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n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选字填空。

①小鸟的翅________受伤了;明明一直玩到________晚才回家。

②我每天在家里洗________;妈妈爱吃________豆;

3.

(4分)多音字组词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4.

(12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按要求填空。

愁,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9笔是________。

蓑,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踪,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庐,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5笔是________。

6.

(3分)辨字组词。

挎________

垮________

跨________

7.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8.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为一句话。

秦国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②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③仿照例句,写写自己走夜路时的心理。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9.

(8分)形近字组词

疑________

炉________

暴________

布________

凝________

庐________

爆________

市________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2.

(4分)读《望庐山瀑布》,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13.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4.

(8分)把下面的作品、作者和诗文所描写的景色选择搭配起来。

①《枫桥夜泊》________

________

A.李白

E.寒江雪景

②《山行》________

________

B.张继

F.深秋夜景

③《江雪》________

________

C.杜牧

G.瀑布壮景

④《望庐山瀑布》________

________

D.柳宗元

H.深秋山景

15.

(4分)多音字组词

落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看kàn

________

kān

________

16.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17.

(3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A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B白日依山尽________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C欲穷千里目________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18.

(5分)默写诗句。

(1)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白居易)

(2)书犹药也,________。(刘向)

(3)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4)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2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3

关键词:语文作业; 分层设计; 自主选择; 差异发展; 爱的评价

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对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和爱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语文素养获得不同的提升。

(一)增加后进生作业量,降低难度,夯实基础知识。增加后进生作业量主要是增加基础知识的量,减少有难度的作业量。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例,作业设计:(1)抄写诗句、重点词语;(2)默写古诗、理解诗意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了记叙文《凡卡》之后,作业可以设计为:(1)抄写新词语;(2)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读到自己满意时把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种具有表现性作业,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后进生不仅能完成目标任务,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虽然作业量较多一点,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是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扎扎实实的掌握基础知识。

(二)增加优等生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给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因为优等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较好,掌握游刃有余,所以要适当减少基础知识性的练习,把他们从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做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灵活性融为一体的作业。以古诗《望庐山瀑布》和《凡卡》为例,对于一两首古诗,优等生总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于重点句意、词义,不需要再费时间抄写,他们的作业可以是:(1)背诵、默写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2)搜集学习有关庐山瀑布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一幅庐山瀑布的画面,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诗句。学完《凡卡》后,作业:(1)浏览课文检查补齐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2)学习《凡卡将信寄出之后》,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习写作。这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知识领悟力很强,作业的布置以增加难度为主,促使他们在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提高。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4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评古诗:

1.媒体出示:磅礴的瀑布声,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图

(1)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闻其声,此声此景,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一诗句来形容

(2)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师:媒体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庐山瀑布从青翠的山壁中间跌落下来。形容水流用“飞”(媒体加点)来表现出庐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体加点)可见山势很陡。“三千尺”(媒体划出)更是体现了庐山瀑布的高而长。可是这样写诗人还是觉得没有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写够。于是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云里落下来的。这里不用“真”(媒体出示)而是用“疑”(媒体加点),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使人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进一步写出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奇丽。

(5)教师小结:讲得太精彩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大家一起来赞颂一番。

(6)诵读:(范读——齐读)

2.媒体出示:黄鹂鸣叫、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图

(1)师:从这幅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哪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

(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绝句》一诗诗句内容。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5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质量,取决于阅读者(师生)对文本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度。如果教师对文本的认识高度和学生的认识处于同一水平(学生手中有参考书的,再者学生掌握的网络资源可能更多),那么教师怎么做引导者?所以教师的学识必须深厚广博,且人品精神高尚。和文本对话就是“批文入情”的过程。但要使学生“批文入情”,首先要让学生和文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怎样产生共鸣?单单钻研文字是不够的,因为生活阅历和体验在阅读素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读者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时,更容易产生与作者共鸣的心理情感。因此,当学生缺乏相关的人生体验时,教师如果只注重强化语言解读和诵读,忽略了对背景和情感因素的分析,就可能出现学生对作者的一些描写难有深入体会的问题。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气。在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任务后,我就把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背诵曾学过的描写山景的诗句。学生背诵了同是写庐山的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认为这正是拓展学生和文本对话的一个好契机,让学生明白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他们对诗歌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入。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布置学生回去后收集这两首诗的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这两首诗展开对话。学生在小学就学过这两首诗歌,一开始听说老师要与他们一起重新解读《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这两首诗时,还不以为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是学生觉得在小学时,教师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已经够全面了。其实学生还不明白,文本的意义因读者而存在。不同的读者因为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文本的解读方式自然也会不一样。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解读文本时也应该承认文本意义的客观性,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多维性。只有承认这一点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误读甚至是错读。让学生重新走进文本,需要教师整合、调动已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增加课堂教学的浓度厚度和深度。当在我的带领下重新完整解读了这两首诗之后,学生也认为,以前他们自己对这两首诗的认识――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还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是很肤浅的。我鼓励他们,不是他们原来的认识肤浅,而是他们在小学时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还没有达到现在的高度。

那么我是如何就这两首诗歌和学生对话的呢?就是遵循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原则,提了三个问题,并在预设问题的时候注意了问题的层次和梯度。一是说说两首诗歌的意思,其实就是翻译成现代汉语。二是在每首诗歌里挑选几个词赏一赏。三是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

第一步,说说两首诗的意思。学生在小学就学过这两首诗,翻译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得很热烈,翻译也比较准确。有个别译文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学生很快就补充准确完整了。

第二步,在两首诗里随便挑一些词语赏一赏。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这一步没有限定是什么性质的词。同桌可以商讨,可以争论,准备充分后,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学生大多选择了《望庐山瀑布》中的几个动词,如“挂”、“飞”、“落”等词。“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挂”字也包含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落”字活化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了《题西林壁》中的副词“只”,说这个词起强调作用,解释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唯一原因。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学会追问,推动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于是我又对学生忽略的地方引导他们赏析,如对“生紫烟”是用“生”而不用“升”的追问。其实这地方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也是学生默写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而且隐隐把山间的烟雾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了出来。有拟人的修辞在里面。烟雾好像是从香炉里出生的,是香炉生出来的。为什么是“紫烟”?“紫”字有何妙处?太阳是红的,为什么不是生红烟?冉冉升起的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紫”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再如,“侧看”的“侧”字好理解,是在侧面看;“横看”的“横”字怎么理解呢?“横看”就是从和山走向垂直的角度去看它。这些追问,将师生对话引向了深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着对话的广度,学生这里只是赏析了动词、副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更多类的词,如形容词、名词,等等。

第三步,赏析两首诗的异同。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无从回答。学生觉得问题太难,是因为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缺乏了解,还有问题的预设也存在瑕疵,问题显得过于宽泛。当教师预设的问题深度不够或难度太大时,应灵机调整,或增加问题的深度,或降低问题的难度。我随即换了个问法:“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两首诗表达方式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李白和苏轼的诗歌都是描写他们自己心中眼中庐山的景象。李白的诗纯粹是描写景物,情在景中;而苏轼的诗主要是议论,借景说理。

李白和苏轼都是具有豪放胸襟的浪漫主义诗人。苏轼为什么不具有李白的宏大气魄呢?这要从他们生活的时代,从他们成长的经历和自身的性格找原因。在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这些都是唐朝文化发达的原因。而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尽管消除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和朋党之争的弊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得整个宋朝成了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一个朝代。再从李白和苏轼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来看。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李白不屑于走科举之路,直到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经41岁时,才经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封为供奉翰林,颇受玄宗赏识,名动当时。后因权贵进谗言诽谤,在长安3年便弃官而去,继续漫游四方。而苏轼的经历和李白有很大不同。苏轼年轻时一直在家乡读书。21岁时即1057年和弟弟苏辙同年中进士。苏轼一生都处于北宋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斗争、倾轧激烈时期。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改变,和保守派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疾苦,办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李白一生几乎都在漫游,苏轼一生几乎都是在做官,受制于体制。所以同为浪漫主义的风格,诗风大有不同:李白的豪放是无拘无束、飘逸洒脱、恃才傲物;苏轼的豪放是抑郁不得志后的无可奈何,是故作潇洒,是对人生的无奈。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范文6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教学一直都困扰着语文教师,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古人的语言根本不理解,即使能够背诵,能够默写,也仍然不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环境,内心的情感变化。此r,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冼炼明快。这么完美的一首诗,在学生眼中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虽朗朗上口,但不得其意,虽意境优美,但学生体会不到。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这一特点,运用课件和动画的形式,将诗人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高山流水、鸟语花香、虫儿飞鸟儿鸣,诗情画意,多媒体立刻就让学生们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

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庐山之中,为教学创设情境。在开课前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来到了哪里?当学生猜出来后,大屏幕出示优美的庐山风光视频。画面上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这样的引导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之情空前膨胀。

在庐山云雾缭绕的视频中,学生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享受大自然的空气清新,感受诗人心情舒怡,急迫想表达内心情感的真实内心情感。随着画面一转,红日东升,香炉峰云雾缭绕,仙境一般,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学生体会美的同时,了解诗句的意思。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里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通过画面让学生理解第二句诗句的由来。“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展示时,学生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了,可见在语文课教学中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是多重要。

巧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互动反馈系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使传统的课堂采用观察、问答、测验、作业等手段得以突破,以其高效的反馈效能,自如地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连续按点。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遇到了怎样的要挟?

(1)题干:选“要挟”的对象:选项①要求自己②要求对方

(2)题干:选“要挟”要求对方什么:选项①答应自己的要求②其他

(3)题干:选“要挟”在什么情况下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选项①利用对方的弱点②利用对方的优点

“要挟”的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这个连续按点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与深化,属于事实性知识和理解维度。这个连续按点设计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要挟”的理解。如果直接用单选题,答案就在选项中,不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三个选题的设计可以说层层深入,每个按点都由学生思考决定,最后将三个要点综合、概括、填空,自学中获新知,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效果明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很难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热情,也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语文。朗读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观看声情并茂的画面,朗读语文就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爸爸和儿子所说的话,笔者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当时动画场面,学生立刻被这一情境所感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氛围下,学生深深体会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自已的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朗读训练水到渠成,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