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节的古诗全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古诗全首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英译;意境
一、翻译与意境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景物描写一般都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要特别注意意境的传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1983年提出古诗英译的“音美、形美、意美”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吕俊教授在阐释许渊冲的意美原则时认为:“意美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镜;2.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应原诗的意境;4.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象境。”可见,意境的传达是古代诗词翻译别要注意的问题。
二、《清明》的意境分析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杜牧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当他正值壮年,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却遭到当朝宰相的排挤,辗转于偏僻郡州,过着刺史的生活。《清明》这首诗就是他客居安徽的时候写下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祭祀祖先,作者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未能像祖先一样建功立业,自然是愁不堪言。
中国古代诗歌结构讲究的是“起承转合”。在“起”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是写景。清明前后正是梅雨时节。作者选了“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朦胧的特点,也写出了行人的心情:清明时节,去扫墓的路上,心情自然是感伤的,又赶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就更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承”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实际上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周汝昌先生认为在诗歌里,“魂”指的是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这一句看似写路上行人,实际上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孤独的愁绪。在“转”句“借问酒家何处有”中,作者笔锋一转,用“借问”写出了自己身处异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借问”的无奈心境,同时又写出了作者想要找间酒家喝酒,借酒消愁,排遣郁闷的心情。最后的“合”句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写出了距离感,表达了作者想要喝酒但又不能马上得到的惆怅心境。酒家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在一个“杏花村”里。这里的“杏花村”不一定是一个专有地名,也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子而已。它对于突出本诗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杏花一般都是在梅雨季节盛开,作者想要找一间酒家来躲避给他带来哀愁情绪的梅雨,得到的答案却是又要到一个与梅雨相关的杏花盛开的地方,这就使他的哀愁无处逃避,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纵观全诗,作者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了浓浓的哀愁情绪,简要精炼而又韵味无穷。
三、《清明》英译本
《清明》这首诗备受我国翻译工作者的青睐,迄今已有很多的英文译本。本文选取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孙大雨、蔡廷干、许渊冲等翻译的英译本,并对翻译中用词对意境传达的影响进行探讨。译文如下: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孙大雨的译文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ra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ning away.
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蔡廷干的译文
All Souls’ Day
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 on All Souls’ Day,
The men and women sadly move along the way.
They ask where wineshops can be found or where to rest
And there the herdboy’s fingers
Almond-Town suggest.
许渊冲的译文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四、《清明》译本中的意境分析
《清明》这首诗的基调应该是沉闷、愁苦、哀伤和凄凉的。“清明”、“雨纷纷”、“借问”、“杏花村”等词语和意象都深刻的表现出全诗哀愁和悲凉的意境。所以,对这些词语的斟酌和遴选就成为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仅就上述四个词语的翻译所表达的意境进行对比和分析。
1.“清明”是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全诗的时间背景,对于表现意境十分关键。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首句中的“清明时节”指的就是清明节前后的几天。清明这个词在汉语里也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它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提到清明,懂得中国文化的人就会联想到阴雨绵绵,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赶去墓地,去祭祀已故亲人的场景。就这个词的翻译,四个译本给出了四个不用的译法。杨戴之译为“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此种译法虽能表达出春季梅雨季节阴雨绵绵的天气特点,但对于哀愁情绪的渲染和悲凉意境的表达就稍显逊色,不及汉语“清明”所表达的意境深远。孙译为“The Clear and Bright Feast”,这个译法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因为clear 和bright这两个单词本身就有明快轻松地含义,与原文说表达的意境不符。feast这个词指的是节日或宗教节日,而清明是中国的一个节气,含义上相距甚远。蔡译中“All Souls’Day”指的是“万灵节”,采取的是归化的译法。万灵节在公历11月2日,是罗马天主教亡灵祈祷超度的节日。虽然文化内涵有所差异,但从节日和内涵和性质的角度说,这个译法能部分表达出中国清明节所蕴含的意境。但是万灵节属晚秋时节,而且多为少雨晴朗的天气,与诗中的“雨纷纷”不相符合。许译采取意译的方法,译成“The Mourning Day”,比较好的表达出了“哀悼逝去亲人”的含义和意境。但这可能会让外国读者以为这个哀悼亲人的日期并不固定和统一,没能表达出中国人都会在每年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时去祭祀的含义。但是相比其他三个译法,许渊冲将“清明”译成“The Mourning Day”,要跟高明一些。
2.关于“雨纷纷”的译法,杨戴译、孙译和许译都用了“drizzle”这个词。drizzle是下细雨的意思,可以说这个词的使用比较形象的表达出了“雨纷纷”所想要表达的烟雨蒙蒙的特点,对于渲染气氛和表达意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蔡廷干将“雨纷纷”译为“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这种译法欠妥。因为清明前后梅雨的特点是雨势总体偏弱,多为绵绵细雨,且降水时间偏长。这种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加深了作者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苦闷心情,为后文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做好了铺垫。而蔡译中译成了“又大又急”,就全然没有了这种意境。
3.想要译好“借问”这个词,就要弄清楚“借问”到底谁在问?根据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应该是作者在问。因为是作者想要在清明时节的愁苦情绪下找酒家借酒消愁。许译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和孙译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都将这个词译成了被动语态,没有出现问话的人,虽然在用词方式和句式上和原诗保持了一致,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但不能突出作者本人想要借酒消愁的苦闷心情,在意境传达上略逊一筹。蔡译中将问话的人译成了“they”,表示是“行人”在“借问”,这显然是不恰当和不可取的。杨戴译中“借问”被译成“When I ask”,是相对比较准确的译法,能比较准确的表达出原诗的含义和意境。
4.关于“杏花村”的含义在前文中已有所分析,这里的“杏花村”并不是指一个叫“杏花村”的村子,而是更多的应用了“杏花”的意象,来表达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意境。因此,“杏花村”的翻译应侧重在“杏花”上,而要忽略“村”的意象。因此,蔡译中的Almond-Town,孙译中的Apricot Bloom Village,将杏花村都作为专有名词来译是不妥当的,破坏了整首诗歌的意境。相比较而言,杨戴译中的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和许译中的a cot’mid apricot flowers 更胜一筹。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杜牧《清明》四个译本中部分用词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境的传达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方面,如果诗词的英译文只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没能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意境,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和美感。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国古代诗词时,特别要注意用词对于原诗意境传达的影响,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要仔细斟酌,慎之又慎,最大限度的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意境,这样才能使翻译更加贴近原诗,让译文读者能更好的体现出原诗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孙大雨译.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1987(2).
[3]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宪益,戴乃迭译.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5]孟祥德.在古典诗词翻译中重构意境―基于杜牧《清明》六个英译本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6).
清明节的古诗全首范文2
一、开课“增趣”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杜牧的《赤壁》时,笔者利用诗句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二乔”的典故抛砖引玉,拓展了诗的内容,还让学生知道了二乔姐妹美丽爱情故事后的酸楚和艰辛,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在教杜牧《清明》时,笔者引用了介子推的传说,来拓展学生对清明节文化的深层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热情;在教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故事。不仅了解诗人写作背景,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诗人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古诗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增趣外:还可以采用谜语、藏头诗、藏尾诗、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添趣”
古诗“文约而意丰”,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何使用多种手段,更好扩展学生的想象呢?美读应该是保持学习古诗兴趣是的方法之一。
美读,也是表情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在一次又一次的美读中品味着诗词的节奏美,在一次又一次的抑扬顿挫中渐入词境,就会与作者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一字、一顿、一挥手、一顿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印入学生心里。学生们全部神思在美读中飞翔,情感之花随美读绽放。
例如教授《江雪》时,笔者配上忧伤的笛子乐曲,先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学生带进一片江雪寒冷的世界中。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配上音乐反复动情美读。最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仿佛所看到的,借助想象化语言文字为清凉寒冷的画面,还原作品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从而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心灵,修身养性,其乐无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诗词是一方美丽,是一片真情,是一份雅趣,是一种机智与气度。只有通过美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彻地悟,才能使课堂教学灵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尽赏语文的风光,汲取生命的营养。
三、课末“补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课末“补趣”主要是为了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
(一)描描画画,乐趣无穷
常言“诗如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大漠特有的塞外风光、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笔者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投入。在画《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学生用绿粉笔画下了青山、绿水,用红粉笔画出了一轮从海面升起的红日,绿水中,一只挂帆小舟顺风飘行,诗人站立船头,仰望北归的大雁……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时他们也喜欢根据所画的画进行背诵,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举两得。
(二)写写练练,提高很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应该让学生学写诗词。笔者觉得“身教”大于“言教”,所以我在教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仿写,例如,学清照的诗词的课上,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讲得也非常好,灵机一动,于是我说,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李清照的词,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尝试的学写一下呢!结果大家把头低下了,认为太难,不敢尝试,我说:“清代文人彭端淑在他所作的《为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尝试模仿写一首李清照的《醉花阴》。”于是我把我写的新版《醉花阴》读给了学生们。
清明节的古诗全首范文3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⒈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⒉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制作水果拼盘,月饼拼盘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⒊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水果、月饼家长提供。
⒉呼啦圈、气球若干个。
⒊一次性水果盘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介绍中秋节的
第二环节:亲子其乐融融
1亲子游戏: 蜈蚣散步
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蜈蚣报名参加了赛跑。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好早饭后赶到比赛现场。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着: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在忙着穿鞋呢。他的脚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准备:给孩子看蜈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头,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提示:可以多叫几个家庭成员一起参加。
再念一首儿歌:一百只脚的小蜈蚣,穿起鞋来不轻松,不轻松,快用功,赶紧上路急匆匆
3亲子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
按六个家庭为一组,利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和月饼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并且和幼儿一起品尝。
第四环节:放孔明灯,活动结束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二设计意图:
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的孩子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总体活动: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中秋节的来历。
2.幼儿的科普知识,月食,与影像知识。
3.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活动时间:中秋节当天下午14:30----17:30
活动环境:园所室外与教室能凸显中秋节日的环境布置。
例如:
1、主题墙的设计,剪刀、彩纸,剪出月亮、月饼、小兔子等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2、月饼盒、酒盒、化妆盒等废旧盒子与红色绳结制灯笼,悬挂在教室与室外。
道具:绘画工具;灯泡、皮球(大、小各);手电筒、白墙/屏幕;月饼、水果、盘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话筒、条幅等。
活动过程:全园孩子参加,自愿报名的选择活动的项目。
活动一.美丽图,我来画
活动:让孩子用绘画的手法表达认识的中秋节,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
活动:教师事先中秋的图片贴、挂在教室。让孩子在作画期间寻找灵感,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班级的中秋环境创设和优秀美术作品
2、幼儿理解并选择不同的材料美术创作(不限,画风不限,工具不限。)
活动,供老师们参考:
1.类型:水粉画:水粉颜料、调色板、排笔、水粉纸、清洗颜料与画笔的小水桶。
2.类型:水墨画:宣纸、墨汁、毛笔。
3.类型:黏贴画:颜色的纸片、旧布头、树叶、等物品用胶棒粘贴在底板纸上,粘贴出美丽的画面。
4.类型:蜡笔画
工具:油画棒、白纸
5.类型:彩瓶新衣
方法:将瓶子外层图上不同颜色的水粉,等晾干后,在水粉上作画,也可在瓶口处系上丝带装饰
6、类型:添画:教师可图画的半成品、画笔
7、类型:手工折纸:成品、过程图(需家长和老师的)
8、类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类型:砂纸
10、类型:陶艺:颜色的泥,烤箱
注意:
1、每种最好都几个漂亮的成品,供幼儿参考
2、如感觉有难度,可请老师或家长帮忙
结束后,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写上名字,分类展示在教室内,最后幼儿可将作品带回家。
活动二.小故事,大家讲。
活动:
1、过程中亲子互动,家长的认识。
2、孩子讲故事培养幼儿自信、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故事内容:提前两天教师给讲故事的孩子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寻找、中秋节的小故事。
舞台布置:凳子摆放为半圆形,中间为幼儿讲故事与表演的区域,小区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贴快乐迎中秋之类的标题,还可用纸板剪贴出月亮、大树、星星摆区域背景。
参考图片:
服饰:教师为表演幼儿小兔子、月亮等头饰;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让幼儿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讲故事,以幼儿的表演欲望)。
活动过程:
1、教师整体讲解这次活:动的要求、及意义,宣布开始,并做活动的主持人
2、每位幼儿轮流上台讲故事。
3、可以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幼儿排演成情景剧,情景剧的表演和讲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装,小演员要画好妆,舞台可以是讲故事的舞台。
活动三.学科学,懂知识。
活动:
1、开发幼儿的力与艺术想象力
2、培养手指精细动作,和动手能力,模仿能力;
3、幼儿科学小知识。
活动:
道具:投影仪/手电筒,白墙/幕布,月亮图片,抠画出嫦娥形态的纸板;灯泡,气球(大、小各);整间教室都要遮光。
知识:熟悉物体、动物的轮廓形状。
活动时注意:
1、要尽量安静;活动室内很黑,请幼儿不要乱跑以免磕伤;
2、活动室的空间要求:所有人后,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分批。
活动过程:
奇妙的手影
教师幼儿用小手做各样的动作,激发幼儿对手影游戏的兴趣。教师故事让幼儿的想象能力故事手影。
例:故事《可恶的大灰狼》
一天,小动物们在大森林里开联欢会,孔雀表演着优美的舞蹈,太阳公公在天空上微微笑。大公鸡为孔雀伴唱,小鹿、小乌龟等一群小动物正在为欢呼。只听嚎一声,从大树背后窜出一只大灰狼。大灰狼东看看、西瞧瞧,张开血盆大口恶狠狠地说:肚子饿得沽沽叫,抓个动物当点心。小动物们都吓得躲了起来,大森林了欢乐。
小班中秋活动方案三一、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
1.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2.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
3.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4.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主要目标:
宝贝班、小班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知道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
(2)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参加节日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2)通过歌曲演唱、传说故事、古诗诵读《静夜思》、品尝活动等了解中秋节。
中大班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古诗全首范文4
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1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同时,有几个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还不够丰富。本学期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每组课文之后放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成词语、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趣味语文、日积月累。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25个,其中要求学会的20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150个,多音字在教学之中讲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考·练习的教学: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题目简要实用。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题目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加强了课内、课外的结合。有些题目还体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示了学习方法。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删掉了原来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从整合的角度,把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朗读、背诵,增加了自由度,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二)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如 阅读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可借助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读懂课文。还有 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创设情景、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另外 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不说空话、假话,表达真情实感。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甚至是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只光教师的认真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引进门,学习靠本人。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位引路人,其主导作用的是学生。但是在现代科学进步的社会,家长支持,家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足形成合力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理念:
1、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想要看重探求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进步每个学生的语文修养。
3、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组成评价相联合,扶植终身学习的愿瞧和科学探求的精神。
4、重视阅读指导,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72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瞧,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83.3%的学生分析测试达到优良程度。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管理,还需老师加强领导。个别学生学习盲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习作和课外阅读,很困惑,到底如何缩短两极差距。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位,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久的童年”,第三组“言语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除了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其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需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材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材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熟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熟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
1、加强目标体系,全面、正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富有人文内涵、拓宽题材文体方面,作出了勤奋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越发灵活,编排方式在继续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改变
6、在“分析学习”中,指导学生大胆设想,开展语文学习活动,重视探究和钻研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分析使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指导学生经过学习课文和搜集材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指示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领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继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相对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要领,并试着将这些写法使用到本人的习作中。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学习课文,领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富有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经过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注重语言积累;四是描绘本人的童年生活。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经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经过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体文章表达方式;三是指导学生积累生动的语言。
第四单元:指导学生专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要领,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六单元: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通方式的改变,领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始学会使用信息,写简略的钻研报告。
第七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领会作家描绘人物的要领,并在习作中学习使用。
第八单元:一是要捉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增长见识;二是要推测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要领;三是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四是要从实践起程,凭据各自条件,经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提高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要领。
3、掌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2、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小学生作文的本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想、表达三种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概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不熟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涉猎,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义,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辞书的情况下,不防碍阅读。本册安排写字150个,都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但要做到正确、流利,并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条理,要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全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改变的基础上,凭个别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高年级的默读,既要提高理解程度,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富裕的默读时间,并提出相应的要领,指导学生凭要求认真读书, 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经过课后的训练题,指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要领。在课文中发现言语表达的特点。在“交换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的东西。
3、要凭借课文的差别特点,设想和接纳灵便多样的教学过程与要领计谋。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际的欲望。要创造特定的情境。创造情境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造要实在,体现学生实践交际的需求,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地、针对不同的东西,使用不同的手法,接纳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造还要注重兴趣,要用脍炙人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造多个情境,在逐步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相对简略,到交际得相对深入的熟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示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正在鼓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端宜“放”,使学生感慨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挑选最妥帖的内容来写。至于写怎样的标题,在打开思绪、挑选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浸透,在写作中、在交换底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过乎习作手法能否明确,内容能否具体,顺序能否明确,选词用语能否合适,能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正在鼓励。讲评的时候,要归纳综合全班这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逼真地了解理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常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凭借生活需求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求,是倾吐、表达的需求。要鼓励学生表达本人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本人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办事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分析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手法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改变,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奇异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和差别;另一方面经过本人搜集材料、察看访问、亲身做。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正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碰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要领: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材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组成观点;
第四步:按照样本,撰写报告。
六、教学光 安排:
内容
课时
进度
第一组课文
10——11课时
1-2周
2.24
第二组课文
10——12课时
3-5
3.16
第三组课文
10——11课时
6-7
3.30
第四组课文
11——12课时
8-10
4.20
第五组课文
10——12课时
11-12
5.11
第六组课文
11——13课时
13-15
5.25
第七组课文
10——12课时
16-17
6.8
第八组课文
11——12课时
18-20
6.22
复习
10――12课时
21――22
7.6
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1名,经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能力、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所以本学期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做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七、教学时间安排:
起讫日期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2.13--2.17 1 1草原2*丝绸之路
2.20--2.24 2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27 --3.2 3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3.5--3.9 4 6东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 妇女节
3.12--3.16 5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习作二 植树节
3.19 --3.23 6 回顾.拓展二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3.26 --3.30 7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4.2--4.6 8 回顾.拓展三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清明节
4.9--4.13 9 16桥17*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习作四
4.16--4.20 10 回顾.拓展四 18将相和
4.23--4.27 11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岗 21*美猴王
4.30--5.4 12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劳动节
5.7--5.11 13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5.14--5.18 14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5.21--5.25 15 24*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5.28--6.1 16 26威尼斯的小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儿童节
6.4--6.8 17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