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在药店工作期间,我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法》、《商品质量养护》等相关法规,积极参加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办的岗位培训。以安全有效用药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药品是用来防病治病,康复医疗的,作为药店工作人员,销售药品的最后把关者,我努力学习药学知识,礼貌热情地为患者提供相关咨询,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副作用,让患者能够放心的使用。配药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调剂,不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药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将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和生命安全,通过知识由浅至深,从理论到实践,又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对药理学的理解也总结了一些药理常识,如下:
一、掌握了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无菌术;灭菌消毒法;正确应用
【中图分类号】R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85-02
无菌术主要是指针对感染来源以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技术措施,该技术以消毒灭菌法、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所组成,在临床应用中对诊疗的效果及手术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就基于无菌术在临床应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具体分析无菌术的正确应用方法,再讨论无菌术正确应用的意义,现作如下报道。
1 无菌术的概念阐述
在一百多年前的外科中,伤口感染属于外科医生在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由于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避免伤口感染现象的发生,致使外科收治的许多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由于伤口感染对外科治疗造成的恶劣影响,各个国家的外科医生及专家们也十分重视对规避伤口感染措施的研究,于是,各种抑菌、抗菌技术也就渐渐衍生了出来。自从1864年匈牙利医生Semmelweis提出在检查产妇时使用漂白粉深液洗手消菌起,直至1877年德国人Berg-mam发明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于外科中时,无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渐臻成熟[1]。
2 无菌术的正确应用分析
2.1消毒灭菌法的正确应用
消毒灭菌法主要是指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原理,对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进行杀死、清除操作,进而达到无害化目的的一种方法。根据现在消毒灭菌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主要可将其分为化学消毒灭菌法与物理消毒灭菌法两大类。
其中,化学消毒灭菌法包括有气体熏蒸法、药物浸泡法、紫外线照射法等,其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是用来对空气、医疗器械、患者皮肤、手术人员手臂等处进行消毒,进而达到有效杀灭细菌、真菌、芽孢等有害微生物的目的。而物理消毒灭菌法主要包括有干热、煮沸、高压蒸气、火烧、电离辐射灭菌法等等,根据消毒杀菌类型的不同,其方法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火烧法多会应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中;煮沸法多可应用于橡胶、玻璃、金属类制品或器械的消毒灭菌中;而高压蒸气法可应用于手术巾、手术衣、橡胶、敷料、手术器械等能够耐受高温的物品中;而电离辐射法大多应用于一些药物的制备过程、一次性医用物品、所以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消毒灭菌中。
2.2操作规范的正确应用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无菌术在外科应用时不仅可用来处理和清洁伤口,还可用来处理感染病变以及被污染的伤口,而为了保证处理效果的良好性,严格、正确的应用无菌术操作规范也很重要。
⑴术前操作。首先,于术前一天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清洁卫生,针对胃肠手术者,还应做好肠道防感染准备工作;其次,手术人员于术前以浸泡法、刷手法等消毒灭菌法进行洗手,并保持自身指甲、手臂皮肤的干净、整洁、无破损,且有感染者不宜参加当次手术。之后再换上手术室专用衣、帽、鞋、口罩等;再次,对行手术的患者术区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标准流程铺无菌单、辅助患者穿手术衣等操作。⑵术中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的肩以上,脐水平以下、背部以及手术台边缘均属于有菌区,所以手术时应严格、仔细的注意,避免被污染。若手术中发现所用手套等物出现破损被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并消毒。在手术快结束时,关闭患者切口前应该仔细、认真检查所用敷料和器械,防止遗留体内的不良现象发生。⑶术后操作。术后完毕后,应该对患者伤口实时、动态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抑菌消毒措施,避免术后感染。而在手术中所使用过的一切敷料、器械等物,均需严格的消毒灭菌,以保证下次使用时各器物的不会有污染[2]。
2.3管理制度的正确应用
无菌术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为了避免已进行消毒灭菌的物品、手术区和已行消毒准备的人员被污染,以及避免患者在治疗中伤口出现感染而制定的管理制度。而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均是经过各专家学者缜密、认真的讨论,以及长期的医疗实践与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可行、有效等特点,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对操作空间、物品、操作人员进行的无菌管理以及防止污染的各种要求。由此可见,在无菌术操作全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正确的应用,可对无菌术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3]。
3 无菌术正确应用的意义
由于无菌术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医务人员在应用时,一定要保证无菌术操作的正确性,并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医疗器械、用具的无菌保护意识以及无菌理念等良好的无菌习惯,才能使无菌术的应用合理、准确、有效,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蒙军,易小玲,杨春艳,张琳,范平,侯敏,江顺奎.基于无菌术的一次性毫针研制及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7):261.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循证护理;手术室;带教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循证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和模式,自1996年传入我国以来,因其先进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1]。循证护理的引入无疑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在临床护理决策中融入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是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当今护理教育的方向[2]。近年来,手术室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护生带教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3]。如何根据手术室的特点做好带教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到护生带教中,指导护生完成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9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6—9月的4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0~23岁,平均(21.40±1.01)岁;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48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平均年龄(21.37±0.841)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历、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
带教组长安排带教教师,由带教教师进行入科介绍,使实习护生熟悉手术室环境、布局、工作制度及规范。带教组根据护生实纲,结合科室情况制订实习计划和授课内容,明确实习要求,并进行小讲课、教学查房各一次,最后进行出科理论、技能考试。
1.2.2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
(1)提出问题。带教教师成立循证小组,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程序;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回访已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自身带教经验总结,分析实习护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①护生对环境陌生,专业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外科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严格的3区划分,特殊的工作着装,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使护生感到神秘而陌生。手术室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和明确的巡回护士职责、器械护士职责等,所有的制度必须与工作相结合护生才能真正理解,加之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与临床科室完全不一样,所以护生感到陌生。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的内容简短而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②心理应对能力差,各项操作没掌握。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特殊,除了基本护理操作外,还增加了护生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操作,如外科手消毒、无菌技术、穿针、安装刀片、安置手术、配合医生手术等。这使护生感到陌生和恐惧,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4]。③无菌观念不强,缺乏实践。手术中许多操作需要有很强的无菌观念,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然而无菌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带教教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经验缺乏,降低了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④主动学习意识差。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不会主动去请教带教教师或翻阅资料;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工作缺乏主动性[5]。(2)寻找循证依据。首先,根据循证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循证依据,带教教师间相互学习、讨论,得出有效带教措施,并分析护生实习需求,结合带教工作经验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带教方案及实习计划。其次,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教师、一对一带教教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教师模式[6],即由主带教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我科室根据医院护理部统一要求设立带教组长(主带教教师),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由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担任。由于带教教师的职业信仰、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均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带教教师选拔上制定严格的标准[7],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选择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并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带教能力与水平。最后,召开由护生参加的实习小结会,征求其对带教教师、带教方式方法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3)循证护理实施。①手术室带教组将手术室实习计划、规章制度、专科理论知识等内容编制成手册[8],在护生入科第一天发放,将入科介绍、手术室工作制度及职责等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进行讲授,要求护生记笔记,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带领护生熟悉环境,对手术室工作制度、职责进行讲解。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临床工作。②在护生入科后的第二天,带教教师进行技能操作演示,让护生有感性认识,并将纸质版操作流程、操作用物发给护生组长,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训练,训练过程中护生可通过播放操作视频强化细节练习。带教教师对操作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③带教教师制作PPT课件进行授课,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感染控制规范等。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解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的后果及隐患来警示护生,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不断提醒,以达到培养护生无菌观念的目的。④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带教组长负责德育及思想教育工作,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正能量事例的讲解和不断的沟通交流,使护生感受到带教教师的关怀,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正确处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第一周护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第二周实行“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教师要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原则,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经常鼓励、表扬护生,提升护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工作、学习积极性。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1)两组出科考试理论与技能成绩见表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见表2。在带教方法、带教课程安排、带教内容实用性、增强无菌观念、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6个方面,除了带教内容实用性和带教课程安排两方面学生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4项两组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满意度评价见表3。带教教师通过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善于提出问题、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熟练、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7个项目对护生进行评价。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实践证明,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1减轻护生心理负担,调动实习积极性
循证护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带教方法,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一周的基础培训,由带教组长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各项无菌操作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等,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视频,明确实习重点和难点,以减轻护生心理负担,调动实习积极性。
3.2提高带教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果带教教师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9]。循证护理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护生对现存经验提出质疑,指导其运用评判性思维寻求实证,在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要求带教教师通过学习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利用最新方法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调动了带教教师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更新,使带教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我科整体带教水平迈上新台阶。
3.3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营造轻松的氛围,分享自己的查证和临床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学生所查阅文献资料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也能给带教教师新的思路,丰富专业知识,实现自我完善[10],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为临床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11]。以往,手术室带教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带教,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如今带教教师的作用已不止于带教和信息传递,还扮演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角色。如何培养文化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且热爱护理事业的护生,是当前临床护理教育的关键[5]。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实习带教,能够极大地提高实习护生理论水平,同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习主动性[12]。所以手术室带教要摆脱传统模式,根据护生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护生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笑燕,江东风.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现状及思考[J].全科护理,2010,8(12B):3269-3270.
[2]朗延梅.实施循证护理教育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50.
[3]施小俊,黄定蒙.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85-86.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检验质量;医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91-02
检验真正做到三者合一(仪器、试剂与标准包括室内质控物)的实验室并不容易,同样,试剂在不同仪器间差别也较大。如何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无误,除了以上几方面外,作为检验科管理人员,摆在他们面前的应该是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
1 制定好适合本科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做好质控涉及的不单单只有设备,还应包括操作人员、试剂、操作方法、实验室环境、选择正确的质控方法,而质控方法的设计又要考虑众多因素,如临床质量要求、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误差失控概率等。通常选择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质控规则[1]:(1)12S规则:一个水平测定值处于±2S~±3S界限内,可作为“警报”信号。(2)13S规则:一个水平测定值超过±3S界限,为“失控”。(3)22S规则:同批两个水平质控品测定值同方向超出±2S限值,(Z-分数质控图)或同一水平质控品连续再次质控测定值超出±2S限值为“失控”,多由系统误差造成。(4)R4S规则:同一批中两个水平质控一个超出+2S限值,另一个超出-2S限值,为“失控”,或同一水平连续两次测定,一次超出+2S限值,另一次超出-2S限值,也为“失控”,此规则失控多属随机误差。(5)41S规则:当一个水平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连续4次超过+1S或-1S界限,或两个水平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同时连续2次超过+1S或-1S界限时(Z-分数质控图),为“失控”,由系统误差所致。(6)10X规则:当一个水平质控血清测定结果连续10次偏于χ一侧,或2份质控血清的测定结果同时连续5次偏于χ一侧时(Z-分数质控图),为“失控”,是系统误差所致。
每个实验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实验室的质控规则,即要考虑到系统误差,又要考虑到随机误差。
作为一个检验科的负责人,检验科首先需要做好SOP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进行操作,做好每天的室内质控,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患者负责,现在的医疗纠纷太多,如果出现问题,你拿不出质控数据,吃亏的就只能是自己。
某医院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个患者怀疑他们医院检测不准确,就去了另一家医院检测,结果相差挺大,因此她就来找这个检验科的麻烦,但是他们拿出质控数据,患者无话可说。于是,患者就找另一家医院的检验科,可惜他们没能拿出质控数据,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他们了。
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医学检验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但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同检验人员素质有关,也同非检验人员有关。因此,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应是全院范围内的全面质量管理,抓好全面质量管理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全面质量管理领导班子,加强领导和不断提高全体职工质量意识,并同相应的质量管理体制相配套,质量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日常工作中[2]。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医学检验的监督机制。第三,建立规范化的内部审核规范,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采用国际惯例进行内审,抓好质量控制。第四,建立规范化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证制度。第五,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内部和试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措施。要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及目标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全面经济核算技术等加强成本核算。并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
LIS系统就是提高检验科管理水平的得力助手,它既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很多差错事故的发生,是
检验科管理者最贴心的帮手。
2仪器、试剂、质控品三者要匹配
关于如何做好室内的质控观点也很多,每个检验科的管理者都有个人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从仪器和试剂来说,第一确定仪器要达到最佳状态,有时仪器的飘移会导致结果差异很大;第二,试剂购货渠道是否是从正规经销商处购得,因为正规经销商在试剂从厂家到公司的保存等条件是比较规范的,这样可以保证试剂免受客观条件影响(如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临床检测结果;第三,出现情况首先与厂家联系,清楚厂家出厂检测的各项指标及厂家测定质控情况,这样就清楚自己科室校准数据及测定质控与厂家的差异,与厂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第四,可以尝试着换另一家试剂试试,看有没有类似情况才出现。
如何做好质量控制,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血清,这对于质控的准确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要有专门管理者进行分析失控原因,并加以纠正。另外,质控品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每天都必须要做,还要不断总结,如科室每个月开一次质评会进行交流,各个小组每两周都开一次质评会。通过质评会对质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纠正失控。从思想上重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指导实践,相信通过以上工作一定能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整个检验科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3分析前质量控制很重要[3]
根据ISO15189认可的要求,首先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文件去操作,质控品都需要做两个级别,虽然提高了费用,但是节省了很多麻烦,也免了很多出错的机会。检验科人员素质的提高,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实验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受检者的重视。首先在护士采血上,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检验常识。有些检验项目需要空腹采血;有时候有些病人打着吊瓶在同一个胳膊上采血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医院定期会给一些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一些检验的基本常识,通过检验科和临床的沟通,可以提高检验质量。
一项检验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验报告单发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应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在分析中和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科已有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室间质评、室内质评。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常被忽视,在分析前还有很多检验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据文献报道,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左右。可见,在目前的检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检验科内的质量管理都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前误差,才是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在这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1)首先编写了《样本采集手册》,作为受控文件下发到各病区,指导临床采集标本之用。(2)新员工、进修修人员和临床实习学生进院后都由科教科进行岗前教育,其中培训的内容之一,就是检验前的质量保证环节这一课,内容主要是分析前的重要性和每一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而这些都是临床大夫和护士需要把握的,否则分析中质量保证就无从谈起。(3)由医务处牵头,以沙龙的形式定期将临床专家、各个科室主任、护士长长召集在一起,探讨分析前实验室诸多环节可能出现和发生的问题,实现检验人员与临床人员直接对话、沟通。(4)我们自编每月一期《检验通讯》,每期都有相关板块内容和临床交流。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这样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临床的沟通不够,如果沟通顺畅,形成氛围,分析前质量会得到有效保证,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应该强调的是检验人员如果严把检验质量关,有强烈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检验质量的细节,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临床才能信服于你。检验科的生存之本就是靠质量,如果我们对自己提供的数据都没有底气,怎么能够得到院领导和临床科室的认同?检验质量是永恒的话题,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科室各项工作也就步入良性循环,我相信,ISO15189质量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将会为患者临床诊疗、百姓的健康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我们也将用自己的努力,按照科室“科学、准确、及时、安全”的质量方针,为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为检验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9-90.
[2] 尚丽霞. 检验科出现医疗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 实用新医学,2007,2(8):375-376.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学模式;降阶梯思维;人文精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而作为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第一条防线———急诊科则成为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1]。目前,我国大多数急诊医师都是由所在医院的其他科室的医师临时组成,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教育[2]。因此,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就此,现将我们科在20多年带教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分享。
1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特殊性与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
1.1急诊科的教学应该是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的教学
其他专业科室的疾病谱是按照人体系统进行划分,在各个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而给予专业的治疗。所以其它专业科室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是按照某种明确的疾病为纲要,展开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回顾、分析其病理生理变化、总结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再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诊,最后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然而,急诊科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诊断及系统划分不明确、同时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致残或致死,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急诊医生明确所有的诊断后再制定治疗方案[3]。为此,应该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在展开救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因此,为了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教学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合急疹疾病谱的特殊性,建立合理的急诊教学模式。作者在急诊教学中以症状体征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危急程度分级,需要急救的先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及生命支持,相对稳定的可按照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路径的排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急诊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各种急救流程的标准化,教学结合各种症状体征的临床路径教学[4]。比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首先不是明确此患者的诊断系肺梗还是心律失常,而是果断启动EMSS,进行心肺脑复苏,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基础病,因此,急救流程的教学对于急诊专业医生尤为重要;而对于急腹症的患者,可按照腹痛这一症状的部位及其性质,结合查体的阳性体征,进行排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所以,急腹症的教学不同于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以及胆囊炎等疾病的教学,应该是成熟的急腹症临床路径的教学。
1.2降阶梯思维模式贯穿于急诊教学之中
急诊病人中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既可以是轻症,也可以是重症,也可能是病情迅速进展和发展缓和的疾病的共同表现[5];所以在急诊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某一表现首先考虑其严重情况的可能性,在排除严重情况后才能考虑其他较轻微的疾病[2];而王佩燕教授在2007年提出了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例如,作者曾接诊到一位胸痛患者时,首先想到的是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梗塞等致死性疾病,这时需要通过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测、心动超声、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快速检查进行排查,在排除这些常见致死性疾病后才能考虑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及肋软骨炎等轻性疾病。由此可见,在急诊专业医师的培养中,降阶梯思维模式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6]。
2急诊教学中应该重视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只见病,不见人”的问题,忽视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对病人的关爱等[7-8]。身与心是一体两面,躯体的疾病可带来患者的心理障碍以及患者家属的急躁心理,同时,心理障碍又可加重躯体疾病或严重干扰躯体疾病的救治效果。医务人员人文素质低下,沟通技巧差,常常会诱发医患对抗,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医疗的救治效果。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平等待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中医患矛盾冲突的重灾区,工作中频繁的医患纠纷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急诊医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9]。
3PBL教学模式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已经普遍实施,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我国因受到教室、设备资金不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习惯的冲突,导致PBL教学模式的推广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在PBL教学的试点中发现,矛盾冲突多、既严格又灵活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固有特点,非常适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更容易引发学员自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把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给予辅的指导教学,PBL教学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10]。作者在教学中将院外急救分为现场急救、转运、以及途中救护几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学员对于现场急救的检伤、协作、急救原则、急救技能、肢体固定、转运病人的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并能够深刻理解和记忆这些急救技能的各种要点[11]。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急诊医学的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合格的急诊专业医生,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化普及PBL教学模式的推广,重视学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运用降阶梯的思维模式,按照“追表寻因法”以症状体征为中心建立规范化急救流程和成熟临床路路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烨,吴梦茹,梁欢,等.降阶梯思维在青年医师及进修医师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35-536.
[2]肖敏,杨贤义,陈立东,等.急诊医学程序化目标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95-196.
[3]刘艳丽,陈永进,张旻,等.口腔医学本科生急诊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59-61.
[4]谢宗豹,陆秋琛.临床教育质量检测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90-93.
[5]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6]周彤,李翠萍,郭瑞峰,等.急诊医学实践技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评价[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10(36):905-907.
[7]金伟,罗燕.急诊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0-42.
[8]向强,刘明华,文亮.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0-52.
[9]李飞,成祥林,孙亚凌.“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33):55-56.
[10]张正良,白郑海,许凤,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50-552.
临床医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加强;管理工作
引言
在“十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得到各级卫生部门很好的落实,在各个卫生部门已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成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相关的审批项目、学分情况、考核制度、学员档案管理、以及远程教育等相关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修订。各单位已经成为以继续医学教育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本单位医护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为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和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建立。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发展原因,地区、城市和乡镇、甚至单位和单位之间也存在很多差距,继续医学教育的展开也存在不同的差距。也有一些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展开不平衡,资源不到位、继续医学教育利用率不高都是一定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和相关内容,没有很好的被卫生技术人员完全接受,出现相关监督管理环节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1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措施
1.1加强领导认识的提高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继续医学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卫生人才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1]。继续医学教育在各个单位卫生行政部门要住总其重要性,全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在行业改革找那个的地位认知和结构建设,制定其发张的相关计划和措,为单位在职医护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可以更好的创造出优良的环境条件,是医护人员整个职业生涯能够实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1.2改革创新完善制度
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探索出适合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并且能扎实的完善落实好相关制度,使其在不断的科学规范的基础下,不断地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更好的发展和以及法治的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运行体质能更好的建设[2]。《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中的相关要求亚严格落实,要认真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加强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工作,以及各项活动的发展监督工作。是继续医学教与的质量和存在意义不断提高,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在各单位认真有序的展开。
1.3重点突出讲求实效
以按照实际情况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医疗卫生的工作为重点,展开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控制,以及医生整体素质、相关理论卫生和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都要成为继续医学教育培新的内容。要认真利用好继续医学教育资源,认真学习,加强沟通,发挥好其作用,各单位实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4面向基层,注重实效,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在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引导和资金安排、项目管理上,各级各单位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卫甚至边缘地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和帮助,全面提高整体医疗卫生领域的水平。
1.5科学管理,手段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
继续医学教育的步伐,在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加快步伐。要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构建好高效多功能、信息化的管理体系[5-7]。建立好各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心,及时了解掌握好,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学分完成情况。建立好相对应的报告制度,提高其科学性和主动性[8]。
1.6检查监督,定期评估,强化激励机制
相对应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登记和评估制度要不断的完善和认真额执行。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科学专家组的作用要积极认真的发挥好其作用,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要定期评估审核。在各项评估检查中,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个人及单位要认真纠正指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