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1

经管学院学生会各部门也将于国庆后渐渐拉开帷幕。同时我们学习部也将以饱满的热情努力把工作作好,为全院同学服务,为了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安排和工作,调动大一新生及老生的活动积极性,促进校园文化繁荣,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我部对本学期的有关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 招新

大一新生` 是年轻的、有活力的,充满激情的,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也为了给学习部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学习部将于10月14号和10月15号进行学生会的全面招新活动。本次分为初试和复式两个阶段,以面试为主。招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竞赛资格,我们非常期待新一轮的招新工作。

二、 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各种学生活和心里问题,我们学习部将暂定于10月中旬举办‘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届时我们将邀请05、04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为06级新生提供一个大学生生活的指南。

三、“三字一笔一画”比赛

11月初,由校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三字一笔一画”比赛活动也是我院学习部将要举办的重大活动之一。我们今年将在往届的经验上,尽量作到尽善尽美,努力把第十七届“三字一笔一画”比赛开展的有声有色,丰富全院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

四、 双语演讲比赛

双语演讲比赛包括中文和英文演讲比赛。11月份,围绕南校区的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学习部将举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尽情抒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各自感悟。

五、 辩论赛

学习部将于12月份举办辩论赛,为新生们展示自我,显示才华提供一个舞台,同时也为院辩论队输送新鲜血液。

六、 说课比赛

安师大是一所人文气氛浓厚的师范类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师范人才。虽然经管院的三个专业都是非师范类,但作为一种技能的培养,说课比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部将于12月中旬举办院级比赛,并且协助校学习部作好决赛工作。

七、 教案评比大赛

与说课比赛的意义与目的一致,教案评比大赛也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锻炼他们的职业技能。此次活动将安排在说课比赛之后,于12月下旬举行。

八、 开展与我院三个专业有关的英语、考研讲座

经管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设有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由于成立不久,广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专业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茫然不知,针对这一情况,我部将在第一学期的活动安排有关着方面的讲座。

九、《经管学生的续办》

月刊《经管学生》是由上届学习部所创办,是我院学生激扬文字、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我部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把本刊创办下去。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科研院所;生产计划;计划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军工科研体系是科研部门独立于生产工厂之外,经费由国家拨款,而生产工厂没有研发部门。往往是一个研究所设计出某种产品,向外发图,然后此行业内的所有工厂都可以开始生产同类产品,要有问题或改进还得回原设计单位,这样造成科研人员与生产实践脱节,设计时不考虑生产工艺,或要么生产不出,要么浪费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军工科研系统已朝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的方向转变,很多研究所通过收购工厂或自办工厂进行生产,使前述不合理现象有所改观。在此,加强军工科研院所的计划管理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计划管理概述

1.1计划管理的概念

计划管理是为了使企业计划富有成激,使它能够切实起到对未来行动的指导作用。计划管理,就是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计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科学地调查、分析、预测和决策,在此基础上制订企业构各项计划并加以协调,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计划实施加以控制,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计划,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协调地进行,最终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

1.2计划管理的职能

计划管理将企业的资源,包知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整个企业带来大量资金的节约,而且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化,合理化,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它是集中了多年来企业管理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强调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因地制宜,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从而形成的一套更为先进同时不失适应性的管理。

2.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的原则

为了编制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组织计划的顺利实现,军工科研院所的计划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2.1政策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就是指军工科研院所的计划管理,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及有关的方针、政策,按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办事。这是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军工科研院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经营活动与整个国家的国防活动紧密相连。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买卖活动。既要强调院所的自,又要强调能肩负起保证完成国家的生产建设计划和国防建设的供应责任;既要强调本院所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还要有利于提高国家国防建设的经济效益。因此,军工科研院所在编经营计划时,必须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坚持院所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院所各项计划的顺利实现。

2.2科学性原则

军工科研院所的计划,是组织和指导院所开展经营活动的依据。军工科研院所在订计划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指标订得先进可行,不要过低或过高。所谓科学的计划,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计划。要使计划具有科学性,就要遵重客观经济规律,使计划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之,要“量力而行”,尽可能地留有余地,保护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使计划工作处于主动地位。当然,先进可行的计划还必须和积极可靠的措施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实现。

2.3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计划的严肃性,是指经过有关领导机关批准或自己确定的计划,院所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或认真完成。计划的严肃性,是军工科研院所本身独特性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军工科研院所的计划范围进―步缩小,院所的独立性加强,国家将主要以指导性计划的形式对军工科研院所进行宏观指导与控制,院所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要求,以及院所的客观条件和职工的意愿与要求,独立地制定计划,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地反映客观条件的变化,提高计划的适应性。

3.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的实施

3.1规划好院所经营目标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国防发展的要求,在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上,规划好院所的经营目标,使院所的经营活动既充分发挥院所自身的优势,又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这是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的首要任务。规划好院所的经营目标和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计划任务,可以使院所方向明、决心大,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院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把院所内部各方面力量充分动员起来,达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院所根据国家计划要求和市场需要来制定计划任务,应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首先保证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保证国防的重点需要,然后力争满足国防计划以外的市场需要,不能因市场需要而冲击国家计划,只看到局部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

3.2组织院所综合平衡,编制统筹计划

军工科研院所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院所经营目标,搞好院所计划综合平衡,正确编制院所计划,以指导院所经营活动协调地进行,这是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的重要任务。院所的综合平衡,就是要把院所内部人力、财力、物力按一定比例关系进行统筹安排。这种综合平衡的结果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军工科研院所的各种计划。实现各种计划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并耗费一定的物力和人力,在物品流通与资金占用之间,物品流通与流通费用之间,物品流转额与利润之间,以及资金占用、费用、利润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都应该通过计划达到综合平衡,而军工科研院所财务计划则应是这些比例关系总合平衡的具体体现。

3.3认真贯彻战略方针,组织实现发展目标,落实军工科研院所计划

军工科研院所从制定发展目标、编制各项计划、到发展目标和计划任务的实现,这要有一个过程。在实现发展目标和计划任务过程中,不仅要做一系列的组织工作,例如将计划任务落实到外协单位和所属院所单位,还要帮助处理和解决实现计划的各种矛盾。

3.4充分挖掘院所内部的潜力,使院所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军工科研院所,自然也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军工科研院所的各项管理中,计划管理又是其依据和中心。所以,通过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不断提高计划的质量,更好地贯彻效益原则,就可以充分挖掘院所内部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院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地组织进货、运输和储存,降低流通费用,加速物品和资金的周转,使院所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是院所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它不仅仅是军工科研院所计划管理的要求,而且也是军工科研院所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要求,院所的领导机构和院所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必须抓计划管理,认真按照计划指标的要求去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院所的经济活动,以推动军工科研院所经营管理不断前进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科]

【参考文献】

[1]李忠宝.军工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航天工业管理,2013(4).

[2]程国平,成时阳.中船重工事业单位改革的阻力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

[3]智莉.诌议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难点及推进战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3

一、试行医院管理会计

在我国70年代末,国内企业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探讨,之后企业中有较高素质的经营者开始了管理会计运用的新尝试。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大力试行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外部条件。目前,在医院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极少,综观医院面临的竞争环境,推行医院管理会计,及时给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定能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范围和方法

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预测与决策 预测与决策主要是为单位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和规划未来等经济活动服务,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医院的各项资源(含人、财、物)得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配制和应用,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医院大批量使用的制(合)剂产品来源问题,是自行配制还是购买成品,哪种方式最经济实惠,运用管理会计中的相关方法通过分析可获取节约成本、获利最多的优化方案。另外,药品的库存数量应为多少时既能保证医院运转的正常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药品占用资金数额等方面的问题,都能通过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分析得出。

2.规划和控制 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以及规划控制现在的经济活动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日常经济活动,明确各职能科室的经济责任,并对各科室的经营业绩进行正确评价、考核及奖惩,及时正确地调整和完善科室和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入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还是重复建设,连年征战,运用业绩评价会计,对医院多年基本建设过程和财务收益、银行借贷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极具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又如医院临时工聘用数量的多少,医护人员合理的配比,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均可通过评价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

医院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是财务分析法以及本量利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等。它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综合体。

三、试行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具有及时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而其采用的程序与方法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的客观必然性,即如果没有财务会计工作,单位就无法掌握其全部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不管单位领导重视与否,财务会计都是各行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日常性工作。管理会计根据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特定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与程序向单位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选择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以便单位管理部门能够根据这些管理信息对有关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但是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一个单位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如果企业领导缺乏对应用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或对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知之甚少而不应用管理会计,而是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判断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可能并不影响其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尽管由此可能会导致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下降,但这种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应用管理会计之后产生的效果对比才能体现出来。因而,单位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则取决于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更新,即是否能够将管理会计视为一项有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经常性工作。只有得到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并且单位拥有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使管理会计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2.力争实现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制度化 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必须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与财务会计部门平行的管理会计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考核评价单位管理会计师的工作业绩。

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来体现的。素质系指会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应用微机的能力,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是推行医院管理会计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医院管理会计推行设想

1.增强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 能否成功推行管理会计,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推行是一句空话。通过参加管理会计培训班或自学有关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使主要领导增强管理会计意识,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可为顺利推行医院管理会计打下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2.组建医院管理会计科 为防止机构繁多,便于协调工作,组建的医院管理会计科可与财务科合署办公,但管理会计科必须配备初具管理会计知识的干部和会计人员,并由院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如定期提交分析报表、专题报告、项目预测分析、评价、建议,适时列席部分院级工作讨论会等等。

3.培养医院管理会计人员 从现有财务人员中培训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通过培训,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医院会计工作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发展越快,会计工作就越重要。会计工作作为一个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从事的是严密性、科学性活动,会计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会计工作水平,需要医院不断更新观念,积极研究,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让会计工作成为医院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共同促进医疗事业、会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方法

会计工作管理作为一个细致性和复杂性工作,是医院管理重要部分,是发挥会计工作职能,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任务根本保障、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管理,促进会计制度规范化建设,构建正常会计秩序,减少医疗成本,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经验,主要分析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方法。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分析

首先,预测、决策。对于医院会计工作,预测、决策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是为预测前景、规范将来、经营决策服务,主要任务是保证医院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化、有效性和经济型配置,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如药品库存量多少,即可确保医院运转正常需求,又可最大化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数额占用率,通过会计工作方法,均可科学分析核算。其次,规划、控制。针对医院会计的规划、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者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在于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确定各科经济责任,正确评价各科经营业绩,给予正确考核与奖惩,对医院发展规划进行正确调整、完善。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影响因素

首先,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对于管理会计应用,绝大程度上由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决定,因财务会计工作呈现系统、连续和及时等特点,所选择方法、程序,在实践中具有客观性、必然性,若缺乏财务会计工作,医院就不能掌握所有经济活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所以,不论医院领导是否重视,财务会计属于一项日常性工作,医院管理者按照内部经营需求,选择灵活多样方法、程序,为医院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不定期、选择性的管理信息,管理者根据这些信息,再科学规划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区别在于,管理会计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在日常工作中,不管单位是否设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由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决定。若医院管理者不注重应用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方法、概念不清楚,只是凭借主观判断、传统经验进行经济活动规划与决策,不合理评价业绩,可能不会影响医院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但会使医院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因这种不利影响,运用管理会计后,方可体现出对比效果。所以,医院在实践过程中,是否主动运用管理会计,取决于理人员观念是否更新,是否将管理会计作为以医院经济效益提升、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医院管理者重视管理会计,拥有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方可促使管理会计的普及、推广。其次,管理会计人员专业与否。在医院管理中,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是由会计人员的素质所体现。素质指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与层次,思想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了解行为学和心理学知识。第三,促进医院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化。为保证管理会计规范化,在医院内部,构建财务会计相同的管理会计部门,由专业人员承担管理会计岗位,构建配套规章制度,合理考核、评价管理会计人员的业绩。

三、医院管理会计推行方式

首先,提高医院管理者管理意识。管理会计在医院成功推行与否,医院管理者素质培养、管理会计知识培养非常重要,若缺乏管理者支持,推行管理会计几乎不可能。参加管理会计培训活动,提升医院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逐渐完善自身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认识,对推行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培养专业管理会计人员。在医院管理中,抽调现有财务人员,参加管理会计专业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第三,开展经营财务分析。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对于近几年来,院开展的基本建设项目再评价、再回顾,特别是银行信贷方面,给予投资效益分析,为将来医院基本建设提供科学、准确数据依据。同事,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加强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各部门人力和物力消耗,提升经营管理效果,对各科室材料消耗、人员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消耗指标,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对于物资采购预测、决策,因医院每年药品采购、医疗设备采购金额巨大,不管是何种盲目药品库存积压、设备采购,会增加医院资金浪费与周转困难。所以,事前加强预测分析,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可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建立管理会计组织制度,推行管理会计方法,促使财务会计工作扩大至预测、分析和控制,是医院经营活动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作为医院经营管理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主要是为提升经济效益,正确确立医院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现阶段,许多医院推行绩效工资考核机制,就是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通过推行医院管理会计,可提升医院职工增收节支认识,拓展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因此,推行管理会计工作,是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目前医院竞争环境,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想生存、发展,必须积极推行和运用管理会计,为管理者提供各类数据信息,方可使医院决策趋向科学化、合理化。

作者:马琨 单位: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科学管理 医院经营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44-02

医院的经营活动是以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线,并贯穿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使患者痊愈的整个过程。其经济效益不能通过医疗技术的消费和其他经营活动加以反映,只有通过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来体现。如果医院财务管理不好,就如同丰收的庄稼没有收割一样,颗粒无收。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和任务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因此,医院财务管理是反映医院医疗服务工作中所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

现代医院担负着医疗、预防、教学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重任务。医院在进行医疗经营活动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保证各项卫生工作顺利进行。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医院财务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另外,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人群,其医疗服务活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身健康。所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和医疗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切财务收支活动,都要紧密围绕是否有利人民群众来展开。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活动只有做到资金的合理运用,搞好资金的收支活动才能提高资金的盈利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上级拨付的预算资金和医院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的全部资金收支活动。为此,在安排和使用资金时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行政性支出和业务性支出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的实现,在安排使用资金时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合理支出、以收定支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压缩行政性支出,支持业务性支出,才能使医疗活动不因资金受阻影响对患者的医疗质量。

2.正确处理维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事业维持是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事业发展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二者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因此,在公立医院各项事业支出安排中,一部分资金要用于维持原有医院规模进行正常医疗经营运转的费用开支,另一部分要用于医疗技术的开发、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对高水平医技人员的吸引和培训等事业发展方面的开支。同时,对于现有公立医院事业的维持支出必须无条件从各方面予以保证;对于公立医院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医院要根据自身的财力基础,围绕医院的长远战略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支出安排。

3.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各项费用开支,都要做到按计划规定用款。对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在安排费用开支时,要根据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注意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重点开支项目要从长远计划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医院收入是进行医疗业务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医院对国家规定应当收取的各项费用,必须认真组织资金收回,不许跑、冒、滴、漏。为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才可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

医院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财务管理也应引入风险竞争意识,搞好各个环节的经济核算工作,不能铺张浪费。为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发展积累雄厚的发展基金,医院必须建立高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不科学

医院要认真搞好经济成本核算,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成本核算上,医院应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就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就医率,增加医院收入。

(三)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少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

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医院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有效搞好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制定好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制定好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流转计划,并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考核。医院还应根据医院的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业务实际,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要选拔业务水平高,思想觉悟高的专业会计人员补充到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营效益。所以,医院所选的会计人员应能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做到依法办事,不乱用职权,不搞虚假核算,虚报会计信息。

(二)搞好医院的账务分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种分析数据都离不开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可靠性。因此,财务部门因努力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实行全成本管理,以低耗高效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医院领导层应增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层应学会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不能被一时表面的良好业绩所迷惑。在医院效益好的时候要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尤其在医院面临危机的时候,医院的管理层要引导全体员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医院领导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岗位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瑞康.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浅析[J].安徽医学,2009(2)

[2] 朱勇.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0(1)

[3] 杜迎春.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 覃小妮.对医院内部审计与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4)

[5] 严菊.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

[6] 肖冲,宋萍.医院内部控制现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7] 刘丽.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8] 尹辉.浅析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经济师,2011(10)

[9] 刘玉娥.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0)

[10] 张萍.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思索.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9)

[11] 杨诺.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审计与理财,2009(4)

[12] 张淑琴,张春莲.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中的新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4)

[13] 陈红涛.医院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经济学院工作计划范文6

计划赶不上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成为定论,理所当然的要学习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而效仿其建立发展计划经济“配套设施”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也顺势被提上了日程。1952 年11 月,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简称计委)正式成立,负责经济的综合规划,地位与政务院等同。到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宪法》公布,才正式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原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的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等13部划归其领导。

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个工具,制定五年计划是其首要任务。按照苏联的管理模式,“计划就是法律”,一五计划基本是在边制定、边执行、边修改的情况下进行的。制定计划前,在管理的300种产品中,产需情况真正被了解的只有几十种。执行过程中,各地发现计划有错,要求修改,必须经计委批准。有些部门和地区,直到当年12月,还在修改当年的计划,被戏称为“一年四季编计划,春夏秋冬定指标”。

这边“一五计划”还没收官,计委就开始了关于15年远景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的研究。接二连三的政治斗争,让计委逐渐丧失了正常运行的能力。1956年后,一度工作效率极低,处于停滞状态。到制定“三五计划”,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经历了“”的国民经济,亟待恢复,时任计委主任的李富春推崇“八字方针”的做法让很不满意。以基本解决人民吃穿用要求的“三五计划”,更是在一提出,就受到了的批评。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1964年4月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指出经济建设在防备敌人突然袭击上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份报告不仅引起了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下定决心将“吃穿用计划”改为加强三线建设的“备战计划”,并表态“你们革命也好,不革命也好,计划工作方法,必须在今明两年之内改变。如不改变,就取消现有计委,另立机构。”

对于当时计委的办事效率,越来越没有耐心,随即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在国家计委之外成立一个“小计委”,调任石油部长余秋里到计委来主管。“小计委”开始负责大的战略问题和规划制定,由直接领导,并规定各副总理不得干预工作。而“大计委”开始抓小放大,处理日常事务。一大一小,一实一虚,成为了当时国务院计划工作的独特现象。

经过8个月的反复推敲和修改,余秋里主持编制的“三五计划”终于水落石出,他本人也出任计委主任。“三五计划”虽然未能“按计划”提交人大批准,但依旧对之后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导。“”十年,国家计委依旧履行着自己经济规划的使命,但形式大于内容。期间,计委的大部分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和工厂,或送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曾经最多时拥有超过5000名工作人员的国家计委,一下子减到600人。人才的流失,让计委的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五五计划”制定之后,1977年11月,全国计划会议上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经济计划汇报要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达了《国家计委关于1976-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纲要》。但此时计委所认识到的目标、任务,严重脱离国情、国力,指标规定过于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们开始意识到计划经济的问题所在,而主管计划经济的计委也在一次次偏离现实与尴尬生存中走向了迷茫。

计委、经委的分分合合

1956年5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经济委员会(简称经委),定位为“全国综合性宏观调控工交系统主管部门”,由薄一波担任第一任主任,主管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统一负责经济活动中需要组织协调的事项。经委与计委,前者负责经济工作的执行面,后者负责宏观经济的政策面,成为了当时中共经济决策体系的“两只手”。1967年薄一波被,经委也处于半瘫痪状况,到1970年干脆被撤销,与国务院工交办公室、全国物价委员会、物资部、地质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一起并入计委。直到1976年,经委才重新复活。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决定将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农业委员会、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建筑材料工业部、国家标准计量总局、国家计量总局、国家专利局等八个国务院机构合并,成立新的国家经济委员会。经委重新回到了宏观调控的前线。此时,计委和经委是宏观经济的两大支柱,曾有“国家计委制定经济计划,国家经委执行经济计划”的说法。两者在经济管理中侧重不同,计委管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而经委负责年度计划。

1988年,根据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提出了按照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转变职能”的要求:撤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当时的设想,撤消经委,将其职、责、权归于计委,是为了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以体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这与当时经济发展方向的整体调整思路是吻合的,化零为整,既是为国家机构瘦身,也是为国家职能减负。时任计委主任的宋平说明机构改革方案时强调:“现在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在职能上重复交叉比较严重,而且承担了许多应该由其他部门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具体事务。”

1989年,邹家华出任国家计委主任。据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的郑新立回忆:“邹家华任副总理兼计委主任时期,改革的幅度最大。”改革的核心就是“权力下放”。将对企业的监管,从“控制”转为“调控”。在这之前,所有的扩大再生产都是由国家计委来管,包括地方政府都没有投资权限,小到工厂里的机器设备的更新、车间的改造,大到地方政府投资权限,全都要报批审核。用郑新立的话说:“甚至工厂里面修个厕所也要报上来审批”。审批流程繁琐至极,工作效率低下,不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改革职能期间,计委将惯性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变成“指导性计划”,原材料供应不断降低规模,一批批、不断地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最初是下放投资总额较小的项目,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不等,逐渐将审批权下放给省级部门,最后放权放到只审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大的基础设施和骨干项目上,其余项目的审批基本都下放到省和计划单列市。

1991年,国务院成立生产办公室,一批老经委人纷纷归队,生产办后改为经贸办,1993年经贸办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重新成为国务院组成机构,相当于第二次复活。

为改革而生的体改委

除了计委和经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务院还有一个组成部门站在主导宏观经济运行的制高点上,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

改革开放后,国家意识到“迫切需要一个高层机构来规划和协调改革全局”。1980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第一任体改办主任由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兼任,当时这体改办更像是国务院总理的幕僚机构,而高层很快发现,它在推动改革举措落实上权威不够。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专门机构,推动体制转轨,任何部门不得越过它而制定方针策略,一时间成为了事实上的改革中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某种角度上看也是体改委的一个升级版。

与其他两个调控部门相比,体改委的“议事”职能更为突出,拥有四个职能:理论研究、设计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利益、组织试点。基本上由时任国务院总理兼任主任的特征也让它有统领全局的形象。到1990年8月,除1987年至1988年由李铁映担任主任外,一直是总理兼任体改委主任。1990年至1993年担任体改委主任的陈锦华曾指出当时对这一新部门予“高配”的原因:“小平同志讲过,总理的屁股一定要坐在改革上。因此,国家体改委一成立,就由先后两任总理兼主任。”

在改革的作用上,体改委能做的是建议如何改,但怎么改、改得好不好就不归它管了。体改委先后成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随后各个部门学者型官员集中到这两个部门,包括吴敬琏、杨启先、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张维迎等,这些在未来持续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人物。体改委那时更像是一个“智库”,在许多改革思想层面的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1990年,陈锦华担任体改委主任。当时方方面面对改革的看法、争论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计划跟市场的关系怎么摆。在改革被质疑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市场经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风口浪尖上,陈锦华组织编写了名为《外国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的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评论》的内部材料 。当时由于情况特殊,通过机要渠道,直接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各送了2份,没敢送给别人。材料中隐含的结论是:“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学术争论,不是社会基本制度或意识形态的分界线。”

199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若干决定》,原型其实来自于体改委的一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施纲要初稿。接受这份来自于十四大决议的“初稿”任务的,是时任体改委主任的陈锦华,还没等上报,陈锦华便离开体改委到了计委工作。当时的计委副主任曾培炎知道体改委有过这么一份文件,把它应用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工作中,历时半年,形成了著名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图。

在体改委的历史上,提倡企业改革搞股份制,是一个突出的贡献;而被赋予中央企业上市资格的部分审批权,则是它对自身权限的重要突破。不过,这也让这个原来“只说不做”看似地位超然的机构有了自己的部门利益,也就和其他部委区别不大了。

1998年3月,朱基出任国务院总理,刚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对于经济体制和国务院机构改革。他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机构精简,将40个部委减为29个,体改委就是其中之一。朱基明言体改委存在“一些方向性缺点”,将体改委撤销,降格为体改办,将体改委制定企业性法规和审批央企改制的权力交给经贸委,将股份制公司上市审批的权力移交给新组建的证监会。体改办成为纯粹的调研和建议机构。体改办一成立,就收到了来自上级“不开会,不讲话,不发文件”的指示,除了对接国务院的一些调研项目,没有其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的三重唱,体改委的声音大幅减弱,留下了计委和经贸委继续表演。同时,成立了一个虚设的“国家体改委”作为国务院的议事机构,退出了政府组成序列。

至于体改委被撤销的原因,陈锦华回忆:“我曾听别人说,体改委有的同志有点儿放不下架子,不大愿意去找人,去请示,去汇报。这样,体改委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下面各省体改委的工作也就很难做了。后来,体改委被撤掉,我不知道是否与上下沟通不顺有关系。”《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分析:既有偶然因素――据说体改委的人都比较傲,不善跟领导打交道,但更多是一种必然性。有种说法是体改委的改革走得太快,栽在“产权”改革上。

三大部门合体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成立之初,面临着四项转变: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把局限于国有经济的管理转到引导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上来;从过多的行政审批,转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和纺织总会等10个原部级经济部门分别改组为国家局,交由国家经贸委管理,经贸委再次被称为“小国务院”,规模攀至巅峰。

然而经贸委的辉煌时间不长,到了2003年,它又被撤销,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行调节等职能并入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后者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个“巨无霸”式的宏观调控部门成立,“计划”二字彻底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淡出。此外,国务院体改办的职能亦并入国家发改委。这样,经贸委的并入,使发改委有了微观管理权,而体改委的并入,再使发改委具有了宏观调控和部门协调权。

2008年3月,发改委将工业行业部分管理职能和对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划入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被撤销,部分战略性职责划入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