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DIO

1 基于CDIO的软件项目驱动教学

软件项目驱动教学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但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项目设计分为学习型、训练型两种类型。学习型项目规模较小,目的是通过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应用在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型为大中规模项目,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全过程,主要应用在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中。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2:CDIO教学大纲制定的需求分析》阐明CDIO方法论必须将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和产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逐项具体挂钩[1]。这种素质能力要求不仅包括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类型1),而且包括学生自身能力(类型2:如认知与学习热情、工程推理和问题求解能力、试验和发现新知识能力、系统性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等),团队合作能力(类型3:如团队工作能力、交流沟通互动能力、领导力等),产品和系统建造能力(类型4:如结合社会、企业和业务的需求来构思、设计、建造和运行系统)。这种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求要经过专业化的工程师组织、已毕业的校友和产业界用人单位的审核与认可,并在具体要达到的水平、成绩标准方面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3:集成化课程设置》要求发展建立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多门课共同支持专业目标,要有具体计划将课程关联以针对标准2所要达到的4个类型素质和能力。通常各门课程都是按学科内容独立的,彼此之间很少关联,而CDIO方法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组织教、学、做,应当能够将相关课程关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依据上述原则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情境的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专业按照《苏园职院教科字[2008]第61号》文件的要求,在2008级开展了学期项目,要求如下:(1)学期项目必须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课程知识与技能,是本学期各学习领域课程能力的综合反映;(2)本学期项目重在方案的构思(c)与设计(D)两个环节,不能当作实训课施行;(3)学期项目鼓励来源于生活与企业生产,着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中的小问题;(4)学期项目鼓励具有创新性。

软件技术专业的学期项目实施得到了良好效果,两个学期项目:游戏软件方向学生的“战争与和平――一款手机游戏项目”和NIIT方向学生的“自动点餐系统”包揽了学院学期项目评比的一等奖。

2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职业目标确定

院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组通过软件技术岗位分析其职业能力,确定了软件技术学员的职业目标,如图1所示。院企合作共同培养面向区域内软件及IT服务外包产业,从事软件产品开发、软件测试、软件产品管理、软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一线技术及服务人员。

2.2 职业能力分析

2.2.1 岗位描述

岗位描述如表1所示。

2.2.2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3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服务,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详见表2。

2.2.3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

(1)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编码能力,掌握控制台应用程序、GUI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软件的一般开发方法,了解主流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基本架构,会使用数据库软件,能够在,NET和JAVA两种平台上的熟练地完成程序编码和测试等工作。

(2)方法能力。保持求知欲和进取心,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掌握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3)社会能力。具备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3课程体系设计

2.3.1 体系架构与课程设计思路

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归纳出需求分析等共14个行动领域,并转换成11门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使用C#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SQL Server 2005设计与开发、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使用ADO,NET&XML进行高级数据库应用开发、使用VC#,NET实现GUI开发、使用J2SE 5.0进行GUI开发、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使用进行Web应用开发、使用J2EE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使用J2ME进行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

2.3.2 课程模块化设计课程模块化设计如表3所示。

2.4 专业主干课程描述(摘选)

2.4.1 使用J2EE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

参考学分:6:参考学时:96;开设学期:2。

课程目标:培养掌握J2EE各主要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利用J2EE编程思想,解决具体的网络应用项目问题,并且能够搭建和使用J2EE开发环境,完成J2EE体系结构项目的开发,按照策划和需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J2EE开发的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设计经验,可胜任企业级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课程主要内容:掌握J2EE体系结构和建立运行开发环境;Servlet编程项目开发;JSP编程项目开发:项目中使用JAVABEAN;项目中使用JSP自定义标记;利用JDBC访问数据库项目开发;EJB编程项目开发。

教学建议:建议小班上课,3~5人一个小组;加强小组进度监管,以防止部分同学滥竽充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小组可以在完成教师指定课程项目之后,开发自选项目。

2.4.2 用进行Web应用开发(学期项目课程)

参考学分:6;参考学时:96;开设学期:3。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发现现实生活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并初步判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会查阅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分享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方案进行论证,判断可行性。锻炼小组成员间团队配合、分工协作能力;锻炼部分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一项目组各成员有不同项目成果,也可以是同一成果的不同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选题以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并着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的项目为主,以模拟项目为辅;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的方式提出项目方案;学生对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基础、发展现状及现实应用有一定了解,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全体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部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到锻炼。

教学建议,学期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每组成员不超过6名学生。指导老师要规范项目小组会议、合理小组分工、加强老师指导与小组研讨记录、明确CDIO 4个环节的要求等,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学期项目。学期项目的指导与实施应重在平时,每个项目的周指导课时为2课时,由老师根据学生上课时间自行安排,主要是进行项目制作方法指导与进度检查等。两个项目周分别用于学生整理方案书、中期评价、项目制作以及答辩,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当作放假周实施;采用项目指导方式教学,突出培养创新能力,以理论研究为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3 项岗实习与毕业项目

参考学分:33;参考学时:1320;开设学期:5。

课程目标:顶岗实习是软件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顶岗实习的目的是:

(1)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基础,掌握软件项目的实用领先开发方法和实践技能,具有高度团队精神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与服务等工作。学生要有软件开发方面的基础理论,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对软件开发的认识,加深软件开发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软件技术和资料,熟悉软件产品的开发流程。

(3)通过顶岗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软件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增强敬业、创业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4)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选择与本专业及岗位工作相关的工业案例项目作为毕业项目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深入研究,完成毕业项目,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软件产品开发管理流程:软件开发各岗位关系与职责;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软件运维技术;软件行业的规范标准:软件从业人员的素质。

毕业项目按照多元化的原则实施项目设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业能力的差异及学生实习与否的实际状况,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开展项目: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工业案例;可行性报告等。

教学建议:毕业项目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方向,符合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训练的要求;结合实习岗位和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毕业项目可以一人一题或多人一题,但每个项目组最多不能超过3人;毕业论文只能一人一题;小组形式的毕业项目的任务书只有一份,但小组中应明确组长和组员的不同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具体。指导老师要规范项目小组会议、合理小组分工、加强老师指导与小组研讨记录、明确CDIO 4个环节的要求等,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毕业项目。项目报告是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做出的总结或说明性文字材料:对于有实物的设计成果,在可以在报告中加入设计框图、界面图、程序代码和照片等,文字部分不得少于3000字。毕业项目采取毕业论文形式时,写作的格式应按照学术期刊的要求,段落层次划分清楚,标注参考文献,字数达到7000字以上。

顶岗实习考核办法:

(1)无完整实习过程记录的,不能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2)实习报告: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反映企业文化适应,与工作相关的系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等三个专题的实习报告。每个专题的字数应在1000字以上。

(3)实习单位评价:企业相关部门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纪律遵守情况、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表现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将各项成绩录入,加盖公司人力资源部印章。

(4)权重分配

实习单位评价:60%;专题实习报告:40%;无实习过程记录的不能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5)成绩记录:毕业实习成绩采用百分制登记,6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f61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取消考核资格,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未达到规定实习时间三分之二以上者。

实习期间严重违反实习纪律,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个人违规操作,给实习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无故不按时交毕业实习报告和实习过程记录表的。

3 方案实施所必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师资条件

3.1 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基本配置,如表4所示。

(2)校外实训基地基本状况。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建18家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63家。重点建设思科网讯(苏州)有限公司、方正软件、宏智科技、苏州科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国贸电子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友达光电等6个联系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外包软件公司3家,自主开发软件公司2家,嵌入式软件公司1家),确保提供50名三年级学生准就业实习岗位。并在2009-2010年新开拓了12家软件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32名学生准就业实习岗位。

3.2 师资要求

(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项目开发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带领专业团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构建“1C+5P”能力训练体系及FMS教学组织模式,并能科学实施。

(2)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如表5所示。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2

作者简介:周光明(1964―), 男, 汉族,江苏苏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 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 研究。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模式,计算机软件尤其在系统软件方面由于国外技术的垄断,使得我国只能跟着国外走,缺乏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因此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尤其要实施创新教育。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创新;方法

一、精心设计软件创新教育过程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好每个教育环节,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创新教育。就在计算机软件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理论够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为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不强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以.NET和J2EE两大技术平台为主线,数据库平台以Microsoft SQL Server和Oracle为基石,注重实践环节,开设整周实训课,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多开选修课,鼓励学生多选选修课,增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的课程,如电子商务基础、政务信息化概论、网络概论、图像制作与处理等。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加各种软件设计比赛、去软件公司实习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长远地接受继续教育,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软件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还要能用软件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软件产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快摆脱“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方法,在宏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采取以重自主、重实践、重创新、重环境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微观上采用分阶段、分模块、多循环的项目驱动方法。具体来讲,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先以具体的实例为切入点,通过演示和分析,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然后要求学生对实例进行修改,增加和拓展一些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由教师先布置阶段性项目,在项目驱动下,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收集资料,深入钻研,独立创新完成阶段性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考虑知识点的循环,即后面的项目要利用到前面项目的知识,在每个项目中,知识也要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软件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设计出独特的软件作品,然后在全班答辩,相互交流作品,切磋技术。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指点和引导作用,所有工作由学生去发挥、去创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录像和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建立各种交互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如借助教师网站、Email、BBS、在线学习考试系统、E-learning系统等,把学习和创新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再有,在考核方式上也要以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推进改革,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内容和形式,改变学生“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状,要实施过程性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考虑平时表现和创新因素,并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例。考试形式除了一张试卷外,还可以是课堂机试(电脑上现场编程)、软件项目设计、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论文、实训(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要通过这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实践活动来评定学生,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如教师评分、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使评价也成为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实践者,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教材也是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材是学生领会教学思想,学习知识的载体。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一般每三年左右知识就要更新,因此,软件教材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先进性,其次看内容的组织和结构,最后要看有没有丰富的程序设计实例和富有启发性、拓展性的实训项目和习题。这样的教材能把学生引入程序设计殿堂,使他们能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程序设计。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优秀教材,另外,除教材外,最好在教学时还补充一些著名IT厂商认证培训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

二、建设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一)确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即分阶段有层次地构建师资队伍梯队,重点放在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上,要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培养几个软件名师和一些软件骨干,形成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实际应用,结构合理,应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制定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学校要出资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在职硕士、博士培养等途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追踪专业新发展,也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派遣教师去企业锻炼,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拓宽教师视野,增强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从企业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兼职教师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软件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作为在编教师。

(四)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改革,进行创新教学,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启迪、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风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努力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践、接触问题、接触最新的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不但课内要有实践机会,还可以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如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兴趣小组、软件企业实习、学校的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另外,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增加实践机会,如各种软件技能比赛(数据库设计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等),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比赛,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走校企联合培养之路,与软件公司合作,派遣学生去企业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培养实际的创新思维,这是最佳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品价值,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激活学生每一个创新细胞,挖掘其创新思维潜能,发展创新能力。

四、加强创新基地建设,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要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软件技术实训室、数据库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图书馆、校园网等,要保证这些设施长期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设法利用社会资源,与软件公司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使企业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让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要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学术活动(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专家来讲学,软件征文等)、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系要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采取措施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如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一些创新项目以立项的方式给予资助,为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者提供奖励等,也可在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方面,体现对创新的要求,加大激励作用和政策导向。

总之,软件专业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通过教学改革,营造创新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只有依靠创新教育,不断培养创造性人才,才能使我国的软件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软件方面强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为中华民族争光。

参考文献:

[1]韩振宇.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2004,23(6)30-33.

[2]赵居礼,王艳芳.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2,(15)12-16.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3

校企“双主体”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体的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通过上岗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学生全面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与客体通常作为相对应的范畴来考虑,相当于客体来讲,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从教育领域来讲,主体,通常是指学生和教师。本文探讨的“双主体”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师生双主体概念,也不同于宏观办学层面上的双主体含义,而是微观教学活动中企业经营、教师教学的“双主体”,即通过真实的企业经营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训来经营。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校园超市合作实施双主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校园内投资建设了一个近三百平米营业面积的校园超市,并引进广州市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广州市8字连锁店有限公司入驻独立经营,对超市实施规范化的连锁店管理,承担我校电子商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一)实训形式的确定

学生的实训形式分为三种:岗前培训、上岗见习、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主要是在专业指导老师(兼职副店长)的协调下,由企业经营方安排有经验的超市管理者对即将参加超市见习和实训的学生就经理(店长)、理货员、促销员、防损员、收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等岗位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并组织以上人员到本企业的其他大型超市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为见习和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每次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学生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上岗见习主要是由校园实训超市的每一个正式员工分别带领1~3名学生上岗工作,正式员工指导安排学生了解和操作本岗位的工作流程。顶岗实习主要是按照校园实训超市的管理规章制度,接受部门管理人员和超市经理(店长)的管理,服从指导教师的训练安排,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轮换制上岗履行职责,完成本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因是顶岗实习,经营方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支付工资)。顶岗实训的人数由店长和实训指导老师根据每天运营繁忙的高低谷合理安排,建议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交叉安排上班班次,即每个运营班次中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人数各占一半,或顶岗实训组学生和正式员工交替上班(具体安排双方协商确定)。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障超市的正常运营,又能兼顾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

(二)实训过程的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园超市实训平台功能,让同学们在校园超市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各专业学生将逐步完成相应形式的实训要求,具体实施依据如下(以本学期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实务》36学时课程为例):

1.岗前培训

为更好地为学生实训做准备,岗前培训形式将围绕学生校园实训超市的实训内容展开,并融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培训形式以多媒体录像展示(已录制校园超市后台软件公司培训录像、8字连锁超市运营培训共近30小时录像视频)实训指导教师讲解、市场营销实训网站学习为主。该学习形式与学生上岗见习同时进行,充分做到边学边练。

2.上岗见习

考虑到既不影响校园实训超市正常运营,又能不影响学生本学期其他课程的学习前提下,经过与超市协商,拟采取学生轮班、轮岗见习的形式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1-4班(208人)从第2周开始(第1周为准备过度期间)至第15周(17-18周为学生考前复习周,实训停止)安排学生进入超市上岗见习,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学分要求《市场营销实务》的校园实训超市实训占总体课程内容的一半比例(18学时)折算成时间为:18×45分钟/学时=13.5小时。因此每名上岗见习学生将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训超市为期一周的轮班、轮岗实训教学任务。每天工作3小时,累计5天。(2)轮岗安排学生在校园实训超市进行的上岗见习是一个阶段性的技能实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实训的技能要求,采取停课2周集中实训的形式不仅影响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进程,既不能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又会影响超市正常运营,因此考虑在不停课的情况下,学生采取分组轮班轮岗的形式进驻校园超市实训,每个学生要求实训时间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折算成15小时。根据2010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和校园实训超市每天所能容纳的合理限度,将学生分成39个实训小组和一个管理团队12人,每组5人。按照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的原则实行轮班、轮岗见习。(3)管理机构校园超市实训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将从2010级会计专业各个班级中均等产生,任期半年(系里发放聘书)。

3.顶岗实习

在上岗见习过程中,超市、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团队将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习考核评价,计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成绩,成绩优秀的学生将会根据自愿的原则,下个学期接受报名。为校园超市提供有偿的顶岗实习或负责兼职的校园超市管理工作。

(三)实训内容的安排

本次实训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部分。

(四)实训效果的评价

校园超市学生实训的考核采用考勤、录像、总结、报告、超市评价等“五维度”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为百分制:其中考勤为20分,完成实训录像30分,汇报总结30分,实习报告10分,超市评价10分。

1.考勤

缺勤一次扣10分,并且按旷课4节处理;迟到每次扣5分;一周实习出现2次缺勤或3次迟到/早退,直接为不及格。

2.实训录像

每名学生在实习周内必须完成三个录像内容:导购视频(个人完成不超过2分钟)、收银视频(个人完成不超过2分钟)、指定超市内某品牌某商品的促销宣传或广告策划,并录制视频(小组或个人均可不超过5分钟)。

3.汇报总结

每名学生结合上述上岗见习内容撰写上岗见结;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实训PPT总结小组完成情况,播放前期制作的实训视频,实训指导教师、系里其它教师参加考核评价给予最终得分。奖励措施:校园实训超市经过最终的评价,将评出若干优秀实习生数名(人数不限),一旦实训考核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将由经贸系颁发“优秀收银员”,“优秀理货员”、“超市服务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以日志形式撰写,详细记录每天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完成的工作、掌握的技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对超市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等。

5.超市评价

超市内每名正式员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最终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质量给予考核评价。

三、生产性实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课程改革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

必须建立以教学企业为依托,完善的校企“双主体”生产性课程教学模式,学校提供场地、设备资金保障,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安排实训岗位,岗前培训,互利双赢。

(二)学生参与课程实训热情不高的问题

必须完善现有的实训机制,深入探讨现有的“传-帮-带”教学模式,设置分级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制定轮班轮岗的课程实训安排,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对学生合理分组,最大限度降低对其他课程影响;课程考核采用“五维度”的过程性考评机制,注重能力培养;对学生顶岗阶段给予适当补助和薪酬,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三)课程配套的教材、实训师资少的问题

改革的有效保障是制度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撰写面向企业生产工序课程的实训教材。要制定教师参与教学企业实训、指导的管理机制和分配办法。对于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给予充分认可,不断推动生产性实训课程改革的开发。

(四)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停课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87-02

1 概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编程能力一直是该课程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多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方面的研究[1-6]。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并不多见[7, 8]。为提高学生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C++语言为例)进行程序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该文提出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方法来指导实践教学,通过模拟项目运行管理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程序设计的语法层面、方法学层面、工具层面和算法层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实践能力。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编程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面向对象技术方法和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有实际动手编程的机会。目前,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面向对象思想和方法学在上机实习中体现不够。学生上机实习的实验目标不明确,往往只是把实验教材上的习题输入计算机试一下,没有真正理解程序设计的核心与精髓在于设计。对于教学过程中提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越性实践验证不够,不知道如何采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解答实习作业和实际问题。二是上机实部分停留在示范操作层面。实验前教师集中讲授实验目的、原理与步骤,然后操作示范,学生只能在限定时间范围能跟随操作,甚至用手机录屏,不需要主动思维和创新,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此,为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实验教学和综合实习。

实验教学主要解决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和面向对象技术基础的练习与理解,并初步掌握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与和工具的使用。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程序设计的语法层面和工具层面的实践问题。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DE(如Visual C++、Code::Blocks、QtCreator等)的初步掌握与使用;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编程基础;3)类和对象;4)继承与派生;5)多态性。

综合实习主要是让学生练习综合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让其熟悉和掌握使用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和开发工具(Visual C++ IDE)来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软件项目的方法和过程。与实验教学相比,综合实习主要解决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学层面和算法层面的问题。综合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面向对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UI库(如Visual C++的MFC、Code::Blocks下的wxWidget、QtCreator的Qt)的了解与使用;2)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的综合使用;3)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3 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设计、编程能力。项目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面向对象课堂教学中[9-11],但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少。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就是整个实践过程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将面向对象的类与对象、继承与派生、多态性等基础内容融合到一个大型的项目任务中,采取“模拟项目”方式进行教学。该方法以学生为项目合同乙方,也作为主体成立项目组,选举项目经理,承接项目合同甲方—指导老师的项目任务,通过一个模拟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培训,引导学生总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初步的软件工程项目研究与开发方法,体验相关软件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

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的实战性:以真实的软件公司实际软件项目为蓝本,基于实际数据和需求,模拟软件项目或软件产品研发的各个过程,通过实战性的训练,提升学生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四个不同层次(语法、工具、方法与算法)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以后就业或从事相关软件研发大有裨益;2)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成立的项目组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指导老师作为旁观者,主要扮演项目合同的甲方代表,提供数据支持、专业技术顾问、质量监管等角色,不直接干涉项目组日常运行;3)考核的全面性:学生的考核成绩由考勤、项目经理评分、实习报告评分、平时进展汇报评分等构成。这里项目经理评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权重最大,因此项目经理人选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较好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项目经理由各组学生自由选举产生,项目经理的成绩则由指导老师根据整个项目组的情况进行评分;4)过程的完整性: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必须自觉查找资料,攻克技术难关,加强团队协作,学习软件设计与开发方法,通过项目实战锻炼了学生在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管理等过程环节中的专业技能,同时团队合作也训练了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组的划分一般以10-15人为一组。项目组内部的小组由项目组自行划分。以项目组为单位对指导老师给出的软件开发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系统集成与测试。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他们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能力都有待提高,并且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对于教学的成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指导老师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做到每个阶段都要有预案,实习进度要严格控制,多用启发和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软件项目开发,使其体会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实现(OOI)和面向对象测试(OOT)等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的优越性。从而保证更好地兼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法、方法学、工具以及算法四个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4 项目案例与过程管理

项目驱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过程管理。对于项目的选择,需要遵循易学、有趣、有用的原则。所谓的易学,就是项目的选择虽然来源于实际项目,但项目的起点应该较低,容易入手学习。对于需要较多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型的实际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抽象简化,或选取其局部作为实习用的项目案例。所谓的有趣,就是项目的选择需要让学生感兴趣,最好是和其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相关度的项目案例。所谓的有用,则是这个项目做出来后要有一定的实用性。遵循这三个原则选取出来的项目案例有利于激化学生的求知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项目案例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应该覆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四个层面的内容,即要涉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法层面的类与对象、继承与派生、多态性等基础知识,也要涉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学、算法方面的高层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开发工具选取适合的项目案例。例如,如果采用的开发工具是Visual C++,项目开发是基于MFC的,那麽项目的界面设计部分应该涉及到MFC的文档/视图结构、用户交互—菜单、工具栏、状态栏、对话框、各种常用控件以及各种鼠标、键盘消息响应等内容。2)项目案例中的功能应该都是在实际项目中实现过或者验证过的,并且可以看到实际演示效果。这样学生容易弄懂需求,自己编程实现的目标直接可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与欲望。

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过程的可控管理非常重要。既要尊重学生项目组的独立自治性,同时也要防止其自治能力不够而导致的无所事事或无所适从的局面出现,需要引导学生项目组制定明确的分阶段目标和计划,以及明确的项目任务分工,要明确到每个学生个人头上。由于项目组内学生个人能力有差异,在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项目组员的同时,也要允许、鼓励相互帮助完成任务,实现团结协作和团队学习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其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本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从程序设计的语法、方法学、工具与算法四个层次讨论了如何使用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易学、有趣、有用的实践教学项目案例的选择与项目过程的可控管理,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程序设计的全局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优良, 徐昌荣, 陈淑婷. GIS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 地理空间信息, 2010,8(1):151-154.

[2] 吴跃, 陈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改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0(8):60-63.

[3] 柳宏川, 宋伟. 以“类”为中心进行C++程序设计的教学[J]. 福建电脑, 2011(1):198-202.

[4] 黄璐, 于红, 李向军, 等.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建设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29(3):92-93.

[5] 张麟华, 孔令德,杨慧炯. 面向图形图像处理的C++课程案例设计[J]. 计算机教育, 2013(4):88-91.

[6] 胡明晓, 刘海霞, 励龙昌.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层次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时代, 2013(3):58-61.

[7] 彭召意, 朱艳辉, 周玉.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0(5):151-154.

[8] 孟繁军, 刘东升, 张丽萍, 等.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26(3):126-129.

[9] 张丽, 夏斌. 项目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0(10):92-94.

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67-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in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HUANG Yong-jie1, HU Shun-yi2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2, China)

Abstract: C language programming are more and more lay store by ba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computer.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s, analyses some issu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poses some advices to the question of teaching to allow students be clear about the goal and maintain the confidence in the studying, so that teachers adopt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benefits.

Key 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he Practices on Computer

1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过程性程序设计语言,它的发展贯穿于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它蕴含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囊括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一门十分优秀而且重要的计算机语言,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语言。目前最著名、最有影响、应用最广泛的Windows、Linux和UNIX三个操作系统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从狭义而言几乎所有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能用C语言编写。因此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大部分的理工类专业都开设了。大学生学会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相关课程的学习。然而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努力,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理想。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1)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很多教师也没有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C语言的目的;2) 学生对学习C的信心不足,有一部分学生未开始学习就已放弃;3) 由于教师要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基本上仍然是教师满堂灌,师生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调动起来;4)现有实验大多注重语句、语法、流程、结构等概念性的基础知识,没有把编程解题思路、算法和程序测试调试等运用知识放在首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3 方法和对策

3.1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C语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地位,让学生清楚C语言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从未接触过,所以他们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难于理解,很难学的,所以有许多人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在这个时候,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告诉大家,许多软件开发公司都采用C语言来编写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比如现在的华为公司,对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在,掌握一门语言可以增加将来就业时的筹码。告诉他们之前学院毕业的师兄师姐都哪些现在在软件公司工作,编程非常厉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述当今IT行业的分类及发展的历程、其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比如可以讲讲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创业史。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以前,必须清楚、明白这堂课的目的要求,通过形象生动地操作或有目的的激趣提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根据内容讲明教材在程序设计当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并形成学习的动机。

3.2 因势利导 增强信心

在开C语言课程之前,很多同学都没有接触过编程,甚至许多来自农村的同学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程序,并当场上机调试和运行。在接下来的上机操作课中,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完成了程序的输入、调试过程,并运行得到了程序中设定的操作,使他们产生兴奋感。此时趁势告诉他们说,像这样的程序,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以后你们自己也能设计出来。这样,学生消除了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产生了兴趣,并增强了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

3.3 灵活运用教法 激发学习潜能

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举例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程序清单,而是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给出算法,最后编写出完整的程序,编译、链接、运行到测试与单步调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调试中增加输出,变难为易,环环紧扣。而在这一过程中,较关键的是每一步都采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完整的项目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善于获取他人经验的能力以及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编程水平。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上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作要突出中心,避免从书本上摘抄大量文字或图片。课件中可适当加入Flas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课件上的内容产生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4 合理组织教学,突出重难点

由于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而学习C语言的课时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确立课程学习上的重点、难点。对于重点内容,对于简单的问题或C语言语法规则规定的内容,教师则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题目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用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小程序引导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和编程习惯。比如教材中一道例题:请将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ASCII码在C语言中的作用,通过查ASCII表可知‘a’的ASCII码为97,而‘A’为65,‘b’为98,‘B’为66。从表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写字母比它相应的大写字母的ASCII码大32。C语言允许字符数据与整数直接进行算术运算,即‘A’+32会得到整数97,‘a’-32会得到整数65,知道了大写和小写字母的ASCII值相差32,那么这道题目的编程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难点和重点,像循环语句、函数调用、指针等内容,教师应突出其对整个课程体系内容掌握的重要性,以重点内容为突破口,带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于演示、实例分析等功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避免了学生因无法深入知难而退、甚至丧失学习信心的现象,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激情。在开始学习指针的概念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间接存取”的概念,就借用了这样的比喻:将A房间的钥匙放在B房间里,若要取A房间里的物品,就需要先打开B房间,取出A钥匙,再打开A房间,取出A房间的物品,这就是“间接存取”。借助这种形象化的比喻,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指针的概念。比如在C语言中的自增自减运算符,其作用是使变量的值加1或减1,有++i,--i,i++,i--,对于前两者,自加自减符号在变量之前,可以理解为前自加前自减,变量i在当前就要变化(即自加一次或自减一次);对于后两者,可以理解为后自加后自减,变量i在下一次出现时变化(即自加一次或自减一次),那么在分析时把这4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并引用几个例题加以说明,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3.5 强调实践环节,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因此要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坚持指导与辅导、投影演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1) 要合理的安排上机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至少为1:1);使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讲完课要及时上机并保证上机效果。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是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的一个前提保障,没有充足的学时数,其他的改革措施无从谈起。

2) 要明确学生上机目的和步骤,这要求教师课前写好含有实例和习题实习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要尽量紧扣教材,学生实习结束要上交实习报告由教师批阅。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算法,能够编程实现我们课后练习的一些题目,当然这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C语言这样的一个软件开发的工具,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或者综合性实验能够用C语言开发一个小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讲,会有一种成就感,能够给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或许一名优秀的软件设计人员会因此而产生。

3) 实验分组,老师跟踪答疑。学生单独完成实验易导致基础偏差的学生动作慢,不容易按时完成任务,跟不上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实验时间过剩。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组划分,每组安排一个基础好的学生负责。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

4) 举一反三,加强综合性实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C语言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非常丰富,许多题目的针对性也很强,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针对同一类问题时不要逐题练习,应该在重点练习典型题目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求解一类间题的基本算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综合性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结束后,布置一项软件开发课题,该课题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要求,由学生自学和开发。学期结束前完成该项目,其成绩记入综合设计分。通过课题的开发过程,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年进行一次院内程序设计大赛,选拔优秀的同学参加省ACM程序设计大赛,老师给予全程指导。

3.6 改善考核制度

多年来,许多高校对C语言的考试以笔试为主,其它考试为辅,这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考试及格率偏低,而程序设计使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改进了考试方法,开发了C语言上机考试系统,以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笔试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上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熟练调试程序的能力,成绩评定也由过去的“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改为“平时+笔试成绩+机试成绩+实验成绩”,比例分别为2:3:3:2,同时为了正确反映教学质量,采取考教分离,集体阅卷的方式,这种考核方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更要切实提高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算法的能力。在c程序设计的教育中,应以程序设计和实践为主,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高级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掌握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方红萍,陈和平. C语言课程改革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