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支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支出论文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财政改革已由过去的以收入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财政职能由直接调控转向宏观的间接调控。近几年政府各部门通过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管理体制基本框架,有效地促进了财政支出执行的监督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审核是前提和基础工作,财政支出的“追踪问效”则是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为落脚点。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政府部门为履行职责所确定的目标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包括政府组织的自我评价、上级评价、权力机关的评价,还应当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价、中介机构进行的评价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并存的,但是具体实施一项评价的主体应按法定程序产生。实施评价的主体应具有相应的资格,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方案案例分析

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一些西方国家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克服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广东省在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先后组织了131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试点,率先设立全国第一个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2003年起,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中央经济建设部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2004年广东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人事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2006年广州市财政局制定了《广州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依据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具体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首先要制定自评工作方案,包括自评的目的、范围、指标、标准、方法及实施。下面以具体一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自评方案为例介绍。

1、自评的目的

(一)为市政府考核本部门履行职责、实现绩效目标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二)为本部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三)为本部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以及市财政局审核本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2、自评的范围

具体为:对基本支出(包括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使用的各项经费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立法、执法监督、治理公路“三乱”、行政复议办案、课题研究、规章翻译、执法培训等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实施综合评价。

3、自评的指标

本次自评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定量指标包括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是本部门评价的基本指标,本次采用的共性指标具体包括:(1)财政支出预算完成率;(2)支出预算完成增长率;(3)项目预算完成率;(4)公用经费节支率;(5)项目支出节支率;(6)固定资产利用率;(7)政府采购节支率;(8)购买类项目完成率;(9)其他类项目完成率

(二)定性指标是描述和分析部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公共服务效能和资源配置状况等的非量化指标,根据部门职能特点和项目支出特性,定性指标选用如下:(1)部门职能目标完成效率;(2)部门基础管理水平;(3)发展创新能力。

4、自评的标准

自评以本部门绩效总目标和本部门预算作依据。绩效评价标准值以本部门评价年度预算、工作计划绩效目标为基础,如本部门绩效目标不够全面、完整的,可以国内同类部门管理标准作参考。

5、自评的方法

由于本部门属于第一类部门,财政资金支出基本用于履行职责,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因此,对定量指标选用目标评价法,将实际完成数与预期目标(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绩效。而对定性指标采用评分法。设立自评工作小组,由各处室(中心)认真核实自评数据,分析相关资料,计算自评结果,并在规定时间内报本办自评工作小组。在自评的同时,自评工作小组会同部门领导采取征询、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被评价处室(中心)的客观评议资料并对其自评结果进行核实,整理和分析形成评价意见并打分。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2

(一)注重专项审计调查,忽视项目审计

从目前具体的审计结果进行分析,高校内部大部分的财政支出审计工作都是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于全面审计调查非常少见,主要原因是因为审计机关所有的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但是审计具体的工作量逐渐增多,这就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对所有的高校都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审计工作,因此,对于我国高等院校具体的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工作只能是专项审计调查。虽然审计人员比较少,审计的范围非常窄,无法实现对所有高等院校都完成全面的审计工作,但是不进行项目审计调查的工作,无法深入的评价高校的具体情况,因此,不能提供具体的整改意见。

(二)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规范体系

高校内部财政支出绩效具体的评价,一般都是利用通用的一些财务规则并设立具体的指标,对财政支出具有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广东省制定的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将总资产反映出的增长率作为具体的发展潜力指标,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资产整体的利用效率,按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大部分高校只是盲目的进行扩张,盖一些并不实用的豪华大楼,这种情况会使总资产增长的速度逐渐增加,但是,股东资产具体的利用效率如果比较低,这就不能证明财政资金具体的最终利用效率比较高。因此,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三)指标评分方法不够完善

想要得到最终具体的评价结果,需要对所有的指标值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终进行综合。这就会涉及到无量纲化等内容。具体的无量纲化是指利用各种数字变化完全抵消原始指标影响,从而有效的解决指标具体的综合问题。但是,这种无量纲化具体的指标并不能代表最终的总评分。但是,在我国所有的评价工作中,最后的指标评分只是根据标准对照最终的得分,其中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定,并且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利用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并不准确。

二、完善我国高校内部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

高校内部的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审计评价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系统,并且是多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的繁琐系统,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过程。第一,评价目标的选定,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并对目标进行细致划分。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确定好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并合理的优化。第三,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的具体选定,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确定评价的标准规则等。第四,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采集具体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评估,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的评价等。第五,对确定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检测,从而有效的判断评价模型以及各种评价的具体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具体的要求,如果最终的结果表明并不符合相应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第六,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评价报告,包括对评价结果进行公正的书面分析,撰写具体的评价报告,最终将评价得出的最后结果进行公布,将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存储。其中,在前三个过程中,虽然我国仍然没有比较健全完善的高校内部财政支出具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过,部分财政部门已经开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结束语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3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财产委托者对财产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为履行受托责任,就要求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所掌管的经济资源及教育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和报告,以如实反映高校履行受托职责和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情况。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政府部门的着重点在于每年教育财政经费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在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来进行的。这样做,一方面难以避免经验决策、关系决策的色彩,难以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部门和地区高校年复一年地进行教育资金争夺战,而对教育投资责任和教育支出绩效不够重视。另外许多高校在申请教育经费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国家财力可能性,盲目制定发展计划的倾向,尽最大可能性向财政申请经费,财政给多少花多少。许多高校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等问题。这种在教育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上的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有限财政资金比较严重的浪费。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高等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所谓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所谓效率性(Efficiency),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应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单位对支出绩效认识模糊或者缺乏认识,导致高等教育支出在某些支出项目中忽视最终的目标和效果而单纯追求支出的经济节约;或不顾效果单纯追求效率而造成浪费;或追求所谓“效果”而不顾财政资源情况,最终影响综合效果等。因此,要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加上财经领域存在着“重改革,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等。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未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制度环境,绩效评价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来看,制订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和评价结果监督制度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政策才能有效开展。从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这项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二)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监督机制。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监督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些地方开始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未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其次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目标仍仅限于鉴证形式,只是审查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而未转变为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从而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另外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方式仍是提供审计式的鉴证形式和财务报告的事后审查,未能形成事前确定目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方式。

(三)许多高校对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绩效预算管理要求以成果为导向,将追求最大绩效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将财政资源配置的最终成果作为衡量管理活动的根本标准,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项管理活动中。但目前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于把钱花出去而忽视了预算资金能够取得的绩效,更没有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教育投入项目,在教育投资责任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和追究机制。

(四)未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例如高等教育支出中既有研究生教育支出、大学本科教育支出、高职教育支出,也有校园建设和改造项目、教师工资、学生补助、科研支出,还有人员开支、公用支出等等,同一类支出中的不同项目具也有很大差异,这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一步细化带来很多麻烦;其次是如何解决评价指标的通用性。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公共性与复杂性特征,使我们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的项目,也很难找到合理的方法来对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三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值。其突出表现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加上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导致制定评价标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

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大框架下,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过程中,并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结合具体国情,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制度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的制度约束和控制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为此,我国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预算法》、《审计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手段,为开展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其次,要统一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财支出评价规章和制度,明确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

(二)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体系,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会计信息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会计系统及其预算机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资源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现行高校会计系统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和过于简单的财务报告制度等原因,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需求。要有效实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必须构建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并在预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并以绩效为目标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加强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重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的应用,切实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三)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考虑到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分步实施、逐步试点的方针来进行。首先在评价目标选择上,基于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特殊性,应先以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再推广到其他支出的绩效评价。二是在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方面,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方案成熟后再过渡到其他高校。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应先推行高校自评或考评为主,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重点进行评价,并积极协调高校共同制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等相关评价制度,并逐步过渡到以财政、审计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评价方式。

(四)努力做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配套改革。首先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源库,搭建便于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的网络平台,以便于监测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过程,收集、查询高校预算支出信息,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其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并能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这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和有效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要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培训和宣传工作,逐步形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绩效和有绩效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宋友春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2).

[2]王敏.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探析[J].财政研究,2005,(6).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4

内容回顾-绩效评价被称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技术保障,还被认定为“解决公共财政收支矛盾【会计论文】的会计论文范文手段”,从此,绩效评价被广泛应用到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活动中,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得以发展和完

《怎样写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的启迪范文》由会计整理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继续阅读:怎样写价值漏损对推迟发明专利商业化投资的影响探讨论文范文

西方各国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式上,方式后的效果评价项目投资对推动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5

【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上海市

一、引言

宏观经济理论中,有两种关于经济增长及政府职能关系的观点,一种观点支持政府干预市场,来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自身有一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趋势,政府无须多加干涉。然而,在“大萧条”时代,凯恩斯主义观点对恢复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使得政府干预快速被西方各国所接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一个迅猛的速度增长,而财政政策是政府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前者能够促进后者的增长,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财政支出膨胀会降低政府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利用“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降低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如何正确看待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成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引领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故本文选择上海市为样本,研究上海市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是加深对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二是尝试着发现目前上海市财政支出状况及不足,为完善财政支出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上海市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趋势的统计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十分迅猛,GDP总量从1980年的311.89增长到了2012年的20181.72,增长了将近65倍。从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上来看,上海市财政支出与GDP的总体走势基本一致,也呈现出随着时间不断上涨的趋势,且增长势头比GDP更加强劲,从1980年的19.1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184.02亿元,增长了218倍;从增长幅度来看,1980-1992年,财政支出增长较为缓慢,支出规模均不到100亿元。从1993年开始,财政支出和GDP增长步伐逐渐加快,尤其是2002年以后,财政支出和GDP总量迅猛增长,从2002~2012年短短十多年中分别增长了4.8倍、3.5倍。

从相对规模来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从1980年的6.1%上升到2012年的20.7%。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支出比重有一小段的增长。1986~1993年,财政支出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反映出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的特征,因为在这转变过程中,政府给了企业更多的财权,导致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下降。随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推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稳步增长,到2012年财政支出比重比1994年增长了2倍多。

图1 财政支出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及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三、上海市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考虑到GDP指标在1980年后才有正式的统计,故本文选取上海市1980~2012年财政支出以及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用财政支出总量(FE)作为上海市财政支出规模的变量,用生产总值(GDP)作为上海市经济增长的变量,数据来自《2013上海统计年鉴》。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现象,使变量更具有线性化,分别取财政支出和GDP的自然对数形式(LNFE和LNGDP)。本文均使用EVIEWS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二)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本文以LNFE和LNGDP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将模型设定如下:

LNGDP=α+βLNFE+ε

其中α为截距项,β为趋势项,ε为随机扰动项。

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图2 LNGDP与LNFE的线性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LNGDP与LNFE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这仅为粗略估计,还需对此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表1 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平稳性检验。1LN(GDP)和1LN(FE)分别指LNGDP与LNFE的一阶差分。

对LNGDP的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对GDP序列进行一次差分后的ADF的统计值为-4.718148,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下的临界值-3.661661,故拒绝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我们可以以99%的概率保证GDP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对LNFE的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对财政支出序列进行一次差分后的ADF的统计值为-4.636905,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下的临界值-3.661661,故拒绝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这说明可以以99%的概率保证财政支出(FE)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对GDP和财政支出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了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3.协整检验。

表2 残差ADF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可知,一阶差分后,回归方程的残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ADF平稳性检验,据此可以认为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也就是说,GDP与财政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存在着长期或平衡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

4.模型估计。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中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回归方程:

LNGDP=3.263093+0.799132LNFE+ε

(47.56821) (68.91911)

R2=0.993516,■2=0.993307

财政支出的T检验值为68.91911远大于0,说明财政支出对GDP的显著性很强。F=4749.844远大于0,方程的显著性也较好。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3516,说明方程拟合的很好。方程回归系数(0.799132)表明,政府财政总支出与经济增长为正向关系,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促使GDP增加0.799132个单位,即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进一步探索公共支出与GDP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反应分别两者的短期和长期关系,选取滞后期2、6、8。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当滞后期为2年时,拒绝原假设,即财政支出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也是财政支出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支出互为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4年时,财政支出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的Granger原因;当滞后期为6年时,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互不为Granger原因。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一是上海市财政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促使GDP增加0.799132个单位。二是上海市的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短期,上海市经济增长势必会对财政支出的增长起到推动的作用,而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也会促进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间并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在长期,经济增长并不能促进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支出的增长也同样不能促进上海市经济增长。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政府支出规模,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政府不仅要持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还要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财政支出在调节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财政支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充分利用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的同时,也要注意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的“挤出效应”,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后,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保证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步发展,以增强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Arrow K.J.and Kurz M.,“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0.

[2]Aschauer D.,“Is Government Spending Productiv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PP177-200.

[3]Barro R.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P103-117.

[4]Barro,“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106), P407-444.

[5]Barro,Rober,and Xavier Sala-i-Martin.“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59(4):645-661.

[6]Evans,“Government Consumption and Growth”,Economic Inquiry, 1997(35),P209-217.

[7]Rubinson,Richard,“Dependency,Government Revenue,and Economic Growth”,1955-1970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 1977(12), P3-28.

[8]Varoudakis Aristomene,“Public Finance,Governance,and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1992-2004”,The 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4255,2007.

[9]唯·S·罗森.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10]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11]龚六堂,邹恒甫.政府公共开支的增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1(9).

[12]张莹,王雷.甘肃省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4).

[13]汤瑞丰.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12).

[14]蒋亚萍.上海市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界,2012(21).

[15]张罗.新疆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时代金融(下旬),2013(4).

[16]郑华裔.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3.

财政支出论文范文6

【关键词】山东省 财政支出结构 优化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的经济强省,GDP增速居全国前列,财政支出增幅显著,2012年全省实现GDP500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财政支出590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4%。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财政支出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都有待探讨。如何在现阶段的大背景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促进山东省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2007年~2012年山东省各项财政支出是逐年增加的。教育支出增长的幅度最大,由2007年的453.3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11.80亿元,基本贯彻落实了城乡义务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支出由2007年的251.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96.48亿元,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农林水事务由2007年的163.0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73.82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自2007年以来,各个项目的财政支出都在不断增加,财政支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山东省的财政支出结构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二、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山东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数量和增长率连年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增长速度跃到了11.05%,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虽然,山东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但是,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增长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而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却极不稳定且有下滑的趋势,这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

(二)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山东省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311.80亿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分别为4999.69元,7034元和7416.75元,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用经费要明显高于初等教育。世界银行经济学家Psacharopoulos认为:教育投资的世界平均社会回报率初等教育为20.2%,中等教育为13.5%,高等教育为10.7%。因此山东省现阶段的初中高等教育支出结构,即大量的教育资金投入了具有一定程度排他性和竞争性的高等教育,对于具有更高社会受益的初等教育投入则十分有限。

(三)医疗卫生支出投入不足

近年来,山东省对医疗卫生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医疗卫生支出为99.6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0%,2012年医疗卫生支出为422.9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16%。但总体上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一般都占到财政支出的 1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也为6%以上,例如2006年,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美国为21%,澳大利亚18.2%,德国13.6%。这就说明,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提高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使得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贡献占主要的地位。

(四)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

山东省2012年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5904.52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3642.02亿元,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相较于2007年,2012年山东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且近三年来占比始终在10%左右。此外,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支出至少应当占财政支出的30%,相比之下,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是总量还是其占支出的比重都明显偏低的。

三、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

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大包大揽的供给制,清理整顿财政供给范围。二是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开展控辩减员和定编定岗工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过快增长。三是在区分事业单位“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前提下,减拨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四是在政企分开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财政从一般性的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增加社会公共性开支,优化财政支出内部结构

一是要建立财政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尽快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有稳定来源。二是构建全方面社会保障体系。要促进城乡就业,继续推进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三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第一,对正常经费可以实行“零基预算”的方法;第二,对专项经费实行“绩效预算法”,把专项经费的安排与使用单位工作实绩和经济效益挂钩,使得专项经费的供给视工作实绩、经济效益的好坏而增减;第三,对一次性经费实行“立项反馈”的预算办法,即对一次性经费建立立项制度,先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按照从严或从紧的原则予以核实。对一次性经费财政部门与使用单位财务部门要分别建立立项反馈制度,防止资金的挪用和浪费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蔚慧.《河北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马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及研究综述》.《社会科学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