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1
一、实施项目投入工程,保障文化事业发展
1、2014年度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事业投入201万元;
2、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基金200万元。
二、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1、县文化馆申报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县图书馆申报成国家二级图书馆,客家博物院申报成国家二级博物馆
2、县18个乡镇建成了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对10个文化站进行了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配置;
3、各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农家书屋,2014年更新了33个农家书屋。
三、实施文化活动建设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实行了免费开放工作;县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村里建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站点;全年开展了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咨询等活动86场,社会反响好;
2、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2014年送戏下乡演出97场,放映电影4452场,乡镇自办文体活动124场;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订了2014年群众文化活动年度计划;按计划举办了樱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24场;
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落实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文物保管等基础工作。2014年文物安全无事故;建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推进了东河戏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工作;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6个,县级27个;
5、推进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活动,开展了“送书进社区”、“送书进校园”等现场读书活动。
四、实施文化项目生产工程,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设立了创作扶持专项资金10万元,并对全县重点文化产品进行了资助;
2、建立文化产品评价机制:建立了对获得省级以上文化产品奖项的奖励制度;开展了文化产品评优活动;
3、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县文化产品在参加省、市级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创作歌曲《山里的太阳》获得《心声》歌刊2014年全国歌曲大赛二等奖,县文化馆参加全市第四届二胡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在省市平台上公开展演。
五、实施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繁荣文化市场
1、制订了《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制订了2014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开展了“净网”、“清源”、“秋风”三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3、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有方案有文件,完成了机关软件正版化,有工作文件。对县印刷复印企业、出版物市场、学校、音像制品销售市场,开展了执法检查,查办侵权盗版案件;
4、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办案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案卷归档齐整;
6、文物执法处罚有案卷和执法巡查记录档案,2014年国保、省保单位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六、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1、2014年文化队伍建设,制订了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了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2
为切实改善我镇机关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根据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五小”设施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我镇“五小设施”建设作为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力争早日实现机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工作完成情况
将镇老信用社改造成乡镇“五小”场所,宿舍15间,40个床位,930㎡。澡堂70㎡,分男女浴池、更衣室。餐厅110㎡,可容纳40人就餐。目前马集镇已建成餐厅100㎡,可容纳40人同时就餐。澡堂、宿舍主体改造均已完工。
二、
进度情况
文体活动室60㎡,阅览室50㎡,目前正在改造装修中。5月底前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全部完工。改造总面积:1500平方米,预计投资360万元。
三、
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乡镇财力有限,财政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工程队电子修建,工程验收后再付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队的积极性,延缓了工程进度。
二是马集镇老信用多年闲置未使用,墙壁橱窗均需重新更换,工程量大。
二是由于进入冬季,温度骤降,已不是施工的最佳时间,一定程度上延阻了工程进度。
四、下步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严格贯彻区关于五小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盯紧犒劳,明确专门在现场紧靠工程进度。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3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建设局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发动,二是调查摸底,三是真抓实干。
组织发动。成立了建设局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局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创建工作的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另有2名副局长分别担任基础设施组和专业组组长,市政、绿化、河道三个所的所长为组员,三个所还分别指定了创建工作的联络员。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局创建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一次,局联络员与基层三个所联络员每周联系,重要情况随时通气。保证创建工作下情上报、上传下达,渠道畅通,反映灵敏。
调查摸底。对照创建工作有关指标,主要是道路完好率、人均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建设局首先进行全面调查,准确掌握现有数字,根据今明两年城市建设和规划情况,对期望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为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创建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4
1、下发了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预备通知》。明确了各乡镇的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时间,要求各乡镇在11月20日前完成选点申报工作,凡申报点85%以上的农户应签订好协议书,由村理事会提出申请,乡村核实上报。同时,要求各乡镇切实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的选点原则,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优先选择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已经动手筹集资金,完成“三清”,成立理事会,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地处交通沿线,社会支持力度大的村的村庄作为试点村。
2、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12月21日,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县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市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有关精神,就申报工作做了重点部署。要求各乡镇严格选点条件,把抓宣传发动、项目衔接和资金落实作为选点工作的重点。
3、严格选点申报。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照申报条件,遵照省里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定点工作的“九步法”进行选点,认真贯彻落实“两个预告”、“两个预先”,对新农村建设协议书群众签字率没有达到85%以上的自然村,一律没有申报。目前,各乡镇共筛选了93个自然村申报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4、精心踩点定点。11月26-30日,县新村办成员分成二个组对全县93个申报点进行了踩点。采取了实地查看、上户询问等形式,全面掌握了93个申报试点村自然村的基本情况,对申报试点村的自然村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三清”整治情况、农民新农村建设参与度等进行了综合评定。
下一步工作:
1、做好筛点选点工作。认真梳理93个申报点自然村的基本情况,遵照省市选点原则,对各乡镇申报的试点村逐个筛选,并统一报省市批复。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5
镇体制调整后,按照县委县府做虚镇,做实街道办事处的要求,新的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正式从搬迁到县供销社三、四楼与县供销社合署办公。辖6个社区、2个农业村,68个小组,15017户,人口52515人,其中,农业人口7118人,2108户,耕地面积1680.8亩(田44亩、土1233.8亩)。全处行政事业干部34人(事业7人、临时人员7人),退休干部26人。有15个党总(支)部,党员1527人。
二、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县下达镇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1亿,1-6月份完成了5742万元。7月份县召开了投资推进会,按照4∶3∶2∶1的原则,8月份给我处下达的任务应为527万元,8-11月份任务约为1400万元。
县推进会后,我处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对照目标找差距,想方设法寻找投资项目。8月份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村投资1500万元上报入库,经过2个多月的入库资料准备,上报县统计局,被认可。但9月底从统计局反馈回的信息是入库资料的图片与投资额度不符,被市上退回,没能入库。造成了这几月没项目入库,因此未能完成下达的任务。目前,正与统计局相关业务人员联系,如何完善图片资料,争取将该项目入库。
三、项目建设情况
完成了城西变电站的征地,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场施工;完成征地拆迁45户;违章搭建控制实现“零”搭建;滨江路景观带、山水滨江、塞纳国际、六幼等一批项目顺利进场。
四、2013年项目储备情况
办事处在收到发改〔2012〕197号文件《关于编报县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储备项目的通知》后,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下步有可能投资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摸排,通过摸排,目前暂时没有投资项目入库。
主要原因:一是我处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上报入库规口工业城管委会,所有项目入住都必须进入园区;二是辖区内房地产、“城中村”改造项目上报入库规口县住建局;三是安置还房建设投资项目上报入库规口县城司;四是农户投资这块上报入库规口县统计局;五是农家乐项目手续不齐,没有法人单位注册登记,土地性质属租用,造成入库资料不完善,无法入库。
五、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社会实践情况汇报范文6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情况。2014年-2016年,省上确定我县*村为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2、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情况。2014年,省上确定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2015年,省上确定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2016年,省上确定我县*6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
3、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沿路沿线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2014—2015年,我县确定*村8个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暨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有关工程项目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有关乡镇、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指导,村级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点、干部驻点”工作制度,联点挂项、包村包户,绩效管理,全方位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适时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督查推进,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情,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会议讨论,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论证后,确定了美丽乡村“555”推进计划,即加强“五大整治”: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乱放、河道沟坝;强化“五大提升”:提升设施配套、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推进“五大建设”: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实现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稳步推进。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编制单位对各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进行先期设计。规划包括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规划编制重点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同时,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职责,完善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各司其职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并实行县级领导包示范村、建设部门包规划编制、综合部门包项目争取实施、乡村两级包群众发动的“四包”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乡村制定了农牧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面貌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庄亮化、村貌美化的“五化”标准,一般村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三化标准”。同时,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箱(池)、集中掩埋点,与农牧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三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牧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文明示范户等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插花型”贫困片区扶持范围和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的优势,坚持在资金整合、工作结合和力量耦合上做文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按照相关单位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确保各部门当年安排的涉农资金,优先考虑示范村,做到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2015年,共筹措资金1.84亿对各示范村及环境整洁村进行建设,其中,省市补助300万元,县财政专列610万元,部门整合17521万元,发动群众筹工筹劳400多万元,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叠加效应,既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又高质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项目带动,夯实基础。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有效整合游牧民集中定居、扶贫开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及农业、民宗、水务、畜牧、交通、环林等项目资金,采取“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部门贷一些、群众自己筹一些”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以产业培育、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谐创建、机制创新为重点,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4-2015年,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定居点新增集中规模养殖示范小区12个,新建暖棚2106座22万平方米以上,扶持细毛羊舍饲养殖大户40户以上;新建农牧民住宅1900套,并对部分乡镇农牧民住房进行民族特色风格改造、集中供暖、供水、污水处理改造和垃圾处理场建设,铺设供暖管道5处3.3公里,架设农电线路3处3.7公里,全县牧民集中定居率已达到70%以上;对集中定居的农牧民实行社区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在已形成规模的农牧民住宅小区,配套便民服务中心5个,新建改建文化体育广场5个,修建集村委会办公、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为一体的办公场所3个;共购置小区垃圾桶140个、垃圾清运车1辆,新建垃圾处理池3处,改厕80座,清理“三堆”2.6万方;完成种植绿化苗木8.25万株、风景苗木5.62万株,种植草坪2138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91%,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由于人居分散,农牧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原因,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底子薄,基础差,资源共享不够;二是由于实际建设投入缺口大,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三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个别建设工作有所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