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高职英语;英语教学

一、 高职英语与跨文化交际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专业英语教育都缺乏自己的特色,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即使通过了AB级,甚至四级考试,步入社会后在英语应用方面仍然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不能脱口而出地道的英文,说出的英语往往是Chinglish, 即Chinese English,而对外籍人士的英语,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这样的学生,远不能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

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汇结构和语义结构体系反应了该语言使用者认知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反应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集中体现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流和生产实践。

二、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何自然、陈新仁,2004:168)。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虽然使用了符合语法、语义的句子,但由于说话不合时宜,或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或者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等,从而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导致交际行为中断或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它是由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既可表现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能充分理解自己而表达不当,致使听话人误解话语含义,又可表现为听话人做出错误的语用推理,导致误解说话人要表达的用意(何自然、陈新仁,2004:169)。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跨文化差异引起的,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何自然,1997:207)。语用失误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人们可以宽容语言形式不好的话语,继续交流。但语用失误必然导致Thomas(1983)指出的结果:违反语用规则的人会被认为是“举止不好”,“不真诚、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从而交际失败。

三、将跨文化交际引入高职英语课堂,提高学生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减少学生社交语用失误,就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英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更得体地与人交流,不至于失礼于人,甚至闹出笑话。比如诸多学者曾用过这样的例子: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你吃了吗?”,如果按字面意义将其翻译为:“Have you had a meal?”西方人是很难认同这句话的真实意图的。因而可以直接翻译成“Hello”或者“How are you”更为得体。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学习语言,仅仅学习语法和句式是远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电脑等手段,通过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观看电影,听英文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方文化,比如在讲解词汇的时候,如你知道“Friday”,而如果你不了解英美民族的宗教背景,不清楚耶稣蒙难的日子,你不会了解“Black Friday”的内涵,更无从理解“Friday face”的意指(意指“愁眉苦脸”),与此相似的还有“Sunday”,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会理解为什么“Sunday”是每周的第一天?为什么“Sunday”要做礼拜?因为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星期天”是没有这样内涵的。再如讲解语法的时候,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了文化,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从而让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骆晓玲.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工科大学英语教学.论文天下,2009

[4] 徐萍,徐臣蕊.浅议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论文天下.2009

[5]王志宏,宋高玲.口译中的语用对等与语用失误[M].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2-01

英语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也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简要阐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意义不断变化,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词汇意义也有着较大的不同,认真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首要任务。英语词汇与中文词汇一样,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积淀。很多看似对应的中、英词汇由于来源背景不同,意义差别也很大。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掌握词汇,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和发展,以便学生深刻领悟词汇的内涵意义,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dragon这个单词,它的汉语意思为“龙”,但是东西方国家对于“龙”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中国人把“龙”看作权利、成功、吉祥的象征,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人却把“龙”看作恶魔、恐惧、罪恶的代名词,常用来指比较凶残且年纪较大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在《圣经》中用“the great dragon”来称呼恶魔Satan。就连“亚洲四小龙”在英语中都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讲解单词背后蕴藏的文化背景和与之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利用英语原版文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加工或截取的内容,文章涉及面窄,学生容易理解,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很少涉及。英语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英语原版文章,鼓励学生购买原版英语书籍和报纸杂志,开设相关的英语阅读课,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之间要积极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在高中英Z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名为“Gone With The Wind”的英文原版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对美国总统林肯、美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南北战争等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在阅读原版文章时也能够真切地体会主人公的语言和内心感受,领略到美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原版英文文章,能够不断开阔眼界,从深层次上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感受西方文化,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实践出真知”,“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模拟环境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别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指在掌握基本目的语言之外,还需要知道语言之内细微的文化含义。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时,应注重“交际”,由微观到宏观,从称呼、礼节、风俗习惯等角度树立学生的交际意识。

交际能力涉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区别,说到底仍然是文化上的问题。

中西方在称呼方面就有很大差异。中文中称呼对方,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比自己资深,经常用姓氏+头衔/职业,如“王经理”,表示尊重。但是在英语国家里,大多数情况下使用Mr/Ms+姓氏即可。很多时候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这也体现出西方文化中,人在交流中看中的不是他们所代表的权威,而是交流双方本人。

掌握恰当的风俗和理解也能显示出高超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影音资料向学生展示尊重对方风俗传统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时,教师就可以趁学生表现好或踩到“地雷”时,及时提醒,教授正确的交际注意事项,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

除了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影视赏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中西方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所谓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总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刺激。教师应时刻记住他们所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而是需要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任。

参考文献:

[1]陈亚娟.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艺术,2011(08).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4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6

】页/【

1936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高一下学期英语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英语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监事的英语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级共有XX个班,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差,英语科入学级平均分不高,

并且分数层次多,农村地区,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目前,我担任X班和X班的英语教师。其中X班属于包考班中的文科班,虽然理论上文科班的成绩应该稍好于理科班的英语成绩,但结合我校的校情,X班的英语成绩在X个包考班中并不突出,这很大程度上跟学生的基础有关。X班是学校普通班中的理科班,在三个同类班级中基础相对会好一点,但是总体上看,学生的成绩都是参差不齐的。综上所述,我校的英语教学就需要适当的分层教学。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完成英语教材必修(3)和必修(4)两个模块。共10个单元内容。

具体安排:

对于10个单元,每一单元用13课时,课本的学习可以这样进行:

(一)

1.早自习完成vocabulary的教学

(二)

2.Warming

up

&

Reading三个课时;

(三)

3.Language

points

&

using

language四个课时

(四)

4.Grammar三个课时;

(五)

5.

单元检测三个课时

四、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做好初高中英语知识点的衔接工作

1.

为了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比较顺利的展开,使学生打牢英语学习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

语法分插于10个单元的新课教学中。

2.

2.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严格持久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

(五)

各科通用的学习习惯

1.

课前预习和自学的习惯。这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

2.

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听课、勤记笔记的习惯

3.

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

5.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潦草。

6.

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

并建立“错题集”的习惯。

(六)

英语学科特色的学习习惯

1.

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主要表现在高效课堂的展示上。

2.

养成读和背的习惯,早自习集中读背。

3.

养成反复练习的习惯。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

(七)

阅读训练

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很多学生阅读得分低,主要原因在于方法不当。英语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教授,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两节课作为阅读课,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材料为英语测试报的文章。

(八)

早晚读的单词记忆与巩固

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针对我校早读难的现状,英语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整改,比如可使用多媒体设施领读、英语单词记忆游戏或竞赛、单词定时抽查听写或背诵。

(九)

备课组成员之间互相听

备课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不一定是学校安排的公开课,而是自行看着课程表安排,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公共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彼此孤立,互不联系。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以书本为载体,教授的主要是基础语言知识,大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通过A 级考试为目标,学生满脑子被灌输的是普通的英语词汇知识,零散的语法知识,这些英语语言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关系不大,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缺乏;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由于受学时、现有教学资源、学生主观能动性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讲授的是专业知识的片段,一些教师采用的是"阅读加翻译"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主要识记专业英语术语。由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联系不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较弱,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一些学生学完专业英语后,收获不大,往往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更谈不上翻译和实用写作了,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成了空谈。可以说,目前的英语教学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没有掌握工作中必要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唯有将大学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完美的融合,即一体化教学,才能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

(二)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行业英语教学是指教师讲授与某个行业领域相关联的英语知识,也就是说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某个行业与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运用英语来进行工作的交际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形成和提高并且会对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拓展作用。所以我们只有进行行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相结合的英语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2008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建议课程设置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 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基础运用能力,也要在讲授中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进行一些模拟训练,这样学生不仅会有较扎实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未来职场实战能力,拉近大学生与市场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差距。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才能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高层次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出能够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英语熟练运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二、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途径研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 开展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模块,以内容为依托,通过项目、任务等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模式。

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种模式对高职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高职学生理论不强,但是普遍喜欢活动。以笔者的"计算机类英语"为例, 引进了项目活动的实践,具体实践环节为:1、形成小组――按平均分配班级人数形成项目团队,由团队自己确定组长,安排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谁来演讲、找资料、谁编辑、谁校对等等;2、确定话题――如"Traffic Cop-Operating System"为话题;3、查找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4、编辑资料――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编辑自己找到的资料,让学生制作教学 PPT; 5、口头汇报――要求演讲者在课堂上用英语利用 PPT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自愿进行角色演出,如这组同学自编自演了个模拟的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场景,并用DV拍下了视频,还给视频外挂了英文字幕; 6、教学评估――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汇报情况评估,由各组选派成员对当前项目组作品进行评定,并打分,最后教师也进行评定和讲解,也便于下一组能有所借鉴。从这一系列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教师不知不觉地已由原来的知识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话题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不知不觉地促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整体英语水平的同时,对专业认知和实践操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也符合语言习得的认知发展过程。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教师除了具备与普通公共课教师相同的综合素质外, 还要了解和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行业知识,成为"双师型"教师。①把授课英语教师相对固定在某个专业大类教授行业英语, 这样有利于让教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某个专业上,与专业教师进行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专业上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技巧,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公共基础课教师都分配到各个二级学院,融专业共发展。②选派公共英语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英语教师获取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③聘请要聘用一些既有实践运用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来补充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这在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推动高职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结合优秀的教育资源,更新并编写教材。

目前, 行业英语教材建设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 在编写教材时应更多地从理论角度考虑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应考虑到学习者在将来必然会遇到的目标场合中使用语言的客观需要,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顺序和学习方式。因此,行业英语教材选材必须依据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力求职业性、实用性、趣味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笔者认为英语教材开发的过程中主要要把握理念思路、框架体系、内容结构和真实素材等问题。教材中的素材最好能够来自于现实的工作场景中运用的真实语言要素,并且涵盖行业领域中的各方面。将真实的语言素材带入课堂,才能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中学以致用。教材要侧重结合专业词汇与基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材既要体现内容的基础性,又要反映行业的最新动态与现状。

(四)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立体化的英语应用能力评价体系是普通英语与行业英语融合的高职英语教改模式中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考核,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和终极评价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考试成绩来衡量, 教师的教学也只围绕考试内容进行,为考试而考试。应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英语教学评价新模式。形成性考核应贯穿于每学期教学的全过程,并扩大其比例。在计算机类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形成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展开的,注重考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成效。评价主体也不是唯一的,应该由英语任课教师、专业指导老师、学生本人、学生活动小组、企业指导老师等组成。多元化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不断进步的机会,这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持续的发展。

总之,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是符合高职英语教学规律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基础英语教学和行业英语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使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这是当前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职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口译教学 跨文化交

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37-02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额总量达3.8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年接待境外游客1.37亿人次。对外交流活动的迅猛发展,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大量具备英语语言交流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另外,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翻译能力。因此,近年来,有条件的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英语口译课程,培养了大批适应国家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对外交流急需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英汉口译的特点,高职学生在口译训练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一、口译与文化的联系

口译作为一种服务,旨在促进使用不同语言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受到历史、传统、社会生活、意识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元素的影响,而文化本身也依赖于语言来记录、传播和延续,因此口译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指出,口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译者需要通晓两者语言背后的文化。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王佐良教授在谈到语言学习者时曾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谈到翻译工作时,他还说:“译者处理的是个别单词,但是他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口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词汇、句子和篇章机械的转换,这也是为什么至今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机尚未出现的原因,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底,译员的文化底蕴、个人修养和知识面是决定口译工作水平的决定因素。

植根于东方文化的汉语与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英语存在的差异尤其明显,不仅变现在语法、构词、举行和拼写上,还变现在两种语言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例如,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活动和渔业生产非常发达,这些特点表现在很多英语表达方式上,如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all at sea (茫然无措)等,而这些含义在以陆地文明为主题的中国,其语言表达常常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再如,在英语口语中常说“You are a lucky dog”, 意为你真是个幸运儿,整句话中毫无贬损之意,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如忽视或根本不了解其中之差异,按照字面的意思译做“你是条幸运的狗”,则曲解了原话的含义,且译文带有明显贬抑对方的意思。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差异,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交流、增进了解的作用,反而会闹笑话,引起误解和不快,在一些经贸活动场合,甚至会因此带来巨大损失。

二、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学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 或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言语交际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合格口译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而言语交际学则凸显“交际”,这就要求译员应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并对中国和西方两个社会有所了解。此外,跨文化交际学还与心理学、人类学和传播学等众多学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二)对文化的习得非一日之功

以汉语代表的东方文明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是由于两种文化在其数千年形成过程中所走的道路,现实社会中、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等众多因素造成的。例如,如同孔子的哲学和著作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样,《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石,缺乏对它的基本了解,有时就很难理解西方社会生活及其语言。例如,来自《圣经》《箴言》的短语“a lion in the road” 意为“拦路虎,可怕的障碍”,在这个表意上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者也许能猜到其中之意,但大多数时候就不一定有这样的幸运和巧合了。如这一段对话:How did you get the news? A little bird told me.(有人私下告诉我,消息已不胫而走。)字面非常简单,但要理解其意,必须熟读《圣经》的《传道书》。

著名翻译家奈达曾说过,要学好一门语言,在较好的环境下需要5年时间,比较透彻的了解一种文化,则需要20年甚至更久。对一种文化的了解和洞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甚至需要一辈子不断地学习和体验。特别是对一种差异较大的外国文化,还需要学习者长时间浸其中,创造机会到相应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接触到其实质和精髓。

(三)高职教学文化教育自身条件的局限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学一般在两年和三年之间,少数会达到四年,中间还包含半年左右的实习期;高职教育以训练就业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研究能力的培养排在次要的地位,相关专业学生难以在校期间对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有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在文化知识和底蕴方面高职学生有着先天的不足,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里,他们还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对外合作交流项目、文化设施、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对文化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各方面也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高职口译教学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在高职口译教学中,可以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选取合适的教材

目前高职口译教材数量较少,难度较大,选题杂乱,基本沿袭本科教材模式,重点不突出,贪多求全,一套教材几乎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旅游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而对每一方面只能是浅尝辄止。教材选取的口译练习素材常常是领导讲话、国际会议发言等,普遍难度较大,高职学生难以驾驭,长此以往,逐渐失去对口译教学的兴趣和信心。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高职口译课程的编撰者和教师们狠下一番真功夫,一切从高职口译教学的实际出发,编写出一批优秀高职口译教材。教材编写和选择的过程中,做到难易适中,有所侧重。例如,在旅游类高职院校和专业中,可更多选取与旅游业相关联的素材,在学生相对熟悉的领域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举一反三,逐渐再把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转移到其他领域。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西方文化的实践机会

高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高职口译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在目前高职口译教材选择较少的现实面前,口译教师可选取更加切合本校实际的课外材料,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则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在传统的文字材料以外,还可选取电影、视频剪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例如,网络上很容易找到美国自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十几年的《老友记》(英文名为Friends)的视频剪辑。这是一部236集的情景喜剧,每集20分钟,现实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全部场景取自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言语之间都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烙印。例如,在该片第十季第十二集The One with Phoebe's Wedding中, 菲比在婚礼中对钱德勒说,“I will be my something blue”。要理解这句话中“something blue”的含义,就得了解在西方传统婚俗中,新娘需要“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的传统及其文化内涵。这里something old指新娘应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与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纽带,something new指穿应穿戴一样新衣物,象征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 something borrowed指穿着从婚姻幸福美满人士那里借来的服饰,分享他人的好运气,而something blue则与《圣经》中蓝色代表的纯洁和忠诚有关。口译课上,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此类素材,在趣味中学习西方文化的韵味,潜移默化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学习积淀

数字时代的大学生,习惯了用手机互通信息,用电脑书写文字,用微薄发表感想,用微信记录生活和分享体验。在英语水平是升学和就业重要砝码的时代,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要远高于对语文的学习,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中,这些现象更为突出。很多人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只要英语好,就能当翻译,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遇上文言文如果翻译者不理解其意思,那么如何翻译出来呢?可见,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英汉口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往往在实践中被忽视。要扭转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相关专业必须增加大学语文等课程的课时,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口译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译员的语言能力,更植根于他们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应紧扣口译的这一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条件下,加强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育,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洁.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对接现象[J].商业时代,2008(36)

[2]李玉英,何萍.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翻译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陈振东,杨会军.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上海翻译,2007(1)

[4]卢春华,李霞.高职口译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纵横,2012(3)

[5]励莉.高职口译教学的职业素质养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