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编程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编程学习计划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1

一、抓疑点资源促课堂生成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有问题才有思考,由思考才能得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质疑”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例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开门见山,举起三角形的纸板问学生:“你知道这个纸板的面积有多大?”马上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所以,只要量一量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多少就能算出来。”还没有研究学生就会了,预先设计的环节和问题全泡汤了。我急中生智,用询问的口气问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大半以上的学生举起了手。“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除以2呢?”学生摇头不答。这不正是本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指出,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除以2来计算,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验证。这样抓住了“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有利于动态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的全过程,有时独立操作,有时合作探究,有时讨论交流,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潜在的聪明才智,大大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抓错点资源促课堂生成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有时更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因为有“错误”课堂才更具灵性和个性。因此,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急于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挖掘“错误”中合理成分,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理解,在争论中内化新知,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三、抓亮点资源促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动态和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对学生的自信心。例在一次教学练习课上,我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427-98,学生基本上都用刚学的简便方法计算,427-100+2=329,但也学生这样算:427-98=100+327-98=329,同学们都说他错了,这怎么能算简便方法,真的错了吗?我仔细观察了他的算式,发现了算法中可贵的“闪光点”。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把427分成100加327呢?”他回答:“100减98等于2,2再加327等于329,就不用考虑是否加2还是减2了。”多好的回答啊,我带头为他的精彩而鼓掌,其他同学也跟着鼓起了掌来。同时大家指出了更合理的书写,并重新板书:427-98=100-98+327=329或427-98=327+(100-98)=329,最后推广到只要减去接近整百、整千的数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郑重其事地把他的这种算法命名为“某某方法”。此时这个同学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这样抓住了学生这一“亮点”资源,将学生创新的火花燎旺起来,并以此点燃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有力推动了课堂的生成。

四、抓辩点资源促课堂生成

辩论引入课堂,从学生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化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学生共同生命历程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争论的焦点,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争辩的机会,慷慨地把时空让给学生,让他们敞开心扉,心与心交流碰撞。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课程 边缘化 成因 对策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工程建设的完成,全国所有的中学(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和大部分城镇小学都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但是,当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基本达标后,却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课程却越显边缘化,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边缘化现状

(一)课程开设不规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早期,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和西部部分省(市)的城镇中小学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实现。有条件的学校,在没有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也就非常随意,开设与否?怎么开设?随意性较大。当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与师资时,不仅没有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反而显得十分随意,加快了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较为完备的、统一的课程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除进入课改实验区高级中学外)一般都是以一定区域(省或单列市)的教研部门进行编辑出版。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与编排形式来看,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更谈不上教材内容的大致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在无法选取理想教材的同时,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执教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就更大,其课程教学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三)课堂教学很随意

由于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内容不系统,从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道到底教什么,如何教,信息技术课堂就成学生聊天、游戏的课堂。从而造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顾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产生了抵触情绪。信息技术课程无用论便在人们心中逐渐萌芽,造成一部分学校,特别是高、初中学校取消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四)教师地位较低下

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考、高考科目,信息技术也就成为副科,加上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高手”,只要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比如网络、广播、电视、计算机有关的,甚至打字文印之类的杂事都是信息技术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师授课时间难于保证,就更谈不上信息技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这样,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得到不良性发展,学科得不到重视,其地位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也显得比较低。

二、边缘化成因

(一)课程定位模糊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也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非常浅薄。虽然高中已经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其培养目标也明确的规定了下来。但是,许多学校还是完全按照原来计算机课程进行开设的,特别是在社会、学校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完全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加上,现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傻瓜化”,技术难度不高。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难度大大降低,培训的需求也相应降低,学校按照纯技术类培训课程的思路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没有必要,造成信息技术课程无用论,促进其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在课程定位模糊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内容划归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模块。经过几年的实践,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固定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成为一门设计理想,却严重脱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际,无法实施的课程,使原本稚嫩的信息技术课程进向即将消亡的边缘。

(二)课程认同度低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将目标定位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但是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其目标的描述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是什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缺乏可操作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否是信息技术一门课程能够且唯一的功能?其他学科可否替代?都缺少必要的论证。

现在许多课程专家、学者将信息技术归类为工具性的实践课程,那么试问: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一幅图画,在绘制的过程中,是绘制的技术(工具)特性的掌握重要还是运用工具创作作品本身创意设计、实现过程更重要?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许多学科教师、行政领导、学生及其家长却以为前者更重要。在多数人认为前者更重要时,就如同教会学生握笔写字的方法没有两样,那么,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认同度降低,甚至引发人们对该课程的存在的意义持怀疑态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就在情理之中。

(三)教材质量低下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而且是从原来计算机课程发展过来的,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缺乏必要研究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凭借一腔热情,在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下便拼凑出了以“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说明书式的、活动式的教材。我们不能说是“任务驱动”或“主题活动”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是我们没有透彻的理解“任务驱动”、“主题活动”到底是什么?在一时间里造成许多教材将“单击鼠标”确定为“任务”,“打一个字”也确定为“任务”,一节课下来多则几十个“任务”,少则也有上十个“任务”的现象。当“主题活动”在被少数专家推荐使用时,大部分教材也马上将教材翻版全是“主题活动”式。每当尝试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方法时,大部分教师在没有亲自实践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时,却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者认定该理论和方法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救命稻草”,不切实际的夸大该理论或方法的作用。在这种浮燥的心态下,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主要蓝本──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质量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把一线的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者折腾得“找不着北”,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就不言而喻。

另外,许多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选择、知识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方面把握好难度系数,小学、初中内容不仅重复,甚至有小学教材比较初中教材的难度还大得多。致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完成教材内容,打消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欲望与热情。

(四)教师职业定位不清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有计算机或相关专业背景,他们关注技术发展比研究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更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关注技术本身发展是其职业发展、课程变化所必须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及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不是把中小学培养成为网络管理、计算机维修或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况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固然重要,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落实也缺一不可,否则,信息技术课将会还原成为原来的计算机课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范围内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高手”,当其领导或其他教师遇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难题后,自然会请教于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同事的信息技术教师,有能力帮助其他教师时,在短时间内容会获得被帮助者的羡慕或赞许,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高兴。当学校将“帮助”变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后,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服务员。成为服务员的信息技术教师当然就会花更多精力要去服务,服务即成主业,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成为副业。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被他人(包括学校领导)遗忘其真正的身份,信息技术学科当然也会被他人淡忘。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评价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但是,各地仍然是围绕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转,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不考的科目不学、少学或者应付检查而排上课程表。

信息技术虽然是中小学生必修课程,由于没有进入升学考试科目,自然成为学校冷落的课程之一。当然,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仅受制评价体系不健全,而且就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也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如何评价某位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方法都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值得研究课题。

三、扭转边缘化对策

(一)重新定位课程

一门成熟的课程必须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虽然通过多位学科专家、学者的多年用心研究,已经概括出了初步轮廓。笔者认为,作为一门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实践的课程,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还要继续深入,让课程理论指导性更明确,操作性更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备、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理论体系。根据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发展关系,明确定位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明晰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体系,准确划分各学段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心中有数。

二是建立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创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是迅速推广、落实本学科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没有建立起适合大多数地区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系。因此,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拓展学科发展的空间。通过学科发展理论体系与教学基本方法体系的建立,加大学科课程管理者与实施者的理论培训。通过课程实践,不仅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均具备一定课程理论素养,而且让所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认同信息技术学科在所有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规范课程实施

规范课程开设是课程良好实施的重要控制环节。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与课程实施不规范有直接的关系。如何规范课程实施,主要从以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规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程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齐”与“开足”不是体现在课表上的,而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当然,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也有义务和责任上好每一节课,为本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课程文件与课程实施同步。课程的实施者是处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他们对课程文件的理解程度,对课程、教材的理解水平各异,导致静止的课程文件与变化的课程实施就会产生矛盾,导致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就会千差万别。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规范课程开设的重要工作。

三是确立课程实施者的地位。无论从宏观的管理政策、规章制度,还是微观的课程实施,只要是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课程实施者都应该享有平等实施条件和相关待遇。在许多地方,一些管理者为了激发部分“考试”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将学校课程分出“三流九等”,不同等级课程实施者享有不同的待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其他学科正常的发展。不仅不利学科课程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把握教材质量关

教材是一门课程发展必要基础。如何开发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笔者认为严格教材审定制度和扩大教材选用权是开发高质量教材有效法宝。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必修课程,也属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相结合的课程。由于他的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由省级教材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就会形成既是教材编写者也是教材审定者的双重身份,出现教材质量无人有效监管的局面,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要开发出高质量教材必须规范、严格教材审定制度。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的选用权虽然下放到市(地)一级教育管理部门,但是,往往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或为了区域教材统一,一些适合本地区教学、学科教师认可的教材进不来,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却强加给课程实施者,不利课程良好的实施。因此,进一步扩大教材选用权的改革是开发高质量教材的有效法宝。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培养合格公民重要前提。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评价体系,造成了考试科目畸形发展,不考试科目难以发展的局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所学科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科课程的全面发展。

在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信息技术学科也要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易操作,效果好,促进学科发展的学科教育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问题必须得到各级教育管理、科研部门、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否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会停止不前,而且会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DB/OL].www.edu.cn/20010926/3002911.shtml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05-02

Blood Pressure Changes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Hemodialysis Course

XI Qing-xia, ZHENG Li-yan

Hemodialysis Room, Rizhao Central Hospital,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hemodialysis course and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adopted the hemodialy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ed nursing, and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occurrence of hypotension before hemodialysis, at 1 h and 2 h after hemodi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o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5% vs 18.6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Hemodialysis; Blood pressure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一些特定变化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为低血压。据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达20%~50%,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1]。该案选取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该院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确诊,知晓该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及相关病史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61.6±9.5)岁。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2~83岁,平均(62.1±1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 于血液透析前测量患者血压,并依患者体质量、脱水情况等,及时调整透析速度,尽量使患者透析1~3 h后的脱水量保持一致。透析过程当中分别于透析1、2、3 h各测量1次患者血压,并计算其平均值。

1.2.2 护理方法 于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认真回答患者问题,以消除患者疑虑。②饮食护理:给予综合性营养护理,嘱患者多进食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及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以加强机体营养,同时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③病情观察: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面部表情,倾听患者主诉,重点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④低血压:嘱患者立即平卧,给予吸氧,停止超滤、降低血流速度、给氧并及时汇报给医生,必要时可给予患者20 mL50%GS溶液和0.9%NS溶液;调整透析液温度,使其保持在35~36℃,以使患者机体血液正常回流,适当加入儿茶酚胺分泌量,以提高患者血压;每1 h为患者测量1次血压,若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则应30 min测量1次。⑤高血压:严格限制水、钾、钠的摄入;给予患者心理抚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并行低钠透析;给予超滤及充分透析,并及时调整体质量;定期监测患者血压,了解其血压变化情况并给予控制。⑥低血糖:及时补充糖分,让患者吃糖果或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给予患者用药及饮食指导,并依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的用量;若在透析过程当中发生低血糖,可适当给予患者40~80 mL的50%葡萄糖。⑦并发症:进行透析时,患者可能会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超过滤量;对患者行健康宣教,使其在进行透析时尽量保持体质量变化不超2 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透析过程当中,若患者收缩压下降超4 kPa或低于12 kPa则判定为低血压。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1、2 h和3 h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8例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

3 讨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已很少发生心衰或高血压情况,现低血压的发生仍未得到抑制。分析其原因:①患者存在心脏病理性变化或贫血情况,致外周血管呈舒张状态而引起低血压;②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理性改变,使得神经内、外膜和肾小球营养血管发生硬化,致血容量下降,静脉及小动脉收缩困难也会引起低血压;③透析时患者进食也会引起低血压[2]。为此,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液变化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应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具重要作用。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课程难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全等三角形;教学指导

一、背景

相比较代数,初中几何是直观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其中,“全等三角形”这一内容,从新课程改革前就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线段、角、相交线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今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甚至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几何内容中,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判断角与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本文借助史宁中教授的课程难度量化分析模型N=aGT+(1-a)S/T(1)(N表示课程难度,G表示课程广度,S表示课程深度,T表示课程实施时间),对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2000年《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中“全等三角形”的内容难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考察初中几何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希望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二、难度量化比较

1.课程广度

对比《大纲》,《标准》中全等三角形新增加的知识点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运用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查阅得出,《标准》和《大纲》的知识点数可得出相应的广度系数,取《标准》综合的课程广度系数G1=10,取《大纲》综合的课程广度系数为G2=9。

2.课程深度

对比《大纲》,《标准》中全等三角形深度有所增加。例如: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从了解到理解;对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从理解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综合深度赋值表,取《标准》的课程深度S1=24,《大纲》的课程深度S2=22

3.课程时间

分析《标准》《大纲》中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课程实施时间得知,两者基本相同。查阅两者中全等三角形的课程内容完成的所需时间可知,取《标准》的课程实施时间T1=11,《大纲》的课程实施时间T2=10

4.难度比较

基于前面三个方面得出的数据,代入课程难度模型(1),可以得到《标准》《大纲》的课程难度分别为N1=1.42,N2=1.48(其中a=0.6,)。显然,在这个模型下,《标准》中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课程难度比《大纲》中的低0.06。

三、教学启发

分析上述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标准》和《大纲》中全等三角形课程广度、课程实施时间基本一致,但总体的难度有所降低。所以影响该知识点难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课程深度。下面将具体分析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实施时间三方面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启发和指导。

1.课程广度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大纲》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只是粗略的解释,而《标准》中则增加了“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这一内容,这表示更加重视了关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定义方面的理解,也是新课标重大改革的新体现。因此,教师在广度变化中,也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全等三角形是新章节的开始,内容不仅是七年级中段、角、相交线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内容的延续,并且为今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甚至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几何内容,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判断角与线段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因此,对本节内容的深刻理解,能使得教学内容连贯性更强,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2.课程深度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对比《大纲》和《标准》,课程深度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要求,从了解到理解

由于生活中并不缺乏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生活上的图形带入课堂引出全等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元素这些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使学生从中初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进而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然而,由于学生在图形识别能力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也就成了有待突破的难点。

(2)对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从理解到掌握,并灵活运用

即相对于《大纲》,《标准》中对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更为重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而拥有特殊的证明全等的办法“HL”。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题目中给出的“直角”这一题干说明,并结合前面的四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来进行对比,发现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掌握符合自己的数学方法。教师也需要在这课程深度变化中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规律的方法。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以及图形中点、角、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理清楚是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分别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又是什么,让学生体会数学几何思维的形成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3.课程实施时间变化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标准》和《大纲》中全等三角形的课程实施时间上只相差了一个课时,这说明了两者在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上没有多大变化。全等三角形方面注重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生自主动手画图、画辅助线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若有多余的课时,可给学生多讲解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解题方面的思路,尤其对于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一方面的内容更要重视。这样启发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每一节课,整个教学的流程如何布置才会比较妥当。

4.课程难度变化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

基于以上的探究,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实施时间的变化,其实反映的课程难度的变化,三者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主要是为了探讨课程难度的变化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如本文的全等三角形课程难度降低,对新课程下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课程时间方面,在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时,学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同时间里把知识讲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育下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课程广度方面,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数学思维、思想、方法的结合,注重课本知识点的逻辑性、连贯性以及教学方法实施的可行性。在课程深度方面,教师要注意不同知识点对学生掌握要求的不同,从而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初中几何教学依旧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教师也要不断关注知识点难度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适应这个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陈丹媛.三角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J].考试周刊,2014(99):61-62.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5

目前实行的一次性鉴定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能否将学生的教学分模块进行,技能鉴定考评也分模块进行,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一次性鉴定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平时学习的短期目标更明确,教师教学时更能抓住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根据目前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结合技工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模块化教学及考核方式将一次性技能鉴定转变为学习过程鉴定,教学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与考核新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天天有目标,天天有收获。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活动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学习的先后进度顺序将所有要求技工学校维修专业学生掌握的内容分为八个模块,每个学期进行两个模块的学习及鉴定考核,将考核细化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将技校学生的一次性技能鉴定考核转为过程鉴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专业技能的培训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维修电工行业的通用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根据以上原则,我将所学课程及模块要求分析如下:

最后一个内容为针对企业的需要,对学生实习岗位技能要求而进行的专项培训,培训学时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学生完成这八个模块的学习和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原来的一次性技能鉴定分八次进行,变成了教学过程鉴定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提升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6

*京翰教育简介

随着业务的发展,2008年国际最大的教育集团,美资的安博教育集团对京翰教育注入巨资,共同开展1对1教育。

“做精品教育、树行业典范”,2009年,京翰在业内率先导入学生流程服务管理系统(Students Process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PSMS),全面规范和提升服务层级,引导1对1课外辅导行业升级换代。

校区分布:朝阳区、大兴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怀柔区、石景山区、西城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58261 (先拨打前十位分机,接通后听到语音提示后,输入后五位分机,可以和机构老师一对一咨询)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1.招生年级:小学一年级--高三

2.常规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3.招生时间:周末班、同步班、寒暑班、根据孩子时间灵活安排

4.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

5.上课地点:多个校区详情电话咨询

*具体地址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39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0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1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2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3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5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6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7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8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9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0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1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2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3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4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5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6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7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8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9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0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1

------------------------部分课程介绍------------------------

1、招生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2、主要班型:

一对一突破班

3、辅导课程:

数学

4、课程介绍:

高一数学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过渡时期,注重知识的衔接及拓展。

1、重点掌握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五部分;

2、加强更为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记忆;

3、强化逻辑运算,把握函数以及图形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