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1

一、建立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的作用

1、制约作用

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维护企业的利益及经济秩序。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对部门负责人离任前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经济违法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殊作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障股民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出资人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处罚制度的逐步严厉以及税收、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建立内审制度也是合理规避纳税处罚、减轻企业税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3、促进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也要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目标,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关注的还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审计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内部审计体系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新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再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因此,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现代的审计知识和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保证,也会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繁荣。

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

1、加强和规范内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企业建立内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但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将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报告,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要注意选调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除熟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计算机、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改善企业内审人员的结构。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2、提高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搞好了,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完善和严密。企业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对企业内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科学、行为规范。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3、抓好管理审计。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也就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尽管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高起点、高层次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审计人员应通过财务审计,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合法,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独立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29-03

一、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企业内部审计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而产生的,本质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起步较晚制约了其发展。但是90年代以来,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显著,2003年至今,我国通过内部审计准则、规范与实务指南建设,基本建构起中国内部审计目标、宗旨、范围、性质与功能定位的科学化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发展空间。

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会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企业投资者角度分析,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资源使用效率、风险等方面的分析,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和充分的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降低其投资风险。

2、从审计委员会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其工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3、从事务所审计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与事务所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均包含有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的检查、监督、控制和评价,有利于降低事务所审计的审计风险。

尽管各种利益关系会驱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但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只有这样,企业内部审计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和职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每一次改变都可以说是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一次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价值不断被发现的过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表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安全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具有识别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查错防弊和监督评价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运营工作的全面监督审查,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避免企业管理层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有效保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已不仅限于监督,而是监督与服务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业务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性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还要对企业整体运营中的内部经营环境、风险、信息的传递与沟通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成。

(三)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内部审计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等层面。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的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还可以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指出不足,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所以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有很好的针对性,并且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四)管理服务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在不断的扩充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是体现其内在价值的一个方面,管理服务正是帮助组织实现价值的最好诠释。企业内部审计在对企业整体状况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决策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会有其成长的过程,在尚未成熟完善之前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如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内部审计失去独立性。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为:进行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处于平行或者隶属关系,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关系,导致部分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财务会计出身,导致其工作更偏重于财务方面,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利用审计报告做出决策。

(二)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存在缺陷,尚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定位的低层次化:财务管理而不是企业治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的目标虽然在制度层面定位于“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第2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却是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的“查错防弊”,甚少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层面,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在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职能作用的单一化:查错防弊而不是风险管理。现有的法律制度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心放在了财务方面,注重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三)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目前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已经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但在中小企业中却很少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部门的身影。部分企业迫于政策、制度的压力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认可度低,权限无法保证。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内部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缺乏足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所以内部审计多为对财务的审计,审计报告也多为对财务方面的建议或意见,而对公司的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方面提出的建议很少,没有透过现象上升到管理层面,难以引起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注意,导致审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五)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较单一,拥有财务、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的综合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较少,难以对企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二是人员资质较浅,缺乏具有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而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三是部分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利用权利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弃公司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所以即便公司有专业性的人才,企业领导也不愿意将其放置于内部审计部门。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两方面着手。首先,应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的独立性是内审人员独立的先决条件。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看,董事会领导及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最理想的选择。

其次,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时,应选择职业道德强、思想作风过硬的人才,这样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才能保持独立客观的状态,而不受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同时企业也应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监督考核,避免损害内部审计成果真实性的事件出现。

(二)健全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审计署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看似详细的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指导性并不是特别强。法律体系的权威性与完备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实现职能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规范势在必行。因此:

一要加快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法律。通过借鉴先进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经验,同时参考国际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 二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方式,其工作成果——内部审计报告,也应具有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同样的法律效力。三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全面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明确内部审计的位置,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说明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部分。确立企业内部审计的位置,赋予其权利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确立内部审计在公司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人员会耗费企业的部分资源,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企业的管理层会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并注重后续学习与培训

审计署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第五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资格和后续教育制度,本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随着国家审计机关的不懈努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的开展与公司领导层意识的觉醒,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被逐渐认识,同时各高校也开设了企业管理、审计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但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在日新月异,即便具备了专业知识,后续的培训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适当时机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 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 履行本企业全部或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将内部审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事务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得到专业的审计服务,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得到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适应了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的要求。当然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对象不可以是为企业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魏昌东.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J].学海,2010,(02).

[2] 乔梁.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J].现代会计,2011,(03).

[3] 汪华、闫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0,(11).

[4] 王猛、卢彦.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J].CFO评论,2011,(10).

[5] 王荣堂.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3).

[6] 周丽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经济师,2012,(02).

[7] 李伟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06).

[8] 刘为.论基于审计重要性视角理解审计意见[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9] 秦荣生.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当代财经,2009,(10):110- 115.

[10] 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2).

[11] 陈留平、张姗姗.基于公司治理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架构[J].江苏大学学报,2010,(06):77- 81.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4

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帮助企业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诚信氛围的执业环境。

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企业在社会环境当中面临着较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导致审计的难度和风险的不断增加。针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只有那些上市的公司在企业内部才开设相应的审计委员会,而其它的一些企业所设置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权威性和独立性上没有进行足够的保持。其次,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出台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为支撑,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最后,在企业内部其业务种类和形式存在复杂化现象。

(二)主观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人员队伍当中,不仅具备丰富的业务素质而且还有完备的政治素质的人才现在还比较缺少,从整体上来看其审计专业知识还比较单薄,也会对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第二,在具体的审计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的审计方法,在具体的审计目的上还停留在“差错防弊”阶段,此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关的风险观念上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从而使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相关的审计方法和措施没有实施的平台和背景。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对审计程序严格执行,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健全发展

一个完整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最后的报告阶段。如果将其细致的分析的话主要包括:审计测试、审计取证审计意见的交换以及审计报告的草拟等内容。而审计测试和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程序当中的关键环节,因为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共同构成了审计测试,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而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结果的最后书面总结阶段,也是审计风险得以产生的重要载体,因此,企业的审计人员要对审计报告和审计测试这两个环节高度重视。

(二)内部审计外包策略的有效实施

所谓的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是将内部的审计工作外部化,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将企业内部的部分或者是全部的审计工作交给外部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并以此形成的一种有效实施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就是说将企业的部分管理职能进行适当、合理的分工,将企业外部的具有专业化的管理资源充分运用到内部管理服务当中去,从而达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加的目的和要求。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状况,可以采用合作内审、审计管理方面的咨询工作以及全部外包等方式进行内部审计的外包工作。

(三)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强化

在对企业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正在发生的某些外部风险,还要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经常量化。在对风险评估环境进行考虑时,应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应对风险的策略以及相关的准备状态等因素进行考量,与此同时,在对风险评估的所有领域当中,要对相关的信誉风险的组织影响进行严格评估。对风险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因为如果有些风险出现连接以后会产生类似于声波的叠加效应,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定的波峰,并最终导致高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电力企业;问题;对策建议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其中,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巴林银行的败落、中航油的巨额亏损、安然公司的破产等,这些昔日明星企业的坠落,为企业敲响了警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化,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公司倒闭,因此风险识别和监控成为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内部审计不仅向单位提供合规性评价与咨询服务,而且要根据风险大小,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控,为实现公司整体目标服务。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成为内部审计面临的一个新领域,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评估、数据综合处理、安全性与保密协议等已经成为国际内部审计的一个趋势。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工作程序分析

对内部审计的内涵、任务和特点的界定,是它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2003年,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可以独立并客观地监督与评价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行为,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内控的合理性、合规性及有效性的审查和考核来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我国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及来自外部审计和社会的压力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提供保证服务和咨询服务,通过对企业目标与风险管理的评价,改进组织运作效率和增加价值,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框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随着21世纪内部审计相关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内部审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系统化和规范化。

目前,对审计程序的理解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审计程序由计划、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组成,这是一种传统的财务审计观点。有学者从管理审计的角度出发,认为审计程序应为领导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提升经营效益服务,因而审计程序应该还包括项目计划和后续审计两个阶段,它应该涵盖审计机构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当然,还有学者认为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审查的具体目标、技术选择、工作安排等的一系列取证手续。综上观点,笔者认为,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实施的工作步骤的总和。审计人员在综合考虑审计资源的充足性的基础上,安排和选择最佳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而,内部审计程序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审计准备,包括审计调查、制订审计目标、拟定审计方案、制定审计标准及其他准备工作。二是审计实施。对被审计对象的材料进行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三是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向本单位领导报送审计报告,批准后送达被审计单位。

二、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及作用分析

研究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应该从内部审汁的内容和目的任务两方面来考察。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是检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检查、鉴定企业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管理。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应包括内部财务活动和内部管理活动两个方面,其中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和企业经济效益;内部管理活动包括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过程等。基于对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分析,笔者总结出我国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同时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且通过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综合考核与调整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内部审计通过评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可以监督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遵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是否完善、合理;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环节、程序、方法及严密程度的检查,提出有利于内控机制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此外,实施企业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办法,避免发生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等问题,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为公司提出优化管理的建议,促进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具有防范风险、监督和建设等作用。这是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既不管钱又不管物、工作内容没有倾向性决定的。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其他职能部门没有的审计监督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有效评价,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可行性措施,帮助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为例

虽然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起步较晚,又受传统内部审计思维定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电力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过多年的改革,仍然存在严重的经理人控制现象,其所表现出来的内部控制问题具有典型性,而且电力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及运行效益的提高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重点。因此,本文将以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介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传统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政府审计的补充。然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企业实现了政企职责分离,电力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应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与之匹配,但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分清内外审计,认为内部控制与监督就是国家的外部审计监督,而仍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定位于传统的查证企业账面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上,导致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被审计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咨询服务意识,而且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削弱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执行力不强

在建立和健全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之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其制度。然而,当前大部分电力企业虽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但对制度的执行和改进等问题过于忽视,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例如,电力企业管理层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经常没有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的要求,而强调灵活性,降低了内部审计制度的权威性。

(三)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边是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一边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扩大化。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财务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作用。然而,我国部分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上级内部审计机构与所属单位共同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而有些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部门结合。其中,企业员工违规行为的监督工作主要由纪检部负责,而内审部则负责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控。二者职责的差异性容易限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企业的内审部门容易受管理层的束缚,没有独立性可言。二是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受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服从管理层的领导,审计人员的工资、晋升等与企业领导有直接的关系,这势必对审计计划、审计活动及审计结果等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三是内审经费来源缺乏独立性。电力企业的内审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管理费用,一般由管理层决定,这容易造成内审经费的不足,进而影响内审活动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当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限制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将得不到保证,可能削弱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降低企业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电力企业审计部门不完善,内部审计缺位严重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能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审计机构,明确人员职责,有效提高和改善工作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二是确保企业内部各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但有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等,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缺位现象很严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财会部门转岗或者兼任,不可避免地存在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不高的现象。此外,有些电力企业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安置退休干部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发挥。

四、我国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考虑到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众多企业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寻找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一)管理层要认清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正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领导的重视是任何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企业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内部审计意识,重视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管理层要正确定位内部审计部门,引导其职能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向现代的“管理服务”型转变,尤其是从内部检查监督转变为内部分析和评价。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主要作用在于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及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被审单位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及防范风险,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及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的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实现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而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且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企业还应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这些人员不得参与或负责除内部审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的管理活动等,同时还要避免业务经营活动和审计活动的职责不相容现象的发生,如一个人同时负责财会工作和审计工作就属于职责不相容现象;企业还应明确内审人员的责任,做到以岗择人,通过职责的划分来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利,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此外,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还应保证内审部门和人员的实质性独立,确保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项目的选择、审计重点的确定、审计计划的编制及审计程序的实施和审计报告的完成。

(三)创新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很少,且主要是现场审计和人工审计,而很少实行电算化审计,这势必影响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的电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相关程序进行快速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企业应多实施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代替事后审计,从传统的弥补风险损失导向转变为预防和控制风险导向。此外,企业应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开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途径,合理利用共同审计和外包审计等模式来降低企业内部审计的强度,减轻内部审计压力,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

总之,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在清醒认识的前提下,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曦岩.审计程序对审计工作效率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2]游运.浅议当前内部审计的范围[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4(05).

[3]王瑾.浅议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3(11).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基本流程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高管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地构建符合实际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成为内部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既包括审计人员也包括审计行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全过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评价)管理等。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关键之处不仅在于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研究内部审计质量发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法制环境、管理层领导的重视程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认知度、管理水平,以及内部审计自身的审计体系和制度、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审计人员自身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操守和审计水平等的影响。下面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分成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全过程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等管理内容具体阐述。

(一)内部审计环境管理的内容

内部审计环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与受其他部门干涉的可能性成反比,如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弱,受其他部门干涉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但是,就企业本身而言,内部审计机构是没有权利设置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但是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而言可以将独立和客观性的建议提请公司领导层进行审议,更多的争取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

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其更多以企业个体层面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管理细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实施监督和评价的一种审计组织形式。

(二)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的内容

内部审计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及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内部审计人才资源指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分为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层和内部审计普通职员。内部审计人才资源主要考察内审人员是否具备了审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如果内审部门领导素质高、领导力强、内部审计计划制定恰当,内部审计执行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能够按照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和很好的实施。对于内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高需要具有丰富的阅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内审机构还要注重审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培训。

审计信息资源是审计工作过程的书面总结,通过对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了解,通过查阅审计的工作原始记录工作底稿等、以前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和调查报告等,使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还包括,创新的审计手段。

(三)内部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内部审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每一个审计过程的工作质量都会对最终的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审计质量应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很明显,全过程管理应包括计划阶段管理、实施阶段管理、报告阶段管理和后续阶段的管理。以下重点阐述各环节中关键控制点的管理。

1. 内部审计计划阶段的管理

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在审计项目计划阶段可以从前任内部审计人员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充分的审前调查和访谈,明确审计项目的重点和关键点,更容易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内部审计项目的工作效率。

(1)高质量审计项目的选择

选择高质量的审计项目,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点。如何选择好的审计项目,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项目的来源。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内部审计资源的情况下,分别从管理层要求的审计项目、管理层关注的热点、存在潜在的损失和风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资金较大的项目、能够挖掘潜在效益的项目以及员工关注的热点项目等。二是高质量审计项目的选择。在搜集了大量的审计项目的情况下,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将其排序,将排在前几名的审计项目列为高质量的审计项目。

(2)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

做好审前调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做好准备,做到事半功倍。在审前调查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被审计项的流程、关键控制点、识别风险点、确定正确的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审前调查阶段,出具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该审计方案包括: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审计重点及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及分工等。做到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指导准则和审计过程质量标准。

(3)找准审计标准

在做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尽量多的寻找审计标准,审计标准包括国家颁布的各种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通过访谈(在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使用访谈的方式)等。找准和找齐内部审计标准后,每出具的一项审计建议均有可信服的审计标准作为标尺,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使被审计单位更好的接受和落实审计建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审计实施阶段管理

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现场审计是完成高质量审计的重要前提。同时在审计实施阶段,不断创新审计方法。目前所采用的创新审计方法为:从观察和对程序的理解绘制流程图,一目了然了解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内部控制测试从而得出审计的关键点;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审计标准寻找的方法,可以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总经理和各部门的负责人的访谈,从而得出审计标准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查账或调查的过程中差生的差异,提请相关人员对差异进行说明,对说明或分析做进一步的查证,经过查证后才能作为审计的证据。

对工作底稿复核采用三级复核的制度,确保审计质量。

3. 审计报告阶段管理

审计报告的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审计报告的结构、措辞和审计报告的交流。在做审计报告的过程中,沟通由于重要,每提一项审计意见或建议均要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认可,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充足的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得到被审计单位确认的);审计报告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中关于报告的标准进行编制。

4. 后续审计阶段管理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如果审计报告质量高,强制性高,那么该审计报告便会得到高度的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率高,反之亦然。

(四)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和监督管理的内容

主要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行为的评价和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监督、外部机构的评价、自我评价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评价等。

内部审计质量的外部最好的反馈是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随着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监督的同时,更多的体现服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不是为了监督,而是发现被审计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落实率越高,证明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越好。

三、构建核电项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

本文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中的规定进行取舍,增加了被审计单位的评价等标准,并修改或简化了一些标准的内容,完成以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详见表1。

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一)内部审计目标的制定

设立内部审计目标,确定内部审计是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增值为目的。贯彻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职能,重点突出服务职能,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为前提,更好的完成内部审计目标。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在设定了内部审计目标后,即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本文第三部分的已经设立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内部审计资源管理和全过程管理标准,对自身活动进行的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行为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共同遵守的自律行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象如标准所示,不仅包括审计的全过程而且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工作技能等。

(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审计机构建立、实施对内部审计活动自我评价制度。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遵守情况、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审计全过程的自我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和外聘外部机构进行评价两种方式。在内部审计人员完成每一项审计项目后,审计机构负责人均会向被审计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调查,满意度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审计意见落实情况主要采用后续审计的形式。外聘机构进行评价,主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四)内部审计质量改进

内部审计质量信息反馈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反馈的意见、自我评价反馈的意见以及外部评价机构等反馈的意见。内部审计组织或内部审计人员应就自我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评价和外部机构等的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行动项并积极落实,不断改进内部审计质量。

(五)内部审计质量再控制

在实施了改进后,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投入新一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和改进中。为了更好的完成审计目标,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五、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

完善的规范制度包括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内部审计技术规范、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相关的制度。建立完善的规范,在做审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目前可依依赖的法规除国家或相关机构颁布的法律外,审计机构还应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各种审计的程序、内部审计工作责任感规定以及审计行为规定等。

(二)建立并执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

各自企业根据自身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分析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参照内部审计质量标准,有取舍的改进、建立和完善各自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标准,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柯金秀.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J].财经纵横,2011(10).

[3]李宗梅.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J].经济师,2010(02).

[4]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J].财会研究,2004(06).

[5]饶庆林,谭文浩.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管理纵横,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