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管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员工管理总结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1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总体部署,以员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主线,开展了员工管理、薪酬、人才选拔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完成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部内员工自身建设,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意识,但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管理方法与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按照集团公司调结构组织机构优化要求,人员定编进行优化,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并通过方案;二是开展选拔培培养工作;三是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初步核查整理工作。四是开展了员工电子信息系统的培训和录入工作。

(二)薪酬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配合集团公司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津贴做好前期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对生产操作人员拟实行岗位聘用,通过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鉴定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

(三)组织管理工作。一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年度考核工作;二是配合集团公司完成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的推荐考核及聘用工作。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人员管理工作。一是根据集团党委确定的组织机构优化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人员编制,重新界定各岗位的上岗标准,做好人员的调整和配备工作;二是组织进行人员的社会招聘,确保符合岗位要求、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入岗。做好组织架构设置工作。按照工筹,制定组织架构、人员培训、企校培养等方案,逐步开展订单培养、招生选拔工作,确保大批量操作人员按规定时间到岗到位;三是对出台的公司原考勤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各中心针对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本着“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原则,针对一些员工出现的懒、散、慢的工作态度和现象,从制度上形成纪律约束机制,明确请假、年休假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四是年底前,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按照组织管理权限,做好人员档案的移交和管理工作,使公司档案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在对档案资料严格清查的基础上,针对所缺材料,列出清单,按照清单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五是根据集团公司出台的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公司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和生产人员的技能等级评定工作,为稳定队伍、留住人才,打造员工成长空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2

一、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把全校安全管理主要划分为四大块,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部门:一是交通安全,由校办公室负责;二是电器和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学校总务处负责;教学过程安全(包括体育运动、学科实验室操作等)由校教务处负责;四是教室安全和学生安全教育,由校政教处和各年级组长负责。对每一大块安全管理工作,又进行了纵向的层层分解,如教室安全由政教处负责,再由政教处到年级,年级分解到教学班,各班再分解每个同学,层层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从而使全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达、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防,无缝隙管理。

二、完善制度。

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校长负责。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家长或学生监护人签定安全协议书。贯彻“谁主管,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教辅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谁负责”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同时我还和教职工层层签订了各种责任书,3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控传染病、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职责更具体化、更细致化。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上级领导审批,制定活动预案。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制定了各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和学生会上进行宣讲。

三、广泛宣传。

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要确保安全。抓好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学校政教处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使全体师生面对困难时能够妥善,科学,合理的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安全教育月期间,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月工作。学校安全教育月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

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面。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也是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除了要求教师在常规教育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外,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了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如我校举行了消防、防震演习,通过消防演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消防意识,还使学生从“演习实战”中学会了使用消防器材、自救逃生、互救等技能。还多次在校园举办了交通安全宣传展,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开学初、放假前、节假日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校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课时间,小结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全封闭管理要求,政教处协助值周领导,会同值日教师、学生会干部、班主任、宿管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全过程管理。包括饮食起居,健康卫生,离校返校,防火、防盗、防事故等。针对学生在校表现,严格按照《违纪学生处罚条例》该表扬奖励的就及时表扬奖励。该批评教育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恰当的处罚。使学校各项制度得到兑现,教学和生活秩序井井有条。对学生管理工作,学生中及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同时,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入学教育有安全内容,管理措施有安全保障,评比有安全项目,奖惩有安全比例。每天早操政教处主任 都要对一日情况及时评点,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好的,指出隐患,提出纠正措施,达到明显效果。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教,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随时解决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狠抓落实。

安全事故多是出于麻痹大意。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安全工作难在一贯坚持。做到不留漏洞,几年来,校一直坚持“教育为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要治本。方针,做足做好“防”文章,此基础上变“堵”为“疏”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开学前,1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区卫生所对学校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教师办公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克服校园大,2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和应急预案。人员多,安全配备不是很到位,很合理的困难,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发现捕捉老师安全管理中的好方法并及时推广,例:推行班级学生安全员制度对工作中的不合理我及时指导,老师们有的对孩子们爱心、耐心、细心”大家群策群力,安全无小事,上下一条心,为了共同目标共建安全校园努力着。

另一方面聘请专家指导,3确保安全设施、器材到位。一方面广泛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建议。对全校消防器材设施进行了合理的布设,确保按要求到位。确定每个馆室负责人为灭火器的负责人,确保正常使用,并请专职安全员进行灭火器使用的示范,让师生正确用灭火器。

不断改进安全工作。当安全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4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规定校级干部在学生全体离校前必须有人在校园值班,5坚持24小时值班值勤制度。学校保安人员坚持24小时在校园治安巡逻。这一值班值勤制度在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确保晚间校园平安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突出重点。

值周领导亲临交通路口,1放学。班主任、学生会、保安人员分班分片维持秩序,护送学生上车,确保学生回家安全。

明确责任人,2加强留守生和特异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行一帮一亲情关怀和爱心教育。

把好病从口入关,3加强食堂管理。对饮用水、蔬菜、食品等严格按照卫生管理有关规定,认真执行,防腐蚀、防变质、防糜烂,确保饮食安全。值周领导及时进行检查,督促食堂搞好安全卫生工作,学生饮用水已全部使用纯净水。

每周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4及时检查校舍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电路故障,5改造旧电网电路。防止火灾,学校用于电改资金10000多元,校园电路实现全面更新。

保安、门卫、宿管员对学生、开关、火点及时检查,6建立防火措施。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保人去断电,无火点隐患。

老师首先要清点人数,7上课时。发现缺席及时报告,及时查明原因,严禁学生私自外出,下课或晚自习严禁学生翻越围墙,随意外出。宿舍内严防盗窃,严禁吸烟和打架斗殴,严禁学生逃课及节假日进网吧,严禁在寝室内使用电插座或从事烧开水、玩火、燃放鞭炮等。

六、齐抓共管。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积极与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通力合作,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的愿望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家长与老师应该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深知,教育立场上。只有家校同心,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有了每学期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科学家庭教子知识,特别是提出关心每个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个别学生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等,传递着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期待、探讨着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寻求着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还有那些固定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提示家长假期关注学生安全和守法情况,正是有了这些,使我和家长的联系更加密切。也填补假期学生安全管理的空白。

七、存在主要问题

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学校无责任事故发生,安全事故为零,但是感觉安全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非运输企业组织现状

目前,全局直属非运输企业19家,承担经营任务340亿元,占全局经营任务的35%。从企业构成情况看,二级企业总量近220家,企业主要有3种组织形式,即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部。其中以子、分公司为主,分公司比例达到60%左右。而随着企业专业化、规模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深入发展,总分公司形式将是企业未来主要的组织框架。

二、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在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的企业架构下,总公司应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提高各级企业实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企业最终目标。通过采取集中管理与委托授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分公司的有效管理。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如下:

1.财务委派。集团总公司向各分公司委派财务主管,财务主管相对独立于分公司,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体现在总公司。财务委派制实现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有效集权,有利于财务主管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2.预算管理。总公司根据年度经营、投资、开发等预算目标,将有关经营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分公司。分公司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细化企业业务、收入、支出、资金等预算指标,再按分工逐级分解。总公司对分公司的预算目标拥有最终决定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随时调整偏差,保证预算的完成。

3.可控授权。按照有利于提高分公司经营自,体现“权责”对等的原则,结合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对分公司的管理要求,梳理企业日常支出项目,对于分公司生产经营的直接费用,如生产成本、营业税金、人员工资、社会保险以及管理费用中的办公、劳动保护等日常经营支出,实行在预算额度内授权管理。

4.非控审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一些具有特殊性或重要性的费用支出,如劳务派遣费、广告费、关联交易、与运输站段的相关维护费用等等。对于这些分公司自身不便于管理或无法控制的项目支出,应将其管理权限上移,由总公司统一规定,对所涉项目单独下达支出标准,实行专项管理。相关费用支出前一律要取得总公司的审核同意。

5.大额核准。总公司依据分公司行业现状、经营特点及支出特征,对各分公司超过一定标准限额的大额资金支付,实行总公司审核批准制度,超过分公司审批权限的经济事项,一律由总公司专业部门审核批准。

6.财务监察。对分公司建立会计监察和预算监察相结合的财务监察制度。会计监察针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会计报表的真实性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预算监察是对分公司预算编制体系的合理性、预算的分解落实与执行、考核体系的有效性等进行的检查和评估,是一种管理性监察。通过财务监察活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控制,达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经营质量的目的。

三、管理模式推进的配套保障措施

为确保财务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总公司应做好相关制度办法的配套补充,以满足整个管理模式的运行需要,达到合理、有序、有效的管理目标,实现企业预期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除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执行因素,其实施应用必将牵汲到各方的利益。各级管理的认可与支持,是推进新型管理的重要组织保障,更是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和成功应用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该项管理的组织领导,从总公司到分公司,逐级明确相关部门、企业管理职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支配谁负责”的原则,从领导、组织、人员上保证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确保管理模式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2.加强对委派财务主管的管理与考核,发挥关键人员作用

在管理模式中财务主管作为核心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决定整个管理的成败。因此,要注重委派财务主管的管理与考核,既要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又要确保监督管理职能的认真落实,发挥委派人员的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总公司采取月度小结、季度考核和年度述职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对委派财务主管的管理考核工作。

3.细化成本费用支出项目,明确管理责任

根据分公司经营特点、费用支出特性、管理参与度、可控性、重要性以及与运输业的关联度等,细化费用支出项目分类,明确分公司管理项目和总公司管理项目,按着“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区别考核。以保证费用支出的合规、有序、可控。

4.下达资金审批权限,防范资金风险

按照分公司日常经营和大宗贸易等重要业务类型,并结合企业历史数据,测算并下达分公司资金支付审批限额,严格控制企业资金支付额度,严格控制资金支付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企业资金风险。

5.完善监察制度,发挥防范、修正及激励功能

完善修订财务监察的形式和内容,将收入专户管理、费用支付审批、大额资金运用、内控制度的落实等作为监察重点,特别注意将监控关键点前移,进一步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将财务监察结果与分公司班子及财务经理的考核、奖惩、任用等充分结合,形成一套监控全面、约束到位、激励有效的财务监察机制。

参与文献:

[1]毛哲.中国铁路体制改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宁超.企业集团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11).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效 新员工 入职培训 机制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凸显其重要性,而培训正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国际知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都十分重视,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要环节。

现代企业中人员流动非常频繁,随着某些员工的离职,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工作。相对而言,新员工对工作更有热情,但是在着手投人工作时,却往往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和对公司了解不够而无所适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对新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十分必要。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表所示。

如何通过培训,让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由社会人转变为公司职业人,迅速适应本职工作,是企业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新员工培训的几点策略。

一、提高新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个人仅仅会做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的意愿(动机),即要主动自发。所谓主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求新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增强自身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从新员工心理出发,新员工完全具备主动自发的意愿基础,只要加以引导和激励,这种意愿将会在培训中放大。刚进公司的新人,总想借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时不要压抑,给他机会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适时激励,那么其工作干劲将放大。即便他们存在不少问题,其改正意愿也是很强烈的。

此外新员工除了需要外部驱动力(培训考核),还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成长的需求,自我改变的需求,团队中归属感、自尊、成就感的需求等。

二、新员工培训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

企业的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新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也应不同。对于创业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的培训;对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应侧重岗位职责、企业战略、核心技能、行为规范、产品知识的培训;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应侧重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发展战略、行为规范与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对于衰退期的企业,应侧重危机管理、企业文化、核心技能提升的培训等。

三、要以战略视角审视新员工培训

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视角来思考新员工培训。使新员工培训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认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每一个员工的创造潜力,不断提高其工作技能、促进其态度根本转变。能不能从战略的视度来看待,制订并实施新员工培训计划,是企业新员工培训成败的关键。

培训目标是新员工培训计划的灵魂,其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应该准确、细致并可测量。因此,新员工培训的目标必须适应于企业战略的发展。

四、培训内容要有选择性

通过新员工培训,让新员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树立企业的核心理念、达到统一的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使其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完成本职工作。新员工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基础性性培训可以对新员工集体进行,而专业性培训则需要按其所在部门、专业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

五、培训方式要有灵活性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结合新员工的年龄、教育背景、从事工作特征和培训内容等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主要包括:拓展训练,主要是培训新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挖掘新员工的潜能;专题讲座,请公司的有关领导进行专题讲座,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增强职业信心;现场参观,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经营单位,增强新员工对公司总体经营生产的感性认识;座谈交流,使老员工与新员工充分接触,相互交流,促进新员工的健康成长;撰写培训总结,在培训结束前,撰写一份培训总结,可以让新员工谈对培训的收获,对企业的感受。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整合活动,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从一个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

六、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

培训重要的就是应用,如何应用、应用效果怎样,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培训的追踪评估。新员工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员的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效、学员的行为有没有明显的变化、组织的绩效有没有提高。

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

参考文献:

[1]周燕武:新员工培训[J].人才望,2003.10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39-03

0引言

中国的“80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生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由于计划生育的国策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又经历了中国高考扩招,毕业后面临着住房、工作等等各方面的压力与困惑。这样一批80年代出生的人,被社会广泛的冠以“80后”一代的头衔,由于生长背景和长成环境与60、70年代人迥然不同,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和个性特征。国外学者把他们称之为“Y”一代,在国内,我们则习惯称其为“80后”一代。

正是这“80后”的一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却已悄然进军职业舞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在1980-1989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那么,2012年以后,最年轻的“80后”也基本上已开始工作,最年长的则已经到了32岁,这代人可以说是职场上的新兴力量,是各个领域上不可或缺的一群人。

然而《2007年离职率报告》显示,离职高发期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两年的时间段。这一阶段离职的多为“80后”年轻人。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严峻考验下,“80后”新员工依然频频辞职、跳槽,为企业不断增加营运成本,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损失。因此,了解“80后”新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尽早采取措施,减少“80后”新员工主动离职率,保持企业经营管理稳定性,避免因员工离职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80后”新员工工作特性,分别从其知识水平、工作价值、个性以及工作需求等角度出发,探讨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1“80后”新员工的定义

如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员工在一个企业的职业生涯也包括对企业的熟悉探索时期、发展时期、确立时期、衰退时期。我们一般将企业内处于熟悉探索时期的员工定义为该企业的新员工。但由于不同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速度的不同、企业发展速度的不同、员工成长速度的不同,对新员工的界定都有所区别,像有些快速成长的企业仅将进入1年内的员工界定为新员工,而有些企业定义新员工为进入公司5年内的所有组织成员。

本文为考虑到下面主要针对“80后”员工进行研究,因此把“80后”新员工界定为:进入公司工作1年内的“80后”知识型员工。

2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对于员工离职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Mobley等1979年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离职倾向是其他许多与员工离职相关因素的一个总结性因素,离职倾向与员工离职显著相关。因此研究员工的离职倾向有利于很好的预测员工离职行为。

本文所研究的离职倾向是指:员工想要离开现有组织或工作岗位的心理倾向。

国外学者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作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包括外部因素、组织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心理角度、员工个人特征变量。国内的学者在充分考虑我国文化的影响下,对员工离职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而与西方学者采用的变量有差别,其中以符益群、凌文辁、方俐洛(2002)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把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个体因素(教育水平,绩效,任期等)、与工作相关因素、组织因素(制度因素如奖酬制度,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等)、个体与组织适合性(指个体偏好的氛围和组织氛围之间的适合性,如组织申请者会在价值观、道德氛围、个性等方面去判断组织对他的适应性)、外部环境因素、与态度和其他内部心理过程相关的因素(组织承诺,工作满意,觉察到的影响力,觉察到的机遇,工作期望等)这几个维度[1]。

“80后”新员工频繁的离职行为,有多种因素造成,但与“80后”新员工自身的工作特征是无法分开的。

3“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分析

国内对“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的研究有一些,但不是很多。比如周青(2007)就曾用16个字概括了“80后”员工的特点,分别是:自信、早熟、独立、张扬、叛逆、自我、自主、参与[2]。

李芝山(2007)认为“80后”新员工的工作特性有如下几点:①价值观趋向多元化;②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强;③崇尚自由,主张自主;④个性突出,不惧权势;⑤思想解放,流动意愿强;⑥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弱[3]。

伍晓奕(2007)则归纳了“80后”新员工的七大特点:①兼有积极与消极的工作态度;②多变的职业观念;③对成功有独到的界定;④对权威有自己的看法;⑤通常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⑥常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⑦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工作[4]。

此外,还有人认为“80后””员工具有善变的职业观念,藐视权威,等级观念不强,乐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有人提出“80后”员工与众不同的职业特点是选择喜欢的、推崇自由的、希翼快活的。

不管怎样,“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明显有别于60、70年代人求稳定、重责任、内敛循规的特点。

4“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见,影响离职倾向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从“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80后”新员工知识水平较高,容易尝试不同职业。

国内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个人因素中个人教育程度与离职倾向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个人教育程度越高,离职倾向意图越高。

而对于“80后”新员工来说,随着国家教育层次的提高,“80后”新员工显然比60、70年代出生的人学历要高,基本都是大专、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文化教育和知识水平,对知识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80后”新员工凭借丰富的知识资本,提高了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富有激情和创意,在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又能够不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大胆的创新,形成推陈出新的成果。所以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的事务,也不愿受到上司的强制领导和控制,对工作条件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一是他们要求有较多的机会可以选择,二是他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入有显著的增加,三是要在宽松的空间内得到提升,四是要在较好的环境内让自己开心。如果工作条件达不到要求,则会选择跳槽另谋高就。

此外,高学历的“80后”新员工更愿意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对他们来讲,大中专毕业后学非所用现象也比较明显,只有很少比例员工从事的工作就是他们大专、本科或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更多的员工原来所学专业和现在从事职业仅有部分是吻合的。加之,高学历的80后员工普遍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理,认为自身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旦现有工作不能满足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需求,便会意识到这对他们个人成长及发展机会和空间没有太大吸引力,就很容易产生跳槽意念,试图尝试不同职业领域。这些都使得“80后”新员工离职倾向较高。

(2)“80后”新员工独特的工作价值观,使其易于离职寻找自我价值。

工作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员工对其工作自我发展潜力、工作条件与保障、企业名气、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自我价值判断上。根据研究表明,工作价值观整体与离职倾向成显著的负相关,其中自我发展与离职倾向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员工跳槽或欲想离职,不是看重企业名气,而是更关注自我发展。

而对于“80后”新员工来讲,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际交流和合作增多,会受西方各种观念的影响,他们意识到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不安于现状更不愿平平淡淡的生活,他们追求的是新潮的、具有挑战趣味的生活模式。有研究表明,“80后”新员工主要的工作价值观是: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可以看出他们更注重于自我的发展,他们进行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力,体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因此对绝大多数“80后”上班族来讲,如果他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满意度水平低,很大概率会选择离职。

(3)“80后”新员工张扬的个性,使其更敢于轻言离职。

“80后”新员工讲究公开、公平,厌恶传统的层级制度,更习惯民主、协商的沟通模式。他们不迷信权威,渴望成功,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野心,公开表明自己的利益,不委曲求全[5],乐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惧怕压力和加班,但希望工作后要有自己的空间,而且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做。这些独特张扬的个性,使得“80后”新员工在进入职场空间后,难以马上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经常碰壁和不满,而在经历这些挫折的过程中,“80后”新员工不会像以往员工一样,更多的从自身寻找原因加以改进,适应工作环境,而是会迅速的认为,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或者薪酬水平、领导的领导方式或者团队的氛围与自身的个性不相符合,他们会更倾向于继续寻找与自己相适应的企业,会毅然选择离职。

(4)“80后”新员工的工作需求特征,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普遍的认为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是我国知识型员工比较重视的需求因素。当然,也有研究表明物质报酬与成长发展也是“80后”新员工需求特征的核心关键元素,这对“80后”新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但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也表明,“80后”新员工对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视,主要体现在对“人际和谐”的重视和敏感上面。

这与前面分析的“80后”新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背景有极大关系。相对较弱的交际能力和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导致“80后”新员工对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适应,包括对领导、同事、下属或团队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成为工作的负面效应,进而导致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我们知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可见,“80后”新员工的工作需求特征也对离职倾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5结论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在关注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比如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同时,如果要考量“80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影响因素,不容忽视“80后”新员工独有的工作特性,可以从其工作特性的角度入手,寻求降低“80后”新员工离职倾向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研究》[J];《心理学报》2001(2):259-263。

[2]周青、新生代:《管理因你而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2):26-29。

[3]李芝山:《“新新人类”的工作特性及管理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2):34-37。

新员工管理总结范文6

20xx公司新员工培训计划

一、 新员工培训目的

1、 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2、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3、 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4、 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5、 使新员工更进一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 新员工培训内容

一)、就职前的培训(由部门经理负责)

主要是对新员工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二)、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待遇,指定1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1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1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三)、公司整体培训(内部培训师负责)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公司的历史与现状,描述公司在xx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公司历史与发展前景,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公司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公司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公司有关政策与福利,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三、 培训对象

xxx公司全体新进员工。

四、 新员工培训教材

《员工培训手册》、《xxx公司规章制度》

五、 培训地点

公司办公大楼。

六、 培训时间

公司可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安排,一般7天为宜。

七、 新员工培训实施

1、 召集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公司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 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公司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3、 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职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宣传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4、 所有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在公司集中培训1次(培训内容见中心岗前培训),然后再到具体工作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见部门岗位培训),公司可根据新员工基本情况实施相应的培训教材,培训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培训合格名单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八、 培训反馈与考核

1、 培训所进行的公司→部门培训应在公司选定培训师指导下进行,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

2、 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 培训结果经公司相关人员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对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季度给公司总结反馈一次

新员工培训计划重要性

新员工培训,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来讲,在此期间新员工感受到的企业价值理念、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新员工以后工作中的态度、绩效和行为。成功的新员工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塑造员工行为的作用,它在新员工和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其它员工之间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并为新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它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

新员工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即在了解企业历史、文化、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了解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更快地进入角色,提高工作绩效。同时,通过培训帮助新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 新员工培训的内容

1、常识性培训,是指对员工进行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发展规模、前景规划、产品服务与市场状况、业务流程、相关制度和政策及职业道德教育展开介绍、讲解和培训,使其可以全面了解、认识企业,加深认识并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2、专业性培训主要包括:介绍部门结构、部门职责、管理规范、培训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讲授工作程序与方法、介绍关键绩效指标等。在这过程中部门负责人要向新员工说明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行为的示范,并指明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 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1、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新员工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2、新员工培训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对于新员工培训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明确人力资源部、高层管理者、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划分,并保证各岗位和部门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

3、为了保证实际效果,新员工培训实施之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归档和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