。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院校,自2001年创办以来成果斐然。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的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也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正在引领流行音乐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毕竟不像传统音乐教育那样,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深厚的积淀。其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编、目标培养等等,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作为最早建立流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先锋队”,深深认识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遂牵头率先举办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希望通过各院校的交流沟通,使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完善。
作为此次活动顾问的金铁霖在9日的开幕式上热情致辞,谈及自己从美声艺术的学习者到民族声乐的教育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研究通俗唱法,“那时高等院校还没有相关专业设置。我为歌手成方圆、韦唯等上过课,她们后来在流行歌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此前,媒体流传“金铁霖教授批评李宇春唱功不行”,当李宇春一袭黑装登上舞台,向母校表示诚挚感谢,并向金铁霖致意时,金教授颔首微笑,一派学者与长者风范。而何洁与2007“快乐男声”总季军魏晨、第9名王铮亮同台献歌竞艺,更为开幕式演出频频增加“亮点”。李宇春、何洁开个唱、出专辑,魏晨已签约被包装,王铮亮在京出演音乐剧《莎士比亚密码》男1号……川音学子成为娱乐“新宠”,打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范文6
中国教育委员会理事杨瑞敏司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钢琴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唐重庆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杨瑞敏司长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钢琴教师们表示欢迎,对钢琴学术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她指出:“高师钢琴教学要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要保证和体现教师特点,作为高师的钢琴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能够传授学生,如何为钢琴教育培训合格的师资是高师钢琴教学的目的。”
钢琴学术委员会主任唐重庆教授对钢琴学术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做了总结报告。她介绍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教材《钢琴》教程的编写情况:该教材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分析和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各地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由张慧、唐重庆、李和平教授执笔编写,于2006年7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与同类教材相比,《钢琴》教程进一步明确了高师钢琴教学的师范性特点,体现能力的培养――弹钢琴的基础能力、钢琴伴奏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点得到了与会钢琴教师们的广泛认同。
开幕式上,钢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李和平教授宣布了第一届钢琴论文评比获奖者的名单。李和平教授介绍,此次论文评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98篇钢琴学术论文参评,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2名。参评论文题材广泛,涉及到对高师课程的设想、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深入研究、对儿童钢琴教材的研究、对钢琴弹奏法的研究、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对中西文化交融的研究等众多的角度。此次论文评比参与的学校广泛,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新疆、云南等边远城市都有,获奖面也涵盖了这些城市,由此看到全国有很多钢琴教师在研究和撰写论文,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9月19日下午,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留汝铜教授等主持分组发言及研讨,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如何进一步体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师范性特点等问题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共识:
应准确定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多年来,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只会弹奏一些独奏曲,只会在纸上做和声题,不会弹即兴伴奏,在键盘上移调更是困难。这些都反映了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还存在着片面性和盲目性。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舒京老师谈到:“钢琴教学的层次不够分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体现的基本上仍是以钢琴表演为主体的教学法,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师范性教学体系。高师钢琴教学的课程标准要体现规范性、师范性和实用性,音乐教育专业是很多层次的教学,不同教育方向的钢琴教学在内容比例上要有所不同,可以把不同层次的钢琴教学由权威部门加以统一规范。”内蒙古集宁学院音乐系的白志文老师谈到:“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定位在学生身上,还要定位在学生的学生身上,也就是我们教学生,而学生会不会教学生的问题。要看重连续性的培养方案,要从师范类性质上下功夫。培养具有综合、全面音乐文化修养的师资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目的。”
另外,高师钢琴教学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将和声、曲式分析、音乐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钢琴课教学有机结合。此次由钢琴学术委员会组编的《钢琴》教程中键盘和声练习、歌曲伴奏和四手联弹的内容占全部教材的百分之二十。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强调让学生自初学阶段就不断接触移调练习,使学生对调式、调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及熟练运用键盘的能力。另外,按《钢琴》教程的课程安排,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就学习键盘和声并进行一定量的编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课程导入与衔接,为大学三年级即兴伴奏课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钢琴》教程的出版对于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曲目选择丰富化,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针对许多高师钢琴学生曲目选择越来越难、技术越来越不能胜任的问题,第一届钢琴教学研究会曾请周广仁先生做了这方面的报告。此次会议,钢琴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意见:力所能及地弹好作品,充分理解并演绎作品的音乐内涵,让学生掌握表述音乐的基本能力是最重要的。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在曲目选择上不应一味追求程度,而应当将音乐表现放在首位,弹些小一些的作品,理解它、弹好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另外,曲目的涵盖面在包括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派到印象派、民族乐派等传统教学曲目的同时还应包括二十世纪各种流派的钢琴作品,注意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及兴趣爱好。比如一些“爵士”、“蓝调”风格的作品,一些中国作曲家用现代作曲手法创作的作品等都应融入教学体系之中,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演奏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音乐修养及作品演绎能力。同时,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协奏曲、钢琴与其它乐器形式的重奏作品等等。
但另一方面,唐重庆教授同时也指出,目前出版的钢琴曲基本上仍以传统教学曲目为主,近现代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及四手联弹、双钢琴等形式的钢琴作品目前出版的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钢琴教学作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一些钢琴教师想给学生留些新作品,却苦于找不到乐谱。就此,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徐德老师谈到,基于教育部新出台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人民音乐出版社已出版了系列教材,一些新的钢琴曲谱也将列入出版计划。
此外,高师钢琴教学在形式上应灵活多样,“一对一”的小课、小组集体课与大班课相互结合,增设实践课,注重教学的能动性与灵活性,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多方位、多角度地安排教学,安排丰富多样的内容,在注重全面修养、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的张群明老师提出:“通过实践,在钢琴集体课上进行钢琴伴奏教学,自弹自唱教学,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和平老师指出:“在钢琴集体教学中,教师要非常主动、灵活、思路清晰,备好课,制定周期进度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形式体现灵活多样,比如可把曲子划整为零,左手一人,右手一人进行合作等等。”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杨相勇老师提出:“应制定钢琴基础课教案写作方案,针对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进行教案的写作,如曲式结构、段落结构,通过一些案头工作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演绎音乐作品。”
钢琴教学需要以大量音乐鉴赏的内容做基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杨相勇老师指出:“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电脑技术的优势,获取所需资料,拓展教学内容,同时使示范教学更为丰富多彩。”
钢琴教师要练琴,钢琴教师要搞科研
唐重庆教授谈到:“钢琴教师应该练琴,应是顺理成章,但事实上不练琴或很少练琴的钢琴教师不在少数。高校钢琴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在学校的课几乎都超工作量,业余还有许多学生,但毋庸置疑,教师弹奏水平提高了,教学水平会随之提高,通过具体的练琴才能更切实地琢磨很多东西,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们全体在职的中、青年教师在近两年来举办了多场“钢琴独奏音乐会”、“钢琴伴奏音乐会”、“即兴伴奏编配音乐会”等教师专场音乐会,并准备出版伴奏集、论文集,教师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坚持举办音乐会并从中受益匪浅。”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本次学术会议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也都是由教师来演奏,九位中、青年钢琴教师一一登场,展示了其整体的演奏水平。
为此,中国教育学会钢琴学术委员会经研究,计划于2007年1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音乐节活动,钢琴教师可以以独奏、四手联弹、双钢琴等形式参加比赛,该活动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为钢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督促和鼓励钢琴教师坚持练琴,提高钢琴教师的演奏水平。同时,学术委员会还将每两年定期举办论文评比活动,旨在提高钢琴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论文的写作与出版对拓宽教学思路、促进学科建设、繁荣学术空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上海“激声博韵”乐器公司的赞助支持,总裁周文华先生自幼学习钢琴,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曾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在美国取得钢琴演奏硕士学位。研讨会上,他针对中、美两国在钢琴教育状况的不同谈了自己的体会:“多年前,我在国内学琴时感到学钢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几乎我的每位老师都要我改“毛病”、打好“基础”。中国老师更多地注重技术的“规范性”,而过分地“抠曲子”有“拔苗助长”的成分。到了美国最大的体会是:没有把弹钢琴当作一门技术来讲,而是弹音乐;没有把弹钢琴当做一件很严重、复杂的事儿,而且当成一种交流的语言。学琴是很开心、享受的事情,把音乐弹到以后,技术自然在里面。近十年来,国内钢琴教育在意识上有很大改变,弹琴应该是很美、很开心的体会,无论是弹者、教者都应感到一种享受,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琴。”
今年是中俄文化交流年,会议组委会邀请了俄罗斯专家阿拉・格丽戈呈叶娜・卡马佳娃教授进行了讲学,卡马佳娃教授现任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担任各种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在讲学中她针对俄罗斯近、现代三位卓越的钢琴家、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创作进行了翔实细致的讲解,使在座教师们受益匪浅。
另外,会议还邀请了俄罗斯钢琴家巴隆斯基夫妇、中央音乐学院盛原副教授举行了音乐会与专题讲座。巴隆斯基夫妇是俄罗斯钢琴乐坛的风云人物,他们演奏了四手联弹与双钢琴作品。中央音乐学院盛原副教授对巴赫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针对演奏巴赫作品的版本问题及指触、力度、指法、踏板、装饰音等问题,盛原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