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师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培训基地建设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2015年,根据南宁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南宁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为基础,依托大中型企业单位,建立专业性培训基地;或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2015年底,经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论证,南宁市成立了首批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牵头单位申报的9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创新点,是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受到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等方面的制约,基地发展现状滞后。本文分析了制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就此提出促进基地建设的对策,对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现状
1.企业实践培训模式欠规范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针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成员学校的在职教师开展培训的机构。培训模式欠规范表现为:其一,学校按照教学需要,独立设计培训方案,然而,学校忽略了市场需求调研,没有征求企业的意见,容易使教师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其二,企业安排师傅带徒弟,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管理文化,熟悉生产岗位对操作技能的严格要求,然而,学校没有安排专人对教师培训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容易使教师陷入松散状态;其三,教师到企业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时间上受限制,基本上只能安排在暑假,如时间过长则教师不太愿意参加。
2.培训内容与“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脱节
“双师型”教师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驾驭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能力、应用职业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驾驭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自2015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已在柳州、南宁、北海三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评审工作,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基本包括教师资格、职业资格、教学经历,同时企业工作经历作为不同等级的必要条件或必须条件。综合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虽重视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但培训缺乏经验,教师缺乏努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自身的能力发展,没有将上述四种能力的提升作为专业发展的方向。
3.基地建设缺乏评估体系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保障学校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校企合作的又一突破口。目前,专业集团牵头单位与企业在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已起步,但仅仅对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开展培训,对基地建设的培训对象缺乏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基地建设内涵理解不透彻,局限于教师的短期培训工作,难以体现基地建设的价值。总之,基地建设缺乏第三方机构对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管理及成效进行评估。
二、制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缺乏政府对企业的政策、经费支持,降低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度,很难促进企业与学校真诚合作,导致教师在企业的锻炼过程中学不到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缺乏政府对学校的政策支持,不能给予“双师型”教师相应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优惠政策。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受阻。
2.企业缺乏职业教育责任感
企业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其一,个别合作企业利益为先,一方面积极与学校申报“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却认为承担教师培训工作要选派优秀师傅教学,占用了企业的生产资源,因此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热情不高;其二,个别合作企业缺乏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经验,或者仅仅在企业开展为期一周的专家型讲座式培训,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符合“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初衷,即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改变教学理念。
3.学校和教师缺乏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
南宁市首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都设在企业,培训专项经费也直接下拨到企业。缺乏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主要表现为:其一,在合作过程中,个别职业学校缺少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既不联合企业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也不主动与企业共同商榷培训方案;其二,学校教师培训观念转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缺少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习惯了以往的专家型讲座式培训模式,突然到企业由师傅一对一地、手把手地教,必须自己去学会动手操作,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其三,在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企业师傅为他们付出辛勤汗水,而不习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以及职工培训上等难问题。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给予“双师型”教师福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优惠政策,促进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给予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减免部分税额,并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补贴资金,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企业主动与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2.完善基地建设的培训制度
首先,W校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的重点工作,建立教师到“双师型”培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的制度,与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文件精神相融合,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制度。其次,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培训内容由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教师需求调研共同商定,由企业按照职工培训制度管理学校教师,学校派专人全程管理教师,协助“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因时间限制问题,学校对在假期中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可在学术交流、专业教学观摩、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教学比赛和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创新基地建设的沟通平台
首先,校企共同成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对接工作,按计划开展专业带头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等。其次,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成立“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委员会,根据“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制定严格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标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校企共同搭建“双元平台”,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提供双向服务,企业师傅传授企业新知识、新工艺、传递企业文化、提升实践技能和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服务企业职工培训。
4.设计基地建设的教师培训内容
首先,校企双方根据教师工作实际设计“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保证培训效果的最佳化。其次,依据教师职业能力开展理论授课、实训见习、企业考察、企业实训和培训考核,推动教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教学实践技能,努力考取教学所需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次,建议采用“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深度、严格的实践训练,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
5.建立基地建设的工作评估体系
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遴选一次,建设周期为两年,建设周期后要对整个基地建设进行总结验收评估。首先,根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严格遴选“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严管师资建设专项经费、建立中期检查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考核制度、考核标准,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基地建设进行评估,对效果好、成绩显著的基地及对基地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继续给予基地建设的政策、经费支持;对效果差、问题突出,达不到管理目标的,要限期整改,如仍不达要求的将取消其资格。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职业教育的成败基本取决于师资状况的好坏,师资状况除师资数量、质量外,突出的是具备“双师型”素质。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水平高且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
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各中职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效果和重视的程度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仍有许多中职学校为了应付考核,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走形式。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本质入手去认识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的紧迫性。很多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往往都认为是只要有“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即使被誉为“双师型”教师,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非常少。
2.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是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虽然国家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仍存在政府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程序过于理念化,不够具体。同时还缺少一套“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制度;培训基地较少,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经验也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提高;培养、培训流于形式,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培训渠道单一等。二是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系统。三是激励机制欠缺。目前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几乎空白,政策性倾斜不够明显,难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
一是专兼教师结构不合理。目前中职学校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不大,兼职“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二是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队伍中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较多,大量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本科生,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操作不熟练,技能不强。三是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教师总体的学历、职称水平仍然偏低,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高,兼职教师尤其严重。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1.转变观念,提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识
作为中职学校的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各校可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实现着眼,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后是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要通过宣传,组织教师学习,外出参观等形式,使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强化自主发展动机,自觉将社会发展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外在影响因素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发展需要。
2.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出一个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学校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挑选一批既具有高层次理论又具有高级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学科带头人,并加强其培养力度。
(2)强化共同愿景,提高团队凝聚力
团队共同愿景是团队成员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及努力方向。团队成员有了共同愿景,就有了向心力,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所以,团队在规划愿景时必须把团队共同愿景与成员个人愿景相结合,最终达到团队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享荣誉。
(3)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
构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使教师能够有效表达和顺畅反馈信息。其次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团队意识。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相互理解以便减少分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3.建立并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各项管理机制
(1)建立并完善培训机制
首先建立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在职教师尤其是在职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对师资培训的投入。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对“双师型”教师培训给予制度上的激励。其次采取不同形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要根据老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需要,注重多规格、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最后是选择合适的“双师型”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有专业知识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和教学能力培训。
(2)构建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提高,建立健全中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模式尤为关键。在评价考核内容上,可以从教师风范与教学经历、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教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教学团队建设等五大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考核方法上,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可采取不同的评价考核办法。并最终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奖金、福利和进修机会等直接挂钩。
(3)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县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队伍里面比较“特殊的一支队伍”,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行业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有一定的途径,要按照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创造更多优良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笔者认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应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为目标,把教师自主发展与学校教学需求相结合按照“教育科研、生产科研、校本课程开发”等基本模式进行培养。
一、教育科研培养模式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开展教育科研将会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使中职的教师更关注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学科理论,为自身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一)开设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班
举办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班,是一种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各自不同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的设置专业技能练习、教育理论讲座、编制教学计划、班主任管理工作、常用的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培训内容达到“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目标培训。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目的探索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研组要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促进”为中心,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公开教学课、技能比赛、总结讨论和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水平积累更多教育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
1.开展“跟踪式”的教研活动。传、帮、带是众所周知的一条较有效的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适用此方法。这种类似“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法,我们称之为“跟踪式的教研活动”。是指由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专业学科教师担任“师傅”,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随学习,并对“学徒”教师教育工作的过程进行观察、讨论研究与总结的过程。“学徒”教师跟随“师傅”一段时间,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打下基础后,再将这些“学徒”教师送出去综合培训学习一段时间,使他们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实践。教师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是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加固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同时提高的自己的技术水平,即“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培养“双师型”的目的。一要鼓励教师“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能将常规的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职业技术人才,而不是学术理论教育。目前县域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一般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专业课老师也泾渭分明地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构建实践教育为特色的“一体化”教学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分类。教师“一体化”教学,可以更了解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学习。剔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用内容,节约理论课时并用于实践教学,从而达到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目的。二要鼓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大家心目中,班主任工作繁琐、辛苦,是“出力不讨好”的工作。笔者以为,班主任工作恰好是提高教师教育素质的最有较的途径。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状况、专业技能的掌握状况,从而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身教育才能。同时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专业教师还能渗透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现行业职业的特性,从而增强专业教师的组织能力,增长行业的新知识。
3.经常组织交流活动。交流是教师培养的良好渠道,通过交流取长补短,直接把别人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大大缩短了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时间。县域中职的交流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际交流。把一批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较高、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送到有关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在职或短期脱产进修,到相邻的兄弟学校进行短期的互动式交流学习;二是校内交流。中职学校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可采取相同及相邻专业教师的同行交流、专职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之间交流、“落后”的专业教师向“先进”的“双师型”教师“取经”式经验交流等形式。
县域中职学校应该立足于本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以本校各专业的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为中心,以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与行业实践结合不紧密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不断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能力。
二、生产科研的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的科研活动包含教育科研与生产科研,两者都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科研内容。通过教育科研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培养的具备教育素质与专业素质“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提高和优化中职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与实践更加贴近。
(一)生产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好途径
中职学校教育的生产科研工作是为生产服务的,是面向生产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任教师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生产发展。参加生产科研活动的教师,除能积累丰富的建设、管理、生产、服务的实践经验外,还能准确了解本专业与所教学科课程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把建设、管理、生a、服务中的新理论、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使专业课教学工作更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
(二)生产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好途径
加强专业教师生产实践技能是专业教师技能提高的最好途径,也是职业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中职教师的培养坚持实践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生产实践中了解生产过程及工艺,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生产科研并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在生产实践中教师可以找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点,创造和创新生产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完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通过鼓励教师通过对外产品设计与开发、科技服务等形式到生产第一线开展生产科研,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市鲂枨螅促进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能力,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的目的。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培养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计划,开设的校内独立课程。县域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故中职学校需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目标深化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特长,从而使其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教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提高中职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自行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中职学校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专业课教师教育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一)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教育素质
中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总结与反思教育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实施教育实践、参与教育科研培养自身教育素质,能够充分体现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编排、衔接,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教学效果的总结评价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发中学习、成长”,从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教育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是按照职业劳动的需求把理论实践与生产相结合对学科课程进行组织和编排,要求专业教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系统的、细致的探索,把探索的结果作为中职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把课程内容、要求等与职业劳动的规律的逻辑选择、组织客观性、情感性的知识和活动对接起来。行业各单位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不同,对劳动人才要求也不同,通过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教育目标、对象、材料,运用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突显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就是要把理论实践与生产相结合,准确来说最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培养社会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成长,培养生产工程能手,对专业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前我国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发展县域经济所需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纵观我国的中职教育就会发现,阻碍中职教育提高质量的主要因素除了职业教育培养方向和目标不清楚以外,专业课老帅理论知识更新慢、脱离生产实践、教育方法和方式不对等也是关键因素。笔者希望通过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洛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5,(8).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4
张京顺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斗在农广战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农广校教师,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加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农广人,对待名利要处之淡然,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之人。”
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的张京顺于1994年调到莒南县农广校担任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技能,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多忙多累总是勇挑重担,得到领导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勤于学习,提高能力
“农广校建校30多年来,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教学特点,都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学历多么高,知识多么丰富,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需求。”这是张京顺对一个农广校专职教师的基本认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张京顺非常注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中充实提高自己。一是注重自学。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学习,在不断自学中提高水平提高能力。二是积极参加上级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及各种评优、比赛活动,从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三是从实践中学,学用结合。为了避免长期教学导致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张京顺积极参与农业涉农项目,还被县科技局聘为“国利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
勇于创新,精心教研
从事农广教育20年来,张京顺在教学培训工作中十分注重教学总结与创新,以逐步提高教学培训效果。在具体实施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张京顺发现学员们除了对书本理论知识需要外,对相关技能和实用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于是,他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学习特点,灵活设计教学培训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比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学员欢迎。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1998年他总结提出了“以书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技能教学为补充,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培养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三环节教学法”,该教学法分别在《农村远教》、《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上发表,2006年又被收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践与研究》一书,并在山东省农广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三环节”教学法为依托,靠综合措施作保证,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典型介绍,为提高农广校教学培训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培训体系 职业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55-0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双师型”教师培养又是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何谓“双师型”教师,不同文献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既要拥有“双证”(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又要具备“双能”(教师的素质与技能+技师的素质与技能),还应该涉及“双层次”(能力之师层次+素质之师层次)和“双来源”(来源学校+来源企业)。可以说,“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和要求,因此该类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拟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都明确要求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因此各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符合“双师型”条件和要求的教师。笔者通过查阅网上公示的中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走访多所职业院校,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现阶段国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存在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在统计“双师型”教师数量的时候,基本是按该教师是否拥有“双证”进行统计的。例如,某位老师获得讲师以上职称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得到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则认定其为“双师型”教师。因此,该统计方法在纸面上很容易统计和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但实际上难以证明该教师是否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以及教育教学技能与专业实践等技能。
(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要求具备高学历,而我国职业院校大多数教师的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并非原始学历,而是工作后通过成人教育、党校、函授等方式进修取得,这些学历含金量不足,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近年来,高职层次学校的入职门槛已普遍定为具备研究生学历,这对未来改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有很大帮助。
(三)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单一。经过粗略统计,职业院校七成左右的教师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或者由其他普通教育机构调入,只有不到两成的教师真正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职业院校入职门槛较高,来自企业的人不容易调入;另一方面,一部分水平较高的企业专家并不愿意进入学校工作。
(四)教师行业企业锻炼的层次不够。为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职业院校愿意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在接纳教师时,并不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员工,为教师安排的都是边缘岗位;并且企业对自身产品和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保密的,并不愿意让教师参与企业关键岗位的研发和生产活动。因此,教师虽然进入企业锻炼,但是能够获得提高技能的机会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企业锻炼效果。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涉及的专业科类非常多,不同专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双师型”教师培养需求进行分析、对培养和实施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对培养制度和保障机制进行严格制订等工作都须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质量。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一套完整并且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发展必须与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子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快;二是电子产品覆盖领域宽广,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需求多;三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频繁出现,要求技术难度大;四是电子产品的客户订制愈发多样化,要求知识面广以及设计理念新。根据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涵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具备师德,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责任。电子信息类的教师还应熟悉电子信息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掌握其主要内容及行业标准,并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学生们的良好职业道德及涵养。
(二)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任何一项具体的应用,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因此,具备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体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并且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熟悉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电子信息行业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今,若不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教师必然培养不出合格的学生而被时代淘汰。因此,深入企业锻炼,与企业合作进行实际电子产品的研发,都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自己“会”还应让学生“会”,自己“能”还应让学生“能”。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把自身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重要内容,通过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出适合电子信息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及其构建措施
(一)培训体系的要素和内容。培训体系是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四要素(讲师、学员、教材、环境)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一个培训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制度、课程和讲师。
首先,制度是基础。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组织结构、管理办法、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工作流程、考核办法和保障机制等。合理的制度能够规范培训的实施流程,能够设置明确的培训目标,能够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能够保障培训的最终效果,最后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其次,课程是灵魂。培训课程方面包括课程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讲义的编写、课程的反馈评估等。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如何通过设计和开发课程及相关课程资料,达到提高学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是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重要内容。
最后,讲师是载体。培训讲师仅仅作为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演绎课程的角色。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同时掌握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培训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培训管理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二)培训体系的构建措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国家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国内培训班(国培项目编号:20111101)和国家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国培项目编号:20132001),还承担了广西区中职师资培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班(桂教师培[2012]12号),逐步完善了一套该类别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1.通过区域内校际合作,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制度建设。依托柳州工业和电子信息行业背景,充分利用柳州职教园区的优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柳州地区的中职、高职院校合作,包括柳州市一职校和二职校、交通学校、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中职学校,以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师范专科学校等。在培训体系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了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表,细化了各种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订了培训项目考核办法,提出了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的思路,为确保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培训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充分调动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积极性,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汽车电子生产性实训基地,双方投入设备、场地、师资等多种教学资源;学院还与深圳电应普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电子产品研发联合工作室”,以及与柳州市内特电子厂、东莞伟易达电子厂、广西盛源行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和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厂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厂中校”和“校中厂”的模式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项目的开发。学院在承担中职、高职师资电子信息类专业培训项目过程中,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实训项目,其中多门课程甚至直接安排在企业当中进行,培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理念方面还是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学院承担的培训项目课程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国家级高职师资培训――电子技术类专业培训课程安排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合作企业
1 职业教育能力培训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工路创公司
2 电子企业各部门管理体系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3 波峰焊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4 回流焊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5 自动贴片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6 插件机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7 AOI、ICT原理与操作 柳州航盛公司厂内 柳州航盛公司
表2 广西区级中职师资培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
课程安排
序号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 合作企业
1 教师职业教育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工路创公司
2 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原理与操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航盛公司
3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内特电子厂
4 电子产品电路板制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电应普公司
5 物联网技术应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粤嵌科技
6 嵌入式技术应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博创科技
3.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和改善培训条件,推动培训师自身技能和培训水平不断提高。为促使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培训课程的承担者――培训师主动提高自身学历,主动更新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主动参与各种企业研发项目,主动申报各类教研课题,不断加强培训师们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应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确定培训师的“责、权、利”,充分体现劳动者“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获得培训师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承担师资培训项目的教师责任更重要求更高,但是获得的课酬高于其他课程的课酬,并且该业务经历可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需要不断改善培训师的科研环境和培训条件,提供更多机会和渠道让培训师进行再培训和再深造,保持培训师的竞争力,最终达到提高和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4.通过建立校、企、学员三方评价机制,推动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建立师资培训项目评价机制,针对学校、企业和学员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反馈表格。通过评价机制,学校培训师要提供学员的日常学习情况、考核结果和培训效果分析,总结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企业方要提供(下转第59页)(上接第56页)学员的实践技能情况、行业职业素养和改善建议;学员要提供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向培训方反馈学到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想学但是没有学到,并给培训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这三方的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才能让培训项目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分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承担了国家级高职师资电子技术类专业培训项目和自治区级中职师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训项目。笔者对90名学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如表3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员认为能够从培训班中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学到有用的实践技能,特别是企业真实案例以及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学习和锻炼,让他们在培训中获得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未来,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持续完善培训体系,才能持续提高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
表3 培训满意度调查统计表序号 调查内容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 组织评价 72.2% 22.2% 5.6% 0.0%
2 讲师评价 80.0% 16.7% 3.3% 0.0%
3 课程内容评价 84.4% 13.3% 2.2% 0.0%
4 合作企业评价 90.0% 8.9% 1.1% 0.0%
5 学员收获评价 86.7% 11.1% 2.2% 0.0%
【参考文献】
[1]梁天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2
[2]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4]王庶熙.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5]刘育峰.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委托课题(桂教师范[2013]3号)
双师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双师指导法 旅游管理专业 企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3-02
1.引言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从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众多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强化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成体系并相互融通,这对学生集中学习,完善知识系统,掌握专业技能,找到就业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实习作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企业实习,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是我们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在旅游管理专业企业实习中实行双师指导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进步,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配备双师队伍,负责跟踪学生实习全过程, 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2.旅游管理专业企业实习的必要性
2.1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据旅游业权威分析,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客源地。在对旅游发展政策上,从《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的出台,到《旅游法》的正式实施,再到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部署,旅游行业市场格局正发生着强劲不断变化的态势,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学生通过企业实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从而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2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
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以旅游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旅游行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实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实现和行业、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使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能到锻炼和提高,为以后从事旅游企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校来说,通过产学研,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掌握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双师指导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企业实习中应用
所谓双师指导法是指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企业实习中,配备校企结合的专兼职双师队伍,即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实习指导师和以企业管理骨干为主体的实习指导师, 负责跟踪学生实习全过程, 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切实保证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技能,实习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相互配合,对学生企业实习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3.1 校企“双师”共同制定实习指导书、任务书
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一起研究商讨实习目的、实习形式、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有专任老师与企业骨干共同执笔完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企业实习指导书与任务书,明确规范学校、企业、学生的责任和任务。
3.2 校企“双师”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前的专门培训
学生到企业正式实习前需把企业的业务骨干请进学校走进教室,校企双师共同开展专门培训,主要包括实习动员、企业概况、实习任务、实习管理四大块的培训。实习的主体是学生,实习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学生的心态和适应能力。在实习前的动员培训中,校内专业实习指导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和实习的管理要求,突出实习对于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还要通过对实习任务的详细讲解,细化到每周实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实习中有心理预期,带着任务去学习,明确不同的实习角色实习任务的差异。详细地、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实习条件,既要讲有利因素,更要讲困难,以便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使实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同时校外企业实习指导师深入学校课堂,从实践的角度对实习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涉及到职业道德的引导,保守企业秘密以及如何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更好的开展工作等。
3.3校企“双师”共同深入实习中进行全程指导
对校内配备的专业实习指导师则是要求其每天深入企业去了解学生实习的状况,检查实习生出勤签到签退表,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实结会,检查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习日志记录情况,做到全面动态管理企业实习。而校外的企业指导教师则重点进行工作上的指导,以师带徒制,全面学习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对学生较为集中的实习企业,建立企业教室,在实习工作之余,每周集中安排企业与学校指导老师开展双师授课,总结交流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4校企“双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实习考核、总结表彰
学生完成实习后,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实习生在出勤纪律、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团队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鉴定,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的实习日记、实结报告、实习鉴定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实习生以资鼓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实习考核角度的多元化,注重学生与双导师在实习考核中的互动性。
实习单位是学生实习的重要载体,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更是学生实习效果体现的关键,结合校内专业实习指导师和实习学生对实习单位以及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校方会做出是否与该实习单位再次合作的判断。也就是与实习单位合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不重视,管理松懈,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指导不多甚至不指导,不能实现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效果,就要终止与该实习单位的合作,另辟新的实习单位与企业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孙庆春.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研究[J]. 文教资料,2008,(5):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