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1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应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情况,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列举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Zhang da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be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grasp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ake this as the basis, to define a clear goal of teaching design, and gives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teaching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Physics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13-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表明物理是人类从下到上发展的中心学科。物理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工作、生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高中的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基本物理知识,提升人类的科学素质。

1.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的双方。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生的言行举动,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及时知道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讲授的知识,针对还没有完全掌握透切,存在偏差的问题,再重点讲解。通过教学观察分析可以减少无效劳动,保证教学工作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作业批改”、“与学生沟通”等方法了解学生。作业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技能,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师计划将来的教学方法提供帮助,达到因材施教。布置的作业应全面,规范和具有科学性,不呆板,形式要多种多样。收回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指正。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使学生从老师的批语中领会要求。师生间多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教师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班里设立“教学建议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问题或者好的建议,新奇的学习方法等登记在建议部上,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达到进一步了解学生。

2.课前准备

精彩的课堂教学来源于充分的准备,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意义重大,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石。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老师需要以课程要求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研读教材时可以从五方面进行:接纳教材、比较教材、质疑教材、完善教材、超越教材。也就是接纳、认可教材,根据其内容来实施教学;比较新旧版本教材内容,分析其异同,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带着疑问去阅读、专研教材课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参加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添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正确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重点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理解程度、社会经验和教材的编排来确定。

3.教学设计

以下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内容:

3.1教学目标:

3.1.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3.1.2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1.3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2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3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4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3.5教学用具:

自制flash影片、ppt课件。

3.6教学过程:

3.6.1知识回顾:

思考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思考2:重力、弹力做功与势能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表达式:E=EK+EP。

3.6.2新课教学:

(一)、规律探究:

(1)、实验模拟:

图1

小球无初速度从某一高度释放,当它摆

到另一端时,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见图1

结论:小球在摆动中机械能守恒。

(2)理论探究:

例1、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2。

思考1:AB,动能变化了多少?

思考2:AB,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思考3:AB,机械能变化了多少?

图2

由此可见: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例2、如图3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被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弹开,速度由v1增大到v2,弹性势能由EP1变为EP2。

图3

由此可见:只有弹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思考1: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力做功,且只有这两个力做功时,机械能是否守恒?

图4

(结合右图4轻弹簧正上方小球的运动情况分析。)

由此可见: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力做功,且只有这两个力做功时,机械能也守恒。

思考2:在升降机匀速提升重物时,重物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总结:不守恒,重物的动能不变,但势能要增加。因为:在升降机匀速提升重物时,除重力对重物做功外,升降机也要对重物做功。

由此可见:有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将使机械能增大或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思考3: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总结:守恒,汽车的动能和势能都不变。因为: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虽然有牵引力和摩擦力对它做功,但牵引力和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由此可见:有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但其它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二)结论: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①只受重力或系统内弹力。

②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③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外,还有其它力做功,但其它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①初状态的机械能E1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E2。即:E2=E1或Ek1+Ep1=Ek2+Ep2。

②减少(或增加)的势能Ep等于增加(或减少)的总动能Ek。即:EP=-Ek。

③若系统内有A、B两个物体,则A减少的机械能EA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EB。即:EA=-EB。

(三)巩固练习: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当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的力,但其他的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也一定守恒。

D、对于物体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质量均为m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相同的动能在竖直平面内分别做平抛、竖直下抛、沿光滑斜面下滑,则:(ABC)

A、三者到达地面时的机械能相同。

B、三者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

C、三者到达地面时的速率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需要老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正确地把握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内容太容易不能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一看便会,他就会觉得没趣味,长此以往,还会助长学生的骄傲自满之风。内容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学内容的难易要适中,使学生能感受成功和喜悦,同时又留有思考的余地,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5.结语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认真研读教材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课程,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涌.高中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05,(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些,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些,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和学习新教材

新大纲采用两类物理课的方式来安排必修和选修的内容,给出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要求。其中,必修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它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科学,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加选修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它为学习者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在能力要求上,两类物理课都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社会需要多类型的人才,高中课程就应该为不同发展方面的学生打好不同类型的基础。分类型开设物理课是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果,充分体现课程规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特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思路,不仅符合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而且是适应和促进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

式的需要。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

6.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评价

三、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

要途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改进都可以成为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新课程理念彻底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以及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知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2.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热情

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是通过教师的教,结合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以激发和满足,并借助于情感对认知的激活功能而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

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关注和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光亲切、深沉,表现自然、丰富,语言层次清晰,使学生在一种亲切、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学生的任何参与都应有合理且激励的评价,绝不能有任何讽刺和挖苦。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种教学策略的制订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具有主动和他人合作,具有振新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薛国风,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01).

[2]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03.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下面以高一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为例加以说明:

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能力目标: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C、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加速度的说法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多媒体动画]例举物体的运动:①火车进站,②公共汽车启动,③骑自行车加速运动,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提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操作)]①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实验中,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②分析实验数据,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对于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该以什么为依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得出加速度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

目前,尽管高中物理教学一直在变革、创新,然而现阶段的教学形式仍旧没有打破常规,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依旧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教师可以将微课和以往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微课的基本概述及其特点

(一)微课的基本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微课指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效果,教师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把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前提下,将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制作和的课程实施手段。换言之,课堂教学小视频构成了微课的基本内容,积件资源、课堂教学反思、强化训练、教师点拨以及学生反馈等共同组成了微课。和以往的教学视频、教学录像相比,以上各相互关联的微课要素构成了更具开放性、独立性的数字化资源单元。

(二)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主体明确。一般情况下,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特定知识点设计的,讲授过程中的语言具有形象、简练、主题明确的特点;相比之下,以往的教学课件或者教学录像等的教学目的性和教学主题则没有如此清楚明确。

其次,时间不长,内容精练。通常而言,微课的教学时长不会超过十分钟,如此一来便非常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与此同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借助最少的信息量来完成某个主题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交叉性特点,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等,足以表明微课教学具有内容精练、高效的基本特点。

再次,资源的集成化与多样化。以视频为基本表现形式的微课教学给教学程序和教材知识的充分展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其有利于真正实现有效辅助学生对所讲解知识点的深入理解,牢固掌握。

最后,结构宽松。以往的课堂教学同课程中的主题或者知识点共同组成了微课的基本要素。然而,微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把之前以单元或较大主题的形式相联系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分。在把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剥离出来后,借助微课视频的教学途径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操作和体现。因此,每一节微课教学都能够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知识教学对象存在。对于学生个体来讲,如果需要,可以把微课制作者基于单元或者主题所形成的微课进行关联,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单元系统为对象的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微课在物理教学课前的应用

现今,尽管教师一直在强调课前预习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作用,然而不少学生依旧无法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当然,其中包括诸多因素。笔者将其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作业量较大,学生完成作业后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第二,高中物理学科难度很大,很多学生在预习h节中又缺少目的性,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干脆等待教师的课堂讲解。

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录制一个引导学生预习的微课小视频来改善上述情况。以“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诸如“为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描绘出来,我们应测得哪些量?”“测量这些量的具体方法?”等等。这时,学生便很可能联想到使用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等。此外,按照初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想到电流表的外接法。紧接着,教师开展一项实验,将一个已知电阻值的电阻接到电源上,根据外接法测其两端电流及电压,并且让学生读数,然后计算出电阻值,并和已知的阻值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观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小视频,要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讲述形象生动得多,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课时间。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高中物理实验很多,部分可以在课上解决的,教师应当仔细演示给学生看。然而,受到实验条件、场地、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时候课堂演示的效果不够明显,并且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录制微课的方式,提前将课堂上要讲述的实验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从而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这种方式下的教学质量比照本宣科似的教学要好得多。

仍以上述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展示:首先将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分压的形式接入到电路中;紧接着对变阻器进行合理调节,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两次不同的实验中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详细变化情况。如此一来,学生便不难发现分压接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是从零开始的,即其变动幅度较大。下一步便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情况去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实物图的联系,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接入方法。微课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并且透过现象归结出实验结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在物理教学课后的应用

因为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水平存在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课后能够把教师课上讲述的知识点、重难点完全消化吸收,但也有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反复讲述。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下载观看教师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查缺补漏,反复温习。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特别有帮助。

三、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实施流程

(一)激活旧知

这一环节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微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体系中的理论和经验构建起新的联系,在新旧知识密切关联的前提下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有两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点,借助提问或者思维导图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联想;第二点,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案例、示范等使新旧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激活旧知环节,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操作步骤都可以加以利用。举个例子,像波的干涉、粒子散射、布朗运动以及电源内部电子及离子的运动等物理现象都能够借助多媒体形式得到再现,如此便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也使学习者的求知欲得以增强,可谓一举两得。

(二)示证新知

示证新知是微课教学的构成主体,也就是对新知的展示和论证。在这一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所要呈现内容的基本特点,最终决定选取的呈现途径。比如,对于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可以经由上下位定义的对比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程序性的知识则必须体现它的逻辑顺序;操作性知识必须展现出具w的实施过程。在表达媒体方式的选取前,必须遵循媒体组合的准则。不论是直观的知识还是抽象的知识,教师都可参考“戴尔金字塔结构”来选取合适的媒体。比如,在讲解物体运动规律的时候,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手段进行直观生动的讲述;讲述分子运动等理论内容,则可以采取动画演进的手段详细表现出它的变化情况。再比如,尽管学生对磁场与磁现象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两者间的联系仍旧非常模糊,加上学生缺少普遍联系的观念审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思想思考实验现象同实验结果的联系的能力更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能够令学生深入地领悟出磁场和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

(三)尝试应用

尝试应用环节的目的为对上一教学设计阶段中所取得的认知进行论证,强化巩固或者迁移应用。该环节以检测、练习、延伸性问题为主。在设计题目时,必须全面考虑循序渐进、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等,也就是让全体学生按照“从易到难、由繁到简”的原则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在完成题目的同时获取有效反馈。当然,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遵守“化繁为简”的整体方向。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知识的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设计题目时还需要考虑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根本上弥补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缺陷,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帮助。另外,微课的引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教师应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合理运用互联网科技与计算机技术展开教学,科学系统地规划微课教学内容,保障高中物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5):47.

[2]王少d.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高中数理化[J].高中数理化,2015(12):40.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

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

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当的通过日常生活来引入物理教学内容,从而降低物理入学的门槛是十分必要的一环.因而,再正式的引入摩擦力部分的教学内容前,我们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比如日常生活中刹车片的工作原理,下雪天马路上抛撒的防滑细沙,家里常使用的挂钩,以及将两本书逐页的对插在一起,提起一本书,另外一本不会掉落的怪现象等,来将摩擦力引入学生的脑海之中,而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实效要远远比直接切入主题要高得多.

二、新概念的建立

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中摩擦力学习感到困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从而导致分析中错误的产生.故而,首先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于摩擦力保持一个清晰的概念成为了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教学的重点所在.比如,对于静摩擦力来说,找准静摩擦力发生的条件是对其进行一个准确判断的前提所在.从实际的教学可知,学生对于静摩擦力发生的条件,诸如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面不光滑,相互间存在压力等比较清楚,但是却很容易忽视掉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个事实.另外,在就是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的被动性以及大小变化的规律性都是学生需要首先掌握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要对于其与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量度进行区别比较.静摩擦力是被动产生的,大小 在零与最大摩擦力之间随着外力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等.

三、猜想情境的创设

在对于摩擦力的概念进行正式引入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摩擦力的深入教学部分.在这一阶段,创设一个提问情境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向学生提问,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怎样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学生便会立刻投入到漫无目的的遐想中.有的人人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粘度有关,因为他以前接触过胶水,简单的认为粘度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有的人则认为其大小与速度有关系,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速度大,产生的摩擦力大,就很容易产生一个很大的力将汽车给停下来.

四、 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当学生提出这些猜想时,尽管可能在学科上站不住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立马反驳,而是将教学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实验上来.在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可以对于刚才学生的猜想进行一个考察,使得学生排除种种干扰,在思想上对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理论知识接受的难度.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这样摩擦力就是只做负功,这时,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摩擦力不一定做负功,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以作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作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还可以不做功.这时由于摩擦力是阻止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不是阻止运动和运动趋势的,若摩擦力对物体运动起到推动作用,在运动方向上发生位移,就做正功,反之,做负功,若对物体的运动不阻碍也不推动,就不做功.譬如,在光滑地面上,用F力拉动物体B,物体A图1置于物体B上,这时A对B的摩擦力为FAB,B对A的摩擦力为FBA,如图1所示,FAB对物体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做负功,FBA对物体起到推动作用,做正功.

对摩擦力部分知识,结合实例加以辅助教学,通俗而具体,教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较为容易.

五、巩固与加深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6

1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意义及特点

1.1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现有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而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设计,这一过程不仅要思考教什么,还要思考怎样教;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的细节,甚至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1.2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

高中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即要求所完成的教学设计尽可能达到:安全、精确、方便、可行、创新、经济。

1.2.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不产生由于器材和电路的选择不当而使人身遭到电击、仪器发生损坏等不良后果,以达到保护人身和实验器材安全的目的。

1.2.2精确性原则

精确性原则是指选用的实验器材要考虑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1.2.3方便性原则

方便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下,使实验操作方便易行。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物理量容易测量。

1.2.4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现有条件。

1.2.5创新性原则

教学设计水平体现了教学者的智慧,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融入了许多个人的经验与体会,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再创造,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2.6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节省能量和实验器材上,有节约材料和能源的意识,使实验尽可能经济些。

1.3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意义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要求以物理教学论揭示的教学过程规律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科学方法,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学过程构成要素的集合作出最优的组合,开发并利用有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并将这些技术加以体系化。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对优化物理教学、促进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1.3.1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需要

①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选择哪些实验,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哪些器材,选择的依据又是哪些?②如何设计实验教学结构,安排实验教学程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③如何运用语言技能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④如何实施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使教学进程控而不死,活而不乱?

1.3.2搞好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是发挥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开发实验教学功能的关键

学生刚接触实验的时候确实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厌烦重复性的、枯燥的操作,特别是那些过多的结论已知的验证性实验。这种情况提醒我们,在激发学生操作兴趣的同时,应该改变一下实验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何使学生通过实验更深刻和持久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如何运用实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理解理论与实验的关系?这些都涉及到实验教学设计的问题。

1.3.3搞好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是培育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以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等特点蕴藏了非常活跃的教学因素,对指导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以获得物理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1.3.4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实验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水平和教学艺术性的修养

物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教学设计,物理教师积极吸收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成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深刻全面地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注重实验原理和有关理论内容,对实验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实验的系统观,掌握实验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

1.4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

1.4.1科学合理

教育是艺术,但教育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设计就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电学实验的教学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符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才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1.4.1.1实验原理应体现科学性

主要指物理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的物理现象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了实验原理。原理的正确性要求不能弄虚作假、制造假象代替真实的物理现象来欺骗学生。实验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决不能把一切不成功的实验结果都归于误差了事,而是要用正确的原理来解释误差。

1.4.1.2实验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具体地讲就是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

结论,验证什么定理、定律,建立什么概念,等等。教材中某些重要的概念、规律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得出,比教师单纯地讲授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材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疑虑,必须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会。所以,我们设计实验时一定要牢记,设计的实验一定要重点突出,结论直接。

1.4.2严谨周密

教学设计是最直接作用于学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整体应是严谨周密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是一丝不苟的,不严密而产生的漏洞和错误,既会浪费教学时间,又无从谈教学效果。

1.4.2.1取材方便经济实用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但首先要取材方便,经济实惠,且为学生所常见。提倡教师能够尽量地做到一物多用,即利用现有的装置,进行尽可能多的实验,显示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

1.4.2.2实验步骤应简单易行

实验的操作步骤应尽量简单,只要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强,现象明显,越简单越好。实验可行性是指从仪器制作、器材选择、实验条件和操作等各个步骤来保证实验的成功。

1.4.2.3实验结果应明显

一般地说,观察明显、清晰的现象比观察细微、模糊的现象效果更佳,学生兴趣更浓。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清晰,我们应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变小为大、变弱为强、变快为慢、变轻为重,等等。

1.4.3新颖有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观察、记忆、思维还是想象,没有注意的参与是不行的。因此实验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实验现象的直观、新奇有趣、贴近生活。

1.4.3.1实验现象应直观形象

现象越直观,越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有效学习。

1.4.3.2实验应新奇有趣

学生都有好奇心理,奇特的物理现象、出乎意料的实验结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学习。

1.4.3.3实验应贴近生活的实际

贴近生活的实验会使学生具有“亲近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真知。

2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任务

实验教学设计是物理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系统计划过程。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2.1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准确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地,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选择实验教学的具体目标,确定方向;第二,选择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总的步骤;第三,选择能实现上述教学策略的手段和方法;第四,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价和检查所做的工作。具体说来,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应经过选题、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局部设计和总体设计)、方案评价(包括试教与修改定型)等阶段。

2.2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由已学过的相关理论推导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训练其实验技能。

验证性实验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验证基本理论原理为主要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并正确、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去检验一个已知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无需对实验设计方案的优劣、好坏进行论证和评估。

2.3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科探究中重要的探究方式和物理学习中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包含七个要素:提出探究的问题和任务;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进行准确的表达和交流。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问题——实验——讨论,即按“问——做——议”的程序去组织教学。在“实验——探究”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是模式的核心。显然,这种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是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

3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3.1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3.1.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还学生在实验中的主置,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步在时间上要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设计实验方案为准,一个实验从最初的准备到最终完成,往往不是一两节课,一两次实验就能成功的,我们要加强对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并用于实践教学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物理成绩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1.2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设计最忌脱离教学目标,摆花架子,让人觉得教学设计的外表看起来很好,或者实际教学应用起来很花哨,但无实际作用,不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1.3实验教学设计要讲究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就是教师为达到实验教学目标而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实验教学设计就是要让这种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即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实验技能有较全面的、准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措施。教学设计要重视效能反馈,调控教与学的活动,尽量缩小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差距。

3.1.4实验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远见

教学设计是一种设想,实际应用的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要创造出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来,除了依据教学愿景和学生实际两大主要因素外,从·教师素质方面来说,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远见和灵活运用实验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师要在积累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能力发展、教学情况变化等的预见力,这样,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就能表现出创新意识,实验教学设计就会具备新颖性的特点。

3.2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策略

进行电学实验教学设计时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使用的谋略,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实验教学策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教学的课题上来。

在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思想和理念,坚持实验

教学改革,正确使用传统仪器,收集资源,制作教具,改良、创新仪器,改变教学方式等的基本设计策略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3.2.1利用网络进行电学实验教学设计

网络应用于电学实验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网络辅助电学实验教学可以丰富电学实验教学信息资源以及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主要程序为: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这项工作在课前由教师完成,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尽可能多的搜集与实验任务有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分门别类,将搜集的资料用FrontPage软件,做成超文本链接功能的web页面;或用Authorware软件、软件PowerPoint制作所需课件,并把制作的课件安装在网络教室的主机上。另外,还必须收集一些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物理教学网站的地址,以及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栏目,以便学生查找,提出任务,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任务,介绍课件的使用。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探究,开展讨论,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最后,学生通过网络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情景,利用获得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计算机得到反馈信息和提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弥补实验中的不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又是物理学科的优势。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实验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实验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多媒体可展示某些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更易反映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声、像结合,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与学变得容易。如用Flash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展现了随着电容充放电的进行,LC回路中的电场能和磁场能之间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全过程,等等。

3.2.3充分发挥仿真软件在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仿真物理实验室、Edison4.O、Multisiml 1等仿真软件就是适用于物理电学实验的仿真教学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验器具完备的综合性实验室,可以创建用户所能想象的所有电学实验。

用Edison4.0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实验过程非常接近实际操作的效果。即能够模仿实物电路的连接,而且各元器件选择范围广,参数修改方便,不会像实际操作那样多次地使用元件而损坏器材,使电路调试变得快捷方便。Edison4.O是实物图和电路图相结合的多媒体实验室,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Multisimll提供了虚拟的电路实验环境,可以进行各种电路的仿真,在Multisimll软件的元器件库中,提供了17000多种元器件和仪器,在此可以完成各种电路实验,而不用担心器件被烧坏。Multisimll操作简单、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和实验风险,实验的效果明显,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自己接触电路,边连线、边测试、边分析,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照,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验的过程都可以搬上多媒体屏幕,与物理课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