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知识因此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开设这类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趋势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为此,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现结合我校的第三方物流实训平台对该类课程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以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作为设计背景,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运作全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期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及其核心运作和管理的目标——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1.实训内容简介
模拟从物流信息系统初始化到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几类岗位和系统模块,总计安排116 课时。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系统中输入企业的基础资料,包括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
客户管理商务人员——物流企业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客户的开发、谈判、签约和信息维护,要实现信息化,需在系统中维护客户合同信息、货品信息、计费标准应等。
供应商管理——分供方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并维护分供方的信息;比如,车辆人员等
订单管理——客服人员在第三方物流系统中将订单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模块。主要负责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接受客户指令转化为作业计划单,接受客户查询,处理突发事件等。
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管理员在系统中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以便指令人力进行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馈实际操作结果。
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运输和配送人员针对每笔运单指令,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以求高效的完成运输和配送作业。同时信息管理员则应对运单进行签收、查询等,有时还需接受客户的查询。
商务结算——财务人员要审核服务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确认客户的计费标准,在运营中则需定期生成应收应付,统计作业量等。
综合实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训练习。在实训基地中将实训岗位设为: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调度员、驾驶员等。
2.实训目标
该实训设计主要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JIT配送模式为核心模型,突出3PL企业面向其大型公司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定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可以通过角色的定制分配,模拟商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统计报表、商务结算、全球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从客户需求、商务解析、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作业操作、车辆调度处理等流程的实际演练,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和逻辑关系。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过程演示,以加深用户对物流管理流程、系统设计思想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方法。通过实训演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运输、仓储过程,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3.实训系统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围绕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作的,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是该系统的核心运作和管理目标。通过第三方物流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物流网络与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信息流的高速与准确传递,保证企业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利用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系统内在推动力并提供经营分析和考核数据,通过分析与监控工具结合管理方法为物流体系资源配备提出依据并保证体系良性运作。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户网上服务管理。综合实现并能够满足整个第三方物流各个执行环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各系统能独立使用,又能集成使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各个子模块:
4.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的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5.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6.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6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如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岗位可设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运输配送调度员、驾驶员。
课时安排一览表:
7.考核、评价
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1、项目规划过程。2、实施过程; 3、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对工作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 采取的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出完成任务最佳者, 并对能提出最佳方案者给予加分表扬。
8.实训总结
必要的实训总结,有利于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发现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主要应包括实训题目、实训过程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等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管红波.基于实践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丁红英.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物流管理;企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随着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其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一人才需求,各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纷纷有针对性地加强本专业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发现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要想满足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应该让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一定的市场预热,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充实实用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甄别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我国总理在2005年11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指明了它的作用与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明确职业能力的内涵,是确定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
长期以来,对于职业能力的认识我们往往更关注“能力”,而忽视了“职业”的存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角度,职业能力就被认为是“能力”下的一个子概念,这一认识让人感觉抽象,而且似乎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借鉴德国联邦职教所的定义,职业能力是“人们所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依据德国职业能力定义,我国的学者邓泽民、赵志群、吴晓义和严雪怡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综合他们的观点,职业能力,即是理论与实践的升华,是职业院校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学生成功进入职场并胜任各自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二)职业能力的甄别标准。要回答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否是提高当前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首先明确职业能力的甄别标准。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以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部分组成。基本职业能力强调的是与职业密切相关所必须有具备的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对基本职业能力的延伸,是对基本职业能力的综合运用。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均是理论重于实践,知识重于能力,但是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膨胀,学校开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逐步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思想,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能力的专业评判标准,各专业教学就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项作为支撑,学生在学校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通过系统的职业能力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对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岗位职业技能有很大的效力,同时对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也有实际意义。
(一)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物流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用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性、创新性,这就无法满足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物流业的人才需求。而开展企业实训教学是对是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进行适当的处理,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延续;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能根据专业岗位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使学生能学到就业后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企业实训课程的可行性。目前,就各院校开展企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实训教学在专业建设上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训的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职场的实际操作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学校在企业实训课程开发中积极吸引企业的参与,可以适时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方案。而且企业可以为各院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各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也丰富了教师理论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思路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物流人才以满足物流行业的用人需求,但从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反馈却不尽人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落差,物流人才教育要真正满足于社会,就必须直接服务于社会,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就业市场变化,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大限度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
通过完善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改革,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实训应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在社会、企业、职业等动态因素的影响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引导,确立企业实训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取向。
二是实现灵活化的教学课程结构。给企业实训课程一个弹性的发展空间,即结合企业的工作进程,根据需要开展实训教学,即可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特长,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转变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引导,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保持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持久活力。
四、以职业能力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体系
鉴于物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通过企业反馈和市场调研,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竞争力强,很受企业欢迎。物流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毕业生既要专业技能熟练,又要综合素质好。目前通过各高校在企业实训课程的实践活动结果来看,实训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各项综合素质。
(一)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要从多种模式出发来构建,特别是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教学平台。针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其构建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体验层次,这中间后一个层次的发展是以前一个层次为基础,三个层次呈现的是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1.校内理论课程教学——结合物流专业特点开发实训课程理论教学。这一阶段是从新生入学就开始的,是整个企业实训课程建设的基础。学校根据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企业实训中的岗位、职业需求,教师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这一过程,我们不仅介绍纯粹的理论知识,如认识物流、物流在当今市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还要以丰富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从该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着手,是完善物流专业学生知识积累的核心。
2.校内实训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有了前一阶段的基础理论沉积,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模拟实训,如“ERP企业沙盘”、“公共礼仪实训”等,实训虽然是以学校、课堂为主,但实训的内容是以现实案例为主,实训过程的具体任务操作也是模拟现实的企业订单,通过学习——操作结合,以此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校内实训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对本专业理论教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能平稳地适应企业职场角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平台。
3.企业现场教学——顶岗实训,实训教学灵活安排。这一阶段,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进行为期6—8周左右(具体时间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来调整)的现场体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职场中的岗位工作,可以更深刻理解课本中理论知识,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等,更真实体会什么是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通过在企业的现场实践,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取自己所不具备的方法能力、完善自己所欠缺的社会能力,为自己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的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对企业实训课程的构建体系的评价。
1.从企业角度。众所周知,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急速上升,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众多企业认为我们的学生达不到他们的需求目标,认为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物流教学是脱节的,学校与企业缺乏交流,结果导致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无法深入基层。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我院积极寻求企业开展相关的企业实训,以参与沃尔玛、新华都企业实训的学生为例,在企业实训课程在开展中,企业反馈由于学生参与到期企业的现场操作,一方面学生的工作热情大大带动了企业的工作气氛,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与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员工的齐心协作,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实训课程结束时,企业纷纷向部分学生发出热情的邀请。
2.从学生角度。对于学生,由于打破了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走上职业岗位去体验真实的职场工作情境,最关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使得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由此,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了,学习动力也得到的提高。
通过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所完成企业实训课程结果来看,学生们在经历了企业实训的系列岗位工作后,一是团队协作、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当实训结束时,当我们阅读了学生们在企业实训课程中的实训日记、总结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对该门课程做出了较好的评价,都非常怀念在企业生活的点点滴滴。
3.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对于一门课程的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理好地实现对本专业的服务。企业实训课程的建设不仅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双师型”的培养。
通过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学校与企业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形成了一种“学校——职场、课堂——企业结合、学习——工作结合、教材——经验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一过程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园专业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能最大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实现了学校、企业(行业)的双赢。
五、结语
以职业能力为引导,在对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上,突出职场的就业导向,把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程进行合理、有效整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洋,侯心媛.物流实训课程体系课程载体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72-74.
[2]杨芳凝.体验式培训与高职管理实训课程的有机融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92-93.
[3]陈涛.对物流专业实习问题的初步探讨[J].职教与成教,2008(29):507-508.
[4]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2):17.
[5]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5-11-7)[2005-11-14].教育部.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仓储与配送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在《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加大了实训的力度,专门开设了实训课程,时间连续两周的课程,课时到达40课时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同时意味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训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填鸭式”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实训目标设计、实训项目准备、实训组织实施、实训评价和考核及实训总结与反思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仓储配送实训类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物流类课程所对应的毕业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企业基层任基础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运输、仓储和配送、分拣等多项业务。此后,依据个人能力、自身优势和工作经验,可逐步晋升到仓管员操作组长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
2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层次较清晰的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会涉及诸多业务流程,而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执行层的物流人员,主要是负责物流操作中的环节,需要掌握相关的出库、入库、配送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物流人员,则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较科学的物流计划,对物流作业的整体流程加以控制。
3仓储配送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物动量ABC 分类为例进行项目教学。
3.1项目任务
某配送中心每周对所有货物进行相关的出库量统计,出库作业周报6份(物动量统计),将配送中心的货物根据出库量进行分类,主要分清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次要物资,从而有区别地确定货位的存储。
3.2学习目标
理论目标:ABC 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关键核心问题;
技能目标:会根据货物信息量进行ABC分类并确定类别进行储位规划;
职业目标:对近期物动量进行统计加强对货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相关知识学习
物动量基本原理。物动量 ABC 分类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以货物累计周转量为衡量标准,划清货物的主次顺序,为货物上架存储安排奠定理论基础。
表1:储配作业优化设计内容
表2: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及任务
步骤:①对6周出库作业周报的货物进行合计按降序排序;②计算货物出库量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分类(货物累计周转量百分比在0-70%划分为A类;累计周转百分比在70%-90%划分为B类;其余的10%划分为C类)。
3.4项目实施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动量核心先汇总降序再进行累计百分比:(1)统计每种货物总的周转量进行降序;(2)计算货物的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3)制作ABC分类表;(4)绘制物动量ABC分类图;(5)根据入库货物制作入库货物ABC分类表。
根据情景进行物动量ABC分析:(1)在对货品进行储位分配时需要对各种货品的物动量进行判断,累计周转率在70%以下的货物定为A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70%-90%的货物定为B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90%以上的货定为C 类货物。(2)入库货物ABC分类,根据货物ABC分类结果,将此次入库单中货物再分类 (依据情景任务提供入库任务单),将分类结果标注。
3.5教学拓展与延伸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动量ABC分类,应进行任务拓展练习,虚拟情景20种以上货物出库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每一种货物总的出库量进行统计降序,再计算累计周转量并划分类别。
3.6检查与评价
先由小组互评,再由老师检查评析,师生共同对每一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实训练习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改正杜绝错误的发生。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作业流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3日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研发现,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特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定位不准确、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建设目标和方案缺乏深入思考。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江苏省示范建设专业,于2014年3月开始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至2015年3月正式建成,并在省示范建设验收工作中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下面就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进行介绍,希望对其他院校开展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地建设理念和定位
充分发挥政行企校的优势,联合进行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物流行业、现代流通行业的特点,参照我院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立足于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掌握物流操作技能、具备流程分析能力、创新物流运作模式”的现代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项目为导向、以实战、实用为特色,进行综合化的实训,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现代物流技术培训中心。
二、建设原则
经过了多轮论证和调研,学院领导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进性、实操性、可持续性。
1、先进性。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不能做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要能够体现最新的物流形态。在具体设备和技术的选择中要坚持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所选择的现代仓储技术设备、信息化技术设备和自动化装卸搬运技术设备要有先进性和代表性,要能够适应培养高水平综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2、实操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开展社会培训的重要平台,既要能够提供充分的实践项目和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又要能够与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接轨,提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内容。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动手性、实战性。许多具体作业,如叉车操作、一体化物流作业实施、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商贸物流配送都要与企业无缝对接,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训练和作业。
3、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实训基地整体设计安排要具有可扩展性,可以继续通过投入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素材、真实工作任务不断进行实训项目开发设计;其次,实训基地在建成后要有可操作性,要做好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配套工作,要充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相互融合,不要沦为景观工程。
三、建设思路
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和指导原则,在全体老师的群策群力下,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1、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实训基地在整体设计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信息,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物流管理不断创新,也不断革新流通的方式。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信息技术、ERP、WMS、TM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应用,让学生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与作业。
同时,以微信、微薄、Q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不断改变人们学习知识的思维与方式。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训基地通过云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实训的交流互动性,让学员的部分实训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实训基地利用现代云端技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训人员的身份识别、情境模拟、作业监控,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实训表现,总结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2、以供应链流程为导向的项目设计。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实训组织设计中,遵循供应链流程导向理念。以供应链的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流程为导向。在岗位的设计中让实训的对象具备流程化的思想与习惯,具备供应链流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通过视频、图片、模型、图书等素材让学员树立流程化的理念;通过构建以物流一体化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为主线的实训作业区域,让实训对象了解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整个过程,在每个作业区,又遵循上游供应、检验入库、储存管理、物料控制、出库作业、分拣包装、配送作业的供应链流程。通过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实训,掌握物流作业的“来龙去脉”。
3、以“感知、践知、强化提高”认知规律为主线进行空间布局。在空间设计的逻辑体系中,遵循职业形成规律,按照人的感知、践知、反思提高的认知规律这条主线进行设计。依据这个理念,在实训基地入口处为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让学员对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模式、物流不同部门分工有初步认知;之后,进入一体化物流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叉车作业区进行物流单项、综合技能的实训;在此基础上,进入监控调度实训室,通过对自己和其他学院实训的视频进行研讨,总结反思,再进行实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最后,可以进行物流后台信息系统的学习和物流方案制定的研讨。
4、体现虚实结合性。实训基地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充分解决现代物流有形无形组合、动态静态结合的特点。现代物流有形化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运输工具,而无形的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的作业组织及流程设计及一个企业的物流文化。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采用虚实结合方式,用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仓库、包装工具等有形方式表现物流有形一面,而用物流信息技术、流程化处理、视频化资源、物流文化表现物流无形一面。
5、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与使用。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使用的理念,实现实训基地效率利用最大化,使用价值的多元化。在实训基地方案设计与制定中,校企合作进行物流实训基地的论证、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与流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方案。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与工作任务。实训基地建设使用时,校企联合进行物流职业标准开发建设,共同进行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服务。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5
摘 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现代应用型人才,高校就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介绍入手,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各个方面的方法,最后论述了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先进的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物流经营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的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通过3年或4年的培养,要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实际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较差,校内没有实训室,校外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
1.1 应用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学生通过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1.2 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围绕专业课程开展,可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基本学完之后,以毕业实习形式进行。
1.3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从对专业的懵懂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大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从物流运作流程和有关设施设备认知开始,再到实际的情景模拟或物流软件模拟,最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出该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1)课堂实践;(2)校内实践;(3)校外实践。
2.1 课堂实践方法
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方法有:
(1)小组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章节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可采用小组讲授法,其方法为:根据章节内容安排所需小组数量,每组4人,将课堂所需讲授的内容分配到每小组,小组针对指定内容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写好大纲,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讲,每个代表讲完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此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安排小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要点后派出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讲述完毕后,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学生分析优劣,形成对论题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3)案例教学。根据本节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引出相关案例(案例以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2.2 校内实践方法
学生在校内除了课堂实践外,还有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此统称为校内实践,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一定时间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参观。在完成相应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可以安排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一次座谈会,物流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和物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工作人员,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物流知识。如《仓储管理》中讲到仓储设施设备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仓储基本的作业环节。介于物流企业大多采用轮班制,企业参观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2)调研报告。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考察调研,自己查找资料,就某一项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先由学生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撰写提纲,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提纲。例如讲到配送方面,可以让学生就当地快递行业快递服务做个调研报告。
(3)撰写专业小论文。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帮其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科技论文的要求完成小论文,论文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
(4)实验室实训。如果高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可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通过操作物流软件形式进行专业模拟实践。实训可以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我校有一套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在开课前把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分别担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五大角色,并规定流通的产品种类,通过8次左右的实训,让学生体验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
(5)参加物流比赛。近几年全国的各种物流比赛较多,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也有就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写调研报告的。资金方面较宽裕的高校可以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这种比赛。我校在2010年12至2011年6月组织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专业竞赛,从2010年12月10日举办的知识赛开始,经过知识赛、物流仿真模拟赛到总决赛,从开始的80多位同学参加知识赛,最终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总决赛,我校以西安顺丰速递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此次比赛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借鉴了其他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
2.3 校外实践方法
校外实践就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物流企业现场实践。形式有: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全面感受物流岗位的所有职责,让学生在担当企业员工角色中提升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按学生就业感兴趣的方向,有选择地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学校派实习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正常作业。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以2~3个月为宜,安排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是为了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前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物流岗位的动手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在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在最后一学年放寒假前确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被实习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或实习企业可以帮学生推荐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鼓励在校老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应从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要求。校内物流实训室是为了配合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校内物流实训室应以仓储管理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货物分区、储位分配、验收,货物编码、堆存和养护技术,分拣、配货、配装,叉车操作,包装,集装技术操作,条码、RFID技术设备使用等作业功能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甚至就业一体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使学生熟悉物流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环境、流程,熟悉相关的设施设备;体验,通过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短期实习,使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岗位角色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掌握岗位操作的基础技能和操作要点;顶岗,使学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3.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保障。
参考文献
物流基础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虚拟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96-02
由于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多门学科科目和相应的技能训练科目构成,造成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生无法建立起对职业的整体认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应建立一批相当有水平的仿真实训中心――虚拟企业,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模拟训练,才能提高学习训练的真实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性教学项目的开发,将真实性的物流企业环境搬进学校,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建立对物流企业及其工作环境的初步认识,通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本科研项目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相给合”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到高职教育兄弟院校走访、深入社会调查、用人市场调查、物流企业调查,调查过程中获得了研究所需的基本资料。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及部分已完成成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三步循环法提出虚拟企业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调查是项目研究、教学评价与实践的基础,项目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实践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完善、提高理论研究成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综合调查是方案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项目研究的事实依据,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究与教学评价及实践,是课题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深化项目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构建虚拟企业基本框架方案。方案经专家充分讨论和论证后,方可进行实践。以研究成果为指导,利用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学条件与资源,管理工程系现有实训室进行虚拟企业构建,并与中教景程、三和通物流、顺丰物流等多家物流企业联合,保证虚拟物流企业的有用性和可行性。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再经过专家论证,重新修改人才培养模式。修改后的方案又指导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最后总结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虚拟物流企业教学平台。
二、构建虚拟物流企业
虚拟物流企业是指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构建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模拟实现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虚拟物流企业应具有以下特点: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业务流程。在虚拟物流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体验物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由此加深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体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激发学生对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2)有助于学生熟悉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3)开阔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技能,掌握企业信息管理流程。
三、虚拟物流企业运作及相关角色及业务
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应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沙盘模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从而使课程教学实现由课堂讲授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的改变,彻底解决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脱节的问题。
1.沙盘模拟要素。(1)实验指导书。包括实训说明、课程背景、沙盘实训的准备工作、实训的组织、实训纪律、实训目标和实训考核等。(2)沙盘实训手册。包括创业计划书,供应链各业务环节每期的分类账,采购订单。(3)分组分角色。沙盘实训时,将学生分成6~9组;每组5人,分别担任生产总监、分销总监、批发总监、零售总监和物流总监等角色。(4)全面数据分析。根据沙盘软件,能够提供许多供应链管理环节的数据图表分析。在分析中,可以提取每个组各周的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与欠货数据,将15周数据排列起来,就能看到不同的变化,对比每周6个组,都会获得相同的订单,但经营过程和结果却截然不同。没有一个组能做到“商家不欠货,供应链不断裂,库存无积压”。(5)实训沙盘。沙盘包括:沙盘盘面(可根据实验桌样式提供接近正方形或扁长方形)、商品模型、老师授课PPT课件,学生实训手册(含空白订单、流水账等),订单与库存登记软件(学生端),订单与库存统计分析软件(老师端)等。
2.沙盘模拟实训目的。(1)了解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2)掌握企业供应链管理知识,包括采购、生产、分销、零售全过程;(3)掌握第三方物流设备管理,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运输工具;(4)掌握仓储管理、货位管理、仓库维护;(5)掌握配送管理、分销管理;(6)掌握跨区运输管理;(7)掌握物流成本管理;(8)提供独立思考机会,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3.沙盘模拟实训目标。首先,通过沙盘模拟和体验式的角色扮演,在计算机上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信息的流程,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和融入企业,解决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供应链中各个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管理中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整体经营的要求。其次,通过实战演练训练摆脱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和相关概念模型晦涩难懂的局限性。通过演练使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中,寻找和掌握基本的理论和使用相关管理工具的技巧与方法。最后,通过积极参与和分组竞赛,使学生针对具体的环节自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从而将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拟物流企业经营实战演练模拟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角色,通过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沙盘模拟中了解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角色互换、团队协作、亲自操作、亲身感受掌握管理中的信息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全局最优”的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中教景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手册―模拟企业[Z].ITMC国际认证教育管理中心,2007
[2]朱仕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马华.物流运输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