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评估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评估方案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1

关键词:储备方案;风险评估;原因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1、土地储备风险类型

1.1、政策风险

相关的土地储备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风险没有详细的描述和应对。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都没有针对土地储备的激励机制、补偿机制、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土地的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全国各地都拥有一些针对土地储备管理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但是由于缺少相应法制法规地约束,使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管理时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有时候强制收购土地的行为还受到合法性的质疑,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1.2、市场风险

第一,房地产泡沫会使土地储备管理产生市场风险。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形式的变化会直接决定土地价格的走向。然而有些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会使土地的价格超过其合理的市场价格,使土地储备项目的收益和按期归还产生不确定性。

第二,土地储备的信息不对称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闲置土地仍握在开发商的手中,其回收的成本过大,回收的难度较大。而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开发商手中握有多少闲置土地没有具体的数据信息,在进行土地市场预测时无法做到准确地预测,开发商的开发决定和土地储备机构的供地计划不能顺利对接,一旦开发商手中大量的闲置土地投入市场,会给土地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1.3、营运风险

土地市场的营运的各个阶段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包括收购、整理、储备和出让四个阶段。在收购阶段,如果土地储备机构和原土地使用单位的信息不对称的话,就会使其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土地的产权归属和地块周边地理环境等方面,就会遇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整理阶段,主要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因为土地具有固定性的基本特征,一旦项目资金投入就很难转移,容易产生沉淀成本。在储备阶段,由于不能及时盘活推向市场而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如积压风险,它是土地储备制度实施中最大的内部风险,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在土地出让阶段,也可能面临因为一些因素的非预期变动形成的风险。如土地流拍,都会产生土地的价格低于收购的价格或者土地被积压的不良现象。

1.4、融资风险

主要是指因为融资而产生的债务严重影响土地储备管理中心的运营,甚至因为无法支付相关到期债务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土地储备机构由于其自身的性质限制,没有太多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大部分都是靠银行贷款来获取的。而土地需要的融资数额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土地贷款上数额比较大,土地储备机构的负债比率也比较大,长期的相对较大的负债比率会使土地储备机构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2、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2.1、研究方法

对城市土地储备的分析进行评估,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上述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方法。本文运用DEA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等对土地储备方案对其进行动态研究。

2.2、.指标体系构建

选择变量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简练的进行可操作的研究对象。前人已经研究的一些文献中的指标体系为本文提供了借鉴,但都还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的指标体现最大的创新是运用了真实的项目指标数据进行了研究,具有真实的可实用价值。根据上述建立的土地储备项目的风险评估体系(见表1),分别用模型一和模型二所运用的方法,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3、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们将项目综合实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风险程度很安全的等级,风险程度比较安全的等级,是风险程度较高的安全等级,是风险程度最高的安全等级。每个等风险程度较低的等级的项目中它们的特点是动态回收期较短,银行批复额度较大,预期收益较高。而安全较低的项目的特点是涉及拆迁的补偿人口数较大,申请的贷款额度较大而批复额度较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应该还需要尽力加强下列措施:

关于土地制度的完善。正确认识城市土地储备面临的风险,有效规避与预防规划风险,是保证城市土地储备的高效运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一项必要手段。合理的分析不同行政区、不同土地级别和不同特征区域内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好的为城市土地储备风险评价、土地储备实践与土地储备制度提供借鉴。

关于土地储备的管理。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指出,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财政及当地人民银行相关分支行等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共同编制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关于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下,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的优化土地储备资源的配置才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后社会区域经济社会系统特性,应用自组织理论、模糊集合论、市场经济学、系统动力学、计算机科学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区域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SD模型,为市场经济体系下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优化配置方法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土地储备的风险应对策略

土地储备机构应注重风险管理,通过采用合理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对风险加以防范与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保障。政府作为土地储备的实施主体,主要的风险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规范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行为。土地储备机构是政府授权的从事土地资产经营活动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性与市场性。储备机构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计划,在很多情况下,又要寻求社会资本,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在与土地一级开发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时,储备机构应借助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约束开发单位的行为。通过完善的法律文件,又配合行政监督,有效约束了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行为,值得各地政府借鉴。

完善土地储备财务管理制度。土地储备过程包括土地收储、开发整理、出让环节,土地产权的转移、土地物理形态的改变,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与转移,所以,土地储备财务管理非常重要。财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一个多渠道的、稳定的资金体系。

建立土地储备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土地整理风险共担。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与某开发单位进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合作,储备机构借助开发单位的资金、人员、设备和管理经验,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工作。

结束语

进行土地储备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将各项指标按照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中需要人为给一定的权重,这部分主观判断可能会对结果有一些干扰,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静敏,张明月.土地储备方案风险评估的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4,04:38-39.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2

一、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是指在制订或施行触及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决定计划事项时,对能够激发影响社会不变的严重事情或危及公共安全等要素,进行先期猜测、分析、评价和化解,以防备、降低或消除施行进程中的涉诉涉稳风险,保证决定计划事项既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又有利于维护社会不变。

二、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该当坚持的准则是:以人本,促进和谐;预防在先,重在化解;脚踏实地,科学决定计划;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价、谁负责;不评价、不上会、不决定计划。

三、本施行方法所称社会不变风险评价严重事项,是指在住建日常工作中有能够影响社会不变和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严重决定计划、严重改革、严重项目、严重活动等。以下工作内容符合前列要求的纳入评价范围:

(一)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施行与治理;

(二)城市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建设;

(三)房产开发、建设与治理和保证性住房建设与治理;

(四)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建设及建筑业治理;

(五)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和城区绿化亮化工程;

(六)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

(七)景色区规划编制与施行;

(八)乡镇规划编制、调整与施行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

(九)城市供水、供气行业安全治理;

(十)其他触及群众好处及安全需求评价和决定计划的严重事项。

四、严重事项社会不变风险评价,是依法行政、源头维稳和作决定、搞改革、出政策、上项目标前置顺序和必备前提;普通采取寻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评断、提交集体评论和审查机关决定计划、责任主体施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首要评价内容是;

(一)对事项能否符合国家司法法律和有关政策进行评价;

(二)对事项能否符合各方好处群体的正当诉求进行评价;

(三)对事项能否存在激发群体性事情的风险进行评价;

(四)对事项能否存在严重公共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价;

(五)对有能够激发不不变要素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六)对事项决定计划顺序和紧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

(七)对事项决定计划后果和公平性、清廉性进行评价;

(八)对各类不安全、不不变问题的应对处置方案进行评价。

五、评价责任主体是严重政策的制订部分、决定计划事项的提出部分、项目标报建部分、改革的牵头启动部分、工作的施行部分、严重活动的举行或主管部分。一个事项触及多个股室、单位的,由住建局指定评价责任主体;触及多部分、跨行业、较复杂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报县县政府指定评价责任主体。

六、社会不变风险评价和化解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责任主体进行评价。由评价责任主体组织或约请有关专家及直接好处群体的代表,对严重事项的社会不变风险或有能够影响群众好处、危及公共安全的要素,采取问卷、走访、座谈、评断、论证、公示等方式,进行深化调研,制订处理方案。责任主体的评价要响应作出社会不变风险很大、有必然风险或无风险的评价结论。

(二)组织综合审查。对责任主体提交的评价申报,由住建局评论和综合审查。对评价申报中脱漏或未思索到的问题,可以要求责任主体增补和完善评价意见。综合审查对决定计划事项要作出不施行、暂缓施行、局部施行、调整施行或施行的决定。

责任主体和主管部分竞应时,辨别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查意见。

(三)反应审查后果及立案。经由评价无风险、审查决定施行的事项,由决定机关将审查意见和相关要求予以反应,交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施行。评价申报、审查意见、施行状况宽和决方案等综合伙料,由住建局统一立案并报县委维稳办;需求报经县委、县政府赞同的严重事项,由住建局将评价申报、审查意见予以上报。

七、严重决定计划社会风险评价执行一事一档,其材料包括严重决定计划事项可行性分析申报(调研申报),严重决定计划事项正当性、科学性、清廉性、可行性、可控性风险评价申报(结论),主管部分综合审查意见,应急处置预案等。严重决定计划事项风险评价和矛盾化解的督办检查,由局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详细负责。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210-01

1 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 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 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 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 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 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4

1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促进和发展,李忠等}6]考虑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把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提出更为全面、合理并贴近大断面城市隧道工程实际的风险界定、辨识、估计、评价和控制的静动态风险管理过程架构;周宗青等}7]针对隧道塌方风险,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开展基于孕险环境的静态风险评估,汲取大气降水、开挖支护措施及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动态规避方法;苏洁等针对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建立包含工前检测、工前评估、工中动态控制、工后评估及恢复等四个方面的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体系,即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桥梁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几通过对施工结束后施工数据的分析,对既有桥梁结构进行必要性评估及恢复。上述文献通过动态更新地质、环境等评价指标、增加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实现动态风险管理,但是对于施工行为的风险评价方法涉及不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定性评估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定量评估方法发展基础明显不足,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杜修力等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中,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地下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MATLAB对各风险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及加权超矩阵进行分析和运算;刘保国等通过建立集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和网络分析法于一体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将其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汪涛等}川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深长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近年大量的高风险深长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将在地形地质条件极端复杂的岩溶地区或西部山区修建,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岩爆等重大灾害,针对隧道突水、岩爆、大变形等单个风险事件开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术才、李利平等通过案例统计分析,遴选出突涌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郝以庆、卢浩等利用概率理论对突水评价指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引入了属性测度扰动区间,推导了单指标属性测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董鑫、卢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隧道突水,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裂隙压剪破坏与裂隙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吴世勇等通过微震实时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TBM施工速度、导洞施工等TBM开挖方案对岩爆风险的影响研究。肖亚勋,冯夏庭等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温森等针对洞室变形引起的双护盾TBM施工事故开展风险分析,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    

深长隧道中地质因素不确定性大,影响机理复杂,目前风险评估主要侧重于研究地质、施工等因素与风险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初步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风险的机理和综合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蓬勃发展,围绕深基坑、盾构隧道、过江隧道、地铁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张驰针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风险损失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损失计算公式。郑刚等开展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敏感度的风险分析,分析盾构掘进参数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对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以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关键掘进参数为底事件建立风险故障树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吴世明对泥水盾构穿越堤防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规避和处理措施,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钱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实例,验证所述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开展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几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石钮锋针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开展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张永刚等针对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开展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考虑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    

相比深长隧道,城市地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信息更加完备,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施工因素对于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施工动态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4 盐岩地下储备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对能源储存库的需求增大,盐岩地下储备库风险分析也逐渐展开。井文君,杨春和}29-31 ]基于国外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库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的统计资料,采用风险矩阵法、故障树、专家调查法对盐岩储备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可靠度分析法计算各参数为正态随机分布时腔体收缩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分析地应力与腔体内压差值与各级风险发生概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张宁建立地表沉降、盐岩片帮风险功能函数表达式,最后采用基于随机变量的蒙特卡洛方法、可靠度理论计算获得盐腔体积收缩引起的地表沉降风险、储气库片帮风险失效概率。在力学机理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功能函数,进而利用可靠度理论可实现定量风险评价,然而风险评价指标概率分布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相关的数据统计样本的支撑。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5

关键词: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档案馆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尚未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所谓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就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

档案馆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就是对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和涉及到的形式和途径进行探索,为档案馆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具体的、可行的、普适的理论支持和应用基础。评估方法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量化的、具体的衡量指标和尺度,使风险评估工作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为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在其他领域适用的,在档案馆不一定适用,究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对象等做出选择。普遍使用的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

第一,定性评估法是指采用文字或描述性的级别说明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为典型的有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信息获取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由专家对风险程度作出判断和预测的一种方法。通过专家的分析,可以识别某一事件或者对象可能遇到的绝大部分风险类型,列出风险表格,并按等级程度进行排列。例如,首先,采用查找文献、调查档案修复专业人员等方法列举出档案修复过程中通常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列出评价标准,根据档案修复的经验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和评价,列出表格并使用等级进行标识;最后,将各种风险因子相结合,推断出档案修复过程中各类风险的等级。

第二,定量评估法是指利用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记录、实验数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等数据的分析,来判断风险影响程度大小和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又称数理统计法,是指研究自然界中随机现象出现规律的一种数学方法。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随机性,但也有着特定的规律,即在一定的发生频次范围内,其出现概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定值。概率统计法理论基础完善,分析过程简单,无需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但是历史数据的积累收集及估算则相对较为困难。

第三,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是指将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缺点,将二者优点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方法,首先对风险因子进行总体性质的确定,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在量化基础上再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代表方法是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就是在矩阵的基础上,将各个因子按类别分别放在行和列上,然后用数量来描述和计算风险因子的关系、大小,确定因子相对等级的一种方法。风险矩阵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计算概率时需要历史数据,此外由于划分的依据是主观的,依赖于人对评价风险的良好判断力,不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较高的精度。

二、风险评估方法在档案部门的具体应用

不同风险评估方法的特点各异,应用的形式和角度也有所不同。如何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需要具体分析档案部门不同风险类型的情况而定。

1.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和具体资料,或者因素无法采用客观标准进行衡量的风险类型。例如,在档案修裱过程中,档案面临的风险类型多样,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等。上述风险并不适宜采用精确的数字或概率来衡量,只可以通过经验评估法来评价此类风险的等级。

首先,列举出档案修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确定风险评估因子,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纸张破损、误揭补、误裁剪。

其次,对“风险可能性”与“风险危害性”两个评估因子进行定性,及描述性评估,如表1所示:

再次,将风险评估的描述性语言进行处理,根据修裱过程中不同风险的属性进行综合打分,如表2所示:

最后,综合两个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给出各风险类型的综合风险大小,1级表示风险很小,5级则表示风险巨大,如表3所示:

为最大程度避免专家评估法主观性强、量化程度低的缺陷,可采用多专家打分求均值的方法。即每一位专家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排序进行编号,再将编号相加,求取平均值,并按照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结果便是档案修复过程中各风险的等级程度。此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客观程度,对档案修复风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适用于具有衡量标准、历史数据或者可以进行量化的风险类型,并且这些风险的有关因素可以进行赋值运算。例如:库房日常管理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上述风险发生频率或概率是可以量化统计的数值,则该风险等级的评估可以使用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以年为单位,利用历史数据确定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如表4所示。然后,估算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影响程度,对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的强度进行赋值,如表6所示。

最后,综合“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与“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两个风险因子,依据公式R(风险等级)=P(风险可能性)×D(风险危害性),计算出风险值最大的温变区间,如表7所示:

比较风险等级的数值大小,将三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3-2-1),3级风险最高,1级风险最低。每日库房温度检测时,当温度取值所属的区间就是当日温度的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程度采取温度调控的措施。

3.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二者的优点,既可以用描述性语言定性,又可以采用数值定量的风险类型。例如:档案馆库房管理中的若干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先使用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利用赋值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风险等级情况。

以档案库房管理的若干种风险为例,列举出的风险类型有:风险1是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2是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风险3是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风险4是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

首先,使用定性评估法对上述风险进行评估,如表8所不:

然后,根据定性评估的描述,对各风险类型进行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如表9所示:

最后,利用矩阵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风险等级,如图1所示:

根据风险矩阵图,可以查找出各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等级值,即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为等级4,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为等级3,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为等级3,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为等级4。

三、风险评估方法

的优缺点比较

综合前述的介绍可知,经验评估法、概率统计法及风险矩阵法是档案馆风险评估的三种重要方法。通过上述表格来看,以经验评估法为代表的定性法不能够精确计算风险值的大小,只能够通过主观经验来推测和判断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性程度;以概率统计法为代表的定量法可以通过绝对的数值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对于风险危害程度的大小则需要通过赋值法来转化:以风险矩阵法为代表的定性定量结合法集中了前二者的优点,评估过程与结果清晰明了,但存在着误差失真的情况。三类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为档案馆各类风险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见表10。

风险评估方案范文6

【关键词】: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及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医学检验科需要与病人及大量的临床标本进行接触,这就导致了医学检验科人员长时间的暴露在含有各类微生物及病毒的环境之中[1]。做好标本生物安全的控制与管理,已成为医学检验科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自2019年7月起,于医学检验科施行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策略,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有工作人员40名,男7名、女32名,均为本科学历,年龄为30-40(35.16±3.35)岁。2019年7月至12月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护策略实施后时段,2019年1月至6月为实施前时段,实施前后均为相同的40名工作人员。

1.2方法

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通过对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与分析近年来生物安全事故资料,医学检验科造成生物安全隐患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1)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为在进行检验操作时,未严格执行规范的流程或者未配搭防护用具、手部清洁消毒不到位等。(2)医学检验科的工作区域未合理划分。主要表现为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的分界模糊,存在各区域之间拥挤或者物品杂乱放置等情况。(3)医学检验科的废弃物未恰当处理。主要表现为一次性的检验器具未恰当处理,包括尿杯、采血针和注射器等消耗品。

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防护策略: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包括(1)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与流程、消毒标准和日常生物安全防护技术等。(2)加强人员防护意识。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纳入为培训的重点内容,主要使用生物安全事故的实际案例讲解等方法。科主任负责每日工作质量评价。质控员负责每月1次的微生物检测,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3)规范废弃物处理并调整科室布局。对医学检验科的各个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区分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各区域张贴醒目标识。废弃物实行分类处理,区分清洁区域污染区,各区域及分类废弃物处理箱均张贴醒目标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实施后的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率及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2],共4个评估项目,各项0-25分,满分100。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数据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后均未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实施后人员工作效能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