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课题研究 化学教学 复习有效性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56-01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要树立“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意识,能用科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
二、我校开展化学课题研究实录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自实施化学新课程以来,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中学化学复习也必然应作出相应的改革。由于我校是一所面上中学,学生生源的素质相对较低,从以往复习的状况来看,许多化学教师仍然采用“知识的简单再现+习题的反复训练”的复习教学模式。这种复习模式, 虽然能起到对知识点的再一次回顾与落实,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内化”的效果有待提高。如何开展有效的化学课复习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困惑的、想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面上中学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教学进入复习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第一轮复习的单元、章节练习;第二轮综合复习、综合训练;第三轮主要进行查漏补缺、模拟测试。笔者认为第二轮综合复习、综合训练是复习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采用专题复习课的形式进行,既能复习知识要点、查漏补缺、扩充知识面,又能对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纵向综合、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创新能力。在复习课进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选用习题的典型性与有效性。
我们在化学专题复习课习题的典型性与有效性中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实施过程:首先,进行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师应该非常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考试的知识范围,以便备好化学专题复习课。备课前,首先要认真科学地分析近几年化学试卷的内容和结构,一方面要认真分析试卷中知识点(即考点)的分布情况,做好试卷统计工作。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化学专题复习课的备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次,教师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并建立学生知识及解题情况档案。
(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汕头市达濠中学是一所教科研氛围浓郁的“百年老校”,本次课题研究我们邀请了曾担任区教研室主任的李业顺校长为顾问,郑林荣副校长为指导老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本课题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的教龄,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能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1. 学习准备阶段(2013.1-2013.2)。本小课题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例如: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等,这些资料和文献为课题的探索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探索实施阶段(2013.3-2013.9)。2013年3月开始立足课堂进行实践复习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教学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
3. 总结阶段(2013.10)。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略)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课堂实践)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再辅以调查法、反思研究法等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研究对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通过学习研究提升实践,帮助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
(六)研究成效。
1. 本课题研究成果(略)
2. 研究成果评价。(1)通过本课题研究,化学课堂复习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可以形成校本教材。(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复习的自学能力与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化学科的学业水平,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加快老师专业水平发展、教学理念的提升,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水平。(4)可以为同是面上中学的兄弟学校提供借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学习质量较以往也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的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也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课题编号:GDXKT0069)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
[2] 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3]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J]. 重庆教育,2002,(3).
中考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中职教育本身是教育分层差异化发展形成的教育类别,最应该贯彻体现因材施教理念,也最适合实践差异化教学。职业教育内容分类多样化,体现与社会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适应与衔接。教育对象――中职学生具有更复杂的多样性状态,他们大多经历升学失利,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行为方式有明显偏差,又处于青少年性格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近两年来,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变革已取得很多积极变化和成效。作为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试图结合多年来在自身教学工作积极实践差异化教学的体会,在此作几点关于中职教育教学实践贯彻《方案》,全面准确差异化教学要求的探讨。
一、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需要积极面向中职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调整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努力让学生真实认识职业教育内涵,增强对职业教育的好感,提升接受职业学习的意愿,认可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
1.差异化教学实践让中职学生重拾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升学的失利者,很多人刚开始接触职业学习,信心极度缺乏。所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教育,恢复学习的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异”,才可能真正给予学生新的学习发展机会。
即使同是中职学生,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仍是参差不齐的。这些学生虽然可能选择了同样的职业(专业)学习,但他们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起始基础和多样特点,引导学生确立适应自身特点的不同学习发展目标,减轻他们以往受到的传统世俗的学业期望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特点和特色,既可逐步使他们学习信心回归,也有利于他们认可职业教育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交流,掌握并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具体情况,这对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有极大的指示性价值。
2.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中职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还是千人一面以“本”为本,中职生是“不买账”的。而教师如果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就会注意设置教学目标与要求,注意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切合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反应水平,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强度和进度;在教学后续过程中如训练、测试、反馈中进一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注意高速教学节奏和进度。笔者在政治课系列课程教学中,根据本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尝试课程“跨界”教学,与有关专业课教师协作,在教学中提示比较关联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串联不同学科知识的兴趣,这种灵活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价值获得感”。以《经济法律基础》课为例,结合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将考试范围涉及的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财经法规的重要知识穿插其中,提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差异化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让学生找到自信,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学实施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和办法也应是多样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希望升学,那就鼓励其坚持不懈加强课程学习;有的学生希望考证方面能成功,就要鼓励其全力准备,集中精力冲刺;有的学生意愿就业,就要指导其职业目标确定和职业能力预备。越是尊重学生的主动选择,他们越会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目标激发前进的动力。
笔者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尝试发挥政治课“博”的特点,改变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让政治课活泼起来。教学中,让学生更多来演讲,组织学生讨论,由小组来组织一堂课,走出教室到附近店铺作观察调查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就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4.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差异化教学是要针对差异化的学生给予差异又均衡的发展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优劣,而是多维度的立体式评价,更充分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进步。中职学校贯彻差异化教学,就是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宽容与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在行为规范和品德品质方面遵守要求,做到自控,出现偏离专业的兴趣倾向是正常的,应给予宽容和尊重。只要给予积极关注、引导与交流,相信学生有机会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实现相应的发展。笔者一个学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热门的金融行业,而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戏剧领域,现已组织起一个民间剧社。而另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当驾校教练,作为自己选择的职业发展已坚持了近10年,发展也比较平稳,值得欣慰。
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近两年浙江省中职学校按《方案》要求在推进课改中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效,很多学生也从课改中真正认识和喜欢上职业学习。中职学校不再是接收差生的学校,而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校园。但比起《方案》所设定的目标,我们应看到,影响《方案》全面落实的现实制约因素还不少,影响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取得积极效果的显现。
1.推动差异化教学力度欠缺
学校推进差异化教学的主动性力度要求还不够,学校层面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差异化教学实施体系,差异化教学还停留在部分教师和局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职教普教化的基本形态还没有根本转变,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整体特色和优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者未能高度一致地认识,对课改《方案》的落实执行还不到位,有教学体制的惯性,使得学校贯彻执行《方案》的动力不够,一些教育者的不愿改想法成为阻碍因素。还有对差异化教学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认识还不清晰,如学校教育管理层面需要全面转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工作要打破原有课程编排和教学实施方式,教师教学从教师完全控制型教学转向体现和重视“学生主体”差异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要改变原有简单学业评价主导为体现学生多元兴趣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差异化教学实践缺乏内化和深化
有的教师将差异化教学简单理解为优差生分层教学,将教学对象学习能力和成绩状况简单化分为优差生,这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老习惯、老问题。中职学校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把教育“爱和关心”之水过多浇灌了一小部分精英教育之苗,而更多普通没有“亮点”的学生得不到公平的教育之爱。有的中职学校的教学注意力集中投在了少数拔尖生和竞赛生身上,以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来“撑门面”,炫耀为学校的办学成绩。这是“分数至上论”对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评价的又一种扭曲。有的教师机械地为差异化而差异化,把教学内容生硬差异化体现在教学中。将差异化教学理解执行为教学形式差异化、教学结果差异化,是“假”的差异化教学。
传统职业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习活动只是“寻找正确答案而非探究有趣的问题,”学生只是“生活在别人的发现里”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激发出来,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无法充分展现。
3.差异化教学灵活性特色不充分
每个中职学校所处地区不同、生源不同,附近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对学校的影响关联不同,教学专业设置不同,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差异,办学条件和设施配置不同。职业学校这种特点(特色)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应体现“学校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才是真正的差异化教学。
当前中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实力和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编班人数规模偏大,导致师生配比偏低,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开展差异化教学。缺少足够的教学场地和设施配置,无法有充分时间和空间灵活实施差异化教学,学校难以落实《方案》要求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开展“工学交替”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学者之间的团队合作配合欠缺是中职教师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法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少,差异化教学实施效果就不明显。
4.陈旧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制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方案》要求“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这些要求体现了差异化教学具体实施的宏观思路,但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实效呈现需要的是细化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差异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多元、多样化评价指标不完善,导致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障碍多,导致积极实施差异化教学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和优化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
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实质是因材施教,最核心价值目标是实现中职学生“充分发展”。目前遇到一些不理想的状态,既需要持续推进去克服,也需要细致剖析去理清症结,以利于不断优化改善。
1.形成高度协调一致的教学实施基础环境
(1)从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层面讲,要以“模块化课程”的优化完善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内容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系。
这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要鼓励各个学校和教学一线教师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探索,努力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的相向契合。中职学校应积极结合本校实际,开发设置校本和专业特色课程,从而形成真正面向本校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选择性课程体系。
(2)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如何让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共同进步但有差异的积极学习发展,需要积极作出尝试探索。“小班化”“走班制”“弹性学制”等教学组织活动形式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开展。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又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可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工学交替”“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实践性教学形式,努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3)鼓励教师探索形成积极有效的多元化差异化教学评价策略,整合形成综合多元指标为评价方式,以利于反映学生有差异但各有特点的主动发展状态。
《方案》提出要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不同课程采用不同质量评价方式,体现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持续的鼓励,“学即有得”。差异化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的持续过程,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与效果。
首先,要摆脱传统的简单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指标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的“二分法”评价。建立以“合格即成功,努力就优秀”为导向,以知识形成评价和过程评价为主,结合考核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激励学生保持学习发展的意愿与动力。
其次,差异化教学的评价方式特别要重视评价的针对性,指标要清晰,教师的评价要准确全面,避免模糊性,做到“一人一语,一人一评”。有清晰指标对照和明确目标指引性,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改进。
再次,要建立多维度过程评价,引进多主体评价,以利于全面反映学生多侧面变化发展情况,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课堂评、实践岗评等,而任课教师除了学业评,也要提供学习状态评价等信息。
2.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的公平机会
差异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真正动起来。教师导学,就是要想更多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学习,乐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内化的能力获得感;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激励持续进步。
教师要努力让课堂更具有弹性和开放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学习,实现有效的进步,“人人积极发展”。客观地说,要把课堂更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体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中职教学活动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既有职教专业学习的特点制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差异较大,不能只按一个模式做。也有教师教学习惯思维制约,还有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自身对学习价值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等。这需要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导入新教学模式作细致全面的梳理、分段,从而为师生互动适应融入新教学模式作好铺垫。
3.赋予教师更多教学自,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差异化教学只有给予教师更多教学处理的灵活性,才能调动起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如前述提及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活动,只有教师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差异化教学才真正得以实施,产生实效。
(1)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寻找实现教学过程最佳效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难于统一规定来设置的,特别对于职业教育差异性极大的课程教学活动,只有动员起教师不断探索,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重视学生实践体验,给予学生多样化、差异化的体验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生成和实践感受的技能内化。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给予学生差异化课堂参与机会,克服传统课堂只有优等生参与,而没有“差生”参与机会的痼疾。
(3)教师应善于用多元知识与素养模型构建来满足学生差异化进步的目标选择需要,在差异化教学实施中充分重视知识、能力、品德教育引导的生活化,让学生自觉认知学习发展的真实性意义。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受到自我学习过程后的收获,让小步慢跑的学生有进步,让有能力学生持续“爬楼梯”,始终在向上走,让已具备良好学习表现的学生获得新的机会,激发所有学生主动设立更高更新目标的动力。
(4)要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力量建设,建立完善教学协同机制。目前职校教学组织体制主要根据人事管理和业务功能需要设置,专业科组或年级组的设置中较少明确教学协同的职责与功能,现行教学活动基本还是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建设强化教学工作协同机制,可以更充分形成教学团队力量,克服单个教师对学生信息掌握的缺乏,实现工作经验的高效交流共享,克服单打独斗对学生教学影响的不一致、不持续,还有利于实现融合编设的创新课程生成与教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