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1

关键词:校园文化;机制建设;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17-02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大批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同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1.对理论探索的深度不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经验、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机制以及国外的经验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不少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对大学校园文化提出几种特征、总结几条规律、界定几个范畴、树立几个观点、澄清几个看法上,而没有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及其表现方式。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研究的学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对新现象、新问题的研究不够。当前,文化的开放性和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非主流文化对校园文化安全带来巨大的冲击,多元文化冲击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激烈碰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正面交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此消彼长,加剧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冲突,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时代困惑。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讲的那样,“传统的大学信仰正在为人们所遗忘或者放弃,传统的行为准则正在被实用主义所取代,大量的师生涌入世俗‘名利场’。”[1] 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理论研究的速度明显滞后于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进程,无法满足文化实践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迫切需求。

(二)缺乏均衡的整体发展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不足。精神引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相对于物质文化建设,当前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是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校园文化主旋律不够突出。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方面,则是其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教育对大学的要求。加上一些学校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不足,致使出现了校风涣散、教风不严、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等问题,这又反过来制约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提升。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急功近利。新世纪以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空间的拓展,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部分大学过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的急功近利倾向。虽然学校在大兴土木后不乏高大雄伟的建筑,但由于缺乏精心完善的规划设计,校园建筑缺乏文化底蕴,缺乏对校史、校友、办学特色的深入发掘和利用,致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形成清晰直观的外部形象特征。校园建筑大都缺乏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本身应具有的艺术性、感染力也大打折扣。像北京大学的“燕园”、清华大学的“清华园”、中国人民大学的“静园”等耳熟能详的景点少之又少。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的生成和作用发挥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内在的凝聚性、结构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延续性,有助于用正确的理念教育师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组织保障和导向作用。但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大学对制度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制定了大量的校园规章制度,但在制定、贯彻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不重视广大师生的主体性作用,缺乏师生的广泛参与,削弱了师生对规章制度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致使校园制度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影响校园制度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

4.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直观反映出校园的水平和特质。当前,大学校园文化体系呈现出多元化、低俗化的倾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学生宿舍文化出现精神状态消极不振、环境氛围单调乏味、管理体系刻板僵化、行为习惯低俗混乱等问题。二是校园活动文化的艺术性不强、学术性不高、政治性趋弱,偏离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三是学生组织文化在学生群体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客观上制约了校园活动文化的发展。四是校园网络文化尚未形成明确的思路和体系,主流校园文化还没有在网络这个重要文化阵地上占据主导和优势。

(三)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

1.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误区。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积极研究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努力拓展办学空间,谋划学校发展的整体布局、建筑设计、建设风格。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忽视校园的具体情况与特色建设,单纯地求大、求量的粗放式的建设误区。许多大学没有认真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学生生源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不再有明显区别,趋同现象严重。例如,在“”以前,我国大学中只有6个法律系,可是现在,不仅普通综合大学、工科大学建立了法学院,而且师范大学、农业大学、海洋大学以及各民办大学,也都建立了法学院[2]。

2.升格并校导致个性丧失。每所大学建校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办学的方针路线也各具特色,历史文化传统也各有千秋,每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实际,建设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学校的类型不同,其校园文化也会有所差别。比如,文科类和理工科类院校、综合类与专业性院校、医学类和艺术类院校、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其校园文化就因为院校种类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然而,在大学改名、升格和合并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大学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发展,走上改名、升格、合并之路。究其原因,就是追求“大而全”,同时也导致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又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还要调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创设校园文化品牌。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应结合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一是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本质、内涵、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二是积极探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对策、经验,明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探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论。三是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研究和实践研究,使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二)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1.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学校各阶段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相适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远景和近期规划,然后根据现实需要,合理设计校园文化设施的基本布局。所有这一切,既要符合经济适用的科学要求,又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要有利于学习和生活。

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会自发产生和发展,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培植和引导,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认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实现有专人、专门机构负责,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做到常抓不懈,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走过场。学校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学校优良传统和发展现实,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全校进行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实施,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机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行有效评估,督促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发展

特色校园文化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能够引领学校师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与核心,是大学文化建设的聚焦点,没有文化的个性,就难以富有特色的办学优势。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建设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强调差异和特色,突出卓尔不群、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比如,理工科院校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师、科学家;文科院校应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医学类院校培养的则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生、医学家;师范院校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家等。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同类别的学校要结合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自身的特点入手,发掘出有价值的特色内涵,进行高度概括提炼,使之成为学校积淀校园文化的重要根基。同时,对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要不断加以丰富,使之既具有自身特色,又体现时代要求,产生更大的教育与启发力量。大学只有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文化,才更具有活力、生命力,这样的校园文化对其组织成员也更有感召力和号召力[3]。

参考文献:

[1] 纪宝成.变革的时代呼唤宁静的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8-03-20.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2

【关键词】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由于每个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有不同,所以也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校园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当你深处两个校园中的时候就能深刻的得到体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犹如小草缺少了雨水的滋润,失去了盎然的生机,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

那么,何谓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呢?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表现出一所学校校风校貌,更能深层次的反映学校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不可复制且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与“管理”上失去平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更加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显得无力,并不能完全达到制定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失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无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脱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并不能与物质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忽视了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近年来学院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深层的文化建设,不能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媚俗文化、模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本末倒置和不同步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

3.学院部门分工不明确,自我定位模糊化

学院部门分工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活动进行开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队伍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就在无形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而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以及认识不到位,也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4.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与人文教育教育相整合,无法承载人文教育责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脱节。

二、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1.加强学院校园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生活环境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还是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丰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功能

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健全的人格,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集体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品格。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很多方面的矛盾,他们既是学生又是一个成年人,具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活动。他们所要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科学习,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就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以及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大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我院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近年来系内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2004年-2012年共获得各类奖项6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30余项。2008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4.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并表现出学院的文化品位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人文环境指的是校园文化,学风学貌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偏重与主观意识的构建;校园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客观生活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建设,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入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优秀独立学院品牌。

三、如何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呢?构建符合校园实际、显现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拓新型文化传播载体

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事物的发现具有很强的触感,例如网络微博、BBS、论坛等。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除此,大学生社团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和提倡兴趣爱好型社团,以及社会公益型社团。

2、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发展不同步

精神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集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到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不可出现脱节或者精神文化建设跟不上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等现象。

3、校园文化建设中改善“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维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这些制度体系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制度都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二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三是适时而变,即制度具有灵活性、困时制宜。四是开放包容,即制度创新既能立足校情、符合国情,又能博采众长。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文化。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和教师之中展开调研,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学生对人生未来的发展动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与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本着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有机结合的理念,以创新促进校园和谐制度文化的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新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院应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创新办学思想、培养创新人才,抓住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脉搏,突破传统、单一的办学教学意识。既要以现有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着力于特色立校,以特色确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方向,体现学院文化特色,不断提升并明确学院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上是结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而进行的总结和思考。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冗杂而长期的工程,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手段,因各个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造,将原有模式进行深化,符合自己的校情,使建设工作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郭玉玲《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对策》2008年7月

[2]周永亮《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07年12月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形态,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作风、校风精髓,是一所学府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无论是省城高校还是省会外的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地方高校,通过多年的自主探索和历史积淀,形式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彰显独特的办学特色。但是,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不长,受各方面资源限制较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个人价值,开发自身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所组成。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但内在的核心标志还是精神文化。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在校园“硬件”建设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的投入,使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这往往与学校的文化积淀和个性魅力相脱节,导致高校隐性的精神文化缺失。精神文化建设发展水平一旦跟不上,学校软实力竞争就会落后。

2.校园文化受多元文化影响加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都变得多样化,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地方高校,由于一些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消减,教师往往出现“急功近利”的情绪,很容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受到严重影响。

3.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视野还趋于狭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当前,很多地方高校依然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工部门、党群部门的任务。

4.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参与性意识不强。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的积累与积淀,这需要全校师生为之共同努力。目前在地方高校中,教师层面统一思想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学生而言,多数人在做好学习的同时未能被校园文化活动所触动或吸引,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也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大打折扣。

二、加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它可以使大学生在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加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宏观入手,并作出整体的思考与探讨,从而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以大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生机勃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形象。

1.提升办学理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它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学理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地方高校应在整体办学理念的具体指导下,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科优势、教育教学改革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加大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动手能力的锻炼、人文精神素质的提升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建设内容,逐步形成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校发展要求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2.走出建设误区,纠正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的工作。但某些地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把二者当成一回事而混淆。我们认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方面,校园文化侧重以学校自身未来的良性发展作为凝聚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以培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凝聚目标。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侧重于思想、意识、观念、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升与进步,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方面考虑学生的思想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日益成为地方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正确区分两者的概念,走出误区,更好地进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3.强化主体意识,调动师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当前,如何激发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手段,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是树立意识、建立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员工以身作则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二是注意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班级、社团等组织的建设力度;三是让各级学生组织活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定位、策划、评估、总结、宣传等工作来以进一步提升自我人文思想境界、完善知识结构与技能、加强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师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利于调动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底蕴。

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素质的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凸显、校园文化气质的展现,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并合理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校园一隅的名人塑像、主过道的成荫绿树、主楼的名人题字、校园草地上立起的名言警句牌……都将校园物质环境设计与大学自身所提倡的校风学风、大学精神有机结合,使身在校园的师生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感召力。

5.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

学校作为一个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人才的场所,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和条例约束全体师生的行为,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度的力量来发展、繁荣校园文化。制定较完善、规范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让校园文化活动有章可循,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种功能。当然,制度建设时应与转变办学观念、推进学校发展规划、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时,制定的制度要规范执行、常抓不懈,这才能保证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取得实效。

相比大城市,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确实存在着一定“先天”劣势,但是,地方高校自发而有计划地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望会更强烈,创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也会做得更加扎实。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地方高校要统筹兼顾,常抓不懈,正确制定对策并有序付诸实施,努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岳恒.和谐校园及其构建的核心价值体系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富明.当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惠州学院学工部,2004,6.

[3]郑文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泉州师院后勤管理处,2004,6.

[4]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育龙网,2009,5.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4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让大学生在适应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发展自我,由此看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从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出发,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特点

1.高校校园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使学生更加自信。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够育人成才,战胜困难,使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再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暗示、熏陶、舆论等心理影响学生,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使学生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是需要经过周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如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等都会激励学生前进,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增强群体的认同感,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行动和思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得到提高。校园文化具有精神的延续性、潜在性,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影响的普遍性等等特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愉悦身心的调节剂,使学生心态得到调节。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文化教育活动,要把精神文化力量转化为大学生的心理能量,要把文化发展为具备一定内涵的、乐于被大家接受的文化,校园文化要高于社会文化,在符合社会实际的情况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步伐相一致,争取在现有的物质精神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大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行动方面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满意度,这应该是我们去形成和践行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不够科学

目前看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多停留在表面工作,表现为形式,很多院校忽视了校园文化具体的形成过程,忽视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设定目标时就已经忽略了大学生成长应该具备的条件,所有因素导致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消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心理来制定客观、科学的统筹安排,创建综合性的校园文化体系。

3.校园文化和建设主体不一致

长时间以来,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文化主体不一致,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学校职能部门起主导作用,比如学校的宣传栏是由学校的宣传部门主管来决定宣传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对校园文化失去兴趣,出现漠视校园文化的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在文化主体和建设主体形成一致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从而达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目的。

三、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

1.加强文化主体和建设主体的一致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争取大量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真正的主体和受益者,学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的、适宜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环境,还要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要使我们的文化做到被文化主体接受,也就是说,所创建的校园文化要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影?,人们总是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更多时候,我们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主体的需要,从尊重文化主体的角度出发,本着为文化主体服务的态度来建设校园文化,完成教育任务。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变的越来越重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这就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切实际的文化建设举措,例如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开设相应的心理学课程,为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共同进行,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注意增添健康舒适的环境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确定合理的内容和形式,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加强物质、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两者之间一致性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5

1.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虽然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上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娱乐方面也更加的丰富,但是,互联网具有双面性,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垃圾的不断增多,网络犯罪问题的不断出现,这也在提醒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应用互联网,并且能够拒绝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观。

1.2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全面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但是,很多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弥补德育教育的不足。总之,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充分的重视德育教育。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1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思想上能够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畏缩,能够正确的分辨是非,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而思想决定行动,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够减少违反道德行为的出现。可见,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2.2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客观要求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全面,没有为德育教育安排相应的课程,进而无法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德育教育。针对于这种情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弥补德育教育的不足,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进步,进而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

2.3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

由于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并且具有多种形式,这也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载体。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校园文化中像,校训、校规、文体活动、大学生竞赛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案例,使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能够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进而充分的将立德树人理念进行良好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进步。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从实践中发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3.1.1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精力、时间、资金等方面,高职院校没有充分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将其作为重点的发展项目,并且在时间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并且在资金上存在着不足的情况,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3.1.2定位不准

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高职校园文化定位方向出现偏差,缺乏对高职教育的服务,将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专升本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的德育教育,而且,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也缺乏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出现偏离,与实际脱轨。

3.1.3导向不明确

导向不明确,主要体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理想等方面的导向不明确,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潜能、创业等能力的开发,这也是实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缺乏的创业引导。

3.1.4开放程度不足

开放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交流的缺乏,以及与社会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封闭式的独立文化,不利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更是严重的影响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创新。

3.1.5人文环境建设失衡

人文环境建设的失衡,主要体现在过分重视高职院校的校纪校规、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的质量管理等,而却忽略了对学生发展的管理,缺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困惑的组织,违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原则,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指导上缺乏科学性、有效性,甚至未曾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指导。

3.1.6方法单一

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活动过于单一,未能体现出校内活动内容的创新,更是缺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等。另外,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切合实际的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3.2具体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就如以上所提到的,造成这些方面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2.1校园文化主体不全面

校园文化主体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不仅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应重视教师的主体发挥,从某个角度来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为教师,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更应发挥出他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

3.2.2校园文化认识观念的滞后

对校园文化认识观念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校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另外,在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身上也体现出这样被动的一面,完全没有将自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员,而是将这个重任放到院校领导以及学生的身上,对校园文化认识上出现了偏差,缺乏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心。

4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4.1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进行完善

首先,应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进行完善,理论上来说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意义,但从实际上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体,因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组织大量的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题材等,这都离不开老师的作用。

4.2加强观念上的认识

其次,要加强对观念的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让校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它的认识,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将其列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同时,还要增加高职院校广大教职员工对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充分对对校园文化的理解,避免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到高职院校领导以及学生的身上,要将自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员。

4.3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再次,要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不仅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教育,同时还要将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列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要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教学质量,当然,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不是用行为强行去约束学生,要让学生的思想上、观念上有所改观,进而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5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生长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为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传统并反映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各种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行为方式和活动的总和。所以,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不是单一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多元的、有序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综合形成的复合体,大致包括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活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四个层面。

2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让广大师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帮助广大师生了解社会国情,认识人生。从而宣传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倡导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在本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精神和共同理想信念的正能量,规范和引导青年学生的思想舆论、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校园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可以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增加凝聚力。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3.1过于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当前形势下,部分高校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做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整体风貌、水平特色、文化品位和道德水准。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日益严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急功近利、精神空虚、毫无追求,大学这一神圣殿堂的美誉能维持多久值得深思。

3.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特色

校园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的不同,从而使其拥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根源所在。然而一部分高校只是单纯地模仿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的模式,没有根据自身的特有优势和专业特点来制定文化建设发展模式,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特色,不利于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3.3学风建设情况令人担忧

如今的大学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娱乐活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家普遍认为只要考试及格,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是成功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范围明确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于中国的历史、人文方面的书籍则是无人问津。

3.4校园文化建设娱乐化、功利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管理部门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偏重于文体育类,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哲理性、艺术性,使校园文化本应具备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功能遭到抑制,沦落为一种娱乐方式。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4.1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在注重建设和谐高雅的物质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传统和行为习惯。高校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的搭建,促进先进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4.2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

可以通过挖掘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学生活动特色等构建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高校文化建设只有突出自己的个性,才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本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

4.3深入加强学风建设

各高校应当出台相应的校纪校规约束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作为和学生直接对话的任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大学此时就要发挥育人的作用,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向他们证明学习和勤奋能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同时学校应该尽量开设高层次的讲座,请专家、学者到校内讲学,内容也应涵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使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4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

中国梦的文化蕴涵,是深化中国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和角度。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始终契合中国梦的文化蕴涵。对广大青年学子来说,中国梦是成才梦,是报国梦,是创新梦。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中国梦也是育人之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中国梦的核心凝聚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广大青年学子和教师筑梦、追梦、圆梦,要将中国梦的文化蕴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传承和创新作为校园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其一。

参考文献

[1] 李新宇.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创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