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1

一、调动“问题解决”的积极情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情感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倾心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积极情感支配下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常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师,他的课特别受学生欢迎,学生不是用理智支配感情,而是以情感影响理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善于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情感高涨、思维活跃,这有助于生物教学获得成功。当然,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进行,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他们的“益友”,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信任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问题解决”的浓厚氛围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浓厚氛围,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疑引思,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最后,教师精心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渗透原理装置的宏观和微观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漏斗中液面会上升?”师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渗透装置应具备两个条件,即半透膜以及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然后我出示成熟的植物细胞图,学生提出疑问,如“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装置”“哪部分结构代表半透膜”“两侧溶液又指哪的溶液”“细胞真的能吸水或失水吗”等。最后,学生通过动手、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共同总结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进一步理解了“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装置”的道理。

三、打造“问题解决”的学习平台

学生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结束,除了教师指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给学生打造一个“问题解决”的学习平台,以便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我出示以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讨论问题。“科学研究发现下列事实: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酶具有专一性,如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并将其放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其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同时,我提出问题:“通过上述事实,你能获得哪些有关细胞膜的信息?”由于学生有了探索欲望,就会积极进行讨论或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问题。

四、克服“问题解决”的思维定式

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希望被认可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以克服思维定式引发问题的片面解决。因为有时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例如,现有斐林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蒸馏水和必要的仪器,可以用来检验:①葡萄糖;②蔗糖;③麦芽糖;④纤维素;⑤DNA;⑥蛋白质。学生容易想到斐林试剂的功能是用来检验还原糖的,但不容易想到斐林试剂B液用蒸馏水稀释之后就可变成双缩脲试剂,进而用来检验蛋白质。

五、激发“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由于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善于重组和加工教材,创设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在学习《环境污染》这部分内容时,我曾结合南通市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濠河改造治理的实际,描述受污染前濠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鱼虾欢跃的怡人风光和污染后河面漂浮着垃圾与废弃物、河水变得又黑又臭、鱼虾消失殆尽的情形。接着告诉学生,经过人们的艰苦治理后,濠河又成为南通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相关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①濠河为什么会遭受污染?②今后应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③以上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激发起学生“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又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等有机物时,教师若能联系日常食物中的糖类、医院药物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糖尿病等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六、培养“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四敢”,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使之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力量源泉。

1.敢说不。即对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生物学中的某些定论和观点等敢于说“不”,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

2.敢较真。即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敢于较真,有追根究底、全面深入了解问题的探索精神。

3.敢怀疑。即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操作方法敢于怀疑其合理性,以挑战、进攻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

4.敢创新。即对一些生物学问题敢于创新求解,能以求异的思维来打破思维定式。

是否具备“四敢”精神是衡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使学生具备“四敢”精神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强有力保障,因为发现问题是为问题解决奠基。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情感,才可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营造“问题解决”的浓厚氛围,才可以驱动学生想问、爱问;要打造“问题解决”的学习平台,才可以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要克服“问题解决”的思维定式,才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发展;要激发“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才能使学生乐于运用生物学知识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2

地理教学 元认知理论 终身学习 多元评价 地理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教育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即个体的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Iavell)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元认知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过程,反馈并评价认知策略的有效性,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元认知理论,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通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元认知知识的掌握与地理知识、能力的获取

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则成了课堂的主体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应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教给学生元认知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根据个人特点和学习材料的性质,灵活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理解地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及由此产生的三维目标要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科学的学习目标辅以适当的学习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以《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不同版本的教材所选取的教学案例不同,但课标要求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高屋建瓴,通过长江流域的学习,学会流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如流域开发的条件、开发的重点及治理措施等。

2.让学生了解并有意识培养各种学习能力。(1)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如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等压线的走向、疏密,要求学生作出风向图、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天气特点。(2)充分运用比较、联想记忆,提升记忆效果。如由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联想并比较其自然带、农业类型的差异。(3)发展综合分析思维。如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区位因素一般都要求从自然(气候、地形等)、社会经济(交通、市场)等角度综合考虑,既考虑有利条件,也要启发学生思考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元认知策略训练与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凸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应用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利于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化:(1)明确问题要求,以及解决问题应搜集的信息。(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评价问题解决方法正确与否,并提出调整、改进措施。

以《热力环流》为例:(1)热力环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可以要求学生从课本、网络及其他教学资源中搜集信息。(2)实验佐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用玻璃瓶和温度计模拟冷热条件下的大气运动。(3)学生总结规律:受热膨胀上升,多雨,地面为低气压;冷却收缩下沉,少雨,地面为高气压。(4)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性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5)拓展延伸。利用热力环流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本节课突出了问题解决、元认知策略训练的过程化,围绕着大气运动,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分层建构知识体系,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元认知监控调节训练与地理学习的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应用元认知理论,让学生自觉培养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节和监控,不断取得信息并反馈信息,评价每种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及时总结和修正学习策略,以增强学习效果。

1.学习过程的监控调节离不开教师的学法指导,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对于知识体系完善的可以采用结构—建构法,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结构,建构地理知识和原理;对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可以采用案例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浅入深出”地分析,形成地理思维和分析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评、互评或教师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中知悉自己的成功及不足之处,以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利用听课反思、解题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调节能力。

四、师生互助与地理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演讲、辩论或者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中扬长避短,通过反馈、矫正形成学生的新认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在环境问题一节的教学后,我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要求研究小组以“由PM2.5看泰兴的大气环境问题”为主题,调查泰兴大气污染物的类型、主要的污染源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我市的大气污染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此外,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流程优化 ERP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使其在新时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逻辑,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议题。从职能界定来看,事业单位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任务。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不仅须在价值层面,同时也应在实物层面实施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为此,本文将其统称为财务管理流程。事实说明,因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受到信息因素的制约,当前在财务管理流程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则成为优化单位财务管理流程的出发点。

从现有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同行在讨论财务管理优化主题时具有两大习惯,即习惯于从财务管理技术层面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措施;同时,习惯于从总括层面来考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且忽视了各事业单位因职能差异所导致的财务管理内容的侧重异同。鉴于此,笔者将从信息因素角度来考察问题的存在;并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单位”作为问题考察的载体。

本文首先提炼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然后,对优化途径的构建进行思考。最后,给出具体的优化途径。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为总局机关提供后勤服务的综合职能。从而,在财务管理流程的内在逻辑来看,遵循G—W—G`的资本循环公式。其中,以物资采购(G)为代表,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经费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信息使然。有关总局物资需求量或其它综合服务等技术信息,都不是财务管理人员能瞬间获得的。在有限理性的现实条件下,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根据以往数据经验,及一系列形式要件信息来确定申请数额的合规性与否。

2、组织信息使然。建立在事业单位科层组织结构基础上的财务管理部门,仍然面临着委托—关系下的信息传递问题。即,基层部门对于物资需求和其它服务的具体信息更加了解,这样就在其自身所处信息强势的前提下,具备了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从而,在材料申报上会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合理性。

(二)采购经费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采购经费流通方面主要包括两个内容:(1)经费流向;(2)经费流速。其中,前者在财务管理中更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上文“委托—”逻辑可知,随着委托链条的不断延伸,越往下行的民事主体对于经费使用的关切度就越低。此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必然导致上级主管部门,难以监管基层部门在资金配置上的状况。这样一来,就可推演出基层在资金分解中,对于资金使用监管可能出现失范行径。实践表明,上述所推演出的结果并不是空穴来风。

(三)采购经费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具有财政拨款性质的项目采购经费,历来忽视对其效益性的管理。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预算管理,也将对国家建设资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谓效益性该如何进行考核了。笔者认为,参照市场经济主体的资金效益评价原则,应从成本控制上进行把握。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上级主管部门无法监控经费在使用中的效益水平。

(四)采购经费实报实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针对物资的采购往往采取先借出经费,然后在采购完毕后借助采购发票来进行冲帐。然而,实践表明这时仍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归因于,以原始凭证、票据等形式要件作为冲帐的依据,难以使服务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确认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问题。所谓“真实性”,即该经济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而“合理性”则指,经济事件是否与正常物资采购需求相背离。

二、针对问题的反思

以上存在的问题,将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两个方面,具体影响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效果。为此,这里有必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职能,对影响因素进行解析。

(一)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在合约还未签订之前,因信息不对称而实施的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后果。上文在谈到服务中心财务部门对于物资采购经费的审批,便体现为在合约还未签定之前所实施的行政行为。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信息来源,服务中心财务管理部门在审定经费的拨付数额上将存在偏差。与此同时,服务中心在履行公权力时所内在的经济目标导向,也将因逆向选择而在物资采购项目拨款排序上出现偏差。结果,正该审批的项目被忽略的,直接导致了事后风险的发生。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在签订合约之后,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后果。诸如上文提到的:针对经费流通、效益、冲帐方面的监管,都体现为这一概念范畴。因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后果,在控制上存在着更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此时的问题解决难度也相应较大。

通过以上反思不难知晓,若要解决问题还需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着手。为此,可以引入ERP系统。

三、反思下的优化途径的解析

ERP是单位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其不仅体现为一种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也表现为一种信息收集、处理的软件系统。事业单位在建立起ERP系统后,将从哪些方面影响传统财务流程管理呢。为了明确ERP的功能定位,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一点。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4

一、目标要求

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外经贸工作发展结合起来,将推动外经贸工作发展作为整改落实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保稳促调,统筹兼顾,开创*外经贸工作新局面”实践总载体,按照“重在机制创新、重在加强服务、重在解决问题”的要求,在前阶段认真学习调研、深入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深入参与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活动,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加大整改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外经贸发展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于2009年7月上旬开始,2009年8月底告一段落。本阶段主要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机制制度、开展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同时开展“保障外贸发展”和“作风转变”等两项专项行动。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1、起草整改落实方案。局学习实践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将整改思路和整改措施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起草好整改落实方案初稿。把前期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机制制度,特别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措施和事关外经贸企业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分门别类纳入整改范围。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列出整改落实项目的大体时间表,明确到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标,既要有近期安排,又要有中长期目标,确保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重点突出。

2、完善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初稿形成后,及时提交市委指导检查组审核把关。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征求对整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参与,领导班子集体讨论,认真修改完善,形成操作性强、高质量的整改落实方案。

3、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方案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于7月15日前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1、明确重点问题。根据应对严峻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重点就外经贸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集中力量解决保增长、促转型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2、分门别类解决。针对前期外经贸企业反映每一个具体问题,分门别类地采取相应措施,着力予以解决落实。对现阶段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予以解决;对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明确分阶段推进的措施,抓紧予以解决;对受法律法规及政策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作好解释工作。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限时解决;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我局主动牵头,形成合力予以解决。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重要工作,实行领导领衔制,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领衔负责至少一个整改项目,牵头组织解决问题,做到一包到底。

3、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整改落实工作责任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承办科室,把责任落实到人。局至少列出一个重点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前基本完成;邀请群众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全程参与监督问题解决情况,并广泛收集他们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意见建议;在适当时候向企业公布问题解决情况,接受企业监督。

(三)建立健全机制制度

1、废止一批阻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产业升级、外经贸发展的重点,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不适应发展形势、阻碍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布,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及时果断予以废止。

2、完善一批局部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对一些总体较好、局部内容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充分吸收企业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一方面,充分借鉴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成果,运用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增强机制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坚持阳光操作,积极引入民主恳谈、民主听证制度,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充分论证,反复协调,使机制制度建设真正反映企业意愿、真正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3、建立一批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对于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又比较好的机制制度,加强调研,勇于创新,组织力量抓紧建立健全。在机制制度建设中,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各级有关外经贸发展的文件精神,做到上下衔接。对于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机制制度问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共同推进。对于需要上级党委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机制制度问题,及时向上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形成合力加以解决,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制度。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局学习实践办公室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并按照边整改、边总结的要求,认真总结提炼学习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重点措施

这一阶段重点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开展“保障外贸发展”专项行动。坚持把保障外贸稳定发展做为我局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阻碍我市外经贸企业发展问题,努力优化改善我市外经贸发展的环境。领导班子根据工作职能,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时间要求,办好几件外经贸企业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让外经贸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开展“作风转变”专项行动。以强化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着力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帮扶企业,攻坚克难等重点工作顺利进行;深入配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阳光工作制度;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切实降低公务支出和行政成本。

四、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整改落实阶段各个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深度参与,切实发挥表率作用。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5

xx交警大队按照支队党委的安排,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关注、各级领导关心的突出问题,结合大队实际,认真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认真研究,明确重点,从实际出发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四项措施,确保查摆整改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一、充分认识查摆整改阶段的重要性。查摆整改阶段从9月25日起,大队高度重视,积极召开个人剖析会议,针对民警不同工作性质明确查摆整改的重点、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全体民警、协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意见,每一位民警、协警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深刻查摆,在大家面前讲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确查摆整改的重点,确保取得实效。大队对照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新期待,认真研究,明确查摆剖析的重点,深入剖析交警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思想观念、大局意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政等方面认真进行查摆,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整改到位。在民警、协警个人剖析会上采取领导提、同志点、自己查等方式,让民警深刻剖析与认识自己在学习、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大队进行民主测评,凡是称职率达不到60%的,按照相关规定,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组织跟班学习教育和整改。会上,民警轮流讲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接受点评和评分,同事之间也踊跃发言提出建议。

三、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自查。大队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征求意见箱、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5条。征求民警、协警对领导班子和单位的意见3条;民警个人的查摆坚持内部自查、互查、领导提示、召开座谈会讨论、引导等形式进行。通过召开支部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查找领导班子和每个民警、协警,在队伍建设、执法办案和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查摆自身不足,深挖思想根源,写出自查剖析材料,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38

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然而,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问题也日益突出,存在着就业心态不端正、专业技能不扎实、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综合素质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而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政府要增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用人单位客观对待广泛的求职群体,着力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开发,避免就业歧视外,高等院校也应着力于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中的作用。

1 核心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力的概念最初由英国经济学专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场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赢在职业的起跑点,如何打造适应当代职场特点的就业能力;身处多元化、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职场人士如何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人才测评理论的发展,令企业越来越重视针对不同的岗位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这些都让就业力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学者郑晓明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是动态的,可持续的。主要是指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2 核心就业能力的结构及现状

目前针对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权威的理论研究。根据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笔者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构成具有综合性,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语言表达能力、责任心、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和诚信等。

2.1 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技能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日渐形成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能力。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西方学者恩德尔斯(Enders)所言“专业人员和专家在社会中正在变成更为重要和有影响的群体”。据资料统计分析,当前只有40.4%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较强;而接近50%的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均一般;甚至有70%的认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一般,62.8%的认为掌握专业知识一般。

2.2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书写简历、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由于传统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降低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了一对矛盾,并且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能否进入用人单位直接和关键性的因素。

2.3 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当代大学生主要是90后的一代,他们生活在和平安逸,物质丰富的时代,热情,开放,崇尚个性,自由,又由于社会、传媒、家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责任心正逐步呈现出一种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呈现出复杂性、多重性的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在自我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感觉弱化、对他人责任感弱化、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以至于出现“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

2.4 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简单地说是指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完整的解释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系,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方案,并付诸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现代企业招聘关心的不是你目前能做什么,而是你能学会做什么,也就是你的学习能力的高低。而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它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3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3.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提升

(1)夯实专业知识理论根基。①厚基础。首先要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根基夯实,为后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奠定基础;②宽口径。随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场已不再满足就业者只具有一技之长,大学生必须在将专业知识打牢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2)强化专业技能训练。①发挥学校主导功能。一是加强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地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二是尽快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和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共享。三是加大专业技能考核的导向作用,要对学生广泛宣传职业资格证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投身专业技能训练。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各种措施都必须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去实现。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③教学应尽量突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时常更新知识结构体系,防止教学与实际相分离,防止教材、教师思想落后于现实需要。

3.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改革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完善培养体系。一是大力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贯的纯讲授模式,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恰当地设置一些让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小辩论、演讲等团队活动环节,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二是开发相关课程,完善培养体系。阎立钦在《语言教育引论》中就高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提出了三大教学课程体系:基础语言类、语言艺术类、实用口语类。通过语言表达基础训练、语言表达技巧训练和职场语言应对训练,由外在到内在、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进行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学习和实践。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复合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2)加强自我培养和训练。当代大学生自身要做到:一要多听,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二要多读,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三要多说,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四要多写,平日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养成整洁的好习惯,在写求职简历中不会因格式、错字、标点等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

3.3 责任心的培养和提升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高知人群,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因此,其责任心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责任心的建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心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心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2)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面对当前大学生责任心缺失现象的不断出现,作为教育者的成人群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因为教育者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因此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模仿的平台,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从社会生活中挖掘出典型的道德楷模供大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注重示范作用的实效,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示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心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3)注重社会公德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的范畴。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其社会责任心的加强。对于大学生在学校中发生的一些有关的行为加以引导教育,使之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对于良好的行为给以鼓励、表扬。通过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等传媒以及一些宣传活动和文艺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心意识。

3.4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旨在教和学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1)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学习,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和问题解决者,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主动独立思考,或以团队为组织的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一是学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经验解决问题,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在学习中学生最后没有成功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思维进行的独立思考训练,对大学生来说其意义就更有价值。

(2)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要做好基础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地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做好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