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1
一、文化品牌打造与旅游业发展的白热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国内外游客都与日俱增,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渴望能抓住这个机会,因此不遗余力地行进大力宣传,希望能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客源。但是随着人们对现代旅游体验性的深入认识,目前旅游者对旅游数量的追求逐步转向对旅游质量提升的追求。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这一变化,要求旅游必须与文化有机融合,才能使旅游蕴含着文化内涵而持续发展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遵义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省当然也毫不例外地搭上了这趟顺风车着力积极打造和宣传自己的文化品牌。但是在这个塑造自身文化内涵、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引以为鉴的是,虽然从上个世纪开始城市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出现并且逐渐升温,各地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但是成功突围的只是少数城市,其中大多数城市在盲目过快的实践过程中,人为地夸大事实、浮夸作秀,很快就被一波波新拍上岸的“城市文化品牌浪潮”淹没销声匿迹。
二、文化品牌与旅游业的发展的现状和关系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18个民族。到2009年末,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还有253个民族乡。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北,有汉、苗、仡佬、土家等民族。下辖红花岗、汇川2个区,凤冈、湄潭、余庆、习水、桐梓、正安、绥阳7县和道真、务川2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代管赤水、仁怀2个县级市。遵义地区下辖各区县,不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让贵州人甚至中国人骄傲的红色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也文明省内外,甚至有很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尽管遵义地区在旅游发展上很想有一张自己独一无二的名片,但是总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上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种种举措让品牌的打造总欠缺一股后劲。的召开可以说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四渡赤水让人惊叹......遵义可以说是红色旅游的代名词,可是由于规划宣传缺乏系统规范性,让遵义红色旅游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整个贵州省少数民族资源丰富,遵义地区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可是当讲起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时,旅游者们更多的想起的是云南还有遵义的近邻四川,贵州发展得比较好的也仅仅是近两年才开始温热起来的西江苗寨,可是就算如此,整个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形式也很单一,项目越来越缺乏创意,无法长期吸引更多的游客,稳固客源,更无法打造一个大的品牌,传统文化资源并不会自动转化成文化品牌,不会自动转化为财富。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能一味的想到回到传统,回到原生态,而是应该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关系,在回归原生态的同时,寻求现代人都市工作生活中所缺的精神。
遵义地区下属湄潭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7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对后来的湄潭茶产业发展影响极大,也更是成为了湄潭人民的骄傲。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有十多个获国家、省、部优以上产品,但是当地品牌管理经验缺乏,自主小品牌越来越多,难以管理和壮大。常年来湄潭茶叶收成期一到,总会吸引浙茶商前来,低价收购湄潭茶后制成龙井、碧螺春,赚取大头利润。截止到2013年为止,湄潭全县茶园已超过四十几万亩,在茶叶生产上严把质量关,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在“中茶杯”、“中绿杯”等系列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先后28次夺得金奖。在“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湄潭翠芽”荣登榜首。我县相继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继“茶文化”在国内打出名堂后,湄潭紧跟着开始了全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这种文化与山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品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它引进导演张艺谋的创作团队,以桂林山水实景为背景,融合广西民间刘三姐的传说,借助现代舞台灯光、音像技术,在红色、黄色、银色、白色四个“主题色彩的系列”里,将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成功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自首演以来,近十年的时间它一直保持着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演出地位。仅2012年,《印象?刘三姐》一共演出了五百三十二场,接待观众151.0261万人次,演艺收入高达1.65亿元,上交税收近2000万元。《印象?刘三姐》除了给游客带来震撼和享受之外,也拉动了阳朔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阳朔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82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增长23.2%。
三、未来的发展对策
旅游业要追求长期高效的发展,务必要确保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品牌产业化。这样的长远浩大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保障,携手寻求旅游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和新局面。遵义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省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突围而出,发展文化品牌,稳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改进。
(一)加强政府文化与旅游部门的协作互助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个保障平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要合作发展更是需要政府的协调组织。所以作为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文化局、旅游局、体育局等政府职能部门,更应该加强部门与部门间的相互合作,做好信息互通等工作,确保各部门间的工作更加高效率地完成。以湄潭县为例,湄潭县政府为了给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制基础,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将文化局、广播局、旅游局、体育局等文化旅游部门整合为一体,生成了一个新的部门,即湄潭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这样子的调整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信息的互通、项目的有效策划以及时间、空间的有效配合,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而且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效率。这个模式和深圳的发展很相似,为促进深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应加强下属的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在具体业务和规划方面的协作,注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和配套,使双方的工作在思路、目标、措施、步骤和产品开发的类别设计、时间安排、空间布局等方面能够有机结合和有效配合,双方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二)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政策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政府牵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品牌,改善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品牌更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好地整合有用资源、更好地优化市场配置。2、加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旅游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3、政府主导鼓励中小旅游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实施奖励政策,在全遵义地区乃至贵州省树立典范。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福建省 临港产业集群 对策
福建省属于沿海省份,港口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港工业渐具规模,培育形成临港产业集群,是实现福建省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其重点在于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港口资源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开拓港口发展腹地。但福建省临港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主导产业特色不明显,尚未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不能发挥出产业集群应有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目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发展蓝图,高起点做好控制性规划,增强规划约束力,引导临港工业健康发展,划定港口远期建设预留区域,为港口和港口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这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就必须科学合理配置陆域资源,锚地和海岸线,协调仓储、海港工业、物流等用地布局。要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深水深用,浅水也能深用”的原则,提高岸线开发利用效率,对依港而建的工业和仓储项目,要开拓港口腹地,引导向陆域纵深发展,促进港口资源的高效协调有序开发。福建省六个主要港湾区要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结合域总体发展规划、港口布局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比较优势,相互衔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强化专业化协作,延伸产业链,形成发展布局合理、产业分工明晰、竞争优势明显的临港产业集群。
二、夯实基础,优化环境
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自然要依赖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集疏运条件。按照畅通快捷的要求,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等现代交通网络,是推进临港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重视软环境建设,地方政府要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优质服务。要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引导设立咨询型的智囊机构,解决单个企业不易解决的问题,诸如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等;要以“一条龙”服务的办法,简化审批制度入手,为企业快速办理注册、用地、投资、立项等手续,解决户口问题,为企业引进人才、合资经营牵线搭桥;要积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中介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包括建立咨询、会计、审计、仲裁、研发、测试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真正发挥技术监测与监督部门等规制管理机构的作用,以及与传媒的沟通;组织参加以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知名度为目的展销展览。
三、政策引导,促进集聚
产业集群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主体制定实施的、以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产业集群政策要从集群的区域发展规划引导入手,从土地利用、财政扶持、创新激励、金融信贷、中介服务等各方面制定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高度集聚的良好的政策体系。根据产业集群区域布局调整土地使用类别,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下,要充分把握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的契机,在港区、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等区域内的土地调整为工业、商住用地,以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用地需求。要围绕集群定位,创新中小企业创业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目录,促进产业集聚。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进行科技规划验收补助、专利奖励、新产品鉴定补助,对技改项目予以财政贴息,对评定的诚信企业予以所得税减免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让引进的外资能够有效拉长集群产业链,弥补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空白。要构建促进产业集聚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由于产业集群中除了龙头企业外,配套的中小企业众多,而临港的产业大都是原料、产品大进大出的企业,占用资金流量大,目前在银根紧缩的环境下,更要为业内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要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担保机制,优化融资环境。在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营经济,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四、项目带动,形成集群
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政府塑造产业集群内企业主体、促进企业集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围绕集群定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重点企业和关联性企业。要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大型项目为依托,建立企业集聚的平台,紧紧依托我省六大深水港湾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区、港区的建设,发展依靠港口实现大进大出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材、新型材料等一批战略型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石化产业集群要积极推进厦门的翔鹭石化、湄州湾的泉港炼化一体化项目、罗源湾的恒逸石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是建设福州青口汽车城和厦门汽车工业城;冶金产业重点抓紧建设鑫海钢铁、亿鑫钢铁、德胜镍业、吴航不锈钢、中铝瑞闽的一批冶金龙头企业;能源项目要以连江国电、长乐华电、罗源鲁能等一批重点项目为龙头,形成福州能源产业集群;以泉州30万吨修造船项目和福州罗源的华东船厂30万吨修造船项目为龙头,建设厦门、泉州、福州、福安四大船舶基地。
五、创新协作,打造品牌
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品牌建设。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如石化产业集群要扩大厦门翔鹭石化及延伸的产业链项目柯达等品牌的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就要以福州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和厦门汽车制造基地打造东南汽车和戴克、金龙品牌;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如要在泉州和长乐建设纺织服装、鞋业产业集群的品牌。福建的临港产业集群应该在不断强大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以高质量、高品位、多品种、多名牌提高附加值,产品上升到国内中高端市场,树立新时期的信誉,打造集群区域品牌,并在行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植斌.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
[2]惠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3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冬奥会 京张 冰雪产业策略
一、前言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发展,冬奥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924年在法国慕尼黑举办了第一届冬奥会,经过90多年的发展,参赛人数不断增长,从第一届的245人发展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5000多人,目前共包括15个大项、102个小项,与夏季奥运会相隔2年举办。2022年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将会强有力地带动京张区域经济发展,刺激冰雪产业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国冰雪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大众冰雪需求的提高,在我国“北雪南移北冰南展”战略引导下和“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愿景下,以群众参与为主的“冰雪经济”市场已具雏形,冰雪产业在全国迅速展开。据有关方面统计,最近十几年,我国的滑雪场数量增长了32倍,滑雪人次增加了1876倍。最近几年滑雪人口和滑雪人次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达到10%以上。我国冰雪产业正在进入“黄金期”。
北京和张家口将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未来几年内,北京、张家口将加强冰雪场馆规划建设、赛事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承办各类国际性冰雪体育赛事。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大量汇集,冬奥会将推动京张区域冰雪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京张冰雪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6年,国家先后了三份关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方面的文件,为冰雪运动发展描绘了蓝图。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从政策支持、教育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要求各地突破时空限制,创新方式方法,增加场地供给,V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对京张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京张冰雪产业发展既有众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京张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支持。北京市和河北省都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推动更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支持冰雪产业发展。北京市在全国首次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将全市冰雪运动发展纳入筹办冬奥会大局,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政府活力和社会活力。2016年3月,北京市《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 年)》和七项配套规划(简称“1+7”文件)。文件中首次明确了群众冰雪、竞技冰雪、青少年冰雪、冰雪体育产业、冰雪赛事、冰雪场地设施和冰雪运动人才是冰雪工作的核心任务,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到这些核心工作中去,实现政府主导、社会主力的冰雪运动新局面,为成功举办2022 年冬奥会奠定坚实基础;到2022年,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00亿元作用,实现增加值80亿元左右。届时,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竞技冰雪运动水平大幅提升,冰雪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冰雪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冰雪运动人才实力更加雄厚。随着文件的全面落实,北京市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冰雪运动发展实现新突破,冰雪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河北省也出台了相关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1月,河北省印发《河北省冬季运动发展规划(2015-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绘制了河北省冰雪运动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2022年,把河北打造成冰雪运动大省,建成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主导,以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业为基础,冰雪体育服务业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有计划地承办重大的国内外冰雪赛事,力争每年举办国际赛事两项次以上,国家级赛事5项次以上。将崇礼县建成国际知名滑雪小镇,推进崇礼滑雪产业列入国家级示范基地;支持承德市大力发展以冰为主的冰雪产业,着力打造“皇家文化+休闲体育”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河北省冰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2.冰雪运动普及程度提高。筹办冬奥会为京张区域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2015-2016年冬季,我国已有30个省区市开展了冰雪运动,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冰雪运动人数达到680万,同比增长了30%。2015-2016年雪季,崇礼接待滑雪游客近300万,较上个雪季增加30%以上。境外游客的来源国增加到10多个,新增俄罗斯、奥地利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近几年,京张区域将会举办一些高级别的冰雪赛事,这些赛事的示范效应,将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去。
3.冰雪相关产业发展。冰雪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具有庞大的产业链条。冰雪产业发展会带动冰雪场地设施、服装、护具、滑板、造雪机、制冰机、冰鞋、人才培训、交通餐饮、“互联网+”、表演比赛、冰雪旅游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将会提高冬季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使冰雪产业加速发展,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冰雪相关产业发展面临众多机遇,冰雪服装和装备器材的需求增加,品质升级,专业人才培训和相关需求增加,服务保障等配套功能要求不断提升品质。冰雪产业的发展还将会带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
总之,举办冬奥会是冰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冰雪运动的品位将不断提升,冰雪场地建设速度将会加快,京津冀冰雪产业带将会加速构建,冰雪旅游不断发展。
(二)京张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5
一、亮点纷呈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题活动已经成为该市旅游市场的节庆品牌。如赣南国际脐橙节、会昌米粉节、赣县的客家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既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充分展现了赣州休闲农业的品牌特色。
2.星级示范的创建已成为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2013年以来,全市涌现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和示范企业,不断丰富和拓展了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2013年,该市石城县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赣县成功创建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江西省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赣县寨九坳风景区等6个企业成功创建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截至2013年底,该市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8个。同时,定南县九曲明峻度假村获得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石城县的荷花、崇义县的上堡梯田、信丰县的脐橙3个公众喜爱的农事景观,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2013年中国最美的田园。
二、举措得力
1.强化规范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化该市休闲农业规范管理,2013年初,市农粮局出台下发了《赣州市2013年休闲农业工作意见》,为各县(市、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各县(市、区)把握《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打造产业特点,涌现了赣县桃花岛、嘉汇现代农业科技园、宁都东龙古村等一大批休闲农业先进典型。同时石城、大余、赣县等县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上下努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强化规划编制。组织专门力量在对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完成了《赣州市2013-2020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通过批准执行;研究制定了休闲农业统计指标体系。各县(市、区)也相继编制了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3.强化部门合作。市农粮局、市旅游局等部门不断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共同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合力。为落实国务院振兴苏区发展意见,市农粮局积极配合市旅游局编制《赣州市百里脐橙观光带发展规划》。
4.强化业务培训。2013年,该市举办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从业人员500余人。通过培训,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在江西农业信息网开设的休闲农业专栏中,全市展示了12多家规模企业的风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方向明确
1.进一步总结提升,重点开发八类休闲农业。依托赣州农村和农业良好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等“三生”资源,重点发展以下类型的休闲农业:①以田园花果为资源,发展体验型的田园游;②以江河湖泊为资源,发展垂钓型的垂乐游;③以农耕文化为资源,发展体验型的科普游;④以古村古树古宅为资源,发展观光型的农家游;⑤以民族民风民情为资源,发展观赏型的欢乐游;⑥以名胜景区景观为资源,发展度假型的观光游;⑦以都市周边环境为资源,发展休闲型的购物游;⑧以农业生产基地为资源,发展品尝型的采摘游。
2.加紧实施发展规划。以《赣州市2013-2020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主线,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旅游产业规划有机结合,实施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重点培育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4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3.建立与大旅游相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市农粮局已成立专门办事机构与省农业厅衔接,建立休闲农业投入机制;争取政府与部门加大对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的投入;研究制定休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与标准;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今年该市打算在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继续予以产业项目倾斜。
4.强化创业就业人才培训。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阳光工程”,将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2014年,该市将在“阳光工程”技能培训计划中培训休闲农业服务人员1000人次。
5.完善市场营销与推介。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大型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今年将继续筹划各类农业旅游与农事节庆、节会活动,特别是进一步配合相关部门办好赣州国际脐橙节。
品牌发展规划范文6
一、××镇珍禽产业现状
××县××镇珍禽产业始于2008年5月,是××镇大学生村官引进的该项目,在××村闲置的蘑菇大棚中试验养殖,同时成立了××镇苏阳养鸡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带动当地十名大户从事山鸡、贵妃鸡、火鸡和孔雀的养殖过程中,主要以山鸡为主,其它珍禽品种还在试验养殖过程中,山鸡养殖主要集中在××和集东村两个村,目前,大学生村官带动的养殖区占地50亩,拥有育雏室5个,成鸡室29栋,山鸡活动场一万平方左右,拥有成鸡近3000只,脱温鸡2000只,雏鸡4000只,种鸡100只,其他珍禽达到300只。主要销往上海、苏州、常州和江阴等地,仅去年销售山鸡达12000余只,实现销售额48万,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几位大学生村官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细致调查研究,决定把发展中草药山鸡养殖及加工项目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山鸡等珍禽养殖和中草药种植的循环经营为载体,拉动大户,带动贫困户。××镇政府已把该项目作为2010年重点农业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在集东村征地100亩,打算投资200多万,从事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开发,把珍禽产业作为××镇的特色产业,潜力产业,朝阳产业强力推进。
二、××镇珍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
如果把我镇珍禽产业,放在全省的大环境中,与泰州、盐城地区相比,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我镇珍禽产品以初粗产品为多,在饲养技术方面缺乏拳头技术。以××镇苏阳珍禽养殖基地为例,所饲养的山鸡啄羽现象比较严重,目前还无法有效解决的方法,造成山鸡饲养周期变长,外观不美丽,以至于出售价格偏低,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所以说,档次提不起来,竞争力相对弱。
2、产业规划不统一,生产经营盲目性大。
本地的珍禽产业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造成整个地区的产业就像一盘散沙。很多养殖户盲目地、凭感觉生产经营,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限制了饲养技术的更新和水平的提高。各养殖户为了争市场、抢客户,竞相抬价压价,在本地、本行业搞恶性竞争,形不成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行业平均利润。
3、品牌意识差,创新能力不强。
××镇现有的珍禽产业中,虽然有的产业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全省市场上占的份额也不小,但是缺乏过得硬、叫得响的品牌。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创品牌的意识,认识不到品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二是走“捷径”,挂名牌。热衷于和名牌“联合”,进行“贴牌”加工,把自己的产品挂上别人的牌子销售,甘当人家的加工车间和“打工仔”。
4、产业链条不完整,专业化分工程度低。
一是链条不完整,纵观全国市场来说,从事山鸡等珍禽品种加工的企业极少,近乎可以用“没有”来形容,山鸡的销售主要还是分布在饭店、宾馆、还有就是零售,这样就给珍禽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也压缩了市场需求,缺乏产品终端客户,就造成了产业链条不完整的现象,目前,在我省的珍禽产业中,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珍禽产品的生产企业。二是产品扎堆,雷同度高。三是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这两点主要体现在研发人才缺乏和没有专业化的分工。
三、对策及建议
在一定意义讲,经济的竞争就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就是特色产业的竞争。要根据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品牌化、品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推动××镇珍禽产业加快发展。
1、加强引导管理,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企业限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有时很难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为本地的珍禽行业提供咨询服务,让珍禽产品开发企业随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要从产业的发展规划入手,加强科学引导管理,逐步把本地珍禽产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特别是珍禽产业所在地的县(市、区)和乡镇政府要把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资源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好相关发展政策,引导资本投向。建议由县农工办牵头,尽快制定全县珍禽产业发展规划,以县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县珍禽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类珍禽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使每类珍禽产业都有人管、有人抓,进一步聚合生产要素,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本地区的珍禽产业驶上“快车道”。
2、提升珍禽产品开发
企业的素质,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骨干龙头企业知名度高、带动力强,在整个珍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要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珍禽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扶持、“放水养鱼”等措施,促其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继续抓好珍禽产品开发的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素质,为地区产业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本地区选拔个别发展潜力大的珍禽产品开发企业,对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引导参股、联合、兼并,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搞好科技创新,争创著名品牌。产业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引导优势特色农业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建好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品牌是企业的招牌、产品的名片,是构筑特色产业的基础。要引导农产品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借助参加农展会、展销会等会展的机遇,搞好品牌宣传。同时,要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开发强势产品,打造地方名牌和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