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1
>>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显微鉴定法在《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中的改革初探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 中药鉴定学教学体会 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初探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中建立实践基地的探讨 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的研究 教育统计学中国化进程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问题 系统论在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对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的探讨 加强高校畜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探讨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数字化平台的应用研究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寄生虫学数字化标本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随着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渐渐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并为广大师生接受与认可。此种教学模式对数字化教材要求很高,需要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材。当前数字化教材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媒介,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链接搜索引擎和各种教育网站、专业网站、主题网站等社会资源,开发具有符合实际、及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的数字化教材。包括数字音频、教学视频、多媒体软件、专业网站、E-mail、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以及数据库等等。
2.2.1.3完成自我学习评价软件-中药鉴定学在线考试系统,所有考试题型全部由系统自动判分,可以设定是否要进行试题答案解析和分数显示,考生是否可以查看自己试卷的权限。用于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系统的远程管理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了分类查询、分类打印、分类删除、分类试卷查看等功能。
2.2.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方式的构建
笔者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协商讨论,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收集、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11-1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流程见图1。
力求在教与学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课程重建、课程开发、教学过程重建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上求得突破。
教学素材库包括了电子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教案、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录相、作业习题、网上测试系统、常见中药材饮片图库、伪品药材图库等,笔者已经完成了电子教学大纲、电子教材、部分授课录像、大部分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教案、作业习题等内容,正在完善常见中药材饮片图库、伪品药材图库。笔者与广东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正进行虚拟实验情境的设立,计划完成显微测量、中药材常规检查、120种重点药材的性状鉴别、40种中药材横切面组织与粉末的显微鉴别、2种未知药材混合粉末的鉴别等内容。
测评系统已经完成题库建设,初步完成自我学习评价软件――中药鉴定学在线考试系统。拟将系统测评结果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作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最终评价。评价部分占最终课程期末成绩的比例为20%~30%。
以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载体,综合教学素材库、虚拟实验情境、测评系统、讨论交流工具,创立药材鉴别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完成每种药材鉴别知识框架的构建。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异议,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习个体的不同,可以逐个地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形式,建立公共分享系统,如微信群,让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信息教学模式,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趣味性强”的新型教学氛围,使这种信息教学模式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创建一个完整的创新教学模式[13-14]。
2.2.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3次专题探究:中药鉴定学的历史与发展、药材的经验鉴别、药材市场调查。利用湖南邵东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长沙高桥药材大市场见习环节,或其他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分组,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方式完成,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完善中药鉴定学知识体系。
最终建立以“情境探究学习”模式为主,“药材市场―专题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为辅的中药鉴定学数字化创新性教学模式,达到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材真伪鉴别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目标。
3小结
在网络数字化的学环境下,教学模式必须不断更新,使教学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纵观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已经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富饶的学习宝库。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成果,为自己终身的学习建立起一个知识资源宝库。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本研究完成后,对中药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拓展《中药鉴定学》教学的时空界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和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中药专业的教育资源质量,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在校学生能受益,而且社会上的中药从业人员也能受益,对中药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将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能够在社会上普及中药鉴别的科学知识,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积极贡献[15-16]。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2]唐科莉.为21世纪的数字化世界做好准备―澳大利亚《2014年国家评估项目:ICT素养报告》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6,(3):50-55.
[3]林亮亮,腾兴华.浅谈数字化学习[J].Software Guide,2010,9(7):184-186.
[4](美)葛洛蒂,(中)张国治.数字化世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5]赵蔚,余延冬,张赛男.开放式e-Learning解决方案个性化推荐服务――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的探索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10-116.
[6]周媛,吴文春.情境学习观点对数字化学习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8,(8):74-76.
[7]刘玲玉.英国高校教研态势初探[J].学园,2015,(29):8-9.
[8]胡晓虹.美国数字化学习市场正掀起创新风潮[J].中国远程教育,2008,(2):78.
[9]王功亮.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6,(3):20-21.
[10]祖宁,王运武,李子运,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1-15.
[11]罗莉.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190.
[12]张金龙.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有效利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135-137.
[13]颜笑健,龚丽华,陈莉锋.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2014,34(4):469-470.
[14]刘静.关于高校数字化教学建设的思考[J].三峡高教研究,2010,5(1):25-27.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2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分子生药学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Development,innovation and talents fostering of molecular pharmacogonosy)主要围绕以下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① 分子生药学研究新方法;②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策略;③ 药用植物(菌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④ 濒危珍稀中药资源研究;⑤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⑥ 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
大会特邀嘉宾:黄璐琦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高文远教授(天津大学天然药物研究院主任),刘塔斯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张重义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刘春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韩国东亚大学的Byung-Rae Jin教授,Jung-Kwan Lee教授和 Ho-Won Jung教授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
时间:9月18-20日
地点:凯宾斯基饭店。
研讨会征稿截止时间:2015年9月12日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红外光谱;大黄;真伪鉴别
大黄是常见中药材之一,乃蓼科大黄属植物,具泻下、利胆、护肝、活血等功效,其属种繁多,约60余种,然具药用价值的正品大黄仅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3个品种的干燥根及根茎[1],报道显示:混淆品大黄服用后容易引发腹痛[2]。因此,如何鉴定正品大黄以保证其临床疗效,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然,目前对其鉴定多以外部形态以及从性状、显微观察和理化分析等角度进行,这些方法对于块状大黄鉴别颇有成效,但对粉末状大黄的区分却难以进行区别[3],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科学的日新月异,红外光谱法渐次应用到中药样品的相关监测之中[4],从而为快速、准确鉴别正伪品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即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正伪大黄进行监测,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正品大黄:产于西宁的唐古特大黄。混淆品大黄:华北大黄。正伪品大黄的样品均由我市药品检验所提供并作生药学鉴定。将大黄样品充分粉碎均匀,过孔径筛后备用。
1.2研究方法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Spectrum GX型红外光谱仪(光谱范围:4000~400 cm-1);DTGS检测器(相关参数设置:分辨率为4 cm-1,扫描频次为16次,扫描时实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的干扰,速度为0.2 cm-1/s);温控范围在室温至110℃的可编程温度控制单元和变温池(直径38 mm,厚度为10 mm)。正伪品大黄样品分别与溴化钾粉末一起研磨压片,附着在变温附件样品架上,自50~110℃之间,每间隔10℃进行光谱图测定。
1.3数据处理测量若干次后将样品池取出摇动,使样品池中的样品得到填充,以便保证样品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每个样品扫描测量50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光谱。样品的扫描测量数据以ASCII码存储,而后采用另外一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正伪品大黄的红外光谱图比较如图所示,正伪品大黄的红外谱图比较接近,如用肉眼很难进行鉴别。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可见,两者仅在波峰上存在差异。结果见图1。
图1真伪大黄的红外光谱图
2.2正伪品大黄红外光谱数据分析采用清华大学开发设计的二维相关红外软件,分别获得正品大黄和伪品大黄变温过程的二维相关分析谱(图2、3所示)。在1030~1170 cm-1区域内,正品大黄和伪品大黄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可见在图2中的对角线上,正品大黄出现了2个较强的自相关峰,而图3中的伪品大黄仅出现了1个自相关峰。其中正品大黄在1060和1080 cm-1处出现了所对应的基团振动峰的位置,而伪品大黄仅仅在1080 cm-1处出现自相关峰,其余未见。此种现象说明伪品大黄的相关谱中1060 cm-1对应的基团随着温度的升高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可见,正品与伪品大黄相比,无论从自相关和交叉相关,还是同步谱或异步谱都显示了较大的差别。
3小结
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是受到人们特别重视和发展相当迅速的光谱分析方法之一。通常在780~3 100 nm的近红外光谱区内,主要受到分子中CH, OH, NH基团的倍频和合频的吸收。
本研究采用清华大学研发的二维相关分析技术,通过变温过程中引起大黄的相关结构变化规律,取得高分辨的二维谱图,进行真伪大黄化学成分差异的分析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法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研究,操作简单,结论准确,不失为鉴别药用植物的真伪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8~19
[2]孙素琴,周群,梁曦云,等.大黄的鉴别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 22(4): 600.
[3]汤彦丰,张卓勇,范国强. 中草药大黄的近红外光谱和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 24(11): 1348~1351
[4]周群,李静,刘军,等. 真伪大黄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J].分析化学,2003, 31(9): 1058~1061
[5]汤彦丰,张卓勇,范国强,等.基于大黄的红外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 25(5): 715~718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技能;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在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中起着重大作用。实践技能培养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2]。李凯从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改良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刘芙等按照基础、专业、综合、社会实践“四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四阶段”实践教学模式。中药学本科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实践技能和创造能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一套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跨越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教学特色,全方位,多手段,分层次递进式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1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内容
1.1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展,从工作量认定、教改经费资助等方面予以扶持。每门实验课至少包含1~2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方案。专门开设综合性实验,教师定出实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直至专业实验课,均要求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每学年的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50%以上。
1.2组织实验技能大赛
以赛促教促学促练中药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一次中药学实验技能大赛。旨在规范、熟练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竞争发现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培养广大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重视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科研与学习氛围。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多次组织团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并多次获奖。
1.3强化毕业论文环节
提高学生实验综合素质毕业论文是检验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考虑到此学期学生还要参加考研复试,以及联系工作等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第7学期开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特长,毕业论文题目保证1人1题,不得重复。
1.4渲染学术氛围
引领学生实践为提高学生对于科研、科技开发的兴趣,渲染学术氛围,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陈士林研究员、302医院肖小河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病理生理研究部首席生理学家AnnaAShvedova教授、美国Daemen大学BrendaL.Young教授、AndrewKierWise博士等共20多人。此外,还鼓励教师带领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通过学生自愿申请、科研导师审核,遴选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横向科技开发项目等研究。自2007年以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达4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SCI、EI、SCIE等收录。
1.5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搭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提供全开放的自主学习实验教学环境。通过课外创新实践项目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创新设计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①建设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网站。完善网络宣传交流版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招标通知、报名、申报评审程序、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科研成果信息公布等信息;②实行导师准入制度。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课程的学习,通过测试,方可取得导师资格,再通过申请成为导师团队成员;③实行审批制。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或研究方法后,以课题申请的方式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将为其指派指导教师或学生自行联系指导教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并上交论文报告,接受答辩;④实行项目定期考核制度。学生定期上交研究进展,统一进行标书评优,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定期召开组会进行本课题的讨论;⑤召开大学生科研创新例会。定期召开创新工作专题会,讨论工作计划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针对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指导教师团队进行摸底、总结、提出解决方案;⑥建立奖励机制。每年拿出专项经费,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通报表彰,激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1.6加强与外界合作
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空间。①与校内科研实验室的合作。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及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将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信息工程”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重点研究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发展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在中药研究领域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践空间,与北京康仁堂药业等医药企业和广安门医院等三甲医院及安国药材种植基地、松山植物园共建校外实习基地。③组织专业科学考察。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生产实践一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中药资源调查等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
1.7加大投入
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近年来一直积极申报各类国家财政专项以改善大学生实验室条件,同时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用好各项经费。学院历来注重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已建成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研发基地近五千平米,其中包括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中药制剂实训平台中既有制药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可供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也有万级、十万级的模拟车间、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工厂的氛围;中药材标本馆和小型药草园,使学生亲身接触到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教学境界。通过上述措施,将专业实验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提升理论,注重实用,强化了学生解决中药生产与鉴别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8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学院十分注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①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对新留校工作、新调入人员必须进行实验技术岗前培训;支持、鼓励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教学研讨会;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以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②成立实验教学督导组。成立由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中药学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向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分层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特点与创新
2.1全方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强化专业培养方案之内的第一课堂教学,即经典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开办实验技能大赛,举办学术节,渲染学术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训练和展示平台,通过比赛和科研活动,促教、促学、促练;应用所学专业实践技能,走出校门,进行科学考察,走进企业,调查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热爱实践、勇于实践、服务社会。分层次递进式培养模式涵盖了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大一和大四学生分别主要以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工作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技能大赛、学术节、学生科研活动招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则贯穿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
2.2多手段
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原有课堂教学和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库,建立实验仿真教学平台和人机互动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中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图像、声音、动画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信息,充分调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交互性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3D效果建立起来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操控和观察,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学习实验过程。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解决了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以下三点迫切需求:实现中药学实验教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亲临整个实验过程;突破传统实验形式的限制,对于危险性、毒性极大的实验可通过模拟仿真平台实现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对于资源有限、贵重的药材,不适宜于实验室中大量消耗,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保护。通过现代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克服传统课程的缺点,通过建模与动态演示,把中药学过程中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握,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2.3分层次探索建立了以“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为基本构成模块,各模块依次展开,层层递进,互为依存,有机联系,不断深化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形成了“实验教学奠定基础、集中实习巩固加强、科研训练培育创新、综合实践整合提高”的实践教学特色,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夯实基础与创新提高三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为切入点,连续4年不间断,而部分优秀毕业生又可以作为专业思想教育的范例,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2.3.1实验技能培养层次
本层次立足于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内容包括附属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内的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分为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能力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块。①基础性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等;②专业性实验包括中药化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制剂显微鉴别实验等;③综合设计性实验又包括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以上所涉课程时间跨度从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示范教学、仿真模拟、现场参观、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等方式进行。
2.3.2集中实习实践层次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依托现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在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课程教学中安排集中实习,包括松山药用植物学实习(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识别)、安国中药鉴定实习(包括常用中药材鉴定、道地药材产地实习等)、中药制剂实习(包括中药制剂车间实习、医院药剂科实习等)。本层次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通过集中实习,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获取感性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专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3.3科研创新训练层次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层次的创新训练主要面向已经完成基础和综合实验培训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创新性、探索性”。具体包括:建立“科研创新实验”导师库,按照“以学生自行设计、操作为主,导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开设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探索综合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创业大赛;进入教师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校举办的专家、企业家系列讲座等。
2.3.4专业综合实践层次
毕业专题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次重要实践,同时也是实现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第七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即进入毕业专题实习,时间共16周。要求学生通过实习,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本专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熟悉论文答辩过程,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第八学期末,根据学生入学以来的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情况进行毕业综合考核。多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四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化训练,学生切实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2.4将科研过程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
积极引导教师把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研及科技开发成果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积极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三年来,结合纵、横向科研课题的毕业论文300余篇,占毕业设计总课题数的36%以上;结合科研课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达85个,占实验项目总数的61%,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设比例占实验课程总数40%以上;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课题占科研项目总数的70%以上。
2.5改革测评方法
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建立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完整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以考察能力、操作为主,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考核体系涵盖了实验技能培养集中实习实践科研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四个阶段的各个环节。①在实验技能培养阶段,将实验技能考核分成平时实验能力测评和统考测评两种,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主要包括: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预习网上过关自动积分、实验预习积分、实验操作能力积分、实验结果积分、实验报告积分;统考测评又分为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若平时实验能力测评优秀者,可免统考测评;平时实验能力成绩达不到优秀者,须参加统考测评;规定实验技能考核成绩不及格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②在集中实习实践阶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和小结;③在科研创新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撰写课题申报书、实验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④在专业综合实践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选题、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多年实践证明,该体系保证了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教学秩序与质量,为正确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客观指标体系,同时也是新世纪中药学专门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3模式应用效果
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完成后已进行了多年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提高了本专业师资综合水平
2007—2016年,本校中药学专业相关教师有22人晋升教授或研究员职称,35人晋升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称。
3.2形成了多项教学改革成果
2007—2016年,该成果相关完成人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实践技能培养相关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建成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建设校级精品教材5部。鉴于在构建本科生实验技能培养体系的综合性、特色化和成效显著,实验研究成果突出,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注重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和科技服务,中药学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还申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中药学专业于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3.3培育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经过全方位、多手段、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训练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该模式的系统训练后,实践技能和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学校连年举行的大学生科研课题招标活动中,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数十个学生团体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科研全程训练,其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共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项,教育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近30项,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5项,校级自主课题100余项;在第三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各1名,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铜奖1名;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多篇。
3.4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就业考研情况良好通过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的就业形势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了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许多学生反映在经过全方位的实践技能综合培养模式训练后,就业面试时的自信心增强,提高了成功率。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实践,特别是科研实验工作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兴趣和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踊跃报考研究生,40%学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30%左右,已考取的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生的实践技能受到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有多名同学由于实践技能突出,被美国、英国、法国及香港和澳门等地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4小结
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当基于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现场情境性、完整性等特点[4]。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对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分层递进式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是多年探索、研究的成果,已经多年实践,该模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和提高具有示范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安伟,朱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7-118.
[2]卞金辉,陈娜,欧阳静,等.中药学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2):34-35.
[3]李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1):324-325.
[4]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药化学;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Application of design experiment in experimental of chemi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en Hong, Chen Weilin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design experiment in experimental of chemi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students are in a given range, they read some literature-assign a topic,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the teacher counselling guidanc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operation, analyze the results, arrive at a conclusion. The whole process to students is given priority to, supplemented by the teacher.
Key words: chemi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sign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设计性实验是技能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提出选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等环节最终得出结论。开设设计性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性实验一般需经过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一个好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中药化学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定范围,学生自行选题,通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整理资料,并根据实验室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独立处理所得实验结果,并给出合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阴性,应分析其出现的可能原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仅起指导和辅助作用,主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把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完善实验方案。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举一反三;锻炼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中药化学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我院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经过几年的不断调整、完善和总结,中药化学方面的设计性实验日渐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注重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中药化学设计性实验是在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成熟方案的验证性实验和至少一个综合性实验基础上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这两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只有经历了验证性和综合性试验,熟悉了中药化学实验的大概步骤和操作过程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开设了“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等多个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开了设计性实验。
2 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性实验是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来完成的,4~6人1组比较合适,教师提前大约一个月时间把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文献查阅整理时间,可简单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鼓励学生打破已知的研究模式或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尝试。课外,同组学生分工合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查阅资料,分析汇总资料,提出比较新颖的实验方法或思路,使其与已学过的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相联系,以理论来指导实验,最后再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领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整个过程。
学生在查阅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从实验原料的处理、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安装,到各种试剂的选择、配制、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次数及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均由同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同组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最终制订出相对较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中药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缜密的思考习惯及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各种溶剂、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点、用途等。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的良好习惯。
3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辅助作用
在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仅对学生实验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进行考证,确保在安全、实验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另外,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作较大修改,只是对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方法或新方法,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出比较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来说,实验方案经过前期的反复论证、反复思考之后,具备可行性即可付诸实施。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随时关注,对在前期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如果能在实验中一点就破,教师还是有必要进行启发式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岗位角色。
4 按方案实施操作,合理处理实验结果
设计方案确定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方案一步一步实施操作。设计性实验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并不看重,如果能得到比较满意的预期结果,则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或是失败,则要认真分析,讨论失败原因,看是哪一步没做好或没考虑到,总结教训,以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规范实验操作,有可能的话可以重新进行实验。
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发言,敢于争辩,认真操作。经过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规范操作、缜密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等一系列的学习环节,学生熟知了中药化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种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操作的巨大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动手、动脑等多种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巧虹,雷海民,张桂燕.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43-45.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6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5)随着实习内容的不断改变以及药用植物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环节的考核方式也应作相应调整。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形式考察为主,以实习报告为主要的给分依据,没有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对考核形式及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全面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药用植物的辨认及形态的描述能力、检索表的查阅与编制能力、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与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首先,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是重要的评定标准之一。另外,在确定植物名称的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其归类到科,能够阐述该植物的主要性状鉴别要点。不仅如此,与以往撰写格式、形式统一的实习报告不同,现要求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和思路出发,写一份实习报告,以避免抄袭和雷同。最后,野外实习结束后,还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消化时间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后续整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要求学生将观察采集到的药用植物(尤其是具有鉴别意义的部位)进行数码摄像记录,并独自制作一份药用植物电子标本,并附上详细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药用部位、药理功效等描述,便于日后的复习和交流。这些内容同样在实习考核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措施可多角度、全方位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较为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