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俗习惯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俗习惯作文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容易动笔,更乐意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2)更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写作条件;(3)然后减少对学生的写作压力和束缚;(4)达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情感和创意写作的目的。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平时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较为贫乏,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素材往往较少,缺少故事可写,缺少情感表达。更有甚者,某些农村小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的情感更多趋向于弃农进城,没有认识到自身生活地方的好处,自然也就不能在文章中表现正常的价值观取向。为了让农村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高年级语文作文的学习任务,在写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需要根据农村的地方特色针对性地完成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的教案建设,力求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独有的自然风光

农村与城市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活的环境大不一样。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很容易就能将这一自然优势变为教学中的优势。农村中由于平时的种植业务或山水花鸟,常常会有农田果园、奇花异草、防护林带等,甚至在不同的季节还会出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山中的菌类、出没的野生动物、洄游的鱼类等;在季节的交替变换中还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有些地域的农村夏天环境极美、清新又生机勃勃,有些地区的农村却会在冬天展示出白雪皑皑的独特魅力。大自然的美丽很容易在农村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得以体现,学生如果能够充分体会这和冰冷钢铁所建造而成的城市不同的美丽,就能够在自身的写作当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在完成对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引导工作时,需要从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制订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分析在该地区中最显著的地方风景,将其中最美丽、最独特的景致呈现给学生。在课外观察的活动当中,在保证学生足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学生可以用眼看、用耳听、用嘴尝、用鼻闻、用心想。充分调动自身的五官感受,在走出校园后沉浸于大自然的魅力中。将自身观察和体验到的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回到学校的课堂中进行整理,为下一次的写作积累相关的素材。

在该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活动当中,可以很轻易地在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当中展现当代农村的现状和特点,具有当地农村的地理特点和特别内容,融合农村小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所感所想,将他们自身真实的情感在写作当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心灵。锻炼学生观察周边自然环境的习惯,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迅速找到相关写作素材,完成写作要求。

二、引导学生感受风土人情

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农村在其发展当中的独特风俗习惯,如,饮食习惯和节日娱乐项目等。常见的风俗习惯包括除夕年夜的守岁和端午节的吃粽子以及中秋节的月饼等,独特的风俗习惯包括有水的农村开办的龙舟比赛、有山的农村实行的重阳登高等。甚至在现阶段的农村当中,婚丧嫁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风味,而这些也是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的良好素材。

教师在引领学生观察和总结自身农村的独特风俗习惯当中,首先要为学生讲过这一类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原因或传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适当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风俗习惯细节,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故事或传说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参与到这一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当中,完善他们对这些风俗习惯的深入了解。当学生对于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风俗习惯或在课堂中带领学生模拟这些风俗习惯表演,让学生从动手当中充分体会这些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在观察或实践中积累对这些活动的感受和感悟,以便学生在该农村类型的高年级语文作文写作中展示自身的真实情感。

学生在领会中国古老文化带来的独特民风民俗当中,用虔诚的心灵去体会前人在这些活动中掺杂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和追求,在这些美好品质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当中,充分建立起自身对于祖国传统文明的学习和敬畏心理。不仅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还丰富了学生本身的写作素材库。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使用语文、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提高。

三、引导学生体会农村生活中真情和人性之美

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相比,后者由于钢铁城市带来的本身的冰冷疏离感,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与陌生人发生更多的交流。农村的人们大多还处在桃花源式的交往当中,邻里乡亲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容易在各方面发生交集。常见的农村婚丧流水席就是农村人们感情关联的一种体现。农村人们普遍表现得比较质朴、纯洁、善良并且率真,基本都是以坦荡的热情来面对生活和其他的居民,教师在对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导当中,更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农村人们表现出来的质朴感情,并在其中去芜存菁,筛选对学生更有利的情感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汲取,让学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写作当中为自己的文章赋予充沛的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农村人们的真挚情感当中,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正确看到人们身上展示出的品质,从大众的内心世界中体会到人生的不易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建立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并且得以贯彻。力求让农村小学生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完成对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的作文教学,教师需要丰富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资源,活用农村当中的写作素材,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带来清新的“活水”。教师在其中需要起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并通过传授方法和多种观察的手段,让学生领会在写作中展现的魅力。让学生用自身的多重感官来对平时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让学生对于自己心中的感受有法可写、有物可写。将学生锻炼成为有足够的措辞表达自身情感的人,没有之前那种为了写作而强行拼凑字数的无奈。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从而在充满了农味乡情的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更加开心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琼.如何进行农村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的作文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9):56.

[2]张巧林.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3-06:35-36.

[3]孙洪卫.提高温岭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径[D].华中师范大学,2013-09:45-46.

[4]徐璐.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段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11:136-138.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大门向我们打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国际间的交流日益普及,英语的世界语言的地位日渐加深。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英语学习一个非常重要地位。但是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内容:追求考试成绩,重视语法训练,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以追求高分为主要目的。忽视了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美国语言学家 H. J. Weatherford 明确指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而不是分析对象,与文化不可分割。”中国的学生大多受到汉语思维,汉语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泉州地区的学生,又受到本地一些语言的发音,风俗习惯的影响,可能对于英美文化了解较少,而对于文化文方面教育渗透又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以语言为文化载体,文字当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符号,需要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理解掌握,这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1、课堂渗透

小课堂可以看到诸多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字的发展变化是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步的。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文化中来。在谈到 dragon(龙)时,龙在我国是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不幸与厄运的预兆。再如,教到 green、blue,black 等有关颜色的词时,我向学生拓展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语习语。例如,black tea(红茶)学生对英语词汇有了正确认识,才能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词汇教学时,tea这个单词实际上还和闽南语有很大的关联。当时大量茶叶从福建泉州港运往世界各地,tea的发音就是根据闽南语中茶的发音来的,当然现在只有爱尔兰保留了古英语中tea的发音,和闽南话是十分贴近的。介绍词汇的来源也可以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致。

2、情景创设

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在两种文化中找到差异,排除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获得言语交际的文化敏感度。中国与英美国家在地理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不同民族在对待同一种动物的态度是各不一致的。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还有 you are a lucky dog.而在汉语中狗却有一些含有贬义的意思,比如癞皮狗,落水狗,狗腿子之类的话。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3 Lesson1 Festival,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到搜集各种节日的内容,甚至课外举行有关圣诞节,万圣节的庆祝活动,并与中国传统节日做比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对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

3、多媒体网络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借助多媒体,借助网络技术,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个部分很大程度是对学生加以引导,课后完成。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给英美国家的人士发电子邮件,语音聊天等形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北师大版的教材高一英语必修二Unit4 Auckland,除了课本的内容外,上课前,我还到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奥克兰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领略了新西兰的风情。得到了很好的关于奥克兰的信息

4、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更能原汁原味近距离接触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课外阅读的内容包括报刊选读和经典英文原版书籍阅读。报刊选读可以了解到现代英美国家社会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正在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对它的看法。而经典英文小说的阅读,则更多的是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等深层次方面的内容。

总之,英语的学习,绝对不是单纯的语音,语法。而应该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中学英语老师应该多方位的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各种机会,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

关键词:以读促写;阅读技巧;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尽管在每一模块第二单元读写课的后半部分均安排了写作训练任务,但仍有部分教师“重读轻写”,对写作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过多地注重读的讲解,忽视了写的引领与训练。在读写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唯恐学生读不懂文本,给学生留下阅读障碍,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细、过多;或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长时间地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或为了追求热闹的教学场面,频繁地进行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对阅读文本的过度教学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写的训练只好草草收兵,或干脆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写作任务,这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写作技巧与方法的渗透,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扩展词句训练 引导学生夯实写作基础

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不可能有理想的输出。掌握充足的词汇和丰富的句型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教师可以选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深层次阅读,学生的脑海里便会不断呈现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与记忆;再如引导学生选择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扩展词句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拓展延伸能力。所谓扩展词句,就是通过修饰词或从句的添加运用使原有的词汇、短语或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依托文本重点词汇、句型,引导学生通过适当增加修饰词语或从句进行拓展词句训练,可以使句子内涵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从而避免句意的表达干瘪无味。近年来,笔者经常根据模块重点词汇引导学生进行扩展词句训练。如accident是八年级上册第八模块“Accidents”中的一个重点单词,笔者引导学生做了如下扩词成句练习:accidenta terrible accident 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suddenly. 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suddenly in the street. 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suddenly in the street on the way to school.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suddenly in the street 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school ...;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模块时,笔者首先从教材中选择一个重点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逐步加上修饰词或从句进行扩句训练:I don’t like cheese. I’m afraid I don’t like cheese. I’m afraid I don’t like cheese because it smells too strong. I’m afraid I don’t like cheese because it smells too strong and it tastes a bit sour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扩展训练,既可以促使学生灵活使用,巩固所学词汇、句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先想好汉语然后逐字翻译成英语的不良习惯,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便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具备正确无误地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写出准确地道、生动形象的英语作文,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文本关联词语 指导学生写作连贯流畅

在英语写作批阅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似乎是若干个句子的排列、堆砌,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过渡性词语的衔接,作文不够连贯与流畅。《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的要求之一就是“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1],如and, or, but, so, because, although, however, as a result等。《英语》(新标准)教材所选阅读材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恰当的衔接词,使段落的层次十分清楚,行文连贯、流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素材和范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精彩段落,品味其中的连接词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所起到的承接或转折的作用,或引导学生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关联词语或表示时间顺序的过渡词语复述课文,这样既能反馈出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达到熟练运用和掌握关联词、衔接语的目的,进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时,根据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找出one day, a few days earlier, when, while, as, as soon as等表示时间顺序的关联词语并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灵活利用这些词语仿写某次事故。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所学阅读材料,又指导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将写作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融于阅读教学中,顺利地引导学生完成了从阅读到写作的知识迁移。这种顺理成章的阅读成果转化,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归纳总结教材重点 引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阅读课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要立足教材,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文本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归纳总结,明晰文本主线,使其成为知识链,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从而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作为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一模块的话题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模块重点是学会用英语谈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学习该模块第一单元时,围绕模块重点笔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归纳文本中涉及的中国某些风俗习惯:How many Chinese traditions are talked about?学生经过阅读文本很快归纳出“In China people accept a gift with two hands”等七条中国风俗习惯。通过归纳总结文本重点,加强了学生对模块重点内容的学习与记忆,同时也为该模块给出的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写作任务提供了素材: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给拜访中国家庭的外国朋友提出一些建议、注意事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程度,又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参考素材,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需要学生自身英语知识日积月累的沉淀,但也离不开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训练潜移默化的熏陶、耳濡目染的引领。以读促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以读促写可以引领学生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汇、句型进行扩词展句训练,学生加深了对所学重点词汇与句型的理解和记忆,使其在多次的接触和运用中得到巩固,从而形成英语表达的思维习惯,有效地减少了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以读促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广泛的写作素材。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例如记住阅读材料中的精彩句子、经典段落,或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话和课文。这样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写作时便能信手拈来,正确引用、借鉴经典词句,既能有效地减少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再次,以读促写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教材中的关联词语,领悟其含义和作用,特别是一些起承接作用的惯用语,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多运用,多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通顺流畅,过渡自然,表达连贯,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诚然,初中英语教材所承载的知识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大量课外阅读的支撑。“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按照课标要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训练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要重视词汇的学习,又要重视篇章结构、主题旨意的分析;既要捡到知识的珍珠,也要寻求串起这些珍珠的线索,把零散的知识围绕主线运用到写作中,由语言知识的积累者转变为语言运用的学习者,从而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4

目前,随着农村现代化程度的发展,乡村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镇寻求致富新渠道。他们的子女多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娇惯使他们变得好吃懒做。更有甚者,当孙子女在校或是与同学邻人交往时犯了错误爷爷奶奶往往多方庇护,滋长了孩子的娇气与骄气。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们,不知道“田家少闲月”的辛劳,不懂得宽容谦让,也很少关注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的风景。乡镇孩子则被望子成龙的家长要求“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正如笼子里的金丝雀,他们能看到的生活世界很多时候只有“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就是农村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世界了。这样的环境足以束缚所有的思想,使他们渐渐失去一切灵性。没有自由,便没有自我,没有真实意义上的人,没有人与人的交往,便没有对生活着的这个社会的真实体验,便永远是个不被社会所接纳的“低能儿”。真实的农村生活世界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对于我们的绝大多数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而言,它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言以蔽之:是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并存的真实世界。一方面,农村人勤劳勇敢,淳朴厚道,热情善良,安分克己,几乎集传统美德于一身。另一方面,他们安于现状,贫穷落后,愚昧迷信,狭隘自私,目光短浅,闭塞如井底之蛙。对于我们的学子而言,回归的农村生活世界不外乎四大块:校园、家园、田园、社区。酸甜苦辣的校园生活正像一首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悲欢离合的家园生活恰似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连续剧,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则如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交响乐,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幅幅雾里看花的风俗画。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千世界,正期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们倡导生活作文,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生存的这个社会,这块农村的广阔天地,去追根溯源,去了解它的发展变化,从而适应它,亲近它,热爱它,最终是改变它。而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隔绝与自闭。由此,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当成生活实践和成长指导来严肃活泼地对待,课前作好充分预设,引导学生投身生活、感悟生活、反思生活、再现生活、评点生活。这样,我们的作文教案正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情境化,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趣味化。

二、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作文研究注重实践与反思,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或原生态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反思,使学生真正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立意高度,提升写作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并且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随之增加,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写作教学观的改变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对传统的作文教育与生活作文研究进行对比后,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以往那种纸上谈兵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落后与不实用,只有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表达多数是由语言组成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小脑瓜里有了思想,手中的笔能将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写作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了。常态的生活研究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写生活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种种常态的生活情境下,研究着如何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和反思生活,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非常乐于下水,真正成为生活作文的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师生互动中提升了素养,积累了经验,生成了智慧,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5

然后经过更漫长的了解,才知道原来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需要经过精致打磨的。

也许在很久以前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那种真正喜欢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每一个时间点,又有什么才是真正让我们喜欢的模样。

我上午回来一直都记得你曾经看到过的那些美剧,即便是你的出发点是用来学习英语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也逐渐了的爱上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的幽默态度。

推荐你在未来的每一段时间,你都要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去发展。

也许以前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经历了千辛万苦,却得不到什么收获和回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付出的足够,多到最后,却还是努力向日向东流去的大海一样付诸东流。

风俗习惯作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意识 方法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观念或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双方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在使用不同语言进行交际时,自然而然地会以母语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指导自己的言语交际行为,结果导致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实现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涉及文化内容,包括词汇的文化标记、语用习惯、语篇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应该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而且应该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关于文化的定义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学者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广义的文化被称为“大写C文化”(Cul—turewithabigC),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具体指交通工具、服饰、生活制度、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和哲学等;狭义的文化被称为“小写c文化”(Culturewithasmallc),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Kluckhohn)对文化的定义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样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戴维斯(Davis)认为,文化就像冰山一样,只有一小部分,即所谓的客观文化(ObjectiveCulture)是我们能看得见的,如历史、文学和风俗习惯等;绝大部分,即所谓的主观文化(SubjectiveCulture)是不易观察的,如情感、态度等。她还认为,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文化的定义是具有认同性的一个人类群体内部世代共享、学习和相传的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行为方式、惯例以及交际模式的总和。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TargetLanguage)(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外语过程中应注意以某种外语为母语的人如何使用该语言,如他们谈论什么、怎样谈、他们使用什么样的交际手段、他们使用的语言形式和交际方式包含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信息等。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系统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文化不等于语言,文化大于语言。然而,文化大系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语言系统之外,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且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传达。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所具有的双重性,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传播媒介或者交际工具,作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承载各种信息;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体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广泛。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AssociativeMeaning),如“红色(red)”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喜庆、欢快、热闹;而在英语国家则是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兽或神异动物,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在英语国家中,“龙”却被看做是能喷火的可怕的怪物,代表邪恶的力量或势力。

文化差异在习语(Idiom)中体现得更为突出。骆世平认为,习语的形成与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民族文化,这就是各民族在生产劳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统,其中包含着历史、语言、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婚姻习俗等。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习语产生与文化,反过来,习语又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所以创造了所谓的“海洋文化”,英语中有不少习语源于海上的生活。

再次,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体现为语言承载文化,文化制约语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和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的结果也要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和语言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所不同,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就有各自的特点,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肯定会对语言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等方面。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如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主要原因包括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征服,外来文化和语言对英语产生深刻影响,英语在其传播过程中也吸收或借用了许多不同语言的很多词汇。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1.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

斯特恩(Stem)认为,文化教学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地理知识(目的与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等)、人民与社会(目的与国家的政治、宗教信仰、种族等)、历史知识(英、美等国历史)、各种制度(政府体制、教育体制、社会福利、经济制度、军事、政治团体、新闻媒体等)以及艺术、音乐、文学及其他成就文化。

束定芳等对国内文化教学研究进行的综述表明,国内有学者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概括为三种,即语构文化、语意文化和语用文化;有的把基础外语教育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两大类;有的把文化教学内容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大类。

胡文仲认为,文化教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就语言交际而言,它包括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四个内容。词汇是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信息最大的成分,因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等往往通过它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

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俗语等,属于固定的套语、预制语块或者程式化语言,使用时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如walktheplank(被迫辞职),cakesandale(吃喝玩乐),meetolle’swaterloo(遭受惨败),trickortreat(不请吃就捣蛋),halfaloafisbetterthannobread(聊胜于无),barkupthewrongtree(攻错目标),setafoxtokeepone’Sgeese(引狼入室),layone’scardsonthetable(摊牌)和makeascene(大吵大闹)。习语一般来自于一个民族特有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历史事件、趣闻轶事、风俗习惯、职业、体育运动、人名和地名等,经过长期使用固定下来并传播开来,蕴涵和积淀了深厚的民族特色文化。语法方面,如语言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会给语言教学、学习造成困难,也会给翻译、写作以及跨文化交际带来麻烦。语篇方面,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外籍学生用英语写的作文,分析比较作文的结构和行文方式。研究发现,典型的英语作文行文方式是“直线型”,而母语是东方语言的学生采用的行文方式是“螺旋形”等。他认为,不同的书面语篇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英语作文的语篇差异是学生母语文化思维模式的负迁移造成的。

2.文化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应重视介绍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文化语言观”。所谓“文化语言观”就是从文化的角度认知和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看做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而且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学习语言或者外语,必须学习文化,反之亦然。这一文化语言观要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语言内部规则的同时,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而且应该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ofCultureAcquisition),掌握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文化能力(CulturlaCompetence)。

四、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围绕教学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的,文化知识的讲解或介绍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文化教学不能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相脱节,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或糅合在一起。如在语言知识或语言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和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搜集课文涉及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相关的图片和网站等。

2.适当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书、海报、展览、古文物、照片、邮票、明信片和报刊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比较抽象难懂的文化知识,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也就是把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给文字介绍配上图画、图片和声音等,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生动、形象的背景和情境,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的内涵。外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无疑有助于丰富外语课堂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件的数量一定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而且它们必须紧扣教学的内容,因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为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外语,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能本末倒置。

3.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和了解文化知识。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和学生组织一些活动,如英语晚会、游戏,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差异。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可以组织圣诞晚会,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过圣诞节的文化习俗,真实体验节日文化,并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4.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和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影视作品和录像的特点是,它们包含丰富的有声和无声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知识,能生动地、自然地反映社会特色、人民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的同时可以直观地了解英语文化。如我们讲到西方餐桌礼仪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英国家庭用餐的录像节目,让学生注意用餐环境,了解什么是餐桌礼仪,什么是举止得体。重复播放时可以让学生练习如何用餐,学习如何表示欣赏一道菜或点心,注意餐桌上的行为规范等,这样他们就会熟悉在用餐这个场景中什么行为是得体的、规范的。教师也应该让学生理解,在一个特定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因地位、性别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行为举止也会有不同。所以,只有融入场景体验生活,了解文化背景,才能学习和掌握某种特定场景下所要使用的语言。看完影视作品和录像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做些口头和书面练习。

5.通过中英文化对比进行丈化教学。对比教学是开展文化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与本国文化作对比。英语教材虽然是为语言教学编写的,但是包含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英文化的差异,学生既可以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又可以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其次,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对中外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做练习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带有文化差异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识别其中的文化差异,并进行对比和讨论。

6.通过任务型活动,加强中英丈化差异的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型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写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作文,题目可涉及中西文化在称呼、问候、致谢、赞誉、介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写英语国家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题材的读书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列举英国的节假日,见下表。

列举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写有关圣诞节的报告,这样就需要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圣诞节的起源、发展、演变、内容和特色等,也可以和我国的重大节日作比较,这样学习和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更为有效。

7.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教学。现在我们处在网络时代,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文化教学的有效资源和手段。实际上网络在外语教学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查看或访问介绍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网站、网页和链接,从而获取英语国家的信息,包括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日常生活等信息。学生既能了解英语文化,又能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习英语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恰当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的必要保证。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我们认为,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文化教学要注意实用性。文化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