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分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备事故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备事故分类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1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分类报警;责任区划分;告警窗分类显示

1 概述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运行改革之后,各地区电网相继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该种运行方式下,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同时兼顾电网监视与电网调度两种职能,调度员和监控员共用一个操作平台。因此,调控一体化系统不再像过去的EMS系统只采集变电站的事故和位置信息,而是要将变电站的各类保护信号、机构信号、公用信号等全部采集上送。这样就造成了调度员每天要面对大量实时上送的信息,调度人员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事故信息。如不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调度人员对事故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2 解决方案

2.1 分类报警

2.1.1 保护信息分类

将调控一体化系统采集的所有保护信息和变位信息按监视设备的危急程度及信号特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告警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滤除次要信息,强调重要信息。信息共分为四大类: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和变位信息。

(1)事故信息 包括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各间隔事故总信号、各间隔保护动作信号、主变火警、消防装置动作信号。

(2)异常信息 包括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异常与告警信号。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分合闸闭锁、重合闸闭锁、SF6 告警闭锁、漏氮报警、油泵打压异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等。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异常及闭锁信号:装置异常、直流消失、 通讯中断等。二次回路告警信号:TA、TV 断线、控制回路断线、直流接地等。其它异常告警信号。

(3)告知信息 包括断路器加热、储能、控制电源断电,油泵启动、空压机启动,交、直流环网失电,保护收发讯机动作,录波启动,保护启动失灵,事故照明,消防装置,生活水泵、环境监测等辅助设施信息。

(4)变位信息 包括开关、刀闸、手车等一次设备的变位信号,“就地/远方” 把手变位信息、风冷投入状态、备自投充电状态、直流均(浮)充状态等状态信息。

2.1.2 分类报警方式

将采集的信息分类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不同的告警方式及画面制作方法,表1说明了分类报警方式。对事故信息采取了响警报、报语音、光字牌闪烁、信息上告警窗和推事故厂站画面五种方式,以强调事故信息。而对次要的告知信息只采取了响铃和信息上告警窗两种方式。调度和监控人员可以直观的从图形及声音的不同处理方式上,来快速的区分告警信息的危急程度,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划分责任区

依据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监视和管辖的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划分,不同的调度员负责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做责任区。调度员在工作站的控制台上选择本机的责任区,设置了责任区的工作站只接收该责任区中的告警等信息,只能对该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进行人工操作。由于对系统管辖设备进行了责任区划分,每个调度或监控人员只负责监视该责任区内的各类信息,其信息量大幅减少。

2.2.1 责任区定义

由于不同地区对责任区划分的依据不同,建立基本责任区的概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基本责任区。例如:(1) 依据地理区域分为城北责任区和城南责任区;(2) 依据电压等级分为220kV责任区和110kV责任区;(3)依据管辖设备分为断路器责任区和母线责任区。

责任区分为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复合责任区为一个或几个基本责任区之和,复合责任区所管辖的厂站(设备)为其包含的基本责任区管辖的厂站(设备)之和。如图1所示:

2.2.2 责任区选择

每个服务器节点或工作站节点都可以依据本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责任区,并对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负责。用户也可以在有权限的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之间进行切换,并为机器设置默认责任区。

2.3告警窗分类显示

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实时信息上送,多数信息会在告警窗中显示,其中既包括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也包括遥测越限信息和开关刀闸的变位信息等。各类信息混杂在一起在告警窗内滚动上送,致使调度和监控人员无法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因此,提出了对告警窗进行分类、分页处理,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页面予以显示。划分了实时信息、事故信息、异常信息、越限信息、变位信息、操作信息、告知信息、系统运行信息和未复归信息九大类。不同类型的信息将在相应的页面内显示,运行人员可以直接点击页面切换查找需要的告警信息。如图2所示: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2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职业活动或有关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由于各行业性质、特点不同,具体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不同,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的分类划分如下:

一、 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

1、 按伤害程度分: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

(1) 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5) 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2、 按经济损失程度分: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

(1) 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 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3) 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 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 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 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 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 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应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所有统计火灾应包括下列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2)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3)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4)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三、 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的第16号令《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员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船舶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四、 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国务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根据公安部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各类的标准如下:

1、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五、 铁路行车事故分类

1987年12月10日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将行车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一) 重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

(5)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2小时。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或中破2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辆或大破4辆(大破2辆折合报废1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

(3) 动车、客车报废1辆;

(4) 货车报废3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4、 由于铁路技术设备、其他临时设备破损或货物装载不良,致使铁路技术设备破损,造成2款各项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二) 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中途摘车或货车中破1辆;

(3) 重型轨道车报废;

(4)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1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1小时;

(5)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6) 单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1小时;

(7)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 辆或大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6) 单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1小时;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3

关键词:播出安全 事故分类 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 [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讨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describing monitoring, schedul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co-ordination, incident handling procedures and precautions under the regulation integration mode, when substation appears accidents.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事故处理;配合

Key words: regulation integration;accident dealing;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82-03

0 引言

随着大电网的发展和调控一体化的实现,将变站电监控、运行维护分离,全面实现电网调度与变电站监控一体化,由运维站人员负责所辖变电站日常维护、设备巡视操作及事故处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电网故障的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使电网安全运行更直观、更主动、更快速。同时,也给调控人员和运维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当发生事故时,监控、调度、运维人员三方的配合及运维人员现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本文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入手,论述了系统发生事故时的现象、处理事故的一般原则和一般顺序,着重阐述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变电站事故处理的注意事项。

1 电力系统事故的概念及原因

1.1 电力系统事故,是指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或人员工作失误,影响电能供应数量或质量并超过规定范围的事件。

1.2 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设备缺陷、管理维护不当、检修质量不好、外力破坏、运行方式不合理、继电保护误动作和人员工作失误等。

2 电力系统事故分类及关系

电力系统事故,可以分为电气设备事故和电力系统事故两大类。前者是指系统中个别元件发生故障,使局部地区电压发生变化,用户用电受到影响的事件;而后者是指系统内主干联络线跳闸或失去大电源,引起系统频率、电压急剧变化,造成供电电能数量或质量并超过规定范围,甚至造成系统瓦解或大面积停电的事件。电气设备事故,可能会发展为系统性事故,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而系统性事故,又可能使电气设备损坏。

3 发生事故时的现象

①系统冲击,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发生明显变化。②发电机及同步电动机的强行励磁装置可能动作。③发电厂(变电所)用电部分负荷可能因低电压而动作跳闸。④监控机报出故障变电站的开关事故跳闸、保护动作、遥测越限、 电流、电压、频率等故障信息。⑤当变电站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弧光、爆炸声及其它不正常的声音。⑥运维人员到现场检查可能发现有烟火、烧损、裂碎、变形、移位、喷油等不正常的现象。

4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4.1 根据当时网内运行方式、天气、工作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监控机报出的各种信号、现场设备情况,判明事故的性质和范围。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防止系统稳定破坏或瓦解。

4.2 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保持设备继续运行,保持对用户的供电。

4.3 尽快恢复对已停电用户的供电,要优先恢复站用电,先恢复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4.4 设备损坏,无法自行处理时,应立即汇报上级。在检修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应先做好安全措施。

4.5 调整系统运行方式,恢复正常运行。

5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5.1 监控人员根据监控机事故信息迅速判别故障情况,包括故障站站名、开关变位、保护动作情况、故障对站内设备以及运行方式可能产生的影响、故障所涉及的调度范围等,并将上述情况立即上报当值调度员并通知相关运维站站长及值班长。

5.2 当值调度员应根据运行方式,拟定处理方案、安排监控人员密切监视故障发展和电网运行情况,根据审核正确的事故处理方案,向运维站人员下达故障处理调度指令;紧急情况下,经批准后由监控人员进行故障隔离、方式调整等操作指令(例如当电网频率降低,变电站低频减载装置未动作,可立即进行遥控切负荷)。

5.3 运维站人员迅速安排人员和车辆,及时到达事故变电站, 对故障范围内的设备及相关保护、自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将事故现象和检查情况汇报调度员,调度员应立即将现场情况通报监控员。

5.4 根据现场事故现象,分析判断故障范围和事故停电范围。

5.5 运维人员根据调度指令,采取措施,隔离故障点,限制事故的发展,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由监控、调度进行的紧急故障隔离、方式调整等操作结束后,调度员应与运维人员核对目前电网、设备、故障隔离情况和运行方式。)

5.6 首先对无故障部分恢复供电。

5.7 对故障所在范围,迅速隔离或排除故障,恢复供电。

5.8 对损坏的设备做好安全措施,向有关上级汇报,由专业人员检修故障设备。

5.9 事故处理完毕后,调控中心监控人员应与运维站现场人员核对相关信号、确认已复归。监控、调度、运维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5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事故;危险性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它不仅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机械制造业中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万人,可见,机械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次数之频繁,后果之严重。

1.机械加工的生产特点

在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利用去除多余材料获得所需零件或半成品的加工方法称为机械加工,而采用铸造、锻压、焊接等获得所需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称为成型工艺。

机械加工业本身具有的特点有:

1.1工种类别多

机械加工的工种包括锻工、车工、镗工、铣工、刨工、插工、磨工、钳工、钻工、木工、冲压工、下料工、铆工、钣金工等,各工种有各自的操作特点和操作危险性,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涉及的操作工种也各不相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加工业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加工方法,包括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离子束加工和超声加工等,大大扩展了加工工艺类别。

1.2设备和工具类型多

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不同,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也不同,如锻工操作中需要用到装料叉、装出炉夹钳、胎模操作机、锻造操作机等;钳工操作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有锉刀、刮刀、手锯、凿子、手锤、手电钻、钻床等。此外,根据使用要求这些工具和设备还分成不同的型号和类型,增加了其使用数量。

1.3加工对象繁多

加工对象有坯料和工件,其形状各异:包括块状、柱状、板状、棒状、锥状、不规则状等;材质不同:有钢、铸铁、各种合金、塑料、木材等。此外,机械加工采用各种类型的工艺装置,工艺方法也多种多样,生产工序复杂多变,许多操作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产生的事故也是多种多样的。

2.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基本任务

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安全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预测、分析和消除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避免设备和财产遭受损失,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3.机械加工工艺危险因素分析和控制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和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将伤害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与机械方面相关的伤害事故统称为机械伤害事故,但没有把机械伤害按不同的伤害方式进行分类。就目前关于机械行业的事故统计资料来看,也大都没有将机械伤害种类细分,导致防治不利,事故频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进行事故统计的过程中,在考虑其他事故类型的同时,将机械伤害事故按不同伤害形式细化,从绞伤、碾压、夹挤、摩擦等方面单独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为了研究机械加工工艺的危险性,对收集到的机械加工行业的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1050起事故中,造成死亡42人,重伤997人,轻伤20人,分别占伤亡情况的4%,94%,2%,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将收集的事故按加工工艺分类,各加工工艺事故所占事故总数比重见。

3.1车工、镗工操作

针对车工、镗工的操作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应着力加强一下三个方面的管理:(1)旋转部位的防护,包括:①工件、夹具的防护,如卡盘、拨盘、花盘等;②光杆、丝杆的防护;③皮带轮与挂轮的防护。

(2)切屑的防护措施,针对带状切屑,可以采用断屑槽或断屑器使其折断或变成节状,减小对人身的伤害,对于崩碎的切屑可采用防护板或防护罩挡住碎屑的飞溅。另外,要及时对操作地点堆积的切屑要用安全工具(毛刷、钢钩等)进行清理。(3)加强生产管理,尤其对不佩戴防护用具、不安全装束、注意力不集中、违规操作等现象严加管制,及时检修更换设备,防止因设备“带病”作业和设备老旧引发事故。

3.2铣工操作

由车工事故统计结果不难看出,铣工常易发生的事故时铣床的旋转部位的伤害,其中由铣刀造成的切割伤害所占比重最大,为72·8%,其次是旋转部位的绞伤和切屑伤害,分别为13·6%和10·7%。

发生铣工操作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而导致操作失误,所占比例为37·9%,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所占比例为31·1%,此外,还存在着生产管理缺陷、夹具安装不当或结构不合理,刀具选用不当等原因。

为保证铣工操作安全顺利进行,生产单位应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设置或改进铣刀刀罩、防屑挡板等防护装置,对铣床外露的旋转部分,如卧式铣床主轴后端紧固刀杆的拉紧螺杆头部、挂轮架上转动着的齿轮等加以重点防护,确保刀具和夹具安装正确牢固,对于设计制造不合理或质量有缺陷的工具严格把关,不能用于生产过程当中。

3.3磨工操作

根据上述分析原因及磨工操作的特点,生产单位应当遵循正确的验收及保管原则,选择合理粒度和硬度的砂轮进行加工,磨削前必须仔细检查工件的装夹是否正确,制定并严格遵守磨工操作规程,干磨和修整砂轮时戴手套和防护眼镜,为各种磨床砂轮安装合理的防护罩,磨床配备吸尘装置,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结论

(1)机械加工工种类别多,加工工艺复杂,生产事故频发,事故等级多为一般事故,通常一起事故导致一人伤亡,多则两三人。

(2)机械加工事故虽然死亡人数不多,但是伤害后果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多是丧失劳动能力的重伤事故。

(3)在统计的资料中,冲压工操作最易发生事故,占所有操作工种事故的30%,其次是钻工钳工和车工钳工,分别占17%和14%。因此,要加强这些危险性高的工艺的生产管理,对容易引发事故的机械部位进行改进或防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

(4)机械加工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和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分别占事故原因的26%和14%,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重点部位的防护,杜绝违章指挥、冒险操作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土宝.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9).

[2]李鑫,李新予,王伟.论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9,(07).

[3]李瑞锋.浅谈施工安全管理[J].今日科苑,2009,(04).

设备事故分类范文6

关键词:煤矿机电 事故 原因 预防措施

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报道,电力事故虽在所有事故分类中排第14位,但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四位,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

(一)大多为单个事故。由于这类事故具有零散、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忽视,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降低了对事故的重视程度。

(二)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在煤矿机电事故中,同类事故往往重复发生,这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因而是可预防的。

(三)煤矿机电事故中以工伤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在对煤矿的安检中发现,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发。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一个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一)设备陈旧老化

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因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目前,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很多煤矿的生产设备自90年代初期至今已基本上无更新,设备陈旧,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超服务年限设备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煤矿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很多煤矿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设备超期服役,伤痕累累,只靠修修补补和加强运行状况的监督来维持,最终造成机电事故频频发生。

(二)设备检修不到位

现在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设备长时间运行会造成自然磨损,在设备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会引起设备损坏,这就要求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修。现在的维修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差,再加上设备陈旧,本身维修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坏哪儿修哪儿,年检月检工作很难按规定进行。 转贴于

(三)煤矿工人基本素质普遍偏低

在煤矿工人中,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有章不循者比比皆是。尤其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本来掌握的特种作业技术就不娴熟,再加上人员频繁更换,都给安全埋下隐患。据统计,我国煤矿80%的机电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特别是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是当务之急。

(四)电网触电事故原因来分析

低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违章带电安装、检修、检查;二是不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三是用电安全技术管理不健全,如电网设备的检修或更换不及时。

高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带电清扫、检查、搬运、作业;二是没有安全措施、没有执行高压电网作业中停电、验电、放电等规定和要求;三是在作业时误操作,误停、送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执行作业监护制度,没有及时悬挂警示牌;四是没有高压漏电保护装置。

三、煤矿机电事故应采取的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保证煤矿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及时检测检验。特别对机电设备及机电设备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使用。

(二)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特殊工种的技术性较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培训,要严格考核发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三)努力提高矿工技能和经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

(四)企业领导要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积极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使机电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