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课堂
多媒体教学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是一场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将多媒体引入体育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参与性
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处理功能,多方位感受知识信息,引导学生的课堂上努力思维,积极探索,刻苦钻研。通过动画或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观看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和奥运会的发展史,以及有着优美音乐伴奏的韵律操等等。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谐的氛围中提高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确立“运动是一个产生美的过程,是一种人体美、运动美的展现和竞技美、攻防美的创造过程”的思想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2.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知识的传递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
课件能综合图像,动画,音响,文字等多种效果,将抽象的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教学信息。比如体操中《支撑摆动越两杠下》,两腿摆动时必须两腿超过杠面,越两杠下时的换人动作的时机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这一动作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力度与美的结合点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3.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初中体育教材只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 例如:小沙包掷远的学习中,学生在观察教师的直观示范时,由于观察角度的固定和动作示范的直观性,很难掌握完整的投掷技术。容易导致投掷时发力顺序不协调或掷远角度不准确等技术错误,而影响投掷的远度。多媒体技术则可利用“逐张”演示的特性,把小沙包掷远的技术图像“蹬地转体、挺胸、上体前压、挥臂鞭打、快速出手”通过二维、三维空间的设计进行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重放、快慢、连接等变换功能,把技术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再加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就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表象。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对于技术动作的理解就更为深刻,能大大降低错误动作的形成。这个教学优势是教师的直观示范难以比拟的。,因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资料和数据质量高,更显得可信.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能增强课堂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开拓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起了一定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如在新教材《肩肘倒立》这一节中,要使学生逐个认识哪个身体部位发力,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整个动作清晰完整。而不至于让其它部位受伤。
2.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多媒体新授课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的在于认识了解运动项目的名称及其基本的健身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可用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突出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多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据此,电教媒体虽有回忆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力度,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如在《跳远-腾空》教学中,只在"蹬腿腾空"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蹲踞式或腾空式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2.不要只考虑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为一体的特征,使体育教学的情节、技术、语言在一个空间和谐交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的教学软件,它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和多媒体技术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总之, 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人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还处于在初级阶级,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研究,调整。目前的课件制作时间长,修改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制作课件,思考课件的设计,以及推动课件的向前发展,都是我要努力的。
参考文献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语言 课堂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技能、组织学生练习,都离不开语言。传授任何技术动作,除了正确的优美示范必须进行精彩讲解,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力。
一个体育教师,上课时只会做示范,不会讲解,会讲话而不讲究语言艺术,就很难把课教好。教学实践证明,语言在体育课上运用的越成功,表达能力越强,教学任务才能完成的越好,教学质量也会提高。
一、 口头语言
口语语言是指口头表达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使用语言的形境和目的,把教师的口语语言分为:教学语言、教育语言、交际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周而复始,往往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都要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定下课堂常规以及体育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良好的开端,会给以后的部分奠定成功的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精神饱满,寓于激情的运用鼓动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信服体育教师讲授和指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乐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努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形象生动的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
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讲解的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课的各部分的授课任务有的放矢的选讲内容,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的了解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通常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比喻的恰当、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形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动作时,不用教师过多强调,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求知识,学动作的积极状态。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哲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美育的熏陶。
体育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讲解的语言要具简明、准确。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求精练、明快,教学时,要在短时间内紧紧围绕教材的中心,讲清重点,解决关键。避免东拉西扯,言之无物的空话。否则,占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失去了学生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合理利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是体育
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剂。一定的幽默感和教学机智行为是调节师生情绪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控制,更便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学生的能力、志趣、性格等方面均有个别差异,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或循循善诱,或直接了当,或因而不发。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适当采用限制性和严格要求的语言。反之,则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便调动他们积极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教师的口令要准确、清晰、果断、节奏感强。教师在教学中,对技术概念、动作要领要讲解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纠正错误动作、评定动作质量以及科学术语的运用均要正确。
二、 体势语言
体势语言是指体育教学中除口头表达的语言之外的,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所谓“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言传”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身教”。体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的直接贯彻者。体育的形体语言,又称“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属于非语言信息。肢体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它可以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传达信息,交流感情,充分展现教师风采,有助于学生获得动作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它和口语一样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体势语言主要有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眼神传递和打手势等。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3
论文摘要: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尤其要抓好课堂常规建设。抓好课中常规,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一样要制订课堂教学常规,以此规范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体育课堂教学又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因此为了维护规范体育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体育教学常规来规范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行为都必须受到一定行为规范的约束。体育课堂如果完全由教师兴致之所至地随意发挥以及学生自主自觉的任意行为,体育教学不但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背道而驰,也许还会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伤害事故。课堂常规就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手段,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认真执行教师自己的课堂常规制度,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课堂常规,以此加强他们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使体育教学获得应有的预期效益。
1.抓好课堂常规训练与教育的意义
课堂常规规范了学生上下课整队、变换队形、脱换衣服、学生练习、课堂讨论、收拾器材等,克服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等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不良习惯。
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方法,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体育教学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秩序以达到最终目的。而维系这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常规,通常又以课堂常规为主。课前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及练习的注意点。从而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较好地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体育教师在入学初的教学课上就要向学生宣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当然,教师在向学生下达课堂常规要求时应该注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师生的教学行为趋于稳定化,教学形式即可以寻求创新,组织形式也可以相应灵活,体育课堂也能在一种稳定的条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使体育课上得张弛有度,宽紧适量,轻松活泼达到和谐状态。
1.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常规的实施,对师生同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处于顺利状态下,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使学生快而准确地学会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处理这样那样不合体育课堂要求的问题,比如说教师课前没有布置场地、器材,到学生练习时才去准备;学生在集中讲解时吵闹、互相推操、随意插嘴等,课堂教学就不得不中断。这样不仅耗费大量宝贵时间_,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挫伤,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所以,只有严格的一丝不苟地执行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3严格的课堂常规是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体育课堂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区别对待原则,也或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又如果学生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纪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常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堂常规认识不足有关,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应向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教育,把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深深植入学生脑海中,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 1.4严格的课堂常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优良品质。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一个主要场所。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赖于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决定了对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体活动时能统一调度,行动一致:分散练习时做到“活而不乱”。学生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观念强,课堂常规能遵守,自然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修养人格情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2,体育教学课堂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具体包括:
2.1集合整队要求。在上课铃正式打响前,体育委员应在指定地点集合好队伍,检查人数,报告出勤。集合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做到快、静,队伍要齐。如有学生迟到,先要报告,经允许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队伍中间。教师集中讲解时,学生不能插嘴打闹,有不同意见要等教师暂停讲解时举手提问。这样做能尽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服装穿戴要求。这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一样,必须穿适于运动的服装上课,冬夭不准穿大衣、戴帽子、围围巾,夏夭女生不准穿裙子。禁止穿凉鞋、拖鞋、皮鞋,不得携带徽章、小刀等尖硬锐利物品上课,做到服装整洁,仪表端正大方。
2.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讲解时要贯彻‘精讲多缭,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要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2.4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原则,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单一,防止因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损伤,应加强全面训练。学生练习也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的强度,重复练习的次数等,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5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运动要求。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可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以身体感到微微出汗为宜。
运动练习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做一些较轻松的身体练习,使身体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做整理运动时量不应大,尽量缓和、放松。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管理
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指的是体育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采用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体育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过程。[1]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是以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为主,体育课堂又具有开放性等特点,这给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也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体育课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一、深入了解学生,精心组织备课
“学情分析”原本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即将要教的内容、学过多少、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对教学内容有无真实兴趣等情况,对于体育教师施教课堂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2] 在现阶段,体育课教学的受众是“90后”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在备课中做到心中有数。一是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掌握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在组织备课时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合学生身体能够承受的运动项目。二是注意了解学生的性格。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则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关注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三是调查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不同学生对不同项目的喜好程度不一样,那么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通过精心设计场地、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四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思想状态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受同学关系的影响,还有的受学业压力的影响。作为体育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特别关注这类人群,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关照他们,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树立教师权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威信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在谈到课堂控制和学生的课堂服从时,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问题。在过去的课堂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教学管理难度,但是却抑制了学生追求自由的个性发展及情感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受教育的方式被凸显在较高的位置,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 21 世纪,只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抛弃发展上的平庸。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管理时,在树立教师权威时,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情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是当代体育教师的责任。
三、注重交流与沟通,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人们常说“沟通是一座桥梁”。其实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口语与非口语的互动,肢体上的接触均较其他科目频繁且多样化。所以,在有效实施新课标的同时,教师是否掌握师生关系的沟通技巧,就成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角色的转变。“90后”的学生个性十足,有些孩子在家被家长“捧着”,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所以这些孩子根本不在乎教师的强制教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在和这些学生沟通的时候,不妨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消除心中的障碍,能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第二是注重正面引导,要向学生传递他们是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有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事情的经过后再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改传统的训斥教育为开玩笑式的轻松教育,活跃课堂的紧张气氛,这样既达到教育管理的效果,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化解了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的隔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就是严肃用语。体育课最讲究松弛有度,在课堂外,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旦上课了,就应该按照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并注意严肃用语。体育教师按照严格的纪律来要求学生,做到奖罚分明,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就会自觉维护课堂纪律,这样既保证了上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堂管理。
四、强化课堂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应该在愉快、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情绪处于平静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要想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当学生认真地投入课堂活动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无形之中就建立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只有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体会和思考所学内容,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富有成效。
合理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老师习惯以学生是否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来衡量他们,而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是他们先天就具备的素质呢,还是经过后天刻苦努力学习锻炼获得的呢?根本不加以辨别。经过实践证明,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满意的练习、一点小小的进步,乃至有一点进取的苗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响,并引起群体效应。
五、创新教研活动,博采众家之长
宽松、团结、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创新,并充分释放他的创新才能。科组的教研活动同样应注重及时鼓励、奖励教学工作中有创新的教师,使其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科组建设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中去,发挥其自身巨大的创新潜能。创新教学活动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讨论,鼓励广大教师提出体育课堂管理的若干问题,集思广益,通过专题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体育教师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激发大家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科学的、适合各自校情的课堂管理方法,推动教学团队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颉梦宁.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15).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5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学科,应该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辅助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一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的场所远离正常的教学区域,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等也区别于其他学科,甚至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办公室也远离教学区域。但是在新课程的视野下,体育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由于体育教师对“大体育”教学观的推崇和对学科整合的误解,使当前的体育教学脱离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再把体育知识与技能大量地呈现在体育课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使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体育文本之外的“花招”,偏离了体育学科的本位。
现象一:过分非体育知识进行讲解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由综合化的人文性知识转变。在体育课课堂教学中,新课程鼓励教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联系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体育课堂中,借助非体育因素例如游戏、电影视频等辅助教学较为常见。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加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然而过分突出非体育知识便会显得“喧宾夺主”,让课堂教学偏离目标。比如在一节体育的公开课上,教师在讲解“投掷”知识时利用了小学生都热爱的游戏“扔纸飞机”。小孩子天生的玩性促使他们很快将“扔飞机”转移到“叠飞机”上,这位体育教师也提前给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纸飞机,让学生进行观赏……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人以十足的科学课味道,使人觉得这是在上科学课,而不是体育课。纵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作为教学本身可以说是失败的。
现象二:过多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推广提倡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对体育课而言,多媒体教学一直不被重视。多媒体的使用可能仅仅出现在因为天气影响而无法进行室外教学的时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体育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节课需要练习的动作技能,学生在观摩后再模仿训练,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物极必反,在体育教学中,也曾出现教师把电脑当作一种“高级演示器”。甚至曾有一段时间,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优劣,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操作而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体育课堂的学习内容毕竟是以动作技能为主,过多依赖多媒体就会忽视教师对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及时反馈这一特性。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虽然可能掩盖了体育教师某些基本功的不足,但由于过多地采用“电灌”,使教师对问题引领与讲解的意识逐渐缺失;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现象三:过头运用音乐
实践证明,学生在一定的积极情绪之中更加容易学到知识与技能。音乐具备可以让人愉悦、放松情境功能,音乐的旋律直接牵动着练习者的情绪,影响着练习者的兴趣,也直接关系到活动效率。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技能动作的练习感到枯燥无味。特别是在田径长跑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抗拒心理。教学中如果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了。体育课中借助音乐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忘记疲劳,坚持练习。例如武术练习时播放《男儿当自强》《中华神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但是体育教师必须清楚,体育课堂不能每个环节都是需要音乐,也不是每个学习内容都适合音乐。过头应用音乐往往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特别是要预防把体育课上成音乐课。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学中,虽然同样也担负着对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等培养任务,但这些毕竟是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非“体育元素”,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只是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至于对策,远非本文所能论述。我们体育教师要早日走出误区,立足体育学科的本位,正视体育教学的规律,纠正课堂教学的行为,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最后,要说明的是,笔者所列举的教学现象,大多是平时的所见所闻,旨在引起大家的思考,纠正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化,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尽情享受体育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放得开;抓得住;活泼;严肃;理论;实践
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体育课程,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在户外上课,运用体育器材,这些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新课改的呼声下不能坐以待毙,但是也不能太过盲目。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放得开与抓得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往我们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就是在室外活动中,也是教师示范,然后纠正学生动作,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掌握。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忽视了很多东西,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没有兴趣。新课程标准就是认识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将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二则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差异发展。
那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能够放得开,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而不是被动地发展。教师从课堂准备开始就要认识到自己引导者的身份。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亲自参与到学习中,就会有更大的兴趣。
但是,放得开不是完全的放手,不是教师袖手旁观式的课堂,尤其是中职体育教师要时时注重学生的学情。中职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课程由于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未受到重视,学生学习基础差。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学情,尤其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安全上,教师要抓得住,一定要明确这些问题不能忽视。
二、活泼与严肃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教师就和学生是同等的地位,也会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很享受这种没有压力、没有说教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尤其是体育课堂上,对于很多体育项目学生都是跃跃欲试的,但是鉴于教师的威严,学生在课堂上放不开。如今没有了这些,学生就会活泼起来,课堂气氛也活泼起来了。
这样的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活泼,放大课标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行为失去了约束的能力,认为一旦教师介入就破坏了课堂的气氛,从而任由学生玩耍。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虽然我们强调课堂的主动性归学生,强调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没有约束能力,不等于学生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一旦学生不能自觉地顺利地完成课堂学习,教师就要严肃起来,或引导,或指正,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能剥夺了教师的严肃。
该严肃时严肃,该活泼时活泼,要视具体的学情而定,新课标,新要求,不是束缚老师的手脚,而是让教师大展拳脚,为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尤其是中职体育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一样重要。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是不感兴趣的,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没有意思,而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没有实践支撑而无法理解。其实,很多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如果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一定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实践,而放弃学习理论。
当然,这样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取的。这时教师就要站出来。当然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耳提面命,而是要改变方式方法,让理论课上得有趣,让理论课穿插在实践中学习,等等。总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一定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忽视对理论课的学习,因为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实践学习或者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比如,在理论课学习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我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其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观看生动的画面中习得理论;比如,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在实践课的教学中,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其中,这样,理论的学习有利于指导实践,实践也促进理论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实例,在选择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时,一定要看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只有认真分析了这些内容,才能找到更适合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明.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