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坑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基坑支护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运、货运以及交通量都在不断加大,这就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纽带的道路桥梁来说,其质量的好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基坑支护基础作为一项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基坑支护形式,包括土钉支护、内支撑支护、锚杆支护以及放坡开挖支护。其中,土钉支护适用于坑外有积水或者水位较低的深基坑施工中;内支撑支护需要根据深基坑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锚杆支护适用于拱形的岩道中或者破裂区,这样能够增加岩梁的预应力;放坡开挖支护则是适用于不太深的基坑施工,并且在基坑平面外边有足够的空间提供放坡所用的基坑类型。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基坑支护施工也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以下将从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

一、软土地基施工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在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软土地基条件下进行工程施工,容易出现各种事故。因此,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防护技术。软土地基的土质松软,含水量大,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的滑坡以及坍塌方事故,对于基坑质量要求高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支护体出现位移以及开裂等问题的出现。常用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有地下连续墙,这种基坑支护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坍塌方事故的发生。在进行软土地基基坑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地下连续墙与桥梁主体互相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保证了地下连续墙能够发挥其挡土以及防水的作用,还能够将其作为基坑的侧墙使用,这样一来便能够大大提高基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能够大大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将软土砂浆与水泥通过深层搅拌机进行搅拌,从而使得软土地基进行硬结,提高基坑本身的强度,大大提高了基坑的防护等级,有效的保证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确保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二、安全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应用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监测工作也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委派专门的工程监理人员来全方位的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进行监测以及防控。一方面,监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土方开挖操作的监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如果是地形复杂的地段施工,为了保证边坡的安全性,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协调要求。另一方面,监理人员要参与施工设备的检查,尤其是一些与安全有关的设备,必须经常性的进行排查,例如钢筋加工机械的开关、防漏电装置等等,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向上级进行汇报,并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机械设备的继续使用,直到进行维修之后经过检验,确保使用安全的才能继续进行使用。在进行绑扎钢筋网的网格时,监理人员需要有效的对绑扎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纠正。一般来说,绑扎的误差要小于±20mm。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焊接技术来进行钢筋强化的时候,监理人员需要全过程监督焊接过程,保证网格以及锚杆头之间焊接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监理人员需要重点监测完工的基坑支护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内部进行监测,包括有没有出现管涌、涌土以及流砂的现象,同时要对支护体进行经常性的观察,主要是观察支护体是否出现沉降和位移的现象。除此之外,监理人员对基坑支护监测的内容还包括:基坑壁上是否存在裂缝、滑移和塌陷的情况;基坑壁上的土钉或者锚杆是否存在松弛、断裂的情况;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实际变化情况;基坑的内部是否存在渗水和漏水的情况;施工周边的重要管线是否存在裂缝和无变形测量等情况;地标是否存在开裂的情况。为了确保支护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监理人员需要每天至少进行三次监测,直到工程施工趋于平稳之后可以减少一次,这个监测过程需要持续到基坑回填施工完成之后。在进行监测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对监测所得的各项具体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和整理,并将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或图表,最后将制得的报表送到相关单位和部门,方便施工操作的调整。

三、道路桥梁基坑支护注意事项

1做好基坑工程的环境调查

在进行道路桥梁基坑支护施工的时候,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真调查,包括邻近建筑物、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并在基坑支护施工中,这些都会对基坑支护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调查,将调查报告作为基坑支护施工的评价以及参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基坑周围影响范围之内,有建筑物进行修剪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先进行基坑的开挖,之后再进行基坑内建筑物的修剪。在进行道路桥梁设计之前,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现状地形进行调查。现状地形的调查,可以作为拟挖基坑周边各个位置的标高,从而能够得出坑底与坑顶的高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用地红线是基坑边界不能超过的界限,包括基坑边上的防护栏杆以及排水沟。同时的,基坑底边线需要与地下室外墙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方便作为基础施工的作业面。

2地下水位的控制

采用集水明排,井点降水,截水和回灌等措施,使基坑地下水位在基坑施工期间降至坑底0.5m以下,使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要采用相应措施使得基坑周边建筑物不会因降水受到影响。停止降水时应保证结构物不上浮。在基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基坑中的水从集水井排出,达到疏干基坑内给水的目的。

3坑边荷载控制

基坑周边附加的荷载应当以基坑支护设计所允许的范围为准,并严格控制在这个允许的范围之内,特别是要有效的控制坑边道路货车载重量,必须要以基坑支护设计要求为准来进行控制。在对水压力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根据地下水渗流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水压力分布模式。如果地下水没有出现渗流,那么杂支护结构作用的主动土压力侧的静水压力,在基坑内地下水位以上按静止水压力三角形分布计算,而矩形分布计算则是适用于坑内地下水位以下的水压力。通常情况下,施工荷载是基坑顶部需要考虑的,荷载为10kN/㎡。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运送材料的货车从基坑顶部通过,荷载需要取20kN/㎡。与此同时,基坑周边的堆在需要在基坑荷载设计规定范围之内。

4深基坑支护技术问题

在实际的深基坑支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对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含水率的变化、土压力的释放以及内摩擦角、土体内凝聚力的变化等等。对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控,是调整施工方案的基础,也是为做好参数条件的准备工作,通过参数变化情况能够为深基坑施工方案的变化提供科学、正确的应对措施;二是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通常都是复杂的,不但有各种道路地下线路,还有各种密集的建筑物,会影响放坡。因此,为了确保安全支撑作用,必须要选用合适的支护结构来保证深基坑中坑壁的稳定性。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包括排桩支护、锚杆支护、自力式支护以及组合型支护等多种支护形式。不同的深基坑施工,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深基坑支护形式,这样才能够做好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施工。结语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道路桥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道路桥梁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人们居住出行的便利性。因此,必须要做好道路桥梁的施工工作,作为道路桥梁的关键施工技术,基坑支护技术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做好基坑工程的环境调查,控制好地下水位以及坑边荷载,同时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程施工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胜.以大庆市人防工程为例浅谈大面积深基坑施工的降水与支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2]郭大江.论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

[3]孙立强.超软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理论及模型试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石玉龙.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深基坑 工程 问题 安全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为了节约土地、提高用地率,房屋建筑正在向高层化、复杂化趋势发展,建筑的不断增高,基础承受的压力也会不断加大,基坑深度就要不断的加深,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一般集中在交通密集、建筑物众多、比较繁华的地带。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地上与地下的管线错综复杂,要注意其正常使用与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由于各个地方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不同区域所设计的深基坑工程也会随之不同,即使在同一城市其差异也会很大,地下岩土的性质复杂、不均匀,千变万化,在深基坑开挖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学会变通、勇于创新。

1.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常见问题 

深基坑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内容,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基坑的处理中有一些问题的出现非常频繁,这些问题经常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在施工的前期施工人员对其没有充分准备,现就这些常见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1.1边坡支护与开挖进度不协调 

在基坑开挖的同时通常会伴有边坡支护措施的施工,而边开支护与基坑开挖的施工队伍通常也不是同一施工队,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施工配合方面的不协调,在施工中的对进度的控制各部相同,开挖施工人员只注重开挖施工的进度,却并不协调与边坡支护施工的合作,所以比较容易形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不按照规范进行,各项工作不能共同协调的进行。

1.2 实际施工与设计间的差距较大 

在工程施工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当然基坑处理的过程也不例外,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对搅拌桩的施工,但很多的施工人员却误认为对于基坑的施工是在建筑地面以下,偷工减料不易被发现,所以则会减少水泥的正常用量,水泥掺量不够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基坑支护措施的强度,出现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其原因都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抢进度,或不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偷工减料,对施工中的各项指标控制不严格等,因为对局部或眼前效益的看重,从而对整体施工的质量带来较多的潜在问题。通常情况下,施工中尚未形成立体空间结构时,要按照平面结构的设计对支护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处理,以达到适应空间施工的效应。 

1.3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不当整修 

针对深基坑的开挖,是一项比较难以施工的项目,在通常情况下,施工队伍会选择人机配合的方法进行,首先让施工机械进行大面积的开挖,随后使用人工对开挖部分进行平整开挖及规则施工。但对于真正在深基坑施工时,却常常会出现机械开挖深入不到位,或开挖过渡,以至于开挖方的数量比较难以控制的现象,另外机械开挖时由于深度的加大,以致平整度与边坡的平顺度都很难得到良好的保证。而对于人工在深基坑开挖时,难度就更大了,因为人工整修时限制条件相对也比较多,尤其是安全施工的限制条件,所以对于较深基础的开挖,难度是比较大的,且施工质量也比较难以控制。 

2. 深基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 房建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要有挖土方、挡土、防水及围护措施等相关建设,一些细部结构的施工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影响其他环节或给工程带来不良事故。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以技术规范为依据,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组织管理,针对施工技术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一般在挖掘土石方施工前要对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或施工场地进行拍照或录像,收集施工现场的相关信息与地质水文方面的报告,以及周围或地下设施的情况等,收集后做详细深入分析,经过分析后,要针对特殊地质进行更为严格深入的施工组织,尤其是对于软土层的处理,其开挖深度不宜太大,若挖土太深或挖掘速度过快,很容易对施工现场造成失衡状态,降低土体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极易导致土体的大量滑移,既不利于对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有拖延了施工的进展程度,给工程的坍塌事故带来了直接推进的作用。

2.2 深基坑周围的防水与止水处理 

深基坑的施工,通常会选在枯水季节或水量较少的季节进行,水量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及危害可以说是相当大,所以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要切实做好防水施工处理,对于一般常见的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有上层滞水、承压水以及雨水、渗漏的管道内水等,水流的来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工程开始投入施工前期所做的各项调查报告都是有很好参考价值的,要实时考虑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防水剂止水工作,针对细部的地貌结构及设施对地下水的成因做深入贴切的分析与实施可行的处理方案。对于周围有建筑深基坑的现象,则通常会采用以堵为主、以抽为辅,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防止基坑周围土体的滑落与流失。

2.3 深基坑施工殊性项的施工与处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说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投入人力资源较多的过程,而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件。对于针对深基坑的施工而言,则更是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专业技术准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这积累:基坑内出现管涌或流沙等现象;基坑支护的局部出现明显裂缝与大面积的不均匀沉降;气候出现异常情况,出现罕见的且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等不良气候;相邻施工段之间的影响较严重,如降水、打桩以及土方开挖等施工工序中;地下有障碍物影响了基坑结构或止水帷幕等的施工。

3.基坑支护的施工

3.1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基坑支护技术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具体情况,例如工程的种类,开挖的程度和大小,西周环境,支护能力和性质等,这种施工应当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坑的形状稳定,另外,周围的地质和季节要被控制在允许程度中,控制的中心内容是基坑的形状稳定,不变形,地下水高度,除了这些基本因素,遇到其他因素再另行注意,总的说来要完成基坑支护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3.1.随着环保概念的提出,支护体系也应当注意降低对环境的扰动,趋向可持续,绿色的发展方向;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往往限制了基坑的施工,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对周围设施的影响,尽量不要影响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转,尽可能把影响降低;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使施工在有限场地和时间内运转顺畅。人员、工序调度要高效。

3.2施工分析与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安全、降低成本等。为了保证居民的安全和一些后患,必须考虑周全,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进行分项控制,主要有基坑围护、降水排水、土方开挖等方面。在施工中,挖土、支护和检测是一个整体。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准则,对所需要的用料进行检查与质量检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走,同时要有监测人员在场,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偷工减料,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患。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根据此处的地质资料清除基槽内原有的杂填土,地基必须要牢固,枕木的铺设必须要与地面呈水平,通过测试来确定所用原料的比例,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搅拌机的搅拌要有规律,需连续注浆,工程围护体系也要保证连续性。

3.3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改进事项

任何工程中都存在安全隐患,深基坑支护工程也不例外。施工人员首先要注意的是支撑的及时性,这是一道关键的程序。而且既然做了,就要保证做好,不要出现支撑不可靠、无效等问题。焊接一定要到位,焊接焊缝的质量一定要高,不要出现漏焊、不连续焊接等现象。契入时需要注意的是顶端的高度不要超过管外缘高度。在开挖时,注意不要发生超挖现象。为了达到安全层坡的要求,在挖开土之后,必须立即进行修坡和挖水沟等。修坡不要从坡脚开始,从坡顶起铲这是最好的方法。在深基坑支护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必须要制定严格的任务表格和施工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施工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还需要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尽最大可能减少基坑的变形。监理人员一定要恪尽职守,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有序的目的。在工程中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建设单位和监管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质量审核办法,把整个工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面积越广深度越深,就越能保证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管单位要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方式分层分段进行考核管理,使质量控制责任落到实处。

4.结语:

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迫使工程技术人员须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导致许多新的经验、理论或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所以通过上面的介绍人们已经对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有了全面的认识,相信也会有相应的应对方法,只有充分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的控制技术,达到该有的效果。总而言之,做好深基坑支护工作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秦四海.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

大批量建筑高层的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标志,使业主开发商对建筑用地高效利用的重要体现,建筑层数的不断递增要求相应的施工技术更要有新突破,不仅仅要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能有所提升,更要求建筑基础的质量要能够得到严格的控制,因为建筑的高度越大,那么其相应的基础埋深也就会越深,较深的基坑处理起来也是有着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些不法建设施工单位往往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基础施工时,较为重要的支护措施都选用临时性的结构来代替,将极其复杂的难以解决的深基坑施工处理做的很简单,这样施工到后期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体建筑物的质量都得不到保障,给后期的施工也带来重重的困难,有可能会导致质量不合格或容易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延误了工期,造成了效益的大幅度降低。

1.房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对于基坑的处理中常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被遗漏,或在施工的前期相关施工人员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等,从而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边坡的不当整修

针对深基坑的开挖,是一项比较难以施工的项目,在通常情况下,施工队伍会选择人机配合的方法进行,首先让施工机械进行大面积的开挖,随后使用人工对开挖部分进行平整开挖及规则施工。但对于真正在深基坑施工时,却常常会出现机械开挖深入不到位,或开挖过渡,以至于开挖方的数量比较难以控制的现象,另外机械开挖时由于深度的加大,以致平整度与边坡的平顺度都很难得到良好的保证。而对于人工在深基坑开挖时,难度就更大了,因为人工整修时限制条件相对也比较多,尤其是安全施工的限制条件,所以对于较深基础的开挖,难度是比较大的,且施工质量也比较难以控制。

1.2 实际施工与设计间的差距较大

在工程施工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当然基坑处理的过程也不例外,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对搅拌桩的施工,但很多的施工人员却误认为对于基坑的施工是在建筑地面以下,偷工减料不易被发现,所以则会减少水泥的正常用量,水泥掺量不够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基坑支护措施的强度,出现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其原因都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抢进度,或不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偷工减料,对施工中的各项指标控制不严格等,因为对局部或眼前效益的看重,从而对整体施工的质量带来较多的潜在问题。通常情况下,施工中尚未形成立体空间结构时,要按照平面结构的设计对支护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处理,以达到适应空间施工的效应。

1.3 边坡支护与开挖进度不协调

在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即开挖时承包工程的施工单位很多都是没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所以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施工现象。如在土方开挖中,没有明确的施工组织及管理措施,容易出现无序施工的现象,尤其是施工人员对于专项的技术的不规范施工,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一般也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施工条件,而他们则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进行肆意不规范不科学的修改,以达到增加自身企业项目收益的目的,但却降低了建设工程应有的安全度。在基坑开挖的同时通常会伴有边坡支护措施的施工,而边开支护与基坑开挖的施工队伍通常也不是同一施工队,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施工配合方面的不协调,在施工中的对进度的控制各部相同,开挖施工人员只注重开挖施工的进度,却并不协调与边坡支护施工的合作,所以比较容易形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不按照规范进行,各项工作不能共同协调的进行。现场所表现出的管理方面的混乱将会直接对施工的进度或质量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要进行较为严格与必要的处理。

2.房建施工深基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对于任何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关键阶段,依据施工当地的条件及基坑开挖施工相关的经验,对该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或工作进行确定,所以通常情况下,会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建设前期对各个专项的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审核与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制定,以实现对各项施工技术的严格控制。

2.1 房建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要有挖土方、挡土、防水及围护措施等相关建设,一些细部结构的施工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影响其他环节或给工程带来不良事故。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以技术规范为依据,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组织管理,针对施工技术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一般在挖掘土石方施工前要对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或施工场地进行拍照或录像,收集施工现场的相关信息与地质水文方面的报告,以及周围或地下设施的情况等,收集后做详细深入分析,经过分析后,要针对特殊地质进行更为严格深入的施工组织,尤其是对于软土层的处理,其开挖深度不宜太大,若挖土太深或挖掘速度过快,很容易对施工现场造成失衡状态,降低土体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极易导致土体的大量滑移,既不利于对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有拖延了施工的进展程度,给工程的坍塌事故带来了直接推进的作用。

2.2 深基坑周围的防水与止水处理

深基坑的施工,通常会选在枯水季节或水量较少的季节进行,水量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及危害可以说是相当大,所以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要切实做好防水施工处理,对于一般常见的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有上层滞水、承压水以及雨水、渗漏的管道内水等,水流的来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工程开始投入施工前期所做的各项调查报告都是有很好参考价值的,要实时考虑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防水剂止水工作,针对细部的地貌结构及设施对地下水的成因做深入贴切的分析与实施可行的处理方案。对于周围有建筑深基坑的现象,则通常会采用以堵为主、以抽为辅,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防止基坑周围土体的滑落与流失,也减少了上部整体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等,及减短了施工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工期,大大降低了施工处理的难度。

止水帷幕施工中常见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粉喷深层搅拌法、浆喷深层搅拌法以及压力注浆法等,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止水措施。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对止水帷幕进行止水施工时,且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效果和质量有不是太好,则深基坑在开挖施工后会出现大量的渗水现象,给工程的进度带来很大的阻碍,严重拖延了施工工期,变向增加的工程建设的费用与造价。一般地,在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且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要严格避免桩头出现无浆现象,尤其在土层变化较大的地区,很容易因搅拌桩的桩径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导致止水的失效,使桩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3 深基坑施工殊性项的施工与处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说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投入人力资源较多的过程,而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件。对于针对深基坑的施工而言,则更是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专业技术准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这积累:基坑内出现管涌或流沙等现象;基坑支护的局部出现明显裂缝与大面积的不均匀沉降;气候出现异常情况,出现罕见的且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等不良气候;相邻施工段之间的影响较严重,如降水、打桩以及土方开挖等施工工序中;地下有障碍物影响了基坑结构或止水帷幕等的施工。在类似的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启动预先准备的应急预案,并尽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建构筑物、管线、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工程【施工5标】土建工程,含汉溪长隆站与汉溪长隆站~鹤庄站盾构区间两部分。汉溪长隆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沿汉溪大道呈西南向东北走向。车站里程K10+133.84~K10+290.64。与运营中的三号线汉溪长隆站换乘。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基坑深约24m,总建筑面积为18934m2。汉溪长隆站~鹤庄站盾构区间沿汉溪大道敷设。区间左线起止里程为:ZCK10+290.640~ZCK12+029.500,长1738.860m。右线起止里程为:YCK10+290.640~YCK12+029.500,长1738.860m,采用盾构法施工。

2 建构筑物的调查与保护

2.1 建构筑物调查

1、调查内容与方法

主要调查建筑物的名称、位置、所属业主、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层数(高度)、有无地下室、建造时间、结构类型、内外构件有无损伤及裂缝、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基础深度、基础穿越地质情况、尺寸及其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出具调查报告。

2、调查范围与重点

汉溪长隆站施工、汉鹤区间盾构施工影响范围(根据地质情况、隧道埋深确定的沉降槽宽度及前后影响范围),对此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一步进行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四层(含四层)以上的建筑物,年久失修的房屋,以及基础调查。具体建(构)筑物情况见下表:

表1建(构)筑物调查情况表

2.2建构筑物保护方案

2.2.1车站周边房屋保护方案

根据车站周边建筑物结构及基础形式,对车站周边房屋采取如下保护方案:

1、根据房屋建筑的结构型式及与车站的关系,制定房屋最大沉降和沉降差的警界值。

2、施工中靠近建筑物方向沿开挖线外侧布置测斜管和多点土层沉降仪,测量开挖面外地表土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施工中调整支护参数,使地表土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3、围护结构施工期间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减小成孔进尺等措施对周边土层的挠动。

4、基坑开挖时尽量减小对周边地层的挠动。

5、必要时注浆加固建(构)筑物基础。沿建(构)筑物结构外0.5m、2.5m线施做两排斜向袖阀管注浆钻孔,相邻袖阀管间距2m,袖阀管打设以最大程度加固房屋下基础,尽量减少无法加固盲区为原则。注浆作业在室外进行,不需要居民搬迁;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注浆。

2.2.2盾构隧道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方案

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在隧道及对应的地面建(构)筑物埋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量测。

2、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及与隧道的关系,制定建(构)筑物最大沉降和沉降差的警界值。

3、通过对盾构掘进时地面变形曲线进行实测反馈,调整、优化掘进参数,以验证选择施工参数的合理性,保持开挖面稳定。

4、在曲线段,为减少盾构轴线与隧道轴线偏角过大,造成因超挖及地层损失过大而引起的地面变形。

5、掘进时降低掘进速度,使盾构慢速通过,同时调整掘进参数,保持土压平衡;及时进行纠偏、加大注浆量等工作。

6、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掘进时采取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充填环内间隙,使管片衬砌尽早支撑地层,控制地层沉陷。在衬砌环脱出盾尾的同时,进行及时注浆,填充隧道和地层间的建筑空隙,减小地面变形。在盾构后约10环处再向衬砌背面进行二次注浆,以弥补同步注浆的不足。

7、提高掘进控制水平,及时调整土仓压力,确保土压平衡,保证开挖面土体稳定。

8、提高工作面渣土的止水性。通过向土仓注入膨润土或泡沫剂,改善渣土的流动性和渗透系数,防止螺旋输送机喷涌。

9、提高盾尾的密封性能。通过采用多道盾尾刷防止泥土从盾尾进入隧道:向盾尾注入油脂,加强盾尾的防水性能。

2.3建构筑物发生变形时的应急预案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测,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来控制建筑(构)物的沉降变形,并制定以下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在监测中发现周围建(构)筑物有明显沉降时,采取以下措施:

(1)对房屋建筑,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钢支撑,及时架设临时支撑。

(2)提前准备双液注浆、旋喷注浆机械各一套,编织袋、短木桩等相关应急物资若干。当出现建(构)筑物沉降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围蔽建筑物,实施袖阀管跟踪注浆加固。

(3)对重要建(构)筑物,采取预注浆加固。建(构)筑物沉降主要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见下表:

表2建(构)筑物沉降主要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

2.3.1地面房屋建筑沉降应急预案

对变形超过警戒值的建筑物加密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结果和建筑物变形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顶撑加固。如果变形过大首先疏散楼房内的人员,确保人身安全。

(1)顶撑加固根据现场条件和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在一楼地面上铺设钢板,选择用门型支架或钢(木)支撑在选定的柱子周边对梁进行顶撑加固,分散地基承载,减轻不均匀沉降,控制建筑物变形。

(2)施工时,先对沉降过大的柱子周边进行顶撑,在竖向支撑底部设千斤顶加力或用木楔楔紧,具体根据现场实际确定。

(3)现场准备应急物资,如型钢、圆木等。

3地下管线的调查与保护

3.1地下管线的调查

(1)调查内容与方法

1)施工前组织专门的管线调查小组,配备管线探测仪进行地下管线调查工作。

2)对照设计图,确认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现有管线分布情况。

3)进一步收集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图纸和管线竣工资料,结合地质情况周围环境及管道的试验结果,分析、确定现有管线的种类、位置、形状、尺寸、材料、入孔位置、接口状况。并将分析情况、结论递交有关部门确认。最后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存档。

4)必要时,到现场进行人工挖孔探测。

5)查清各类管线的允许变形量、并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6)由于水泥砂浆抹口的砼管道对沉降最为敏感,故其允许沉降量可作为地下管线控制的基准。另外,管线的允许沉降量是随着围岩类别的提高而减少的。各种常用管线材料的允许沉降值见表4。

表4各种管线的允许沉降值

注:①以C10砼弹性模量的70%取值。

②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有关部门对管线的沉降有特殊要求时,以其要求为准。

③表中所列[S]值为管材的允许值,考虑到管线接头的影响,管线的允许沉降值较此值进行修正。

(2)调查范围与重点

本标段车站、区间隧道在施工前期对周边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重点是对高压水管、煤气管、砂浆抹口管等对沉降特别敏感的管线作尽可能详实的调查。

3.2地下管线的保护

(1)保护前必须摸清地下管线的具体情况并记录。

(2)对距离车站、隧道较近、变形反应敏感的管线应作为重点,进行相应的保护。其它管线以监测为指导,及时采取跟踪保护措施。

(3)设专人管理管线保护施工工作。

(4)每条地下管线的保护均与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紧密结合,以使管线保护工作对地面交通和居民生活影响减到最小程度。

3.2.1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1、对于区间上方的管线采取加强监测及时反馈数据以便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调整同步注浆时间,控制地面的沉降量,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在隧道内利用管片注浆孔进行二次注浆。对于特殊部位采取迁改、拆除等手段。

2、根据管线的不同情况,主要采取拆除恢复、迁改、悬吊保护的方式。

表5汉溪长隆站施工管线处理汇总表

3、汉鹤区间、联络通道埋深较深所处位置均未设置管线。不需采取任何措施。

3.2.2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管理措施

(1)改移和拆除前用超声波物探仪准确探测既有管线位置,并将走向和埋深作出明显标志。

(2)改移和拆除时,按照设计图纸、行业规范并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进行施工。

(3)改移的管线位置、埋深通过准确测量、坐标定位,将其如实描绘在图纸上,并在原地作出明显、易找的标记,保证在管线恢复时提供准确资料和实地位置。

(4)加强施工现场排污和水电使用管理。设置沉淀池、污水处理池等设施,污水经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入地下管道。

(5)对水电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场内的水电线路设专人进行使用、维修、保护管理。设置一名管线管理专职工程师和一个专业施工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其它施工人员不得随便动用。

(6)监理和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对管线监测检查。

2、技术措施

(1)核查现场、制定方案

施工准备期间,会同相关单位调查和复核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查明管线类型、规格、走向、埋深,并征得有关部门或单位确认,按设计要求进行拆迁、改移或采取措施进行悬吊保护。当发现与设计所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图不符的管线,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请其进行复核。核对后,才进行加固方案设计和处理。

(2)悬吊保护措施

本标段车站附属结构换乘通道横跨基坑给水 塑料 ∅100、电力 铜 80、给水 钢 ∅300管线需进行悬吊保护,在该部分管线影响范围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完后及时完成桩顶冠梁,在基坑中间打3根∅1200钻孔桩,并在钻孔桩内安装格构钢立柱及工字钢组成支承需要悬吊的管线。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严禁吊车吊装物件由悬吊管线上方经过;管线上设观测点,进行沉降监测,检查连接点状况,定期进行维修和调整。详见图1。

图1管线悬吊保护示意图

(3)制定监测措施和应急方案

(4)基坑回填时对管线的保护

当顶板防水层做完后,在回填前采用支墩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支墩采用C15砼,尺寸根据管线实际情况决定。地下管线保护好后,才开始进行土方回填。地下管线处的回填采用人工夯实。

(5)管线位置处的土方开挖

在地下管线调查清楚后,测量人员标明其具置和埋深。在土方开挖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开挖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交底。

在管线上部的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管线暴露后,立即对管线进行支托和吊挂。

在管线保护好后,才开始进行管线下部的土方开挖。管线下部的土方开挖仍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的高度和宽度控制在机械施工时不会碰撞到地下管线。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横琴口岸;砂层;承压水;水文地质特征

1.前言

横琴口岸场地地处横琴新区中心沟东部,靠近马骝洲水道,地面标高约为3.2m。按照该区的工程规划设计现状,片区内普遍拟建3~4层地下室,基坑深度一般为16m~22m,基坑开挖往往要穿越砂1~2层砂层。摸清砂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基坑开挖、降水、止水及坑底突涌稳定性分析等都至关重要。

2.岩土体分层概况

场区的岩土体分层情况如下:

(1)素填土:浅灰、灰黄色,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土新近回填而成,湿,欠压实。厚0.4m~4.5m,平均1.77m。

(2)冲填土:灰黄、浅灰色,为粉细砂冲填而成,底部含较多淤泥质粘土,湿,松散,厚0.8m~8.9m,平均3.29m。

(3)淤泥:浅灰、深灰色,含少量粉细砂,质较纯,饱和,流塑,厚10.8m~22.3m,平均16.21m。

(4)中砂:灰黑色,呈透镜体,主要组分为石英质中砂,分选性较差,饱和,松散~稍密,厚1.2m~2.8m,平均2m。

(5)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主要组分为粘土,饱和,可塑~硬塑,厚0.9m~7.6m,平均3.54m。

(6)淤泥质土:灰黑色,一般含少量石英砂及贝壳碎片,饱和,流塑,厚1.5m~12.0m,平均6.04m。

(7)中砂:灰黑色,连续性好,主要组分为石英质砂,含10%~15%粘粒,分选性较差,饱和,松散~稍密,厚1.2m~14.4m,平均4.90m。

(8)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主要组分为粘土,饱和,可塑~硬塑,厚1.3m~13.9m,平均6.07m。

(9)淤泥质土:灰黑色,一般含少量石英砂及贝壳碎片,饱和,流塑,厚1.2m~7.0m,平均3.77m。

(10)砾砂:灰黑色,连续性好,主要组分为石英质砾砂,含5-15%粘粒,砾砂呈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饱和,稍密~中密,厚26.2m~44.8m,平均34.01m。

(11)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主要组分为粘土,饱和,可塑~硬塑,厚2.7m~3.1m,平均2.97m。

(12)全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岩芯呈土柱状,平均厚4.48m。

(13)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平均厚5.76m。

3.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3.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状态

按地下水赋水介质划分:场区地下水类型按赋存介质条件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回填的素填土(层1)、冲填土(层2),海陆交互相沉积的中砂(层7),冲积相的砾砂(层10)以及全风化花岗岩(层12)孔隙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及其以下花岗岩风化(构造)裂隙中。

按地下水是否承压划分:场区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及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回填的素填土(层1)和冲填土(层2)中;承压水赋存于海陆交互相沉积的中砂(层7)、冲积相的砾砂(层10)以及全风化花岗岩(层12)孔隙中;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化及其以下花岗岩,属承压水。

3.2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场区混合地下水位埋深为0.2m~1.5m,平均0.74m,标高为1.95m~2.74m。据《珠海区域地质综合调查报告》(1:5万)资料,场区上层滞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承压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小。

3.3地下水补、迳、排情况

3.3.1地下水的补给

①大气降雨渗入补给

本区雨量充沛,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由4月份进入雨季,其中6~8月为高峰期,至10月结束,11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降雨是控制地下水水量的主要因素。

②地表水渗入补给

本区分布有磨刀门水道、马骝洲水道,丰水期河水位上涨,使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使河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河流成为地下水排泄场所。但由于本区地表普遍分布一层弱透水的淤泥、淤泥粉细砂,对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起阻碍作用,限制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3.3.2地下水的迳流和排泄

本区地表坡度小,多为弱透水层覆盖,地下迳流速度慢,特别垂直循环非常缓慢,水平迳流稍强,最后向海或河口下流地带排泄。砂堤、砂地分布地带,地下水垂直及水平循环都比较迅速。本区蒸发强烈,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通过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量也是不可忽略的。

4.砂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4.1化学分析及腐蚀性评价

4.1.1化学分析结果详见表1

4.2抽水试验概况及记录

本次抽水试验分单井和群井分别进行试验,抽水层位为中砂层(层7)和砾砂层(层10),其中以中砂层为降水目标层的试验井3口,以砾砂层为降水目标层的试验井1口,同时设置了5个观测井,相邻井间距约为20m。

为获取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分析砂层与上部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单井抽水试验不少于2口观测井;群井抽水试验设置承压含水层及其上部土层的水位观测井,布置原则如下:群井合围中心范围布置中砂层、砾砂层水位观测井,群井合围外侧间隔布置不少于3口砾砂层观测井,观测井数量确保能够反映承压水头降深和试验区外水力坡降情况。

抽水设备采用2200w.10m3/h潜水水泵,抽水井水位测量采用地下水位记录仪,观测孔水位测量采用地下水位尺,流量采用流量表测定。(抽水试验结果详见上页表3)

4.3稳定水位及承压水头

中砂层(层7)稳定水位埋深为4.70m~5.20m(标高-1.39m~-1.03m),平均4.87m,含水层顶标高为-28.82m~29.69m,算得中砂层的承压水头为27.79m~28.30m;砾砂层(层10)稳定水位埋深为4.57m~5.28m(标高-1.69m~-0.93m),平均4.86m,含水层顶标高为-42.19m~40.28m,算得砾砂层的承压水头为39.35m~10.52m。

4.4水文地质参数

中砂层(层7)的渗透系数按承压水完整孔稳定流有一个观测孔的计算公式确定;砾砂层(层10)的渗透系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单孔试验按承压水非完整孔稳定流有两个观测孔的计算公式确定,群孔试验按无界承压含水层干扰孔群流量相等的三个非完整孔的计算公式确定。影响半径按集哈尔经验公式确定。(计算所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详见上页表4)

4.5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4.5.1砂层富水性评价

评价含水层富水性钻孔用水量以Φ91口径抽水水位下降10m为准。其他口径抽水孔换算公式:

4.5.2砂层与上层滞水水力联系分析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及冲填土中,上层滞水含水层底板标高7.28m~0.75m。场地第一层砂层承压水顶板标高38.59m~-21.07m,与上部上层滞水分布一连续的淤泥层、淤泥质土层及不连续分布的粉质粘土层,该层厚度普遍大于22m。场地内上层滞水与中砂层(层7)、砾砂层(层10)内承压水间无水力联系。

4.5.3中砂层与砾砂层水力联系分析

中砂层(层7)底板与砾砂层(层10)部分区域存在粘土层隔断,但场地大部分区域中砂层承压含水层和砾砂层承压含水层相连通;同时,本场地在进行详勘及桩基础超前钻探过程中,对已完成的钻孔未进行封孔处理,使得中砂层与砾砂层亦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

中砂层进行单井抽水试验过程中,观测其周边的砾砂层抽水试验孔水位均有下降;砾砂层进行单井及群井抽水试验过程中,观测其周边的中砂层抽水试验孔水位亦有下降。另外,两层地下水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中砂层与砾砂层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

基坑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勘察分类

1.1综合水文地质勘察

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水文地质勘察是一个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使用 1:50000~1:200000 中小规模,主要以测绘,提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综合水文地质图。其任务是确定区域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和埋藏条件,含水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径流,动态特性和地下水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基本的水文地质信息。

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勘察地下水源的勘察工作。包括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口,机场,车站,村庄和城镇等。特殊的水文地质工作中,一般采用 1:5000-1:50000 的规模,测绘,物探,钻探,测试,监测等手段确定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水质,动态变化,补充。为可收回金额和集水面积和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保护措施,提供基础,地下水的开采。调查的过程中可设置钻井称为“探采结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很简单,也可以打水井获得必要的信息,称为“组合采矿和勘探”。

1.3 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

为防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如引流地下水调查,防止地下水渗漏勘察,降低地下水水位探测,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包括在岩土工程勘察与管理类。

1.4 特别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流行等水文地质调查,为利用地下水的成分和元素(如硼,溴,碘)水文地质勘察,为利用含水层储,冷库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为保护旅游资源水文地质调查,为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勘察。

2 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2.1 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2.1.1 地下水类型根据特有性质,地下水赋存介质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是栖息,潜水和承压水。

2.1.2 含水层水平,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含水层:(卵石砾石土,砾石,砾石,砂砾岩),性别(砾砂,砂砾,沙,沙细,淤泥,淤泥质土)破碎基岩风化带,构造破碎带,红层孔隙与裂缝,裂缝孔隙度石灰岩山洞玄武岩,裂隙带。隔水层:粉质粘土和致密完整岩石。

2.2 静水位和变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胀土,胀缩深度确定,基础深度的确定,边坡稳定性评价。基坑侧土压力计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计算,计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计算,判别岩石渗透变形(流土,管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静水位地下水资料。要准确的测定,一般在洞后24h 后统一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观察孔观察,必要时下测水管观测。地下水位的地形,气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变化,收集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的邻近地区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查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边洪水影响,人工排水区抽水影响。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时,应提供最高水位数据。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区地下水设防水准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

2.3 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

根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其与水接触,分析地下水流动和动态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据水位(压力)线图确定。水力坡度根据水位(压力)图计算。

2.4 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对建筑材料腐蚀评价,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

只为腐蚀性评价浅析,需要饮用水适宜性评价分析。评价腐蚀的二级或三环境评价,根据地层渗透性评价,弱透水层是指以粉砂和粘土、将军岩,强透水层是指沙质土壤(粉砂,细砂,砂,砂,砾石,碎石土和裂缝,沙)孔和摇滚的发展。

2.5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水压试验测定地下水流速,孔隙水压力,测定长期观测和室内试验,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提供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孔隙水压力等参数。一般工程测量中,经常只做简单的抽水试验,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重要的项目要做2次以上的降水抽水试验,至少要有1个观察孔的安排,最大下降方法的工程设计需要缩编水平或达到降水设计降深的一半。常用的方法计算地下水井。

3 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3.1 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

针对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急需发展的全面调查地下水水质,并作为一个主要的工程来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城市群区域,农牧业重点开发区逐步蔓延。建议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区域作为对比,提供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数据作为原始背景。

3.2 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平原,东北下辽河平原的国家级示范

第一个联合建设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地下水资源,两年后以评估潜在的地下水资源为重点,以满足我们的国家战略西移,能源基地建设,国家战略重点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

3.3 加强地下水均衡试验基地建设

论加强水文地质参数,为不同地区(代表不同的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和地下水科学实验。西北地区除了测试地下水蒸发蒸腾的研究,应结合不同的地貌类型,研究不同介质水与入渗机理,东部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区,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土壤水分和盐分的水,合理利用内容的改革的研究。

3.4 全面实施地下水监测项目规划根据示范

16 个地区,全面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传输系统,一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自从我国开始实施监测以来,不能反映真实的数据,急需一批新的监测孔,这是实施国土资源部对地下水监测,防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污染和重大举措。

3.5 加强地下水合理利用与保护

继续实施的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定向问题研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划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家需要的是水文地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工作才有生命力。根据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的战略研究,使地下水这一宝贵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紧密结合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与协调的办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