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失败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活动失败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活动失败总结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1

活动期间,我校注重真抓实干,重点抓了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查找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为突破口,从源头上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此次活动,我校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工作职责。通过教师大会、学生会、班会等大力宣传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此次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重要性。学校还与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二、宣传到位,注重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为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和升旗活动等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我校深刻吸取近年来各类学校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狠抓薄弱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学校各种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围绕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将校园安全管理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位教职工人头,确保安全工作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职责落实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四、措施到位,安全工作得到有效保证。

1、在全校上下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通过校园小广播、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各种安全知识,强化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安全”的良好局面。

2、学校还加强了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对学生上学、放学搭乘交通工具摸底调查,教育学生坚决不能搭乘无证、无牌、农用车、报废车、超载等危险车辆。

3、我校组织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许多安全常识。

4、 12月9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了全体师生防范自救能力,增强了我校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安全意识。

5、为了防止大课间活动发生安全事故,我校每天派出老师值守课间活动安全,对于学生不安全行为,及时劝阻和告知学校。

6、在活动期间,学校安全组织机构,不定期地排查学校的不安全隐患,一但发现情况,及时联系村委整改,并每周上报安全隐患无事故整改的周报表,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7、学校重视消防和用电安全管理,加强了对学校教室用电管理,定期检查、更新用电线路,对破损的开关、触电保护器、闸刀等进行定期更换,确保不发生触电或用电火灾事故发生。

8、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意识;结合我校的有关安全教育资料切实上好学生安全教育课,提高学生防范技能。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班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9、继续加强学校值班工作。强化值班人员门卫的责任意识,严格工作纪律,严禁社会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学校,做好出入校园人员登记制度,对于出现的问题,学校及时报告村委,保证了学校的安全。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2

 

黑英山乡第十五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在县委的真确领导下,在全乡各机关站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全乡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已经圆满结束了。整个活动为大力推进全乡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我乡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红红火火的乡村百日文化竞赛活动,较好的满足了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将我乡开展“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情况总结如下: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是一项切实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民整体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黑英山乡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使全乡上下在整个活动中做到了思想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的“三到位”,保证了“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的顺利开展。

二、领导重视,部署严密,组织工作到位。我乡领导干部非常重视乡村百日文体活动。为确保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组织到位、开展有序,丰富全乡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乡组成“百日文体活动竞赛”领导小组,制定了《黑英山乡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实施方案》,要求全乡机关站所干部,要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用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要求各村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有计划、有落实、组织得力,实施周密。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3

归因,即个体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和解释。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学业成败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生活事件之一,学生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不合理归因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业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归因风格对我们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

(二)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归因风格

(三)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三、活动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图片,白纸

(二)学生6人一组,共7组

四、活动实施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省思与分享,讲授

五、活动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

六、活动课时

1课时

七、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爱的鼓励

请同学们站起来并张开双臂,迅速拍手,然后再张开双臂,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拍一下,这个动作连续做五次。

教师:在这热烈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每一个人快乐的心声,感受到了爱的鼓励,请把这份爱的鼓励送给我们自己,也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二)成败分析:引出归因

1.请大家在纸上分别写出成功和失败的一次考试,并分析原因以及阐述当时的情绪。

2.请两位同学分享他们的经历。教师将同学们写出的原因和情绪写在黑板上并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考试结果,我们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解释,当然也伴随着不同的情绪反应。

3.引出“归因”。我们刚才对自己经历的这样一个分析,在心理学上就叫做“归因”,简单讲就是我们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的推断和解释。随着成长,我们逐渐会形成某种比较稳定的模式,不同的归因模式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影响我们的期望和动机,进而影响我们后续的行为。

(三)角色扮演:体会分析

1.请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情境:考试后,高二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唉!这书读得真苦啊!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2.请大家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请代表发言。看了上面两位同学的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对这次的考试是如何归因的?他们会产生什么情绪反应?以后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3.小结:大家分析得很全面,也很在理,看来大家领悟了归因对我们的重要影响。现在我们分析了自己的归因特点,也分析了别人的归因方式,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一般会将成败的原因归为哪几个方面,又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补充总结:指导归因

1.板书写下同学们的总结,并进行补充

研究发现,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成败归因主要从内外源和是否稳定两个维度划分,相信大家也体会到了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呈现字幕):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内部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内部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外部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部的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2.现在知道了归因方式对我们的重要影响,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研究发现,归因方式是可以改变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合理归因。我们先来看一组漫画:

漫画1和2:对成功人士采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回答是“靠的是俺的聪明才智”和“靠的是俺的拼搏努力”。

漫画3:采访怎么看待失败,回答是“那是我的运气不好”。

3.小结:成功的时候,将原因归为自己的能力,即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增强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失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原因归于外部的可控的因素时,会带给我们更少的负面影响,我们会更快地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一般来说,归因时应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但也不要一味自责。另外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五)活动总结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4

资料显示,2013年底我国贫困人口高达8249万人,尤其在农村高达8-10%的返贫率。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除政府将增加有利于创业的制度供给,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贫困与创业动机成正向关系的“毕海德定理”,激发人们发挥“出于个人寻求自营职业的动机,而不是出于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等企业家式的冲动”。由生存性动机引发小微企业创业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就是由社会闲散人员包括返城的知识青年创办的,他们在“被雇佣”无门又缺乏收入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走上“自我雇佣”创业之路。因小微企业规模小,所需创立资金少,创业手续相对简单,创业失败风险较小,“正面我赢,反面我也输得不多”,人们创立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会比其它规模类型企业要高,这也就是小微企业为什么在大量死亡的同时,又被更多创立出来的原因所在。然而,小微企业不足3年的生命周期似乎成为创业者难逃的魔咒,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动机转化为行动之时,注定陷入“失败魔咒”。正如前面分析,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但对失败总结的理论研究偏少。世上没有不败的企业,失败学习也注定构成了创业教育需要拓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论界,对创业失败学习研究难度大,主要原因有:

(一)对创业失败价值判断不同,导致研究重点聚

焦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上在我国,“失败”一词的含义有多种。在《现代汉语词典》,“失败”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与“成功”相对;二是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与“胜利”相对。学者倪宁等认为,创业失败本质是创业者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这一判定为笔者对失败的分析提供了启示仅仅从目标来分析失败,很难诠释失败的真正内涵,应从创业“收益———成本”即∑R(总收益)与∑T(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视角分析:

①当∑R>∑T>0,意味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收益,即创业成功。∑R-∑T差额越大,创业成功的价值感越强。

②当∑R-∑T≤0,按照倪氏的分析,即创业失败。从投入产出分析,∑R-∑T<0,即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无论怎样增加要素投入都无法实现边际收益大于边界成本的产量,创业必然失败。从企业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生命之矢指向”是一维的、单向指向死亡即失败。对于创业者而言,总是走向死亡这个预定目标可以指当事人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是当事人并不明确而客观存在的目标。由于创业活动是指由创业动机转为创业行为、由概念性企业到现实企业、从企业成立到企业死亡过程。故而从创业过程分析,创业失败是指在任何创业阶段中的创业活动的中止现象。对学者而言,探寻延长现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策更具现实性和容易获得企业的资金上的支持,这种研究上的功利性导致漠视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关注创业行为发生,既增加GDP又解决就业民生,更为重要的是创业实践活动会造就一批成功的创业家。创业失败对地方政府而言,失败是创业者个人的私事,从而对创业失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对创业失败案例收集容易,对失败真实归因分析存在难

如果不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对最后的成功者具有意义,对大多数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如果企业失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会在法律、行业惯例、社会规范方面表现得更加宽容。企业消失了,但创业者生存下来了,并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一般来说,创业的成功者愿意将自己的失败经历与人分享,号称创业失败后“不死鸟”的史玉柱失败的经历常常被人引证,但像史玉柱成功的典型鲜少,不能代表普遍。对绝大多数在市场上铩羽而归的失败者而言,裸解剖自己的失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证明自己在市场机会把握、产品组合、企业管理上的“无能”。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在探究失败时往往将内置因素外化为不可抗拒的外部客观原因,导致学者们对创业失败归因的分析结果的真实度降低。

(三)文化水平差异对失败的容忍度不同,导致对失败研究存在难度

德鲁克对创业的失败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失败与成功不同。它不能被拒之门外,而且几乎总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它很少被视作机遇的征兆。许许多多的失败不过是错误、是贪婪、是愚蠢草率以及设计或执行不力的结果。”对创业失败的认识,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存有差异。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创业失败与创业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创业者不会被人嘲笑,而往往被认为运气不好所致。即使是内置因素导致创业失败也敢于解剖自己。失败的创业者会从过去的失败经历进行有效学习,放弃低效率项目而选择新的项目。人们把这种不畏失败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创业失败被认为是耻辱,失败不仅造成资本损失,更被视为无能,也使对失败归因研究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不被人耻笑无能,创业者会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或者所需要资本较少的小微项目创业,丧失冒险精神。小微型企业作为消灭贫困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过上人性的、而非蚂蚁般的生活”,也为个人发展提供获得“充满活力的企业家身份”的机会。创业失败意味着企业生命消亡,但创业者可能会东山再起,再次创业,从而演绎出“创业———失败———再创业”的动人音符。对小微企业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后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结果:一是小微企业自身不复存在,创业者在失败学习的基础上在同行业或者新行业中再创业;二是创业者因失败打击引发对再创业恐惧,不再进行创业。小微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经济功能外,还具社会责任,即小微企业既不要徒劳无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劳无功地消亡,小微企业生存和消亡都要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消亡是雁过必须留声,创业经历者从失败经历中进行有效学习或者留给未来创业者即现在的旁观者失败的教训,而不能仅仅只是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学者于晓宇认为“创业失败并不等于创业者失败”。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知难而退还是破釜沉舟,部分取决于创业失败成本的管理。有效管理创业失败成本,可促发高水平的创业学习,并影响其再次创业意向。为此,创业失败应该有其更积极、更有价值的深层意义:它向这些历练的创业者表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有效学习获得新的认知,累积经验,增长能力,在再创业中更好地创造和把握机会,绕开失败陷阱。也正是从这层含义分析,相比较于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创业失败学习才是更具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二、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纵观国外的研究,对创业失败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对创业失败及后续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和总结。Shepherd等论证了失败经验与再创业或创业绩效影响呈现不确定性。Yamakawa实证研究了创业失败与再创业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创业者的失败次数与再创企业成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比那些取得成功的创业者而言,经历了失败的创业者可能会因失败返贫被嘲笑讽刺、生理和心理受到打击、伤害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的极端行为。从创业动机分析,创办小微企业的业主动机若是实现自我价值,即使行为结果是失败的,也会将失败看成是创业者的入场费,创业者的后续创业动力会得到提高。通过先前的失败透析,创业者能够明了失败的前置因素,反思自己决策行为能力,克服不足达到自我认同的目标;第二,对创业失败原因的研究。现有创业理论研究偏重创业学习的定性研究,对学习模型也缺乏统一设计,难以定量研究。对于创业失败者而言,要解剖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件痛苦的事情。从现有研究分析,创业失败归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大类。刘永芳在分析国外学者在探索创业失败原因时,发现不同人会对创业失败的认知产生偏差:①基本归因错误,过高地估计内在因素的影响;②行为者和观察者结论的偏差,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行为者倾向于归咎为外部因素,观察者倾向于归咎为内部因素;③创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创业成功的时候倾向归于内因,失败的时候则归咎于外部因素影响;第三,对创业失败次数与再创业信心影响的不确定分析。对于失败程度和种类,学者Sitkin提出了“智能失败”概念。在Sitkin看来,并非所有失败都具消极性,那些相对较小的、无害的失败即严重程度较低的失败会给再创业者增强信心。Cope认为创业失败越严重越会增加创业者自我管理以及处理危机和挫折的能力。也有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创业失败与创业者对失败态度的逻辑关系,对失败的态度体现了创业者如何应对失败以及在后续创业中如何识别机会以及再次创业等创业活动的开展。学者Shepherd将“预见性”引入创业领域,创造性则提出了“预见性悲伤”理论,将创业失败带来的痛苦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悲伤,由此将创业失败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失败两类。“预见性悲伤”是指由于预见到即将面临的失败,创业者具有了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是一个“悲伤———应对———计划———心理、社会重组”的过程,进而有学者提出了情绪成本和财务成本对创业失败修复机制。在Parkes看来,创业者因预见失败,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和采取了应对失败措施,有效降低创业失败的情绪成本及财务成本,提高创业者对失败情绪的承受力,也使创业者对后续创业活动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失败次数与再创业的关系,理论界目前尚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是经历一次失败还是多次失败会对克服困难、迎接再创业挑战变得更有动力和激情,对此,学者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经历屡战屡败,会使创业者对未来愿景失去信念,再次创业的动力和信心受到打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变得没有斗志对抗逆境。Ucbasaran等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具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在后续创业中能够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但失败次数应有限度,在创业者创业经历中,创业失败次数太多,创业者再次创业的意向和动力就会减小,能识别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Yamakawa等人论证了创业失败经历次数与再创业行为的函数关系,认为两者成倒U型关系,当失败次数增加时,再创业行为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失败次数和再创业意向影响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出现了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观点。国外学者更多是以成功创业的正面显性知识传授为研究点,关注影响创业失败的内外因素和创业失败对个体的影响,从理论上解决了“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两大问题,但研究的内容和层次都显得比较单一。

至于如何从创业失败视角来构建创业教育理论则很少涉及。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小,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死亡率就越高。问题是创业失败的重要结果并不是企业消失而是创业者被保存,通过失败学习变“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者就会东山再起,演绎“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再创业”之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在创业失败后会历经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失败也是获得创业学习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也很少有高校开设“创业失败学”来为学生提供“创业为什么会失败”的知识积累。可以预见,在我国未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必定会增设“创业为什么会失败”和“失败后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研究创业失败学习的不同内涵和特征、类型、学习方式对再创业的影响,研究社会如何提高创业失败容忍度等内容,推进创业失败量化研究,可能是创业学发展的趋势。创业理论不仅要聚焦研究如何识别和把握机会并创建新的企业,更要研究如何避免创业失败、失败后如何进行有效学习以便在再创业中避开失败陷阱以及通过失败学习提高再创业的成功率。全球创业观察(GEM)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的创业倾向2005年为28.51%,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2007年,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为31.5%,2009年下降为22.6%;到2011年,创业倾向指标高达42.8%,在54个参与国家中排第三位。然而,高达70%的失败率会严重打击和消减人们再创业的激情,降低一国经济活力。就我国高校而言,每年有700以上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使大学生往往就业选择锁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行政部门等狭小的就业空间,消减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高达90%的失败率和失败后选择再创业的人数不到15%,引发了创业失败的恐惧,究其原因就是创业教育理论在创业失败学习方面存在缺失。从创业结果分析,活跃的创业倾向和创业活动不能代表高创业成功率,要打破小微企业“生命周期陷阱”这一魔咒,创业者进行有效学习可能是破解魔咒的“良药”。如何解开创业者开展学习之谜?Deakins感到很困惑:“我们不明白创业者是如何学习的,然而新建企业里存在一个学习经历,这是人所共知的”。有学者认为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学习不是一个额外的附加品而是一种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失败是积累创业经验的一个内在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创业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创业前的学习(干前学)、创业中的学习(干中学)、创业后的学习(失败学习即干后学)三种。在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中,对前面两种学习方式系统性研究较深而对失败学习研究缺乏。作为创业活动一个重要成果———创业失败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视为反面教材。正如在前面所分析的,创业失败远比成功更有研究价值。创业经历构成了历练能力的重要平台,失败学习是创业者获得再次创业所需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失败的创业者和旁观者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创业者降低不确定性,扩大创业机会搜寻范围,谨防重走先前失败之路。尽管各国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在20世纪末期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均认为难以从创业失败中进行有效学习。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学者于晓宇认为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我国创业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价值。部分高校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重在以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一夜致富”的经典案例作为激励的“精英教育”,一些高校则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管理技能为目标,重在对创业欲望和创业精神的“普及教育”,而大多数高校在这两种目标之间摇摆。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普及教育,均很少提及创业失败这一事实,展现在大学生眼帘的是创业成功者的微笑而难以见到失败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缺乏心理准备和承受力;二是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奇缺。创业教育是一门跨多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具有商场上“摸爬滚打”历练经历,而现实中具有这种经历的教师非常少。在我国高校教师资格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三高”资历认定,把具有创业经历但学历相对偏低的人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加上高校教师收入相对偏低,科研业绩的考核也使具有创业经历的人难以融入高校教学队伍。尽管很多高校会聘请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失败。没有任何一所高校会聘请失败者讲解失败过程和失败归因;三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国情特色不鲜明。我国创业研究起步晚,很多创业学教材多来自国外。因国情、文化差异,创业失败的原因、社会对失败的认同度、失败对创业者经济和心理的影响也不一致,导致我国的创业失败学习缺乏本土化,“创业教育难以落地”。笔者认为,在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要增添创业失败学习的内容,沿“创业教育———创业失败学习———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视角开展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概念部分

在理论视角下,从成千上万小微企业创业失败的鲜活案例中,归纳我国小微企业创业失败归因、特点,甄别创业失败类型,总结失败学习内容、形式、要素,围绕“创业失败?失败学习?提升能力?增强创业绩效”的逻辑线路,探讨创业失败、失败学习、创业教育绩效、创业能力提升等多维内涵,探寻构建既包含创业如何获得成功正面的显性知识教育,又囊括如何防止创业失败的隐形知识传输以及创业失败学习的创业教育与再创业活动开展的本质联系。

(二)历史部分

从十七大“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到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出发,分析和跟踪小微企业业主开展失败学习与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通过构建以创业失败学习为框架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路径。

(三)现实部分

审视创业失败学习对创业者心理、生理影响和再创业动机、再创业行为及再创业成功几率的影响。将创业失败学习教育与政府激励创业政策互补,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政策环境、创业文化、创业失败几率、失败学习与创业能力、创业绩效、企业生命周期等对比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基于在以创业失败学习视角下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判断。

(四)对策部分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中医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68-01

股骨干骨折是创伤中较常见的损伤之一,其中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设计、固定材料、具体操作、术后保护、功能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钢板折断,螺钉松脱,导致骨折断端松动,引起骨折延迟愈合乃至骨不连。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患者16例,采用“分清类型、解除病因、积极治疗”治疗方案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3~67岁,平均42岁。粉碎性骨折5例,横形骨折7例,斜形骨折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骨折部位中上段2例,中段6例,中下段骨折8例。骨折原因均为外力所致。内固定后病程最长12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5个月。

1.2 诊断标准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局部疼痛、压痛;肢体有明显成角畸;扪及肢体有轻重不等的异常活动感;X线摄片证实螺钉松动,钢板断裂,骨折处无连续骨痂生长。

1.3治疗方法

1.3.1骨牵引、手法折顶加小夹板外固定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骨折术后,肿胀一般不严重,软组织的紧张已不明显,在牵引状态下行手法折顶,矫正骨折成角畸形,成角处放置压垫,再行小夹板外固定,本组患者治疗3 d、1周、2周时拍片,2周后每半个月到1个月拍片对照,根据拍片结果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力线及压垫位置,避免过度牵引,影响骨折愈合,并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适时取除骨牵引。

1.3.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治:自拟接骨续筋汤,当归15 g、白芍12 g、煅自然铜15 g 、骨碎补15 g、续断15 g 、熟地黄18 g、 杜仲18 g、白术12 g、山萸肉12 g 、茯苓20 g 、威灵仙15 g 、木瓜15 g,水煎服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临床可辨证加减;外治:全组患者均局部外敷活血接骨膏(本院经验方)。

1.3.3 针灸、理疗、熏洗取除骨牵引后,肌肉萎缩明显者,采用针灸疗法。取穴: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膝眼、三阴交、悬钟、解溪、阿是穴;理疗: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关节功能受限明显者,采用熏洗,自拟方药:伸筋草、透骨草、桑枝、川椒、防风、当归、威灵仙、木瓜、五加皮、黄柏骨碎补,每2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1.3.4功能锻炼骨牵引后即开始顺牵引轴线行肢端功能活动,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及全身的功能活动;拍片显示骨折稳定后在牵引状态下逐步行膝、髋关节功能活动;去除骨牵引后逐步加强关节功能活动,可在CPM机辅助下锻炼。

2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治愈12例(75%),好转2例(12.5%),无效2例(12.5%),总有效率为87.5%。14例患者都相继于治疗后3个月,最迟1年时可去拐行走。2例无效患者最终采用取出内固定并植骨,再次固定手术治疗,且后期膝关节功能受限严重。

3讨论

引起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①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③钢板位置放置不当 [1] ;④钢板内固定不牢固;⑤术后保护不够,钢板下发生典型的骨质疏松,引发螺钉松动[2];⑥不正确的功能锻炼。

骨牵引能保持骨骼位于功能位置,可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和关节功能活动,防止肌肉粘连和关节强直;放置压垫,可矫正或控制骨折的侧方移位,使骨折端紧密接合,使骨骼能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能舒筋活血,接骨续筋,促进骨痂生长;针灸、理疗、熏洗能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有效恢复关节功能。非手术疗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手术给本已脆弱的肢体再次带来创伤,促进骨折愈合,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创造条件。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都会使创伤性瘢痕增加,组织粘连加重,虽能恢复骨折解剖对位,但远期功能恢复不良;而且可能达不到坚强的固定,少数患者尚需再次固定植骨。

综上所述,运用手法折顶、骨牵引、小夹板固定,内服、外敷中药,配合功能锻炼等治疗,对大部分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的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消除了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鸿儒.骨科手术失误及处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45-47.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56.

[3]张永民.赵钢生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8(12):1229.

活动失败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归因 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

一、归因理论简介

归因就是“寻找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因此,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最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加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反之,则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从而避免去参与成就性的任务;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的外在因素(试题难度、运气、外界环境),那么,学习结果就不会对其自我意向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试题难度),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且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者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则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者产生一种沮丧感;反之,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会产生一种感激心情,或者产生仇视报复的情绪。

二、影响职校学生归因的因素

1.以前的学习表现或成绩。其原理如下:学生在以前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或成绩(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会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能够”或“不能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的知觉。这种经历会成为学生学习归因的重要线索,影响学生的学习归因。

2.学生的自我成就预期。专家研究发现,自我成就预期高的学生,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和个人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类学生一般对未来的成功充满信心,并在学习中自强不息,努力进取。而自我成就预期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他人帮助、任务较易等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等内部因素,这类学生一般对未来的成功不抱多大希望,因而在学习上就不愿做尝试性的努力。

3.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总是抱着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信念来进行归因活动的,而且这一信念是相对稳定的。造成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归因时如果单纯考虑某一方面的原因,就容易造成归因分析的错误,起不到应有的激发作用。

4.环境信息的影响。其原理是:教师、家长、同伴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自然会不知不觉地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又会从周围人物的评价和自身的体验中推断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并逐渐形成关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在学业中能否成功的信念。如果周围其他人对学生的态度是欣赏、崇拜等,学生有自信心,就容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如果周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学生没有自信心,就成功时多归因于运气,失败时归因于能力差。

三、引导职校学生正确归因的方式方法

1.多与学生交流,了解职校学生归因倾向

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关系。教师通过对各类学生的了解,正确诊断他们的归因,定期评价,并对学生所作出的积极归因及时给予肯定,促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对学生所作出的消极的不正确的归因,及时予以矫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积极的归因,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针对职校学生归因倾向,因势利导

在对难题的分析讲解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播,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也能够与他人一样得出正确结论。

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成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失败认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千百万的不良后果,认为自己今后只要努力,相信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许多研究表明,学生把过去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往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倾向于难度归因时,成功认为是任务难度小,失败认为是任务难度大。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归因于外界因素。对于倾向于难度归因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逐步提高的原则。在解决较难的问题时,应预先设好铺垫,分散难度,阶梯式推进,螺旋式提高。

当学生倾向于运气归因时。长期习惯于运气归因,必然导致学生学业荒废,不思进取。教师必须设法克服运气归因的不良影响。幸运之神不可能永远降临在你的头上,机遇从来只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只有平时不懈努力,才能不断取得好成绩。

3.布置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给予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太难则又会使其望而却步。一般情况下,学习任务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目前的学业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要求,然后立即总结进步的原因。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产生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课堂提问时,问一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设置一些由浅至深的思考性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得答案,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感。并将学生的成功回答归因为“内部原因”,那是他们努力学习,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和偏差,教师要真诚地给予更正和讲解,多做正面引导。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并不完全在个人的原因,只是由于知识结构、知识深度可能超过学生现有的水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完全有可能将这些问题解决。通过这种课堂提问,可有效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因素和外部因素,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总之,教师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以便形成积极有益的归因方式。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才能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使他们不论在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面前都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伯纳德.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