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1
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那时候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叫秦国,一直想攻占楚国和齐国,屈原就提议楚国联合齐国一起去攻打秦国。可楚国的国君没有听屈原的建议,反而把他贬官流放。
后来秦国果然侵占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消灭心如刀绞。所以他在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最后一首诗《 怀沙 》 ,然后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划着船来救屈原。可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还没有看见屈原的踪影。人们悲痛欲绝,生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用那棕叶包着糯米扎好扔进水里,给鱼虾去吃。
从此以后,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还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指导老师:饶华荣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2
20xx端午节吃粽子作文600字精选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我来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江里的雨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人们在这一天里会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等。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于是在昨天,爷爷家包好了许许多多的粽子。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刚一进门就闻见了那淡淡的香味。我随着香味来到厨房,从锅里拿出一个粽子放在碗里。我剥开粽叶,看见那白白的粽子上还在冒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叶的香味。糯米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顿时,蜜枣那淡淡的甜味溜进了我的嘴里,这种味道只有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才能尝得到。
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国的精神,长大后做一个做一个对祖国有用,能为祖国尽自己一份力的人。
20xx端午节吃粽子作文600字推荐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20xx端午节吃粽子作文600字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一提起粽子呀,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这东西可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欢吃吗?
今天早上我两眼一睁,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就扑鼻而来,我一骨碌就起了床,赶快跑到厨房一看,蒸锅里正蒸着一盘粽子,看到它们我就有点垂涎三尺了,我着急的在厨房里打起了转。妈妈说:“你先去洗脸,粽子一会儿就热好了。”
我感觉今天早上的时间怎么这么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抗议了!我等了好长时间那热气腾腾的粽子才端上桌,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粽子,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冒着酷暑在站岗,又像一个个“五花大绑”的娃娃,那身上的绳子有红有黄,味道还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哇!烫死我了,粽子也不听话的跑到了地上,这下可要把我气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们,看你们老实不老实吧!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3
关于端午节作文:快乐端午节今天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节日,那就是‘端午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这个节日。
我刚起床,妈妈就给我戴上了荷包,手上戴上了五彩线。只见爸爸拿着两个葫芦,今天的早餐是粽子和鸡蛋,我津津有味儿的吃了一个粽子和一个鸡蛋,粽子里用俩枣。接着壮壮拿着鸡蛋来找我创鸡蛋来了,我怀着必胜的心情和她创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赢了,我高兴的蹦了起来。
就在今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葫芦,都插上了艾蒿,都吃了粽子和鸡蛋。这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征。
关于端午节作文:漫话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写的就是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端午节吧.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 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船,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船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尸体.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天还要在儿童额头上画一个"王"字,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听了我的介绍,你应该知道一些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了吧.
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记事
“起床啦!起床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想这是爸爸、妈妈在叫我起床。那你就一错特错了,这是我在叫爸爸的声音,这时你会说,你怎么会叫你爸爸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要去桥头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门口,一阵凉风向我袭来,我打了个颤,说了一声:“天真冷呀。”一路上,人来人往,有的人已经回来了、有的人刚去,我说: “爸爸快点”, 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边那里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学生、有小孩……我们找了一个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风顺。接着我们又放了许愿船,它们载着我的愿望漂向远方。我和爸爸低下头洗脸,忽然发现,河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好像在欢庆端午节的到来。小鱼只有一厘米长,十分可爱!我用手抓了很长时间,也没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捡几块石头,离开了河边。
到了桥上我极目远眺,大河里的水升起了白蒙蒙的雾气,大雾笼罩着大河,远处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种站在云中的感觉。我们随手往河下投了几粒石头,只听“通、通”的声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纹,随着河里的小船漂向远方。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节。明年的端午节我们还要来放小船。
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节遐想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4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5
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从脑海中搜索写作材料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我实在是没啥可写的。”看他们的表情,真是为难的不得了。其实学生写作文时有“无米之炊”之感,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是由于他们不能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不善于通过观察去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把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他们参与的活动都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经过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作文课上就利用这些材料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在教学写一次参加过的活动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在他们进行比赛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用我的摄像机把活动的场面给拍摄下来,有比赛的同学的影子,也有拉拉队员的形象;有人物的特写,也有整体的写意。而当同学们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的时候,很少有同学来观察这场比赛,他们只在乎比赛的结果。比赛结束后,我让同学来回忆这次比赛的情况,学生只记得当时很激烈,当时很精彩,而对当时的情形记得糊里糊涂的。
于是,我就把当时拍摄的画面又一次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让他们来说说所看到的场面。这时,学生们看到了他们熟悉的身影,他们的热情又一次调动起来了,发言异常踊跃,有的同学把当时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依然充满激情;有的同学把人物的动作描述了一下,细致周到;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心理表达了出来,真实感人。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已有了说不完的话……抓住这样的契机,我让同学们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于是个个奋笔疾书,再不为“无米之炊”犯难了。
二、指导观察,细致有效
对于学生来说,观察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而学生往往会在观察事物时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重点。
例如:学完《石榴》一课后,教师让学生也像课文那样来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见过水果的整个生长过程,写起来就感到比较困难,他们能做的只是把成熟的水果作简单的描写而已。这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平时喜欢的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过程一一播放给学生看,先让他们对这一水果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把果树的成长、水果的刚生成、水果成熟时的颜色、形状等分别定格展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待学生说的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学生动笔把它写下来。这样既让学生对水果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也留给了学生一些想象的余地,学生在写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多媒体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它的重现性有利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在教学写游记类的作文时,我们就可以把游玩时候拍摄下来的景色在课堂中重现,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有顺序,这样
不仅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描绘所看到的美景,而且能让他们明白观察的顺序。
三、搜集材料,丰富多彩
多媒体因为具有搜索快、存储多的特点被我们常常应用。在作文课上,我们也可以发挥它这一特性,来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用搜集的材料来为写作文服务。
如指导学生写《端午节》的习作时,我利用多媒体和同学们一起搜索,并把所收集的材料一一下载下来。看着学生们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及时地告诉他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根据我们习作的需要,选择资料,而不能一股脑儿地照搬照抄。听了我的点拨,同学们的心里似乎有些开朗了,但还是不能很明确地挑选出所要的材料。于是我又告诉他们,可以根据端午节的来历、名称、习俗、活动、歌曲等来分类,然后选定自己要写得内容,来选择材料。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了,有的写习俗,有的写来历,有的找歌曲,再也不是迷雾遮眼了。没过一会儿,大家都把自己介绍端午节的习作整理好了。
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利用多媒体来搜索材料,既快捷、方便,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选择材料,从而让学生达到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的转变。
四、修改习作,立竿见影
每当学生写完习作之后,不能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写作情况,等到教师评判下来,学生的热情已经消退了。实践证明,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进步。因此当堂反馈评改学生的习作能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多媒体的优势恰恰能让教师很好地进行反馈评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其他学生的面前,师生一起修改、评讲。这样既可以使全班同学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作文中得到借鉴,还可以使学生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作文中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及时改正自己作文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对他人作文的评改能力。
每堂作文课后,我都要把学生的作文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用大家的智慧来修改作文,同时在修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时间久了,学生既可以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修改,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范文6
一、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现状透析
1.文本的感悟:浅尝辄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老师放弃了传统的分析讲解和满堂问的诱导,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文、品味语言,咀嚼文字,获得情感熏陶。可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差异很大,导致有的学生真正品尝到了“书的香味”,但有的学生只触及皮毛,或者囫囵吞枣。下面是一小段感悟课文的实例。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苏教版第六册《雪儿》)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t(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
生1:我体会到作者天天和雪儿在一起。
生2:我体会到作者和雪儿的感情很好。(我没有及时引导评价,剩下几个同学举着手,继续点名说)
生3:我体会到了“我”和雪儿都向往着自由。
生4:蓝天才是雪儿施展本领的地方,而作者也希望早日回到学校,所以他们要天天去看蓝天。
生5:白云飘飘悠悠,自由自在,作者和雪儿都向往着自由和快乐,希望自己的伤快点好起来。
……
从上例中学生发言与举手的情况即可发现问题:多数学生对待课文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而课堂上精深悟道、语惊四座的都是个别优秀的学生(如生3、生4、生5)。他们成了教师意图的代言人,而学困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感悟是一种高要求的自学过程,他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感,也需要他们具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而这些方面学困生都很欠缺。总之,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没有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面对新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不知所措,力不从心。
2.课堂的交流:甘当听众
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活泼热闹是它的主旋律,自主探究是它的生命线,学生一个个高举小手争着喊着,甚至离开了座位。看着这热烈的气氛,踊跃的场面,执教者十分高兴。但当我们低下头透过如林的小手,便可以看到许多端坐在位子上好像“与世无争”的“忠实听众”,这些甘当听众的多数都是学困生。
《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和别人交流学习的感受。而交流又需要每个学生的激情投入,需要创造性地展现和批判性地接受,总以旁观者的态度参与交流,怎么会与课堂融为一体,怎么会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不习惯自己去掌握“学习的方向盘”。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更没有主动站起来大声反驳别人的勇气。
3.组内的合作:只是看客
新课程理论中把“合作学习”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学习方式常被应用于平常的语文课堂之中,合作为学生创造了许多自由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
下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合作学习教例: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第六册)时,我让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课本剧,重点是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三者之间的对话。各组学生很快分好了角色,饶有兴趣地排练起来。可是我就近观察了几个小组排演的情况发现,由于角色有限,每组中都有一位学生没有承担角色,只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对组员的排练也不提任何意见。他们被排斥在合作团体之外,成为“无用”的人,成为一个旁观者。而这些学生大多是学困生。正因为他们是学困生,所以其他同学对他们缺乏信任,害怕他们不能完成合作中承担的任务,害怕因为他们而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成功。久而久之,学困生便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失去了参与的勇气,自卑的心理愈发严重,孤独的感受更加强烈。
4.开放的作业:得过且过
新型的课堂教学呼唤着新型的作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开放型课堂的必要延续。开放性的作业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深得学生的喜欢,但它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习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面对开放型的作业,许多学困生得过且过,甚至偷懒不做。
如教学《漫话端午》(苏教版第六册)这篇作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并记录下来。”方法建议:可以采访一些老人,向他们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也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检查作业时,我看到许多学生通过调查、上网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对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有了详细的了解,写起作文来是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可同时我也发现有十几位学困生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认为这样的作业与他们无关,早就把它置于脑后了。其实,开放性的作业更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完成作业所经历的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灵活有趣,但是要多动脑筋,多费周折,所以学困生知难而退。
二、探寻激活学困生课堂思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