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局妇联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局妇联工作计划范文1
一、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6年,全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福建省人民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市、县长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三明市农业局也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农业局的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地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的从业人员情况、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确定培育对象。农业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工作推动机制,统筹发挥政策联动作用,全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对新形势,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于科教兴农,创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挖掘培训资源,发挥培训机构作用
各地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农广校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调动农业学校、农业科研部门和公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地农业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参与培训作用;鼓励农业学校利用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作为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培训,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促进农民创业,实现农民致富。
(三)落实认定任务,出台当地扶持政策
各县(市、区)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农民及时予以认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新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将各地认定情况、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加强档案管理,及r上报培训信息
各县(市、区)认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全过程档案管理,登入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培育人员信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各地在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教材的选用、培训专家教师的选定,把已确定的培育对象,及时录入培育对象库,及时把培训、认定、跟踪服务等相关信息上传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培训一期即录入上传一期、认定一批即录入上传一批。
(五)建好教师队伍,完善培训上课教材
各地加强师资库建设,在12316专家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科研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入库。各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把农业系统的专家纳入专家库。同时,选择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供培训选用。
(六)加强项目监管,做好内业资料整理
各县(市、区)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和“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台账明晰、培训明白、认定明快、成效明显。培训机构建立完备内业资料和台账;强化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情况的检查验收,准确掌握每个班次的培训情况及成效,确保每次培训班的内业资料完整,及时存档备查。培育任务的进度及年度完成情况考核以各地上传到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准。
(七)总结项目经验,扩大先进典型影响
各地及时上报培训信息,指定人员撰写并上报到三明农业信息网,在尤溪电视台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新型职业农民先进事迹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各地加强经验总结,发掘典型,及时上报各地开展培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营造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实效
(一)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从培育模式上看,各县(市、区)探索和建立了政府办牵头,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供销社、团县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合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新机制;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按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
从培育环节上看,各县(市、区)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规范管理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质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带动作用为重要参考要素,分产业制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开展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兴业。
从培育对象上看,各县(市、区)坚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和认定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培育工作。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二)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
2016年全市各县(市、区)作为农业部和福建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出台了扶持政策,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三)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016年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主体作用,吸纳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积极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级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农广校)等机构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专门职能,负责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承担或组织了大量教育培训任务,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力量,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农业局妇联工作计划范文2
一、今后三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完善结构,强化基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围绕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和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要求,努力营造重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以加快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并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力度,抓好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使我市人才队伍的总量得到较快增长,结构得到较好改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到20*年,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达到26万人,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达到573人,超过全省预期平均水平,其中市区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达到638人。全市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到1万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达到10万名。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充分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努力使*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人才的集聚中心和人才高地。
二、今后三年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三年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抓好“2十1”人才基础工程的实施工作(即从20*年到20*年,三年内实现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0万名和技术工人10万名,通过培养、引进,全市新增人才总量10万名)。同时,抓好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1、大力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强对在职劳动者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三年内培训技术工人10万名,打造一支与我市工业产业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队伍;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三年内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0万名,切实提高农村乡土人才的整体素质。
2、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三年内通过引进、培养,新增人才总量10万名以上。其中,通过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三年内新增各类人才4.3万名;通过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3年内从技术工人、农村乡土人才中评审选拔3万名初、中级实用型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各类成人教育,新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3.5万名。
3、加强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党政干部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开展对全市党政于部的普遍轮训。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根据我市各级党政机关编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吸纳一批较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党政于部人才队伍。
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抓好中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5、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和驾驭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大力培养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三年内通过农函大、农业广播学校“绿色证书”培训、农村青年科技知识培训、农民技术员培训、乡土经济特色培训等形式,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0万名;围绕我市发展建筑业、汽摩配、工模量具、医药化工和龙头企业的需要,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培训与我市工业产业相匹配的技术工人10万名。各类职业教育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强化实用技能的教育。
2、大力发展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开辟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力争三年内培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3.5万名。
3、拓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加大从实用型人才中选拔评审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总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制定从技术工人、农民技术员中选拔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和办法。力争三年内通过培训、考核,按人才的实际业绩和能力,分别从技术工人、农村乡土人才中评审选拔1.8万名和1.2万名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并将他们纳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
4、加快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实施新世纪“321”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30名,选拔培养200名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1000名优秀年轻后备科技人才。加强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及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各类优秀拔尖人才创造科研、学习、进修的机会,对他们开展科研、学习、进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
5、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大党政干部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加强对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一批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参加高学历培训,选派有一定机关工作经历的高学历干部实行挂职锻炼。抓好党政干部人才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近期重点开展电子政务和英语等实际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党政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6、加强企业经营人才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培训,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和驾驭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二)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智力
1、完善人才智力引进政策,营造吸引人才智力的良好环境。取消对引进人才的各种限制,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和技术工人,一律实行零门槛的准入制度;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确保已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凡对引进的博士、硕士分别由财政补助安家费3万元和1万元。鼓励企业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不论其人事关系是否转入单位,财政都给予一定的资助,即每引进一名副高职称(或硕士)、正高职称(或博士),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定,在企业服务期满二年的,财政分别一次性资助5000元和10000元;鼓励企业积极创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经国家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财政一次性资助10万元,同时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进站期内,财政根据科研项目情况,每年给予2万元的经费资助;制订留学人员到我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
2、加快培育发展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人才的招聘活动,通过组织大型人才交流会、外出招聘、专业性人才招聘会和中、高级人才封闭式洽谈会等形式,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3、推进人才柔性流动,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继续实施人才智力回归工程,加强与*籍高级人才的联系,吸引*籍高级人才为家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积极组织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继续做好国外智力引进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引进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科研开发工作。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人才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进一步理清思路,搞好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党组)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与重点人才联系责任制,大力推进我市的人才强市战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建立和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县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市机关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全市人才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把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机关各有关部门。各党委(党组)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具体的人才工作计划,落实好各项人才工作任务。政府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职能作用,重点抓好人才智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管理和服务、公务员的培训教育、实用型人才的职称培训评审工作;市农办牵头,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科协、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共同负责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共同负责技术王人的培养工作;市经贸委牵头,市工商联、团市委等单位共同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的培养工作;市教育局牵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共同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