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地理规划思想;教学改革;发展研究

Abstract:"National New Model of Urban Planning (2014-2020)", the spirit of Central Government City Working Conferen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transition development have determined the cultivating model of urban plan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our country must be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designer" model that focuses on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and body aesthetics to the "planner" identity model that focuses on social economy,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l of urban plan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university that relies on architectonics as its basis also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adjusted. This paper adopts geographical planning idea as a starting point, deeply analyz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students’ natur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economic geography and social geography ideas in the related courses teaching systems of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It’s expected that, under the grand background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engineering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planners who hav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sentim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 geography planning idea ; teaching reform ;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1-30(5)

1 当前城市规划专业改革的背景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一切自然、社会、经济等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本质在于从“人―地”关系视角深入分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现象及其背后所隐藏的各种规律。地理学思维不仅强调纯自然或者纯经济的抽象规律研究,还注重对地球表面上各种人文现象的观察,尤其从人文和社会地理学角度关注空间中人的社会情感价值及行为组织规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发展的转型时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也都十分明确的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所必须要注重对人的关心,要塑造具有包容性、能够彰显人的“获得感”、体现场所精神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结构。反映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层面,城市规划相关课程体系应更加关注对“城市与区域地理”“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化”“城市经济地理规律”“城市社会文化地理规律”“城市公众参与机制”等知识和思想的融贯研究。城市规划关乎每一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以及所有日常生活的全部,因此,城市空间发展及规划必须要体现“人本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对未来城市规划师的教学培养当中,要首先从空间形体的“经济、社会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知识训练,塑造学生的城乡地理观,激励学生关心城市各类空间当中的情感价值、经济规律、阶层利益以及空间包容等思想。在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改变原有仅关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设计的不足(诸如城市形态结构、城市功能结构、城市空间客观尺度等),逐步向关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与城市社会、经济、人文空间并重进行考虑。尤其应注重城市发展当中人的日常生活行为规律、空间的社会经济及生态价值等。而这些知识体系的构成在地理学当中是最为明显、最为核心的研究体系。因此,把地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如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景观生态地理学等)融贯到城市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地理规划思维,有助于塑造优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师。

传统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城市物质空间形体设计能力,但缺乏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宏观的城市经济地理空间建构以及微观人本化的城市行为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往往导致学生只关注的是城市形态的表象空间,容易忽视事物或城市景观表象背后的经济地理运行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行为地理认知差异,对城市空间的情感和价值规律也难以表达清楚。在建筑学思维背景下所培养的学生更具有技术功底、绘图功底以及形式表达的功底,但面对复杂的城市问题,在表象式的城市物质形体层面所进行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也自然很难具有说服力,未来所设计出的蓝图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和指导城市发展,甚至会引导城市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2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引入“地理规划”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2.1 学科现实发展的诉求

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日益同质化的城市景观等,使得城市规划在社会大众当中被寄予了厚望。而处在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同时面临着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以及“规划浪费”和“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等社会性的激进观点使传统城市规划时常会陷入角色定位的尴尬当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学界也面临着“理论不好用、方法不适用、知识不够用”的状态,一些城市规划设计院也不断通过引进一些地理学和经济学背景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知识技能的融贯和拓展。

国内工科城市规划专业大都是在建筑学背景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以及体制改革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工科城市规划专业发展在“地理规划思想”融贯导入方面,面临着诸多阻力,甚至一些激进观点认为“地理学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专业不是真正的城市规划专业”;即使一些院校开设了地理类的相关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处于选修课的初步阶段。建设部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并没有将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相关地理课程列为各院校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当中;甚至有些学校受传统建筑学思维影响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就没有开设相关地理课程。也有部分开设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课程的院校是为了应付学生参加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的状况,在学生教学上表现的极为功利性,没有将地理类的社会人文素质课提升到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必须素养培育的核心地位上来。

2.2 地理规划思想融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现实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复杂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不仅关注物质空间形体的地理现象特征,更关注现象背后的运行机理。地理式的空间思维训练能够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综合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城市空间本质问题的方法。通过地理规划思想的介入可以丰富传统工科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体系。钱学森先生曾指出,地理学是一门系统工程学科,其涉及的领域和内涵已经远远超过学科的界定,它是一门包含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广泛学科群。《地理教育国际》当中也提到,当代地理科学教育应鼓励学生关注地理空间的理解技能以及空间人文素养等。现代地理科学已经逐步向相邻学科渗透,并成为一种流行的地理建构思潮。诸如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在传统地理学科体系下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力图从地理学建构视角开展“地理规划教育”[1]。从国外视角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现代城市规划教育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已经在逐步减少对建筑学的依赖,而构建出基于地理空间、公众政策、社会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融贯的教育教学体系。诸如,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当中,就已经形成了城市规划与地理学知识相融贯的模式,例如,他们将基于地理学的GIS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2]。

2.3 现实教学当中的反思

在部分工科城市规划专业相关地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受传统建筑学思维的影响对地理知识理论课程表现得并不积极,甚至一些学生和教师认为,“这些知识可以由专门学地理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我们毕业后就是要画美观、奇特的效果图”。受这种功利价值观的导向,导致学生在理论课堂上(诸如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区域规划概论等)学习态度不积极、不端正,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理论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自然就不理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地理空间综合分析能力就会欠缺,最终对城市规划方案的设计表达效果和创新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就会发现,是否系统接受过地理规划知识的训练,对学生做出来的规划设计成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性,诸如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当中:那些关注地理学知识的同学在介绍和设计自己方案的时候,能够很好的从宏观区域到微观社会人文角度进行方案构思,而那些平常不怎么关注地理学知识的同学,在介绍自己方案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语言表述及方案逻辑混乱的状态,方案构思也时常缺乏新意和表达逻辑,或很难究其本质规律,诸如方案当中缺乏对城市与周边区域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缺乏对城市发展背后的人文、经济价值和社会行为认知规律深层分析等。一些接受过地理学知识素养的学生还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体系进行空间建模分析,也有一些学生能够从景观生态地理学角度进行城市与区域景观格局的分析,还有一些学生能够经济产业地理角度进行经济模型与产城融合分析等。分析的深度不同进而会对最终的成果表达以及成果的合理性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性。

3 城市规划专业引入“地理规划”的目的和特色

3.1 地理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专业的目的

转变传统以物质空间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扭转现实教学过程中城市规划学生对地理学知识难以理解、提不起兴趣的尴尬,注重对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观、自然地理观、社会地理观、人文地理观、经济地理观等系统的地理学思维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从区域地理、定量分析、社会调查与分析等视角进行相关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解构能力。解决学生缺乏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现实城市规划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空谈理论”、“空谈社会”、“空谈人文”、“空谈经济”的规划设计理念,系统灵活地将地理学知识融贯到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当中,塑造工科城市规划专业“地理规划思维”的创新培养方向。

3.2 地理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

一方面,将地理学理论知识作为研究主题,纳入“城市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并通过“区域地理观”、“社会地理观”、“经济地理观”、“人文地理观”、“旅游地理观”、“自然地理观”、“历史地理观”等专题讲述强化地理规划思维的重要性[3]。另一方面,通过地理学知识的综合融贯,让学生系统掌握和认识地理学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的内涵和地位。区别于以往“就城市论城市,就形态论空间”的设计状态,让学生通过定量模型、社会调查、区域分析等方法去构建方案、解构方案、评估方案,并让学生在规划设计的整个流程中不断修正方案构思。同时,针对方案设计,还应建立基于地理观视角下的评析图纸、评析方案流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地理规划设计的考虑。

4 城市规划专业引入“地理规划思想” 的教学方法

4.1 确立“地理规划思想”融贯城市规划教学的理念

在“地理规划”理念指导下,通过研究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价值和目标的变化趋势,确定新时期、新常态下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针对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及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侧重点由城市向城市群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城乡社会、经济与人文空间设计转换并重发展的趋势,城市规划的专业培养目标也应从传统的以建筑学和工程设计类的“规划设计师”培养向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社会、经济、人文并重化发展的“又综又专”的规划师培养目标进行转换。在专业知识教学上,应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能够深刻关怀社会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历史地理等全面知识的符合型专业人才;在学生能力素养培育上,应注重由传统的空间设计观向统筹规划、社会、经济、管理等多元并重的发展格局进行转变;在学生综合价值观素养培育上,要注重由技能型人才向能够解决城乡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人才培育进行转变。

4.2 构建城市规划专业“地理规划思想”教学的知识培养框架

根据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变化趋势和价值诉求,不断丰富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延伸专业课程,尤其应充分发挥地理科学知识在解决人文、经济、空间、生态等问题方面的优势。将地理规划思维融贯在城市规划多个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当中,以规划设计课作为检测理论教学的依据,构建“地理学理论”――“区域地理分析”――“社会、人文地理调查”――“地理规划设计”的渐进式教学流程,将地理学知识融入城市规划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对自然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景观生态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理论课程的开设或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通过一些基础设计课程不断强化学生对城市空间问题分析的地理解构能力,诸如通过《城市规划专业初步》、《城市规划思维训练》以及《城市规划基础》的系列设计初步课程,训练学生初步的地理规划思维和专业分析城乡空间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课程融贯设计当中,首先以低年级的课程设计为平台,将“地理规划思想”融贯到“城乡地理知识理论讲授”到“地理空间认知及感知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课堂教学环节是低年级学生接触“地理规划”的初步阶段,在讲述当中,应着重培育学生对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景观生态地理、乡村地理等系统认知的能力。“地理规划思维”应作为一种空间规划的思想强调给学生,并通过以“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人居环境作为人地关系的子系统论”等专题的讲述,强化“地理规划思想”的重要性。在相关理论课的讲授之后,学生应借助对“地理环境的实地调查分析”环节进一步感知和解构“地理规划思想”的内涵。通过对城市不同类型空间或地段的人文地理调查研究,使学生既关注城市形态空间的形象特征,还要从地理认知角度深入体会城市空间内涵的人文精神,如社会阶层差异化特征、城市邻里区位特征、城市社区认同感、城市感知意象地图等。在高年级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体系当中还要不断强化“地理规划设计”,让学生系统认知及熟料掌握地理规划设计的内涵和方法体系,区别于以往“闭门做规划”的状态,让学生通过与地理环境的深度接触,去寻找城市社会、经济、人文空间的情感价值和内涵,并发现地理限制性影响因素对城市空间方案构思的差异性规律,通过反复性的地理规划思想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规划思想导向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绝对不是抽象地理空间的主观建构分析,而是源于对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认知的前提下,培养去解决复杂城乡空间问题的能力。是源于对“人-地关系”内涵的深层次领悟。既让学生注意城市空间的地理特征,又让学生关注城市地理环境背后的人的行为价值规律,因此“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成为地理规划思想的核心价值。

4.3 营造城市规划专业“地理规划思想”的氛围

4.3.1 营建地理规划 “学习―交流―实践”的氛围

搭建多元开放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营造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地理建构学习氛围,不断拓宽城市规划领域当中的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强化学生自觉的地理规划学习意识。首先,通过相关理论和规划设计课程,打通专业教室和室外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场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地理知识素养的相关书籍和文献推荐,利用建筑学院的开敞空间创造地理规划思想的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场所氛围。其次,通过聘请我国以地理学为背景开设城市规划专业学校的专家进行“地理规划思想”的学术报告,不断强化学生对城乡地理空间观的认知能力。

4.3.2 营建专题性“地理规划思想”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关注,通过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并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分析的融会贯通能力。如在地理学参与规划教学目标的导向中,可探索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教学环节,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构建“经济地理专题”、“区域地理专题”、“城市地理专题”、“城市社会地理专题”、“文化地理专题”、“行为地理专题”、“自然地理专题”等不同教学环节,来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地理规划思想。(见图1)针对“地理学知识参与规划设计”的思维创新及转变,探索“地理规划下的设计构思和定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设计构思和定位”、“社会、经济、人文视角下的设计构思和定位”,以及在相关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评图方式和标准”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不断塑造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正确自然地理观、社会地理观、区域地理观、人文地理观、生态地理观等。并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毕业设计》、《城市规划思维训练》等课程为平台,研究地理规划思想引入相关规划课题的方法,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创新提供可能[4]。

4.3.3 成立专门化的“地理规划”教学组

结合城乡与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可以成立专门化的城乡规划专业地理规划教研组,开展基础地理规划教学的深入研究,构建工科城乡规划学科视野下的地理规划基础教学体系。不断推动高校工科城乡规划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和探索实践,突破传统依托于建筑学和工科背景的培养方案,通过相关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强调地理规划思维在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当中的特色性,强化社会地理、经济地理、生态地理与城乡物质空间等的整体关联与协同发展,实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拓展。

参考文献:

[1]马仁锋.理工兼容型规划专业“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改革[J].建筑与文化,2015(6):32-35.

[2] 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7):53-60.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2

摘要:以西安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从教学环节、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三方面总结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合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外实习基地等改进措施,并得出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应着力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41-04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西咸新区的成立,未来陕西必将成为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其发展需要大量的城乡规划人才。西安工业大学作为陕西省的普通高校,应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资源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增强学生的规划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结合省域及地域特征,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是该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自1956年第一次出现城市规划专业,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期间历经各种变故,但自1978年恢复城市规划专业至今,亦有30年的历史[1]。在这期间,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由最初的30余所发展到今天的180余所,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在这180余所院校中,主要分三大类别,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以文科地理学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以及包括以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代表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3]。由于各个院校的专业背景、办学时间、办学特色不同,因此各院校应结合各自实际,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制和专业培养模式。

(二)专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西安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二类本科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产生于建筑工程学院,是典型的依附于土木工程而建立的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有8年历史,共培养4届250多位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4]。2009年基于专业发展及与国内绝大多数院校接轨的考虑,学制由4年制改为5年。在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不足。

1.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西安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10年的办学发展,已由最初的1个班、2~3名专职教师,发展成为如今2个班、10余名专业教师及数名兼职教师的规模。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如下不足:(1)从观念层面看,还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中,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学校、专业的定位。(2)从师资队伍看,由于对教师队伍学历的高要求,使得现有师资队伍多偏重于理论型,大都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规划设计及相关领域一线的工作经验。为此,虽然课堂理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学生缺乏对专业实践的认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在求职中社会认可度也受到限制。

2.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西安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2009年由4年制改为5年制,教学要求、教学体系等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与国内开设此专业的老牌院校(此处指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指在建筑学及规划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突出的八所院校,它们是最早开办与建筑有关专业的学校,也是最早毕业后有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相比,该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地位、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加完善的体制作保证。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为保证高年级学生颇有成效地在设计单位完成一年的实习,就必须要求课程设置更加紧凑、教学环节更加灵活、教学监控更加严格,这样才能使高年级学生从容应对找工作、实习、考研等带来的压力,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3.实践教学急需提高

实践环节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成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关键。目前该校实践教学从内容到时间安排与同类院校相比差别不大,如实习类课程包括土木工程认知实习1周、工程测量实习1周、城市参观实习2周、城市规划师业务实践4周、毕业实习14周;课程设计类包括场地设计课程设计、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居住区规划课程设计、城市中心区规划课程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各1周;实验类包括模型设计32学时、城市规划快速设计64学时等。

虽然实践环节并不少,但是真正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的机会甚少。这导致学生作规划设计之前缺乏系统的社会调查,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难免主观臆断,缺乏实用性和客观性,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快速融入实际设计项目,实现

快速对接。

与其它新办城市规划专业院校一样,虽然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并在教学的安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仍是最薄弱的环节[5]。

二、教学模式探索

(一)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直接推动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3

2010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

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

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

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

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2010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

(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

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

(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

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

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

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

⑤报告厅 300 m2

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

(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

(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

(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

(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

(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

二、实验室建设建议

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

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

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

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

根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

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

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

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

建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

7、建筑模型试验室。

建筑模型试验室尚需增加设备:无绳充电式电钻、数控激光切割机、便携式铣机、大号电刨、高速木工带锯机、大方打磨机、砂带机、22升工业吸尘器、工作台、铣机部件工作台、砂带机部件、折叠式组合工作站机架、组合工作台、锯机、多功能工作台、便携式圆锯、万能线锯机、精雕转轴、钉枪、日豹气泵、切纸机、胶装机等,共计需要投入35万元。面积。。。。。。

8、合计

实验室建设需总资金投入255万元,需空间面积560平方米。

三、图书资料建设建议

1、设立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

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60个。最好设置于建筑系馆内,若无建筑系馆,应与专业教室相对集中布置。

2、补充校馆藏图书、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藏书

近一年半内,使建筑规划专业书籍总量从目前的2.0512万册,提高到2.4万册,生均纸质专业图书达到40册。需新增纸质专业图书0.35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500册。以每册200元计,需资金投入70万元。

3、扩订专业外文期刊种类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外文期刊种类达到15种,需新增外文期刊5种。需资金投入3万元。

4、调整专业中文期刊订刊目录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中文核心订全。

5、增购现行建筑法规文件资料及工程设计参考资料

近一年半内,增购现行新的建筑法规文件资料40种,120册,以每册40元计,需资金投入4800元。购买工程设计参考资料80套(册),需资金投入2万元。

6、购买及制作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和教学模型

需购买教学录像片20部,需资金投入5000元;购买及制作教学实例光盘50张,需资金投入4000元;购买教学模型5个,需资金投入5万。

7、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装修

装修费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计(含家具),需20万元。

8、合计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总资金投入101.4万元,需空间面积250平方米。

四、科研与课程建设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学科差距

建筑学科争取列入校“重点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列入校“重点扶持学科”。呼吁学校、学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科研面积、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对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作品的认可,与国内建筑老八校接轨,确定为一定的科研级别。

2、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门,确保建筑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

3、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3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门。

4、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

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3-4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2-3门。

5、增加专业学术交流机会

评估前,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15次左右,次均费用约1万元,共15万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30次以上,次均费用约0.5万元,共15万元。

6、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

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评估前应达到10次以上,次均补贴0.2万元,共2万元。

7、加强教改论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的教改论文倾斜。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4

论文关键词:快题设计,表现,城市规划

1.前言

快速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在规划师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被普遍使用,尤其是在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快速规划设计通常只是使用纸和笔这样一些简单的工具徒手完成,与计算机绘图和模型制作相比,具有快速、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其规划构思常常是决定规划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并真实反映出设计者的专业能力和规划设计功底。而设计者能否娴熟掌握快速规划方案的设计与表达,也影响着他在职业生涯中设计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准。

2.快题表现存在的问题

快题设计是考研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大型设计单位录用人员时的考核项目之一。测验类快速设计的时间一般有3小时、6小时和8小时等。当前的研究生考试、招聘考试多采用6小时快题设计。快题设计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包括设计思路、理念、软件操作、手绘等。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快题设计,将自己的现有能力发挥到极致呢,就学生目前的情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表达水平普遍较弱

徒手绘图能力差,让有的老师发出毕业班的画图水平还不如二年级的惊呼!主要反映在线条、色彩、工具诸方面。徒手绘图能力弱,图纸缺乏力度和个性,线条显得没信心。用色能力差,颜色过浓或过淡,色彩显“怯”;马克笔笔触粗糙或生疏,留白过多,缺乏整体感;彩铅颜色偏轻,缺少重颜色,缺少层次;碳铅线条粗糙等。

(2)方案基本内容表达欠缺

不注意小节,设计内容丢三落四。平、立、剖面(尤其是平面和立面)缺少标高;入口设计缺乏一定的定式或手法,显得简单幼稚,不能很好地组织平台、踏步、坡道、花池等元素;忽视无障碍设计,坡道坡度不满足要求,不考虑残疾人卫生间及电梯等;卫生间局促,器具尺寸和使用空间要求不符合《建筑设计通则》;结构表达不清楚,平面不表示结构柱网、剖面不画梁、楼梯剖面画法不正确等;不注意檐口构造,女儿墙不画看线、女儿墙过高却不设构造柱。屋面层遗漏防水保温,找坡层画得过薄等等。

(3)配景薄弱

人、车、树起不到正确反映建筑和空间尺度的作用。对于尺度的敏感和把握能力是建筑师的重要看家本领,配景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配景可以体现空间、体量、细部的正确尺度。

(4)严重忽视分析图

分析图可以表达和澄清设计想法、引导评图人的思路,是设计中必须的内容。要重视功能关系图(气泡图)、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体块(造型)分析图、构造分析图等。可多加练习“万能透视图”和“万能分析图”。

(5)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是我们在做长时间设计时应注重推敲的方面,但在做快速设计时,不能“抠”得太细,要注意大布局、大感觉、解决大问题。无障碍设计必须要考虑坡道、电梯、卫生间。要指出的是,设计基本功的训练要在平时积累,短时间内突击提高是不现实的。现在需要注重的是整合,将自己已经储备的设计能量很好地释放出来。

3.快题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快题设计过程应步步为营,做的过程中不要彻底地否定原来方案,应以任务书为准,强调客观的正确性。以简单、熟悉的方法处理设计问题,并符合规定要求,绘图过程中还应注意比例。

3.1快题表现的基本方法

快题考试考的主要是思路,思路是否清晰是做设计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在考快题的时候务必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只要把关系理清楚,比如概念图你只要画几个圆圈就可以,实在连圆圈也不会画就写字,把字写的清楚一些、认真一些。总平面把关键的分区搞清楚。不会画漂亮的树就画圆圈表达,比例不准确适当夸张一些也可以,剖面不知道准确的表达可以标注大概的高度。有的同学在画图时把原来给的地形图反复描绘,一个细节都不落下,其实原来的双线道路完全可以用粗一些的单线来表示的,这样节省了大量时间。

设计作图应首先保证总体完成,然后留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比如你空间能力强,可以把小透视画得清清楚楚;原来美术功底好的,可以强调一下自己的色彩功夫;文字功夫好的,可以强调文字的表达。逻辑能力强的,可以通过一些框图,来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快题训练初期,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调试出自己的绘图颜色,然后进行强化训练,不用太长时间,快题水平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3.2快题表现的步骤

(1)构思:认真分析任务书、基地地形,迅速找出设计切入点;

(2)铅笔草稿:只绘出大的结构框架,和功能分区;

(3)钢笔线图:节约时间,直接在铅笔线图上画钢笔线;

(4 )上彩:最好用油性马克,色彩清新温和;

(5)图纸修整:快题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上彩完成后,肯定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要整体把握,从宏观上用针笔和彩铅进行修整。

3.3如何提高快题的得分

对于快题的成绩评定,大多数评图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以满分100分计,一个快题设计可以从三方面确定分数,图面效果占30分、方案设计占60分、特别加分占10分。如果被评的设计方案较多并且采用淘汰制,那么有一半数量的设计是因为图面效果一项就被淘汰,连方案设计本身都不会被关注。而所谓特别加分指的是鹤立鸡群或超出评图人期待的方案,一般这样的加分是给予那些特别优秀的设计。

在百分制的评分中,一个设计能得到80分就是不错的成绩,基本靠的是前两项得分,想得85分以上的高分,必须是第三项表现突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争取前两项少丢分、靠基本功得分是最现实的选择。不要强求突出和冒尖。那些鹤立鸡群的方案是设计者长期积累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4.快题设计的时间分配

当前大多数研究生考试以及规划设计院招聘都采用6小时快题,基本上快题设计的时间可作如下分配:

(1)拿到手任务书,阅读、勾画重点,仔细审视基地图纸(规划用地比较大、环境比较复杂的要仔细看),20分钟;

(2)1:2000结构性草图,20分钟;

(3)1:1000草图平面(一草),30~40分钟;

(4)1:1000草图平面(二草),30~40分钟;

(5)1:1000正式图,2~2.5小时;

(6)1:2000分析图(分析图20~30分钟/张),1~1.5小时;

(7)透视图(轴测图),1小时;

(8)设计说明、图名等,1小时;

(9)1小时机动时间。

5.结语

《专业快题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对于城市规划专业来说,快题设计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手绘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加强学生在设计中强调整体性和完整性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突出重视它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5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专业 实践教学 本科生 助教

国内外主要高校实行研究生助教制度,均把其作为推进和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队伍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助教的协助教学涉及常规教学中的全部类型与环节。而本文所指的助教并不由研究生担任,而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主要是大四学生)。

工科建筑类城市规划专业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如杨靖(2013)以某高校为例,指出其集中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所构成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提高到总学分的35.2%。

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个别指导与亲自实践、示范相结合。要求教师以方案小组为单位给予个别指导,常规化的统一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此环节的需要。因此,国内外多数发展力量雄厚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均考虑到一门课程由几位教师担任,目的是实现教师在少带学生的情况下,有时间个别指导学生,如中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由4位教师担任。因此,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就需要较多的师资作为保证。然而,目前在国内很多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规划教师师资不够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这就给规划专业课程的开展带了障碍。本课程助教协助教学的角色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本科生助教与研究生助教的比较

国内外高校助教一般都是由研究生来担任。本文中所提出的本科生助教与其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两者都与学生年龄相仿,易沟通;可言传身教,是大学生最好的专业教育指导者;可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讲授方法的改进等,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助教是大学师资的重要补充,弥补了大学教育大众化造成的大学教师资源的不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助教也是学校资助困难研究生的重要途径。但两者也有些区别:研究生助教可担任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独立开展资料收集和分析,编制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向学生面授专业知识,回答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并接受学生的评价,而本科生助教仅限于实践教学环节,并且是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的。

2.助教在实践教学中的协助方式

实践教学中,如何利用和发挥本科生助教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协调者的作用,笔者在两年多的助教实践教学中总结了如下五种形式:

(1)点评方案。这是本科生助教在实践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一般由学生单独或分组(不超过4人)完成,对于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指导者的亲身指导与精心修改,否则就会失去通过实践训练掌握基本技能的意义。而这个过程往往因为时间较长、师资不够等原因而大打折扣,所以助教应该承担起指导任务。所开设课程高年级助教一般都已很好地掌握,尤其是在不断的动手训练中强化了经验与方法,因此完全可以协助教师完成这个环节。

(2)传授基本的绘图与设计方法。绘图方法的掌握需要指导者亲身示范,学生边学边实践,这个过程由教师一人承担是不够的。助教可在此环节中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设计方法的讲授与理解同样如此,需要在针对大量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学生设计思维理解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深入分析。助教的学生思维力与低年级学生相仿,在思维层面更容易理解学生的想法,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评析,总结出方法、经验,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学习心得与实习交流。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三、大四利用寒暑假到各地大型设计机构实习或见习,大五更是花一年的时间从事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和在校的低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规划设计经验,在电脑绘图方面也往往更胜一筹,而且他们对于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些见识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在实践环节中,助教与他们的实习交流将会正确地引导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与职业的认识。而几年的专业学习心得也是彼此交流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4)网络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网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场所,信息的、资源的共享和师生的交流都离不开网络平台,它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平台。为了使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优势,需要有精心创造虚拟学习环境和营造问题讨论氛围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电子邮件、QQ等方式,助教可以担任这一角色,同时也需要成为教学互动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协调者。

3.对于助教的角色认识

潘常春,王移芝(2010)指出,研究生助教在协助教学过程的角色定位可以为教师角色、师兄师姐角色、组织协调角色和学生角色。本文认为,同为课程助教,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助教角色与之大同小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角色中,本科生助教不承担备课、独立授课的任务,其角色主要还是以协助教学为主;也就是某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和作业批改、出试卷等工作,仍然由教师完成,助教仅在实践环节给予教师协助。

(2)学长学姐角色,助教首先是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学姐,相互交流较为容易。从笔者从教以来的经验看,学生非常喜欢与高年级同学交流,主要是围绕高年级的校外实习经历、见解和从中学到的设计与绘图技巧对于其完成课程设计的大力帮助。这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3)组织协调角色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充分接触、交流的平台,教师与助教共同在此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因此,助教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是在课外,从课外与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接触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组织他们进行校外现场踏勘、调研等,并将信息及时地反映给教师,更好地实现双向互动。

(4)学生角色中,助教首先也是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一样,所以担任助教的角色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4.具体实施

本科生担任助教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都具有充分的理由。但与研究生助教相比,本科生助教毕竟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研究思考方面与之存在差距,因此,本科生担任助教的范围、深度、形式等需要严格把握,需要在课程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独立完成。具体实施建议如下:

(1)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本科生助教在经验、知识等方面尚不具备独立备课、授课的条件,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与教师共同完成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在得力助手的协助下,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重点内容的讲授和指导上,另一方面助教本身是学生,可以从指导低年级学生中充分锻炼教学能力、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

(2)协助形式。在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多数环节是以学生单独或成组进行方案设计、手绘表达的过程,助教参与其中的形式可以为指导设计、交流实习心得、指导手绘技巧、组织课程教学、协助答疑、点评方案等。

(3)可实施的课程。根据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课程体系,助教角色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具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课程中和综合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认知实习等。

5.结语

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中,助教角色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探讨的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在应用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都具有类似的特点和必要性,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加全方位、详细而具体地掌握专业技能、经验教学、扩展眼界,另一方面对于更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助教本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常春,王移芝.高校助教在协助教学中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0(22):56-58.

[2]石旺鹏,彩万志,刘庆昌.美国研究生助教的培养和考核体系——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75-77.

[3]孙彩虹.整合助教资源优势,开发学校特色课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6:94-95.

[4]于克锋,江敏,袁春红,李娟英,何培民.日本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行状况及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62-64.

城市规划专业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规划专业“真题真做”的实践教学模式早是业内共识,很多名牌院校都是办有甲级等规划设计院,产学研合作日臻完善。但是近年来新开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缺乏实体单位及下属设计规划院,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所以校企合作是提高该类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的重要保障。何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劳动保障部制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订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一、校企联合的必要性

按照教育部分类指导教学思路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原则,结合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重点高校错位发展;坚持就业为导向,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课程体系组织的弹性,突出时效性和弹性,加强实践性与创新体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联合制订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1.以企业人才需要确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能够与市场需求良好对接。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学校,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能够保证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的良好对接。

2.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需要多多实践的专业,而新建该专业的学校,往往没有充分的实习资源。这就需要学校与校外企业结合,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双方共同制订实习内容,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培养的教学计划,共同制订实习的制度文件、流程文件、作业文件和结果文件。

3.产学研的合作。为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签订项目承接合同。也就是说,企业把一部分项目转包给学校,城规教研室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真正的项目工作中,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工的指导下边做边学,真正体会和感受实际的作业过程和职业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是一种有积极影响的方式。

4.学校根据需要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和校外企业联合,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员到校给学生进行课堂讲座。比如:我校就经常邀请城市规划院和其他企业的专家来学校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5.校企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学校中许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为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学校可以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高级技师走进学校一起参与课题开发或直接从事教学。

三、通过校企联合达到的目标

第一,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结构与模式,打破过去该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零的教学结构。

第二,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教学,进而去合作企业实践。这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体会和感受学与练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推进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许多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狭隘和封闭,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一种进步和创新,能为企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无论对学生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还是对学生企业文化的培养,都是目前高校对该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方法,我们通过实践也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校企联合培养该专业人才的优势。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这种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益仙,胡俊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