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驱动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案例驱动法论文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是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学生将来就业、工作、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讲授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快捷高效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从教经验讲述了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描述了如何设计具体的课程任务来完成课程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多、范围广、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听课没兴趣,练习没耐心,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差。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授课方式能够明显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人根据个人授课心得,谈谈我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相关任务模块的设计。

首先在课程任务设计中我将本课程分为了三个大的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模块、常用工具软件安装、使用与计算机维护模块、office办公自动化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任务都来源于企业案例或是直接将学院工作中一些工作任务分给同学去做,让学生充分体验实战的感觉。在教学中将讲课与实践相结合,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多给学生实践时间,以指导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做中学。

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模块中我设计了三个任务: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小型局域网的构建。在教授了学生计算机的历史和硬件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四至五名学生,然后在我校的综合布线实验室进行实战演练。在实验室中学生先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识别,找到指定型号的主板、cpu、硬盘等硬件后进行计算机的整机安装实验;然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组装好的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其中包括常用的windows xp系统的安装和windows2003 sever系统的安装;最后学生需要自己制作网线、学习使用交换机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并测试连接在交换机上的各个计算机是否能够联通。通过完成这三个任务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局域网的构建,分组实验的模式同时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Office办公自动化教学模块我设计了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数据处理和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三个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而是引入实例来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实现来引入教学内容。例如,讲解word文档的排版时,我用我校某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实例,演示如何将未排版的文档一步步按要求制作成合格的毕业论文。学生的上机内容是联系学校的各个社团和协会,为他们制作海报和宣传单。有些同学甚至还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找到了打字排版的兼职工作;讲解excel部分内容时全部引用生活实例和企业案例,小到居委会水费缴纳单的计算,大到公司生产成本和利润核算表,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使用excel表格和函数功能自动生成各种结果和报表。学生的上机内容是利用excel表格制作本班级的信息统计表、成绩统计表等表格的制作,表格中的内容全部是由函数生成的,彻底让学生感受到excel表格为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常用的办公工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通过我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我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授出来的学生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教育出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很多,企业反馈好。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驱动教学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大量的案例剖析演示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凑,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难以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容易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授课节奏提出了挑战;案例的收集整理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来施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益处。同时由于经验有限,肯定有很多不知处,欢迎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我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晓倩.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模式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3-2

随着平面设计的普及,photoshop越来越广泛的被大家熟知并应用,photoshop软件因为其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在VI设计、网页设计及数码图像处理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面对市场的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基础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学会课本上的实例只是photoshop最基本的教学目的,而更高层次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课程概述、备课、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案等几个方面来谈谈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photoshop》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习目标

1.理论目标

掌握photoshop软件中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目标

作品赏析,结合实例对photoshop软件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并运用软件进行图像编辑、图像合成、图像调整,并能制作简单的特效,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图片的处理和制作。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首选就是教材以及辅助书目,例如《photoshopcs5图像处理入门到精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Photo-shopCS6设计与制作深度剖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等以及网站上的视频资源。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在授课之前缺乏对整个课程系统地教学设计,或是前端分析不够,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正确,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Photoshop课程在备课时必须做好“五备”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选例、备练习。抓好“五备”工作,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备教材

结合《Photoshop》课程大纲的内容及要求,必须对教材全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和熟悉,确保教学内容源自教材,掌握每节课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加强教学相关参考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期及课堂授课计划。

(二)备学生

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能力及已修课程等进行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其起点水平、兴趣及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备教法

必须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均有利有弊,因此,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情况灵活进行运用。

(四)备选例

备课时精心进行选例也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选例时,应注意例子的典型性,确保其能够将本堂课多数或重点知识点都涵盖进去。同时,应注意例子应结合课程的基础知识操作,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此外,所选例子应尽量源于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备练习

作为一种实践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内容十分丰富,拥有多种工具及多样化的图片效果。

三、课堂教学

(一)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更好地汲取新知识。实践显示,《Photoshop》首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节课,首节课可以欣赏课开始,使学生对该课程进行整体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及欣赏能力,增强其学好该门课程的信心,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开始时,可对一些优秀的Photoshop作品进修展示,如海报、招贴画、影视作品宣传画等等,特别是一些利用Photoshop进行特殊效果处理及合成的图片。同时,对Photoshop的应用价值进行介绍,例如,采用该软件可以对照片上自己进行“祛斑”、“美白”、“减肥”、“变换发型”等,还可以对图片背景进行更改,进行合影制作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信心,还可以向大家展示往届学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配合Photoshop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简单讲解,可以使学生放下对于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忧虑,使其充满自信,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Photoshop》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及操作技能,仅仅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尊重每位学生的创意,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为日后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方法的一般过程如下,即案例展示、分析、操作、理论知识讲解、总结。在教学过程上,首先,需要将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效果图及相关素材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经素材与效果图之间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充分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分析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得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向大家展示本节课教学所能得到的效果,这样不仅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了温习,还有效地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者,教师应在主机上对案例的具体操作进行演示,操作时应对以往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并重点讲授新知识点。将书本中的知识利用案例直接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了解了所学内容的具体用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有关“奔驰”效果的课件,为了更好地反映该现象,可先告知学生制作方法,即采用两种方法来制作,一是利用滤镜栏中的动感模糊来实现,二是利用滤镜栏中的风滤镜实现。随后,以汽车奔驰的效果为案例,对两种方法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最后让大家对这两种方法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应将案例中的主要知识及操作过程进行系统总结,指出操作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引入任务驱动法,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降低。为此,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引入任务驱动法,全面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更好地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首先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将任务巧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任务相关案例、信息资源等,可将教学内容制成Photoshop作品,并展现给学生,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此环节要求教师对任务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各知识点有效融入其中,具体操作时,根据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反复演示,并对不同的效果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该内容,并做到熟练运用。任务一一完成之后,还需要对任务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一一梳理,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以评价驱动学生自我反思与进步

对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适当调整考试形式,建立新型考核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掌握复习的方法。对于该课程的考核而言,可模拟毕业设计的形式,给大家设定一个命题,使学生各自创作,并提交作品,采用答辩方法对学生一一进行测试和评价。这方式可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各个知识点,通过评价驱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进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备课,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加强专业训练,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设一个极具价值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爱英.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专业教育研究,2011,(09).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3

1.1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都应该熟练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体上了解微机的整个系统及其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知道维护计算机的基本措施,对于一般的计算机故障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还应该了解windows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例如,管理文件的方法,采用录音机、计算器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2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掌握关于Internet以及计算机网络和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应用BBS、文件传输功能,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应用WWW浏览器等,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等。同时,可以通过Internet搜索、查询、下载自己想要了解的一些知识,还要学会网络故障的处理办法、配置网络的办法,比如应该怎样连接网络,怎样应用安全防护产品等。

1.3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在了解计算机表格、文字等处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五笔、拼音等其中一种输入方法,同时应该熟练掌握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等常用的文件处理办法。

2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现代大学生应该主要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相关的文件以及数据,主要应该提高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进行教学,这样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当然案例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应该紧紧围绕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案例:

2.1准备一个PPT

主要介绍本校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制作成PPT演示文稿,PPT的内容应该包括学校的建设规模、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专业设置、组织结构等。整体PPT设计要求内容应该清晰明了,图片和文字的风格基本统一,目录的导航比较清晰。

2.2设计毕业论文

让学生们排版设计自己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封面、题目、目录、图表、页眉页脚等,论文的正文段落以及标题一定要清晰、明确,整体格式看起来要美观,能够达到学院的毕业论文规定的标准化排版要求。

2.3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公司业务

以某公司为例,通过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企业的投资决策,也可以管理企业员工的工资。对于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应该综合分析保险、借贷款、债券等相关信息资料,这样可以为投资人分析简单的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企业员工工资管理,应该结合各种工资款项、企业的薪资调整政策以及员工个人奖金等精确计算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而且应该制作具体的工资条以及工资明细表。

2.4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收集、整理企业的销货管理以及进货管理资料,采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输入原始数据,要求能够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合理预测货物未来的供需情况,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这些案例的综合性较强,其中设计到很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但是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问题延伸出某一类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会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等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一些选修课,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改革、创新实训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正式实训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需要讲解案例的最终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案例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并将其展示、分析后引出实训内容,让学生结合相关的知识针对整个实训过程提出一些建议或者要求。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的那个案例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表格对封面的格式进行设计,在设计页眉页脚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奇数页、偶数页。教师只要提出一些基础的论文格式设计要求即可,其他的都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

3.2分组讨论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分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明确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而且应该尽可能做到每一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平衡。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参与课堂讨论、得到奖励的机会,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管理工作,防止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和其他同学闲谈。比如,在设计公司的某项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分别分析投资决策的预期利益,然后从财务层面上判断、评价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且选择出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案,要求说明其中的原因。

3.3任务驱动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们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协作一起完成任务。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学生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确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设计介绍学校情况的PPT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开发性的任务供同学们选择,这种开放性的任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实施,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收集项目材料,也可以灵活的选择活动时间,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4

1.1确立“3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直接面向“食品大工程”未来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工程型”人才;培养通过进一步国内外读研深造而面向食品产业及相关产业未来一线的“研发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中小食品企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自主“创业型”人才。

1.2确立“3+1”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3年‘食品大工程’专业基础教育以及1年个性化发展教育”相融合的“3+1”培养模式为载体,前3年以贯通的公共及专业基础课程群为扎实基础,以课内不同柔性课程模块和课外不同特色工作室的学习与实践为纽带。后一年以校内外不同实践环节加强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以一型目标培养为主,兼顾到其他一型或两型的发展。2.3确立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为顺应食品工业“营养、安全、方便、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应紧扣“大食品工程”概念,通过新增食品生物资源、农产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烹饪学、食品功能学等课程,形成农业生物链、食品加工链、流通安全链和体内营养链构成的知识培养体系。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现状,将“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二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结构比例调整至1∶1。

1.4确立多元化的柔性选修课模块新增“食用香精基础”、“风味化学”、“食品调香技术”、“生物资源”、“食品生物技术”等组成的食品风味与生物食品选修模块课程,以增强学生运用香料香精知识和利用生物技术研发新食品的能力;新增“现代仪器分析”、“应用光谱解析”、“绿色化学”等组成的食品安全分析选修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综合能力;新增“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会展与新闻传媒”等组成的食品营销选修模块课程,以拓展学生推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以及销售与食品相关的原料及材料产品的知识和能力。

1.5创建师生联合工作室,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校外实习基地和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产品研发工作室”与“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根据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找到适宜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在食品企业内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室。用于直接对接其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带动教学、以产业实践促进教学。将一二年级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三四年级学生部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正式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提升了学习的内动力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研发工作室:依托学校学科与科研建设平台建立产品研发工作室,以学科建设丰富教学,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学生可在二年级就进入此工作室参与教师研究课题,从中得到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严格训练,并结合产品研发性的科研课题内容作为毕业论文开题。这样不仅推动了教师主动将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案并固化到教材中,也为今后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室: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以企业冠名创意产品大赛为载体,定期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与先进应用技术的讲座与交流。通过专任教师任班导师制、与学生辅导员定期研讨会制、团队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会制等保障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2科学构建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1“3层次、6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建立由“体验认知、动手验证、探索创新”3层次与“基础实验、企业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验、企业生产见习、课余研究和毕业设计”6模块组成的知行合一、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坚持实施“3个有机结合”:即将学生课堂专业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和课外科学研究方法与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实验室实验技能训练与企业、研发中心实际操作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校工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真实环境下的实习锻炼有机结合。该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还关注感性的体验、领会、交流和激发,以实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4年不断线的目标。多元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能力。第一层次的体验认知阶段,是以基础实验、企业认识实习、社区与市场社会调研实践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并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单元训练,通过对特定食品产品、技术与市场的调研,夯实专业基础,启迪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层次的动手验证阶段,是以学校专业综合实验、学校或企业生产见习为载体,通过各类食品的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实验和对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等专题论述的生产实践、实习答辩等,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钻研、验证专业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第三层次的探索创新阶段,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冠名的产品研发竞赛)等训练,通过工程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升学生乐于探索创新的专业综合能力。

2.2“产品模拟工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产品模拟工作坊的任务是基于与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前业界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共性需求,针对目前现代食品生产线难以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在学校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建立小型生产线,进行新型产品技术的培训和注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为保障产品模拟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顺畅运行,专门制定了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管理的常态化制度,以企业实际产品工艺流程为前提,以企业实际工艺参数为内容,强化学生在工作坊中模拟企业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训练、课程实习等关键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还通过将原课程内的分散实验整合优化为连续的综合实验,如将原有“食品工艺学”多门课程内的独立实验整合集中为3次,每次2周,保证了工作坊训练时间的连贯性。学生在工作坊内既能检验所学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又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时工作室不仅是学校培训学生的场所,也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场所,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

3创新实践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创作和科学探究中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探索。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将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衔接,拉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达到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3.1案例驱动法与市场调查法结合的兴趣引发式教学案例驱动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切案例,传递新信息,激发学生讨论与辨证的动机。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启发心智的教与学的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情境脉络中的决策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体验。通过团队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亲身实践,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产品案例再现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验实训中,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并通过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工艺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所授知识与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同步,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同步。教师不仅重视课堂内的教学案例设计,充分用好、用足课堂时间,点拨学生开启思维,告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设计、使用好课余时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地阅读、消化、思考、答疑,并为下次课做充分准备,有效推进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内外结合转移。如: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地汇报交流。这种课堂内外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有效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境界。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输出者和课堂操纵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增强了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动性。师生间更多地体现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培养能够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人才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很多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谈判》课程。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商务英语谈判实训课程的教学体会,论述了任务驱动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攀升,但是,外贸人才的供需仍不平衡。商务谈判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入世后的七大类紧缺人才之一,《商务英语谈判》正是为了顺应日益增多的国际商务往来活动以及对各种商务谈判人才的急剧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融合了国际贸易知识、谈判技巧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强调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应具备的商务知识、语言知识和谈判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进出口业务打下基础。

虽然很多院校开设了该课程,但是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面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倾向,需要一支跨学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目前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通用英语或者科技英语专业,商务谈判知识普遍欠缺;其次,有人认为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商务谈判的机会较少,开设该课程不太切合实际,因此导致了一些院校忽视该课程的开设;再者,即使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这门课,也不是英文版的商务谈判课程而是用中文版的来代替;而且教学时数相对较少,侧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实际进行谈判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无法起不到培养商务英语谈判人才的作用;另外,缺少正宗的商务谈判实景教学材料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构建以任务驱动的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任务驱动下的《商务英语谈判》教学研究

(一)任务驱动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方针,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实现这一点,就要积极地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而任务驱动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

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按照这些任务去解决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大量原本用来作为管理经验学习之用的商业游戏和模拟活动现在都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培训的方法,它们对于英语教师特别有吸引力,因为这些材料可信度高、设计合理、容易使用,它们提供了趣味浓厚的任务型材料”(Ellis,2002)。

在我院的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任务驱动。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和十二个情境,主要包括:1.Preparation for Business Negotiations 2.Enquiry 3. Making an Offer 4.Price Negotiation 5.Delivery 6.Payment 7. Specifications 8. Packing 9.Insurance 10.Acceptance 11.Check and Amend the L/C 12.Complaints and Claims.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对谈判知识有个系统的了解,明确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

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谈判实训课程教学中,依照“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设计理念,采取任务驱动法,积极创设商务谈判情境。比如在完成询盘这一任务时,下面的情境就是这一任务下创建的情境之一:Mr. Charlie is interested in a kind of mobile phones and he is making an enquiry with Mr. Wang at a fair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on what he is interested in. 转贴于

在进行模拟谈判前,学生们认真地学习会展和布展知识,准备了各种款式和型号的手机,精心地准备了公司简介、产品介绍和营销策略等文字材料。在正式谈判时,由于准备充分,谈判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自己的任务中。展厅的布置很有真实感,负责介绍产品的学生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手机的音乐、录像、短信和网络等功能,还自制了手机放置架。负责询价的学生在谈判桌或者办公室里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咨询与答复。通过情景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询盘时常用的句型,理解了什么是general enquiry, specific enquiry以及further enquiry,在掌握了谈判策略的同时,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并且有所创新,课堂效果很好。

(三)模拟实训

为了营造仿真的谈判氛围,我院组建了模拟谈判综合实训室.包括接待处、办公区、会展区和谈判区等,实现了多功能的商务谈判场所,学生可以在接待处接待来访的客户,在会展区推介自己公司的产品,在谈判区分小组围坐在谈判桌前进行商务谈判。这种实训室的成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谈判的氛围,大家都能认真准备,调动了积极性并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学习商务谈判的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也运用到实训室中。它们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强大,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课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谈判理论知识,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如金正昆的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互联网的实训平台及搜索引擎有助于学生收集资料,在介绍公司和产品时更是利用了电脑和投影动态地展示了销售图和产品的情况。模拟实训一改传统教室的单一功能,实现了多功能教学的任务。

(四)协作学习

商务英语谈判课程很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地讲理论知识,而是布置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自主地收集资料,思考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动地参与到实训过程中,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由于谈判课程是按小组划分的,学生之间的协作也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小组成员按实训任务书集体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担任主谈判的学生要制订详细的谈判方案和策略,其他组员要搜集谈判的有关信息,分析谈判环境,确定谈判内容,确定谈判目标等。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同一任务出发,提出不同问题以及许多可能解决的方案,小组成员共同协作,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协商与交流。

(五)效果评价

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十分重要的。本门课程的考核可以分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占10%、平时作业10%、课堂发言10%、阶段项目成果20%。其中评价项目成果时,教师首先根据整个角色练习的完成情况,判定该小组的基本分,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参与情况、外语应用程度、角色表现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分别评分,在小组基本分的基础上再加上学生个人的分数,另外,还要有学生评委的评分相结合,这样可避免因教师主观原因而产生的偏差,最后得出学生的个人成绩。终结性考核包括模拟谈判口试30%和笔试20%。笔试包括翻译句子和案例分析。通过以上的考核方式,检验学习效果。不同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机制。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市场营销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以职业定向教育为基本特征,其课程应使学生能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本文就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学》对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专业课,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营销人员是我院营销专业的重要职责。从目前用人单位对才毕业的学生的评价来看,我院营销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力不足、专业技能不突出、职业拓展能力差等问题。虽然有些毕业生井不缺乏从事营销岗位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胜任某项具体营销工作的职业能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对高职高专教育定位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仍然停留在讲解教材,做教材的奴隶,以知识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学生缺乏将所学营销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主动性,绝大部分学生只是“读死书,死读书”,在学校期间很少有同学会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毕业时难以适应各类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

因此,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特征,使学生能够获得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体验,促进职业能力的全面形成和提高。

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理论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加强能力培养

《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要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但不仅限于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应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时,应先确定营销专业的特定岗位(营销员),再以职业岗位群(市场调查、客户管理、销售、营销策划等等岗位群)现实与发展的需要,来界定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范围。按照营销专业工作流程分解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驱动,强化课程特点

《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应从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以工作项目任务为驱动,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态度的综合,提高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课堂教学与“取证”融合

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时的“通行证”,获取“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是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工具。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获取岗位资格证书为标准,将有关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于所设课程中,既让学生学到专业必备理论知识,也能提高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能性。

转贴于

三、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就业导向决定培养目标

我院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本专业主要面向云南省各地区,服务于工商、服务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和其他实际工作能力。同时,确定的职业岗位群是: 市场调查、客户管理、销售、营销策划等岗位群。

(二)职业能力培养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将原教材的11章整合设置为四大模块,即市场营销概述、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营销目标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因为以上内容是营销专业学生应该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取证考试必考的内容。

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得到一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该方案应该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确定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设计的核心,也是学习情境设计的基础。学习情境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学习情境都有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情境的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情境的排序要符合认知规律。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法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变“老师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任务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层层推进项目任务的完成。经过对难题的深化,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处理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形象化、生动化,对激活枯燥理论教学非常可行。学生经过案例教学,可以深刻体会到市场营销的真实性、实用性以及复杂性。

3.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选定实战性很强的章节,由老师做精密的筹谋和联系,老师带队让学生接触社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三次实践,即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 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具体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的学科性架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整合,符合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建安,市场营销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