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1

摘要:武警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家卫国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在和平发展时期,武警党委提出了“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战略方针,加快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武警部队发展。该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切实分析了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武警部队信息化水平,强大武装部队力量。

关键词: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意义;途径;重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27-02

武警部队是我国保家卫国的重要力量,战争时期与其他军事力量互为配合,完成作战计划,和平时期则担负着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重要发展时期,党和政府提出“加强武装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推进部队改革发展,提高部队整体建设水平,将其发展成为一支政治可靠的文明之声、威武之师。”为此,武警部门应大力发展信息化网络建设,切实增强反恐、执勤、防卫的能力,完成党和政府所托付的责任。

1 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现代化武装的重点和支撑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时代内涵,是当代科技革命和军革的核心,是现代化武警力量建设的主导因素。在信息化是时代主旋律的前提下,武警部队建设逐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内在要求下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促进武警现代化转型,全面推动武警部队建设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1.2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提高武警部队反恐、执勤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信息系统构建起来的作战能力是当前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为了持续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的执勤、反恐能力。对于现代军事而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各种作战单元、作战力量、作战元素融合而成的作战能力。信息系统作为这一作战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支撑,是链接各个作战元素、作战力量、作战单元的神经和血脉。为此,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才能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切实履行保家卫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们安全的重要职责。

1.3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推动武警部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早已渗透武警部队的方方面面,成为武装战斗力的关键增长点。为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发展武警部队战斗力、促进武警部队全面发展客观要求和内在要求。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水平,才能将信息成果成功应用于执勤、反恐、管理、训练等各个方面,带动武警部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提高武装部队作战能力,是一项艰巨而责任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武警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全力开展信息化网络建设活动,提升部队整体发展水平。

2 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主要方向

对于武警部队而言,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一项技术程度高、涉及层面广、实践跨度长的系统工程。想抓好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严抓顶层设计,搞好硬件设施建设。从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多年实践来看,做好这一方面工作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具体包括: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按照正确的基本原则办事,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科学的建设目标和工作思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于武警部队履行的责任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目标,坚持走“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工作思路;清楚认识每一阶的段建设任务。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是一早一夕间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建设工作随着时展、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无论从建设难度、与时俱进,还是其他角度考虑都需要制定合理的阶段性任务,循序渐进地完成建设任务,逐步深入信息化网络建设,将任务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另一个方面,加强人才建设,搞好信息人员素质培训与提高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提高信息人员素质放在一定高度,抓好信息人才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要求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从武警部队对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需求出发,坚持走信息人才建设之路,打造一支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的人才队伍,使队伍中每一人员都精通信息理论,具有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第二,创新培训手段。除了常规的客座组织学习等方法之外,人才培训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借助于军地教育优势,广开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人才培养策略,建设一套多途径、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培养系统,全面开展信息人才培养活动。

3 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具体方法分析

3.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关乎于武警部队战斗力的系统工程,想做好这一项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具体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观念,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确定需求牵引观念,坚持建为战、建为用的正确思路,走可持续建设之路;确立中心先行观念,始终把提高执行中心任务的能力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综合集成观念,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不搞“零打碎敲”,防止重复建设;确立人才为本观念,始终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把培养信息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

3.2 科学组织设计建设规划,逐步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大多制定了科学的建设规划,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信息化建设。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与前进,武警部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每一阶段建设任务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武警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紧贴实际、紧贴需求的原则,做好动态建设中的《规划》调整和完善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信息化网络建设规划切实满足实际需求,使建设工作更加务实。

3.3 整合信息资源

当前,各部队正在逐步构建以指挥控制为中心,融信息、通信、机要保密为一体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同时,为了满足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正在竭力研发切实适合自身特点的应用软件,搞好信息化指挥系统配套建设工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之后,要把现有的设备调配好,将所有的网络、系统资源整合在一起,降低资源、成本浪费,避免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已建成果的作用和效能。

3.4 抓好后勤保障工作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技术性要求高、所需贵重的电子设备多,需要大量资金作以后备支持,为此,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切建设活动都是空谈。作为国家重要的军事部门之一,武警部队除了要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经费之外,还要多途径筹资建设资金,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以满足信息化网络建设需求。

3.5 加强组织建设,统一领导

搞好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是信息时代、党和政府赋予武警部队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历史责任。为此,需要建立各级党委、领导为中心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和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让各级组织结构在统一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设计信息化网络建设规划和流程,按照规划和流程切实抓好日常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各项建设工作得到彻底落实。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网络建设科技含量高、投入经费高、持续时间长,在必需情况下要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负责研究与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3.6 加强信息人才建设

由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科技含量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复合人才投入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并得到深入发展。为此,要加强人员素质提高工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战略,打造切实满足实际需求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4 结论

在我国和平崛起时期,为了满足保家卫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必须加强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建立以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自动化运作系统,切实提高武警部队执勤、反恐等方面的作战能力。武警部队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要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切实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推进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段毅,朱紫怀. 科学发展观与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J]. 法制与社会, 2007(11).

[2] 江欣桥,郭世界. 坚持以人为本、用权为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 法制与社会,2010(4).

[3] 王金安,邓杰,王洪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管理[J]. 科技信息, 2008(35).

[4] 刘鹏,廖达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4).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思路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科联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6116)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工作思路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5日

一、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能力、提高服务效率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增强管理手段、提高办事效率。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劳动保障宏观决策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提供政策参数,为科学地进行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保障服务功能的需要。通过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搭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将劳动保障业务向基层延伸,依托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劳动者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服务。

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的要求

2011年6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之间、业务与技术之间的融合;推动管理服务对象以城镇职工为主向全体城乡居民转变,系统建设以本地为主向全国联网协同转变,系统功能从支持经办为主向全面支持经办、服务、监督、决策转变;实现服务人群、业务领域、系统功能、网络结点的全覆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未来几年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关键是在“广、高、融、深、通”五个字上下功夫。“广”是要在业务、人群、网络方面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范围;“高”是要根据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开展跨地区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将数据向高层级集中部署,形成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统筹管理业务信息的分布格局;“融”是要突出各应用系统在业务之间、区域之间、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深”是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实效,着力发掘其在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实用价值;“通”是要按照全面发卡、广泛用卡、创新卡管理应用模式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一卡通”目标任务。

2011年8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沧州召开,会上张瑞书明确提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保证重点政策落实为主线,以推进社会“一卡通”为重点,集中建设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网络平台,集中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赢得“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开门红”。

三、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本建成了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县(市、区)、街道社区的网络连接;二是创造性地建成基于SOA架构的信息交换平台,在不打破原有业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系统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进程。

相比来说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中心在全市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差距,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等业务还分别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区县相关数据尚未集中;二是网络系统横向上与政府、公安、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连接还需要扩展,网络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三是应用系统建设在切实实现“统收分支”业务流程方面,在符合部省三层系统架构要求方面,在信息与基金安全防护方面,在社会保障卡应用方面,在基金监管方面,在对新出台政策及管理要求的支持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决策支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现有应用系统无法满足管理及业务经办需求,已成为工作开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

四、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路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要求,参照省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业务经办及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提出如下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思路:

(一)一体化建设思想。整合建立秦皇岛市一体化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单位基本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为一体化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通过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业务整合、数据共享,实现联动协同管理。1、管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思路;以“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惠泽一生”为核心。2、服务一体化。提供一站式的统一征缴平台;提供一门式网上服务,实现全业务的统一办理、统一核算和统一稽查;开展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建立覆盖市、区县、乡镇、社区的服务体系。3、技术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人员“一人一档”、单位“一户一档”;信息流、资金流和档案流三位一体;应用实现一体化;融合社会保险各险种各类应用;支持市、区县、乡镇、社区各项业务;平台设计一体化。

(二)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根据国家、省、市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等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秦皇岛市机构设置整合实际情况,需要对现有业务经办流程进行梳理并进行优化。原社会保险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经办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实现 “一体化整合”势必对原来的经办方式、业务流程形成冲击。原来的信息孤岛如何有机地联合起来,不仅要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保证数据统一入口,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和数据关联,相关的业务环节要能够通过业务流程互动起来。

(三)数据中心整合建设。按照部省金保工程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在建设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坚持“同人、同城、同库”的建设目标,根据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整合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合工作,实现全市主机、网络、数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化人才和资金等资源的统一,实现集中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市级数据中心与各部门、各业务经办机构的联网工作,加快向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及农村的延伸工作,确保实现各级经办机构间的网络有效连通,为拓展联网应用,实现异地业务经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社会保障卡应用。社会保障卡发行与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秦皇岛市需要根据部省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制定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方案,争取财政支持、寻求市场运作与合作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制定社会保障卡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从医疗保险业务入手逐步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领域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实现与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业务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应用,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基础信息统一入口。

主要参考文献: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 勘察设计 信息技术工程 信息化建设 对策

1 引言

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其核心并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过程中某些观念的转变,并将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软件的运行贯彻到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之中。以期达到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管理运作。

2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和意义

2.1 企业方面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3)提高生产设计效率,缩短生产设计周期,保证生产设计质量;(4)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5)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6)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7)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8)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9)加快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及建设中的应用及结合。

2.2 使用人员方面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3)了解企业更多信息;(4)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更多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己经进入“十二五规划”阶段,回顾“十一五”期间,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是除少数企业取得阶段应用效果以外,多数企业的信息化之路十分艰难,事倍功半,花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见效不大,结合一些失败案例,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教训:(1)需求定位不合理;(2)认为“软件完全代替手工管理”;(3)理想化流程管理;(4)认为“软件解决管理问题”;(5)软件架构不合理;(6)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数额比例小、甚至没有信息化建设工程预算;(7)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4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到底要做什么?包含什么?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点:(1)综合办公的管理;(2)人力资源的管理;(3)市场经营的管理;(4)设计项目的管理;(5)电子图档的管理;(6)图纸收集及打印统计的管理;(7)协同设计、施工的管理;(8)领导综合查询及决策支撑的管理;(9)知识库的管理;(10)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等。

5 勘察设计行业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化产生的价值、信息化的战略规划情况做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体思路:“建立“高效、可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提高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多效益。

根据总体思路及借鉴以往案例总结以下几点问题与对策:

5.1 领导挂帅,局部试验、全面推广

借鉴成功案例的做法,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必须是主管领导亲自挂帅无论出现任何阻碍应该一直带信息化建设领团队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需要抽调一部分懂业务、懂技术的人员来参与完成,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局部进行开发测试试验,试验成功后在推广至全院,这样既不会耽误生产也不会因建设信息化系统给企业带来损失。

5.2 重视建设信息化过程中的非技术问题

建设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5.3 做好统一规划、按需分期建设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规划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使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其次,通过价值链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找出需要信息系统支持的特定过程和特定信息。然后,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和资本投资分析等方法,对信息系统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进行评价。最后,由评价结果得出企业最需要的系统和规划。

按需分期实施的原则“先易后难、先平台后分支”。

5.4 重视信息系统维护与改进

信息系统是基于一定的企业环境和当时的信息技术而建设的,它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系统维护和改进工作,克服系统一旦运行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信息系统的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硬件的维护,二是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企业应该更着重于软件的维护,维护工作最好由企业内部人员来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初期就制定好维护方案。

5.5 正版软件的应用、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企业诚信度

正版软件的应用支撑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安全性:质量保证,完整无毒,免受恶意侵扰;底层安全技术不断增强保证物理安全性;

稳定性:确保运行稳定,避免系统崩溃、丢失数据;享受开发产品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获得最新产品的更新,下载增值软件,保持信息系统软件最新最佳状态;

诚信:维护和提升企业声誉,提高企业诚信;避免法律风险,享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管理人员承担使用不合法软件的责任。

5.6 建立信息技术系统支撑工作组,使其与工程建设及管理相结合

信息技术系统支撑工作组的作用是在前期提供系统开发支持、后期提供信息系统开通服务技术保障,加速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及管理中的应用。人员包括具有专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计算机软软件开发人才、各个功能模块从业人员等。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医改;战略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2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医院信息化是指医院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大程度的整合医院业务资源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从而达到医院所有信息的集中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实现医院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形成一套高度切合医院的信息体系。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与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缓解由于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所造成的紧张医疗关系,加强医药监督,从而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已经成为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是一个连续的没有终点的长期过程,所以医院需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才能顺利的完成信息化建设目标。本文论述医院信息化本质就是从管理出发,通过在医改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管理职能的变化和信息化战略的意义得出信息化战略的管理思路,从而提出符合医改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战略。

1 公立医院管理活动和信息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由很多管理理论和实践多次证明这五种行为是所有管理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公立医院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可分为医疗活动管理和支持医疗活动的管理。从本质上说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就是把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转变为信息流程并纳入信息系统。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围绕医院管理活动的六个基本分组而展开,如图1所示,一个医院信息系统是否全面、科学、高效的包括了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是反映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让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按照最优的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运行流转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围绕最终目标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管理。

2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战略管理

2.1 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H.Mintzberg)针对组织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企业战略不一样的内涵,明茨伯格教授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可以根据组织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多样化的战略定义。明茨伯格教授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的“5P”规范模型。而“5P”模型中的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对应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定义。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包含制定战略目标战略计划,然后依照战略计划执行战略措施来达到战略目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5P”规范模型,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大体归结为以下5个作用,如图2所示。

①控制作用: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后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确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方向,从依靠战略措施实现战略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出发,科学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②加强作用:通过确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和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使医院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形成统一认识。③鼓励作用:通过医院的信息化战略使全医院职工认识到,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更自觉的参与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④支持作用:医院信息化战略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增加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促进医院的时效性避免医院信息化建设思想上的滞后和僵化。

⑤解读作用:医院从上而下形成统一认识,通过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集中力量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改进医院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2.2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现状和战略目标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不仅仅是医院的总体信息化战略,更是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部门战略目标,医院各个部门科室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是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关键,医院战略管理,如图3所示,可分为以下4个战略管理过程。

医改是我国医院的信息化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新医改”方案中把卫生信息化作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这既体现了信息化对于医改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医改对于信息化工作有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方向从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改的新要求体现了医院从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医院信息化必须于医改的大背景相适应。医改作为医院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医院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适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而医院信息化要与医院的外部环境适应,通过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势必会要求医院要建立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完善信息系统中的病人转诊系统、临床管理系统,药品处方监控系统、检验互认系统等系统。为了以上系统能更加方便高效的为患者服务,节省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改造优化流程,而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信息系统共享平台,通过医疗信息平台互通医疗信息数据彻底解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孤岛的窘境。信息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建立一个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医院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目标是以医院现代化目标为终极目标。此前我国医院传统都是以治疗为中心,而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也是以医疗治疗为中心,着重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临床能力,而对于患者的就诊体验鲜有考虑。在医改的大潮中医院的中心势必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着重考虑患者的就诊体验,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节约患者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为目标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些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前列,其以患者的就诊体验为中心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大数据处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信息系统流程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都是很好的探索和先例。

2.3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

因为各个医院的具体情不同,需要结合各个医院不同的实地情况,对医院现今战略、医院所处经济状况、医院学术背景、医院主管部门、医院信息化现状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来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因为两家医院所处的环境和医院条件所决定的,而两所医院所代表的也是现在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处两种环境。以数据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如图4所示,流程制度设计信息化建设,如图5所示。

3 结 语

医院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医院信息化战略,认清医院所处客观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进行战略管理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医院的信息化战略管理包括了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战略措施的实现两个方面,在医改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医院的战略目标也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对医院不同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战略的研究会是将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洪庆.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6(12).

[2]苗兰平.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外医疗,2008(17).

[3]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宗珊珊,乔元岗.医院信息化建设易产生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3).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思路

1.引言

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的日常工作对于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将行政部门的职能进行发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新的发展趋势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当前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民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现阶段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民政档案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工作仅仅是一个形式化,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部署与检查认识不足,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配合。与此同时,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过多的工作压力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也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控制管理,这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二,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阶段,经费不足是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相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缺失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难以为民政工作规范、科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现阶段,文件资料的人工管理是主要的管理形式,在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够深入,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上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的双轨制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并存。这种并存的档案信息管理情况下,对于电子文件的修改与销毁上控制不够严格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重视和控制。相关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较为混乱。第四,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民政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有限,其本身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力,在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上,传统的民政档案工作手段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工作经验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3.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第一,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投入。民政部门要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认知程度,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带动作用与意义,真正的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到民政工作的总战略思想当中,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要重视对人员队伍的控制,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面临新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需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在传统的档案业务技术基础之上,对于数字化、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进行学习,积极参与相关的交流与培训工作,提高对新方式、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准确的掌握和适应,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适应新时期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第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归档过程中,民政档案管理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管理指导和思想,提高对电子类档案归档、鉴定、积累、著录等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电子文件的存储和保存得到有效的保障,并对相关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推广,提高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效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紧密跟随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保存二者有效的同步,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上,其必然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好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前瞻的眼光来为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数量和类别逐渐增加,电子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文件的类别不断增加,日常工作形成的方案、总结、婚姻登记文书档案、正式的文件,低保救助、五保管理、民间组织等申报审批形成的数据资料,地名管理、勘界协议、退役士兵安置等资料和电子版的影像档案也要更加全面、可靠。第三,对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民政工作的具体开展需求和档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进行科学的构建,并结合民政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确立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控制,让档案信息数据的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在电子档案管理上,要对于归档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积极的指导,确保电子档案管理高效、全面、真实。信息化管理形势下,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确保电子类档案资源的长期可读,让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的保障。通过积极开展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控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才能得到更好的引导和约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民政部门整体工作水平,减少日常工作压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果,是民政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子孺.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J].河南科技,2011(15).

[2]潘淑萍.浅议档案管理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8).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在当前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下,各种处理信息的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很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样,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它是一个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化技术使用为手段,网络为平台,专业人才为基础,法规制度为保障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档案管理从纸质文档管理逐渐过渡为电子文档存储管理,解决了依靠手工方式来收集及借阅档案造成的损坏及丢失问题,也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档案管理工作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的检索查询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发展历程,许多文书档案是由领导亲自起草下发,是领导决策的具体表现,档案信息化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有效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服务,给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让档案管理的职能变得不再单一,既是高校的档案保管部门又是高校内部的信息资源中心。档案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档案信息更好地为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在我省很多学校看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仅是学校的附属性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只要求做到简单的电子查阅档案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少相应的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及目标也不够清晰。

2、在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在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中没有形成一整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标准体系。

3、我省大多数高校仍然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仅是单一的电子储存保管,并没有将它们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出来,目前我省大多数高校仅对收藏于档案馆(室)中的档案文件目录进行查询,很少涉及到对其他内容的查询,从而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4、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信息技术目前在我省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基本普及,校园网络建设也飞速发展,但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大多局限于信息的存储,其他的计算机配套设备还不够健全,多数高校的档案信息建设经费主要是在迎接评估当年突击投入的,缺乏持续发展所需资金的保证,进而对档案的信息化利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各高校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就目前我省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全日制专科或本科院校档案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不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在学习培训与实践中不断提升。

3 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重视、职能部门要协调统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各职能部门是否协调统一,这是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建立档案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将档案管理建设列入学校和各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中去,特别是在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资金、物质和人才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制定适合学校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管是档案的收集归档、分类整理、网络建设、管理制度还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只有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下,才能将档案信息化效用发挥到最大,此举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3、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目前我省各高校档案资源利用率低,可将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扩展到建立学生的英语四、六级查询;学生、教师信息的相关鉴定或证明服务;教授信息查询;毕业生优秀论文目录查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服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等等。

4、加大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持续性发展资金的投入机制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软件,加大硬件设备的采购,健全其他计算机配套设备,如录像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等,并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学校建设计划,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性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机制。

5、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的要求,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聘请档案专业人员和计算机网络人才有计划地组织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在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组建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从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指导思想,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准。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省各高校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让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在高校战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学会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与问题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6(1)

[2]裴友泉,马仁杰,张学辉,等.战略:档案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档案,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