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火车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火车实训总结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团队拓展 课程理论模式

拓展训练是一种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教育模式。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到了1942年德国一个叫汉斯的教育家创办了海上训练学校,该学校成为了拓展训练的雏形。1962年拓展训练又传入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引入拓展训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活动,但仍然只是教师个人的科研与实验,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而已,并没有列入正规的教学大纲。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拓展训练这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于是有更多的教育者投入其中进行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使得拓展训练渐渐走进学校课堂。

一、构建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理论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拓展训练是从商业培训开始的,由于在商业领域的良好发展,国内的一些高校也瞄准了拓展训练带来的价值和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便纷纷开始引入。目前来看,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拓展训练课程,并将其作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但并没有真正形成一门完整规范的课程理论体系,或作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但在整个教育内容体系内,涉及个人挑战、团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教导太少,而且模式单一,形式简单,基本起不到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对象的主体是独生子女,其对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理解和体验比较缺乏。团队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走入了许多高校专家、学者的视野。其在体验学习、体能锻炼、毅力培训、团体合作等方面与学校一些课程有一些互通的地方。将团队拓展实训引入课程体系,变成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意识的提高。因此,在高校的实践环节引入团队拓展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高校课程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理论模式的构建

北京大学素质拓展训练师钱永健先生在国内率先出版了关于拓展训练的相关专著,他在专著中简单提到了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包括: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并列举了各模式项目下的具体操作内容。本文认为该模式有待于改进和加强,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设计成一个适合我国高校特征、针对学生特点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理论模式,见图1。

该理论模式分五大部分,分别为前期准备、挑战体验、分享总结、提升心智以及改变行为,核心部分是改变行为。这五部分形成两个环,外环和内环。外环是前四部分的循环,在每一次拓展实训结束后,教师都要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完善下一次实训,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内环是核心部分改变行为,团队拓展实训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前期准备

任何一项活动或课程的开展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对于团队拓展训练这种偏向户外体验的活动来说,前期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1.前期动员。高校开展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学生在得知要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之时,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首先的反应会是一连串的好奇和疑问:“这门课到底是要做什么?”所以,拓展训练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此课程在认知上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就是进行前期动员的目的。具体的动员内容包括:团队拓展训练课程的简单介绍,开展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实训课程要求,安全教育以及学生成绩考核办法等。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即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如学生人数、所在班级专业、男女生比例、有无特殊病等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以便按照人数和专业进行分组。分组原则如下:一组人数控制在20~25之间;各班级各专业打乱,由教师来随意分组,避免学生跟自己熟悉的同学一组;尽量使各组男女生比例一致。如果有特殊病不能参加某些高难度项目时要提前预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课程设置。如今高校的大学生多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是在新世纪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思想开放,崇尚个性发展,往往致使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略显薄弱。因此,针对这一特征,实训课程的设置应多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从起始的组队“破冰”,到最后的分享总结,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从而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领会和践行。

4.场景布置。每个拓展训练项目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器材和道具,因此,在进入活动之前,需要准备所需器材和道具,并对活动场景进行布置,以保证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当然,最基本的条件是有个拓展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尽量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空闲场地足够大且相对稳定的地方,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住宿和饮食的供应以及安全。

(二)挑战体验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就该进入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挑战体验了。根据拓展实训课程的项目设置,分阶段让学生进行挑战体验(如图2)。

1.基础项目。基础项目包括组建团队、“破冰”游戏等。意在让学生打破隔膜,互相熟悉,融入团队。分组后各组组建团队,包括起队名,选队长,创队歌,想口号,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会带给队员归属感。队长的责任重大,起到领导、鼓励、调节队员情绪和团队气氛的重要作用。团队组建完毕后,需要各队员进一步互相熟悉和了解。由此设置一些“破冰”游戏,比如缩小包围圈,一个也不能少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下打破隔膜,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接下来的挑战项目中。

2.提高项目。提高项目包括动力火车、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意在让学生拥有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提高团队合作意愿。动力火车和穿越电网着重磨炼学生的作战技巧和抗挫折能力。当一次次接近胜利边缘而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又重新开始的时候,学生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是此项目的意义所在。信任背摔是考验学生对同伴的信任程度,当毫无顾忌地背对倒下去的时候,在被接住的一瞬间相信学生的心情都是无比地激动。当然,所有项目的前提都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支持。

3.升华项目。升华项目包括合力跳绳、合力颠球、不倒森林等比赛项目,还有毕业墙这种高难度挑战项目。意在让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能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积极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高效地完成任务,并能深刻认识到团队荣誉的重要性。这些项目对团队合作的考验更加明确,每个队员都需要同时发力,齐心协力,有一个人落下就会影响团体成绩。而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加强调了每个人对团队荣誉的影响力。毕业墙是全体学生参加,而不进行分组。学生们站在3米高的墙下面,从起初望而生畏,哀叹不可能完成,到最后很快成功地完成,站在高墙上面,这个心理落差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只要有意志坚持下去。

(三)分享总结

每个项目之后都要分享一下彼此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团队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使得下一个项目能够更好完成。并且在项目都完成之后也要进行一次整体的大总结,由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分享体验。每个团队拓展训练项目完成之后,无论是顺利完成还是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得以完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需要彼此分享。学生可以把在项目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在项目活动当中的心路历程说出来,队员之间可以相互指出对方出现的问题,彼此给出解决方法。

2.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是在分享体验之后,是体验的进一步提升。体验只限于表面的感受和体会,而经验是经过思想上的消化吸收之后得出的结论。分享体验和总结经验可以交叉进行,在交流感受的同时对活动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成注意要点,对下一个项目的开展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3.教师引导。教师引导顾名思义就是拓展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认知感受进行引导,用符合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理念进行科学的总结,使其理论更加严谨与体系化。这部分主要是在所有拓展项目做完之后进行的,学生在之前的分享总结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偏差,这时候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四)提升心智

正如前文所说,团队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学生在做中学,更有效地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心智,学生在经过一轮训练之后能把前所未有的潜能挖掘出来,心理素质有所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会相应提高。

1.潜能挖掘。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为人所不知的无限潜能。在团队拓展实训课程中,当一些稍有难度的项目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项目的进行,在必须完成的压力下,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最后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顺利完成,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2.心理素质提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自信心,尤其是在高空项目或者团队挑战较大难度的困难项目后,学生面对通常是陌生的、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与平常生活方式不同的经历与体验。在面对这些从未经历过的活动时,将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生活中少有的危机感,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必将带来特有的经验,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个人成长。

3.团队合作意识。高校开展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项目也基本以团队形式开展,意在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认识到团队力量的无限可能,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积极寻求团队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方向,将团队拓展实训课程引入高校势在必行。这种从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转变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本文构建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理论模式,将五大部分设计成一个环,以改变行为为核心环,外环套内环,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环形模式。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过不断地理论实践研究,已将该模式应用于本院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学校的一致好评。当然,这个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未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思路,这就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了。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共享心智模型”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

[2]沈营.户外拓展培训对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的提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2

为进一步适应公安教育培训工作需要,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公安教育培训与业务实践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教学队伍处理公安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改革,着力警、学、研一体化和校局联动模式的形成,学院抓住“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关键环节,拓宽教育、培养渠道,加快学生(学员)管理干部队伍、教学队伍团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1.“引进来”

加强同兄弟部门的互动,邀请公安实战部门和其他公安院校的专家、骨干到校开展交流;积极探索在公安实战部门选聘业务骨干到学院担任专、兼任教师,在公安实战部门选聘开拓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业务骨干到学院担任学生(学员)管理干部,以提高学院实战实训和公安业务课的整体质量。如,在2008年,有四名公安实战部门的同志到学院挂任学生处主任助理。他们分别从基层民警的工作情况、基层所队的民警管理、公安基层工作对警院毕业生的要求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培养活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实践教学改革起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2.“走出去”

鼓励教师在假期和无课期问到相关业务单位、基层一线,也可根据需要到检察院、法院进行业务调研,以提升其实战教学技能。在市局领导和政治部的大力关怀支持下,从2008年起,学院与分局联合建立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教师业务实践基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到业务单位挂职锻炼,安排教师在寒暑假或其它无授课任务期间到业务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力争教师每三年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实践。同时提出未参加当年挂职锻炼或专业实践的教师,原则上应进行不低于15天的业务调研的要求。2008年暑假,学院开始启动了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锻炼工作。各分局、派出所对警院教师参加公安业务锻炼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专业对口、深入基层、跟班作业”原则精心安排,制定了菜单式锻炼流程培养规划。在实践锻炼中,锻炼教师在学中看,在看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紧密贴近一线,贴近实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逐步缩短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设置内容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经全校范围内的广泛调研,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大家认为,过去的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的制定同实践教学不相适应;实践教学内容同理论教学内容不相一致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院进行大胆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训练方法;大刀阔斧地修改教学计划,增强实践性教学课程;采取措施,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作出硬性规定;积极鼓励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公安实战部门,搬到公安一线;与公安实战部门紧密结合,推出一批实战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为公安一线服务,为公安民警服务。通过改革,形成了内容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形式分5种方式进行。一是专业认识教学。在入学教育周,安排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岗位观摩。二是校内、校外实训。加大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如退役士兵班3学期的必修课总学时为1158学时,讲授460学时,实践698学时。其中实践课占6O%,讲授课占40%。),注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操作性实训。三是公安工作见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验性见习,第二阶段为专业见习。四是专业综合演练。集中进行,时间为1周。五是毕业实习。用近一学期的时间到基层公安机关进行跟班实习,完成规定的实习项目,提交警务项目设计或调查报告。

2.完善实践课程

针对不同专业,每学期都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课程。如侦查专业为例,在第一学期为基础体育实训、法学概论实训;第二学期为刑法案例剖析、警体技能训练、警察心理学实训、现场勘查实训、警务现场急救实训;第三学期为国家安全学基础实训、刑事诉讼法案例剖析、文件检验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警察战术基础实训、警察技能训练;第四学期为侦查措施与手段训练、大学英语读写练习、法医学基础实训、警体技能训练、侦查情报信息实训、案件侦查实训;第五学期为应用写作实训、警体技能实训、痕迹检验实训、经侦与禁毒工作实训、侦查讯问实训、刑事图像技术实训、侦查专业综合实训、公安执法综合训练;第六学期为就业指导、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和现代警务的需要,在教材编写和实践教学的课程中突出“实用”二字。如《警务沟通技巧》和《民警执勤执法标准化建设》等民警实用教材的编写,并已将警务沟通技巧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了。

3.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项目

一是强调理论性的科目,理论讲授课仍占较大比例。如通识课中的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文化课(《民族与宗教政策等》等)、专业基础课(《公安工作概论》、《涉外警务》等)。二是在实训项目上充分尊重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训项目为参观改革成果展览、观看专题宣传片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训项目为参观优秀基层所队、观看优秀电视专题片、听英模报告等;《驾驶》课项目为车辆绕桩训练、车辆场地驾驶训练、城市道路驾驶训练、夜间驾驶训练等;《公安工作概论》课项目为参观指挥中心、参观博物馆、公安基础知识竞赛等;等等。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春节期间组织学院全体团员青年在重庆市范围内开展主题为“创建和谐新重庆__微笑服务家乡”的爱民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员们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参与“警营开放日”活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活动,切实增强了团员青年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

2.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安保工作

安保工作是每位警察都必须面对的工作。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在校学习期间,适当参加社会安保工作,不仅能达到贴近实战的训练要求,而且能为以后上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学校每年组织学员参加圣诞平安夜、新年钟声、人才招聘会以及春运火车站等安保工作。

3.发动学生参加“献爱心、铸警魂”活动

院团委根据每年现实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捐款、义务献血等爱心活动。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推动作用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training bas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xi,and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 which is gained during the training bases which are taken employment as a guide construct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xi,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during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ed.at last,we put forward the solving solu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promoting function

1.广西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2006年6月,广西教育厅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WWw.133229.COM”

在《意见》的指引下,近年来,广西区内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初见成效,目前实训基地已涵盖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技术、生物技术、旅游、护理、化工技术、农林、财经等专业领域。

当前,广西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难点之一就是缺乏实践经验。而可以弥补高职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的有效途径是毕业前的实习。因此,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各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都有着自身独到之处,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本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然而,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诸如: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一些实训设备的可持续利用率不高,各实训基地不能很好的实现共享,学生实习保障体系得不到完善等现象。如何利用有限资金将实训基地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2.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

在经过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后,广西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院校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本校就业率的提高,具体如下:

2.1 多种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并存推动了就业率的提升。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上看,高职院校通过以下四种运作模式推动了就业率的提升。

2.1.1 以中外合作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土木工程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ritish columbia int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bcit)于2007年初正式开展。

2.1.2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完全由政府投入,建成后一次性可同时接纳1200多名学生实习,除接纳本校学生外,还承担了多所职院等外校近3000多人次的学生实训。

2.1.3 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的实训基地。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立了广西唯一一家丰田t-tep学校,从属于t-tep学校的实训基地主要设备由一汽丰田汽车公司提供。

2.1.4 引入企业股份制运作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如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是由中铁25局柳州工程公司等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入股合作建成的,该集团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2.2 通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使毕业生就业面更广。

广西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学生在校所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使毕业生就业面更广,竞争性更强。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自筹、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投资360万元,建设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功能庞大,除满足本校学生实训外,还充分发挥出了共享与示范功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等,共向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经费1000万元,近年来,该院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主体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达到广西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形成了“学院里面有企业,车间里面有教室”的职业办学格局。

2.3 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拉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的距离。

各院校在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把强化技能训练与拓展就业市场、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与毕业生质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建设、校办企业等多种方式,拉近毕业生就业与实习的距离。

2.3.1 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性。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下半年与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立了广西唯一一家丰田t-tep学校,引入一汽丰田汽车公司的教学模式,完全按丰田4s店的要求进行组织教学。在课程上,严格执行丰田汽车的标准,从理论教学到实训环境、实训内容、实训方法等都是以丰田汽车最新技术为内容。这种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能真正把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落到学生本人上,极大的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

2.3.2 充分利用行业、地域优势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先后与广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下属30多家汽车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行业优势与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实训基地;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行业优势与南宁、桂林、湛江火车站、柳州五星商业大厦、中铁二十五局柳州公司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3.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发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广西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大与运转不畅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校企合作还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有以下问题。

3.1 政府投入用于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成效不够显著。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投入与运转的矛盾,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虽然初现成效,但因设备的更新周期缩短,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将使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3.2 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院校校内实训条件较差。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普遍处于初创阶段,即使条件好的院校也只是部分重点、主干专业的实训设施较齐备,多数专业的实训条件较差,新建专业则几乎没有。

3.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到企业积极性的影响。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双赢”,企业要生产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高职院校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一定的周期性,要让企业参与合作,多数是凭关系和个人感情。

3.4 有经验的“双师型”实训教师数量较少。

目前广西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构或基地较少,培训经费较难落实,时间也不能完全保证。每年仅靠学校选送部分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是不可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由于企业核心技术保密等原因,即使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教师也不可能接触到最新技术。

4.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集中有限资金,建设集团化的实训基地。

为了切实解决资金投入大与运转不畅的突出矛盾,应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人集中起来,建设一家集团化的实训基地,同一区域的所有职业院校的实训项目全部或大部分在该实训基地内进行,集团化的实训基地应能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以解决到此实习学生的吃住问题;并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以确保学生实训的质量。这种集团化的建设模式,除了极大的提高学生技能、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质量以外,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院校校内实训条件较差的问题。

4.2 建设有效的学生实习保障体系。

为切实推进企业主动参与、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要使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现状得以改善,应建立起可靠的实习保障体系,对于主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可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减免。

4.3 建立健全的高职教师培训制度。

“双师型”实训基地教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同时,建议地方教育与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重点支持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工作,各高职院校之间也应加强相互联系,或作定期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若峰等.加强高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23)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旅游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91-02

0 引言

建立完善导游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高素质的技能培养模式同旅游专业教学相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是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旅游高职教育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等做出相应的改革。

1 逐步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由于大多数的学校经费有限,能够投入实训硬件设备的资金有限,不能建立真实的旅游经营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转变思路,建设旅游模拟实训室,为学生营造了逼真的旅行社实际工作场景,可以将学生进行岗位定位(并配备指导教师),主要分为四大业务部门:外联/营销部、导游部、计调部和票务部,根据旅游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来进行模拟教学。①外联/营销部的导游实践能力训练:与校外实习单位、旅游相关组织、旅游专业毕业生等建立联系,寻找合作机会;在校内开展旅游相关活动的宣传等工作。②导游部的导游实践能力训练:组织开展模拟导游等相关工作。③计调部导游实践能力训练:针对不同的客源模拟设计适宜的旅游线路,并与校外的实习单位合作推广部分旅游线路。④票务部导游实践能力训练:模拟购买机票、火车票及船票等业务流程,并在节假日时承揽学生购买返乡票等业务。

2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模拟实践

旅游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实地导游等方式辅助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注重引导学生熟悉旅游服务流程;训练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旅游线路、导游词创作、模拟导游讲解及实地导游讲解等实践活动;以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并处理旅游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及客人投诉等,体验和感受旅游服务工作。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旅游模拟实训室、酒店相关实训室及校车等资源,让学生完成相关导游服务内容的模拟。总之,教师积极探索通过各种“软件”方面的改变来弥补校内“硬件”的不足,尽力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导游模拟实践环境和平台,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胜任日后的旅游服务工作。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多年来的探索及实践,逐渐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校内模拟及校外实践的平台。注重将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终,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促进和改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适应日后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创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3.1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设置课前展示环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及当众发言的信心和勇气。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好导游风采展示的讲解要求,在正式上课前给学生留出3-5分钟的课前展示环节,通过导游风采展示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在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及文字处理能力等,引导其提升从业必备职业能力。结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导游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课程和内容的学习。

3.2 结合旅游服务全过程设定情境,应用交际教学法,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导游服务实践。在导游服务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对导游服务程序和导游服务技巧的学习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在《导游实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绎对话及情景剧的形式来开展导游实践教学。如机场迎接客人,酒店入住及结账手续办理,景点介绍,突发事件处理,送别客人等,通过学生们的角色扮演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完成了学生导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融入角色及互换角色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学生角色意识、导游服务意识及换位思考能力,逐步引导其提升导游职业素质和能力。

3.3 充分发挥校内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优势,播放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导游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的多媒体教师和语音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旅游管理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导游实务》、《旅游英语》和《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播放国内外景点介绍的视频,导游讲解的视频资料和最新的旅游资讯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所学的导游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同时,同时也在学习和模仿导游讲解服务的技巧。在导游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数码相机及摄像机,将学生课堂展示、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实战演练等教学场景进行实拍,记录下学生每一次的表现。在视频和照片的回放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导游实践的表现,开展自评和互评,最后由专业教师进行总结点评。专业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更注重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及肢体语言等导游实践能力细节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导游实践能力。

4 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的比赛内容和评分规则,我校每年都会定期在举办校内的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将导游词讲解和才艺展示作为主要的参赛项目。旅游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标杆,学生都把进入决赛作为自己的专业实践学习的奋斗目标。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大赛每年都会邀请旅行社的专家评委到场为选手打分,选手们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旅行社各位经理的高度认可,纷纷邀请各位参赛选手去自己的旅行社实习和工作。通过导游大赛的的竞赛环节,展现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青春风采和导游专业技能水平,展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活动的成果。经过校内技能大赛的锻炼,我校学生在全国性比赛和省赛以及大连市导游大赛上频获佳绩,展示了我校学子的风采,为学校取得了荣誉。这些学生获得的竞赛好成绩,都是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肯定,增强了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改革旅游实践教学的信心和勇气。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导游实践能力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将导游实践能力教学与旅游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导游实践能力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可以得到导游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合格的导游人才,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条件,同时也为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孙静.高职英语职场情景化教学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4).

[2]席攀峰.高职院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社会纵横,2010(12).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5

一、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造型能力只是必要条件。过分强调技术的训练是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一个误区。从教学角度来讲,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作为基础课,应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来开展教学。

2.教学内容不够合理“依葫芦画瓢”是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普遍现象,教学课题的设置仅让学生在表现技能上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广告设计素描的教学应在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主观想法即创意进行表达。训练不能拘泥于对物象本身的结构和特征的表达,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教学的内容从具象延伸到抽象,甚至是“无中生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炼、联想、转换重新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性是广告设计素描的本质特征,教学的内容必须为这一本质特征来设定。

3.教学方法不够妥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直以来,教师局限于讲授与示范,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较少,未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点评作业时过于在意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未能及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艺术规律,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广告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模式创新

1.明确教学目标广告设计专业的素描与传统写实素描的教学目标有本质区别,它不只是表达作者绘画技法的运用和对画面效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者对某一创意的表达,这一创意或许正是广告主的诉求。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把教学过程作为设计的先导,引导学生以画面的图形语言去表达创意。从客观表现物象转移到以画面物象表达诉求,是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真正目的。

2.调整教学内容明确了表达诉求的目的,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具体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为素描写实训练,另一个阶段为诉求表达训练。

(1)表现物象。表现物象是对三维空间中的客观物象在画面的二维空间上进行可视性的表达,它侧重研究光源、结构、色调、质感、空间等因素,是素描的写实训练阶段。通过此阶段的教学,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表达诉求。传统写实素描中的图形全面客观地反映现实中的物象,它能表现出画面美感和作者的绘画技法,但是它始终脱离不了“原形”,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画面,除了自身的审美还体现了作者的创意,画面物象同某产品或品牌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诉求。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不再是“依葫芦画瓢”,有时甚至完全脱离“原形”,比如以客观实体A为参考对象,经过创意思维后创作出图形B,来表达某一诉求。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摆脱学生对客观物象的依赖,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以不同的图形来表达同一个诉求,以相应的图形来表达同一产品的不同诉求,在分析和比较中融入创意,创作出全新的画面物象。

3.讲究教学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核心任务是创意,为表达诉求服务,所以依靠传统写实素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教学要求,应开辟更多的教学途径,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观察物象到提炼元素进行创意这一思维的形成。教学的初步实施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不能够适应和接受,可以从简单的图形联想、图形创意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

(1)丰富教学形式。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不等同于画画,单纯会画画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借助多种形式,比如欣赏比较成熟的作品,分析其创意,借此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充分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不同的层面寻求切入点,进行发挥和创意,创作出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广告设计素描作品。

(2)加强抽象意识。广告设计素描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课,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设计乃至任何设计应面向未来,立足“大设计”的发展战略,在教学中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探索设计领域表现的新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基本技能和先进的视觉审美观念。

(3)开发创造性思维。广告设计素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去的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广告设计素描只能是纯技术性的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是对自然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在教学中不能局限在常规视觉经验里,要改变常规,形成新的超越自然的感受,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总结

火车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成为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发展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应用案例变化多端,以及与其它计算机技术紧密相连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技术性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应用知识,成为授课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主要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

1.“问题―探究”方式

目前,学生接受的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因此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而“问题―探究”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寻求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解决方案给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局域网时,笔者首先提出关于局域网的几个现实问题,如针对我校的校园网,扩招后如何解决IP不足等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先带着问题看书,而后再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设计;任务完成后可先由一个学生讲述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由其他学生提问补充,学生没有问题后再由笔者提问和补充;最后由笔者就该内容做总结,提出要求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使学生进一步透彻掌握该内容。这样,尽管笔者没有逐条讲授,而学生掌握的程度却比平常效果好。

2.实例教学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的概念和原理,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将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和原理向学生描述清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发现,在讲解一个问题时,有时可以不用专业术语解释,只要用学生能够感兴趣的方式和语言解释清楚就可以,而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例如,在讲授Internet接入方式时,笔者介绍Internet的架构是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接入网组成,其中接入网是影响网络的速度瓶颈。对于如何理解接入网是影响网络的速度瓶颈这一问题,笔者用京津高铁为例。高铁建成后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从北京的家到火车站却可能要花费近一个小时,原因在于从家到火车站距离虽短,但堵车严重,结果高铁节省的时间却花在了去乘坐高铁的路上。如若有地铁连接这“最后的一公里”这个瓶颈问题就得以了解决。经过这一实例的说明,原本看似复杂的原理问题就简单化了。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的相关原理,清楚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教师可以通过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3DMAX等软件来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同时也可以设计或购买一些模拟实验环境的仿真软件,将网络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工作流程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表述出来。例如,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分组丢失和延迟、CSMA/CD协议、DNS等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协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教学信息量。再如,在讲解数据通信里数据交换技术时,学生对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不容易掌握。那么教师可将信息分别在三种交换方式中传输的整体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三种交换方式中哪些需要建立连接,哪些需要存储转发和各种交换方式适用的场合。而对于最新型的网络产品介绍、网络综合布线等教师可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既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又让学生记忆深刻。

4.专题自学方式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程还必须要通过课后的自学来拓展。这就需要教师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注重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能力,专题自学方式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最好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VLAN规划、子网划分等,教师就可以安排成专题方式让学生课后去自学、自主设计。根据专题内容的复杂情况,教师可以分为个人独立完成或者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来合作完成,然后再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部分时间对学生所完成的专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这种专题自学的方式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5.综合案例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较一般的实例而言,系统性强且内容更要为丰富,案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来完成实训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学校的校园网为案例,来介绍局域网的结构、布局,网络覆盖整个学校,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构成,拥有多种网络数据交换设备,同时校园网还有至少一条广域网线路与Internet连接,包括大批教职员工和学生用户。把校园网作为教学案例,可以较全面地涵盖相关专业知识的各方面问题,能够充分体现案例的综合性。

6.建设虚拟网络平台

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搭建一个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在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设计和开发、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层次能够提供全面的可扩展和易维护的实验平台。但由于受路由器、交换机等实验设备昂贵、更新速度快、需要数量多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一些实验因无法开展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立足于现有设备,设计出既经济又有效的实验方案是十分必要的。而利用虚拟机来搭建的实验环境,可达到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提高实验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可利用Vmware虚拟机的虚拟网络功能,使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来完成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所在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操作系统的安装、服务器配置、网络组建等实验。这种灵活的实验环境,使得很多真实环境下因受设备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实验得以实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收获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7.设计合理的实验形式

教师对网络实验内容的选择要侧重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接触更多的实际网络管理、操作、开发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实用技术。在设计实验形式时,教师可设置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实验形式。验证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配置知识和协议原理验证,注重原理的理解。如,以太网帧的构成、IP地址分类与数据包组成、IP地址转换协议、TCP数据通信、HTTP协议、应用层协议等,通过验证型实验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最基本的网络实验知识,初步具备独立实验能力;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综合应用网络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师可通过对一个中小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调试的基本技术和现场维护、管理技术。综合设计型实验,既能促使学生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做到有目的、有方向性,也能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对各环节涉及的技术加深理解和灵活应用。

以上是笔者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的一些改革和实践总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讲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