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本文拟从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在此目标下,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导向,是财务人员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层次性的,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对我国财务管理的目标业内届也存在不同观点,比较典型的有:

(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在投资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利润,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再次,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的关系,是个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横向比较;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以上种种缺点决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欠妥的。

(2)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每股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与发生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投资者投人资木获得回报的能力。蓦股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该指标同样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①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②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越大;③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④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当然,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对其进行评估价值也很难做到。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笔者认为,由于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1.1958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2.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提出,有债务的企业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企业的价值加上债务的节税利益。因此,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越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

3.理论。理论的创始人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权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之上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

4.等级筹资理论。1984年,梅耶斯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序筹资理论。该理论认为,首先,外部筹资的成本不仅包括管理和证券承销成本,还包括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投资不足效应而引起的成本。其次,债务筹资由于股权投资。最后,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企业需要保留一定的负债容量以便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来临时可发行债券,避免以过高的成本发行新股。

从以上分析可知,利用负债资金具有双重作用,适当利用负债,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但当企业负债比率太高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方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有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它是以分析每股收益(EPS)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EPS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EI''''S无差别点的销售量,可以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由于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无论采用负债融资还是股票融资,其每股收益是相等的,则有:EPSI=EPS2,即(EBIT一Il)(1一T)=Nl-(EB1T一12)(1一T)=N2其中EPSI,II,N1分别代表权益融资下的每股收益、负债利息和普通股股数;EPS2,12,N2分别代表负债融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负债利息和普通股股数;T为所得税税率。

(2)比较资金成本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决策前先拟订若干个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该方法是确定资本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小、资本结构较为简单的非股份制企业。

(3)公司价值分析法。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2

近年来,全球经济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相互合作。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自身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势。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管理的同时,注重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忽略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导致企业目标与实际发展相背离。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长期建立在计划经济中,一直随着国家的经营计划开展,企业为了满足国家的计划指标,对经营风险方面考虑不足;财务人员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不断加大计划指标的完成力度,对经营风险保持忽视态度。

2.企业经营的预测能力不够,导致企业的国定资产管理与财务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对财务资源的研究不透彻,企业管理体系漏洞百出。

3.企业在经营是只注重销售业绩,并采取赊销的经营方法;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忽视对合作企业的深度了解,企业间合作的信用度研究不够,财务死账和坏账的存在率高,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受到限制,并威胁到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二、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认识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支持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为企业间的竞争提供良好的财务支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根本目的是利用财务筹集维持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建设既能保证企业核心能力的规范化,又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体现企业的管理优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在发展中具有创新的特点,创新是提升核心能力的前提,对财务的资源也具有引导作用。如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相同的两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不同,两者间的财务资源就明显不同,财务管理方式决定企业创造的价值。另外企业核心能力包括生产、研发、销售及员工技术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关乎企业的发展倾向,同时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财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的综合核心能力尤为重要。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一个整合的过程,使企业财务更规范化和整体化。其管理方向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的核心能力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决定管理的力度,同时企业财务人员与财务资源具有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管理力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和缺席性,财务的核心能力不可仿制。

1.两者本质相互统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完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的倾向及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密切的关系。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能够促进两者间本质的相互统一。财务管理的本质为组织能力、管理方法及指标系数,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本质为会计的专业能力、货币和数据信息采集能力及定期规范统计能力。两者间相互和谐,相互统一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对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指标必须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两者间共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统一化。

2.两者目标相互一致。目前有不少的经济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方面出现不同的争论,但都一致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经营的方向和目标的根本,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转变企业经营观念、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技术产品、健全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改革方式,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企业核心能力也逐渐得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题,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占主导地位。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综合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体现,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两者发展目标一致,都是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前提,因此,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具有提升企业发展的一致化。

3.两者能力相互关联。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占主体地位,两者具有包容性和关联性。企业经营能力依靠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既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能提高市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能力建立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及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为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依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支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都需要遵循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竞争培育的表现,两者间具有相互关联的包容性。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同时,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价值性的管理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两者主体具有独特性。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由企业的管理阶层严格协调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是无法被模仿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开展财务核心能力的管理工作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内容和特征上,内容和特征的不同,企业的仿制性差异不同。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成长、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企业能力中的盈利能力、运行能力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共同实现财务与资源间的协调关系。其中,可持续的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充分反映了的企业的所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将这一财务核心能力作为关键,重点研究财务核心能力,使企业的财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企业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独特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四、结语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3

开 题 报 告

财务会计专业 姓名

一、题目名称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界定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及财务管理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并未取得共识,大部分学者赞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实务界则更为偏爱利润最大化。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再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的是什么?财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回答。因而笔者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争论上,而应当先对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然后再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界定。

三、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多元化经营在理论和实践上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企业集团化的组织形式,由于其在内部形成多元法人主体结构,分散了财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企业集团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则是为了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实际,从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操作思路和解决方案、必需的基本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并定位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2、案例举证方法

五、论文提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分析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①分析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

②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

③分析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 。

④分析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 。

⑤分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现状。

2.探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①财务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

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③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④论述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论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① 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

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④管理决策因素

⑤外部环境因素

(三)比较几种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四)财务目标选择的标准

1.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因素

①经济体制

②经济发达程度

③企业经营机制

④资本市场

2.财务管理目标优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①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研究

②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六、主要结论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综上述,将它作为我国企 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总之,财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体现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割和价值分配关系。从理论概念的角度来考虑,作为目标,必须服从于本质。财务就一般本质来讲,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并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财务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目标,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向与最终选择。

七、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8226;r.爱默瑞,约翰&8226;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3 林景新.《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m. 广东经济出版社,9月.

4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5谢剑平.《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本土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庆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j .财务与会计导刊,,(10).

7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12).

8崔伟利.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四川会计,,(9).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4

1 前言. 1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

1.2论文研究的内容... 1

1.3论文研究的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1

2 传统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2

3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变革及挑战. 2

3.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3

3.2知识经济的兴起... 3

3.3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4

3.4企业组织的重构... 5

3.5人才环境的变化... 6

3.6税制法规环境的变化... 6

4 企业财务管理新旧观念的差异. 6

4.1财务管理观念的不同... 6

4.2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 7

4.3财务管理技能要求的不同... 7

5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7

5.1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趋势... 8

5.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趋势... 8

5.3企业财务风险和安全管理化趋势... 8

5.4企业财务制度灵活性趋势... 8

5.5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创新性趋势... 9

6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9

6.1财务管理理论的滞后... 9

6.2风险理财观念反应的迟钝... 9

7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启示及对策. 10

7.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趋势的启示... 10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5

1.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

2.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基础会计》

3.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

4.后现代教育理论: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新视角

5.基于目标起点论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6.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

7.国外教材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9.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10.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11.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12.把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特点 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

13.财务管理本科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

14.论《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差异——内容侧重和教学法的选择

15.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之经验对我国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的启示

16.能力导向的财务管理本科教材设计研究

17.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

18.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综述

19.财务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讨

20.关于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

21.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2.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3.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4.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货币银行学》教学研究

2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26.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探索

27.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8.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财务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

29.吉林省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基础课设置——以海口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为例

31.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逻辑

32.本科财务管理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33.新形势下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定位的SWOT分析

34.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5.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3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37.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3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0.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42.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4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的构建——基于Dural System教育教学模式

44.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探讨

45.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与教学

46.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4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50.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5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

52.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课程研究

5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54.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55.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56.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构想

57.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8.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课堂内外的分析

59.关于构建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60.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优化

61.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

62.“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6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64.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探析

65.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分析

66.浅谈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体系的建设

67.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6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

69.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70.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研究

71.基于就业能力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改革研究

7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材若干问题研究

73.《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本科教学调查——来自某师范学院的调查数据

74.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调查分析

75.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建设

76.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研究

77.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究

78.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研究

79.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80.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81.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82.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8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与评价研究

84.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规范化探讨

85.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谈本科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86.提高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思考

87.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88.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89.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90.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9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教学误区与创新研究

92.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初探

93.民办本科院校《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94.虚拟班: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95.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6.珠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97.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98.本科传统教学模式特征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

《财务管理》是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多个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领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能为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要求学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基本概念,掌握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理论和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督导作用。设置得当的课程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和促进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课程考核,才能起到以上作用?在从事多年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行分专业考核还是统一考核

以往本门课程考核时,考虑到各专业班级之间评分的公平与可比性,以及教师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一般都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但基于以下原因考虑,笔者认为分专业考核更为合理:

首先,虽然各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基本相同,但课程定位不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该课程(也称中级财务管理)是核心课程;对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该课程是专业教育必修课;而对于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如语言类,社科、理工类各专业,则是为扩展知识面而开设的选修课。

其次,学时安排不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本课程学时安排比较多,以本校为例,一般有中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高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其他经管类各专业,本课程一般安排48学时或54学时,不分中级和高级课程;经管以外各专业,一般设置为选修课,只安排32学时的课程。

再次,教学重点不同。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在于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方法的具体应用上。比如讲到项目投资决策部分,基本方法对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介绍清楚就可以,而后面的不同寿命期投资项目的决策,设备更新决策、考虑折旧和所得税问题的复杂决策等才是研究的重点;但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会计方面知识学的比较少,复杂问题的决策不宜过多展开;而对于经济和管理类以外得各专业,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方法比如贴现分析的几种不同决策方法上。

二、采用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做出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过程,具体可以采用观察、提问、作业、测验、问卷、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手段。形成性评价应设置得较为频繁,比如可安排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作业、小测验等。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比如在课堂讲解的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可以随时调整教学。

其次,促使学生及时掌握已学部分知识。如“货币时间价值”部分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作业或者小测验,促使学生及时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为以后投资、筹资等单元的学习扫清概念理解和方法基础上的障碍。

再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提问、作业等发现部分同学在与折旧相关的现金流量分析上发生错误,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重新讲解,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存在哪些错误,并根据教师讲评和自己的重新认识进行更正。

第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面肯定,使学生通过情感反应加强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其对正确概念、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第五,促使学生参与评价。比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安排问卷调查,请学生自己分析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更为合理,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形成性评价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如果不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量化并计入到学生最终成绩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如果量化并计入最终成绩,其评价结果本身可能并不公允,比如提问时每位同学回答的问题不同;作业很难保证独立完成;分组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开口不参与;作业、测验的评价难以标准化;频繁评价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等等。

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也称为“事后评价”。总结性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学期末的考试,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总结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考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通过期末的考试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否掌握了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企业价值评估等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具备财务决策分析等能力。

其次,便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结性评价最常见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分数,评出等级。

再次,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这些信息将会对教师下一次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应用总结性评价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不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总结性评价有一次考试定终身之嫌,忽略了过程的考核;基于考核时间的限制,难以覆盖绝大多数知识点,也难于满足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考核。

在实际应用中,对《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应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形成性测试时,不要简单地只打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果没有掌握,也要尽可能予以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采用合适的考核形式,设定适当的考核难度,选用多种类型的考核题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

三、采取开卷、闭卷还是论文形式

在总结性评价时,应该选用哪种考核形式呢?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几种形式。

在《财务管理》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和同事都倾向于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从评分角度来看,闭卷考试确实有不少优点,更适合标准化评分。闭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直接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是对学生多方面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查。第二,试题形式封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第三,闭卷考试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资料和工具,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紧张的氛围,影响其发挥。

采用开卷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但是仍应独立完成。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具开放性,更加灵活,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开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考查综合能力素质。开卷考试时,试题的提问角度不是直接的,大多不是能从书面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第二,试题形式比较开放,只有对系列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灵活地驾驭问题的回答,进而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第三,开卷考试允许考生翻阅随身所带的各种资料,考试环境相对宽松,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以写论文作为考核形式,对教师来说,命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同时学生也没有考试压力;论文也比试卷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论文无法像闭卷或开卷考试那样,有比较大的考核知识点覆盖面,学生可以只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展开论述;论文写作时学生可以参考大量资料,有的同学会在网上下载大量资料照搬或者抄袭,对此难于完全杜绝;论文的评分不像试卷那样易于标准化,采用百分制评分并不太合适,也难以体现客观和公正。

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建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覆盖面广,既考核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的方法掌握程度,又考核基本知识点和背景知识了解情况,考虑到这些专业的同学多有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需要,因此在题型安排和难度设置上可以部分参考CPA考试的情况,但对于CPA考试中未考察的实务以外的知识点等仍应考察。

对于金融、国贸、经管、市场等其他经管类专业,难度应该降低,考核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复杂程度一般的分析决策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考虑到和本专业结合的要求,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加论文的方式考核,开卷或闭卷笔试可以考察学时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论文又能促使学生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选择部分问题展开研究。

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由于是作为扩展知识面开设的课程,只要学生能了解基本理论,应用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可。因此只考核基本知识点,最基本的决策和财务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有条件的开卷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2]笪强生,翟晶.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性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