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管理 评价指标' 一、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角度,构建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遵循以后一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客观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所选择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能够将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并有配套的科学管理方法评价供应商,减少主观臆断情况的存在。
(二)简明适应性原则。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需要好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在能够反映企业重点情况的前提下,减少体系当中不必要的内容和层次,避免选择评价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推广难度的加大。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与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体系同理,供应链的采购管理,需要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当中,对其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进行综合性衡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值,对定性指标进行赋值量化,同时解释定量指标和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
(四)通用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要求具备广泛适应性的要求,除了要反映出供应商在选择过程中普遍性的特征,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利用不同指标的赋值进行反映。
二、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含质量、价格、服务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无论哪种类型的采购,企业都希望所采购的对象适用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产品的合格率指标体系,即所采购的产品必须在质量方面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而产品的合格与否需要利用质量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越高,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越稳定。二是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当中的中断率,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商,谨慎比对产品运转的周转率水平,根据产品的使用条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验证供应商所提供的指标内容。三是分析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通过对客户和法规要求的满足,表示客户满意度的增加,这也是组织方面业绩提高的表现。
(二)价格指标体系的构建。供应链的管理,价格不仅仅代表供应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影响,还突出了整体的成本概念,其中包含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首先是采购价格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譬如对标准的产品,利用同行业同产品市场的价格比率,表示价格的竞争力水平。其次是供应成本的预期能力,供应商采购的长期成本结构和竞争能力,需要通过供应商的持续改进、成本降低策略、成本体系等进行分析。再次是检查供应商价格体系,并要重点强调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研发费用反应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三)服务指标体系。首先是供应商在整个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即开发商有没有兴趣为企业提供采购方面的资料,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在最短的供货期限内,提高供应的效率。其次是服务方面问题解决死否及时,供应商服务水平的高低,以供应商问题解决的时间长短决定。再次是供应后期的服务质量,其中很多采购的产品可以长期使用,而使用的时间长短,可以折射出供应商的质量服务水平,并妖气供应商跟踪服务售后的产品,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我们需要统计分析供应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务频率和内容,然后进行售后服务水平的考核。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效益指数几方面内容。
(一)战略地位:指标是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反映出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信息化领导者的地位、信息官职位的设置、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的预算方案。
(二)基础建设:指标是计算机人均数量、信息投入总额、网络性能水平、计算机联网率,反映出企业信息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情况、协同应用条件,指标数据的构成包括软件、硬件、服务器、工作站、宽带等的投入。
(三)应用状况:指标是信息采集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水平、决策信息化水平、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网站建设水平、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反映出信息获得能力和企业运营信息化水平。
(四)人力资源:指标是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学习电子化水平。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条件、应用能力、学习状况等。
(五)效益指数:指标是库存资金占有率、资金运转效率、企业财务决算效率、增长指数等,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信息化响应水平、绩效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择评价供应商成为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交期和供应商本身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和意愿、柔性适应能力等。因此,我们需要尽快从质量、价格、供应、服务、技术、内部竞争的角度,构建完善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马金麟,孟祥茹.供应链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7-231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供应商;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12)01-0074-05
0 引言
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顾客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赢得更高的利润呢?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快速应变市场需求的能力,需采取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措施。供应商作为企业运营的物流源头,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良好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影响企业能否建立一支稳定可靠、共同发展的供应商队伍,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源头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商管理的绩效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经过6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供应商管理及其相关理论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Torstein认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可以通过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而得以增强,Stevens探讨了在供应链中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结盟,供应商进入企业的战略核心,供应商管理也被提到了战略地位。马士华认为供应商管理是以企业供应部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沟通、控制和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
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哈林顿・埃默森提出管理绩效是科学管理的核心,加强管理必须将提高管理绩效作为出发点。加强供应商管理要以提高供应商管理绩效为起点,即以耗费较低的管理费用成本,得到较高水平的供应商管理效果。
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不同于供应商绩效评价,后者是对单个供应商选择时的资质评价和对供应商管理的绩效评价,而前者是评价整体的供应商管理水平,并找出其中的不足和产生问题原因的一项绩效评价工作,旨在使企业能采取措施优化管理。
当今,我国学术界对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仍需加大研究力度。本文以前人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影响供应商管理绩效的各个因素着手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为企业评价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2 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供应商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中与供应商相关的所有工作内容,供应商管理绩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供应商管理工作优劣状况,对这一工作优劣状况的全面考核便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供应商管理理念是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引导供应商管理工作方向的核心因素:供应商管理制度是规范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起到规范各项工作过程的作用: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供应商管理工作的起步点,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采购物资的质量成本和企业与供应商的后期合作成本,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沟通管理是企业控制供应商管理的生命线,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沟通管理,才能促使供应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而要达到高效的供应商管理业绩,还应有严格的执行力和激励力协助各项工作的执行,这样才能促使供应商提供优质的物资,从而维持企业与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若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能再加上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必会使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影响供应商管理绩效的各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只有以管理理念为核心,以长期发展战略为方向,以合理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为规范准则,通过严格的评价选择、沟通、执行管理和激励等措施,才能达到提高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目的,最终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
3.1 供应商管理理念
供应商管理理念是企业领导倡导,全体员工共同执行,能代表企业信念并推动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该项指标直接影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未来发展,包含管理理念的制定依据、制定原则和企业的核心理念三个层面。
3.1.1 制定依据
制定依据是制定供应商管理理念的根据,是着眼于现代时代特征,立足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思想,即主要包括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和自身的特征。
3.1.2 制定原则
制定原则是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的准则,即企业能否按照个性化、社会化、人本和市场化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3.1.3 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指供应商管理的主要思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应把供应商作为企业的竞争对象,而要从长期的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在信息共享、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双赢为目标。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理念分为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
3.2 供应商管理制度
王传明认为建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是保证采购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的保证。供应商管理制度是对供应商管理活动的文件约束,是规范供应商评价选择、沟通管理、执行管理、激励等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促使供应商管理不断规范化、优质化的必要条件。这项指标涵盖制定制度和兑现制度。
3.2.1 制定制度
制定制度是指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的管理理念,针对供应商评价选择、沟通管理、执行管理和激励等工作内容,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该项指标的完善性应从制定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针对性、可行性、应变性进行考核。
3.2.2 兑现制度
兑现制度是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考核供应商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的实际状况,能反馈出供应商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可分为严格兑现和弹性兑现两种状况。
3.3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
自Dickson对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进行研究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着手于该方面的研究,Hatheral认为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准则有8项,Weber,Current和Benton综述了74篇有关供应商选择的文献,总结出了23个供应商选择标准。由此可见,科学评价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该指标的考核可从供应商评价选择对象、评价选择指标、评价选择标准以及评价选择权重几个层面对其进行。
3.3.1 评价选择对象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对象是指企业为找到可以提供价格和质量兼优物资的合作伙伴,需在市场中开发的新供应商和在合作过的企业中挑选的供应商。该指标主要受供应商的数量、质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供应商数量越多,地理位置越复杂,评价选择供应商的难度越大。
3.3.2 评价选择指标
评价选择指标是企业供应商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它包含影响供应商优劣的所有因素,
是判断供应商优劣的准则。评价指标有利于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的规范化,对供应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评价指标应具有完整性、针对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3.3.3 评价选择标准
供应商评价选择标准是指企业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确定评价选择指标优良程度的样板,具有指导评价者得出正确评价结果的功能。制定评价标准应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3.3.4 评价选择权重
影响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的数量较多,而且在评价选择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不一致,对于供应商评价选择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定量区分便是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权重。对于同一套评价选择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受确定权重的主体和确定权重的方法两方面影响。
3.4 沟通管理
Christine Harland提出了企业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尤其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沟通管理是企业维持与供应商长久、紧密合作关系的必要手段,指通过信息的传递,资源的整合,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问题的一项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3.4.1 管理机制
沟通管理机制在沟通管理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是指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管理的运行机理,是加强科学沟通管理的依据。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其包括互惠互利、信息共享和相互信任等。
3.4.2 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指员工从事某项事情所具备的知识、品质、技巧和工作能力。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主要包含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
3.4.3 沟通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到企业赢得市场的机遇,供应商管理的沟通渠道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对提高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管理效率影响较大,主要有电话、传真、互联网等。
3.4.4 应急沟通
应急沟通是指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处理突发时间,而需与供应商及时沟通的管理工作,是评价沟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
3.5 执行力
泛东软件董事长胡剑锋认为执行力是按照命令和规则,沿着预定的计划,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企业中永远不缺伟大的思想家,但在缺少脚踏实地的实施者,因此供应商管理的执行力应具备三个条件。
3.5.1 意愿
意愿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遵守供应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并完成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愿望,包含执行意愿的明确性和执行意愿的主动性。
3.5.2 能力
执行能力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的各种行为,如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员工与供应商的协调沟通能力,该指标直接影响能否顺利完成任务。
3.5.3 程度
考核供应商管理的执行力,除以上两方面,还应包括各项工作执行力的程度,即把规划转化为效益的落实情况,包括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工作流程的执行状况等。
3.6 激励力
杜敏认为企业要想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稳定的双赢关系,应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并提出适当的激励能使供应商更大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驱使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产品㈣。激励是管理者为了取得一定的绩效,驱使被管理者工作而采取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措施,主要分为对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激励。
3.6.1 外部
对外部的激励是指企业对供应商的激发和鼓励,是提高管理供应商管理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采取有效的供应商激励,能增强供应商之间的适度竞争,提高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该措施包括订单激励、价格激励或信息激励等。
3.6.2 内部
对内部的激励是指对员工的激励,是为了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所采取的各种奖励或惩罚措施,是驱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奖金激励和学习培训等。
3.7 发展战略
曹文认为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发展性是其本质特征,发展战略的制定谋求于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是企业立足于长期的发展,科学构划全面供应商管理的蓝图,对该指标可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维度。
3.7.1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对未来供应商管理的具体化,表明企业未来在供应商管理这一块努力追求的方向和所想要达到的水平。可从发展目标的基本性、整体性和发展性进行考核。
3.7.2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为实现长期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供应商管理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对该指标的考核可从战略规划的计谋性和长期性进行。
4 研究结论
(1)在突出战略管理的经济领域中,评价供应商管理的优劣状况并找出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不足,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七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反应了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有机蔬菜;生产企业;投入品;管理与控制
近年来,随着蔬菜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但供应市场上有机蔬菜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事件偶有发生。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T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以下简称国标)更严格地规范了有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机蔬菜生产企业需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建立农业投入品管控体系,以进一步提高有机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1有机蔬菜生产对投入品的基本要求
有机生产是指按照特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蔬菜生产即应按此要求进行管理,生产中不允许使用化肥、化学农药、转基因产品等。有机蔬菜生产中的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农药、肥料、包装材料、消毒剂等。按国标要求,有机蔬菜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GB/T19630—2019附录A列出的物质,对未列入GB/T19630—2019附录A、附录B的投入品,按附录C上报给相关有机认证机构及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进行评估,在专家评估合格的基础上公布有机生产、加工投入品的临时补充列表。
2建立严格的投入品准入制度
企业管理人员在每年的有机蔬菜生产前,应按照种植种类和类别及生产作业安排制定农业投入品的采购计划,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制作允许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名录,并建立严格的投入品准入制度[1]。
2.1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文件和规定,制定严格的农业投入品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的供应商管理主要涉及三部分,即供应商的选择与批准、供应商的监控与评估、供应商的发展与淘汰。
2.1.1供应商的选择与批准
近年来,市场上仍有假冒伪劣或资质证照不全、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业投入品,采购人员需在采购前做好供应商的筛选工作。选择供应商重在初步筛选,即要求供应商提供合规相关、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相关以及其他相关资质证照,并对其进行审核与审查。具有合规相关的资质证照是最基本的条件,它能确保供应商为合法组织、符合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例如初选农药时,需供应商提供生产企业的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证、营业执照、第三方检测报告(不含化学农药)、农药包装袋(标签信息)、有机投入品评估证明(有机农业投入品特有的资质证明,表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这项投入品使用于有机农业生产,属自愿性认证书)或生产工艺说明、非转基因证明等材料(前3个资质证照称为农药“三证”),并需从中国农药信息网、相关农业投入品认证机构等核实资质材料的真实性。合规相关资质证照通过审核后,通常还需供应商提供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相关的证照、认证书等,如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HACCP体系等证书,原则上这些证书均为自愿性认证书,供应商获得认证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水平。供应商初步筛选是保障农业投入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的前提。另外,因有机蔬菜生产的农业投入品不得采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采购投入品时还需关注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特别是采购种子、生物肥料等,对具有转基因风险的投入品需综合取样后送至第三方实验室检测,通过定性定量的转基因测试判定其是否为转基因产品及其产物。用于有机蔬菜生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等,宜选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不得使用聚氯类产品,因此农用地膜、蔬菜包装保鲜膜等不得采购聚氯类薄膜。
2.1.2供应商的监控与评估
初步筛选的资格审查合格后,还需对供应商及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如有机肥,可考虑进行现场评审,由企业本身实施现场审核,也可委托二方或三方机构进行审核。建立起合格的供应商名录后,需对供应商进行监控和定期绩效评估。评估指标主要为质量和商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到货合格情况、投诉情况、其他质量指标等。采购者对主要质量相关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商务指标主要指价格、交付情况、服务因素等。
2.1.3供应商的发展与淘汰
在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与合格的供应商逐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淘汰不合格供应商,以确保供应商名录中的每个供应商质量达标。
2.2建立严格的投入品验收制度
农业投入品验收是控制原料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收集供应商质量表现的主要环节之一。验收主要是对到货投入品现场检验的过程,主要涉及投入品的索票要求、收货检验要求以及外检要求等。索票要求主要包括索要到货清单、第三方检验报告(一般每6~12个月更新1次)、出厂检验报告等。收货检验要求主要包括车辆卫生检查、投入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检查(允收期一般要求少于1/3保质期)、快速农药残留检测(农药等高风险产品)、包装标签净含量、感官等。外检要求主要是对高风险投入品抽样送检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2.3建立投入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为避免投入品与周边环境相互污染,种子、肥料、农药、包装材料、消毒剂等物资需建专库存放,且设专人管理。库房要求地面平滑、不渗漏、结构完整、干燥、明亮、通风良好,地面、天花板要采用耐化学腐蚀材料建成(易清洗),禁用窑洞、地下室、燃料库作农药库房使用。库房内的投入品要合理堆放,远离电源,避免阳光直射,垛码稳固,留出运送工具通过的过道。库房内应张贴投入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急救处理程序、急救联系方式、卫生安全条例等。投入品库房要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严禁他人随意进入,做好库房防水、防火、防盗、防虫鼠害等措施,保持库房内干净、整洁。农药库房周边需配备消防器材(灭火器等)和急救药箱(常用解毒药、特效解毒药、高锰酸钾、脱脂棉、红汞水、碘酒、双氧水、绷带等);库房内应放置沙土、扫把、垃圾桶等,以备农药泄露时使用;放置农药的货架要用金属或硬塑料等非吸收性材料制成,不得使用木质货架,货架上的粉状和粒状药品应放在液体农药上方。肥料库要远离水源25m以上,以免水源被污染,无条件建立肥料库房的情况下,需用覆盖物盖住肥料,避免肥料受雨水冲刷。有机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应与收获的蔬菜产品和包装材料分开存放,以免蔬菜产品受其污染。投入品入库时,管理人员应核对物资名称、数量、规格等,同交货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严禁使用的投入品不得入库;投入品出库时,需有相关领导签核的领料单,发货时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一盘底、二核对、三发货、四减数”原则[2],对未使用完的投入品,当日清点,并退回库中。出入库管理中,需做好投入品物资的出入库记录表。
2.4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特别是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安全使用,关系到有机蔬菜产品及生产人员的安全健康,需建立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有机蔬菜产品的品质,需由植保员依据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决定施用药物的种类及数量。病虫害防治应科学用药,不得过量或超量使用,严禁使用未列入投入品目录清单的农药,不得采收农药安全间隔期未过的蔬菜产品。工作人员在配制农药时要选用专用器具,严禁用手取药和搅拌农药,施药前要检查配药设备是否完好。企业应建立防护机制,为施药人员配备口罩、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等,操作期间禁止其饮酒、吃食物、揉眼睛等,对施药人员需定期进行专业的施药操作、安全教育、急救措施等培训。用后空的农药包装瓶(袋)用清水冲洗3遍后集中隔离存放,禁止使用和再利用空的农药容器。
3结语
近年来,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应把农业投入品管理和控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建立有机蔬菜农业投入品供应商管理体系、投入品验收制度、投入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机蔬菜生产“源头管得住,过程控得住”,以保证有机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全面提高有机蔬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颜步春.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建设[J].长江蔬菜,2012(19):1~2.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ERP环境;会计信息化;困境;解决措施;效果
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现代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效果,这对于有效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从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情况来看,我国总体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地位,需要积极采用有效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效果。
一、ERP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软件总体的配置程度不够高想要全面有效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先进软件的重要参与,这样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现价段中针对ERP的软件进行选择的时候,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企业购买的软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侧重点不对,很多企业在选择软件的时候,只是一味的选择较为昂贵、拥有先进技术的软件,但是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不够适应,同时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技能水平有限,无法真正的有效适用到这些软件,不能够有效发挥这些会计软件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对于软件的性价比过于重视,一些企业选择的会计软件,外在功能较为明显,但是企业忽略了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各项服务和技术,这样很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第三,企业没有针对软件供应商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正确的判断,ERP和传统办公软件在使用寿命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就要求软件本身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度,对于软件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在购买相应的会计软件之后,对于供应商的依赖过高,而企业自身的配合度却不够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够高,同时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将该项工作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结合。企业可以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但是从当前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能够发现,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十分完善,针对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还较为缺乏[1]。
(三)财务控制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ERP时代环境中,容易出现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不断改革传统的财务控制模式,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财务控制工作的整体效果。实施ERP系统之后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控制工作还不够十分完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控制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财务管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财务信息的安全问题、出纳查询的便利程度等[2]。
二、ERP环境之下会计信息化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针对会计软件的配置进行全面完善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软件的配置工作,这项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计信息软件。企业在选择ERP系统的时候,需要从自身制定好的期望目标出发,对软件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主要包括软件本身的质量、软件的成本、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行业经验和资格,同时还需要对供应商的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软件的配置,需要选择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供应商,这样企业所购买的软件能保持长期的使用效果[3]。
(二)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
认识,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在ERP时代环境下的思想认识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到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其他各项工作配合度,在购买会计软件之后,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逐渐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克服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针对会计信息化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而设置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业务进行有效重组,这样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再者企业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需要和现代管理制度理论进行充分结合,提升自身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三)不断加强财务控制的各项工作
企业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控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等进行全面控制,针对财务控制的具体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提升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针对传统的财务控制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和作用。企业使用ERP系统的时候,需要对一些财务权限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系统的访问权限,在设置软件控制的方式时,需要和企业财务方面负责人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财务控制取得良好效果[5]。
(四)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工作,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养,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当前企业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软件使用技能、计算机应用技巧等方面,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道德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培训工作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的课程完成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够真正全面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同时还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分工进行全面有效的划分,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增强会计财务工作的整体效果[6]。
三、结束语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中药材;物料;质量;管理;制度
药品是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为确保药品质量必须对原料至成品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1]。中药材生产涉及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农膜、农机等数十种物料,这些物料直接或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为了规范中药材GAP生产的物料管理,确保药材的安全和有效,亟需建立一套中药材物料管理体系。笔者从事中药材基地技术研究与开发多年,对这一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总结发表,供同行参考。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对物料的采购、入库验收、储存养护、发放、使用等应制定管理制度。
1.1设置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 并建立完善的职责规定及工作程序
编写部门职责时,将物料质量责任纳入部门职责中。采购人员负责质量信息搜集和全程联络,严把采购质量关;质量部门严把检验和质量监控关;生产部门做好物料的保管、发放与使用;财务部门严把考核关。全体员工自觉把物料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水平。
1.2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
建立物料采购、入库验收、仓储养护、发放和使用等管理制度,健全有关记录和凭证; 制定近效期药材、不合格药材和退货的管理制度。
1.3建立和健全工作记录、内部审评等制度
改善仓储条件,搞好中药材等的贮存与养护。
1.4及时对物料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进行补充或修订
由于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的更新,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物料质量有关的检验项目及控制指标、工艺技术指标、管理措施等必须及时修订,才能确保物料的有关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符合实际要求,从而对物料供应与质量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
2物料的采购
2.1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抓源头,保质量,供应商审计与评估是基础。对供应商的选择应分类管理,与企业已有长期合作关系且产品质量始终稳定的供应商,应作为优选对象,在资质审查符合要求后,直接开展审计评估以简化程序。供应商审计完成后编制合格供应商一览表,同时为不合格供应商建档,不得购进不合格供应商的物料。
2.2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前要询价、比价,大宗物料应投标,按计划签订合同,按合同执行采购任务。
2.3 肥料、农药、农膜等购买
原则:按需购买及时使用,尽可能减少物料的贮存量和储存时间,特别是农药和化肥,更应遵循按需购买,以“零库存”为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的规定,化肥、农药、农膜必须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实行专营。购买化肥、农药、农膜时最好在农业“三站”购买,即在农技推广站、土肥站和植保站购买[2] ,不得在无证经营或挂靠经营的单位购买。
3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包括物料的购入、入库验收、储存养护、发放与使用等程序,这些都离不开仓库管理。仓库分库或区要合理、保持通道畅通,做到合理堆放、进出有序;做到账、物、卡、证一致,避免差错的发生。
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进出验收、质量第一;
分类贮存、环境适宜;
合理分区、明确标识;
帐物一致、卡证对应;
定期盘点、杜损防积。[3]
3.1 验收
保证采购数量、品种、质量与合同一致,做到安全入库,质量第一。
采购员按合同催交,收到运单后填写收料单,一式四联,采购员自留一联,其余三联连同发票及合同副本送库房办理入库。仓管员检查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情况及凭据。物料进出仓前应严格点数或称量;质控员进行质量验收,取样送验;严格做到单据不全不收、手续不齐不入。
3.2贮存
要做到分类贮存、环境适宜。
3.2.1库房的分类与物料的分类贮存
3.2.1.1库房的分类
库房按中药材生产物料的性质可分为:农药库、肥料库、农资库、工具库、包装材料库、药材库等,每个库又可分为若干个区,如肥料库可分为:有机肥区、化肥区……药材库可分为:鲜药材区、半成品区、成品区、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应设有护栏或用红色网将不合格品全部罩住,能与其它堆垛安全隔离。
库房按环境可分为:常温库、阴凉库、冷库。
3.2.1.2物料的分类储存
物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应按其特性储存入不同的库房,分区分类管理。
农药不能与化肥、包装材料和中药材共用一个库房。农药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不同性质的农药不宜存放在一起,否则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降低效果。农药应按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等分类存放。
3.2.2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根据物料的性质和贮存要求选择合适的库房,如天冬、麦冬、海马等药材宜在阴凉库中贮存;种子等繁殖材料,尤其是无性繁殖材料,如根、芽、苗等绝大多数只能保湿短期储存。
物料在储存期间质量会发生动态变化,超过一定时期质量就会降低甚至变质不能使用,所以物料应制定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中药材种子等繁殖材料多不耐贮存,如丹参种子不宜久贮而宜随采随播。物料接近或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2.3物料的堆垛与标识管理
做到合理分区、合理堆垛、标识明显。
3.2.3.1物料的堆垛
做到:堆位整齐美观,便于堆放,便于清点[3]。堆垛时应保持五距,即间距不少于50cm、地距不少于10cm、墙距不少于30cm、顶距不少于30cm、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货垛的水平间距不少于50cm[2]。
3.2.3.2物料的标识管理
建立物料卡(库卡),在醒目位置挂或贴状态标志,明确标示物料的质量、数量等信息。如:在堆垛的醒目位置挂库卡(或库位卡)、挂或贴质量状态标志――如:待检堆垛挂黄色的待验标志牌;合格堆垛挂绿色的合格标志牌;不合格堆垛挂红色的不合格标志牌……
3.2.4建账
做到:账物一致,卡证对应。“账、物、卡、证”指的是:账――仓库物料档案;物――仓库贮存的物料;卡――明确标识于物料所在堆垛而便于存取的牌卡;证――出入库之原始凭据、质量记录等。
物料进出库应检查和核对:送料单、领料单、入库单等单据,按单据进出仓,每次进出仓后及时建立台账等档案,务必做到“账、物、卡、证”相一致。
3.2.5 物料的发放
发放原则:“先进先出”和“近期先出”。由需要部门填制“领料单”,领料人员凭“领料单”到仓库领料。仓管员凭“领料单”发放物料,交接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仓管员及时填写物料进出仓记录。
4物料包装的管理规定
储存物料必须包装完好整齐,标签标识齐全,不得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修补;包装容器上标的品名与产品本身一致;容器上标出的数量必须与容器内实际所装数量相符。
5物料的养护管理
因物料在存储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尘土和杂物、虫害和霉变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因此应建立物料养护管理制度,对物料进行定期检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自然因素对所储物料的影响。
6 中药材运输
中药材原则上应单独整车运输,需冷藏的产品应用冷库车运输。车辆在装货前应彻底清洁干净并保持干净干燥,装好货物后用帆布将整车货物盖严实,避免运输过程中遭雨淋湿、风干、虫食或被尘土污染。
7结束语
GAP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物料数量多,性能各异,管理是复杂的,为此,笔者建议学习借鉴药品GMP、三色管理及定置管理等物料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中药材GAP物料管理制度,提升GAP物料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均.药品GMP实施与认证.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4次印刷.
供应商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供应商质量管理 问题 控制重点
一、前言
在现代企业生产中,对生产活动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只有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只有一个企业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过程,需要多个企业合作完成。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商,在形成一种模式的过程中较难把握的是管理制度。先进企业的关注重点就是如何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处理好,做到合理的供应商管理。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一些企业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供应商质量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
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在企业生产链的运行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会使得供应商、企业或是更多企业合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这种浪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度,阻碍了各方的继续合作,这将会对以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合作链的有效运行。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
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合作关系,不断引进供应商质量管理,但是许多企业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职能并没有进行专业性的了解,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市场中仍然存在大量劣质的商品,企业所选择的供应商如果提供的产品品质比较劣质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因此做好供应商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对其只能进行充分了解,能够保证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制度不断趋于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供应商质量。做好供应商质量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整体业绩。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供应商质量管理将会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外壳,缺乏实际意义。
(三)企业和供应商不能认清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
在全球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合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乏的运营手段。各个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的重要性,开始寻找合作伙伴,供应商质量管理就是生产合作关系下的产物。但是市场的主体仍然是竞争,只有确保企业与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竞争关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企业确定何种方式来管理供应商的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供应商与自身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将无法产生共赢的效果。因此不断完善供应商质量管理,将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处理好,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四)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在一些企业中只流于形式
现在一些企业虽然存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但是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供应商的质量、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业绩。虽然表面上帮助了企业,但是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只是一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的整体运行,也将影响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果长期这种情况,将会限制供应商以及企业的合作发展。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主要方面
(一)设计质量的提高与管理
所谓的设计质量即产品的设计水平以及产品所能达到的预期技术性能,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质量控制成本以及服务成本。对供应商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是设计图纸,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产品所能达到的使用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采用先进的分析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产品的设计风险。
(二)与供应商技术协议的完整统一
这实际上是产品质量控制的辅助部分,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合同时,相关技术部门要与供应商签好技术协议。技术协议不但要对产品的材料要求、加工工艺要求、检验手段、形式试验、包装要求进行说明,也要对首件提供样品进行验收,对人员配置、不合格产品的处置方式进行必要说明。企业要确保供应商标准的完整性、技术合同的全面性,如果存在标准不同的情况,相关技术部门要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与供应商做好沟通工作,从而达到共识,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对后续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防止因标准不同,而出现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三)检验验证方法的合理性、统一性
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贯穿了检验验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具有同样的尺寸形位公差,但是采取不合理或是错误的测量方法将会导致结果发生错误。虽然在签订技术协议的过程中已经对检验指导文件进行规范,但是编制好更详细的产品关键工序以及最终检验的检测指导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测量方法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做好供应商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中若是存在只是流于形式的质量管理,需要加强现场审核,让有能力、且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在相关部门任职。企业只有认清与供应商双方的共同目标与利益,才能保证双方的共同进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合作关系中所然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只有认清这种关系并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在如今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宫永华.关于改进尚美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工商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